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与发展,”Internet”一词已经让我们不再感到陌生,随着E时代的来,新的理念和结构也在不断的形成和完善,网络给人类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对人类技术史的发展产生了不可磨灭的深远影响,但是,当我们看到网络带给我们利益的同时,也有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弊端的存在值得我们去探讨和深思。
网络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可以说是革命性的。它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通过Internet,人们可以从浩如烟海的信息中查询到自己需要的部分,可以和远隔重洋的亲朋好友互通音讯,可以和未曾谋面的陌生人交流情感,可以坐在家中接受全球各地医学专家的会诊,可以实现网上购物、网上婚礼、网上营销、网上政府。
众所周知,技术的发展可以推动社会的发展,而社会的发展又能更新出新的技术,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就能推动人类历史前进的脚步
1.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时给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了诸多的好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快捷性
马克思说过,人的本性在于它的社会性,人与人之间如何建立关系,如何交往主要是通过信息的传递,人的生存,交往和信息这三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人们为了能够进行信息的交换,运用各种信息交换的手段,让我们追朔一下人类传播方式的变化速度:从语音到文字,几万年;从文字到印刷,几千年;从印刷到**和广播,四百年;从第一次试验电视到从月球播回实况电视,五十年。从网络作为军事用途出现,到大规模地民用,三十年。很显然,变化进程是呈加速度发展,每一种传播方式普及后,都给人类的生活方式造成了翻天覆地的影响。同样,当网络能应用到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时,很自然地将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人类从最初的语言信息的传递到后来的文字以及文字的记载等不同的信息交换方式直至今日的网络信息传递,人们更加清楚地意识到计算机网络技术这种新的技术对人类社会影响的力量之强、速度之快、范围之广是前所未有的,人们无论在何时何地,总能享受到它带给我们的快捷,让在地球不同角落的人们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就能接收到相同的消息,这种快捷是以前任何一种信交流方式所不能做到的。这种新的信息传递方式不仅仅可以跨越时间与空间,更能使信息的发布者与接收者进得密切的互动,以更加快捷的信息交流方式服务于人类。
2) 自由性
3) 开放性
4) 互动性
5) 创新性
每一项技术的发展都离不开创新,网络技术的发展也是如此。不断创新是网络之所以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的根本,这种创新性也让我们不断地接收新的观念,学习新的技术,从而引导我们更好地去发展我们社会。
2.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虽然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推动作用,但是作用与反作用往往是并存的,在技术发展的背后引发出的种种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
网络可以将全球不同角落的每一个人都“网”在其中。而且,网络化的交往是“虚拟”的交往,社会成员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就任何内容与自己所关心的对象进行交流。它一方面使道德活动的范围大幅度拓宽,引发了社会价值观念互动方式的更新。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价值观念以虚拟方式呈现在人们面前,为个体道德的社会化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为传统伦理道德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另一方面,网络使现实的真实的社会道德关系日趋松散,使人际关系淡漠,情感疏远。人们在网络上交流时,言谈举止都被转换成二进制的语言,人的音容笑貌以数字化方式在屏幕上传播,人成了数码化的存在。Internet改变了个体交往的方式,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成了人与机器之间的交谈,感情的直接交流越来越小,人与人之间的依赖关系逐渐被人对网络的依赖关系所取代。这种状况在网络发达的社会中已有充分的表现,即使是在我国目前网络欠发达的情况下也有一定程度的反映。数字化、电子化在一定意义上会无情地伤害人类,
3. 网络的未来应朝着个人与社会,个体与群体,个性与共性之间分散而有张力的互动形态发展,从而实现个人自由发发展与社会共合体健康发展的双重目标。
网络技术健康发展需要采取经济,社会,法律,伦理,文化等多种手段,比如改革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建构具有适应性和灵活性的网络社会结构,发展具有人性化的新技术;建构和完善网络法律法规;建构具有现代网络精神的网络伦理,培养健康,全面的网络人格等等。技术的进步给了人们以更大的信息支配能力,也要求人们更严格地控制自己的行为。要建立一个”干净“的互联网络,需要法律和技术上的不断完善,也需要网络中的每个人的自律和自重。所以,网络的未来应朝着个人与社会,个体与群体,个性与共性之间分散而有张力的互动形态发展,从而实现个人自由发发展与社会共合体健康发展的双重目标。
1、辩证思维能力
这是现代人才基本素质要求的基础,是辩证地看问题(不走极端)的能力。辩证地看待取与舍、付出与得到、好与坏、对与错及管理的“度”的问题。
2、学习能力
现代知识更新很快,有个说法知识三年不用就过时。即使是人才如果没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和悟性也会被淘汰。读书方法与自学能力是学习能力的重要方面。
3、创新能力
创新力是推动知识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包括各方面的创新,技术、产品、制度、管理、营销、文化、观念、质量、品牌、服务等等。应努力培养创新意识与能力。
4、生存能力
必要的技能、经验和适应能力组成自身的生存能力。
5、团队精神
也就是团队合作的能力,沟通交流的能力。现在已经不是单q匹马打天下的时候了。必须懂得并善于与他人合作,要发挥团队战斗力。
6、承担风险的能力
有一点点赌的意识是必需的,没有承担风险的能力就不可能干出大事业,甚至小成就也难。
7、个人品质与道德
要求责任心、自尊、自信、自我管理、诚实、正直。对企业的忠诚、对用户的诚信是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全称:Information Technology
即信息技术
基本概念和所指范围。
IT实际上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是硬件,主要指数据存储、处理和传输的主机和网络通信设备;第二层是指软件,包括可用来搜集、存储、检索、分析、应用、评估信息的各种软件,它包括我们通常所指的ERP(企业资源计划)、CRM(客户关系管理)、SCM(供应链管理)等商用管理软件,也包括用来加强流程管理的WF(工作流)管理软件、辅助分析的DW/DM(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软件等;第三层是指应用,指搜集、存储、检索、分析、应用、评估使用各种信息,包括应用ERP、CRM、SCM等软件直接辅助决策,也包括利用其它决策分析模型或借助DW/DM等技术手段来进一步提高分析的质量,辅助决策者作决策(强调一点,只是辅助而不是替代人决策)。有些人理解的IT把前二层合二为一,统指信息的存储、处理和传输,后者则为信息的应用;也有人把后二层合二为一,则划分为前硬后软。通常第三层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但事实上却是唯有当信息得到有效应用时IT的价值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也才真正实现了信息化的目标。信息化本身不是目标,它只是在当前时代背景下一种实现目标比较好的一种手段。
卡尔的IT是指什么呢?在那篇文章里面他并没有明确提出,不过他提到信息技术的核心功能--数据存储、处理和传输。从他推理的逻辑来看,即从蒸汽机、铁路、电报电话、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过来的,还用摩尔定律来佐证主机和光纤的发展。如果他就此打住,只从这一点出发,他的逻辑论证是非常严谨的,后面对《IT不再重要》发表不管支持与反对评论的人,在这一点上都是基本认同的(除了那些硬件和网络厂商外),笔者也认同这一点。整个文章里他对物化的IT基础设施建设部分关注很多,基本没有关注应用层面。但后面他讲到大众化趋势时,又提到“信息技术极易复制”,则把IT又推到了商业软件,这里已经迈出了“危险”的一步。在2004年他出版同名书时开篇就定义了他研究、类比过来的IT,“我用的‘IT’是指通常意义上的,即所有被用来以数字形式存储、处理和传输信息的硬件和软件,特别强调的是,我只是指技术本身,我指的‘IT’并不包括技术中流动的信息和那些使用技术的人才技能”,所以他所指的IT是指前二层。如果就这此打住,可能还是不会有太大争议(这次又加上那些难受的软件厂商)。客观地分析软件本身的特征,的确不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四个判断标准中的三个即:稀缺性、不易复制性、不易替代性,卡尔本人也没有否认而且是在强调IT具备核心竞争力的第四个判断标准,即有价值。但他偏偏又把题目定成了“IT不再重要”,几欲把整个IT一棍子打死!
可惜他在IT这一概念上是经常含混不清:一会儿指主机网络,一会儿又跑到软件,在他后来出版的书里甚至经常“一不小心”就迈到了第三层,完全违背了他在书开头所界定的IT范围,如论述信息技术的应用、对CIO发出的诘问等。有很多读者、包括哈佛商业评论的编辑当时就指出了这一点。后面其它很多人也因为这一点来攻击他,甚至有人说卡尔干脆就不懂IT,有可能是真的,因为他毕竟本来就不是做IT的。这也给我们搞研究的人也给予很大的启示和警醒,对自己不太熟悉的领域套用其它方法来研究时要特别小心,否则会闹出很多笑话。
这里笔者要强调一点,经常有软件厂商(国内外的都有)宣称上了信息化就能如何如何,就能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反正多是现在流行什么就跟什么,“与时俱进”)。不知道他们是有意还是无意,且不按核心竞争力判断的四个标准来推断,试反问几个简单的问题:如果上了信息化就能如何,有多少上了信息化的企业已经亏损甚至倒闭?尤其是那些宣称有几十万家客户使用他们软件的软件企业该问问自己。如果上了信息化就能如何,那么我们假设入库、出库、销售、库存等信息全是准确的,就能自动提高销售、降低库存吗?如果说没有上信息化之前,老板可能还可因为看不见而糊涂但幸福地过过日子,那么现在呢?只是痛苦地知道有如此多的库存在仓库里呆了如此长的时间,如此多的商品长时间占据着柜台却没有带来任何销售额更不要说利润!分析一下软件厂商们宣传“信息技术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现象,结论只有两个:要么这些企业不懂什么是核心竞争力(我想应该大多数还是懂的,既希望他们懂又希望他们不懂,希望结果是懂是因为至少软件企业还能懂一些管理理念而不是埋头纯粹一技术性公司,希望结果是不懂是因为这样可以少被别人攻击没有职业道德,不知者不为过嘛),要么是另有所图。一般企业客户与IT企业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IT企业与企业客户之间的博弈,最后的结果往往会是次优选择,即所谓的“柠檬效应”。在这点上,除了IT企业和从业人员要提高自身的职业 *** 守外,政府或行业必须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培训教育,提高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引进管理咨询公司、监理公司等来改变这一博弈结局,以达到新的平衡,促进IT业更健康的发展。
信息技术本身只是一个工具,就象一柄利剑或一枝好笔,买了它并不能一定保证你武功增进多少、字写漂亮多少,还需要你不断地去练习如何舞剑、如何写字,信息化建设也需要你不断地提升运用信息的能力,这才是真正核心也是最难的地方。功夫全在题外!信息化(数字化)目的并不是上系统拿几个数字,它只是基础,其核心在一个“化”字,把各种资源相关的信息整合起来后进行“合理化”、“优化”的配置。譬如用历史信息来辅助做销售预测、采购计划、生产计划、配送计划、库存计划,并按照这些计划下达指令并根据实际运行情况滚动修正计划。美国哈林顿(Joseph Harrington)博士提出的计算机集成制造(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CIM)包含两个基本观点:一是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包括市场分析、产品设计、加工制造、经营管理和售后服务等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必须紧密相连、统一考虑;二是整个运作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数据的采集、传递和加工处理过程,最终产品可以看作是数据的物质表现。如果上了信息系统却不用它来辅助决策,还是按照原来的运作方式运作,则信息系统的作用可能只是限于解放某些岗位的某些工作,如统计报表等,且同时还会增加另外一些岗位的工作。大量经验表明,如果不用信息系统收集上来的数据,要实现用来辅助决策的准确、及时、完整的信息根本不可能,信息系统只有用它才可能逐步提高其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按照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标准,要构造核心竞争力,本质上只有整合能力才是,而且越外显的能力越容易被模仿。冰山一角,露在外面的越少越不容易被模仿,越能构成核心竞争力。
就象哈佛商业评论编辑Hal Varian(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信息管理与系统系主任)指出的那样:“卡尔说IT正在商品化、不再提供竞争优势,这一点他是对的。但知道如何有效使用IT还是一种非常稀缺的技能。”“提供竞争优势的不是IT本身,而是那些知道如何有效利用它的人。”“公司在花成千上万的钱在数据存储和获取客户交易数据上,但一大堆数据就躺在那儿、没有经过分析、没有使用,但是,在那些训练有素的分析人员手上同样的数据却能产生巨大的回报!”这是一个数据丰富的时代,但同时是一个知识贫乏的时代!
波士顿大学管理学院信息系统管理学教授托马斯·H达文波特要把“过去的40年,更确切地描述为‘数据时代’,而不是‘信息时代’”,“将数据转化为某种更有用的东西,需要相当多的人力投入和智慧,但大多数组织仅仅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待这一问题。拥有一个数据库或数据挖掘系统,与拥有其它技术一样,是必要的,但对于高质量的信息和知识而言,则是不够的”。
所以这里我们有必要明确一下一些经常混淆的基本概念。
数据(Data)=事实的记录,如上季度甲系列产品在华东地区销售额为120万。
信息=(Information)=数据+ 意义,如上季度甲系列产品华东地区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减少了25 %。
智能(Intelligence)=信息+理解(understanding)与推理(reasoning),如分析原因是华东地区销售单位不行,或甲系列产品进入了衰退期,还是公司整体营销活动落后,竞争者强力促销导致?或是其它原因。
知识(Knowledge) =解决问题的技能(skill),针对这一问题公司应对的策略是什么?
智慧(Wisdom) =知识的选择(Selection) 应对的行动方案可能有多种,但(战略)选择哪个智慧。行动则又会产生新的交易数据。
数据、信息、智能、知识、智慧、行动与管理活动之间存在多重循环关系。
同样的高速公路、同样的高档车,开车的人不同将会开出完全不同的水平,这时更关键的因素--开车的本事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在初级阶段,竞争比较粗放,可能主要是看谁能修好道,买好车。到后面,大家硬件基础设施差不多,竞争日趋白热化,这个时候人的作用就突显出来了,光有好道好车还不行,还得有舒马赫这样的顶级选手才能赢得比赛。企业经营与赛车还不太一样,赛车有人制定规则,规定只能跑一样的道,企业之间的竞争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钱的就可以买高档的服务器、小型机,没有钱的就只能买PC服务器;有钱的就可以用光纤宽带,没有钱的则只能用ADSL甚至拨号;有钱的可以花几千万去买SAP、Oracle,没有钱的则只能用用金蝶、用友,甚至只有一些基本功能的小的进销存或财务软件;有钱的可以请五大帮他们制定符合未来趋势的战略并进行培训,没有钱的则只能企业家自己摸着石头过河……的确,这是一场不太公平的竞争。但网络经济来了,用卡尔的话说,就是IT技术已经变得“大众化”,已变成商品。更何况ASP模式的出现,将极大的降低了企业信息化的门槛,昂贵的服务器、网络、软件费用的门槛被一下子降低了。好比虽然你有私家的宝马、奔驰,可以很快地到达你想要到的地方。但我也可以坐出租车差不多也能实现同样的效果,再差点儿我有公共汽车、地铁,只要很低的成本也能基本实现我的目标。但同样的宽带、同样一套系统软件,但使用的人一样,效果却完全不一样,君不见同样是使用SAP、Oracle或者金蝶、用友,有很成功的,也有很失败的?还是那句话,功夫在诗外!
IT是信息技术的简称,Information Technology,指与信息相关的技术。不同的人和不同的书上对此有不同解释。但一个基本上大家都同意的观点是,IT有以下三部分组成:
-----传感技术 这是人的感觉器官的延伸与拓展,最明显的例子是条码阅读器;
-----通信技术 这是人的神经系统的延伸与拓展,承担传递信息的功能;
-----计算机技术 这是人的大脑功能延伸与拓展,承担对信息进行处理的功能。
所谓信息化是用信息技术来改造其他产业与行业,从而提高企业的效益。在这个过程中信息技术承担了一个得力工具的角色。
顺便说一句何谓IT产业,有一个大致的分类,可以供大家参考:
IT基础技术的提供 IC研发、软件编写 如INTEL、MS等
IT技术产品化 元器件、部件、组件制造 如精英、大众等
IT产品集成化 计算机及外设制造商 如联想、IBM
IT产品系统化 解决方案、信息系统 如华为、HP
IT产品流通 渠道、销售 如神州数码
IT产品服务 咨询服务和售后服务 如蓝色快车
IT产业舆论支持 IT类媒体 如CCW、CCID
IT产业第三方服务 各种需要配套的服务 如法律咨询、PR服务
IT后备人员培养 各种院校 如计算机专业
IT产业合作组织 各种协会、集会
编辑词条
开放分类:
信息技术、电脑、技术
强化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措施
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建立和完善自律机制
会计人员道德素质偏低,与教育不够有很大关系。因此,首先应在会计学历教育中开设职业道德课。同时对在职的会计人员进行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职业道德观,遵循会计职业道德规范,自觉提高专业及品德修养,增强热爱本职工作的意识,讲求对事业的献身精神,自觉地抵制不良社会风气,保护会计职业的尊严,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具体来说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在校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弥补“先天不足”
各类学校的会计专业都应开设《会计职业道德修养》必修课,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和道德责任感、运用法律的手段进行自我保护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职业判断和职业道德准则的能力。为学生未来成功的会计人生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2)开展诚信教育和警世教育
财政部门及各单位要定期和不定期地组织在职会计人员上职业道德课,经常印发一些正反典型的材料以及观看警世教育录像,开展诚信教育和警世教育,用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道德准则来矫正、规范会计人员的职业行为,确实提高财会人员的思想素质和道德水准。在任何情况下,不丧失原则,不图谋私利,做到在履行职责中遵纪守法,廉洁奉公。
(3)加强法制教育
加强法制教育就是要使会计人员知法、懂法,在工作中时时用法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财务人员应通晓并遵守《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规定。这些规定是财务人员履行好其职能的重要法律保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新的法律制度不断颁布和实施,财务人员还应不断学习、更新和补充专业知识,以保持和发展自己的专业技能。在实际工作中,在与有关方面发生利益冲突时,应敢于坚持依法办事。
(4)建立和完善自律机制
有人认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失范的根本原因在“心”,在“欲”,而职业道德自律的最高境界则在于“制心”“养心”。道德修养或道德自律的根本方法是“约束”,自律机制的核心是“约束系统”,自律者只有按自律标准和范畴时时进行自我约束行所必行,止所必止,才能最终达到“制心”的目的。这话说得很有道理,作为会计人员,其会计职业道德修养境界高低,虽然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但最重要的在于自己的主观努力,在于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因此,是否做到高标准,严要求,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则是衡量会计人员“自控”“自律”能力高低的重要指标。建立完善的自律机制是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重要途径。
2、健全监管机制,完善奖惩制度
为了充分发挥职业道德的作用,健全会计职业道德体系,应在建立会计职业道德规范
和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基础上强化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遵循情况的检查,并根据检查的结果进行相应的表彰和处罚,建立起会计职业道德的奖惩机制。
(1)建立会计职业道德监管组织
监管组织的建立,根据我国的实际,可以分两步走,在目前条件尚不具备的情况下,先在中国会计学会下组建会计职业道德委员会,这一步近期相对容易做到。但权威性稍差,待条件成熟后,建议充分发挥市场经济条件下行业协会组织的作用,单独组建中国会计协会,权威性较高,负责全国会计职业道德的监管。
(2)建立会计职业道德行为的追踪记录制度
建议结合会计证的年度检查,对全国的持证会计人员进行注册登记,建立道德行为档案。对在各种财政、审计、税务检查中,提供虚假会计人员,进行量化记分,在会计证年检时根据档案记录,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
总之,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的社会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随着会计改革不断深入,会计行业越来越为世人所瞩目,讲求会计诚信,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尤为重要,因此加强我国会计伦理道德建设也势在必行。
1IT行业应该知道的哪些方面的知识
IT职业被分为“IT主体职业”、抄“IT应用职业”、“IT相关职业”3个小类。IT主体职业是指与IT职业技能相关的“纯粹”的IT类职业;IT应用职业是指主要使用IT职业技能完成其它领域业务的职业;IT相关职业是指主要使用IT职业技能完成职业活动的其它领域的职业。在3个小类下再分出“软件类”等13个职业群,41个职业(细类)。
记者注意到,41个新职业涵盖袭了计算机软硬件、网络、信息系统、制造、应用系统开发等IT产业的百各个领域,分类体现了IT企业用人日趋精细化的特点。如软件职业群目前分为“系统分析师”、“程序员”、“软件测试师”、“软件项目管理师”4个职业,而其前身就是“软件设计度”这一个职业。这是由于软件从业人员增多,一些职业活动细化,出现了新的固定化分工,从而形成了细分职业
2现在做一个IT要做些什么知识准备
先明白什么是IT:IT(Information Technology,即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所指范围。
IT实际上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是硬件,主要指数据存储、处理和传输的主机和网络通信设备;第二层是指软件,包括可用来搜集、存储、检索、分析、应用、评估信息的各种软件,它包括我们通常所指的ERP(企业资源计划)、CRM(客户关系管理)、SCM(供应链管理)等商用管理软件,也包括用来加强流程管理的WF(工作流)管理软件、辅助分析的DW/DM(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软件等;第三层是指应用,指搜集、存储、检索、分析、应用、评估使用各种信息,包括应用ERP、CRM、SCM等软件直接辅助决策,也包括利用其它决策分析模型或借助DW/DM等技术手段来进一步提高分析的质量,辅助决策者作决策(强调一点,只是辅助而不是替代人决策)。有些人理解的IT把前二层合二为一,统指信息的存储、处理和传输,后者则为信息的应用;也有人把后二层合二为一,则划分为前硬后软。
通常第三层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但事实上却是唯有当信息得到有效应用时IT的价值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也才真正实现了信息化的目标。信息化本身不是目标,它只是在当前时代背景下一种实现目标比较好的一种手段。
卡尔的IT是指什么呢?在那篇文章里面他并没有明确提出,不过他提到信息技术的核心功能--数据存储、处理和传输。从他推理的逻辑来看,即从蒸汽机、铁路、电报电话、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过来的,还用摩尔定律来佐证主机和光纤的发展。
如果他就此打住,只从这一点出发,他的逻辑论证是非常严谨的,后面对《IT不再重要》发表不管支持与反对评论的人,在这一点上都是基本认同的(除了那些硬件和网络厂商外),笔者也认同这一点。整个文章里他对物化的IT基础设施建设部分关注很多,基本没有关注应用层面。
但后面他讲到大众化趋势时,又提到“信息技术极易复制”,则把IT又推到了商业软件,这里已经迈出了“危险”的一步。在2004年他出版同名书时开篇就定义了他研究、类比过来的IT,“我用的'IT'是指通常意义上的,即所有被用来以数字形式存储、处理和传输信息的硬件和软件,特别强调的是,我只是指技术本身,我指的'IT'并不包括技术中流动的信息和那些使用技术的人才技能”,所以他所指的IT是指前二层。
如果就这此打住,可能还是不会有太大争议(这次又加上那些难受的软件厂商)。客观地分析软件本身的特征,的确不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四个判断标准中的三个即:稀缺性、不易复制性、不易替代性,卡尔本人也没有否认而且是在强调IT具备核心竞争力的第四个判断标准,即有价值。
但他偏偏又把题目定成了“IT不再重要”,几欲把整个IT一棍子打死! 可惜他在IT这一概念上是经常含混不清:一会儿指主机网络,一会儿又跑到软件,在他后来出版的书里甚至经常“一不小心”就迈到了第三层,完全违背了他在书开头所界定的IT范围,如论述信息技术的应用、对CIO发出的诘问等。有很多读者、包括哈佛商业评论的编辑当时就指出了这一点。
后面其它很多人也因为这一点来攻击他,甚至有人说卡尔干脆就不懂IT,有可能是真的,因为他毕竟本来就不是做IT的。这也给我们搞研究的人也给予很大的启示和警醒,对自己不太熟悉的领域套用其它方法来研究时要特别小心,否则会闹出很多笑话。
这里笔者要强调一点,经常有软件厂商(国内外的都有)宣称上了信息化就能如何如何,就能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反正多是现在流行什么就跟什么,“与时俱进”)。不知道他们是有意还是无意,且不按核心竞争力判断的四个标准来推断,试反问几个简单的问题:如果上了信息化就能如何,有多少上了信息化的企业已经亏损甚至倒闭?尤其是那些宣称有几十万家客户使用他们软件的软件企业该问问自己。
如果上了信息化就能如何,那么我们假设入库、出库、销售、库存等信息全是准确的,就能自动提高销售、降低库存吗?如果说没有上信息化之前,老板可能还可因为看不见而糊涂但幸福地过过日子,那么现在呢?只是痛苦地知道有如此多的库存在仓库里呆了如此长的时间,如此多的商品长时间占据着柜台却没有带来任何销售额更不要说利润!分析一下软件厂商们宣传“信息技术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现象,结论只有两个:要么这些企业不懂什么是核心竞争力(我想应该大多数还是懂的,既希望他们懂又希望他们不懂,希望结果是懂是因为至少软件企业还能懂一些管理理念而不是埋头纯粹一技术性公司,希望结果是不懂是因为这样可以少被别人攻击没有职业道德,不知者不为过嘛),要么是另有所图。一般企业客户与IT企业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IT企业与企业客户之间的博弈,最后的结果往往会是次优选择,即所谓的“柠檬效应”。在这点上,除了IT企业和从业人员要提高自身的职业 *** 守外, 或行业必须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培训教育,提高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引进管理咨询公司、监理公司等来改变这一博弈结局,以达到新的平衡,促进IT业更健康的发展。
信息技术本身只是一个工具,就象一柄利剑或一枝好笔,买了它并不能一定保证你武。
3IT管理员需要掌握的常识有哪些
1计算机域的管理
如果你知道如何将计算机添加到工作组中,那么你就应该知道如何在Windows计算机添加到域中。这是基本的东西,这将帮助你统一的管理公司的域中的所有电脑,域是一种管理边界,用于一组计算机共享共用的安全数据库,域实际上就是一组服务器和工作站的 。 采用域管理能够使我们的日常管理非常方便、集中,同时提供了整个企业的安全性,让用户可以共享资料,方便了日常管理。
2解决打印问题
打印机可以说是每个公司的必备设备,但对于IT管理员来说却是很常见的祸根,一般情况下,打印机往往是随时待命的状态,你需要为打印机找一个适合的PC或服务器进行连接,你还需要了解所有解决本地和网络打印机的方法,以及如何在Windows注册表中删除打印机。
打印机故障时常出现
3进入“安全模式”启动
机器感染病毒是常见的问题,清楚这些恶意软件我们往往借助一些工具,如boFix软件。当发生这种情况的时候,你需要进入“安全模式”启动电脑,安全模式是Windows *** 作系统中的一种特殊模式,经常使用电脑的朋友肯定不会感到陌生,在安全模式下用户可以轻松地修复系统的一些错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安装OS
安装OS是每一个IT管理员必须要具备的能力,你应该需要知道如何安装Windows 7/8,Windows Server,Linux *** 作系统和Mac,这是最低限度的标准,如果可能的话,你还需要知道如何安装双系统,如何安装虚拟系统等等。
5管理Active Directory中的用户
Active Directory(活动目录)是微软Windows Server中,负责架构中大型网路环境的集中式目录管理服务,在Active Directory中的用户管理是一个不断的工作——要添加,删除,编辑,锁定,解锁,或者只是重置密码等 *** 作。你需要找到自己的方式解决Active Directory和如何管理AD用户。
6重置密码在服务器上
这并不总是那么简单的Active Directory密码重置。有可能是当你需要更改管理员密码在非广告机(知道如何变化影响的事情,如Acronis备份和等)。你也应该知道如何在Linux服务器/台式机以及一台Mac桌面上重设密码。 7创建配置邮箱账号
Email是如今工作中非常常用的工具,你需要了解如何创建邮箱账号,当发生特殊情况时 ,你需要了解如何删除损坏的配置文件,并添加正确的配置文件,还要学会如何转移邮箱中的文件。
计划在Windows Server备份
8运行chkdsk
某些时候,IT管理员会碰到磁盘坏了、磁盘错误等情况,这就需要我们对磁盘进行检查。你需要知道如何强制在启动时运行chkdsk,以及能够让命令自动修复错误。
9计划在Windows Server备份
有很多理由,你需要对Windows Server进行备份,即使你使用第三方软件备份解决方案,你仍然需要利用的唯一的工具——Exchange,你需要知道如何安排的Windows Server Backup。
10清除C盘空间
很多时候,由于办公的软件太多,C盘往往被填满,如果是在服务器上,这将使非常糟糕的问题,你需要知道到底该怎么做情理C盘,例如运行一个简单的工具,如CCleaner的清除临时文件,或者利用WinDirStat帮助您节省C盘空间。
4电脑的基本常识
电脑常识 (结尾有脑筋急转弯答案) 电脑,也叫电子计算机,于1946由美国人首次发明。
电脑的家族很庞大,可以分为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和微型机等,从应用上又有专用机和通用机之分。我们要学习的微机,也就是PC,即Personal puter的缩写。
PC体积小,可以放在桌面上,也有方便旅行、体积更小的手提机。PC的主要机型有286、386、486、奔腾及多媒体奔腾等。
1、电脑的组成 一台电脑是由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组成的。硬件包含各种各样的设备,而软件则是由各式各样的程序组成的。
电脑硬件 电脑软件 输入设备(键盘、鼠标、扫描丁等) 系统软件( *** 作系统、编译程序、数据库等) 主机(中央处理器、存储器等) 应用软件(文字处理程序等) 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等) 应用软件(计算程序等) 总线(信息在电脑内的传送通道) 应用软件(游戏程序等) 2、电脑硬件 (1)计算机硬件的划分 电脑硬件由五个功能部件组成; 运算器:完成各种算术运算、逻辑运算。 控制器:是电脑的指挥中心。
先做什么,后做什么,遇到各种情况怎么办。都由人事先考好,用计算机语言写成程序,放进计算机。
控制器根据这些程序,发出各种控制信号,指挥计算机各部分协调工作,完成指定的信息处理任务。 存储器:用来存放程序的数据,分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简称内存和外存,按其工作特点,内存又分为只读存储器(ROM,只能读出,不能写入)和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可读、写)。
断电后,ROM中的信息不会丢失,而存在RAM中的信息将全部丢失。存储器能够存储的信息的多少叫做存储容量。
它的计量单位有字节(Byte)、千字节(KB)、兆字节(MB)等,其换算关系如下:1MB=1024KB,1KB=1024B。我们常常可以听到内存几兆,硬盘几百兆的说法,就是这个意思。
输入设备:用来把待处理的原始数据、资料、图像或编写的程序等,送入计算机。如键盘、鼠标器、扫描丁等。
输出设备:用来将输入的信息或计算机处理的结果显示或打印出来。如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丁等。
运算器和控制器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称为中央处理器(CPU),对微机来说,也叫微处理器,是一块集成电路,型号有286、386、486和奔腾(简称586)等。 CPU和内存,合称为主机。
输入设备、输出设备统称为输入/输出设备,或I/O设备。 输入/输出设备和外存储器,统称为外部设备、简称外设。
(2)微机硬件的外观组成 从外观上看,微机硬件系统由主机、显示器、键盘和打印机这‘四大件’组成; 主机:为了缩小体积,通常把主机和部分外设(输入输出接口、硬盘、软驱、光驱)一起装在主机箱内,仍可称其为主机。 显示器:分单显和彩显两种。
打印机:也有单色和彩色打印机之分,还可分为针式打印机、喷墨打印机和激光打印机。 键盘和鼠标:最常用的输入设备。
键盘:101标准键盘,还有104键和107键等键盘。每一种键盘都主键盘(左)和副键盘(右断的数字键盘),主键盘包括26个英文字母、标点符号、 数字和它们周围的功能键。
鼠标:有两键鼠标也有三键鼠标,最常用的是鼠标左键,一般的 *** 作都靠它来完成,具体 *** 作分单击和双击两种;右键主要用于实现一些快捷 *** 作,一般只要单击右键就可d出一个快捷菜单供你选择。关于鼠标的结构原理及鼠标的清洗可打开鼠标的下盖去进行观察、整理。
3、电脑的启动与关机 冷启动:接通电源,按下主机上的电源开关(Power),过一会儿d出一个“请输入网络密码”的对话框,如果你不想进入网络,可以直接按“取消”按钮;如果要进入网络,则必须输入用户名和登录密码,登录后按“确定”按钮就可进入Win98桌面; 热启动:当电脑出现死机时,如想再进入Win98,则应按Reset键; 关机:关机前一定要先退出所有运行的程序,如某些程序不能正常退出,可以通过同时按下Ctrl+Alt+Delete键,来结束对应的这些程序,然后选“开始”菜单中的“关闭系统”命令,在d出的对话框中再选“关闭计算机”并点按“是”按钮,待到出现“你可以安全地关闭计算机了”的文字后,你才可以按下主机上的电源开关(Power)来切断电源。
5it需要学什么 具体学it多长时间
IT领域涉及到的知识包括以下几个大类:
第一, *** 作系统。 *** 作系统是IT人必须熟练掌握的, *** 作系统的种类繁多,有传统的PC *** 作系统,比如Windows系列、Linux系列、Mac OS系列等,还有移动端的Android系统、iOS系统、WP系统,还有种类繁多的嵌入式系统(EOS),比如RTX、Windows CE、嵌入式Linux(树莓派)等等。
第二,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知识是IT人必备的基础知识,包括网络体系结构(OSI模型)、网络设备的作用、网络拓扑结构设计、交换机路由器的配置等等。从事运维岗位的工程师对网络知识的要求比较高,通常运维人员需要经过专业的厂商培训才能上岗(持证)。像华为、思科都有相应的工程师认证体系。
第三,数据库。存储是IT领域一个重要的内容,对数据库的使用是IT人最常见的 *** 作之一。比较常见的数据有Mysql、Oracle、SQL Server、DB2等,另外在大数据时代还出现了很多NoSql数据库也需要掌握,像Redis、MongoDB、Neo4J、HBase等产品。
第四,编程语言。大部分IT人都需要掌握至少一门编程语言,对于专业级程序员来说,至少要掌握两门以上的编程语言。目前比较流行的编程语言有Java、Python、PHP、C、Scala、OC、Swift、JavaScript、Ruby等,不同语言有不同的应用场景,对于初学者来说建议从学习Python开始。
由于IT领域的知识更新速度非常快,所以从事IT领域的工作需要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未来IT领域的从业人数会非常多,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发展,未来IT领域的发展空间也会非常大。
学习时间因人而异
6IT方面资料谁知道
IT实际上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是硬件,主要指数据存储、处理和传输的主机和网络通信设备;第二层是指软件,包括可用来搜集、存储、检索、分析、应用、评估信息的各种软件,它包括我们通常所指的ERP(企业资源计划)、CRM(客户关系管理)、SCM(供应链管理)等商用管理软件,也包括用来加强流程管理的WF(工作流)管理软件、辅助分析的DW/DM(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软件等;第三层是指应用,指搜集、存储、检索、分析、应用、评估使用各种信息,包括应用ERP、CRM、SCM等软件直接辅助决策,也包括利用其它决策分析模型或借助DW/DM等技术手段来进一步提高分析的质量,辅助决策者作决策(强调一点,只是辅助而不是替代人决策)。
有些人理解的IT把前二层合二为一,统指信息的存储、处理和传输,后者则为信息的应用;也有人把后二层合二为一,则划分为前硬后软。通常第三层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但事实上却是唯有当信息得到有效应用时IT的价值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也才真正实现了信息化的目标。
信息化本身不是目标,它只是在当前时代背景下一种实现目标比较好的一种手段。 卡尔的IT是指什么呢?在那篇文章里面他并没有明确提出,不过他提到信息技术的核心功能--数据存储、处理和传输。
从他推理的逻辑来看,即从蒸汽机、铁路、电报电话、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过来的,还用摩尔定律来佐证主机和光纤的发展。如果他就此打住,只从这一点出发,他的逻辑论证是非常严谨的,后面对《IT不再重要》发表不管支持与反对评论的人,在这一点上都是基本认同的(除了那些硬件和网络厂商外),笔者也认同这一点。
整个文章里他对物化的IT基础设施建设部分关注很多,基本没有关注应用层面。但后面他讲到大众化趋势时,又提到“信息技术极易复制”,则把IT又推到了商业软件,这里已经迈出了“危险”的一步。
在2004年他出版同名书时开篇就定义了他研究、类比过来的IT,“我用的'IT'是指通常意义上的,即所有被用来以数字形式存储、处理和传输信息的硬件和软件,特别强调的是,我只是指技术本身,我指的'IT'并不包括技术中流动的信息和那些使用技术的人才技能”,所以他所指的IT是指前二层。如果就这此打住,可能还是不会有太大争议(这次又加上那些难受的软件厂商)。
客观地分析软件本身的特征,的确不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四个判断标准中的三个即:稀缺性、不易复制性、不易替代性,卡尔本人也没有否认而且是在强调IT具备核心竞争力的第四个判断标准,即有价值。但他偏偏又把题目定成了“IT不再重要”,几欲把整个IT一棍子打死! 可惜他在IT这一概念上是经常含混不清:一会儿指主机网络,一会儿又跑到软件,在他后来出版的书里甚至经常“一不小心”就迈到了第三层,完全违背了他在书开头所界定的IT范围,如论述信息技术的应用、对CIO发出的诘问等。
有很多读者、包括哈佛商业评论的编辑当时就指出了这一点。后面其它很多人也因为这一点来攻击他,甚至有人说卡尔干脆就不懂IT,有可能是真的,因为他毕竟本来就不是做IT的。
这也给我们搞研究的人也给予很大的启示和警醒,对自己不太熟悉的领域套用其它方法来研究时要特别小心,否则会闹出很多笑话。 这里笔者要强调一点,经常有软件厂商(国内外的都有)宣称上了信息化就能如何如何,就能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反正多是现在流行什么就跟什么,“与时俱进”)。
不知道他们是有意还是无意,且不按核心竞争力判断的四个标准来推断,试反问几个简单的问题:如果上了信息化就能如何,有多少上了信息化的企业已经亏损甚至倒闭?尤其是那些宣称有几十万家客户使用他们软件的软件企业该问问自己。如果上了信息化就能如何,那么我们假设入库、出库、销售、库存等信息全是准确的,就能自动提高销售、降低库存吗?如果说没有上信息化之前,老板可能还可因为看不见而糊涂但幸福地过过日子,那么现在呢?只是痛苦地知道有如此多的库存在仓库里呆了如此长的时间,如此多的商品长时间占据着柜台却没有带来任何销售额更不要说利润!分析一下软件厂商们宣传“信息技术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现象,结论只有两个:要么这些企业不懂什么是核心竞争力(我想应该大多数还是懂的,既希望他们懂又希望他们不懂,希望结果是懂是因为至少软件企业还能懂一些管理理念而不是埋头纯粹一技术性公司,希望结果是不懂是因为这样可以少被别人攻击没有职业道德,不知者不为过嘛),要么是另有所图。
一般企业客户与IT企业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IT企业与企业客户之间的博弈,最后的结果往往会是次优选择,即所谓的“柠檬效应”。
在这点上,除了IT企业和从业人员要提高自身的职业 *** 守外, 或行业必须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培训教育,提高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引进管理咨询公司、监理公司等来改变这一博弈结局,以达到新的平衡,促进IT业更健康的发展。 信息技术本身只是一个工具,就象一柄利剑或一枝好笔,买了它并不能一定保证你武功增进多少、字写漂亮多少,还需要你不断地去练习如何舞剑、如何写字,信息化。
网络道德失范下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新思路摘要随着网络飞速发展,网络道德失范日益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严重问题。文章从分析网络道德失范对于大学生的危害性入手,探究了在新的网络环境影响下的高校道德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强调了高校德育工作必须在认识到网络发展的必然性的同时,不断积极发展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加强思想道德工作管理,趋利避害,使网络为我所用。 关键词网络道德;网络道德失范;高校思想道德教育;
一、网络道德与网络道德失范
国际互联网的出现和飞速发展,正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内容和生活方式。在网络强势进入人们的现实生活的同时,网络道德也以新的姿态随之而来。网络道德并不是游离于社会道德体之外的一种社会道德概念,它是社会发展历史进程中所出现的一种与新的社会生活方式相适应的阶段性或以后长期存在的一种道德形式,但却与传统的道德有着明显的区别,在网络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凸现出间接的特点。网络社会中的道德不像传统道德那样,主要依靠舆论来规范个体行为,而是靠网民以“慎独”为特征的道德自律。“慎独”意味着人独处时,在没有任何外在的监督和控制下,也能遵从道德规范,恪守道德准则。也就是说,现实社会中的道德规范在网络上的虚拟社会中往往会失效;只有上升到道德习惯和道德信念层次上,才能更有效地规范个体的网络行为。
网络作为新的技术平台,具有的交互性、即时性、便捷性、开放性等特点。但在为人们提供大量信息和便利条件的同时,由于其隐秘性的特点也带来了相当范围内的道德失范现象的发生。仔细分析一些典型的案例会发现,大多数道德失范现象往往有着深厚的商业化、社会经济合理性的动机,与网络架构日益呈现出的社会合理化及社会自动化控制机制的同步发展有关,对网络弱势社群如未成年人、一般上网者的控制和损害的日益严重。从微软霸权到网络色情暴力泛滥、间谍软件、广告软件、网络牛皮癣、隐私权侵犯、网络诽谤、垃圾邮件,在背后往往找出自动化销售、电子商务、网络安全及整个IT业不断成熟的并行轨迹。
二、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危害性
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和无约束性之特征会助长学生的侥幸与放纵心理。许多学生由于忽视网络文明而导致网络道德失范,进而引发网络犯罪,使之成为一个新的社会问题。实际上,网络道德失范已经不是一种简单的错误行为,它是当代大学生道德意识和品德心理畸形发展的具体反映,这种行为从某种角度折射出了大学生内心的诸多问题,极具危害性。
首先,网络道德失范易导致大学生人格发展错位。在人格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环境是仅次于个性的第二大因素。大学生正处在身心急剧发展和自我意识分化,矛盾逐渐走向统一的特殊时期,大学阶段是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再者,网络道德失范严重弱化了大学生个体社会化的进程。社会心理学理论认为,社会化作为一种发展过程,是通过个人和他人间一种连续的、经历着许多阶段和变化的相互作用的过程,现实中的人际沟通对个体社会化进程至关重要。最后,网络道德失范导致学生素质下降,校园不稳定因素增加。
三、网络道德失范下高校道德教育的开展
大学生是网络世界中最活跃、最中坚的力量,如何在网络环境下探求一条行之有效的高校德育模式,是高校每一个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高度重视和认真思考、探讨的问题。我们看到,网络在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难度同时,也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手段,更新观念,创新方法,探求二者的最佳结合点也许就是解决网络环境下高校德育工作负面影响的一剂良方。
(一)转变德育观念
面对网络的出现和发展,我们应该及时更新观念,认识到它是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通过利用网络开放性、交互性、及时性等特点,我们不但可以及时获取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和资源,还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网络交流的自由、开放和民主,鼓励学生把自己关心和感兴趣的话题、存在的情绪与困扰,通过网络直接反映、直率表达,这就有利于我们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把握问题的关键,与学生进行沟通,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使学校德育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现实,最终达到入脑、入心、入情、入理的德育绩效。
(二)建设德育制度
我们在网络环境下的德育工作也应体现制度化,要摒弃那些不合时宜且毫无成效可言的条条框框,尽快制定出切合高校实际的校园网络规范守则,明确奖惩措施,对违反上网规范的学生予以严惩,对一些利用网络进行犯罪活动的学生要移交司法部门。同时,要与舆论监督机制相结合,善于借助舆论的力量,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导向,使恪守规范者受舆论的肯定、宣传,反之则受到舆论的谴责、批判。 (三)拓新德育视野
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我们可以让高校的德育工作也来分享网络的一杯羹,利用网络把大学生拉回正道。即所谓以彼之道,为我所用,还治彼心。一是建立高校自己的网上党校、网上团校,设立理论学习,努力增强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德育思想“进网络”,这不仅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更重要的是改变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二是鼓励德育工作者个人设立网页,充分利用本校网站进行教育。通过有目的组织,帮助一些德育工作者设立思想政治教育的网页,提出一些社会问题,与热心网友进行沟通、对话、答疑、咨询活动。三是制作生动直接的德育教学软件用于德育教学。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为大学生提供了色彩艳丽的,活泼的三维动画及其他的多媒体仿画面,使大学生如临其境,其效果是传统思想教育方法无法比拟的。四是以德育为主线在大学生中策划网络技术竞赛。比如个人网页大PK、个人博客“秀”、论坛招募等活动,让大学生在活动中有意识、有目的撷取身心所需的营养。五是疏通师生之间网络沟通的通道。可以采取网上聊天的方法,在网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因势利导的“渗透”教育才能有效。通过“闲侃”,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现实生活中的典型案例,答疑解惑讲道理。或者采取“网上”咨询的方法。在网上开展信息咨询,如学生工作信息咨询,包括有关学生工作方面的奖励、处罚的政策规定,校内重大活动的具体内容和日程安排,校内热门话题,遵章守纪,文明礼仪等方面的内容。
(四)拓展德育内容
要引导大学生文明上网、依法上网,将网络道德的培养作为个人思想道德教育一个不可缺少的方面。一是网络道德教育。在高校思想道德修养课中增加了“网络道德与文明”的内容,重点进行网络道德规范、网络法律规范、网络安全以及网络健康等方面的教育。二是网络法规教育。在大学生中广泛开展网络法规教育,使他们了解法律法规方面的各项规定。教师还应该关注这方面的动态,及时把最新的网络法规、管理规定等向学生传达。三是网络安全与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五)改进德育教学评价内容及方式
教学评价是对教育效果进行的价值判断,是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果的有力手段。高校德育教学评价应对学生正确思考与行为的形成产生积极的导向作用,网络环境下,公正、客观地评价一个学生的在校表现,可以把网上道德作为一项评价指标。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能力,21世纪的受教育者已经不再是一个只会吸纳大量事实信息的人。面对信息时代的严峻挑战,学校必须将信息素养纳入教育的目标与评价体系之中。
总之,今天的大学德育与网络共处一个时空,时刻面临着网络传媒的冲击与挑战,面对网络道德的失范,我们高校德育工作必须在认识到网络发展的必然性的同时,不断积极发展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加强思想道德工作管理,趋利避害,使网络为我所用。 参考文献
[1]扬霞论加强高校网络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10)
[2]卢勃论新时期高校网络道德教育湖北光报电视大学学报,2006(2)
[3]路琴公民道德教育 高校教育新视角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
[4]徐振祥新时期高校德育现代化的基本特质云梦学刊,2006,(5)
[5]梁宏伟,王永辉浅议网络环境对高校德育教育的影响及对策,2006,(1)
以上就是关于IT行业对人类社会的利与弊。全部的内容,包括:IT行业对人类社会的利与弊。、IT行业企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it行业是什么,什么是it行业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