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分为以下五级:
第一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第一级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应当依据国家有关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进行保护。
第二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产生严重损害,或者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国家信息安全监管部门对该级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工作进行指导。
第三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严重损害,或者对国家安全造成损害。国家信息安全监管部门对该级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第四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特别严重损害,或者对国家安全造成严重损害。国家信息安全监管部门对该级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工作进行强制监督、检查。
第五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国家安全造成特别严重损害。国家信息安全监管部门对该级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工作进行专门监督、检查。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测评是验证信息系统是否满足相应安全保护等级的评估过程。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要求不同安全等级的信息系统应具有不同的安全保护能力,一方面通过在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上选用与安全等级相适应的安全控制来实现。
另一方面分布在信息系统中的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上不同的安全控制,通过连接、交互、依赖、协调、协同等相互关联关系,共同作用于信息系统的安全功能。
使信息系统的整体安全功能与信息系统的结构以及安全控制间、层面间和区域间的相互关联关系密切相关。因此,信息系统安全等级测评在安全控制测评的基础上,还要包括系统整体测评。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标准规定了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能力的五个等级:
第一级:用户自主保护级, 第二级:系统审计保护级,第三级:安全标记保护级,第四级:结构化保护级,第五级:访问验证保护级。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是对信息和信息载体按照重要性等级分级别进行保护的一种工作,在中国、美国等很多国家都存在的一种信息安全领域的工作。
没有ABC的划分,而是ASG的划分。
根据系统服务保证性等级选择相应等级的系统服务保证类(A类)基本安全要求;
根据业务信息安全性等级选择相应等级的业务信息安全类(S类)基本安全要求;
G类属于通用基本要求。
当系统服务类(A类)达到二级,业务信息类(S类)达到二级时,信息系统定为二级;
当系统服务类(A类)达到二级,业务信息类(S类)达到一级时,就高不就低,信息系统定为二级;
当系统服务类(A类)达到一级,业务信息类(S类)达到二级时,就高不就低,信息系统定为二级;
这种定级方式在起草《定级报告》时会有所体现
具体内容请参考《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分为以下五级具体如下:
1、用户自主保护级。信息系统运营、使用单位应当依据国家有关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进行保护。
2、系统审计保护级。国家信息安全监管部门指导本级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工作。
3、安全标记保护级。国家信息安全监管部门对该级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4、结构化保护级。国家信息安全监管部门对该级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工作进行强制监督、检查。
5、访问验证保护级。国家信息安全监管部门对该级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工作进行专门监督、检查。
以上就是关于等级保护5个级别是什么全部的内容,包括:等级保护5个级别是什么、网络信息安全保护等级分为几级、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第二级是否有ABC的划分,区别在哪里。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