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知识产权与大陆比较

台湾知识产权与大陆比较,第1张

 一个面临700万美元应收款和整个大陆渠道的损失,一个即将失去多年经营的品牌支撑和渠道信念,这是一场没有胜利者的博弈。

台湾捷波和大陆捷锐的矛盾终于爆发了,对捷波大陆渠道比较了解的人都知道,这场对决迟早要出现,只是没想到是在这个节骨眼上。

在对阵的两端,一边是台湾前十大主机板代工厂之一的捷波(捷波是一家拥有20余年主机板制造经验的专业OEM/ODM服务提供商,客户中知名的主板品牌如双敏、梅捷、昂达,显卡品牌如斯巴达克等),试图在这场博弈中夺得最近风生水起的大陆“捷波”品牌及其销售渠道;另一边是大陆上海捷锐——台湾捷波在大陆地区的全权代理商,“捷波”品牌在大陆地区的实际拥有者。在台湾捷波通过断货等等手段表露出恶性收购的真实意图之后,上海捷锐抢先发布了终止与台湾捷波合作的消息。凭借着大陆本地企业的优势,上海捷锐似乎已经准备好了即便是输掉了品牌,也要让台湾捷波付出再实际不过的代价——一笔据悉总金额超过700万美元的应收账款!

行外人可能永远无法了解大陆IT产业渠道竞争的激烈程度,在以成本压缩著称的IT制造业中,渠道的建设费用占有惊人的成本比例。在台湾捷波与上海捷锐的这次争夺战中,双方的交锋点其实只有两个:谁是大陆“捷波”品牌的所有者以及渠道建设损失的承担者。

1995年,台湾捷波与大陆捷锐公司建立了台湾供货商与大陆总代理的合作关系,1999年上海捷锐公司在大陆注册了“捷波”品牌开始进行销售。在此后的合作中,大陆捷锐公司逐渐壮大,“捷波”品牌开始在大陆受到认可。

2000年,大陆捷锐公司推出了带有“精灵系列技术”的“捷波”品牌产品,将“捷波”品牌推向DIY市场,并奠定了以后“捷波”系列产品在大陆地区的发展方向。

2002年,大陆捷锐公司开始增加“捷波”品牌的新产品线,显卡、准系统甚至音箱。由于其中部分产品并非由台湾捷波提供OEM,两家的合作关系开始出现罅隙。

2006年底,大陆捷锐公司经过多重运作推出的“悍马Hummer”系列主板在大陆地区一炮而红,市场认可度与销量在同类产品中独占鳌头。

据一些媒体调查,“悍马Hummer”系列主板是06年以来大陆主板市场上点名率最高的产品,也是在台湾捷波营业额和利润贡献中占据重要地位的顶梁柱,但也正是由于大陆地区“悍马Hummer”系列主板销量的突飞猛进,让台湾捷波在惊喜之余不免生出一丝警惕。

同年,台湾捷波亦开始向海外推出“悍马Hummer”系列主板,但由于产品定位、销售策略与大陆不同,遭到大陆捷锐公司的反对,两家公司矛盾开始加深。

2007年,大陆超频网论坛焊丝俱乐部(“悍马Hummer”主板用户讨论组)中爆料:大陆捷锐公司与台湾捷波在一个多月的停货期中谈判未果,前者愤然寻找新的OEM合作伙伴,意在剥夺台湾捷波的“悍马Hummer”主板制造权。

随后不久,大陆各大IT新闻媒体逐连发布新闻,称台湾捷波与大陆捷锐的分手已经基本成为定局。

新浪网:techsinacomcn/h/2007-06-28/16551588511shtml

techsinacomcn/h/2007-06-29/13571590591shtml

techsinacomcn/h/2007-06-29/13591590604shtml

“悍马Hummer”系列主板自诞生起就让同业竞争对手尤为忌惮。在“悍马Hummer”鼎盛时期爆出这条消息,其他各大主板品牌无不是一种幸灾乐祸的观望态度。同时也有一些具备OEM/ODM能力的厂商开始与捷锐公司私下接触,如果能够独自吃下“悍马Hummer”这块肥肉,目前这种情况对任何一个OEM厂商来说都是一个极佳的天赐良机。

要市场抑或要品牌

说到底,这次两者之间基于商标、渠道之争的背后是利益之争,而大陆捷锐近年来迅速发展的渠道深度和广度更让捷波无法放弃。

据坊间传言,在8年前台湾捷波与大陆捷锐签订总代协议时,大陆捷锐被台湾捷波要求不得在没有捷波同意的情况下销售其他工厂OEM的产品。此后,捷锐公司自2002年起“违约”推出了显卡、准系统、音箱等产品,而这些产品则统统收于大陆“捷波”品牌名下。对于台湾捷波而言,这是不能容忍的事情。但是大陆“捷波”品牌的注册人为上海捷锐公司,以至于台湾捷波面临着非常两难的境地:要大陆市场就保不住大陆品牌,要大陆品牌就必会失去目前良性运转的大陆市场。

如果选择了要市场,就意味着要放任大陆捷锐目前对“捷波”品牌的独立 *** 作,但以目前上海捷锐的发展速度,可能不久后就会有能力将台湾“捷波”与大陆“捷波”的关联完全淡化。到时候假使双方合作稍有不和,大陆“捷波”完全可以另起炉灶,重新选择OEM供货商,将台湾捷波踢出局。所以“保市场”可称得上是一种饮鸩止渴的办法。

但如果选择了要品牌,就必然会导致与上海捷锐的分家。先不讨论台湾捷波在大陆重新创造品牌的可 *** 作性和市场认可度,仅就眼下来讲,如果失去了上海捷锐这个合作多年的伙伴,新伙伴的开发期与磨合期就足可以将台湾捷波拖个半死。目前台湾捷波的业绩中,有30%左右是来自于大陆的贡献,且全部是利润丰厚的中高端产品。与上海捷锐分家后产生的库存、现金流等等问题都会造成企业短时间内的假死。

从上海捷锐公司的角度来看,大陆捷波似乎已经完全掌握了局势。长期以来,在大陆渠道的各级经销商眼中,台湾捷波仅仅是个ODM提供商,为大陆捷波品牌提供技术、产品,而在市场指向、渠道协建和管理的支持几乎没有,却赚取了整个产业链条中最丰厚的利润环节。

事实上,大陆捷锐对属下渠道的控制确是相当成功的。IT硬件产品行业最重要和核心的队伍就是销售大军,直接决定了企业的营销工作的开展,营销队伍的叛逃对任何一个企业都是致命打击。援引上述新浪网新闻中大陆渠道经销商的原话:“只要上海捷锐的团队还在,捷波主板绝对可以继续保持现在的销售状况,因为悍马系列的成功给了我对上海捷锐足够的信心。”人心齐,泰山移。上海捷锐独立发展的“狼子野心”已经初现端倪,条件也已经趋于成熟。

所以,台湾捷波跟上海捷锐一旦决裂,大陆“捷波”品牌的管理团队、销售人员、经销商必然是跟随捷锐公司而动。有了团队、销售和经销商的大力保驾护航,上海捷锐可以说是完全控制了“捷波”品牌在大陆的市场和销售,且不说“捷波”品牌不会易手,就算是另立新品牌,这支多年打造的队伍用不了多少时间又会东山再起。如此一来,台湾捷波就算收回了“捷波”品牌的大陆所有权,其之后的赢利水平就不得不打一个问号了。上海捷锐手握“捷波”、“悍马Hummer”等著名品牌及员工、渠道与客户的鼎力支持,这是捷锐敢于与捷波决裂的王牌。

反过来,如果捷波真的意欲染指上海捷锐的大陆渠道,上海捷锐完全可以向台湾捷波反向索要“捷波”、“悍马Hummer”等著名商标的巨额许可费,或者干脆不允许台湾捷波使用这些商标,此举对台湾捷波而言更加是釜底抽薪。

另外,根据笔者掌握的信息来看,上海捷锐还有一张最为重要的底牌——其手中掌握着台湾捷波超过700万美元的应收账款,可以肯定的是,在当前事件水落石出之前台湾捷波是拿不到这笔巨款的。即使真打起官司来,上海捷锐在要求台湾捷波对品牌、渠道建设损失进行赔偿时,可以通过申请资产保全的方式将相关款项扣押。假使官司拖上个几年,对于台湾捷波这样一个资本额不超过3000万美金的上市企业来说,700万美元的应收账款无法及时回笼意味着什么呢?结论是不言而喻的。

既有品牌在手,又有销售渠道的鼎力支持,再加上手中的一张底牌,上海捷锐真的可以大获全胜么?也不尽然。

双方博弈的可能

台湾捷波与大陆捷锐之间的博弈,不仅比实力,更是在比心理。这是中国大陆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内资、台资不同文化的典型企业的典型矛盾,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大陆捷锐和台湾捷波的对决可能会以两种不同的语言体系和行为方式展开,一方面凭借的是法律的步步紧逼,另一方面凭借渠道团队的不可取代性和可能潜在的巨大动荡毫不妥协。

在这场对决中,不同的角色又希望看到不同的结果,台湾捷波公司希望看到他们熟悉的市场规则得到维护;大陆经销商和捷锐公司员工则希望看到中国本土品牌和本土企业家获得斗争的胜利;其他台资品牌的合作双方又希望看到中国契约精神和市场规则都得到尊重;关心本土品牌的政府官员和经济学者则希望看到国内企业在品牌争夺战中的出路。在这样一个复杂的背景中,如果双方不寻求妥协,任何一方的行为方式的彻底化,都可能导致这个风波变成一场没有赢家的博弈,到那时,恐怕各方都得不到自己希望见到的结果。

台湾捷波与上海捷锐的这场斗争并不是第一个主板产品在渠道、品牌争夺战方面的例子,近有硕泰克的轰然倒塌,远有磐英品牌在大陆市场的无声消逝,每一起都曾经发人深省。而在这场台湾捷波与上海捷锐的争夺战中,台湾捷波是不可能获得胜利的,因为企业最根本的生命线都被上海捷锐完全把持着;而上海捷锐也很难说会大获全胜,毕竟存在违约行为,肯定要付出代价。

目前双方虽然刚刚开始口水战,但可以预料到结局中并没有赢家,最终可能导致两败俱伤。在媒体和公众的聚焦下,随着更多细节的披露,“捷波”、捷锐甚至“悍马Hummer”的品牌形象正在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虽然台湾捷波若无其事,似乎目前的停货对公司的正常经营没有造成明显影响,但相信敏感的证券市场必然会对其做出反应。

台湾省在90年代时经济还是遥遥领先于内地任何省份,但随着台湾历任省长一茬不如一茬,也把台湾经济带向了万劫不复。

其实说一个简单例子就清楚了,台湾现如今的工资水平只比90年代亚洲四小龙鼎盛时期略高一点,如果叠加CPI增幅,那么台湾现在的收入水平只相当于90年代末期的80%左右。

以岛内最发达的台北来说,平均税后工资大概7000多,退休金4000左右,跟内地一线城市水平基本相当。但是全省来说,人均工资只有5000千多,退休金3500左右。这也就跟内地新一线城市水平差不多。

这个数字放在90年代确实相当的牛,毕竟内地当时平均工资不到500块,人家是我们的十倍有余。但是现在我们的东部城市收入水平已经几乎跟台湾省持平,台湾依然在原地踏步。

再说下台湾的GDP,台湾在十几年前GDP还能稳居全国第一,但是现如今GDP排名只能对标湖北这个水平。而且台湾的GDP统计方式比较奇葩,海外纯台资的产值也会计入岛内,因此就现在这个数值还是掺了水的。

不过好在台湾的经济当年是以 科技 立足,撑起了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半壁江山,故而在如今这个 科技 时代还是显得有些分量,毕竟技术还是有的。所以目前的台湾也就是从产业和人均GDP等数据看起来还算高大上,但其实岛内民众的生活质量早已经被东部沿海省份甩在了身后,尤其跟一线城市差距已经可以用十分巨大来形容。

首曲一指。

客观地评价台湾的经济实力就要抛开政治对立的毛病,否则就是不同形式的政治宣传,并无实际意义。

台湾的经济和整个大陆相比当然是小菜一碟,和某一个省相比当然是稳 *** 胜券!因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第一战斗力!台湾的人口、地盘少得可怜,人家的飞机、车辆、船舶、火炮、机床、电子等行业都玩得相当可以,特别是电子产品全球第一,而且是高端水平,只有航天等投资巨大的行业涉及较少,大陆的任何一个省份都做不到这一点;只是因为台湾的内销市场太小,它的技术赢利功能无法得到有效发挥,也就是说台湾的经济质量是很高的,经济数量是一般的。如果平等竞争,大陆的广东、上海、江苏、山东、浙江等经济强省统统不是对手,绝大多数研究者只考虑经济数量、忽视经济质量必然得出相反的错误结论!

如果抛开意识形态和有色眼睛来看待台湾的话,会发现台湾发展得还是很不错的。截止去年底,全岛2360万人口,和上海的2428万差不多。 经济总量方面,上海38155亿元,人均157万元;台湾则是445万亿元(介于湖北和福建之间),人均179万元。 而且台湾相当于6个上海大小,其中包括大量的农村地区和农业人口,人均经济还能做到如此之高,可见台湾的发展水平还是相当不错的。

台湾,偏居一隅,四面环海,受自然资源、地理环境所制约,只能发展外向型走出去经济,在经济、资源,商品输入上高度依赖于进出口贸易。去年对外贸易高达425万亿元,在两岸四地34个一级行政区中,仅次于香港、广东和江苏。

作为单独关税区,台湾2019年从全球赚走3005亿元的贸易顺差。其中最大的贸易伙伴就是祖国大陆,去年从大陆赚取超过2380亿元,占全部贸易顺差的八成左右。可见两岸经济的紧密程度,以及台湾对于祖国经济上的高度依赖。

但同时由于岛内资源缺乏,不少商品和资源依赖于进口,虽然出口多,但进口同样也多。去年42万亿的进出口总额,居然只有3000多个亿的贸易顺差,和内地一个省动辄上万亿的顺差比起来,就有点不够看了。台湾和江苏去年的贸易总额只相差1千亿元,然而江苏去年的贸易顺差是11万亿元!由此可见台湾的经济其实缺乏一定的韧性,缺少自给自足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换句话说,台湾其实过得挺辛苦的,经济承受的压力非常之大。

至于 社会 发展方面,由于岛内经济腾飞始于70年代初期,历经高速增长后,又加上政治生态不稳定,近些年的经济显出颓势,增速不理想,收入增长缓慢。大陆发达城市不少中高端岗位薪酬已超过了台湾平均水平,但 社会 基层岗位薪酬还是有不小的差距。如清洁工、保安员、营业员、服务人员等等还是要比北上广深高不少,大致在7000元以上。换句话说,台湾人的收入还是比较平均的, 社会 贫富差距较小。

社会 和市政建设也拿不出钱大搞基建和维修。再者岛内特殊的地理环境,处于地震带上,高层建筑也比较少,基本以低矮小高层为主。整个城市面貌看上去还不如大陆三线城市光鲜。

图为台北市忠孝东路

但台湾仍然是我国最为发达的地区, 社会 整体发展水平极高,城乡差距较小。教育和医疗卫生水平极高,全民普遍接受过中高等以上的教育,保健和福利待遇非常之完善。虽然经济体量远不如广东、江苏以及山东等省份,但人均收入仍普遍高于大陆各省。

大多数人都是以GDP来论英雄,那么我们就直接看数据好了。从公布数据来看,我国台湾2019年的GDP是189万亿新台币,折合人民币约422万亿元,在全国省份当中排名第九。目前GDP超过台湾的有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四川、湖北和福建。

台湾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省份之一,人均GDP超过25万美元,在34个省级行政单位当中仅次于澳门和香港。其实上世纪90年代,中国台湾和香港成为亚洲四小龙当中的其中两个,已经达到富裕发达经济体水平。

90年代巅峰时期的中国台湾,其GDP一度超过大陆的2/5,但这些年随着大陆经济高速增长,到如今,台湾GDP已经不到大陆的1/20。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未来还会有更多的省份GDP会超过台湾。

从世界范围内看,我国台湾GDP这算约合61145亿美元,排名世界第21,经济实力放眼全球都不算弱。

我国台湾目前在某些产业还是比较有竞争力的,比如电子精密仪器、集成电路、IT等行业,是世界同领域的翘楚。单就一个台积电,在芯片制造这一领域,台积电拥有最先进的制程技术,其占世界芯片制造市场份额的比重超过50%。

第一:从表面上的GDP数字来看,台湾的经济实力一般,大约与福建和湖北差不多,八九十年代台湾相当于大陆GDP的40%,现在下降了许多,这给了许多人以误导,认为台湾不行了,产生了台湾经济弱不禁风的看法;

第二:其实台湾的经济实力很强,远远不止GDP数据表现出来的那么差。台湾在以下方面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芯片产业

台湾在芯片上,积累非常深厚,产生了许多有影响力的公司,如台积电、台联电、联发科、日月光等等,在芯片产业链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2)知名品牌众多

台湾在许多领域,也形成了许多著名品牌,如:

在食品饮料行业有康师傅、旺旺、统一、85度;

在电子零部件行业有台达、奇美、友达、大立光等;

在消费电子领域有华硕、宏基、宏达等;

在原材料领域有南亚、台波、台塑等;

在 健康 领域有捷安特、乔山等;

3)代工力量首屈一指,台湾在代工领域形成很大一只力量,很多人认为代工只是低端产业,但台湾代工业深耕这么多年,地位没受到过影响,这说明台湾代工业有很强的竞争力。

在电子代工方面有富士康、英业达、纬创、仁宝、和硕等;

在消费品代工方面有宝成、丰泰等。

第三,台湾与日本一样,对外投资巨大,在大陆、在东南亚、在欧美都有庞大的投资,可以说在台湾以外再造了一个台湾。所以台湾经济远不止反应在GDP数字上的那一点,经济实力和影响力还是很强的。

台湾的土地面积只有3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300万,在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中,台湾的块头只能是倒数。但是台湾的经济实力可以名列前茅,就GDP规模而言,它可以排进全国前10。就人均GDP而言,他应该是仅次于澳门和香港,超过大陆任何一个省份。

哪个指标可以代表经济实力?大部分人选择的是GDP这个指标。这个指标总体上来说是靠谱的,但也不能完全取决于这一指标。

2019年台湾地区的GDP大概是40,000亿元人民币。放在全国34个省市区来排名的话,是排在第8位的,略高于排名第九的福建。只有2,300万人口的台湾GDP能够排名全国第八已经相当可以了吧。

其实除了GDP这一指标之外,产业也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光GDP庞大还不够还必须有几个竞争力强大的产业。比如印度的GDP规模大于韩国,但能说印度的经济实力强于韩国吗?似乎不能。

台湾有几个产业在全球竞争力还是相当不错的,其中最有名气的就是属于它的电子产业。它的电子产业有多家入围了世界500强,包括鸿海精密、台积电。其中,台积电是台湾在电子产业最具竞争力的企业。他是全球半导体行业最牛的代工企业。美国苹果、高通,我国华为的手机芯片都是由台积电代工生产的。

综合以上两个因素,虽然台湾的GDP在全国只能排名第八,但是其综合的经济实力,我认为是可以进入全国前五的。虽然河南、四川、湖北的GDP是要大于台湾的,但是经济实力肯定是不如台湾。大陆地区经济实力能够超过台湾的,我认为只有广东、江苏、浙江这3个省份。山东的经济实力是否超过台湾,存疑。

目前,我们中国台湾省的经济实力属于中国最强的省份之一,但是最近二十年的发展完全依靠之前建立的优势在吃老本。

2019年,台湾省的地区生产总值为189万亿新台币,折合人民币约421万亿元。根据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排名,台湾省排在福建省后面位列全国第九位。从地区生产总值排名看,台湾省处于中上水平。1990年,台湾省的地区经济总值相当于中国大陆的四成多。这三十年,两地的发展速度差距之大,超乎想象。

2019年,台湾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高达约1788万人民币,仅次于澳门特别行政区和香港特别行政区。跟其他省、市、自治区简单比较(按国家统计局2019年末常住人口数据计算):北京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629万人民币;上海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578万人民币;江苏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241万人民币;福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084万人民币;浙江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102万人民币;广东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35万人民币。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看,台湾省在中国国内属于领先水平,但是优势在不断缩小当中。

从经济结构上看,台湾省的优势产业在世界产业分工中占据重要位置,如电子和半导体产业。另外,台湾省在高端制造业方面也有比较多的拳头产品。这方面,在中国国内属于领先水平。

目前,大陆的发达城市的普通民众生活水平跟台湾省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平差不多,大陆欠发达地区的普通民众生活水平跟台湾省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平差距还很大。

我国台湾省的经济实力应该是非常厉害的,就我所知,在以下方面,台湾省都做的不错:台湾掌握ic制造的顶级技术,全球第一。ic设计也是响当当,电子产品代工全球第一,智能装备做得也不错,化工产品也占了很大的一部分市场。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之一,台湾省的经济实力究竟如何呢?

台湾有亚洲四小龙之称,面积虽然不大仅有36万平方公里,在几十年前台湾省的经济实力还是非常强,于上个世纪90年代跻身发达经济体,在半导体、IT、通讯、电子精密制造等领域领先全球。不过 ,近年来台湾省在经济发展出现一定问题,出现增长缓慢的情况。

以2019年为例,台湾省的GDP总量为189万亿新台币,折合421万亿元人民币,GDP增速仅273%,已经被福建省反超,处于我国第九,和广东、江苏、山东等省份还存在不小差距。

但是一个地区的经济实力通过GDP总量是不能完全反映。如果从人均GDP方面出发,台湾省的经济石路还是非常强的,达到1788万元,而上海的人均GDP也仅有157万元,通过对比我们发现台湾省的经济实力还是很强的。

不仅如此,台湾还拥有像台积电这样的大型企业,在经济发展质量上也比较高,值得一提的是,其实 台湾省273%的增速在亚洲四小龙中也是最高的。

亚洲4小龙,都是靠美国拉上来的。

台湾和大陆在知识产权上都有自己的法律法规,受到不同的管理。台湾依据《知识产权法》保护知识产权,以保护企业的研发成果和商业机密;而大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法》保护知识产权,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制裁也比台湾严格要求。台湾和大陆在知识产权上都有自己的法律法规,受到不同的管理。台湾依据《知识产权法》保护知识产权,以保护企业的研发成果和商业机密;而大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法》保护知识产权,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制裁也比台湾严格要求。

截至2023年2月4日,互通。

台湾基普科技公司、中华电信公司与大陆中国电信公司合作,共同推展两岸企业内部通讯暨专线租赁服务IP/***。基普科技公司已经获得在大陆经营电信的授权,可替代客户申请各项电信加值服务,客户也可自由在大陆使用这一电话业务拨打国际电话到台湾,从而突破了目前台湾拨打大陆电话点对点的单向通话,而不需要支付昂贵的电话费。

网络互通指将基础网络内的云服务器关联至指定私有网络,使基础网络中的云服务器可以与私有网络内的云服务器、数据库等云服务通信。

互联网是美国发明的

大陆和台湾只是使用者 当然是用一样的咯!

同样是交钱买网速

我也和一个台湾MM聊过

台湾的网费 真的很贵

我电信 1M的速度 比她256K 的价格还要便宜!

早在三国时期,吴国孙权就派将军工温率万人船队到夷州(今台湾),加强了大陆与夷州的联系;

隋朝炀帝三次派人去琉球(今台湾);

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加强对台湾和澎湖的管辖,并每年从那里征收盐税;

1661年至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主义者, ;

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第二年,清 设置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

以上史实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台湾(Taiwan),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东临太平洋,东北邻琉球群岛,南界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群岛相对,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总面积约36万平方千米,包括台湾岛及兰屿、绿岛、 等21个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64个岛屿。

台湾岛面积358826258平方千米,是中国第一大岛,7成为山地与丘陵,平原主要集中于西部沿海,地形海拔变化大。

由于地处热带及亚热带气候之交界,自然景观与生态资源丰富。

人口约2350万,逾7成集中于西部5大都会区,其中以首要都市台北为中心的台北都会区最大。

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原住民族(高山族)在17世纪汉族移入前即已在此定居;自明末清初始有较显著之福建南部和广东东部人民移垦,最终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社会。

南宋澎湖属福建路; 元、明在澎湖设巡检司; 明末被荷兰和西班牙侵占;1662年郑成功收复;清代1684年置台湾府,属福建省, 1885年建省; 1895年清 以《马关条约》割让与日本; 1945年抗战胜利后光复; 1949年 在内战失利中退守台湾,海峡两岸分治至今。

台湾自1960年代起推行出口导向型工业化战略,经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 名列亚洲四小龙之一,于1990年代跻身发达经济体之列。

台湾制造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发达,半导体、IT、通讯、电子精密制造等领域全球领先。

台湾文化以中华文化为主体,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原住民族的南岛文化亦有影响, 近现代又融合日本和欧美文化,呈现多元风貌。

以上就是关于谁知道台湾的捷波主板厂商与大陆的捷锐到底怎么了全部的内容,包括:谁知道台湾的捷波主板厂商与大陆的捷锐到底怎么了、我们中国台湾省的经济实力究竟怎么样、台湾知识产权与大陆比较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langs/885173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2
下一篇 2023-04-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