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何种远维方案可谓见仁见智,并且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安全需求和硬件前提。毫无疑问,远程维护不同于本地运维采用什么样的远维方案应该有一个基本的原则。安全和方便应该是选择远维方案的出发点。
远维首先要保证安全性,不管是内网还是外网的远控要保证控制端与被控端的唯一性。也就是说,要预防第三端的介入,杜绝“第三人”的参与。要做到这一点,在被控端要做好安全部署(比如关闭多余端口、IP过滤、控制列表等),以防未经授权的恶意控制。另外,远控方式的安全性也要保证(比如对数据进行加密等),以防“中间人”的嗅探。
远维的方便性这个很好理解,也是IT人员追求的目标。方便性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 *** 作上的便利,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实施远程维护,二是远维较少受外界因素的限制(比如地理位置、软硬件设备等),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远维。选择方便的远维方案,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保证了假日的质量。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运维管理上都实现了从人工运维到自动化运维的转变,下面IT培训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过去的人工运维都有哪些阶段。
一阶段,人工作坊阶段,也就是我们遇到的所有运维问题,基本靠人工 *** 作完成。这种情况下,系统规模不大,遇到的问题相对简单,大多集中在硬件、网络和系统层面,所以有一定 *** 作系统或网络维护经验的人就可以搞定。
这种场景下的运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SA,系统管理员,而且一般身兼多职,人数也不太多。
二阶段,脚本工具阶段,一般绝大多数企业都会很快从一阶段过渡到二阶段,因为上一阶段的大量重复繁琐的 *** 作,完全可以转化为脚本来实现,而不是每次都去敲一堆类似的命令。
早期的SA主要以各种shell为主,所以很多SA如果会shell编写一些批处理脚本,就会很有竞争力了。再往后,我们大家所熟知的Perl、Ruby、Python等动态语言也被广泛应用于脚本工具的实现,特别是一些逻辑和场景相对复杂的自动化实现。
三阶段,流程和工具阶段,当我们把一些复杂的 *** 作封装成一个个的脚本后,效率确实会提升很多,但是我们所面对的业务场景和体量也在变得更复杂。比如,对于运维同学,以前就是负责安装和配置一下 *** 作系统,如果是几十台或百台的规模,脚本批量执行完全可以搞定。
但是,再往后,运维还要负责软件的频繁发布,每周要多次,甚至是每天都会有,这是由业务特点决定的,特别是互联网类型的业务,与原来传统的每个月、甚至几个月发布一次的场景要求完全不一样了。而且随着用户体量的增加,服务器数量可能已经到了几百上千台,而且部署的业务也不尽相同,所以单纯靠脚本执行,已经完全不能满足要求。
这时候,就要面临更加复杂化的场景实现,比如做一次业务部署,运维同学可能要安装服务器,做系统配置变更,安装软件包、启停进程,然后再负载均衡上配置服务等等。这时,就需要有一个流程将一个个的脚本功能串联起来,同时还要有一些脚本执行结果校验及判断的过程。
信息系统关系着企业的安全连续运行是IT运维管理追求的目标。IT运维管理与IT运维的成本、质量、速度有着很大的关系,当然也与IT系统的安全、连续和可用联系紧密。现今市场状况下,IT外包模式下许多IT运维管理都出现了许多问题,主要包括IT资产管理问题、IT外包管理问题、IT运维成本问题以及IT运维技术问题。it运维常见问题有哪些
1 IT资产管理问题
当不同的IT资产运维被外包后,相对应会增加一部分责任人,无论是对它的维护还是更新升级改造,都会影响到IT资产的价值,同时也会对你IT资产的使用年限和配置信息产生影响,导致发生一定的变化,从而造成物理位置与实际不符、账实不符、安全责任无落脚、人机不符等问题。分散的、动态的IT资产管理是无法提供清晰的结构脉络给相关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的。
2 IT外包管理问题
完善的IT外包管理:选择外包商-使用外包商-考核评价外包商-优化外包商。信息技术基础构架库标准体系现在被许多企业采用,这种管理使外包服务过程更加的流程化。然而,它对企业对于外包商的选择、考核、评价优化均未提及。因此,就算流程管理做好了,IT运维管理外包还是没有到位。
3 IT运维成本问题
招标或者议标易确定外包价格,但是很难界定价格的合理性,也无法确定价格涵盖的服务项目。当甲方遇到突发状况时,部分服务商往往不能快速响应,可能服务人员不在本地,还有超出服务范围要追加费用这种情况的出现。有的时候公司付出高,回报低,影响到公司的未来生存发展,无法保证长期稳定的良好服务。如何衡量服务成本来确定服务价格是IT运维管理外包中的主要问题之一。
4 IT运维技术问题
针对不同的IT运维服务对象应采取相对应的技术方法。不能仅仅依靠对技术人员进行管理从而达到管理技术的目的。这样只会制约IT运维服务发展速度和质量。
事实上如何使IT运维管理外包安全稳定运行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但是只要注意IT外包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并寻找有效的解决办法,就可以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行发展。
所谓 IT项目运维管理,是指单位 IT 部门采用相关的方法、手段、技术、制度、流程和文档 等,对IT 运行环境(如硬软件环境、网络环境等)、IT 业务系统和 IT 运维人员进行的综合管理。普通企事业单位的IT运维管理,存在着重 *** 作、轻理论,重结果、轻总结的实际情况。根据相关统计,在日常的IT运维中。大约70%以上的故障是由业务人员首先发现的,而IT运维人员更多是担任救火队员的角色,表明了运维工作存在着大量的监测盲点,IT运维的工作处于相对被动的状态。这种传统的“见招拆招”式的IT运维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企事业单位内部日趋扩大的信息化应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和影响了业务的开展。
IT管理和运维工作涵盖了各行业的各岗位中,如何提高工作效率,规避风险,更好的做好IT管理和运维工作,已经成为一个不断探索和研究的新兴课题。笔者认为,应从两个层面加强和完善IT管理和运维工作,可以改善IT运维工作的现状。
一、内部层面
1、转变IT运维管理工作方式和理念。
强调从技术型向管理型转变。各企事业单位的应用系统和网络系统已经成支撑业务正常运转的重要基础,保证应用系统和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使用成为了IT运维工作的重中之重。IT运维部门的职能应当从传统的重服务轻管理,逐步转变为服务与管理并行,规范化与人性化相辅相成的模式,以适应现代化信息的工作模式。
2、建立完善的内部信息共享平台。
从基础设施。应用系统和业务服务三个方面打造完善的信息共享和资源监控平台。能建立有效的信息资源库,减低对关键技术人员的依赖,为日常IT运维和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保障:基础设施管理方面,对网络,应用系统软、硬件等资源进行细化管理,详细记录电子设备的出入库、维保、报废等环节。保证资源的有效利用;应用系统管理方面,对于各类应用系统的备份,日常维护进行有效管理控制,保证所有应用系统数据的一致性、准确性、及时性、可用性和完整性,并根据实际需要不断进行改进、完善或更新;业务服务管理方面,尽可能的记录所有的事件要素,包括问题描述、解决方案、 *** 作人员等等。使得部门对人员的考核有了量化的标准,同时这个过程也有助于知识积累,形成有效的知识库,可以极大地减少对关键人员的依赖,降低人员流失的风险。
3、清理、简化现有IT运维管理制度。
形成适合企事业单位管理实际的制度体系。以建立完整、规范、有效的内部规章制度体系为目标,紧密联系工作实际,按照适用、可行、合法、有效的原则,对现有规章制度进行全面的自查和清理。按照IT运维管理工作的职能分工分层次、分步骤地对制订的各项内部管理制度规程进行分类清理,从制度内容的适用性、可行性、依据和效力的合法性、执行的有效性等方面进行了逐条审核,并结合实际工作,对上级部门制订的内部管理制度与当前实际工作不符的情况进行修订和完善。逐步摈弃传统的“人管人”的工作模式,形成以制度带动人,以制度带动工作的长效机制。
4、建立例行巡查和通报制度。
IT运维部门的负责人和业务主管可通过内部信息共享这一平台,对业务进行有效的监督。一是定期对记录的相关事项进行巡查,审计已登记发生事项的规范性。二是对正在发生的事件实时跟踪,及时了解事件的进展状况。规范各个流程的 *** 作,从源头避免业务差错的发生。三是建立采集问题,核实整改问题及问题通报三个环节的通报机制,以提升力IT运维管理的效率。
二 、外部层面
1、加强与内部审计部门的业务合作。
内部控制审计对组织治理、风险管理、改善控制效率和效果等方面有很大的促进作用。IT运维部门可配合内部审计部门进行运维管理,将内部控制审计作为常态化审计类型,通过这种方式,突出内控特点,运用规范的审计方法和评价体系,注重从控制、风险、管理等宏观层面查找问题、提出建议,以达到促进IT运维管理工作,完善内控和加强管理的目的。
2、通过内部审计部门,加强督导、整改等工作的实效。
在IT运维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不仅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形成完善的IT运维管理工作规范和流程,在这点上。可以通过内部审计部门对企事业单位内部进一步规范制度、程序和方法,形成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过程和机制,强化重要业务环节的风险控制。加大检查力度,切实有效地推进督导、整改工作,建立内控管理的长效机制。
3、加强与内部审计部门的沟通交流和人员培训,培养复合型管理人员。
定期组织IT运维人员和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学习交流,探讨内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交流内控管理的心得体会,充分发挥IT运维的技术优势和内控的管理优势,通过良好的内部沟通机制和完善的信息共享平台,建立内部控制体系运行网络和内部控制管理组织体系。
计算机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从最初的简单计算到初级办公,到现在的大型应用系统,计算机应用越来越来越深入到企业的各个方面,企业对计算机应用系统的依存度越来越高。而基础网络系统(网络设备、线路、服务器、桌面电脑等)则是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运行保障,就好比是高速公路,路通则信息通,因而基础网络系统的运行情况对现代企业各项活动开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应对基础网络的运维,各企业应用多种管理手段、技术手段对IT运维进行提升,比如划分职能科室(组)、职能人员(网络管理员、网络安全员、系统管理员、数据库管理员、现场管理等岗位)是管理手段,应用ITSM(IT服务流程管理)、桌面安全管理、网管、活动目录服务等系统是技术手段。其中有的职能重复,有的系统交叉,本文以的笔者所在企业IT运维现状为背景,探讨IT运维的发展模式,旨在优化大型企业IT运维模式,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1 IT运维现状分析
不同企业IT运维方式大不相同。由于不同地域,不同行业计算机应用发展水平不同,造成不同企业的管理模式大不相同,比如银行系统,由于计算机普及应用较早,地域分布较广,计算机应用及运维发展较快;而某些大型企业,由于管理者偏重主营产品,忽视在IT基础设施及应用系统上的投入,因而IT运维服务处于较低水平。
同一个企业IT运维方式也存在差别。同一企业,如果规模较大,二级单位较多,由于管理方式差别,运维模式也有较大不同。比如有些企业维护人员多,有些少,有些企业采用传统方式运维,有些企业则重视应用先进的管理系统等,这些原因造成同一企业内部的差别。
2 理顺思路,建立合适的IT运维架构
IT运维的目的
IT运维的目的主要有三个:第一个是提供一个稳定高效的基础网络平台,为各种计算机应用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第二个是为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使客户端与计算机相关的故障能快速地得到解决;第三个是节省人力,提高工作效率,快速处理基础网络的故障。正是基于这样的目的,所以企业在基础网络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在管理上不断创新。
分析企业目前各个应用系统
基础网络是为应用服务的,所以我们可以分出哪些系统是属于基础网络的,哪些系统是属于企业应用类的,比如某大型企业的信息系统中,ERP、MES、LIMS等系统是属于应用服务类系统,直接面对终端用户,而网管系统、桌面安全、ITSM、数据存储备份等则是属于基础网络类的,其中ITSM是直接为用户提供服务接口的,其它则是作为IT基础管理系统。对于应用服务类的系统我们要分析其可能故障,并理清解决的流程;对于基础网络类的系统,我们则要将其置于流程之中,理清如何协作才能更好地为用户层的应用系统服务。
建立合适的IT运维架构
传统的运维框架很简单,基本是负责人制,碰到运维方面的问题时由负责人分配工作,这样的方式初期运作简单高效,但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及计算机应用的普及,传统作业方式受很多因素影响,比如分配工作难、耗费人力多、处理问题能力要求高、工作量大等,所以企业迫切需要新的IT运维模式。
某大型国有企业,对基础IT运维相当重视,近几年相继在各分公司推广部署桌面安全系统、防病毒系统、网管系统等,各分公司也针对企业实际情况上做了一些很好的系统,比如某大型企业应用的ITSM系统、上网行为管理系统,这些系统之间有些重复,但各有侧重,那么如何使各系统有机结合,建立一个合适的IT运维框架则是必要的。笔者从某大型企业IT运维现状出发,提出一种IT运维架构,仅供讨论,如图1所示。
图1中ITSM为用户服务接口,内控则是管理接口,用户端的问题进入ITSM系统后,按问题分类或业务分工进入相应的基础网络系统或应用系统处理,各系统也需要分别建立相应的运维架构,比如防病毒系统可以建立。
图1 IT运维架构
如图2所示的运维架构。经各系统处理完后反馈给用户并进行归档,内控则对整个运维过程进行规范化控制。
图2 防病毒体系的三级运维架构
3 优化结构,建立合适的运维流程
分析IT运维需要处理的各种问题。IT运维所需处理的故障种类很多,硬件故障还是软件故障、内部网故障还是外部网故障、系统问题还是病毒问题、用户端问题还是服务器端问题,网络设备问题还是应用系统问题等,列出工作中已遇到过的问题以及可能出现的的问题,通过分析,然后再来建立我们的流程,是建立合理流程的依据。
结合组织结构,建立合适的运维流程。IT部门一般按专业划分科室,比如网络、系统、应用开发、工业控制等,这种划分是以水平层面来管理的,传统管理模式基本都是这种方式,而新的基础IT运维系统要求以专业及技术水平来进行竖直层面的分工,比如ITSM要求一线处理现场基础问题,二线处理复杂问题,经理处理全局问题及疑难问题,从而对不同层次提出了不同的技术要求,因此企业需要在水平与竖直两个层面上找到一个平衡点,来建立合适的管理模式。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经过结构优化后,建立各个系统的运维流程,图1的运维架构显示,各个系统之间是相对独立而又相互联系,因此相应的流程必定是相对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
4 防患于未然,注重日常管理工作
建立各系统的管理办法、推广预知维修思维。正如象设备维修由最初的事后维修发展到预知维修模式一样,IT运维模式同样要注重预知维修,即是在问题出现之前,根据一些监测系统(比如网管系统)、日志记录系统等发现异常现象,将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现代企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依赖性越来越高,要求也越来越高,比如某大型企业的MES、ERP、IC卡等系统,要求7 X 24 h工作,任何一次小小的故障都可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减少信息系统故障率是非常重要的。要做到预知维修,具体到工作中就是要建立各个系统的管理办法,其中要包括异常监测和应急处理等内容,一些关键系统必须有日报,周报或月报。ITSM系统中的常见故障和经验汇总功能即是预知维修思维应用在现代管理上的体现。
建立完善的文档资料。网络系统里的资料再详细,也有出故障甚至丢失的可能,维护良好的文档对于IT运维很有帮助。资料整理除了要求全面,清晰外,还需要满足两个原则,一个是动态更新,过时的资料会误导对事情的了解及判断;第二个是让一个新人能看明白,完全不了解情况的新人(具备专业知识)通过资料能了解现状,则说明这是一份高质量的资料。比如,企业网络连接的文档资料,好的文档的关键不是把每个连接到各个图形的工作站(假设保持最新信息)都进行归档,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到网络互联(拓扑、交换机和路由器)、服务器、网关和防火墙上。路由器和交换机没有必要用图形(类似设备的图形)表示,用简单的几何形状(如五边形、圆、方块和矩形)表示即可。例如,总使用一个八边形表示一个核心层交换机、用五边形表示汇聚层交换机、用正方形表示接入层交换机。
5 分清责任,建立相应的激励制度
不同的岗位工作方式不同,比如有的现场维护,有的远程处理;不同的技术水平要求不同的待遇,比如ITSM系统中一线技术人员与事件经理责任不同,待遇应该不同,因此企业应当推出相应的奖罚、晋升制度,以激励员工进步。本文着重于运维模式,对此不作进一步探讨。
6 结语
企业为优化生产、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成本,采用多种基础网络维护系统和生产应用系统,达到上述目的的同时,也对IT运维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运维模式要求一个清晰的运维架构和合理的工作流程, 同时更要注重日常管理工作和激励机制,这样才能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但企业在适应新的系统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员工心态难适应、组织结构难协调、奖罚制度难改变等,这对很多企业是一个挑战。
以上就是关于如何做好IT运维管理工作全部的内容,包括:如何做好IT运维管理工作、IT培训分享人工运维都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it运维常见问题有哪些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