如何写一篇科学实验报告

如何写一篇科学实验报告,第1张

以下为本人根据硕士毕业论文的结果写出的一篇研究报告,已投稿。仅作交流参考用,请勿用于发表!!!

工作记忆容量的差异对L2动词偏好信息利用的影响

摘 要 本研究通过考察高、低工作记忆容量的汉英双语者利用英语动词偏好信息加工英语暂时性歧义句的模式,来探讨工作记忆容量与L2句法加工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高工作记忆容量的L2学习者表现出了类似于英语母语者的加工模式,而低容量的L2学习者则无法像英语母语者一样利用动词偏好信息。结果表明,母语为汉语的英语学习者能否利用英语动词的偏好信息加工暂时性句法歧义句,受到个体的工作记忆容量的影响。

关键词 工作记忆容量;L2句法加工;动词偏好;暂时性歧义句

分类号

1 引言

第二语言学习者是如何实时加工句子的?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有助于理解第二语言的学习。母语相关研究发现,动词的偏好信息可以影响句子的加工(Clifton,Frazier,& Connine,1984;Garnsey,Pearlmutter,Myers,& Lotocky,1997)。动词偏好(verb bias)是词汇偏好的一种,指的是某些动词虽然可以出现在多种句法结构中,但是出现在某种句法结构中的概率更大。例如,动词“read”的后面虽然可以接宾语从句(如例句1),但更多情况下接直接宾语(如例句2),这种动词就被称为直接宾语偏好(Direct-object bias,DO偏好)的动词;而后面更多情况下接宾语从句的动词被称为宾语从句偏好(sentence-complement bias,SC偏好)的动词,如“admit”(Harley,2001)。动词的DO/SC偏好又被叫做亚范畴偏好(subcategorization bias)。

1)The ghost read the book had been burned

2)The ghost read the book during the plane journey

Garnsey等人(1997)研究发现,在加工省略“that”的暂时性歧义句时,人们的先前经验会影响歧义句的加工过程。如例句1的加工,由于“read”是一个DO偏好动词,人们在看到该动词后,倾向于将其后的名词短语“the book”解释为直接宾语,然而名词短语后的成分“had been burned”(解歧区,disambiguating region)出现后,证明直接宾语的解释是不合理的,因此引发再次分析,从而表现为解歧区的加工时间的延长。另外,利用动词偏好信息加工歧义句时,动词后名词短语作为直接宾语的合理性也会影响其解歧模式。例如,将例1中的“the book”换为“the house”,解歧区的加工困难将会大大减小,因为“the house”作为“read”的直接宾语显然是不合理的。这种动词偏好效应在很多研究中都出现过(Garnsey,Pearlmutter,Myers,& Lotocky,1997;Wilson & Garnsey,2009;Trueswell,Tanenhaus,& Kello,1993),但Kennison等(2001)的研究却并未发现动词偏好在歧义句加工中的作用。

虽然大量母语研究考察动词偏好信息在歧义句加工中的作用,然而相关的第二语言研究很少。浅层结构假说(Shallow Structure Hypothesis)认为,习得年龄较晚的L2学习者的句法加工与母语句法加工存在本质上的差异,晚期习得的L2学习者,即使其第二语言熟练程度很高,或者其母语与第二语言相似性较高,在加工复杂句法结构时也无法达到母语句法加工的水平,其根本原因是L2学习者的语法知识不够完善,因此只能依赖词汇、语义等线索来加工L2句法(Clahsen & Felser,2006a,2006b,2006c)。

根据浅层结构假说,L2学习者在加工句法时应该无法利用动词亚范畴信息,因为动词亚范畴信息本质上是句法的。但Dussias等(2008)研究发现第二语言学习者也可以利用动词亚范畴偏好信息来加工暂时性句法歧义。该研究采用自定步速移动窗口的实验范式,比较了母语为西班牙语的英语学习者和英语母语者利用动词偏好信息加工英语歧义句的模式。结果发现,如果第二语言学习者已经习得动词偏好信息,就可以利用这种信息来加工L2句法。

由于动词的亚范畴属于句法范畴,本研究将继续考察第二语言学习者动词亚范畴信息的利用,但和以往的研究不同,本研究 *** 纵工作记忆变量来考察个体工作记忆容量的差异对第二语言学习者动词亚范畴信息利用的影响。

母语方面的研究说明,工作记忆容量是影响语言理解的重要因素,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工作记忆容量会影响成人母语者以及儿童母语者第一语言的句法加工(Swets,Desmet,Ferreira,& Hambrick,2007;Kim & Christianson,2007;Just & Carpenter,1992;MacDonald,Just,& Carpenter,1992)。然而,目前关于工作记忆容量对L2句法加工的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而且研究结果之间并不一致。

一些研究者发现工作记忆容量与L2句法加工之间并无关系(Juffs,2004,2005;Felser & Roberts,2007)。例如,Juffs(2004)采用自定步速阅读的任务,考察了不同语言背景的英语学习者个体工作记忆对加工第二语言花园路径句的影响。被试分别为汉语、日语和西班牙母语者。结果发现,工作记忆容量不同的个体不仅在回答问题的正确率上没有差别,而且在阅读花园路径句歧义词的时间上也不存在差别,即工作记忆容量对第二语言歧义句的加工未产生影响。然而,也有其他一些研究者发现了工作记忆容量在L2句法加工中的作用(陈宝国和徐慧卉,2010;Dussias & Piñar,in press;)。例如,Dussias等人(in press)考察了汉英L2学习者加工填充语–空位依存句时个体认知能力的作用,结果发现,L2学习者利用语义合理性信息解歧的模式受到阅读广度的影响,高阅读广度组的解歧模式与英语母语者类似。Mcdonald(2006)认为,晚期L2学习者的句法加工困难是由其认知能力的差异导致的,这些认知能力包括工作记忆容量、解码能力和加工速度。

由此可见,个体的认知能力(尤其是工作记忆容量)是否导致L2句法加工困难的原因之一,尚无定论,而且工作记忆容量差异是否会影响句法信息的利用,前人并未研究过。本研究旨在通过考察高、低工作记忆容量的汉英双语者利用英语动词偏好信息加工英语暂时性歧义句的模式,来进一步探讨L2学习者能否利用句法结构线索(动词亚范畴信息)来加工句子,同时探讨工作记忆容量与L2句法加工的关系。

2 方法

21 被试

76名本科生或研究生参加了工作记忆容量测验的筛选,所有被试母语均为汉语,第二语言为英语。实验后被试得到一定报酬。共筛选出38名被试参与自定步速阅读实验,其中高容量被试20名,低容量被试18名。

使用Daneman 等人(1980)阅读广度测验测量工作记忆的容量。测试材料最低2句为一组,最高7 句为一组。每组有5 套英语句子,句子长度为6~12 个单词,每套句子后均有一个判断句,以考察被试对句子的理解情况。使用E-prime编制测试程序。测量从2 句组开始, 计算机先呈现第一套的两个句子。句子先后呈现,要求被试认真阅读,理解每个句子意思并记住每个句子的尾词。每套句子呈现完毕后,要求被试按顺序回忆尾词。之后计算机屏幕上呈现一个判断句,要求被试判断句子的意思与刚才呈现的某个句子的意思是否一致。当被试回忆出全部尾词,并正确完成了判断句,接着呈现该句组的另一套句子。被试需要正确回忆每个句组5 套句子中的3 套,方可进入下一句组的测试。每个句组的测试中,如果能正确回忆并判断正确的不足3 套,测试则停止。被试工作记忆容量的得分由其成功完成最后一个句组的句子个数决定。

根据Daneman 等人(1980)的记分方法,为2 句组为例,如果该水平5 组句子中,有3 组句子的尾词回忆成功,并正确回答了问题,则工作记忆容量为2。若5 组中有2 组成功则工作记忆容量为15。若只有1 组成功,则工作记忆容量为1。在其它水平上的计分方法与此相似。把测量成绩≤25 的被试当作低容量的被试,成绩≥4 被试当作高容量的被试。

为了进一步匹配被试英语的熟练程度,我们对被试学习英语的年龄进行了调查,并要求被试在7 点量表上对英语的听、说、读、写的熟练程度进行评定,其中1代表非常不熟练,7代表非常熟练。所有被试工作记忆容量、英语习得年龄和熟练度主观评定的结果见表1。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工作记忆容量的差异非常显著, F(1, 36)=19158,MSE=037,p<001; 英语习得年龄以及听、说、读、写能力在高、低容量被试间的差异不显著。被试大多数都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

表1 被试的工作记忆容量、英语习得年龄及熟练度主观评定结果

高工作记忆容量 低工作记忆容量

M SD M SD

工作记忆容量 490 075 217 038

习得年龄 1150 132 1194 087

听 465 088 417 110

说 400 046 422 073

读 435 099 450 092

写 420 077 422 081

22 材料

根据Dussias等(2008)和Wilson等(2009)的材料,选取了38个动词进行偏好评定任务,这38个动词在Wilson等(2009)研究中评定结果为DO、SC偏好动词各19个。在本研究的动词偏好评定任务中,给被试提供38个句子片段,包括一个名词短语和一个关键动词,要求被试补全动词后的句子(如“Anny found ____________”)。共50名北京师范大学的学生参与评定任务,其中36名被试是在正式句子阅读理解实验完成后评定的。所有参与评定任务的被试大多数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

50个被试的评定结果中,若某个动词以DO偏好出现的概率大于(或等于)以SC偏好出现概率的两倍,则该动词被评定为DO偏好;反之,则该动词被评定为SC偏好;其他动词两种偏好出现的概率相当,因此被称为相等(EQ)偏好。评定结果为,19个被英语母语者评定为DO偏好的动词中,汉语母语者评定为DO偏好的有10个,评定为SC偏好的有2个,评定为EQ偏好的有7个;19个被英语母语者评定为SC偏好的动词中,汉语母语者评定为SC偏好的有16个,评定为EQ偏好的有3个(英语母语者评定结果见Wilson & Garnsey,2009)。

根据动词偏好评定结果,我们选取了24个动词组成实验材料,其中DO偏好和SC偏好的动词各12个(由于汉语母语者评定为DO偏好的动词只有10个,因此加入两个EQ偏好的动词,这两个动词均为DO偏好出现的概率大于SC偏好出现的概率,但前者未达到后者的两倍)。每个动词构成两个句子,共48个实验句,每个句子包括非歧义和歧义两种形式。非歧义形式中,关键动词后为“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而在歧义形式中,省略了引导宾语从句的“that”。也就是说,歧义句和非歧义句的动词后均接宾语从句,区别在于是否省略that。实验材料分为两个版本, 若某个句子在版本一中为非歧义形式,则在版本二中为歧义形式。两个版本中实验材料均为48个,两种动词偏好的材料各半。实验材料的句子长度为9~12个单词,所有实验句均采用一般过去时。

为了防止被试形成反应的策略,每个版本中加入了104个填充句。填充材料由三种类型的句子组成:1)并列句,其中包含一个主语和两个动词引导的简单句;2)复杂主语句,在一个简单句的主语后面加入修饰性定语;3)其他类型填充句,如状语从句、定语从句等。填充材料的句子长度与实验材料的长度相近,为10~15个单词。实验材料和填充材料举例见表2。为了保证被试阅读句子,实验材料和填充材料的每个句子后均有一个理解性问题。

为方便数据分析,每个实验句划分出三个关键区域:1)关键动词,如表2材料举例中的“heard/ believed”;2)关键名词短语,位于关键动词或“that”之后,如 “the birds/ the woman”;3)解歧区,包括关键名词短语之后的两个单词,如“were killed/ took his”。由于词长是影响自定步速阅读范式中单词阅读时间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对两种偏好条件下实验句的关键区域词长进行了统计检验。其中,名词短语与解歧区的词长为两个单词的词长之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种偏好条件的实验句三个关键区域的词长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s>005)。

表2 材料举例

实验条件 材料举例

DO-非歧义 The hunter heard that the birds were killed yesterday evening

DO-歧义 The hunter heard the birds were killed yesterday evening

SC-非歧义 The neighbor believed that the woman took his shoes away

SC-歧义 The neighbor believed the woman took his shoes away

填充:并列句 We put the toy in a big box and mail it to Mike

填充:复杂主语句 The visitor who came from Taiwan loved this food very much

填充:其他 Even though Jim tried very hard, he got neither of the prizes

23 程序

句子阅读实验在封闭隔音的实验室中进行,使用E-prime软件在17纯屏显示器上呈现刺激,被试距显示器的距离约一米。将电脑键盘上的“F”和“J”键分别标记为“YES”和“NO”。实验采用自定步速阅读实验范式,开始时,首先在屏幕正中央呈现注视点“+”,之后逐词呈现句子,每个单词前均有400ms的空屏。被试阅读完一个单词后按“YES”键,呈现下一个单词。最后一个词呈现完后,会出现“”,之后呈现理解性问题,被试需要在键盘上按“YES”或“NO”键回答该问题。理解性问题按键回答完后,呈现下一个trial。

3 结果

1名高容量被试阅读实验中正确率低于80%,2名高容量被试阅读实验中阅读时间低于200ms的单词过多,该3名被试的数据被剔除。参与数据分析的被试共35人,其中高容量被试17人,低容量被试18人。由于实验者在编制程序时的输入错误,一个项目的某个单词该项目在数据分析时被剔除。35名被试回答理解性问题的正确率平均为8881%,其中高容量被试的平均正确率为8999%,低容量被试的平均正确率为8771%,两组被试的平均正确率之间没有差异,T(33)=136,p>005。

理解性问题回答不正确的trial被剔除,错误数据占总数据的11%。然后剔除极端值,极端值数据占总数据的9%。极端值剔除方法为:首先,剔除小于100ms或大于2000ms的数据;然后,剔除平均数±2个标准差以外的数据。工作记忆容量不同的被试在各种条件下三个关键区域上的平均阅读时间见表3。

表3 关键区域平均阅读时间(ms),括号内为标准差

高工作记忆容量 低工作记忆容量

非歧义 歧义 非歧义 歧义

DO偏好条件

关键动词 408(125) 342(124) 451(235) 442(196)

关键名词短语 371(147) 368(155) 422(200) 397(163)

解歧区 309(86) 382(162) 387(141) 384(139)

SC偏好条件

关键动词 405(201) 424(186) 479(208) 451(230)

关键名词短语 365(128) 382(136) 419(177) 422(141)

解歧区 332(108) 342(137) 373(137) 373(110)

对数据进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其中被试分析,工作记忆容量为被试间变量,动词偏好和句子歧义性为被试内变量;项目分析,工作记忆容量和动词偏好为项目内变量,句子是否歧义为项目间变量。分析的指标是回答理解性问题的正确率和三个关键区域的阅读时间。

31 正确率

动词动词偏好主效应被试分析显著,F1(1,33)=1045,MSE=001,p<001,SC偏好条件下的正确率(8690%)显著低于DO偏好条件(9100%);项目分析不显著,F2(1,90)=200,MSE=004,p>01。其他主效应及交互作用均不显著。

32 关键动词阅读时间

动词动词偏好主效应被试分析显著,F1(1,33)=460,MSE=631136,p<005,SC偏好条件下的阅读时间(44984ms)显著长于DO偏好条件(41559ms);项目分析中不显著,F2(1,90)=108,MSE=3730330,p>005。另外,歧义主效应在项目分析中显著,F2(1,90)=425,MSE=3730330,p<005;而被试分析中不显著,F1(1,33)=166,MSE=926017,p>005。工作记忆容量主效应及各种交互作用均不显著。

关键动词上表现出动词动词偏好主效应,我们认为这可能与L2学习者对两种偏好动词的熟悉度不同有关。为了验证这一假设,我们让32名学生对实验句中的动词进行熟悉度主观评定,所有评定者均通过英语四级或六级考试。评定采用5点量表,1为非常不熟悉,5为非常熟悉。对评定结果进行t检验发现,DO偏好动词的熟悉度(467)显著高于SC偏好动词(430),t(62)=363,p<001。

33 关键名词短语阅读时间

所有主效应及交互作用均不显著(见表4)。

表4 关键名词短语阅读时间的方差分析结果

变异来源 被试分析(df=1,33) 项目分析(df=1,90)

F1 P F2 P

偏好 042 052 015 070

歧义 005 083 052 047

WMC 098 033 036 055

偏好歧义 064 043 002 088

偏好WMC 009 077 033 057

歧义WMC 091 035 001 092

偏好歧义WMC 002 090 022 064

34 解歧区阅读时间

解歧区的方差分析结果见表5,其中动词动词偏好主效应、歧义主效应、工作记忆容量主效应均不显著;工作记忆容量与其他两个因素的交互作用也不显著。偏好与歧义的交互作用被试分析接近显著,F1(1,33)=372,MSE=252722,p=006;项目分析不显著,F2(1,90)=057,MSE=1541788,p>01。偏好、歧义与工作记忆容量的三因素交互作用被试分析显著,F1(1,33)=456,MSE=243696,p<005;项目分析不显著,F2(1,90)=072,MSE=1541788,p>01。对三因素交互作用进行简单主效应检验,结果发现高工作记忆容量被试加工DO偏好句子时,歧义句条件和非歧义句条件的解歧区阅读时间存在显著差异,歧义句条件下阅读时间长于非歧义句条件,F(1,33)=894,p<001;而加工SC却并未表现出这种歧义效应。低容量被试在两种偏好条件下均未表现出歧义效应。

表5 解歧区阅读时间的方差分析结果

变异来源 被试分析(df=1,33) 项目分析(df=1,90)

F1 P F2 P

偏好 242 013 034 056

歧义 240 013 170 020

WMC 098 033 060 044

偏好歧义 372 006 057 045

偏好WMC 001 094 002 089

歧义WMC 276 011 173 019

偏好歧义WMC 456 004 072 040

由于解歧区方差分析结果中,动词偏好、歧义、工作记忆容量三因素交互作用显著,说明高、低容量组被试的解歧模式存在差异,因此我们对两组被试在解歧区的阅读时间分别进行分析。

高容量组被试的解歧区阅读时间方差分析显示:动词偏好主效应不显著,F1(1,16)=099,p>01;F2(1,45)=009,p>01。歧义主效应不显著,F1(1,16)=310,p>005;F2(1,45)=245,p>01)。偏好与歧义的交互作用被试分析显著,F1(1,16)=992,MSE=204417,p<001;但项目分析不显著,F2(1,45)=092,MSE=2155587,p>01。简单效应分析表明,这一交互作用来自DO偏好条件,歧义句解歧区的阅读时间显著长于非歧义句,F(1,16)=708,p<005;而在SC偏好条件下,歧义句与非歧义句的解歧区阅读时间相当,F(1,16)=004,p>01(如图1左)。低容量组被试的解歧区阅读时间方差分析显示:动词偏好主效应、歧义主效应以及偏好与歧义的交互作用均不显著(如图1右)。

图1 两组被试的解歧模式

4 讨论

根据Wilson等(2009)和Dussias等(2008)的研究结果,英语母语者在阅读包含DO、SC两种偏好的动词的暂时性歧义句时,表现出了偏好与歧义的交互作用。具体来说,英语母语者阅读DO偏好动词的歧义句“The elderly woman forgot the address changed a short time ago”时,由于“that”的省略,导致初始分析时将关键动词后的名词短语“the address”分析为动词的直接宾语,而解歧词“changed”的出现说明初始分析是不合理的,于是加工系统进行再次分析,将“the address”重新解释为宾语从句的主语,于是在解歧区“changed a”表现出阅读时间的延长。而加工SC偏好动词的歧义句“The ticket agent admitted the mistake might not have been caught”时,由于关键动词“admit”后常常接宾语从句,因此英语母语者初始分析时就将动词后的名词短语“the mistake”解释为宾语从句的主语,解歧词的出现证明这种解释是合理的,因此并未在解歧区“might not”表现出加工困难。

本研究结果表明,高工作记忆容量的L2学习者加工第二语言暂时性歧义句时,可以像英语母语者一样,在解歧区阅读时间上表现出动词偏好与歧义的交互作用。因此,高容量的L2学习者可以利用动词偏好信息来加工DO/SC歧义句。DO偏好条件下歧义句的解歧区(如“took his”)阅读时间显著长于非歧义句,而SC偏好条件下则无此效应。低工作记忆容量的L2学习者在解歧区阅读时间上没有表现出动词偏好与歧义的交互作用,说明低容量L2学习者未利用动词偏好信息加工歧义句。另外,低容量被试并未表现出歧义主效应,这说明暂时性歧义句中“that”的省略对于低容量L2学习者来说并无影响。低容量L2学习者未利用动词偏好信息解歧,并不是因为其未习得动词的亚范畴偏好信息,因为所有低容量被试均参与了偏好评定任务,实验材料中的24个关键动词习得情况较好。

低工作记忆容量的L2学习者在解歧区则并未表现出偏好与歧义的交互作用,说明其无法利用动词偏好信息来加工歧义句。然而,根据句子阅读理解的正确率来看,低容量的学习者也能理解句子的意义,那么低容量的学习者是如何加工歧义句呢?这一现象可以用浅层结构假说来解释。浅层结构假说(Shallow Structure Hypothesis)认为,习得年龄较晚的L2学习者的句法加工与母语句法加工存在本质上的差异,晚期习得的L2学习者,即使其第二语言熟练程度很高,或者其母语与第二语言相似性较高,在加工复杂句法结构时也无法达到母语句法加工的水平,其根本原因是L2学习者的语法知识不够完善,因此只能依赖词汇、语义等线索来加工L2句法。在本研究中,低容量的学习者虽然无法利用动词偏好信息加工歧义句,但其句子阅读理解的正确率并没有随之降低。这可能是因为,在句子理解的过程中,由于低容量学习者的工作记忆容量有限,无法在提取词汇语义的同时,对句子动词的亚范畴信息进行加工,因此仅靠将句子各成分的语义信息来达成对句子意义的理解。

这一假设在研究结果中得到了验证。低容量的L2学习者不仅没有表现出动词与偏好的交互作用,而且并未表现出歧义效应。由此可见,歧义动词之后是否有“that”,对其加工句子并无影响。众所周知,句子中的单词可以划分为内容词和功能词。内容词如名词、动词、形容词,主要提供理解句子所需要的语义信息,而功能词包括介词、连词等,主要提供句法信息。“that”为连词,属于功能词的范畴,包含着句子理解所需要的句法信息。根据浅层结构假说,我们可以推论,低容量的L2学习者之所以未表现出歧义效应,是由于其句子理解过程中,主要提取各内容词的语义信息,而忽略了功能词中包含的句法信息。本研究中实验材料中,大多数句子仅提取内容词的语义信息,即可理解整个句子的意义。例如,句子“The hunter heard that the birds were killed yesterday morning”后的理解性问题为“Were the birds dead?”,L2学习者若仅提取“hunter”、“heard”、“birds”、“killed”等内容词中包含的语义信息,而忽略“that”所包含的句法信息,也能够正确回答理解性问题。

本研究结果与Dussias等(2008)研究的结果相一致。如前文所述,Dussias等(2008)研究中,高熟练程度的L2学习者对于已经习得了亚范畴偏好信息的动词,可以利用其偏好信息加工暂时性歧义句。虽然本研究中的汉英双语者的英语熟练程度并没有Dussias等(2008)研究中的西班牙语-英语双语者高,然而当其工作记忆容量较高时,却可以表现出与Dussias等(2008)和Wilson等(2009)研究中的英语母语者类似的动词偏好与歧义的交互作用。由此可见,工作记忆容量的高低决定了L2句法加工者能否利用动词偏好信息进行句法加工。

第二语言句子加工领域,前人发现的影响L2句法加工的因素主要有第二语言的习得年龄、熟练度以及母语经验。而个体的认知能力(如工作记忆容量)对第二语言的句法加工是否有影响,不同研究者的观点不一。本研究首次考察了L2学习者工作记忆容量的差异对L2歧义句法加工过程中动词偏好利用的影响,从结果来看,工作记忆容量对L2句法加工是有影响的,这与Dussias等人(in press)、陈宝国和徐慧卉(2010)、Havik(2009)等研究的结果一致。

总之,本研究的结果发现,高容量的L2学习者在加工工作记忆负荷较低的英语歧义句时,可以利用动词的亚范畴信息来解歧。而低容量的L2学习者在句子理解时,可能无法利用多种信息,而更多依赖提取词汇的语义信息来达到对句子意义的最后理解。因此,L2学习者的句法加工是受其工作记忆容量影响的。

5 结论

工作记忆容量是影响第二语言学习者能否利用动词偏好信息加工暂时性歧义句的重要因素。工作记忆容量较低的L2学习者虽然习得了英语动词的亚范畴偏好信息,却无法利用这种信息来加工英语歧义句。而工作记忆容量较高的L2学习者能够利用动词亚范畴偏好信息加工歧义句。

参 考 文 献

陈宝国,徐慧卉 2010 工作记忆容量的差异对第二语言句法歧义句加工的影响 心理学报 42(2), 185–192

Clahsen, H, & Felser, C, 2006a Grammatical processing in language learners Applied Psycholinguist, 27, 3–42

计算机实训总结范文:

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训练习了Windows_P的 *** 作,Word的 *** 作,演示文稿Power Poind的 *** 作,以及网页的制作,电子邮件的使用,信息资源的整理与发布。实训时间一学期。

主要介绍了我们用到的办公软件等常用的几种软件在应用技巧方面做了详细的讲解,并针对大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指点、讲解。相信经过这次学习,今后的使用这些软件肯定能够得心应手。

为了使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之中,我组织学生建立学习兴趣小组,学生们在一起交流讨论学习问题、体会、经验。

并由学习好的学员带领大家学习,这样可以提高学习效率。遇到问题和大家交流一下,可以让自己更好的掌握知识点,而对帮助解答问题的同学来说也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另外要充分利用网上答疑时间,在答疑前做好准备工作,对学习中的疑问事先有个总结,以便在答疑时能有的放矢。

实训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了计算机的硬件与系统软件的安装,维护知识.在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时景老师深入浅出地讲解,并让我们自己积极动手 *** 作,结合实践来提高自己的 *** 作能力。

其次,学习了几种软件的应用技巧,同时也学习了一些解决实际应用过程中(如下载音频、资料)经常出现的问题的方法,通过这次学习,一定会让我在今后的工作中将计算机运用的得心应手。

为了提高大家的认识,老师不仅采用实物演示的办法,而且还为我们提供实践 *** 作的机会来为大家讲解有关的知识,介绍了一些平时我们很少用到的方法,对我们今后自己的 *** 作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这学期教学实训,学生明白了要多了解了相关知识,多思考,多提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要学以致用,计算机网络使学习、生活、工作的资源消耗大为降低。我们是新一代的人用的都是高科技,也随着现在的社会日新月异,高科技的,需要老师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才能更好的帮助我们。

不过有时也要动我们的脑子,要个人亲身去体会,去实践,把各项命令的位置,功能,用法记熟,做熟。提高我们整体的知识,打好基础。同时学到很多计算机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增进了和其他人员之间的交流。

大家坐在一起畅所欲言,互相讨论,交流,把自己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让老师来帮助解决,这样使得相互之间都得到了学习,巩固知识的机会,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同时也希望今后能多举办一些这样的培训,因为计算机知识更新是很快的,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掌握最新的知识。

我相信在更多的教学中,我们懂的也会越来越多。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每个人应不断地加强学习,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才能不断的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才不至于被社会淘汰。

我的科学实验报告

今天上午我做了两个实验。

第一个实验一次就成功了。这个实验叫做“不会湿的纸巾”。

需要的材料是:一个玻璃杯,一张面巾纸,还有一小盆水。

第一个步骤是:把纸巾揉成团,塞到玻璃杯的杯底;

第二个步骤是:把玻璃杯口朝下,垂直地慢慢放进装满水的盆里;

第三个步骤是:再垂直着慢慢地从水里拿出玻璃杯,摸一下杯子里的纸巾团,嘻嘻,还是干爽的,没有被弄湿。

耶!我一次就成功了。在这个实验里,我没有遇到困难,我做了两次,一次用小盆一次用大盆都试了,不管大盆水多还是小盆水少,都没问题,纸都不会湿。我太高兴了。

我兴致很高,接着做第二个实验,这个实验叫“倒不出的水”。

需要的材料是:一个玻璃杯,一张卡纸,一个水盆。

第一个步骤是:在玻璃杯里装半杯水,然后盖上卡纸;

第二个步骤是:一只手紧紧压住卡纸,另一只手托住杯底,小心地将玻璃杯迅速倒转过来;

第三个步骤是:手慢慢离开卡纸,哈哈,没想到吧?卡纸仍紧贴杯口,将水封在杯子里。当然,这样的情况不会持续太久,因为纸片会被水泡软,然后就会掉下来。

我看清楚实验步骤过程以后,开始动手了。

第1次,我手翻转杯子的时候,动作很快,成功了。

实验报告的内容一般是:

一实验目的

就是本次试验的目的,你的实验的话应该是锻炼仪器的使用,及掌握一定浓度溶液配置的方法技巧等。

二实验原理

这个一般包括本次试验的测量原理,应用了什么方法。

三实验仪器试剂

就是本次实验所用的仪器,试剂,药品。

四实验步骤

实验怎样进行, *** 作的步骤。比如你的有,药品称量,(写明怎么称量的,称量多少等),溶液配制,(容量瓶的大小,怎么 *** 作)装瓶保存等。

五实验数据处理

对于实验的记录的数据进行处理计算。比如你的实验就需要计算出配制溶液的浓度。

六实验总结思考题

对于本次试验好坏的总结,写下一些实验思考题等。

基本就是这样的模式,适当的可以发挥,添加。

实验项目名称:WORD

实验目的:1熟悉WORD字处理软件界面; 2WORD的编辑 *** 作; 3 WORD的综合应用 。

实验内容:1 Word的基本 *** 作 ;2 Word文档的排版和页面设置;3 表格、图形的处理。

*** 作步骤:

1.Word 2000的启动和退出

2.创建一个新文档

3.打开并编辑一个已有的Word文档

4.字符和汉字的输入

5.文档的编辑

(1)建立一个新文档

(2)插入文字

(3)插入符号和特殊字符

(4)选择和删除文本

(5)改写文本

(6)查找与替换

(7)复制文本

(8)移动文本

6.检查和更正拼写及语法错误

(1)输入时自动检查拼写和语法错误

(2)更正拼写和语法错误

只是个例子,不可照抄。

实验内容与要求:

[实验内容]

1、 通过本试验初步培养计算机逻辑解题能力。熟练掌握赋值语句和if语句的应用;掌握switch多路分支语句和if嵌套语句的使用

2、 将前期所学习到的基本数据类型、运算符和表达式等程序设计基础知识运用于具体的程序设计。

3、 进一步熟练掌握输入输出函数scanf, printf和getchar的使用,熟悉mathh中常用数学函数的使用方法

4、 掌握循环语句的应用方法。

5、 了解随机数生成函数。

[实验要求]

在规定期限独立完成实验内容

1、 提交实验报告(电子版)

2、 提交相应源程序文件(文件名 EX6_x姓名c, 如EX6_1彭健c)

3、 要求从简单到复杂,后面的要求均在前面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前六题,每题均需要保留各自的程序,六题以后,每题均在前一题基础上修改,保留最后一个程序即可(如做到第九题,则保留EX6_9姓名c,做到第11题,则保留ex6_11姓名c)

二、实验原理和设计方案:

1、函数头的选则,while循环语句,switch(case)语句,条件表达式,if else条件语句,自增运算符,设置复杂变量,输出随机 *** 作数。

2、 变量要有分数变量和等级变量,要有选择算法题数的变量和计算正确与否的变量,要有随机输出的两个 *** 作数变量和自己按运算符号输入结果的变量,最后还有判断是否要进行的变量字符。中间结果有选择运算符的switch()和分数等级的switch()和错题对题的自增和选择运算符计算的自增。

3、 问题的分析方法:先考虑设置整形变量和字符变量,考虑到要不断循环计算,选择用while语句来循环。在循环体中,将前面的输出提示运算符,和自行选择运算符、答案及输出随机 *** 作数完成。再用switch语句对选择的运算符进行判断,并用变量进行自增运算,计算出错题于对题个数和选择了那种运算符号。在循环体最后用if else语句来判断是否继续执行还是跳出循环。最后根据自增计算的结果和公式进行分数计算,并用switch语句来是想等级的制定。

三、源代码

#include<stdioh>

#include<stdlibh>

#include<timeh>

void main()

{

}

四、试验结果和启发

因为输入y要继续循环,所以选择用while语句。在while语句中要结合前面的按提示计算,并嵌套switch语句并用条件表达式,来计算结果正确与否,计算的题型是什么。最后再用switch语句来完成分数等级的判断。

五、实验体会:

描述自己在编程或程序编译运行中遇到的难点和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你知道如何写化学实验报告吗?一起来看看吧。

01

在写化学实验报告的时候我们最先需要写清楚的是化学实验报告的名称以及实验报告的原理。这是进行实验的基础和目的。

02

在些化学实验报告的时候,我们要分清步骤,写清做每一步的步骤以及具体的现象,和我们得出来的结论。

03

在写化学实验报告的时候,我们要不断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要写清楚进一步的探究实验和补充实验。

04

在写化学实验报告的时候我们还应该把一些步骤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写清楚,以及各个化学药剂的用量,这样子才能够使实验结果更为精确。

实验报告要点 

一、扉页

并非所有的实验报告都有标题页,但是如果讲师想要标题页,那么它应该是一个单独的页面,包括:实验的题目、自己的名字和实验室伙伴的名字、导师的名字、进行实验或提交报告的日期。

二、标题

标题写着做了什么。它应该简短,并描述实验或调查的要点。

三、介绍

通常情况下介绍是解释实验室目标或目的的一个段落。用一句话陈述假设。有时介绍可能包含背景信息,简要总结实验是如何进行的,陈述实验的发现,并列出调查的结论。

四、步骤

描述在调查过程中完成的步骤。要足够详细,任何人都可以阅读这一部分并复制实验。提供一个图表来描述实验设置可能会有所帮助。

五、数据

从过程中获得的数字数据通常以表格的形式呈现。数据包括进行实验时记录的内容。

六、结果

用语言描述数据的含义。有时“结果”部分会与“讨论”部分结合在一起。

七、讨论或分析

数据部分包含数字,“分析”部分包含根据这些数字进行的任何计算。这是解释数据和确定假设是否被接受的地方,也是讨论在进行调查时可能犯的任何错误的地方。

八、结论

大多数情况下,结论是一个段落,总结了实验中发生的事情,假设是被接受还是被拒绝,以及这意味着什么。

九、图形和图表

图表和图形都必须标有描述性的标题。在图表上标注轴,确保包含测量单位。一定要参考报告正文中的图和图表。

十、参考

如果研究是基于别人的文献,或者引用了需要文档的事实,那么应该列出这些参考文献。

以上就是关于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范文全部的内容,包括: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范文、计算机实验报告总结怎么写、如何写一篇科学实验报告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langs/883269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2
下一篇 2023-04-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