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子:源于美国的孵化器小故事
1959年,纽约州贝特维亚
富有的莫库索家族花费185万美元买下了一座占地85万平方英尺的废弃工厂。这座工厂是农用机械生产制造的生产基地,两年前因经济衰落,工厂关闭,导致当地20%以上居民失去了工作。
莫库索家族买下了这片废弃工厂,打算把工厂转租给其他企业,但传统经营模式很难重振这儿的活力,莫库索将大楼分隔成多个小单元,分别承租给不同小企业,共享办公场地,并制定了优厚入住条件,包括短期租约、共享办公用品和设备、免费商业建议和秘书服务、对接银行贷款等。贝特维亚人气越来越旺,这片曾经被废弃的土地逐渐成为新的工业和商业中心—Batavia
Industrial Center (BIC)。
1963年,BIC已经成为新商业模式的标杆,各类企业的入驻,重新盘活了Batavia小镇的经济。在带领一位记者参观这片重新焕发活力的建筑群时,眺望着最早入驻BIC中心租户中一家养鸡场,BIC负责人Joe灵光一现,对记者说:“你看,他们正在孵化小鸡,而我做的恰巧是:孵化企业(Incubating
Businesses)。”
1979年,BIC的宣传材料中正式出现了如下标语,“America’s
Original Business Incubator”(美国创新式的商业孵化器),由此开始,为初创企业提供包括办公空间等多种资源在内的商业模式正式被定义为孵化器(Incubator)。
如今,60年时间过去了,BIC仍然在同一地点开展业务,管理者依然是Mancuso家族。空间提供约70万平方英尺的办公和生产空间,支持各类企业发展。
1 19世纪80年代:ZG孵化器发展起点
武汉东湖孵化器发展始于1984年。当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科技人员、知识分子下海大潮泛起,但人事档案、组织关系等没有部门管理。为敢于走出体制创业的科研工作者提供一个可以挂靠的“庇护所”,有关部门研究发展孵化器。武汉在高校和科研院所集中的东湖地区,成立了“东湖智力密集小区规划办公室”,这里是当时中国光通信老大哥武汉邮科院所在地,拥有众多核心技术,急切的去找科技成果转化和市场化产业化的道路。
1987年6月,ZG首家孵化器“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者中心”正式成立。与美国孵化器有着相似的载体路径——如何盘活利用废旧楼宇,为创业者提供场地。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的襁褓,就在武汉武昌丁字桥路108号,荒草丛生的废弃军营里6间残破荒芜的营房,659平方米……武汉市科委拨的8万元作为启动资金。
1987年,中国第一代激光专业毕业生孙文“下海”创立的 “楚天激光”成为创业中心第一批入孵企业,得到了120平方米的免费生产场地,以及近100万的贷款。
1988年,火炬计划正式实施,武汉的成功成为各地的学习教材,科技企业孵化器别列为火炬计划中的重要内容,开始遍地开花。
1988年4月,上海第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成立;
1989年3月,地处中关村的北京高技术服务中心成立;同年8月,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创业服务中心成立
2 19世纪90年代:孵化器的第一次迅速成长
从1987年到1991年,仅仅4年实践,全国多数省、自治区、直辖市均诞生了本地区首家科技企业孵化器
1991年,“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为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1992年11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协会在北京成立,并设立了第一个专业委员会——创业服务中心专业委员会
事实上,在1987年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成立的当年,深圳科技工业园民间科技创业中心也投入运营。1990年,扩散到上海、重庆、北京、天津、辽宁、黑龙江、福建、四川等地。到1999年,孵化器覆盖了90%以上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1987年至2000年,孵化事业进入迅猛发展期,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其孵化器发展的数量、质量、投入的资金都远超武汉,很多武汉科技人才都被东部沿海地区吸引去创业发展。
3 21世纪初:孵化器的市场化
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呈现百舸争流、规模化的发展趋势。
2001年,武汉为了创建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准备投资十亿元人民币打造两个核心项目:一个是光谷广场,一个是光谷创业街。光谷创业街的任务落到了东创中心头上。光谷创业街推行“产权式孵化”概念,类似于众筹模式。一部分是准备入住的企业,可以预先交纳部分订金,这些订金可以转化成孵化器物业的股份;另一部分就是类似于产权式酒店的产权式孵化器,意指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投资人、孵化企业、区域经济共享收益的一种孵化器模式。
2002年以前,武汉一半的孵化器是由ZF投资组建,2003年以后建成的孵化器绝大多数为社会力量投资。
2004年,光谷创业街建成,武汉东湖的孵化器面积从过去的2万平方米扩大到28万平方米。在对入孵企业的选择上,只要有创业意愿、有部分资金和团队,以及一个相对成熟的产品,都可以入驻。
4 2010年至今:孵化器的专业化
自2013年起,孵化器正式迎来产业链性和区域性的孵化器。与主要针对单个技术或企业的孵化器相比,第五代孵化器产品的规模将提升不止于一个量级,孵化对象将扩大到一个区域,甚至一整条产业链。当然,这无论从专业性还是资金实力上,都对现有的模式提出了相当大的挑战,这也是产业地产商进入孵化器领域的一大背景
2015年11月20日,苏河汇正式挂牌新三板市场
2015年11月5日,创新工厂在新三板管方公布自己的《公开转让说明书》
2016年底,全国科技企业孵化器总数已达3255家,位居世界第一,在孵科技型中小企业133万家,总收入实现478236亿元,当年解决就业2123万人,其中应届毕业大学生211万人。拥有有效知识产权223万项,其中有效发明专利52万项。累计帮助33万家企业获得14803亿元的风险投资。
ZG孵化器逐渐参与到国际孵化器建设组织工作中。上海市创业中心发起成立亚洲孵化器协会,西安国际企业孵化器联合亚太地区的近30家孵化器以及孵化服务机构,北京、上海、西安、广州、武汉等地的5家国际企业孵化器(IBI)连续承担了对70余个国家超过1000名孵化器管理人员进行了培训。
孵化器融入全球创新创业网络。清控科创、瀚海集团、太库科技、武汉东湖等多家民营机构目前共在美国、韩国、俄罗斯、日本、加拿大、德国、比利时、芬兰、澳大利亚、以色列等国布局了几十家海外孵化器,成为海内外优质项目对接的重要桥梁。Plug&Play
Tech Center 、Y Combinator、500startups等硅谷著名孵化器,及欧洲、以色列、韩国等国的知名孵化机构来华独资或与国内主体合作创办孵化器,带来国外孵化器发展新理念、新模式,为双边孵化、项目合作、技术转移、人才交流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撑。
2018年,孵化器内累计毕业企业139万家,创孵机构内共有上市(挂牌)企业1565家,2018年当年上市(挂牌)企业就有944家。当年营业收入超过5千万元的企业达3272家。创孵机构内共有6512家团队或企业获得投融资、孵化基金支持,获得资金总额达2500亿元。
2019年创业孵化载体在运营收入、服务人员以及知识产权发明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中,13万多家创业孵化载体在运营数据方面收入达6536亿元,服务人员包括168万人。投融资方面亦取得成绩,通过创业孵化载体企业和团队获得的投融资金额为1418亿元。知识产权方面,拥有有效知识产权为906万件,发明专利达16万件。创业孵化载体也在持续孕育初创企业。2019年累计毕业企业161万个,其中上市挂牌企业为4481家,创业板上市企业达118家。
2020年,全国孵化载体数量达到13209家,其中孵化器5207家,众创空间8002家。而从区域分布上来看,去年孵化器数量最多的五个省份分别为广东、江苏、浙江、山东和河北,占比超过54%。
目前,孵化器和众创平台,已经是各地产业园区的“标配”。
5 科技企业孵化器中新型孵化器的典型种类
科技企业孵化器从10阶段的“二房东”身份到20的“服务员”,再到以“孵化+投资”为特色的30版本,未来将在3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分享与链接功能。运营主体也自上而下,逐渐形成市场化的新型孵化器。以科大讯飞、海尔等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孵化’模式成为地方经济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重要动力。以深圳清华研究院为代表的‘新型研发机构+孵化’模式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成为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新平台。
1)创业咖啡系:工位出租+创业服务+投融资对接,典型代表为车库咖啡
2)创客空间系:资源集合+会费+众筹;如:深圳的柴火创客空间、北京创客空间、上海新车间、杭州洋葱胶囊等
3)新型地产系:租赁空间灵活,出租工位或联合办公空间+服务;如:潘石屹推出的SOHO 3Q、绿地控股推出创业工坊、天洋国际旗下的超级蜂巢
4)科技巨头、大平台系:技术平台+产业资源+投资,如:阿里百川、腾讯众创空间
5)高校系:校内实验室+办公场地+导师+天使投资,如清华x-lab
6)投资机构系:投资+办公场地+导师,如:创新工场、启迪之星、洪泰AA加速
6 城市群创业孵化水平:珠三角领跑,三角、京津冀、成渝紧随
城市创孵指数存在明显差异;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创孵指数越大;创孵指数和城市科技创新水平显著正相关;各城市创孵指数排名和绿色竞争力指数排名相对一致;城市群创孵水平中,珠三角“领跑”,京津冀、成渝、长三角“跟跑”;城市群内部城市间的创孵发展水平不均衡。研究表明,东部沿海地区和中部地区的创孵水平较强,北京市位列中国城市创孵指数排名榜首,前五名分别是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1、大学生经过10多年的求学生涯学习,掌握了非常丰富的知识,特别是大学时代,既学习了理论知识,培养了创新意识,也参加了各类社会实践,培养了创造能力,架起了学校与社会联通的桥梁。
2、大学生接受新的知识、新的技术的能力强,而且思维活跃、开放,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能将学习的知识加以整合、创新,投入到实际 *** 作中。
2、一个人创新、创业的最好实践是青年事情,而大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正是青年开始创新和创业的开始。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拥有一个强健的体魄,能更好地支支撑他为青春、实业而奋斗。
资料拓展:
“学生是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这一说法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做出的批示,批示指出:大学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既要认真扎实学习、掌握更多知识,也要投身创新创业、提高实践能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紧扣国家发展战略,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平台,也是推动产学研用结合的关键纽带。教育部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要认真贯彻国家决策部署,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探索,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切实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厚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土壤,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智力支撑。
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能扩大就业,缓解就业压力,使居民的收入增加,刺激消费,促进经济的发展,是一举多得的好办法。
这出题的人我也是服气,你从哪里看,他们不去天津可,要不要我来一一给你介绍一下,天津都有哪些大型的互联网公司啊,出题目都不动脑子的么,也不实际考察一下么,随便这么一问真的好么,现在就让我来细数。
先来说说第一个基本人人都知道的搜狐,如果搜狐都不算大,不算互联网公司的话,那我就无语了,再来说,NVIDIA,他们在中国上海、深圳和天津分别设立了研发中心及北京分公司,NVIDIACorporation主要致力于全球视觉计算以及GPU等领域还有英伟达半导体,司由新加坡NVIDIA Singapore Development Pte Ltd出资设立,投资总额800万美元。
英伟达半导体是专注于汽车导航及汽车控制的汽车信息娱乐系统模块等领域,还有华为海洋网络,是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与全球海事系统有限公司联合成立的合资公司。这仅仅就是我列举的几个相对来说比较大的公司,其他我就不一一来说了。
你说这都不算互联网企业,那算什么,一个直辖市,有这几个龙头企业还不够吗,其他大大小小的我都还没说出来,这怎么就变成了不去天津了呢,我觉得天津靠北京,有着独厚的地理优势,这是很多企业都想去的啊,可能落户比较麻烦点,可以人家也有人才引进啊,我觉得还是很不错的。
大学生走在改革创新的时代前列的方法和注意事项:首先是提高创新意识以及企业精神。而且许多大学生经常不注意创新和创业实践,这仅仅是因为大学之前的教育告诉他们,课堂上讲的东西最重要,但是课本之外的学习以及社交活动更加重要。生活中到处都有新知识,作为当代大学生,除了老师教的课之外,还应该积极开设自己的第二堂课,那就是自己的社会实践。
只有社会意识提高了,自己的能力才能随之提高。只有进行课外实践的机会多了,与其理论相结合所产生的创新思维才会增多,进而运用创新思维指导实践,实现“实践到意识,意识到实践”认知的双向飞跃。
改革创新的必要性:
今后可以多邀请企业家和成功的创业者来到大学开办讲座、同学生交流,让企业家的精神在青年学生的心中发芽。要支持和鼓励老师和学生成立更多的创业沙龙,比如清华大学的创客教育基地联盟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学生和老师能在一起学习和交流关于创业的思想和心得,并亲自动手实践创新,也是塑造创业文化的一种途径。学校里也应该兴办创新工厂、车库咖啡这样的场所,让学生有发挥自身价值的地方。
1、创业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不熄引擎,是植根于每个人心中具有顽强生命力的“种子”。推动发展,不仅要解放社会生产力,更要解放社会创造力。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3亿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中间,蕴藏着无穷的创造力。试想一下,如果13亿人的创新创造潜能充分释放出来,那将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2、从自然禀赋看,创新是中华民族的固有气质,中华文明5000多年生生不息,源于中国人民自强不息、敢于创新的禀性。从历史经验看,新中国开启了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大门,改革开放更是点燃了人人创业创新的火种,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到城市国有企业改革,放开集体经济,发展私营经济等,都是着眼于调动千千万万人的积极性创造性。
3、从发展阶段看,现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传统增长动力在减弱,资源环境约束在加剧,要素成本越来越高,必须走转变发展方式、提质增效升级之路。中国要在世界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格局中占据主动,必须靠创新。世界上资源有限,而人的潜力无穷,这就是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从哲学意义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既是解放生产力,更是解放人自身的创造力,实现人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4、从时代趋势看,中华大地正在兴起新的创业创新热潮,出现了以大学生等90后年轻创业者、大企业高管及连续创业者、科技人员创业者、留学归国创业者为代表的创业“新四军”,草根创新、蓝领创新、创客、众创空间等新的形式层出不穷。创业创新正在成为一种价值导向、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时代气息。
5、从客观条件看,人们消费需求多层次、多样化,需要更多的解决日常生产生活难题、形成新产业新业态的产品和服务。从制度环境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引导和鼓励市场主体加快创新,促进创新要素在更广范围内加快流动。
扩展资料:
李克强在公开场合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最早是在2014年9月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当时他提出,要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势态。此后,他在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国务院常务会议和各种场合中频频阐释这一关键词。每到一地考察,他几乎都要与当地年轻的“创客”会面。他希望激发民族的创业精神和创新基因。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又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府工作报告中如此表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既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在论及创业创新文化时,强调“让人们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更好地实现精神追求和自身价值”。
参考资料:
以上就是关于读孵化园区发展历史全部的内容,包括:读孵化园区发展历史、103. 为什么说大学生是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很多互联网企业不去天津,究竟是因为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