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银行工作和IT行业工作(大三关于职业的迷惘)

关于银行工作和IT行业工作(大三关于职业的迷惘),第1张

银行IT不如去IT公司(如果技术还可以)。

银行的IT部门地位超低,在业务部门那群XX眼里,不管你是做开发的还是系统的还是设备的,全是修机器的电工,什么NC问题都会找上你。

IT公司的产品经理再烦人,至少有一点点IT底子,而银行里那群……

行长愿意投入无数钱给业务人员增加报销额度或是奖金,却不愿意为新上的项目花个几十万买台新存储。。

可能刚入行时候收入会比在IT公司高,但是五年后、十年后,你还在原地踏步,被业务人员奴役摧残,你的同学却已经成为IT精英了。

毕竟银行的重点是业务,IT部门升职很难啊

还有,环境也没法比,复杂得很~ 而且很多银行都有全员营销任务的,除非你在总行,否则每年为营销任务头疼去吧。每天码完代码还要想着该去找谁拉个存款办张卡……

此事发生在时间也很微妙,最近银行间市场资金紧张,一些市民怀疑工行的故障与“钱荒”有关,从而引发各界的解读和联想。一位银行IT工作者在社会化问答网站“知乎”上对此事做了解读,并介绍了银行IT背后的故事。

1现代IT系统非常复杂,当系统大到一定的程度,总会有失控的状况。世界上就从来都没有过没错误的复杂程序,问题只在于这个错误你有没有碰上而已。银行的系统是由很多不同软硬件厂商的产品拼在一起运作,复杂程度远超过普通家用电脑,这么简单的家用电脑还会死机呢而且系统复杂到一定程度,就不是人多或者钱多就能完全解决问题的了。

2要尽量不出问题,要钱,很多钱(比如中型银行建设一个过得去的容灾系统要上亿)。但出问题只是“有可能”,花的钱可是实实在在的。换了你是领导,你也不会无限制的向里面投钱。

3稳定运行的最好的办法之一是不对系统进行改造。由于有新的业务要求,系统确实要不停的升级,每次变动对系统的稳定运行都是一个挑战。

因为三个字:大集中。最早之前,银行系统还没联网,一出问题只是某个区或者某个市。最近十多年银行业都在搞大集中:五大行除了中国银行之外的四家都已经完成了大集中。工行是第一家完成的,当年号称9991大集中工程,好像是1999年开始2002年完成。包括工农建交,国开,农发,浦发,华夏,民生等大部分的银行都是双中心运作,一个北京一个上海(交行好像有个中心在武汉,人行好像在无锡)。中国银行很早就集中成五大中心,至今还没弄成双中心。

大集中有很多业务上的好处,但从系统稳定性影响范围来说,就有点“所有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面的意味,虽然已经是好多好多好多人花好多好多钱去看好这个篮子了,但百密总有一疏,鸡蛋那么密都能孵得出小鸡呢!

以前没有微博没有微信,只要你不是倒霉的用户就不会知道出过问题。以前没有网银没有淘宝,你半夜不会买东西刷卡。好多年前我在某大行省行做升级,凌晨3点多的时候出了大问题,如果8点前搞不定就全省这银行就停业了,6点多的时候是行长站在后面看着我 *** 作,最后7点多搞定。换成了今天压力估计更大了。

因为四个字:历史原因。银行的IT建设从80年代开始,传统的思路还是集中在单台(有的多一台做成双机热备)服务器上跑程序。互联网的IT建设大部分都从21世纪开始,大多采用的是分布式的思路:由多台计算机同时在跑程序,其中一台出了问题影响也没那么大。

银行程序的特点是要稳定,转变模式的风险很大(有的程序部分用的还是20年前的技术)。所以虽然也在慢慢的转,但起码到今天还没转多少。顺便感叹一下改革之难,赞颂一下邓伯伯。

银行IT是中国IT业中最严谨的行业。比如有的银行还要求厂商维护人员不能 *** 作,只能银行员工 *** 作。

大的变更一定会有预案,甚至换个硬盘,改个IP这种做过几百次的 *** 作都会有预案。但预案与真实一般都有相当差距。上面已经提到系统非常复杂,可能出现的问题如果真全部写下来,可能有几百个分支。而且,系统的故障并不会根据你的应急预案来发生。

应急预案的最重要的作用是应付上级监管,根据应急预案搭好可能需要的应急软硬件环境,大致理清概要思路,以及锻炼团队。真有复杂问题,还是靠牛人现场解决的多。

常见的最简单的衡量连续运行系统的整体指标有RTO和RPO,不严谨的说大致就是停业多久和数据丢多少的指标。

大家可以放心存钱在银行。一般出现问题也只是在停业(某个时间的系统不能运行)这个层面,还没到丢数据或者数据错的层面。就算真出了丢数据的问题,准确的数据一般可以从备份中心或者容灾中心里面捞回来。银行系统每天晚上都要对账,会保证数据准确。

先说定位问题的时间:从发现问题上报到IT信息中心(或者在监控系统发现问题),IT中心的人开始查系统,定位故障原因,如果定位不清还要找相关的软硬件人员到场或者远程网络支持(基于安全原因,银行大部分都不能远程网络查看系统,维护人员到数据中心也需要时间,如果还堵车),找出问题的根源,一小时算超快的了。类似你莫名高烧,到底是哪个器官出问题,去医院做检查做判断总需要时间吧

解决问题就更不好说了,其实和大家的电脑一样,往往重启是最有效的方法,但很多业务系统部分出现问题是不能重启的(可能会影响别的业务系统)。至今国外各大厂商的标准维护合同,绝大部分都没有承诺修复时间。

再说容灾系统,强调一个连很多IT人都不清楚的事实:银行容灾系统不会轻易启用整体切换!前面已经说了,IT系统已经这么复杂了,容灾系统相当于再复制一套,复杂性增加了不止2倍。切换起来是非常麻烦,非常伤筋动骨,惊动非常多人力物力,不是碰到大灾大难(比如地震,机房着火,恐怖分子爆炸之类)不会进行切换。

当然平时会进行容灾切换演练,但一般不会拿核心系统来真实切换,原因是有风险。以前也出现过华东某省级行切换到了容灾中心后切不回生产中心的悲催惨剧。最近西北某地农信社成功的把核心生产切到了容灾系统上,比较不简单,不过这毕竟是独立法人的小银行,大行不是这么个玩法。

另外,看到有不少评论说“没人敢担风险切换到灾备节点上”。

去银行吧。银行确实都要拉存款,年轻人多,有背景的人多,升职压力大。去银行的理由:银行不是所有部门都有很大的存款压力,你有很大的概率去做计算机维护工作,也就是后台行政部门,存款压力不是很大。另外,即使你做一辈子的柜员,你不拉什么存款,也不去什么应酬,早9晚5的上班,你的收入也是比较高的,你相信你们学校大多数人的选择吧。在说一点,银行新招的大部分员工必须是从柜台或客户经理开始,你看到的是他们的起步也是每个新人的起步。在说一点吧,如果你觉得自己要挨一辈子做柜员了,你有一定柜台工作经验,可以跳槽到其他新设银行就不会在做柜员了。你不会喝酒、不想应酬、也没什么背景建议你考一个会计从业资格证,做柜员和客户经理这个证很有用的。强调一下,考个会计从业证对一个普通的银行女生很有用的。你进去后会发现除了关系、能力、应酬、存款外还有一种晋升渠道的:考证。

我要告诉你大实话,招商开头的,不论招商银行,还是招商基金,招商证券,都加班!而且说银行朝九晚五从不加班的简直胡扯,几乎没有没有银行不加班,我每天也都加班到九点十点,每天!一周加三四天喔都觉得幸福了。所以别听其他外行人忽悠。表面上银行五点关门,关门后还有很多账要理的,it的话系统上线真的忙到疯

身边的朋友和同事,只要是过去在互联网行业或者正在互联网工作的,大都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个严重的误区,比如说在互联网干几年镀层金再去银行养老。后来我去网上看,包括一些很有名的BBS,发现这种误区的人不在少数。

误区一:在互联网干个几年,到银行就能轻松当个Leader

真实情况:几乎没有地位。

互联网企业,无论是老牌的BAT、三大门户,还是如今字节、京东、小米等,99%是民企。

银行,无论是六大行的工农建中交邮,还是浦发招行中信光大,99%是国企。

互联网,与其说是快速发展,不如说是超级快速频繁的变化,这种变化能创造出 指数级增长的工作岗位 ,这也是国家大力扶持互联网创新从而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原因。

银行,作为老牌国企,是典型的 一个萝卜一个坑 的配置。如今纵然在不断推进信息化转型,但从中多出来的管理岗位仍然是十分有限的,即使有也面临着一干老员工的虎视眈眈。你从互联网过来,撑死是个大头兵罢了。

在互联网公司里,1年做项目组长,3年做部门经理,5年做专家,10年做CTO的比比皆是。

在银行里,干10年?……你可能才刚刚摸着门啊。

误区二:在互联网每次跳槽都能得到大幅加薪,所以到银行也能拿到更高的薪水

互联网行业有个老笑话,说是A君和B君互换东家,结果两人都谈到了比之前高出很多的薪资,而两个公司的人力部门也完成了各自的招聘任务,皆大欢喜。这其实不是笑话,这就是互联网的行业现状,追求跳槽加薪已经成为互联网人的生活常态。

而在银行,尤其是老牌国企,早早就形成了一整套固定的薪酬体系,因此薪水不是谈出来的,而是根据你的工作年限、学历、岗位等一系列硬指标算出来的。所以当对方问你期望薪资时,你以为对方是想和你谈呢?——你如果要的太高对方就直接Pass掉你了,就这么简单。

另外,你去应聘前能不能看看上市公司年报披露的高管薪酬?总行行长年薪才50万,而你张口要100万,你是想踢馆嘛?

误区三:互联网996加班是常态,而国企很闲不怎么加班

这种刻板化的思维模式,没想到2020年还有人坚信不疑。

事实是就目前大中型银行的IT研发工作而言,基本没有低于996的。以前某行科技一把手被誉为“明灯”,意思是他喜欢全身心投入工作,从来没人见过他的办公室关过灯,而国企里的上行下效作用,IT工作自然能向下压榨一层是一层,导致最底层的人每天生不如死。

这个事劝了很多人也没用,死活不信,去了才知道后悔,嗯,不见棺材不掉泪嘛。

总结一下:

对于那些在互联网耕耘多年的人,我理解这种苦衷,尤其人近中年,身体已经不允许你通宵达旦的加班,而行业寒冬和家庭负担让你萌生了追求稳定的心理需求。这样的话,选择银行也是一条出路,毕竟银行对技术人才还是有很大需求的,但你很可能要以降薪作为妥协,很可能要给能力远不及你的领导打下手,很可能要运用一些非常规手段才能避免无休止的加班。

铁饭碗,吃起来也未必是那么香的。

以上就是关于银行的it部门怎么样全部的内容,包括:银行的it部门怎么样、点解银行IT那些事 为什么故障的总是你、关于银行工作和IT行业工作(大三关于职业的迷惘)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langs/884667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2
下一篇 2023-04-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