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7日,阿里巴巴公布了新一轮的战略部署,宣布钉钉被升级为大钉钉事业部,与阿里云全面融合。
这次大钉钉事业部的成立,一方面伴随着阿里巴巴对阿里云和钉钉业务战略的大调整,另一方面,则伴随着包括钉钉的灵魂人物陈航(花名"无招")在内等多位核心人员的调动。
"云钉结合"是什么意思?为什么钉钉的灵魂人物居然调任?
其实阿里巴巴这样的调动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精准的反映了阿里巴巴未来的发展方向。我们来一探阿里巴巴组织结构调整背后的逻辑。
说阿里巴巴组织调整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钉钉发展的故事。
钉钉最初成立,其实是因为阿里在社交领域上的败北。2013年腾讯已经在社交领域称霸,阿里为了分一杯羹,启动了来往项目,这正是陈航负责的项目。
但是"来往"这个产品可谓是做的一塌糊涂,让人大失所望。从各个部门抽调而来的来往团队拆散,极力支持来往的陆兆禧也最终在接班中输给了张勇。
马云对来往的评价是这样的: "我让你们造一挺机q,去跟人家大干一场,结果造出个甘蔗棒子,捅了人家一下,还被反过来咬了一块肉。"
虽然项目失败了,但是陈航的能力并没有被否定,阿里选择了新的方向。C端社交领域已然难以切入,陈航瞄准了B端市场的蓝海,2014年,既有社交属性又有办公属性的钉钉诞生了。
经历了6年发展,钉钉在B端服务上成功的攻城略地,当时的腾讯晚两年才匆忙推出企业微信应对,这算是阿里在社交领域的重大突破,陈航也成为了钉钉的灵魂人物。
钉钉为阿里巴巴在B端的社交和企业服务打开了一片天,但是奇怪的是,这次组织结构调整里,陈航却离开了钉钉。这就好比很难想象张小龙会离开微信,实在是让人匪夷所思:阿里巴巴的组织结构调整,究竟是怎么回事?
其实这次大钉钉事业部的成立,其根本不仅在于钉钉,更在于阿里云,因为阿里的云计算业务战略,将要通过钉钉这个抓手落实。
钉钉大家可能比较清楚是做什么的,其是一个面向企业的免费协同办公平台,或者从消费者的角度简单点来说,这是个办公软件。但是这是一个很强的办公软件,而在国内,能够与钉钉抗衡的,仅有阿里的老对手腾讯的产品,企业微信。
阿里云可能大家就不一定特别了解了。2009年成立的阿里云,最初做的事情研发阿里巴巴自有云计算系统"飞天"。在那时,云计算系统相较于传统IT系统是一种新技术。IT系统是业务数据处理的支撑,ERP、邮件系统等内部系统,或是订单、网站等外部系统,都需要IT系统的支撑才能正常运行。
当年阿里巴巴淘宝业务急剧发展,最初使用的基于Oracle (甲骨文公司的数据库软件)的IT系统已经不能满足阿里的要求,阿里云在紧要关头研发出了自有IT系统,为自己的业务提供了支撑。
在满足了自己的需求之后,阿里云开始具备了为其他需要IT系统的企业服务的能力。由于购买服务器并自己运维成本较高,难度也较大,因此阿里云开始了其云计算服务,也就是提供自己的服务器和 *** 作系统,并且开发出可 *** 作性的软件,让其他企业只需要购买云计算服务的计算力,即可满足自己的需求。
经过了十年的发展,今年的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正式宣布阿里云进入了20时代。阿里云智能的总裁张建峰对阿里云20是这么定义的的:"飞天云平台+数字化 *** 作系统"。钉钉事业部的这次大变革,以及确定的"云钉一体"的战略,和云栖大会的说法完全一致。
何为"云钉一体"?
钉钉本是通过内部应用和小程序系统为企业办公提供系统化解决方能的软件,而在"云钉一体"的战略里,钉钉则是贯彻阿里云计算服务的抓手。未来云计算服务要提供到企业,必然需要一个有力的 *** 作平台,而钉钉,就是这个数字化 *** 作系统的落脚点。
也就是说,钉钉未来很可能是个开放的,可开发的 *** 作平台,企业可以基于这个系统开发更加定制化的系统,也可以直接使用标准品,购买云计算服务。
阿里巴巴说,未来云计算要成为其主要收入来源,而目前电商业务占其收入八成,可见"云钉一体"的战略,会是阿里巴巴的一道长战线。
了解了钉钉和阿里云的结合是阿里的战略方向,大家应该也都看得出来了, 未来阿里的野心在云计算上面,而与云服务结合后,钉钉的社交属性将不再是最大的难点,"云钉结合"进一步成为了重中之重。
认识到了这一点,就能看懂阿里巴巴的组织变化了。
新的大钉钉事业部里面包括了原钉钉事业部、阿里云视频云团队、阿里云Teambition团队、企业智能事业部宜搭团队、政企云事业部、数字政务中台事业部、乌鸫 科技 部分团队,并且新成立了"智能协同与视频云事业部"、"行业钉事业部"和"政务中台事业部"。
这里面最核心的就是阿里云团队和钉钉团队开始正式整合。
再看陈航的调动。阿里巴巴宣布,大钉钉事业部的负责人是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花名"行癫"),张建峰是从零将阿里云一手搭起来的元老之一,其负责大钉钉事业部,恰恰是因为大钉钉事业部的重点和难点将在阿里云上。
而集团宣布陈航另有任用,其目前任CEO助理,很可能只是其下一步调动的临时安排,以阿里的用人风格,其很快就可能继续调动。2019年阿里低调推出了社交App"Real如我",陈航继续去贯彻阿里其他社交方面的战略倒也是很有可能。
阿里巴巴今年的组织变革十分频繁,或者说,阿里巴巴的组织变革一直都非常频繁。阿里的组织变革,一般都还会伴随着高管的变动。阿里巴巴很多事业部的负责人,都并非一开始就在这个部门。
前段时间阿里巴巴 游戏 业务所属的互动 娱乐 事业部(灵犀互娱)整体升级成为独立事业群,与阿里大文娱事业群平行,负责人确是高德集团的董事长。
而阿里巴巴的"太子",天猫淘宝CEO蒋凡,则是因为做出了移动开发数据平台"友盟"而受到重视的。
可见,阿里巴巴内部的人才培养、孵化和流动机制都非常完善,让诸多高管都发挥出了自己的实力,也满足了自己频繁的组织变迁需要,从而满足了业务发展需要。
正如阿里巴巴之前的"六脉神剑"的其中一条,"拥抱变化"。看来阿里巴巴人才在拥抱变化上,确实做得十分优秀。
附上阿里巴巴的新"六脉神剑":
涨。
根据该公司网站查询显示今年该公司运营数据工程师会涨工资,涨数为1000-1500,会根据每个人的工作能力去做出相应的工资规划,这家公司的经济水平很高,薪资水平是很多人都达不到的水准。
运维数据工程师负责创建和维护分析基础架构学习,并适应产品设计开发体系和公司产品开发程序。
虽说很多人都不知道阿里巴巴十八罗汉都有谁,但是江湖却一直不缺少他们的传说。他们算是阿里巴巴的最初班底,马云凭借着这股力量在互联网领域开疆拓土,进而创造了多个奇迹。现在公认的阿里巴巴的十八罗汉分别有马云、蔡崇信、吴咏铭、金建杭、彭蕾、戴珊、蒋芳、韩敏、饶彤彤、周悦虹、盛一飞、孙彤宇、金媛影、麻长炜、楼文胜、师昱峰、谢世煌、张瑛 ,据说有相当一部分人都开始自己创业或者是隐居幕后,下面我就给大家好好介绍一下。
1马云
毫无疑问马云是十八罗汉最核心的人物,尽管现在退休了,但是依旧是阿里巴巴的精神领袖。据悉马老师现在重点关注教育领和慈善领域,希望他能可以在未来给更多的人提供受教育的机会。
2马云夫人张瑛
虽说马老师光芒万丈,但是他的夫人是真的没有存在感。现在貌似退居幕后,专职负责家庭事务。
3蔡崇信
阿里巴巴唯二的终身合伙人,这基本上保证了他和马云基本上有着等同的地位。他也是十八罗汉中学历最高的人,是耶鲁法学院法学博士,现在也是阿里的副总裁。
4彭蕾
这也是阿里大名鼎鼎的人物之一,主要负责阿里的组织架构,现在是蚂蚁金服的CEO。
5金建杭
阿里的对外窗口,在初期利用自己的人脉帮助阿里打通各路关系,现在是阿里巴巴总裁。
6吴咏铭
这算是阿里初期的主要技术人员,曾经一个人负责一个网站的开发,据说现在是在阿里健康任职。
7戴珊
阿里初期的销售主力,曾经在多个公司的销售部门任职,现在是阿里的COO。
8蒋芳
关于这个人网上介绍也不多,开始已经是在阿里的会计部门,现在是主要负责阿里廉政部的工作,也是阿里的人才官。
9孙彤宇
他和彭蕾是一对夫妻,本来也最少是个高管的位置。不过毕竟夫妻双方都在阿里不太好,所以他干脆自己创业投资去了。
10盛一飞
阿里的第一代logo设计师,不过这个岗位有点尴尬,所以他也是少有的没有机会进入管理层的人。
11麻长炜
这个大佬主要负责的是阿里在线客户体验工作,并且在并购雅虎后带头进行的相关整合,现在我们看到阿里所有和用户交互的工作都和他有一定关系。
12韩敏
这个人网上介绍也比较少,应该是从一开始就负责阿里公司的运营工作。
13谢世煌
谢世煌据说是阿里十八罗汉中最帅的一个,现在主要负责公司产品开发工作。
14金媛影
这个和马云关系比较密切,算是马云的学生之一,主要负责阿里客户工作。
15师昱峰
和上一位金媛影是夫妻关系,目前的岗位是阿里管理部资深总监。
16 饶彤彤
这一位也算是隐居幕后的人之一,网上介绍非常少,据说是负责阿里的基础运维。
17周悦虹
这个也是马云的学生之一,不过在阿里发展壮大后拿着不少的钱离开阿里做投资去了。
18楼文胜
楼文胜是马云的大学校友,毕业后由于理想和马云走到一起创业。
总的来说现在十八罗汉大部分都还在阿里巴巴,并且都成为不少部门的一把手,就算是离开阿里的也都混得不错。这是不是说明想要成功的话不止要有才华,眼光是不是也要非常的好呢?
第二次创业结束后,也有华为的老领导对赵广说,“要不你回来吧”。
作者丨赵晓晓
编辑丨及轶嵘
图源丨受访者
从华为辞职后,赵广跟着卖农资的销售,在农村跑了两个月。
时间不远,在2017年。赵广发现农村变化很大,土地流转,原来零散的土地被集约和规模化种植,机械化又替代了人工,很多农民就转型成职业农民,大规模地种植水果、蔬菜等农产品。不再是为了口粮,而是做生意赚钱。
但这些转型的农民找不到学习专业种植技术的平台。
从农村回来后,赵广成立了天天学农, 是国内首个互联网农民职业教育培训服务平台。 赵广想的是,要有一款属于农民的APP,提供种植技术、农产品营销等知识,帮他们提高产量,卖出好价钱。
现在,天天学农平台上注册学员有500万人,覆盖到了200个多地级市,研发精品课程5万多节,学习群体有海归、刚毕业的大学生、返乡青年,更多的是普通新型农民。做到这个规模,天天学农只用了不到5年时间。
融资也没落下。到目前为止, 天天学农已经完成了5轮融资,平均每一年就有一轮融资完成。投资机构有经纬创投、松禾资本、雍创资本、长策投资、丰农控股等。 其中,经纬创投连投三轮。
“我们抓住了农民职业教育的市场空白。”天天学农创始人赵广对创业邦说。未来赵广想做的是,覆盖更多的学习群体,服务整个涉农群体。
辞职华为,教农民种地
做的是农业领域,但赵广并不是相关专业出身。
赵广是个80后,重庆奉节人,大学和研究生读的是电子和软件工程专业,典型的理工男。毕业后就去了华为,做过技术,写过代码,带过项目,也做过运营,最后一站是在华为“2012实验室”研究通信、云计算、区块链等战略方向的内容。
选择做农民职业教育, 跟他的大学同学,也就是大丰收创始人闫子铜有关系。 2015年从华为辞职后,赵广想创业,但想找个新的方向。闫子铜建议他来农业领域看看机会。农民对农技知识的迫切需求,是赵广在农村跑了两个月后,发现的新市场。
“他们在种植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病虫害、施肥、果树修剪等,”赵广说。没有很好的学习渠道,要么问周边有经验的人,要么去问卖农药、化肥的,即便有农技师和政府培训,能提供的帮助也很有限。
赵广还注意到,消费者对农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水果和蔬菜,不仅要好吃,颜值也要高,市面上也有不少有机食品,这都需要更专业的种植技术。也有不少种植失败的案例,带着很多钱进来,没有经验,没有技术,最后都亏了。
“农业有它的特殊性,时令性强,试错成本高。种植户更希望有一个平台,可以让他们学到一些农技知识和种植技术,提高经济效益。”赵广说。
而这个领域,还没有人来做。2017年,赵广成立了天天学农。
赵广线下调研 图源:受访者
闫子铜是第一个合伙人, 做过两年的农资(种子、化肥、农药等)销售,他在互联网农业领域有一定的经验。最主要的是他也看到了农技的需求,因为经常有种植户问一些农技问题,希望他们能增加这方面的服务。
国内首家,没有什么经验可借鉴,赵广和闫子铜两个人就慢慢摸索,下到农村跟农户沟通交流。“得知道哪些问题是最常见的,什么品类种得最多,怎么能让他们听明白,”赵广说。
水果经济附加值高,种植面积大,遇到的问题也多,赵广就先从水果品类的课程切入。打开市场后,蔬菜、药材、鲜花绿植等课程也都有了。现在比较受欢迎的课程是柑橘、葡萄、草莓等。
技术上,有营养课、病虫害课、果树修剪课等。角色上,有农业经理人、农作物植保员、农药配方师,还有植保无人机飞手的培训认证。
现在,天天学农的课程涵盖了几十个作物品种,课程总门类超过220个。老师既有来自中国农大、西北农林、华中农大、华南农大等知名院校专家,也有在农村做了很多年的资深种植户和乡土专家。赵广认为他们在实际 *** 作方面的经验,更具有参考价值。
赵广记得,第一批种子用户来自他们的线下活动。“当时就是在各个县里做培训活动,慢慢跑出来的。”最早都是普通种植户,年龄在50岁以内。 扶持乡村振兴政策出来后,90后、00后也开始返乡,甚至还有海归,能占到总比例的20%。
有多少用户学成做出规模的,赵广已经记不全了。几个印象比较深刻的,一个是云南的种植户,年龄在四十多岁,几个合伙人一起干,投入了一两千万种沃柑,现在已经回本,还扩种了新品种。
还有一个是广东江门新会的种植户,投了2个亿种陈皮,现在是当地陈皮第一大户,并创办了自有的陈皮品牌。
比较典型的案例是,从澳大利亚留学回来的90后,老家是四川眉山的,刚结婚没多久,嫁妆是家里给的1000亩地。夫妻两人就在老家种起了香水柠檬,现在做的也很不错。
当然也有失败的案例,但都不是放弃,而是换个新的品类继续学习。
天天学农的团队也在不断扩充。除了赵广和闫子铜, 阿里系出来的王明明是在2018年加入,成为合伙人的。 王明明是淘宝网的第24号员工,最早的创始团队成员,那个时候阿里巴巴才几百人。他还曾在腾讯、京东任职,也创过业。
“王明明对互联网的敏锐度很高,他觉得天天学农跟他做淘宝时的时间节点和状态非常相似,刚刚开始,但是又有了一些苗头,”赵广说,“他直觉这件事可以做成,果断加入了我们。”
现在,天天学农的团队有100多号人,都在深圳。高管有不少是从腾讯等互联网公司过来的。也有很多成员来自在线教育公司,比如好未来、新东方、编程猫、掌门一对一等。
“最近还在讨论,这些在线教育公司帮我们培养了很多人才,”赵广说。
天天学农老师线下教学 图源:受访者
“只要你做,我就投资”
闫子铜是天天学农的第一个投资人。
他在农业赛道有八年的投资经验,创办的大丰收是国内最大的农资销售平台,已经融资到了C轮。闫子铜也想再孵化出一个提供农技培训服务的平台,但市场缺口很大,他觉得这个项目更值得单独运营。
所以在赵广有了想做农业技术培训的想法后,闫子铜很支持,跟他说, “如果你做这个事,我就直接投资你。”
除了提供资金支持,发展早期,闫子铜还帮助梳理行业上的坑,清扫一些障碍,让他们尽量少走弯路。“这比提供资金的意义更大,也是我们最需要的资源,”赵广说,“这些都是他们四年成长过程中,最宝贵的经验。”
经纬创投的投资前后只谈了一个月,很看好这个全新的赛道。“当时聊得非常快,他们能看懂天天学农的模式,大家一拍即合,” 赵广说。Pre-A轮后,经纬创投又连着追投了两轮。
团队背景也是经纬创投决定投资的原因之一。他们觉得赵广在华为的就业经历很重要,有互联网思维,对农业感兴趣,肯吃苦学习,团队里也有懂农业的人。最重要的,是赵广的前瞻性,无意间踩对了风口。
天天学农成立的时候,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尚未发布。 两个月后,2017年10月,相关政策推出。这意味着,农民的职业教育市场会成为一个隐形的巨大市场。
“我们并没有追政策风口,是看到了农民的需求和未来发展空间,才决定去做的这件事,”赵广说,“政策出来后,对天天学农的推动很大,学员一下子就多了。”
在赵广看来,经纬创投是投资机构里为数不多一直在看农业项目的,他们对农业领域有很强的敏感度。天天学农之前,经纬创投还三次投资了大丰收。
松禾资本的投资更具有针对性。松禾资本的创始人是厉伟长期在研究乡村振兴相关政策,所以厉伟本身的政策敏感度和市场敏感度就非常高,在看到赵广做的这个项目后,果断领投了天天学农的C轮融资。
2017年10月之后,聚焦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政策,就不断在更新。去年2月,国家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标志着我国迈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新阶段。这意味着,农村的重点不再是扶贫,而是创富,创富需要专业人才:新型职业农民。
根据国家统计局和农业部的统计,截至2021年底,新型职业农民总量已超过4000万人。而这部分人群,催生了一千亿元的农民职业教育培训市场。
从这几点上来看,天天学农还远没有达到上限。
活动现场教学员使用APP 图源:受访者
爱折腾,曾三次创业
天天学农之前,赵广已经创过两次业了。
第一次是在2007年,还在上研究生,赵广和一位同学共同创办了一个电子书论坛,做了一年多,积累了几十万用户。入职华为后就把这个项目卖掉了。
第二次创业是从华为辞职后,2015年,做了一个线上开发者服务众包平台,还拿到了一轮融资。不过行业竞争者众多,一年后赵广就退出了。这期间,赵广还创办了国内最大的IT运维技术社区,后来卖给了北京的一家IT培训机构。
赵广评价自己是个爱折腾的人,不想当一个螺丝钉。他觉得还可以再拼一拼,闯一闯,试一试,做一些更有价值的事。
其实第二次创业结束后, 也有华为的老领导对赵广说,“要不你回来吧”。 没有回去,赵广想的很明白,有了前两次的创业经验,他可以再来一次,应该会做的更好。再创业,他要去做件真正有意义的事,不能再是一时兴起。“要是个蓝海,要有价值,要能坚持”。
天天学农是赵广的第三次创业。这次他找对了感觉,一是因为发展空间大,不止做水果、蔬菜等种植版块,未来还可以拓展到林牧渔业。二是因为, 他认为农业是个既能“长青”,也能“长情”的行业,既能创造商业价值,又能创造 社会 价值。
也有踩坑的时候。比如最开始讲课只照本宣科,没有参考实际场景,被农户提出质疑;开发的小程序下乡推广,发现有近30%的农户打不开。
还有人才。既懂专业知识,又有农村经验的人才很少,甚至很多都没有过农村生活,很难去理解农户的需求。所以每有新员工入职,包括产品经理,都必须要先去农村待一个月,学会自己去理解用户需求。
最大的挑战是业务方向的调整,从知识付费转型到职业教育,当时很多同事不相信这个事,出现了很大人员流动。
只不过三次创业后,赵广对困难看的比较开,有问题就解决,这样公司才能再向前迈一步。“况且,天天学农没有可参考的商业模式,很多问题只能自己去找答案,没人能帮你”。赵广说。
培训业务外,天天学农还有一个“出国游”的项目,专门去农业做得比较好的国家学习。疫情前去过日本,本来还计划去以色列、南非、中国台湾,但疫情后就搁置了。
现在又孵化了一个项目“大地研学社”,聚焦国内,主要面向头部的农场主,为他们拓展视野。比如,去云南褚橙庄园,看怎么种出好橙子,如何打造好品牌;去百果园总部参观,了解消费者想要什么样的好产品,应该按照什么标准去生产管理。“消费不断升级,我们也要不断破圈”。
虽然说天天学农是中国最大的农民职业教育平台, 但赵广觉得这个“最大”还是有点小, 他想做的再大一点,在农民职业教育领域建立起一个更强的壁垒,覆盖更多的用户,构建更丰富的课程内容。
未来还可以围绕这些农户去做更多的服务,比如卖农药化肥、解决农产品销售,甚至做农村金融等。目前,天天学农也在对接政府的一些工作,比如承担农技公益培训等。
“如何理解这一群人,决定了我们能为他们创造出一个怎样的世界。”赵广说。
以上就是关于阿里成立大钉钉事业部:组织调整的背后是其云计算发展战略全部的内容,包括:阿里成立大钉钉事业部:组织调整的背后是其云计算发展战略、杭州阿里巴巴运维数据工程师今年长工资吗、阿里巴巴十八罗汉分别是谁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