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仙童”[1]——英特尔公司的起源 要了解一家公司的传奇历史,首先得从它的诞生开始。要讲英特尔的诞生,首先又不得不讲述一下“仙童”公司。 这里提到“仙童”公司,也许很多新一代的电脑用户并不知道这个名字,事实上,没有“仙童”,就没有现在的IT界,保守的说,如今的IT界不会是这个样子。它对整个半导体界乃至全世界都做出了无法用言语形容的贡献。毫不夸张地说,“仙童”是整个IT行业的根源。 讲仙童,首先要从“晶体管之父”肖克利(WShockley)博士说起。1955年肖克利博士从贝尔实验室返回他的故乡圣克拉拉,创建了“肖克利半导体研究室”,不久,因为“晶体管之父”的大名,雪片般的求职信飞到了肖克利博士的办公桌上。第二年,肖克利博士的实验室迎来了8位年轻的科学家,他们是:诺依斯(N Noyce)、摩尔(RMoore)、布兰克(JBlank)、克莱尔(EKliner)、赫尔尼(JHoerni)、拉斯特(JLast)、罗伯茨(SBoberts)和格里尼克(VGrinich)。 不过肖克利博士仅仅是在科学研究方面有所长,而并不懂得企业经营和管理,因此在一年的时间里,这个研究室没有研究出任何像样的产品,8位年轻的科学家在诺伊斯带领下递交了辞职书,肖克利博士非常愤怒地骂他们是“八叛逆”。 “八叛逆”出走后,找到了一家纽约的摄影器材公司来给他们投资创业,而这家公司的名称为Fairchild,音译为“费尔柴尔德”,不过通常人们把它叫做“仙童”。 “仙童”公司的前身是谢尔曼费尔柴尔德(SFairchild)于1920年创办的航空摄影公司。创办人费尔柴尔德不仅是企业家,同时也是发明家。“八叛逆”向他寻求合作的时候,这位60多岁的老人仅仅给了他们3600美元的创业基金,要求他们开发和生产商业半导体器件,并享有两年的购买特权。“八叛逆”于是用这3600美元创建了仙童半导体公司。一家伟大的公司诞生了。 “八叛逆”中最年长的诺伊斯开始领导这家年轻的公司。根据费尔柴尔德先生的要求,他们需要制造一种双向扩散基型晶体管,以便用硅来取代传统的锗材料,其实这个项目是他们在肖克利实验室就已经开始的,但当时无法得到肖克利博士的重视。决定了这个打算以后,费尔柴尔德答应为他们提供财力资助,总金额为150万美金。诺伊斯给“八叛逆”分了工,由赫尔尼和摩尔负责研究新的扩散工艺,他自己则和拉斯特一起专攻平面照相技术。 1958年1月,蓝色巨人IBM公司给了他们第一张订单,订购100个硅晶体管,用于IBM公司电脑的存储器,随即IBM推出了7070型、7090型大型晶体管计算机和1401型、1620型小型晶体管计算机。“仙童半导体公司”也因此小有名气。 到1958年底,“八叛逆”的这家小公司就已经拥有50万销售额和100名员工,依靠技术和创新的优势,它一举成为硅谷成长最快的公司。在诺伊斯的精心经营下,“仙童”公司的业务迅速发展,同时一整套的制造晶体管的平面处理技术也日趋成熟。赫尔尼能把硅表面的氧化层挤压到最大限度,他们也从独家的晶体管制造技术中获得启示:在一个硅晶片表面制作几十、几百甚至成千上万个晶体管。 此时英特尔前身“仙童公司”的第一个竞争对手也正有着同样的想法,那就是德克萨斯仪器公司(简称TI公司)。1959年2月,德克萨斯仪器公司的工程师基尔比(JKilby)申请了第一个集成电路发明专利,这个消息传到仙童公司后,诺伊斯非常震惊,他立刻召集“八叛逆”商量如何应对。由于基比尔在TI公司面临的在硅片上进行两次扩散和导线互相连接的难题正好是仙童半导体公司的长项,因此诺伊斯提出用蒸发沉积金属的方法替代热焊接导线,这种方法正好是解决元件互相连接的最好途径,仙童半导体公司也从此时开始奋起直追。到1959年7月,仙童半导体公司向美国专利局申请专利,与德克萨斯仪器公司争夺集成电路的发明权。到了1969年,美国法院最后判决,集成电路是一项同时的发明,诺伊斯被认为是“提出了适合于工业生产的集成电路理论的人”[1] 1960年,由于发明了集成电路,仙童公司的名声大振,1964年,仙童半导体公司创始人,“八叛逆”之一的摩尔博士,发表了一篇三页纸的短小文章,文章中天才地预言到,集成电路上能被集成的晶体管数目,将会以每18个月翻一番的速度稳定增长,并在今后数十年内保持着这个势头。摩尔的这个预言后来因为集成电路的发展而得以证明,被人誉为“摩尔定律”,成为IT产业的第一定律。同时,后来英特尔公司的企业文化之一也包含了“摩尔定律催人创新”这一条。[1] 进入60年代,仙童半导体公司步入了一个黄金时期。到1967年,它的营业额已经接近2亿美元,这在当时来说几乎是一个天文数字。那个时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进入仙童公司,就等于跨进了硅谷半导体工业的大门。然而,危机也在这个时候开始酝酿。仙童半导体的母公司,即前文所提到的费尔柴尔德创办的仙童摄影器材公司不断地把利润转移到东海岸支持摄影器材公司,这一不公平的举动引起了不满,“八叛逆”中的赫尔尼、罗伯茨和克莱尔负气出走,成立了阿内尔科公司[2],令一成员格拉斯也带领几个人脱离仙童创办了西格奈蒂克斯半导体公司。从此,仙童公司的大批人才开始流失。 1968年,“八叛逆”中的最后两位,也是核心人物的诺伊斯和摩尔也带着葛罗夫(AGrove)脱离了仙童公司自立门户,他们创办的公司就是后来IT业界的巨人,大名鼎鼎的英特尔。 不得不说的是,“八叛逆”纷纷的出走,这种“叛逃”精神影响了大批年轻人,它们纷纷脱离仙童公司自行创业。“硅谷大约70家半导体公司的半数,是仙童公司的直接或者间接后裔。在仙童公司就职是进入遍布于硅谷各地的半导体业的途径。1969年在森尼维尔举行的一次半导体工程师大会上,400名与会者中,未曾在仙童公司工作过的还不到24人。”[3] 英特尔今天的最大竞争对手AMD公司的创办人杰瑞桑德斯(JerrySanders)同样出自仙童公司。他曾经是仙童半导体公司的销售部主任,1969年被仙童扫地出门,他带着7位仙童员工创办了高级微型仪器公司——AMD,而这家公司自桑德斯开始就具备一种牛仔精神,正是凭借着这种牛仔精神,AMD经过无数的辛酸苦辣后今天得以和英特尔抗衡。 可以说,仙童半导体公司的倒闭对仙童自身来说是一个灾难,但对于整个IT行业的发展以及硅谷来说却是一件好事,它使得更多的人才可以走出来自行创业,从而给当时的整个行业带来多元化的发展方向。 70年代末,仙童半导体公司被一家拥有21亿美元资产的施拉姆伯格(Schlumberger)公司以3亿5千万美元收购,在硅谷内外造成极大的轰动。
风风雨雨38年 英特尔桌面处理器发展史
CPU是Central Processing Unit,就是中央处理器的缩写,它是计算机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如果把计算机比作一个人,那么CPU就是他的心脏,其重要作用由此可见一斑。按照其处理信息的字长,CPU可以分为:四位微处理器、八位微处理器、十六位微处理器、三十二位微处理器以及六十四位微处理器等等。
英特尔公司Logo
成立于1968年的英特尔公司,作为全球最大的芯片制造商,同时也是计算机、网络和通信产品的领先制造商,英特尔走过了风风雨雨的38年,具有技术产品创新和领导产业发展的38年。回首过去,英特尔的产品,影响了整个IT业的发展,成就了不知多少IT界的精英和经典事件。
1971年11月15日:世界上第一块个人微型处理器4004诞生
1971年11月15日,Intel公司的工程师霍夫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商用微处理器—4004,从此这一天被当作具有全球IT界里程碑意义的日子而被永远的载入了史册。这款4位微处理器虽然只有45条指令,每秒也只能执行5万条指令,运行速度只有108KHz,甚至比不上1946年世界第一台计算机ENIAC。但它的集成度却要高很多,集成晶体管2300只,
一块4004的重量还不到一盅司。这一突破性的发明最先应用于Busicom计算器,为无生命体和个人计算机的智能嵌入铺平了道路。
4004微处理器
Busicom最初计划是需要12个定制芯片。而英特尔工程师霍夫提出了通用逻辑设备的概念,它可能是一个更出色、更高效的解决方案。正是由于他的提议才使得微处理器得以开发。起初,Busicom向英特尔支付了60000美元,获得了微处理器所有权。在认识到“大脑”芯片的无限潜力之后,英特尔提出用60000美元换回微处理器设计的所有权。Busicom同意了英特尔的请求。1971年11月15日,英特尔面向全球市场推出了4004微处理器,每个售价为200美元。
4004微处理器
编号为4004,第一个“4”代表此芯片是客户订购的产品编号,后一个“4”代表此芯片是英特尔公司制作的第四个订制芯片。这种数字代号却延用至今。霍夫终于如愿以偿,他在世界第一个微处理器上,集成了2000多个晶体管,发明了世界第一块大规模集成电路4004,在电子计算机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4004芯片基本具备了微处理器的特点,用它来做计算器,改变了传统计算器的形象。采用4004芯片后,再配用一块程序存储器,数据存储器,移位寄存器,再加上键盘和数码管,就构成了一台完整的微型计算机。
1972年:8008 微处理器
让英特尔以外的是推出4004芯片后,业内的反应相当平淡。一些分析家称这款芯片虽然有些意思,但4004的处理能力实在有限,还不足以引起人们的兴趣。然而,当一年后英特尔推出其8008微处理器时,业内的目光都几乎集中到了英特尔身上。8008频率为200Khz,晶体管的总数已经达到了3500个,能处理8比特的数据。更为重要的是,英特尔还首次获得了处理器的指令技术。
8008微处理器
8008它的性能是4004的两倍,拥有3500晶体管数量,速度为200KHz,并且于1974年被一款名为Mark-8的设备采用,Mark-8是第一批家用计算机之一,此时台式机基本上形成了一个最初雏形。
8008芯片原本是为德克萨斯州的Datapoint公司设计的,但是这家公司最终却没有足够的财力支付这笔费用。于是双方达成协议,英特尔拥有这款芯片所有的知识产权,而且还获得了由Datapoint公司开发的指令集。这套指令集奠定了今天英特尔公司X86系列微处理器指令集的基础。
1974年:8080微处理器
在微处理器发展初期,具有革新意义的芯片非Intel8080莫属了。英特尔公司于1974年推出了这款划时代的处理器,立即引起了业界的轰动。由于采用了复杂的指令集以及40管脚封装,8080的处理能力大为提高,其功能是8008的10倍,每秒能执行29万条指令,集成晶体管数目6000,运行速度2MHz。与此同时,微处理器的优势已经被业内人士所认同,于是更多的公司开始接入这一领域,竞争开始变得日益激烈。当时与英特尔同台竞技的有RCA(美国无线电公司)、Honeywell、Fairchild、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AMD、摩托罗拉以及Zilog公司。值得一提的是Zilog,世界上第一块4004芯片的设计者Faggin就加盟了该公司。由该公司推出的Z80微处理器比Intel8080功能更为强大,而且直到今天这款处理器仍然被尊为经典。
8080微处理器
8080有幸成为了第一款个人计算机Altair的大脑。据说Altair这个名称是源自《星际旅行》电视节目中一个星际飞行计划(Starship Enterprise)的目的地名称。计算机爱好者花费395美元即可购得 Altair 套件。数月内,Altair的销售量达到数万台,造成了电脑销售历史上第一次缺货现象。这足以看出来8080对于电脑发展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1978 年:8086-8088微处理器
1978年,英特尔推出了首枚16位微处理器8086,同时生产出与之配合的数学协处理器8087,这两种芯片使用相同的指令集,以后英特尔生产的处理器,均对其兼容。趁着市场销售正好的时机,以及市场需求的提升,Intel在同一年推出了性能更出色的8088处理器。三款处理器都拥有29000只晶体管,速度可分为5MHz、8MHz、10MHz,内部数据总线(处理器内部传输数据的总线)、外部数据总线(处理器外部传输数据的总线)均为16位,地址总线为20位,可寻址1MB内存。首次在商业市场给消费者提供了更自由选择。
8086微处理器
8088微处理器
同时Intel成功将 8088 销售给 IBM全新的个人计算机部门,1981年,IBM推出的首批个人电脑机选用了英特尔8088芯片,使得8088成为了IBM全新热销产品IBM PC的大脑。本来IBM准备采用摩托罗拉的芯片,但是最终阴差阳错,还是由8088芯片承担了这项光荣的使命。随着个人电脑的流行,英特尔也开始名扬四海。8088的大获成功使英特尔顺利跻身财富500强之列,《财富》杂志将该公司评为“七十大商业奇迹之一(Business Triumphs of the Seventies)”。事后,英特尔高度评价了与IBM这笔交易的重要性。的确,如果没有这笔交易,很可能现在芯片市场是由摩托罗拉等一统天下。
1982年:80286微处理器 英特尔的最后一块16位处理器
80286(也称286)是处理器进入全新技术的标准产品,具备16位字长,集成了143万只晶体管,具有6MHz、8MHz、10MHz、125 MHz四个主频的产品。286是Intel第一款具有完全兼容性的处理器,即可以运行所有针对其前代处理器编写的软件,这一软件兼容性也成为了Intel处理器家族一个恒久不变的特点。该产品发布后的6年内,全世界基于286处理器的个人计算机便达到了大约1500万台。
80286微处理器
80286微处理器
1985年:80386 英特尔的第一代32位处理器
此后,英特尔的微处理器开始进入到了32位时代。为适应企业的全球化发展,1985年秋,英特尔再度发力,并且以一种特殊的形式在伦敦、慕尼黑、巴黎、旧金山和东京同时推出了Intel 80386处理器。这是英特尔第一款32位处理器,集成了27万5千只晶体管,超过了4004芯片的一百倍,每秒可以处理500万条指令。同时也是第一款具有“多任务”功能的处理器,所谓“多任务”就是说它可以同时处理多个程序程序的指令,这对微软的 *** 作系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80386微处理器
80386微处理器
Intel RapidCAD 被遗忘的微处理器
还有一款微处理器被很多人忽视,这就是Intel RapidCAD。RapidCAD是英特尔有史以来第一款为旧款个人计算机所提供的升级套件(也就是OverDrive的始祖)。原386的使用者不需要更换主机板,只要把RapidCAD买回来将主机板上旧有的中央处理器芯片(CPU)替换掉,就可以享受接近486的运算能力。RapidCAD其实就是把486 DX芯片去掉内部高速缓存然后装入386的封装里面,RapidCAD也不支持486增加的新指令。不过由于386封装的频宽限制,RapidCAD对整体的效能提升比不上直接升级到486 DX。相同频率下,486 DX可以有比386/387快上两倍的速度,而RapidCAD在整数运算方面最多只能提升35%,在浮点运算方面,则可以提升将近70%。
Intel RapidCAD
Intel RapidCAD特殊的地方在于,它是由两颗芯片组成,缺一不可。这归咎于486 DX内建浮点运算器(FPU),而386则是将浮点运算器分开(就是387)。由于RapidCAD-1本身就含有浮点运算器(因为它就是486 DX阉割版),根本不需要387,所以RapidCAD-2就是用来替代原来主机板上的387芯片。RapidCAD-1负责所有的运算,而RapidCAD-2则是负责假装浮点运算器,以防止旧有主机板以为没有安装浮点运算功能(尤其在执行286/287的程序时)。市面上有时候把RapidCAD-1与RapidCAD-2分开卖,这是就是不了解RapidCAD运作方式的结果。
1989年:Intel 80486 英特尔最后一款以数字为编号的处理器
1989年,英特尔发布了Intel80486处理器。486处理器是英特尔非常成功的商业项目。很多厂商也看清了英特尔处理器的发展规律,因此很快就随着英特尔的营销战而转型成功。80486处理器集成了125万个晶体管,时钟频率由25MHz逐步提升到33MHz、40MHz、50MHz及后来的100Mhz。
Intel80486处理器
486处理器的应用意味着用户从此摆脱了命令形式的计算机,进入“选中并点击(point-and-click)”的计算时代。史密森学会美国历史国家博物馆的技术历史学家 David K Allison 回忆道:“当时我拥有了彩色计算机,并且以很快的速度进行桌面排版工作。”英特尔486处理器首次采用内建的数学协处理器,将负载的数学运算功能从中央处理器中分离出来,从而显著加快了计算速度。
386和486推向市场后,均大获成功,英特尔在芯片领域的霸主地位日益凸现。此后,英特尔开始告别微处理器数字编号时代,进入到了Pentium时代。
1994年3月10日:Intel Pentium中央处理器芯片
1993年,英特尔发布了Pentium(俗称586)中央处理器芯片(CPU)。本来按照惯常的命名规律是80586,但是因为实际上「586」这样的数字不能注册成为商标使用,因此任何竞争对手都可以用586来扰乱消费市场。事实上在486发展末期,就已经有公司将486等级的产品标识成586来销售了。因此英特尔决定使用自创的品牌来作为新产品的商标—Pentium。
世界上第一款Pentium处理器
Pentium处理器内部结构
英特尔奔腾处理器采用了060微米工艺技术制造,核心由320万个晶体管组成。支持计算机更轻松的集成“现实世界”数据,如语音、声音、手写体和等。“奔腾”二字频繁出现在漫画和电视谈话节目中,使其在推出之后很快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词语。 奔腾是一个划时代的产品,并且影响了PC领域十年之久,目前该“名字”依然在沿用。
Intel Pentium处理器
Pentium是x86系列一大革新。其中晶体管数大幅提高、增强了浮点运算功能、并把十年未变的工作电压降至33V。Pentium刚推出的时候拥有浮点数除法不正确的错误(FDIV Bug),导致英特尔大量回收第一代产品(1994年十二月之前的产品),所以有FDIV Bug的微处理器所剩不多。Pentium 50Mhz也有这个FDIV错误,不过 A80501-50 只是业界样本,从来没有在市场上出现过。上图Intel Pentium 60Mhz就是整个Pentium系列第一款产品,也是含有 Bug FDIV的一款。这颗工程样品为目前世界上有在英特尔官方纪录里最早的Pentium CPU(Q0352),也是目前世界上已知仅存的一颗。
1995年3月27日,英特尔发布Pentium 120MHz处理器,采用了060 微米/035两种工艺技术,不过核心依旧由320万个晶体管组成。
1995年6月,英特尔发布Pentium 133MHz处理器,采用035工艺技术制造,核心提升到由330万个晶体管组成。
1995年11月1日,英特尔发布Pentium 150MHz、Pentium 166MHz、Pentium 180MHz、Pentium 200MHz四款处理器,并且采用了060 微米/035两种工艺技术,核心提升到由550万个晶体管组成。此时INTEL在以前设计基础上增加了L2 cache为256K和512K两种版本。
1996年1月4日,英特尔又发布Pentium 150MHz、Pentium 166MHz两款处理器,采用了035微米工艺技术,不过核心由330万个晶体管组成。
1996年6月10日,英特尔发布Pentium 200MHz处理器,采用了035微米工艺技术,不过核心还是由330万个晶体管组成。
1997年1月:Intel Pentium MMX中央处理器
1997年1月,Intel公司推出了Pentium MMX芯片,它在X86指令集的基础上加入了57条多媒体指令。这些指令专门用来处理视频、音频和图象数据,使CPU在多媒体 *** 作上具有更强大的处理能力,Pentium MMX还使用了许多新技术。单指令多数据流SIMD技术能够用一个指令并行处理多个数据,缩短了CPU在处理视频、音频、图形和动画时用于运算的时间;流水线从5级增加到6级,一级高速缓存扩充为16K,一个用于数据高速缓存,另一个用于指令高速缓存,因而速度大大加快;Pentium MMX还吸收了其他CPU的优秀处理技术,如分支预测技术和返回堆栈技术。
Pentium MMX中央处理器
Pentium MMX等于是Pentium的加强版中央处理器芯片(CPU),除了增加67个MMX(Multi-Media eXtension)指令以及64位数据型态之外之外,也将内建指令及数据暂存(Cache)从之前的8KB增加到16KB,内部工作电压降到28V。而英特尔之后的桌上型中央处理器皆包含了MMX指令。
1997年:Intel Pentium Overdrive
Intel Pentium Overdrive处理器
Intel Pentium OverDrive 中央处理器芯片(CPU),又是一项英特尔造福旧计算机使用者的升级选择。Pentium OverDrive 有两种,一种(不含MMX,5V)是给80486升级用的,另一种(含MMX,33V)是给Pentium早期产品(Socket6, 50-66Mhz)升级的。他们都有含散热器及风扇。
Intel Pentium MMX overdrive 200
1997-1998年:PentiumII处理器
1997年5月7日,英特尔发布Pentium II 233MHz、Pentium II 266MHz、Pentium II 300MHz三款PII处理器,采用了035微米工艺技术,核心提升到750万个晶体管组成。采用SLOT1架构,通过单边插接卡(SEC)与主板相连,SEC卡盒将CPU内核和二级高速缓存封装在一起,二级高速缓存的工作速度是处理器内核工作速度的一半;处理器采用了与Pentium PRO相同的动态执行技术,可以加速软件的执行;通过双重独立总线与系统总线相连,可进行多重数据交换,提高系统性能;PentiumII也包含MMX指令集。Intel此举希望用SLOT1构架的专利将AMD等一棍打死,可没想到Socket 7平台在以AMD的K6-2为首的处理器的支持下,走入了另一个春天。而从此开始,Intel也开始走上了一条前途不明的道路,开始频繁的强行制定自己的标准,企图借此达到迅速挤垮竞争对手的目的,但市场与用户的需要使得Intel开始不断的陷入被动和不利的局面。
Pentium II处理器
在这个时期100MHZ频率的SDR内存已经出现在市场上,但是Intel却惊人地宣布他们将放弃并行内存而主推一种名为Rambus的内存,而一时间众多大公司如西门子、HP和DELL等都投入了Rambus的门下,不过后来DDR内存的流行也证明了Intel的失败。
1997年6月2日,英特尔发布MMX 指令技术的Pentium II 233MHz处理器,采用了035微米工艺技术,核心由450万个晶体管组成。
1997年8月18日,英特尔发布L2 cache为1M的Pentium II 200MHz处理器,采用了035微米工艺技术,核心由550万个晶体管组成。
1998年1月26日,英特尔发布Pentium II 333MHz处理器,采用了035微米工艺技术,核心由750万个晶体管组成。
1998年4月15日,英特尔发布Pentium II 350MHz、Pentium II 400MHz和第一款Celeron 266MHz处理器,此三款CPU都采用了最新025微米工艺技术,核心由750万个晶体管组成。
1998年8月24日,英特尔发布Pentium II 450MHz处理器,采用了025微米工艺技术,核心由750万个晶体管组成。
CPU发展到这个时期,就不能不说说Intel Pentium II Cerelon处理器。英特尔将Celeron处理器的L2 Cache设定为只有Pentium II的一半(也就是128KB),这样既有合理的效能,又有相对低廉的售价(有A字尾的);这样的策略一直延续到今天。不过很快有人发现,使用双Celeron的系统与双Pentium II的系统差距不大,而价格却便宜很多,结果造成了Celeron冲击高阶市场的局面。后来英特尔决定取消Celeron处理器的SMP功能,才解决了这个问题。
Pentium II Celeron处理器
赛扬300A,是一个让多少人闻之动容的产品,又陪伴了多少曾经年少的读者度过悠长的学生时代。赛扬300A,从某种意义上已经是Intel的第二代赛扬处理器。第一代的赛扬处理器仅仅拥有266MHz、300MHz两种版本,第一代的Celeron处理器由于不拥有任何的二级缓存,虽然有效的降低了成本,但是性能也无法让人满意。为了弥补性能上的不足,Intel终于首次推出带有二级缓存的赛扬处理器——采用Mendocino核心的Celeron300A、333、366。经典,从此诞生。
Pentium II Celeron处理器
1999年:Intel Pentium III处理器
1999年2月26日,英特尔发布Pentium III 450MHz、Pentium III 500MHz处理器,同时采用了025微米工艺技术,核心由950万个晶体管组成,从此INTEL开始踏上了PIII旅程。
Intel Pentium III处理器
Pentium III是给桌上型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芯片(CPU),等于是 Pentium II的加强版,新增七十条新指令(SIMD,SSE)。Pentium III与Pentium II一样有 Mobile、Xeon以及Cerelon等不同的版本。Celeron系列与Pentium III最大的差距在于二级缓存,100MHz外频的Tualatin Celeron 1GHz可以轻松地跃上133MHz外频。更为重要的是,Tualatin Celeron还有很好的向下兼容性,甚至440BX主板在使用转接卡之后也有望采用该CPU,因此也成为很多升级用户的首选。
Intel Pentium III处理器
特别指出的是,Pentium III光是桌上型就拥有Katmai Slot 1 、Coppermine Slot 1以及Coppermine Socket 370等三种不同的系列。到后期,英特尔放弃插卡式界面而又回归到插槽界面(Socket 370)。socket370封装开始推出的时候,有一部分消费者舍弃了slot1平台而选择了新的处理器。新的PGA封装分为PPGA和FC-PGA两种,前者较为廉价,因而被赛扬处理器所采用,而更为昂贵的后者则被奔腾III处理器所采用。例外的是:采用Mendocino核心的赛扬处理器同时有这两种不同封装的版本。采用PPGA封装的赛扬处理器可以通过转接卡在slot1主板上使用,而采用FC-PGA封装的奔三处理器则无能为力了。
2000年:Intel Pentium 4处理器
Pentium 4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这也是英特尔市场策略进入新纪元的开始。从P4开始,Intel已经不再每一两年就推出全新命名的中央处理器芯片(CPU),反而一再使用 Pentium 4这个名字,这个作法,导致 Pentium 4这个家族有一堆兄弟姊妹,而且这个P4家族延续了五年,这英特尔的市场策略是前所未见的。Penitum 4有分许多制程,Willamette 为P4最早的产品,其中还包括 Socket 423这个跟之后都不兼容的封装(因为接脚数不同嘛),不过正是因为不能升级而且只能使用Rambus这个怪物内存规格,所以此款销售并不怎么好。
Socket423针脚的P4处理器
Socket423是与slot1接口同样短命的一个产物,它从2000年10月推出到2001年8月仅仅使用了不到一年。多数用户最后都升级到了更成熟的socket478平台,而很多购买了socket423处理器的用户的投资都打了水漂。采用socket423接口的CPU只有一款,即Willamette核心的奔腾四处理器。最终这款处理器在市场上的销售情况远低于预期,但在同期Intel的市场份额还有所增长,奔腾四和Netburst的发布给了人们很大的鼓舞,直到今天Intel的38GHZ主频的处理器采用的还是这种架构。在新的处理器中还应用了一系列的新技术例如支持快速视频流编码的SSE2指令集等。
478针脚的P4处理器
随着处理器主频和内部集成晶体管数目的增加,处理器消耗的能量也开始大大增加。为了满足处理器所需要的巨大电能,因为奔腾四处理器的功率达到了72W,因此它需要在主板上附设额外的电源接口来满足处理器的供电需要,而由于发热量的增加,一个散热风扇也成了一个必需品。Intel主推的与奔腾四搭配的平台是850平台,双通道的Rambus内存达到了前所未有的25GB/S的内存数据带宽,但是由于Rambus内存价格昂贵所以使得早期P4平台相当昂贵。而由于契约的限制Intel又无法使用当时已经出现在市场上的DDR内存。
尽管新的奔四处理器相当成熟,但是在市场上的销量仍然不尽如人意,主要原因就是昂贵的RDRAM内存。虽然后来Intel推出了845解决方案使得用户可以使用SDR内存,但是SDR内存的数据传输速率显然不能够让人满意。当时市场上已经出现了DDR内存,但由于协议问题Intel不能使用这种廉价的解决方案。
经过了消费者漫长的等待Intel终于和Rambus达成了协议,之后Intel马上推出了845D和845GD两种基于DDR内存平台的芯片组。虽然DDR相对SDR数据带宽增加了一倍,但是相对于Rambus还是有所不足,知道双通道DDR内存的出现才解决了这一问题。
2002-2004年:超线程P4处理器
2002年11月14日,英特尔在全新英特尔奔腾4处理器306 GHz上推出其创新超线程(HT)技术。超线程(HT)技术支持全新级别的高性能台式机,同时快速运行多个计算应用,或为采用多线程的单独软件程序提供更多性能。超线程(HT)技术可将电脑性能提升达 25%。除了为台式机用户引入超线程(HT)技术外,英特尔在推出英特尔奔腾4处理器306GHZ时达到了一个电脑里程碑。这是第一款商用微处理器,运行速率为每秒30亿周期,并且采用当时业界最先进的013 微米制程制作。
奔腾4处理器306GHz
英特尔发布前端总线为533MHz的Pentium 4 306 GHz处理器,采用了013微米工艺技术,提供L2 cache为512K的二级缓存,核心由5500万个晶体管组成。时隔一年,英特尔发布了支持超线程(HT)技术的P4处理器至尊版320 GHz。基于这一全新处理器的高性能电脑专为高端游戏玩家和计算爱好者而设计,现已由全球的系统制造商全面推出。英特尔奔腾4处理器至尊版采用英特尔的013微米制程构建而成,具备512 KB二级高速缓存、2MB三级高速缓存和800MHz系统总线速度。
P4处理器至尊版320GHz
该处理器可兼容现有的英特尔865和英特尔875芯片组家族产品以及标准系统内存。2MB三级高速缓存可以预先加载图形帧缓冲区或视频帧,以满足处理器随后的要求,使在访问内存和I/O设备时实现更高的吞吐率和更快的帧带率。最终,这可带来更逼真的游戏效果和改进的视频编辑性能。增强的 CPU 性能还可支持软件厂商创建完善的软件物理引擎,从而带来栩栩如生的人物动作和人工智能,使电脑控制的人物更加形象、逼真。
半年之后,2004年6月,英特尔发布了P4 34GHz处理器,该处理器支持超线程(HT)技术,采用013 微米制程,具备 512 KB二级高速缓存、2 MB 三级高速缓存和800MHz 系统前端总线速度。
Northwood是第二代产品,采用013微米制程,具有电压低、体积小、温度低的优点。接着就是Prescott(009微米),虽然这技术很新,不过由于效能提升并不明显,而且有过热的问题。后来英特尔又推出Hyper Threading技术,大大增加工作效率,让P4又成为市场宠儿。英特尔之后又推出Extreme Edition、含有Prestonia(原本给服务器用的Xeon核心)以及Gallatin(013微米Northwood外频提升改良版)核心的CPU。现在市场上的高阶Pentium 4则是 Socket LGA 775的 Prescott为主。
2005-2006年:双核处理器
2005年4月,英特尔的第一款双核处理器平台包括采用英特尔955X高速芯片组、主频为 32 GHz 的英特尔奔腾处理器至尊版840,此款产品的问世标志着一个新时代来临了。双核和多核处理器设计用于在一枚处理器中集成两个或多个完整执行内核,以支持同时管理多项活动。英特尔超线程(HT)技术能够使一个执行内核发挥两枚逻辑处理器的作用,因此与该技术结合使用时,英特尔奔腾处理器至尊版840能够充分利用以前可能被闲置的资源,同时处理四个软件线程。
英特尔奔腾D处理器
5月,带有两个处理内核的英特尔奔腾D处理器随英特尔945高速芯片组家族一同推出,可带来某些消费电子产品的特性,例如:环绕立体声音频、高清晰度视频和增强图形功能。2006年1月,英特尔发布了Pentium D 9xx系列处理器,包括了支持VT虚拟化技术的Pentium D 960(360GHz)、950(340GHz)和不支持VT的Pentium D 945(34 GHz)、925(3 GHz)(注:925不支持VT虚拟化技术)和915(280 GHz)。
英特尔酷睿2双核处理器
因为百度回复问题限制10000字,更详细的资料和相关请到这里查看:>
IT技术是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
它也常被称为信息和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CT)。主要包括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
扩展资料:
IT技术应用范围:信息技术的研究包括科学,技术,工程以及管理等学科,这些学科在信息的管理,传递和处理中的应用,相关的软件和设备及其相互作用。
信息技术的应用包括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网络和通讯技术、应用软件开发工具等。计算机和互联网普及以来,人们日益普遍的使用计算机来生产、处理、交换和传播各种形式的信息(如书籍、商业文件、报刊、唱片、**、电视节目、语音、图形、图像等)。
参考资料:
网络属于IT。
IT是信息技术的简称,Information Technology,指与信息相关的技术。不同的人和不同的书上对此有不同解释。但一个基本上大家都同意的观点是,IT有以下三部分组成:
-----传感技术 这是人的感觉器官的延伸与拓展,最明显的例子是条码阅读器;
-----通信技术 这是人的神经系统的延伸与拓展,承担传递信息的功能;
-----计算机技术 这是人的大脑功能延伸与拓展,承担对信息进行处理的功能。
所谓信息化是用信息技术来改造其他产业与行业,从而提高企业的效益。在这个过程中信息技术承担了一个得力工具的角色。
顺便说一句何谓IT产业,有一个大致的分类,可以供大家参考:
IT基础技术的提供 IC研发、软件编写 如INTEL、MS等
IT技术产品化 元器件、部件、组件制造 如精英、大众等
IT产品集成化 计算机及外设制造商 如联想、IBM
IT产品系统化 解决方案、信息系统 如华为、HP
IT产品流通 渠道、销售 如神州数码
IT产品服务 咨询服务和售后服务 如蓝色快车
IT产业舆论支持 IT类媒体 如CCW、CCID
IT产业第三方服务 各种需要配套的服务 如法律咨询、PR服务
IT后备人员培养 各种院校 如计算机专业
IT产业合作组织 各种协会、集会
2005年5月12日,英特尔公司宣布英特尔技术开发(上海)有限公司在上海浦东外高桥正式落成。英特尔技术开发(上海)有限公司总投资3900万美元,它的成立充分体现了英特尔对中国和上海浦东新区的投资承诺。该技术开发中心将为英特尔的快闪存储器事业部、封装技术研发部、用户平台研发部、以及封装设备开发部开发全球重要的尖端技术和平台。此外,该中心还将为中国用户提供客户服务支持。英特尔技术开发(上海)有限公司坐落于浦东外高桥保税区的英特尔产品(上海)有限公司园区内,是英特尔继芯片测试和封装工厂后在上海浦东新区的第三期投资。目前,上海是英特尔北亚地区最大的运营中心。
累计投资已达十亿美元,中国地位进一步提升
2005年3月,英特尔成都封装测试厂二期投资项目的启动,位于成都市出口加工区西区内的英特尔项目的总投资规模扩大到45亿美元。而在上海外高桥保税区,英特尔拥有三座工厂,总投资额达5亿美元。加上这次英特尔技术开发公司成立新投入的3900万美元,英特尔公司在中国的芯片测试封装厂及研发中心总投资累计已接近10亿美金。作为未来全球最大的芯片市场,中国已经成为国际跨国公司投资的重点。对于英特尔而言,中国无疑是其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
从上世纪80年代末的仅有三五个人、不到10平方米的北京办事处,到如今驻足CBD、有着上百人的颇具活力的英特尔市场营销中国团队。据悉,迄今为止,英特尔在国内已拥有员工5500多人,并设有13个分公司和办事处。
英特尔公司在上海浦东外高桥保税区内建有封装测试工厂即英特尔产品(上海)有限公司,总占地面积约178000平方米,目前拥有3000多名员工。从1995年宣布,到1998年,英特尔在上海建立起第一个封装/测试厂房,进行快闪存储芯片的封装和测试,总投资额为198亿美元。2001年9月,英特尔新增投资302亿美元,这使得英特尔在上海封装/测试厂的投资总额达到5亿美元。目前英特尔在浦东有三个封装测试工厂,分别生产闪存芯片,芯片组和微处理器芯片。这三家工厂已成为英特尔全球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向全球任何地方的客户供货。
据上海市政府统计数字,截至到2004年,英特尔产品(上海)有限公司在上海浦东外高桥保税区的累计出口总额已超过50亿美元,成为上海价值最高(以美元计)的出口基地之一。英特尔上海公司目前是外高桥保税区内投资最大的独资企业。
而在成都,英特尔的第一个工厂正在建设中,预计将于2005年下半年按期建成并正式投入运营。第二个工厂预计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开工,并于2007年初建成投产。每个工厂将聘用约700名员工。
在技术上,英特尔不再限制在中国市场技术使用,公司在中国的业务重点与其全球业务重点一致,即成为全球数字经济杰出的建筑模块及平台技术的供应商。除此之外,英特尔还致力于与国内产业积极广泛地合作并成为推动中国IT/通讯产业发展的基石。
比如成都工厂开工后,封装测试的先进微处理器将选用英特尔65纳米技术制造的芯片进行加工。而在上海工厂,将很快生产其双核和多核处理器。
英特尔产品(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宗明先生表示:“英特尔技术开发(上海)有限公司成立是英特尔近十年来在上海、以及二十年来在中国成功发展的里程碑。我们除了将坚定地履行对中国的投资承诺之外,还将一如既往地通过引入全球最前沿的技术、不断地培养本地研发力量、加强同中国业务伙伴和政府的合作来推动本土经济突飞猛进,我们也将继续通过促进本土的技术水平来带动整个产业和技术向前发展,并在上海社区为构建和谐社会多做贡献”。
强化本地竞争优势,手持设备将是重点
改革开始20多年来,中国制造既是中国人的骄傲也是中国人的痛。今天,所谓中国制造、印度服务更是在说明中国发展模式的不足。但是,从2004年开始,我们发现这种现象正在悄悄的发生变化。国外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不再仅仅是工厂型的投资,而是研究性投资。跨国公司研究中心如雨后春笋般在中国设立。英特尔就是典型代表。英特尔公司之所以选择中国上海设立技术研发公司有三大原因。
第一:人力资源优势。人力资源低廉一直被视为中国制造的关键。但是,与以往的中国制造恰恰相反,英特尔之所以在中国上海设立技术开发公司恰恰是看中了上海的人才,尤其是对芯片技术发展非常了解的人才,这是许多国家不具备的。
第二:本地化优势。支持本地化发展是本次英特尔扩大投资设立技术开发公司的主要原因。该项目将主要从事与全球同步的前沿技术研发、平台开发以及中国的客户服务,包括封装技术研发部、快速存储器上海事业部、用户平台研发部和封装设备开发部等。其业务包括闪存芯片设计,集成电路开发,台式机系统开发,服务器动力和热能的开发以及封装技术开发,以实现英特尔把最新技术带到中国的承诺。
第三:快速增长的移动通信市场。在过去的5年中,中国市场无疑是全球增长最快的移动通信市场。今天,我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移动通信市场,未来很多年都将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对于英特尔而言,能否在移动通信芯片领域取得突破,中国市场将是未来的关键。因此,此次设立的技术开发(上海)有限公司的重点项目之一就是手持设备的芯片设计、封装以及测试,尤其是针对中国市场的特点进行本地化手持设备芯片开发。
今年恰逢英特尔进入中国市场20周年,新的投资也预示着新的希望。我们更希望通过跨国公司的投资,使得“中国技术”能够成为代表中国走向世界的新口号。
分类: 教育/科学 >> 外语学习
解析:
不是
IT是信息技术的简称,Information Technology,指与信息相关的技术。不同的人和不同的书上对此有不同解释。但一个基本上大家都同意的观点是,IT有以下三部分组成:
-----传感技术 这是人的感觉器官的延伸与拓展,最明显的例子是条码阅读器;
-----通信技术 这是人的神经系统的延伸与拓展,承担传递信息的功能;
-----计算机技术 这是人的大脑功能延伸与拓展,承担对信息进行处理的功能。
所谓信息化是用信息技术来改造其他产业与行业,从而提高企业的效益。在这个过程中信息技术承担了一个得力工具的角色。
顺便说一句何谓IT产业,有一个大致的分类,可以供大家参考:
IT基础技术的提供 IC研发、软件编写 如INTEL、MS等
IT技术产品化 元器件、部件、组件制造 如精英、大众等
IT产品集成化 计算机及外设制造商 如联想、IBM
IT产品系统化 解决方案、信息系统 如华为、HP
IT产品流通 渠道、销售 如神州数码
IT产品服务 咨询服务和售后服务 如蓝色快车
IT产业舆论支持 IT类媒体 如CCW、CCID
IT产业第三方服务 各种需要配套的服务 如法律咨询、PR服务
IT后备人员培养 各种院校 如计算机专业
IT产业合作组织 各种协会、
以上就是关于英特尔的起源拜托各位了 3Q全部的内容,包括:英特尔的起源拜托各位了 3Q、intel(英特尔)CPU发展史、IT技术是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