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B通讯失败,就是手机银行在和核心的交互过程中通讯失败了,通常是由于网络问题导致。
ESB全称为EnterpriseServiceBus,即企业服务总线,银行手机银行系统和核心系统进行通讯是走的ESB。
ESB支持异构环境中的服务、消息和基于事件的交互,并具有适当的服务级别和可管理性。简而言之,ESB提供了连接企业内部和跨企业的新软件应用程序和现有软件应用程序的能力,支持一组丰富的功能来管理和监视应用程序交互。
扩展资料:
相关的发展:
2013年以来,银行业掀起了ESB(企业服务总线)建设的高潮,浦发银行、汉口银行、塔隆银行、福建农信、乌鲁木齐、苏州银行、三峡银行、营口银行、邢台银行等多家客户相继推出了ESB项目。
随着ESB技术和实现变得更加成熟,银行IT体系结构面临巨大的压力,我们相信更多的银行将超越传统的集成先驱,转而采用ESB。
ESB使核心系统(业务系统)能够独立地发展。通过ESB的构建,银行系统之间的关系变得松散耦合,为银行各专业业务系统的规划、构建和替换提供了独立的开发空间。系统之间的连接成为一项简单而愉快的工作,银行的决策者不必在每次系统转换时都“坐立不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企业服务总线
简单地讲,大集中就是将分布在各个分支机构和营业网点的业务数据及其他一些相关的数据实现集中。事实上,大集中是依靠科技手段,实现数据的集中和数据的整合,并通过对数据深层次的挖掘,对银行的客户数据、业务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价,推动商业银行向决策科学化方向迈进,提高银行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60年代,自IBM发明了第一台商业计算机系统后,IT开始从无到有,以一种置于玻璃房的主机挂终端的形式起步发展。从80年末期到90年代初期,由于较低的附加开销、较低的劳工费用,使整个工业界的趋势走向分布式及部门式管理。为了加快对市场的响应时间,对IT应用系统开发的速度提出了更快的要求,因此IT的体系结构从原来单一集中式模式,走向分布式模式。并且逐步演变成难以控制的分散式架构。经过几年实践证明,在这种分散式模式下,带来许多负面效果:
1)降低了IT的效率
*分散的数据
*分散的技术力量
*机器,软件系统资源不可共享
*管理水平的不平衡
2)支持及管理人员的增加
*艰难的整体规划
*艰难的整体管理
3)缺乏标准化
4)增加数据安全性、完整性的风险
5)软件需要分散的重复投资,软件及维护费用急剧上升
6)计算机硬件资源利用率低,众多的计算中心均需自备备份主机及相应设备,无法公用机器的“白色空间”(及空置的CPU资源)
7)更困难的财政及固定资产管理
8)企业内部无法形成数据集中及应用集中,因此无法快速有效地为企业整体的经营管理者提供管理辅助信息。
9)无法承受灾难备份的投资,在众多的分散中心的条件下,实施相互灾难备份的费用非常庞大,其管理及运作是及其艰难的。
面对这些挑战,IT的管理者自然要问:
*怎样更好地支持、管理网络、软件及服务器?
*怎样更好地控制投资回报?
*怎样有效快速地分析业务数据?
*怎样集成分布式应用及数据?
*怎样将传统的应用面向电子商务的同时,又能保证关键应用的高可用性及安全性?
大集中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总结国外IT业的集中方式,无非可以分为以下四种形式的集中:
1)管理运作的集中:即将分散式的IT体系结构,用集中式管理模式进行运作。
2)物理集中:即不改变任何应用体系结构,仅仅将运作在多个服务器上的应用集中在一台或多台集群式系统内,从而减少了服务器的数量及种类,可共享系统资源,但客户数据可能依然是分散的。
3)数据集中:可以使用存储技术,实施数据的集中存储及管理;或通过一定的共享软件机制,实施数据的集中共享。
4)应用的集中:真正可以做到与业务集中相匹配的应用集中,及客户关键业务信息的数据集中。
不同程度的集中,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投入及工程的复杂程度也不尽相同。在大集中项目中要考虑许多技术因素,但最最关键的是高层领导的重视及支持,及业务部门的介入。
大集中可能会引进对当前IT体系结构的重组(reengineering),因此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考量其系统的设计:
首先集中决不是单纯IT的技术问题,为IT集中而集中是无效之举。集中必源于业务的改革,必带来业务流程的改变。其最终目的是提高企业整体的运作及管理效率并带来最大利润。
次之,集中必带来对应用体系结构的重新评估,可能带来应用的调整甚至结构重组。
在设计大中心系统时,要有端到端的全局体系结构设计观念。即从客户端经由底层网络到前端机,经由骨干网络到大中心服务器,其整体结构要具有端到端的高可用性及可管理性。
大中心的整体设计考量因素为以下几个方面:
1)应用的考量:
在多层次的系统架构中,各类应用在何层服务器上运行,应用的功能如何分布。要不断评估何种应用要进行集中,何种应用具有地区的特性,需要分布式运作。
2)企业核心信息数据库的考量:
核心企业信息如何存放。只有形成了一个逻辑的统一的企业信息数据库,才可以充分享受到集中的优势。
3)整体系统性能考量:
由于集中将所有的核心业务运行在一个集中的系统上,客户的服务业务量呈爆炸式增长,虽着电子商务的发展,BTB、BTC系统的建立,将每天都需要面对大量来自外界的数据访问和交互式 *** 作,所有这些需要大中心系统具有持续且稳定的响应性能。
4)系统的可扩展性的考量:
大中心系统必须具有很好的可扩展性及成长的能力。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因此大型企业的客户数量是惊人的。中国许多大型企业所服务的客户数大于任何一个北美或欧洲的大型企业。以银行为例,中国四大商业银行的客户帐号数均达上亿,因此其企业客户核心信息数据量将达到几十个GB甚至为几十个TB的数据量。因此数据库、中间件、服务器及存储系统均需要具有优秀的可扩展性。除了应付爆发式的数据存储需求,基础设施还需要应付短时间内访问高峰的冲击,并提供足够的灵活性对信息有效的管理。
5)高可靠性及高可恢复性的考量:
企业需要考虑为客户提供每周7天、每天24小时的不间断服务。同时,基础设施必须为以不同方式接入的用户提供同样的易用性,以及在异构系统之间进行快速的信息查找和交换的应用灵活性,并保持系统能够以很快的速度得到扩展。
6)冗灾备份及恢复能力考量:
灾难备份方案绝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方案,并且灾难备份也决不是一个数据远程拷贝的方案。它必须基于应用的考量,并外加业务备份规划。从技术角度考虑,级别越高则备份的能力越高。方案的选择必须立足于业务的需求,级别越高的备份方案,其项目实施总成本则越高,因此必须基于商务的承受能力进行方案的选择。
7)端到端的系统管理:
集中后的系统管理将比分布式小中心的运作显得尤其重要。在小型中心中,通常靠个体的手工管理,当实施大集中后,手工的、无系统化的管理将无法提供所需要的服务水准。因此必须建立可以集中观测、集中管理的系统,但同时又可以分级进行控制、维护的体系结构。由于应用的集中运作,因此建立帮助平台及严格的变更管理体系尤为重要。
8)系统安全性考量:
企业需要保证系统和数据的安全性。需要考虑安全性的不仅是系统设备,还有设备提供商的实际能力。企业需要选择可信赖的合作伙伴和供应商,在基础设施系统的管理能力和数据安全方面都要有出色表现。安全可靠的系统不仅能保证前端与后端的系统安全,还需要确保服务器与应用程序的防攻击能力。
9)投资保护及降低业务风险:
大集中体系结构是在现有的IT体系结构之上进行再造的过程。体系结构方案必须考虑对现有的IT技术、设备的投资加以保护。甚至包括对应用投资及技术人员投资的保护。在设计和构建基础设施的过程中,大中心方案不仅仅要着眼于当前的需求,更要放眼于未来的业务发展需求,本着节约成本、保护投资的原则,优化、整合和利用旧系统的资源,使大中心体系结构具有前瞻性。
大集中项目是一个逐步演变的过程,我们不可能在一日之间废弃旧的体系结构,建立新的体系结构。在建设过程中需要保证与原有系统的成功整合,保证公司和顾客数据的安全性,降低整体风险。在由多种平台和技术组成的异构环境中,大集中项目必须实现新系统结构与原有系统的平滑转换,这要求有严格的项目规划和项目管理。
10)总体成本考量:
成本效益永远是要考量的因素之一。与分布式环境相比,数据中心集中可以节省总体IT成本。但是要注意的是,在向集中过渡的过程中,必须重视新型应用的投资。所有IT的投资都不应偏离未来集中的大方向,以避免投资浪费。
分布式的信息技术结构是历史的原因造成的,它在当时是最佳的选择,并且也是中国IT发展必经之路。面对未来WTO的挑战,许多企业开始重视规模化经营。为了在竞争中生存并超越对手,IT也必然需要采用高度的集中和可管理的结构。它也是内部业务集中管理的必然要求,大集中不只是一个技术上的项目,除了它的高科技含量外,它是一个强有力的、策略性的业务项目,它是中国银行业发展所面临的一个挑战。
在IT系统的需求分析阶段,保证项目以业务需求为目标; 在系统交付时,进行充分的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 在运行阶段,保持对系统的监控,这是进行IT系统质量管理的关键。 IT系统作为银行业务的有力支撑,越来越受到重视,各家银行纷纷通过改善IT系统来节约实施和维护成本,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增加收入。但是,随着IT系统的建设越来越多,结构越来越复杂,如何保证IT系统的质量,使其真正能够满足日益发展的业务需要,逐渐成为各家银行重点考虑解决的问题。具有雄厚资金实力和IT投资预算的大型商业银行,已经开始着手IT系统和软件产品的质量控制和管理建设,制订出从业务需求到开发、测试、部署以及产品和系统上线以后的实时监控等一揽子规划,并且开始着手购买各种软件和工具进行实施。但是对于大多数银行,每年的IT预算有限,如何保证IT系统的质量面临不小困难。笔者结合目前国际上流行的质量控制和管理趋势,根据自身在银行方面质量管理和控制项目支持的经验,提出一个分阶段分步骤进行建设的建议,以供广大银行的决策者及相关人员参考。
测试工具的选择
银行作为一个特殊的行业,对于IT系统的功能性要求和性能性要求都比较高。对于银行IT系统,功能上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客户交易必须正确记录,决不允许错记、漏记,如果发生错误,对于客户是经济损失,对于银行来说则是信用的损失。性能上为了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在各种渠道上都需要保证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交易,如果客户存取一笔款项需要花费很多时间,那么客户对于银行的抱怨是无法想象的,很有可能使这位客户转而投入其他银行的怀抱。从技术上说,对于功能和性能方面的质量都必须通过测试来进行验证,这是保证IT系统在功能和性能方面能够满足业务需求的基础。在功能和性能方面的投资可以优先考虑两个方面: 测试管理工具和性能测试工具。
软件测试目前作为软件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受到各个企业的重视,并且大家也普遍承认,这是一个需要进行有效管理的过程,因为其中涉及到测试需求的选择、测试案例的设计、测试执行的管理以及缺陷跟踪的流程等多个方面和环节,如果还停留在依靠手工处理、电话或者邮件通知、人工收集数据、使用Office软件来进行统计的阶段,那么工作量相对来说是很大的,而且不能及时反映整个测试阶段的进程和情况,因此在准备进行测试时,选择一个业界承认的优秀的测试管理工具是很有必要的。
选择一个好的测试管理的意义在于:
● 能快速学习测试管理工具中附加的先进经验和最佳实践;
● 能有效地进行测试资产的集中管理和控制;
● 能理顺并完善适合本企业内部的测试管理流程,并且映射到测试管理工具中;
● 能促进各个团队进行有效沟通和分工协助;
● 能方便地进行各种数据统计和图表处理,有利于了解项目测试的情况。
在选择测试管理工具时,决策者和相关人员可以根据以上要求来考量测试管理工具是否适合和满足本企业的要求,同时要考量测试管理工具的平台性,即不仅仅只是一个工具,而同时要具有开放性、可扩展性等平台特性,这样才能很好地融入到企业IT建设架构中,真正地成为企业IT建设的基础。
功能和性能测试方面的投资当然是以性能测试为主。原因一方面在于,IT系统的性能问题不易发现,在测试期间只有少量用户使用,往往不会暴露出存在的性能瓶颈,只有上线了以后,千百个分行支行网点的用户使用、并发量大的情况下才会出现,而使用性能测试工具可以模拟这种大批量的用户并发使用。另一方面,性能测试要衡量的指标有很多,依靠工具更加易于进行统计和分析,帮助测试人员发现和定位性能问题。
选择性能测试工具要考量的指标一般有:
● 是否易于创建测试脚本。如通过录制就可以完成,不需要或者需要很少的手工编制;
● 是否能够精确地模拟现实中系统上线后的运行情况;
● 是否能够在压力加载的同时,收集被测系统的资源消耗情况,并且这些数据是真实准确的;
● 是否提供了强大的分析模块和报告生成能力;
● 是否能够和测试管理工具很好地集成。
性能测试工具的价格往往很昂贵,在购买时可以考虑先购买部分功能和模块,然后再分阶段逐步完善。
在自动化功能测试方面,尤其要注意不要盲目地购买,然后仓促地、大范围地在系统功能测试中使用。因为自动化功能测试工具的优点在于通过可重用的脚本和模块,简化脚本创建和维护的工作,同时通过重放,在回归测试中将测试人员从重复性的单调 *** 作中解放出来,使他们更加专注于缺陷修复和功能变更后的模块测试。由于自动化功能测试工具目前大多是通过录制生成脚本,如果以单独一次测试来和人工相比,往往不具有明显的优势。使用自动化功能测试工具能够提高投资回报率的关键在于,通过自动化功能测试工具测试生命力相对持久的系统。例如银行核心业务系统、信贷系统等,通过不断积累和完善该系统的功能测试脚本,可简化该系统变化相对不大的模块的功能测试。
在选择功能测试工具时,需要考虑的最主要指标是工具的简单易用性,因为就实际经验来说,自动化功能测试工具往往由业务人员直接使用,如果 *** 作简单,脚本可维护性好,结果报告清晰明了,那么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体上,第一阶段可以考虑优先购买和实施测试管理工具和自动化性能测试工具,同时可以考虑选择一到两个相对修改不会很大的系统来使用自动化功能测试工具录制功能脚本,进行自动化功能测试前期的积累。
逐步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如果前一阶段我们的目的是选择测试管理工具和测试工具,同时选择固定的人员,组建相对独立的测试队伍,实现知识共享和经验积累,那么第二阶段我们的目标就是基于本企业内部的情况,制定出适合本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全面控制和管理测试工作,加强功能和性能测试方面的自动化程度,将测试工作和测试团队纳入到整个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中,同时可以考虑在本阶段将设计、开发和测试集成起来协同工作。
这一阶段我们应该充分发挥测试管理工具的开放性和集成性,一方面通过它实现与设计、开发、部署等过程良好集成,例如将设计需求快速转变为测试需求,通过测试管理工具管理 单元测试 等;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工具提供的功能或者二次开发,建立关键性能指标,从测试管理工具中提取数据,展现测试项目和测试工作的全面视图,例如缺陷的趋势图(每天新增加的缺陷和处理完毕的缺陷)、测试案例计划和执行分析图、测试项目总体进度图等,这样就能通过完善系统质量的衡量指标,逐步建立起质量的评估体系来。
在功能和性能测试方面,由于经过第一个阶段自动化功能测试的积累,已经具有很强的脚本编制和功能组件划分能力,因此可以逐步建立起自动化功能测试的框架,这样做的好处在于: 首先,可以大大简化后期脚本的维护和自动化功能测试的运行; 其次,可以利用框架,快速构建新的系统的自动化功能测试; 再次,可以充分利用业务人员对于业务的熟悉,让他们加入到自动化功能测试过程中来,便于他们使用自动化功能测试工具; 最后,具有一个良好的框架,将来可以快速建立基于业务流程和数据驱动的测试方法,推动回归测试和冒烟测试。
性能测试在这个阶段可以继续深入,一方面通过工具进行针对应用开发代码的性能诊断,协助开发人员发现和定位代码方法级别的性能瓶颈,另一方面要收集各种测试的结果数据,建立起性能和硬件配置的估算模型,充分保证在硬件投资上的最合理支出,提高投资回报率。
该阶段还需要加强的是设计、开发和部署时通过建模工具、配置工具、变更管理工具、运维监控工具、帮助开发人、测试人员和运维人员协同工作,高效率地完成应用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关键环节的管理。由于中小型银行系统主要以外包为主,这里就不做细致的阐述了。
该阶段要注意的是,由于开发以外包为主,所以更需要加大测试方面的投入。因为完善的设计理念、先进的开发技术和方法论、良好的团队合作和项目管理,并不能绝对保证开发出具有优秀功能和性能的应用系统,更何况系统的参数配置对运行的性能影响同样巨大,因此功能和性能是否能够满足业务的需要,最终还是要通过测试来检验。这就好像一个人,虽然具有良好的家庭背景、教育环境、生长氛围,并不一定会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一样,是否有能力能够胜任工作,还是需要通过考试等测评方法来衡量他的综合素质才可以下结论。
促使IT系统和业务目标的统一
银行业IT系统的根本目标是提高生产效率,为银行业务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因为银行IT系统本身并不会为银行带来经济收入,收入是依靠其支撑的业务运营来实现的,因此IT系统从设计的那天起,就决定了其要为业务运行服务,要帮助达成业务目标。
但是实际应用开发过程中,由于开发人员过于理想化、开发管理不善等各种问题和各种变化,往往导致最终完成的系统与业务目标具有一定的偏离,这种偏离有时候是很大的,甚至可以称作鸿沟,而IT系统质量管理发展阶段的最终目标就是建立机制,消除这种鸿沟,使IT系统真正能够满足业务目标的需求。
要消除这种鸿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 需求和项目管理。这里的需求指的是业务需求,通过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有效管理,保证应用开发项目的设计、开发和测试都以业务需求为目标,使项目最大化地满足业务需求,实现业务价值。
● 质量保证。通过测试保证应用系统在功能上满足业务需求。
● 性能验证。通过测试验证应用系统在性能上是否满足业务需求。
● 服务水平管理。应用系统上线后,通过实时监控等手段保证应用系统能够满足服务水平协议,使最终用户能够通过应用系统实现业务 *** 作,提高最终用户的满意度。
● 变更生命周期管理。在应用系统整个生命周期中,能够使需求变更被控制在管理范围内,并且能够按照需求的这种变更快速地组织开发、测试和上线后的监控,使这种变更还是依照业务需求进行。
可以看出,需求和项目管理、变更生命周期管理两方面都需要银行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助,只有建立起全面的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和制度才能很好地实现,而质量保证和性能验证就是前阶段的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只有通过测试,才能从功能上和性能上保证应用系统满足业务需求。
这里面要强调一下服务水平管理,虽然目前银行运维部门大多已经具有一系列的工具和手段,可以监控Unix服务器、数据库、网络等底层应用基础架构运行的状况,但是银行是以业务为主导的,最终这些软硬件的运行是要保证业务功能的实现,因此银行监控观念和侧重点应该有一定的转变,即最关键的应该是监控业务功能是否能够正确实现,业务流程是否能够正常流转。举例来说,网上银行系统被不小心修改了登录页面,导致页面出错,这时候传统的监控工具看到的情况是Unix *** 作系统正常、数据库正常、网络正常,但是客户却不能使用网银系统,如果使用了基于业务流程的监控工具,就可以监控到这种错误,并且报警,同时可以帮助运维人员定位到是应用级别出现了错误,从而帮助快速解决这个问题。
选择这类监控工具一方面是要考虑能够有效地模拟真实的用户 *** 作,另一方面是能够将业务流程和底层应用基础架构映射,将业务流程的失效定位到应用基础架构问题。
至此本文介绍了银行IT系统质量管理建设各阶段要考虑的方面,如果我们把银行应用系统比做一个人,那么各阶段的建设可以形象地总结如下:
● 测试先行。就像人定期的健康体检一样,以检查是否有潜在的疾病。
● 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从饮食习惯、作息起居、日常锻炼等方面来提高人的机体的整体免疫力。
● IT管控,消除IT与业务需求的鸿沟。真正明白人生存的价值和意义,不仅仅要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更要从精神、心态等方面来全面调节生理和心理,使自己具有一个乐观、积极的人生。
(作者单位:美科利公司技术顾问)
首先,你们现在有没有专业机房
第二,有没有使用专业管理软件:办公自动化、财务、银行管理系统
第三,机房内有没有专业的UPS'后备电源
第四,行内所有的网络是否统一使用一种网络(电信、联通、移动)
第五,硬件部分(服务器、网络设备、终端PC以及配件产品)使用年限,如果使用年限已过质保期是否有续保,或者更换过保产品,还这些设备每个支行是否有专业人员在维护与使用
第六,弱电工程方面:监控系统、报警系统、安全防护系统、排号呼叫系统
第七、每个支行专业使用与维护人员是否有配置,或者是否有外包公司在为以上这所有管理系统与硬件设备维护。采购这些设备与系统很容易,重点是维护,因为只有一个方面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银行业务与企业形象!
在整合过程中,建设核心业务系统成为一个新热点。此时,国内银行建设核心业务系统面临两种选择:一是自主开发,二是整体引进。承载着打造“后发优势”及快速与国际接轨的梦想与希望,国内一些银行纷纷走上整体引进之路。 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引进一套国外系统,复制一家一流银行”似乎只是一种理想化的设想。实施国外核心业务系统项目后,国内银行往往投入大量资源,花费大量时间,项目实施计划一改再改,上线时间一推再推,系统却还是不能投入生产。有些银行经过一到两年的探索和尝试,最终还是放弃了国外产品,掉过头来转向国内IT厂商提供的软件。 将国外系统移植到我国银行现有的生产关系环境中,“空气、阳光、土壤、水份”等都大为不同,如果系统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不强,结出的果子自然亦非当初所设想的样子。是南橘北枳,中国的银行完全不适于采用国外的系统?或仅仅是水土不服,只要经过本地化、客户化的改造后,国外系统还是能发挥其应有的效应?业内外人士都在密切关注———国外银行核心业务系统在中国实施本地化和客户化的难点究竟在哪里? 引进国外银行核心业务系统产品,购买只是简单的第一步,如果不经过大量的本地化和客户化工作,系统根本无法发挥其功效。不同类型的国外软件在本地化和客户化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的问题。纯技术类软件主要面临技术问题,管理类软件除了技术问题外,更大的困难是文化、体制的差异。整体引进国外银行核心业务系统,虽然遇到很多技术问题,但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国内外监管环境和体制流程方面的巨大差异。 国外核心业务系统本地化和客户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很多人存在这样一个认识误区,认为软件本地化就是软件翻译,软件客户化就是按照客户需求加以修改。实际上,软件本地化是将一个软件产品按特定国家、地区或语言市场的需要进行加工,使之满足特定市场上的用户对语言和文化的特殊要求的软件生产活动;软件客户化是指在分析用户需求与产品差异的基础上,在满足客户需求和保证系统结构稳定的前提下,对软件进行的一系列开发、测试活动。因此,国外软件本地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一个简单的从外语到中文的翻译过程;客户化也不单单是按照客户需求去修改系统,否则就失去了购买成型产品的意义。 国外银行核心业务系统在中国的本地化,主要包括本地化界面、国内环境接口、本地化报表、本地化文档及培训等方面。界面本地化包括:语言的汉化,将系统界面中的画面、菜单、 *** 作符、提示信息等要素用中文进行表示;界面的易使用性,针对国外产品 *** 作界面与国内风格的不同,通过适当修改、简化或进一步细化成一个容易使用的 *** 作界面;用户 *** 作习惯的满足,根据用户在旧系统上形成的较好的 *** 作习惯,实现系统对应内容的差异最小化。 与国内外环境的接口:包括人民银行现化支付系统、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接口、上海证券登记结算公司接口、外管局国际收支申报系统、人民币大额和可疑支付交易监测系统、人民币交易系统、结售汇系统、进口品报关单检查和进口单位名录系统、各种本地数据交换信息接口等。 本地化报表:国外核心业务系统报表功能高度参数化,因此报表本地化与报表的具体形式关联性并不十分紧密,工作量主要集中在内部数据的采集。 本地化文档及培训:本地化文档包括用户手册, *** 作手册、技术手册等;本地化培训,包括详细客户培训、详细设计培训、技术标准培训等。 国外银行核心业务系统在中国的客户化,主要包括需求差异分析、与内部系统的对接、第三方提供功能的集成等三个方面。需求差异分析是以国内银行现有业务或预期目标为基础,对照国外金融IT产品进行功能性分析,找出差异以及应对策略的过程;与银行内部系统对接要分析清楚现有系统与即将开发的新系统之间的详细关联关系,保证新旧系统平稳衔接;第三方提供功能的集成,是指在保证第三方提供的系统运行正常的基础之上,考虑与核心系统进行集成。这一般是由国外厂商在当地IT公司中选中的一家总集成商来完成。 国内外银行监管环境的巨大差异增加本地化难度 国外银行核心业务系统模块多、规模大,业务范围涵盖银行业务的方方面面,其本地化和客户化过程对任何国家的任何银行而言,都不亚于一场革命。把它放到我国银行的背景环境之中,矛盾就会更加突出。我国金融市场化程度不高,监管框架、相关法规制度与国际标准还存在较大差异,银行治理结构的缺损、内部经营管理体制的僵化, *** 作方式落后,这些都加大了核心业务系统本地化和客户化的工作量。 监管环境和相关法规是硬约束,为适应国内的财会准则以及人民银行、银监会等监管机构的监管要求,国外的核心业务系统必须做出适当修改。此类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国内外利率管制程度不同,系统在国内本地化和客户化时,某种程度上要牺牲系统的先进性。在国外核心业务系统中,利率就象一个魔方,其多维、立体的参数设置和组合,在打通银行及相关混业领域、联贯各产品方面发挥着灵活的作用。 在国外发达的金融市场环境中,利率作为最核心、最重要的交易要素主要体现在价格功能。国内现阶段金融市场尚未完全放开,利率很大程度上是金融监管当局的管理工具。按照人民银行的利率管理办法,对于各种类型的存款或贷款,利率要求都不尽一致,特别是针对部分种类的存款和贷款更有特殊的规定。国内监管部门利率规定繁多,利息计算方法复杂,因此产生很多差异。这些差异应该按监管规定进行修改,但考虑到修改量太大会影响其稳定性,需要采取折衷作法。 国内外对外汇管制程度的不同,造成核心业务系统本地化和客户化时,系统修改的难度和工作量加大。在外汇管制的背景下,结售汇是我国监管框架下的特殊业务。根据外汇局外汇管理的有关规定,每笔结售汇业务都涉及到:对客户是否在其“名录”中进行真实性的审核;需要对其贸易必备条件进行逐笔、逐级进行审批;还要进行询价、头寸申报、买卖外汇、结算、售汇报表等。国外由于外汇自由兑换,没有哪个模块有类似功能。如果走定制开发模式,可以考虑单独设置结售汇模块。但对国外核心业务系统而言,修改需求介于 *** 作与报表之间,开发起来有一定难度。另外,根据外汇局要求,结售汇报表、大额可疑报表、经常账户报表要直接从业务系统中生成并报送,类似需求对国外系统的改动也很大。 国外系统要与国内支付系统直联,需要对整个模块做彻底的修改。为实现资金清算的STP(直通式处理),核心业务系统应与现代化支付系统相连接。由于国外系统没有通过国内大额支付系统汇划处理业务的界面,需要按照人行的《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与商业银行行内系统接口方案》中规定的报文格式要求,包括支付报文、非支付报文、对账报文等,对系统做大量的改动和测试工作。从稳妥角度考虑,国内银行在建设核心业务系统过程中,一期可以先实现交易驱动账务核算,待系统稳定后再推进清算的直联工作。 国内外会计管理理念和制度的差异,需要重新构架会计体制,实现会计管理的全面转型。国外核心业务系统的会计核算功能,靠交易驱动来实现系统自动化处理。这既是国外系统直通式处理和参数化灵活配置的优势体现,也是实施过程的难点所在。会计核算不仅要跨越管理理念的差距,而且要把大量的制度创新和方案设计的工作想在前头和做在前头。具体来说,就是对所有业务模块驱动会计核算的核算结果通过制度规范想在前面,对上万个会计参数通过严格的确认和配置做在前面,否则会直接影响系统自动化输出的会计核算的结果。这既要求业务归口部门及早改变传统的会计管理模式,又要组织起银行内部技术资源,扎扎实实地做好系统上线前后的各项准备工作。如果会计核算结果的准确性、效率性及安全性缺乏保障或受到置疑,就会动摇整个核心业务系统的根基。 考虑到国内金融改革与银行开放的速度和进程,对上述重大差异要有前瞻性的态度和解决方案。对于接近国际标准、具备中国特色、预计不会成为改革对象、当前必须遵守的法律、法规,要认真对待,研究解决方案。对于事过境迁、含义模糊、明显属于过渡安排、不涉及法律诉讼的制度和规定,可以不予考虑或暂时放一放。另外,在解决方案的方式方法上,要优先考虑适当变通,尽可能地少改产品。按照这样的大原则,才能把修改系统的工作量降到最低。 国内外银行管理体制流程的巨大差异增加客户化复杂度 此外,国内银行经过多年改革与发展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管理体制和 *** 作流程。这些管理体制和 *** 作习惯中,大部分来自于经验积累和成绩总结,也有一部分属于不规范的范畴,与国外同业相比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有些差异我们已经司空见惯,甚至变成了日常管理 *** 作的一部分。引进国外核心业务系统,要从多个角度思考对这些差异的系统处理方案。 内部核算、清算体制的差异。与国内银行实行的总分行多级核算体制不同,国外银行一般实行一级核算体系,对总分行清算资金往来系统只设一个过渡账户--总分行往来,总分行共用该账户,相互占用资金不计息。因此,国外核心业务系统中没有系统内资金清算功能,总分行不能对开清算资金往来账户。按国内银行的资金管理体制,分行作为一级经营单位,与总行资金往来需要相互计算利息。因而需要开立清算资金账户,用于系统内资金往来。 虽然目前以“集中”和“集权”为主要特征的改革已经成为国内银行的趋势,但这种权利上收和层次减少还限于支行层权力及核算单位的取消,效果尚不十分明显。由于账务层次过多,一些分行内部账交易的数量甚至超过了往来账户,潜在风险加大。不仅占用大量计算机资源,造成系统处理速度慢,批量处理时间长,月终、年终处理压力大,而且也增加了国外核心业务系统本地化和客户化的工作量。 资金管理体制的差异。国外银行由于实行总行一级核算,分行被看作总行的营销前台,客户是银行共同的资源,因此,贷款发放可以简化为银行与客户之间的借贷关系。银行向客户发放贷款属于财务会计核算范畴,由核心业务系统处理;总分行之间的资金占用和利益分配,属于银行内部利益再分配范畴,可以通过外挂的管理会计模块进行核算。而国内银行核算层次多,系统内各层次之间资金关系复杂。有些银行为了加强系统内资金管理,实行了系统内借款的作法。具体执行中要求贷款的发放、回收、计息等均与总、分行间的系统内借款处理绑定关联。此类需求若要在核心业务系统中实现,需要系统做出重大改动。 后督的作法问题。为加强事后监督,国内有些银行实行了后督制度。在手工方式下,后督一般于业务发生次日对原始凭证、会计凭证、审批单和交易流水进行逐笔检查,以此达到对本、外币结算清算和会计核算业务进行逐笔事后监督的目的。国外系统中没有类似我们理解所说的后督功能,如果要实现国内银行现行后督的作法和要求,系统修改的工作量非常大。 “双敲复核”问题。根据会计制度有关规定和风险控制要求,存款、支付、清算所有模块均需增加录入复核功能。即录入员输入交易要素后,由另外的复核员重新录入关键的交易要素,两次录入相符才提交该笔交易。出于降低风险的考虑,国内银行希望能够实现这一功能。但对于国外系统而言,增加双敲复核的功能需要对系统做较大改动,增加处理界面近一倍。国外产品供应商建议采取主管授权和降低录入人员 *** 作权限的方法的方式替代复核功能。由于该项变通处理涉及面广,影响深远,需要分时、分步才能解决。 “倒起息”需求问题。倒起息有时被称作“利率晚到”,指由于某种原因,利率的实际生效日需要提前到系统当前日期之前。国外也有倒起息 *** 作,只不过频率没有我们这么高。目前国外核心业务系统还不能处理好这个问题,完全按照国内银行的自动处理要求对系统进行改造也有一定难度。最后往往选择的是折中的方式:即倒起息在同一结息期内的情况下,系统可以自动计算利差并进行计息;倒起息跨一个结息期时,系统只能提供利息调整数的计算功能,但要手工调整;跨多个结息期时,系统完全要手工 *** 作。还有一种方案建议将利差的计算放在系统之外,通过两个系统自动衔接,实现利息调整批量完成。 重要空白凭证管理问题。国外核心业务系统有支票、汇票、本票的管理功能,但管理层次少,管理内容简单。国内银行要求对银行汇票、银行承兑汇票、银行本票(定额、不定额)、定期存单、来账报单实行总分行多级集中管理,可随时增添票据种类,保留系统对客户的管理,同时需要记表外账(单式记账)。这是国外核心业务系统需要向国内靠拢的地方。 跨分行访问控制问题。国外银行机构设置扁平化,分行只是按业务纵向销售总行产品的前端,因此国外系统一般没有跨分行访问控制的概念,各分支机构间可以随意访问,很多模块无需对跨分行权限进行限制,一家分行可以改动另外一家分行的业务。由于国内银行管理模式与国外不同,因此很容易发生分行错记总行账的问题。即使产品供应商不愿意修改,从风险控制的角度看,类似差异需要按照国内银行现有模式进行修改。 综上所述,由于国内外市场发育程度不同,银行的外部监管环境和法规制度相差较大,银行内部的管理体制、业务流程和 *** 作习惯也有很大的区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但却是可以靠银行、国外核心系统提供商及国内总集成商共同努力,找到一个彼此接受、合理可行的解决方案。由于差异的解决程度,直接影响到项目的成功与否和风险大小,因此需要各参与方正视差异,共同面对和分担项目风险。这些差异解决好了,就能够实现国外技术与中国实践的良好“嫁接”;解决不好,就会成为“夹生饭”,煮不熟也吃不下。(此文为作者博士论文节选
问题一:银行用什么 *** 作系统? 银行一般用UNIX系统比较多。UNIX系统:SUN的solaris,IBM的AIX,HP的HP-UX,SCO的SCO UNIX。这些系统都是基于AT&T System 或者BSD UNIX发展过来的。学习UNIX,最好学习IBM的AIX和SUN的solaris数据库一般IBM小型机系统里面是DB2,SUN的solaris里面一般安装ORACLE开发的话,用JAVA和C都要用。中国银行总行都在用梗BM的AIX系统,央视用SUN的solaris和IBM的AIX。卢韬旭
问题二:银行的系统是用什么架构的 银行体制是指决定金融机构本身及其管理机构的组成设置和职能的制度。又称银行体系、银行系统。
一国银行体制的建立取决于该国的政治历史条件与经济的发展。由于世界经济发展的相互渗透及模仿等因素影响,各国银行体制也有基本相同之处。一般来说钉较为完善的银行体制由以中央银行为核心,商业银行为主体,加上各种专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而组成。上述各金融机构受立法的保护与约束,并由金融管理当局(中央银行或由 单设的管理机构)管理和监督,在经济活动中为实现国家经济目标而发挥积极作用。
中国银行体制的发展历程
第一,中国银行体制的建立最早可以追溯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期间成立了 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此后需要关注的是中国人民银行的组建,其于1948年12月在华北银行、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的基础上合并组成的,以此标志着中国国家银行体系的初步建立。
第二,中国银行体制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计划经济时代(1953-1978年)。在高度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中,人民银行体制成为国家管理信贷资金的主要手段。中国人民银行既是国家管理金融机构和货币发行的机关,同时又是全面经营银行业务的国家银行。
第三,步入国家银行过渡到中央银行体制时代(1979-1992年)。中国初步建立起了有中国特色的中央银行制度。1978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脱离财政部独立出来,1983年国务院又做出关于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并成立工商银行,承担由原来人民银行办理的工商信贷和储蓄业务的决定。至此,我国初步形成了一个以中国人民银行为中心,以国家银行为主导,包括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农村信用合作社和其他金融机构所组成的新的银行系统,改变了过去的“大一统”局面。
第四,逐步强化和完善现代中央银行制度阶段(1993年至今)。中国 相继出台了《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修正案)》等,从制度的层面对银行体制进行规范。中国人民银行的功能得到重新定位:中国人民银行为国务院组成部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银行,是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提供金融服务的宏观调控部门。这种职能的变化集中表现为“一个强化、一个转换和两个增加”。
问题三:请问银行现在电脑用什么系统 在现在信息这样发达的情况下,国外银行和国内银行可能会有所偏好,但用的系统总体来说差不多。虽然国外银行比较控制成本,但也不会使用没有技术支持的DOS系统。如果要说具体用什么 *** 作系统的话,由于银行系统用到很多的 *** 作系统,一些并非大家所熟知,如:AIX, HP UNIX, AS400, z/OS, MVS, VSE/ESA,Windows XP, Windows 2000等等。
问题四:银行用的是什么系统呢 银行首先考虑要保证个人的隐私和数据安全,因此没有使用windows这一极方便的 *** 作系统,虽然windows从9x一直升级到现在完美的vista *** 作系统,但是各方面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还是无法完全的保证----尽管装了杀毒软件还要从windows update网站上定期检查更新因此没有使用windows这一极方便的 *** 作系统,一般使用Linux *** 作界面就像我们重装系统的DOS一样,不方便但稳定性高
问题五:银行clpm系统是什么 银行clpm系统是:
对公信贷流程系统。
clpm系统 *** 作流程:
一、客户申请
该环节可以是客户主动到银行申请信贷业务,也可以是银行主动向客户营销信贷业务,请客户向银行提出信贷申请。信贷人员既要认真了解客户的需求情况,又要准确介绍建没银行的有关信贷规定(包括借款人的资格要求、信贷业务的利率、费率、期限、用途、优惠条件及客户的违约处理)等。
二、资格审查
(1)客户资格要求:按照《贷款通则》的要求,借款人应当是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主管机关)核准登记的企业(事业)法人、其他经济组织和兼具经营和管理职能且拥有贷款卡(证)的 机构。其他经济组织包括:依法登记领取营业执照的独资企业、合伙企业(须经全体合伙人书面同意);依法登记领取营业执照的合伙型联营企业(须经联营各方书面同意);依法登记领取营业执照但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经营企业(须经合作各方书面同意);经民政部门核准登记的从事经营活动的社会团体;依法登记领取了营业执照但不具备法人地位的乡镇、街道、村办企业;依法登记领取营业执照并经法人书面授权的企业法人分支机构。
(2)初步审查
受理人员收到客户申请材料后,按《银行信贷业务申请材料清单》清点材料是否齐全,对材料的完整性、合法性、规范性、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初步审查,具体审查内容为:
1基本资料审查
(1)《银行信贷业务申请书》
①信贷业务品种、币种、期限、金额、担保方式、借款用途与协商的内容相符。
②加盖的公章清晰,与营业执照和贷款卡(证)上的企业名称三者一致。
(2)财务报表
①加盖的公章清晰,与营业执照和贷款卡(证)上的企业名称三者一致。
②有财政部门的核准意见或会计(审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报告。
(3)税务登记证
有税务部门年审的防伪标记。
(4)股东会或董事会决议
①内容应包括:申请信贷业务用途、期限、金额、担保方式及委托代理人等。
②达到公司合同章程或组织文件规定的有效签字人数。
(5)贷款卡(证)
①在有效期内。
②年审合格。
(6)营业执照及其他有效证明经年审合格。
2信贷业务材料的初步审查
根据各信贷业务品种的规定对客户提供的信贷业务材料进行初步审查。
3担保材料的初步审查
根据有关规定对客户提供的担保材料进行初步审查。
问题六:什么是系统重要性银行 “系统重要性银行”是指业务规模较大、业务复杂程度较高、一旦发生风险事件将给地区或全球金融体系带来冲击的金融机构。
中国银行已于2011年入选29家系统重要性银行。目前,金融稳定理事会对中行和工行的附加资本要求均为1%。对汇丰(HSBC)和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 Co)的附加资本要求最高,为25%;巴克莱银行(Barclays)、花旗集团(Citigroup )等为20%,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 ),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等为15%。
问题七:银行的CMS系统是指什么 Credit Mangement Systerm信贷管理系统的英文首个字母的缩写上面有借款企业或个人的详细信息,如行业分类,信用等级,法人代表或负责人姓名,合同编号,信贷品种,贷款期限,担保方式,逾期记录,风险分类等级等等信息,是银行信贷管理的关键信息库
问题八:中国各大银行系统开发平台分别是什么? jsp(Java)为主,四大银行都是。
问题九:给银行做软件需要了解什么 作为一个金融IT业的从业者,我的主要技能是Linux C/C++编程,DB2数据库编程,目前公司正是给各个城市商业银行开发系统和软件。我想,如果LZ想从事这个行业,在懂基本的编程语言的前提下,ORCALE、DB2数据库编程及常用 *** 作是必须贰,其次,如果能去学习一下《商业银行会计学》这本书是更好的。说白了,真正的专业知识,真正地业务知识你只有真正从事这个行业,才能接触到,才能学习到。比如银联21报文规范、比如核心记账、会计分录等等。
问题十:自动取款机装的是什么系统 自动取款机上的 Windows XP
不了解 ATM 系统构成的,首先扫一下盲:
ATMC:ATM Client 就是我们常见的自动取款机
ATMM:ATM Manager 自动取款机的监视管理端
ATMP:ATM 后台服务器,从银行的核心系统来看,它是一台前置机,因此 P 可能是指 Prefix 或 Processor 之类,和 POSP(POS机的后台设备)是一种类型。
由于新的 ATMC 是使用 Windows XP SP1 平台,鉴于大家对 XP 太了解了,所以对于银行来说,一定要加强防范。
此方案中大概提了以下一些加固方法:
禁用 Guest、删除不必要的用户、给 Administrator 改名
NTFS 、禁用共享、禁止空连接、禁止显示开始菜单栏等
如果这也算安全解决方案的话,我是不敢用这样的 ATM 机的,你呢?
我的回复如下:
由于Windows XP *** 作系统功能较为全面,用在 ATM 上必须经过特殊的安全加固措施,或者考虑采用 Windows XP Emebed *** 作系统,这样才能充分保证 ATM 的安全性,因为 ATM 的安全性是银行应用系统的安全性的对外直接体现,意义很重大,所以需要在安全性上下很大功夫。
这个安全方案虽然从一定程度了提高了 ATMC 的安全性,但覆盖面仍很不够,工作步骤稍显复杂,且有一些更有效的措施没有采纳,且较为简单。建议参阅微软网站(Technet )上相关文档,进一步合理组织安全方案,并着重考虑以下内容:
1)应考虑所有 ATMC 的统一定制安装,在统一定制安装时,可以通过禁用不必要组件或服务、组策略等措施来加强安全性
2)Windows XP 一定要安装 SP2,这样就具备了自动安装安全补丁,防火墙等功能,还要考虑建立 SUS 自动更新服务器
3)能过 IPSec 和 IP Filter 来提高网络层的安全性
4)通过启用所有安全日志,并自动集中收集分析来反映 ATMC 的安装状况
5) Windows 的安全加固是一个系统工程,建议寻找专业的安全厂商来解决,这样才能完全保证 ATMC 的安全性。
以上就是关于yhk的钱没有了,然后yhk显示ESB通讯失败是什么意思全部的内容,包括:yhk的钱没有了,然后yhk显示ESB通讯失败是什么意思、什么是银行的数据大集中,为什么要数据大集中呢、银行IT系统的质量控制_银行IT系统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