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原生背景#
云计算是信息技术发展和服务模式创新的集中体现,是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变革和必然趋势。随着“新基建”加速布局,以及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逐步深入,如何深化用云进一步提升云计算使用效能成为现阶段云计算发展的重点。云原生以其高效稳定、快速响应的特点极大地释放了云计算效能,成为企业数字业务应用创新的原动力,云原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就像集装箱加速贸易全球化进程一样,云原生技术正在助力云计算普及和企业数字化转型。
云原生计算基金会(CNCF)对云原生的定义是:云原生技术有利于各组织在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等新型动态环境中,构建和运行可d性扩展的应用。云原生的代表技术包括容器、服务网格、微服务、不可变基础设施和声明式编程API。
#云安全时代市场发展#
云安全几乎是伴随着云计算市场而发展起来的,云基础设施投资的快速增长,无疑为云安全发展提供土壤。根据 IDC 数据,2020 年全球云安全支出占云 IT 支出比例仅为 11%,说明目前云安全支出远远不够,假设这一比例提升至 5%,那么2020 年全球云安全市场空间可达 532 亿美元,2023 年可达 1089 亿美元。
海外云安全市场:技术创新与兼并整合活跃。整体来看,海外云安全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技术创新活跃,兼并整合频繁。一方面,云安全技术创新活跃,并呈现融合发展趋势。例如,综合型安全公司 PaloAlto 的 Prisma 产品线将 CWPP、CSPM 和 CASB 三个云安全技术产品统一融合,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及 SASE、容器安全、微隔离等一系列云上安全能力。另一方面,新兴的云安全企业快速发展,同时,传统安全供应商也通过自研+兼并的方式加强云安全布局。
国内云安全市场:市场空间广阔,尚处于技术追随阶段。市场规模上,根据中国信通院数据,2019 年我国云计算整体市场规模达 13345亿元,增速 386%。预计 2020-2022 年仍将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到 2023 年市场规模将超过 37542 亿元。中性假设下,安全投入占云计算市场规模的 3%-5%,那么 2023 年中国云安全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1126 亿-1877 亿元。技术发展上,中国在云计算的发展阶段和云原生技术的程度上与海外市场还有一定差距。国内 CWPP 技术应用较为广泛,对于 CASB、CSPM 一些新兴的云安全技术应用较少。但随着国内公有云市场的加速发展,云原生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我们认为CASB、SCPM、SASE 等新兴技术在国内的应用也将越来越广泛。
#云上安全呈原生化发展趋势#
云原生技术逐渐成为云计算市场新趋势,所带来的安全问题更为复杂。以容器、服务网格、微服务等为代表的云原生技术,正在影响各行各业的 IT 基础设施、平台和应用系统,也在渗透到如 IT/OT 融合的工业互联网、IT/CT 融合的 5G、边缘计算等新型基础设施中。随着云原生越来越多的落地应用,其相关的安全风险与威胁也不断的显现出来。Docker/Kubernetes 等服务暴露问题、特斯拉 Kubernetes 集群挖矿事件、Docker Hub 中的容器镜像被“投毒”注入挖矿程序、微软 Azure 安全中心检测到大规模 Kubernetes 挖矿事件、Graboid 蠕虫挖矿传播事件等一系列针对云原生的安全攻击事件层出不穷。
从各种各样的安全风险中可以一窥云原生技术的安全态势,云原生环境仍然存在许多安全问题亟待解决。在云原生技术的落地过程中,安全是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云原生安全的定义#
国内外各组织、企业对云原生安全理念的解释略有差异,结合我国产业现状与痛点,云原生与云计算安全相似,云原生安全也包含两层含义:“面向云原生环境的安全”和“具有云原生特征的安全”。
面向云原生环境的安全,其目标是防护云原生环境中的基础设施、编排系统和微服务的安全。这类安全机制,不一定具备云原生的特性(比如容器化、可编排),它们可以是传统模式部署的,甚至是硬件设备,但其作用是保护日益普及的云原生环境。
具有云原生特征的安全,是指具有云原生的d性敏捷、轻量级、可编排等特性的各类安全机制。云原生是一种理念上的创新,通过容器化、资源编排和微服务重构了传统的开发运营体系,加速业务上线和变更的速度,因而,云原生系统的种种优良特性同样会给安全厂商带来很大的启发,重构安全产品、平台,改变其交付、更新模式。
#云原生安全理念构建#
为缓解传统安全防护建设中存在的痛点,促进云计算成为更加安全可信的信息基础设施,助力云客户更加安全的使用云计算,云原生安全理念兴起,国内外第三方组织、服务商纷纷提出以原生为核心构建和发展云安全。
Gartner提倡以云原生思维建设云安全体系
基于云原生思维,Gartner提出的云安全体系覆盖八方面。其中,基础设施配置、身份和访问管理两部分由云服务商作为基础能力提供,其它六部分,包括持续的云安全态势管理,全方位的可视化、日志、审计和评估,工作负载安全,应用、PaaS 和 API 安全,扩展的数据保护,云威胁检测,客户需基于安全产品实现。
Forrester评估公有云平台原生安全能力
Forrester认为公有云平台原生安全(Public cloud platform native security, PCPNS)应从三大类、37 个方面去衡量。从已提供的产品和功能,以及未来战略规划可以看出,一是考察云服务商自身的安全能力和建设情况,如数据中心安全、内部人员等,二是云平台具备的基础安全功能,如帮助和文档、授权和认证等,三是为用户提供的原生安全产品,如容器安全、数据安全等。
安全狗以4项工作防护体系建设云原生安全
(1)结合云原生技术的具体落地情况开展并落实最小权限、纵深防御工作,对于云原生环境中的各种组成部分,均可贯彻落实“安全左移”的原则,进行安全基线配置,防范于未然。而对于微服务架构Web应用以及Serverless应用的防护而言,其重点是应用安全问题。
(2)围绕云原生应用的生命周期来进行DevSecOps建设,以当前的云原生环境的关键技术栈“K8S + Docker”举例进行分析。应该在容器的全生命周期注重“配置安全”,在项目构建时注重“镜像安全”,在项目部署时注重“容器准入”,在容器的运行环境注重云计算的三要素“计算”“网络”以及“存储”等方面的安全问题。
(3)围绕攻击前、中、后的安全实施准则进行构建,可依据安全实施准则对攻击前、中、后这三个阶段开展检测与防御工作。
(4)改造并综合运用现有云安全技术,不应将“云原生安全”视为一个独立的命题,为云原生环境提供更多支持的主机安全、微隔离等技术可赋能于云原生安全。
#云原生安全新型风险#
云原生架构的安全风险包含云原生基础设施自身的安全风险,以及上层应用云原生化改造后新增和扩大的安全风险。云原生环境面临着严峻的安全风险问题。攻击者可能利用的重要攻击面包括但不限于:容器安全、编排系统、软件供应链等。下面对重要的攻击面安全风险问题进行梳理。
#云原生安全问题梳理#
问题1:容器安全问题
在云原生应用和服务平台的构建过程中,容器技术凭借高d性、敏捷的特性,成为云原生应用场景下的重要技术支撑,因而容器安全也是云原生安全的重要基石。
(1)容器镜像不安全
Sysdig的报告中提到,在用户的生产环境中,会将公开的镜像仓库作为软件源,如最大的容器镜像仓库Docker Hub。一方面,很多开源软件会在Docker Hub上发布容器镜像。另一方面,开发者通常会直接下载公开仓库中的容器镜像,或者基于这些基础镜像定制自己的镜像,整个过程非常方便、高效。然而,Docker Hub上的镜像安全并不理想,有大量的官方镜像存在高危漏洞,如果使用了这些带高危漏洞的镜像,就会极大的增加容器和主机的入侵风险。目前容器镜像的安全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点:
1不安全的第三方组件
在实际的容器化应用开发过程当中,很少从零开始构建镜像,而是在基础镜像之上增加自己的程序和代码,然后统一打包最终的业务镜像并上线运行,这导致许多开发者根本不知道基础镜像中包含多少组件,以及包含哪些组件,包含的组件越多,可能存在的漏洞就越多。
2恶意镜像
公共镜像仓库中可能存在第三方上传的恶意镜像,如果使用了这些恶意镜像来创建容器后,将会影响容器和应用程序的安全
3敏感信息泄露
为了开发和调试的方便,开发者将敏感信息存在配置文件中,例如数据库密码、证书和密钥等内容,在构建镜像时,这些敏感信息跟随配置文件一并打包进镜像,从而造成敏感信息泄露
(2)容器生命周期的时间短
云原生技术以其敏捷、可靠的特点驱动引领企业的业务发展,成为企业数字业务应用创新的原动力。在容器环境下,一部分容器是以docker的命令启动和管理的,还有大量的容器是通过Kubernetes容器编排系统启动和管理,带来了容器在构建、部署、运行,快速敏捷的特点,大量容器生命周期短于1小时,这样一来容器的生命周期防护较传统虚拟化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容器的全生命周期防护存在很大变数。对防守者而言,需要采用传统异常检测和行为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来适应短容器生命周期的场景。
传统的异常检测采用WAF、IDS等设备,其规则库已经很完善,通过这种检测方法能够直观的展示出存在的威胁,在容器环境下,这种方法仍然适用。
传统的异常检测能够快速、精确地发现已知威胁,但大多数未知威胁是无法通过规则库匹配到的,因而需要通过行为分析机制来从大量模式中将异常模式分析出来。一般来说,一段生产运营时间内的业务模式是相对固定的,这意味着,业务行为是可以预测的,无论启动多少个容器,容器内部的行为总是相似的。通过机器学习、采集进程行为,自动构建出合理的基线,利用这些基线对容器内的未知威胁进行检测。
(3)容器运行时安全
容器技术带来便利的同时,往往会忽略容器运行时的安全加固,由于容器的生命周期短、轻量级的特性,传统在宿主机或虚拟机上安装杀毒软件来对一个运行一两个进程的容器进行防护,显示费时费力且消耗资源,但在黑客眼里容器和裸奔没有什么区别。容器运行时安全主要关注点:
1不安全的容器应用
与传统的Web安全类似,容器环境下也会存在SQL注入、XSS、RCE、XXE等漏洞,容器在对外提供服务的同时,就有可能被攻击者利用,从而导致容器被入侵
2容器DDOS攻击
默认情况下,docker并不会对容器的资源使用进行限制,默认情况下可以无限使用CPU、内存、硬盘资源,造成不同层面的DDOS攻击
(4)容器微隔离
在容器环境中,与传统网络相比,容器的生命周期变得短了很多,其变化频率也快很多。容器之间有着复杂的访问关系,尤其是当容器数量达到一定规模以后,这种访问关系带来的东西向流量,将会变得异常的庞大和复杂。因此,在容器环境中,网络的隔离需求已经不仅仅是物理网络的隔离,而是变成了容器与容器之间、容器组与宿主机之间、宿主机与宿主机之间的隔离。
问题2:云原生等保合规问题
等级保护20中,针对云计算等新技术、新应用领域的个性安全保护需求提出安全扩展要求,形成新的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标准。虽然编写了云计算的安全扩展要求,但是由于编写周期很长,编写时主流还是虚拟化场景,而没有考虑到容器化、微服务、无服务等云原生场景,等级保护20中的所有标准不能完全保证适用于目前云原生环境;
通过安全狗在云安全领域的经验和具体实践,对于云计算安全扩展要求中访问控制的控制点,需要检测主机账号安全,设置不同账号对不同容器的访问权限,保证容器在构建、部署、运行时访问控制策略随其迁移;
对于入侵防范制的控制点,需要可视化管理,绘制业务拓扑图,对主机入侵进行全方位的防范,控制业务流量访问,检测恶意代码感染及蔓延的情况;
镜像和快照保护的控制的,需要对镜像和快照进行保护,保障容器镜像的完整性、可用性和保密性,防止敏感信息泄露。
问题3:宿主机安全
容器与宿主机共享 *** 作系统内核,因此宿主机的配置对容器运行的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比如宿主机安装了有漏洞的软件可能会导致任意代码执行风险,端口无限制开放可能会导致任意用户访问的风险。通过部署主机入侵监测及安全防护系统,提供主机资产管理、主机安全加固、风险漏洞识别、防范入侵行为、问题主机隔离等功能,各个功能之间进行联动,建立采集、检测、监测、防御、捕获一体化的安全闭环管理系统,对主机进行全方位的安全防护,协助用户及时定位已经失陷的主机,响应已知、未知威胁风险,避免内部大面积主机安全事件的发生。
问题4:编排系统问题
编排系统支撑着诸多云原生应用,如无服务、服务网格等,这些新型的微服务体系也同样存在着安全问题。例如攻击者编写一段代码获得容器的shell权限,进而对容器网络进行渗透横移,造成巨大损失。
Kubernetes架构设计的复杂性,启动一个Pod资源需要涉及API Server、Controller、Manager、Scheduler等组件,因而每个组件自身的安全能力显的尤为重要。API Server组件提供的认证授权、准入控制,进行细粒度访问控制、Secret资源提供密钥管理及Pod自身提供安全策略和网络策略,合理使用这些机制可以有效实现Kubernetes的安全加固。
问题5:软件供应链安全问题
通常一个项目中会使用大量的开源软件,根据Gartner统计至少有95%的企业会在关键IT产品中使用开源软件,这些来自互联网的开源软件可能本身就带有病毒、这些开源软件中使用了哪些组件也不了解,导致当开源软件中存在0day或Nday漏洞,我们根本无法获悉。
开源软件漏洞无法根治,容器自身的安全问题可能会给开发阶段带的各个过程带来风险,我们能做的是根据SDL原则,从开发阶段就开始对软件安全性进行合理的评估和控制,来提升整个供应链的质量。
问题6:安全运营成本问题
虽然容器的生命周期很短,但是包罗万象。对容器的全生命周期防护时,会对容器构建、部署、运行时进行异常检测和安全防护,随之而来的就是高成本的投入,对成千上万容器中的进程行为进程检测和分析,会消耗宿主机处理器和内存资源,日志传输会占用网络带宽,行为检测会消耗计算资源,当环境中容器数量巨大时,对应的安全运营成本就会急剧增加。
问题7:如何提升安全防护效果
关于安全运营成本问题中,我们了解到容器安全运营成本较高,我们该如何降低安全运营成本的同时,提升安全防护效果呢?这就引入一个业界比较流行的词“安全左移”,将软件生命周期从左到右展开,即开发、测试、集成、部署、运行,安全左移的含义就是将安全防护从传统运营转向开发侧,开发侧主要设计开发软件、软件供应链安全和镜像安全。
因此,想要降低云原生场景下的安全运营成本,提升运营效率,那么首先就要进行“安全左移”,也就是从运营安全转向开发安全,主要考虑开发安全、软件供应链安全、镜像安全和配置核查:
开发安全
需要团队关注代码漏洞,比如使用进行代码审计,找到因缺少安全意识造成的漏洞和因逻辑问题造成的代码逻辑漏洞。
供应链安全
可以使用代码检查工具进行持续性的安全评估。
镜像安全
使用镜像漏洞扫描工具持续对自由仓库中的镜像进行持续评估,对存在风险的镜像进行及时更新。
配置核查
核查包括暴露面、宿主机加固、资产管理等,来提升攻击者利用漏洞的难度。
问题8:安全配置和密钥凭证管理问题
安全配置不规范、密钥凭证不理想也是云原生的一大风险点。云原生应用会存在大量与中间件、后端服务的交互,为了简便,很多开发者将访问凭证、密钥文件直接存放在代码中,或者将一些线上资源的访问凭证设置为弱口令,导致攻击者很容易获得访问敏感数据的权限。
#云原生安全未来展望#
从日益新增的新型攻击威胁来看,云原生的安全将成为今后网络安全防护的关键。伴随着ATT&CK的不断积累和相关技术的日益完善,ATT&CK也已增加了容器矩阵的内容。ATT&CK是对抗战术、技术和常识(Adversarial Tactics, Techniques, and Common Knowledge)的缩写,是一个攻击行为知识库和威胁建模模型,它包含众多威胁组织及其使用的工具和攻击技术。这一开源的对抗战术和技术的知识库已经对安全行业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云原生安全的备受关注,使ATTACK Matrix for Container on Cloud的出现恰合时宜。ATT&CK让我们从行为的视角来看待攻击者和防御措施,让相对抽象的容器攻击技术和工具变得有迹可循。结合ATT&CK框架进行模拟红蓝对抗,评估企业目前的安全能力,对提升企业安全防护能力是很好的参考。
Java语言的学习开始,很多同学不知道从哪入手如果你也想知道如何从零开始学Java怎样学Java最有效达妹本文为你解答。
虽然Java面象对象很多东西都是被封装好的直接用,相对其他语言没那么复杂,但是学的东西也没有那么的soeasy,总之如果你是真想做开发,就先沉下心用心把基础打好,不要先老想着因为软件行业有市场,所以要进来分一杯羹的这种急躁心态。
另外,在编程这个行业,技术更新速度快,所以一定要具备相应的自学能力及自学意识,不然即使现在入职了Java相关的工作,不主动学习的话,说不定几年后你就跟不上技术要下岗了。互联网时代最快的就是更新迭代了。话不多说,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如何从零开始学Java。
一、到相应的培训机构付费学习
别在这说培训机构没用什么的,不过一定要找正规的培训机构,不然容易被坑。培训机构里面的课程都是现在工作中需要用到的,时间短,所以可能学生消化得没那么快,基础可能也没那么快巩固,所以需要自己更加的努力。
在培训机构里学习要注意的是:勤加练习、主动自学、有问题提,不懂的尽管问老师,不然毕业后再有问题就没有这么好的机会能够直接得到有效的沟通了。
二、自学
由于是自学,所以从开始到入门会很枯燥,不一定所有的人才能坚持下来,所以如果你没有深厚的兴趣的话个人建议还是别自学编程了。
下面再给大家补充一些Java的学习思路!
学习Java其实应该上升到如何学习程序设计这种境界,其实学习程序设计又是接受一种编程思想。每一种语言的程序设计思想大同小异,只是一些由语言特性的而带来的细微差别,比如Java中的Interface,你几乎在以前的学习中没有碰到过。以下我仔细给你说几点:
1明确面向对象的范畴
我们必须明确一个大方向,也就是说现在面向对象的编程范畴。尽管人工智能曾经有所浪潮(看看Borland为什么有TurboProlog),但未来5-10年工业界广泛承认并接受的将是面向对象式的编程。
工业界目前最流行的面向对象编程语言就是C++和Java。所以基本上锁定这两个方向就可以了。而且完全可以同时掌握。
2掌握Java的精华特性
掌握Java的精华特性的同时,一定要知道为什么。比如,Interface和multi-thread。用interface是更好的多继承的模型,而多线程则是设计到语言一级的重要特性。要完全理解interface是为什么,用多线程又有几种常用的编程模型。
3开始进行设计
理解了语言的特性是为什么了之后,就可以试着上升到设计这个层次,毕竟学习语言是要用的。目前比较好的开发模式是采用自定向下的面向对象的设计,加上MVC的模式(你可以看一下我介绍的关于MVC的内容)。
首先要找出最顶层的对象(这往往是最难的),然后一层一层往下递归,记住每次应符合7+/-2的原则,因为我们人的短记忆就是这样。一般有图形用户界面的应从界面开始设计。
4学习设计模式
有了基本设计模型后,可以学一些设计模式(DesignPattern)。这是目前证明很有效的。比如体系结构模式(Layering分层,Pipe/Filter管道或过滤器),设计模式(有很多,比如对象池ObjectPool、缓冲池Cache等),编程模式(比如Copy-on-Write)。
懂了这些模式之后,就会对系统的整体结构有很好的把握,而学术上也有倾向一个系统完全可以由各种模式组合而成。前面提到的MT实际上就有好几种模式,掌握后就不用自己花很多时间去试了。另外一个很重要的领域就是并行和分布式计算领域,大概有20种左右。
5进行编程实践
接下来就不能纸上谈兵了,最好的方法其实是实践。一般教科书上的例子并不能算是实践,只能算是让你掌握语言特性用的。而提倡做实际的Project也不是太好,因为你还没有熟练的能力去综合各种技术,这样只能是你自己越来越迷糊。
我认为比较好的方法是找一些比较经典的例子,每个例子比较集中一种编程思想而设计的,比如在我的实践当中,我曾经学习过一个很经典的例子就是用Java实现的HotDraw(源自SmallTalk),你可以用rolemodel或hotdraw在搜索引擎上找一下,我记不大清楚了。好象是个网站,上面有原代码和一些基本设计的文档。
另一个来源可以到是个不错的文档基地。从HotDraw上我学到了什么是Framework,以及如何用rolemodel的方式来构造,这样我就可以应用到其他的地方。顺便说一句,这个例子你绝对不会觉得小,只会觉得大,并且他还是真正的商用的Framework。
6学习修改经典例子
结合前面学到的设计模式你就可以很好的理解这些经典的例子。并且自己可以用他来实现一些简单的系统。如果可以对他进行进一步的修改,找出你觉得可以提高性能的地方,加上自己的设计,那就更上一个层次了,也就会真正地感到有所收获。
好象以上谈的跟Java没什么关系,其实我们早就应该从单纯的学习语言到真正的学习好编程的领域。学习技术是没有止境的,你学习第一种语言可能要半年时间,以后每种语言都不应该超过两个月,否则你会觉得学习语言是包袱,是痛苦。
7学以致用
学习是为了用的,是为了让你的程序产生价值,把握住这个原则会比较轻松点。
感谢大家阅读由Java问答栏目分享的“刚进入IT行业,如何从0开始学Java”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Java培训官网
如何一种技能的入门都是至关重要的,IT入门技能掌握的如何直接影响接下来技能的掌握和发展,对于刚开始进入IT的新人来说,“必备技能”往往意味着一个长长的、标有重要度的学习列表,但是过长的列表通常会导致新人不知如何开始学习,压力倍增。本文尝试列举出最重要的几个技能,也期望通过此列表能给新人一个比较明确的学习重点和路径。
一、IT入门学习:深入学习一门编程语言
没有掌握任何一门编程语言,就不可能成为一名编程人员。
许多程序员试图在学习之初一次学习几种编程语言,以便应对他们第一份软件开发工作的需要。虽然我认为开发人员最终会学习多种编程语言,但建议不要在开始时这样做。
因为同时学习多种语言只会导致混乱,也会分散学习其它技能的精力。相反,我建议深入的学习一种编程语言,这样也会对使用这种语言编写代码感到非常有自信。
二、IT入门学习:如何组织代码
新手程序员在完成编程语言的学习之后,或者最好在学习编程语言的同时,需要掌握的是如何正确的组织代码。
通过StevenMcConnell所著的《CodeComplete》,可以帮助学习这个宝贵的技能。
组织代码意味着编写良好的、清晰可理解的、不需要大量注释的代码,因为代码本身是可自注释的。许多软件开发人员究其整个职业生涯都不曾具备这样的技巧,但是这个技能却是判断一个软件开发人员的技术和能力的首要标准。良好的代码结构代表的不仅仅是完成了编码工作,而是对编码事业的热衷奉献。
对于新手程序员来说,简洁清晰且含义明确的代码,能让你轻松地通过面试。
提升代码结构已经成为了软件开发的重要部分,但是提升的过程却是十分严格的。在这个过程中,虽然不需要编写新的代码,但是却需要和团队成员一起花费大量时间来维护现有的代码。
三、IT入门学习:测试
现在,很多的软件项目都采用了所谓的敏捷流程,软件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合作的更加密切。代码质量成为了整个开发团队的责任,所以开发人员也需要对测试知识有一定了解。
四、IT入门学习:开发平台与相关技术
应该至少对一个开发平台以及与之相关的技术或框架有一定的经验。
平台通常意味着 *** 作系统(OS),但它也适用于与 *** 作系统类似的其他抽象系统。例如,你可能是专注于Mac或Windows *** 作系统的Mac开发人员或Windows开发人员,同时你也可以是专注于特定Web平台的Web开发人员。
具备某个特定平台的专业知识,不仅仅意味着需要熟悉平台本身,还需要掌握开发平台常用的开发工具、模式和通用框架。
五、IT入门学习:数据库基础知识
目前,昌平北大青鸟认为主要有两种数据库技术:关系数据库和文档数据库。
现在的开发人员应该很熟悉关系数据库,但同时也应该对文档数据库有所了解。
在软件开发中,数据库通常用于存储应用程序的数据。
软件测试工程师需要具备哪些能力才算是一名合格的测试工程师IT培训为你做出下列说明,请查阅。
什么是软件测试工程师
软件测试工程师,顾名思义,以测试软件为主的工程师。软件测试工程师和软件质量保证工程师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保证软件的质量。但测试工程师以测试待测物为主,发现待测物中存在的问题或者潜在的问题。软件测试就是利用特定的测试工具并且按照测试方案和流程以及案例对待测产品进行测试,有些还需要编写不同的测试脚本以及开发维护测试系统。在测试用例结束后还需要提交和跟踪问题确保终交付用户的产品符合文档定义以及客户需求。软件测试工程师需要理解产品的需求,并对其进行测试并检查软件的bug,还要对软件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做出一定的评估。
如何做到一名合格的软件测试工程师呢我想应该要做到以下几点:
1、质量意识:在整个软件测试的各个环节中,质量意识一定要贯穿其中。理解功能需求,书写测试案例,执行测试计划,发现问题,提交问题,描述问题,协助解决问题,以及问题的跟踪等,在所有的环节中,一定要注重质量,并且从质量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2、细心并且系统:软件测试可能每天要重复同样的 *** 作,其工作可能会枯燥无味,并且发现的问题可能很微小或者很杂乱无章、现象不一。在这样的情况下,软件测试人员一定要细心不放过任何微小的错误,并且从很多杂乱的现象中找出一定的规律和复现性。并且在测试中有很好的规划性,先测什么而后测什么,不放过任何软件的死角。在测试中,一定要系统的看待问题,功能模块A的改动会否影响到其他模块的功能,不能想当然,一定要系统性的看待。有时候一个内存地址的改变,都有可能引起准给软件的崩溃。所以一定要系统性的去处理和看待软件中修改的任意一处代码。
3、软件测试理论的掌握以及开发工具和平台的应用:黑盒测试,白盒测试,功能/系统/压力/性能等等。但不管测试任何东西,基本理论是不变的。需求文档,设计文档,根据文档制作测试用例(划分等价、边界测试、路径测试、用户体验、等等),执行测试,提交并跟踪问题。当然,行业的不同,其测试用的工具和方法也不太一样。手机App该如何测试,无线通讯产品该如何测试,C/B-S应用该如何测试,这些产品的差异性很大,其用到的工作也很不一样,但是其基本的测试理论还是一致的。
4、站的高看的细:不能光有理论,对测试的很多文档可以提出很多有建设性的意见,但当执行测试时却不能发现问题。这其中有几个原因,一是可能提出的意见并没有写进测试案例中,二是有可能执行不仔细总是忽视问题的存在,三可能就是没有去实施。所以一定要站在一定的高度去看待软件测试,但是又要很细致的实施。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发现问题改进问题到后解决问题。
5、团队合作:这个无需多讲,在这个产品日渐复杂的年代,很难有一己之力就可以在各个方面做的更好。要充分发挥团队每个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效率。
快要变身为Java开发工程师的同学们,你们了解了Java开发的工作了吗初入职场,如果对你即将要做的工作没有了解,一定会有较长的磨合期的,所以,IT培训为大家分享从事Java开发注意事项。
1、将一些需要变动的配置写在属性文件中
若没有把一些需要并发执行时使用的线程数设置成可在属性文件中配置。那么你的程序无论在DEV环境中,还是TEST环境中,都可以顺畅无阻地运行,但是一旦部署在PROD上,把它作为多线程程序处理更大的数据集时,就会抛出IOException,也许是线上环境并发造成,也许是其他。如果线程数目可以在属性文件中配置,那么使它成为一个单线程应用程序就变得十分容易了。方法同样适用于配置URL、服务器和端口号等。
2、测试中尽可能模拟线上环境
生产过程中一个典型的场景就是只使用1到3个帐户进行测试,而这个数量本应是1000到2000个的。在做性能测试时,使用的数据必须是真实并且未经裁剪的。不贴近真实环境的性能测试,可能会带来不可预料的性能、拓展和多线程问题。这里也可以采取预发布环境的方式来解决部分问题。
3、对于所有外部调用以及内部服务都要做容错处理
不管是RPC调用还是对于第三方服务的调用,都不能想当然的认为可用性是100%的。不允许出现服务调用超时和重试,将会对应用程序的稳定性和性能造成不利的影响。
4、安全设计上一个系统要遵循最小权限原则
网络服务随处可见,从而使得黑客可以轻易地利用它进行拒绝服务攻击。设计系统时,需要遵循"最小权限"原则,采用白名单等方式。
5、需要提供以下文档
编写单元测试文档并使其拥有良好的代码覆盖率。
高层次的设计图:描述了所有的组件,交互和结构。
详细的设计图:具体到代码层面的设计,以及一些关键逻辑的流程。
系统组成文档:说明系统的所有组成文件、配置文件等。
数据库层面的dml以及ddl文档,尤其是sql查询语句需要经过dba或者核心开发人员的review才能够上线。
1、设计AR增强现实应用首先要考虑AR是否能够帮助用户解决实际需求。这个需求是必须依靠AR才能解决的;或者通过AR技术可以减少解决需求的成本,提高用户的效率,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上文的Vision2Watch帮助用户快捷的试戴手表,同时又降低了营业员的服务成本,它解决了用户的实际需求。
2设计AR应用要充分考虑用户的使用场景。看到“使用场景”这个词很多设计师都会翻白眼!“这还用说吗!我们从刚开始接触交互设计的时候每天都在谈使用场景!”但我要说的是,AR设计中考虑的使用场景要更加的多维度!这个使用场景更加的贴近现实!因为AR应用中和用户互动的不再仅限于移动电子设备,它会是汽车的挡风玻璃,公交车站的海报栏,货架上的货物等现实中的物体。我们不再仅限于思考无线信号不好怎么办,老年人看不清手机字体怎么办,我们还要考虑在大晴天的户外太阳直射下能否看清玻璃上的信息!嘈杂的步行街上如何接收并辨别来自不同顾客的反馈等等。
3设计AR应用应该根据现实场景来选择合理的交互方式。增强现实的精髓是用户要在现实环境中与虚拟信息进行实时交互,因此,交互方式应当尽可能的符合用户在现实环境中的行为方式。手势、语音、眼部动作等都是自然的人类行为,合理利用这些交互方式可以让AR应用获得更好的体验。IT培训方向很多应用使用AR技术的原因是因为它可以“解放双手”,从而让用户更便捷高效的完成工作。
以上就是关于在IT项目建设中,如何保证数据库安全性全部的内容,包括:在IT项目建设中,如何保证数据库安全性、刚进入IT行业,如何从0开始学Java、昌平北大青鸟分享IT编程入门需要具备哪些知识技能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