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你的这个问题,既感到刺激,又感到为难,因为这个很难,所以感到刺激(如果不是对刺激的追求,这样的问题,估计没人会愿意来回答);又因为这个问题很大,不仅是范围大、概念大、内容也很大,要回答清楚有很大的难度。因此我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描述,尽管这样可能不是很准确,但容易懂,反正我不是在写论文,也不是在作学术报告,准确性差点无碍,只要你读后感到有点头绪、思路,我的目的也达到了。
这个问题涉及到了四个大的概念:规划、项目、系统、业务,主要是针对信息系统方面的,在此问题里,首先把IT(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两个名词理解为同一个,正文中统一称为信息系统,因为你在此问题中,这两个概念的目的是相同或者相似的。
一、规划:规划是一个计划,但这个计划有两个特点,一是比较全面、二是长远。以你提这个问题的目的,你可能是在负责一个单位的信息系统建设,而且是从头开始的。所以做这个规划时,首先要考虑到你这个组织的信息系统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有哪些子系统,要实现什么功能,要覆盖多大范围,要保持多长时间的稳定性等等,进而形成系统、各子系统的拓扑结构。下图分别为某信息系统基础构建规划和某子系统拓扑图的示例。
信息系统基础构建规划图
计算机网络子系统拓扑图,每个子系统都需要规划这个拓扑结构
规划完成后,需要分发到各应用部门征求意见,进行多次改进,定稿后进入下一环节--项目。
二、项目和业务:首先,项目是一个过程,通俗讲就是做一件事的全部过程,做这件事的依据是规划,目的是在规定的时间内、规定的投资内,实现规划中的目标。从另一个方面理解,项目就是落实规划的工程实施,也就是开始干了。
规划好了,经费到了,工期定了,作为信息系统的负责人,就要进行规划的落实,在这期间首先是寻找合作方,也就是项目工程的实施单位。通常通过多方选择,经过筛选确定一家放心的单位来实施,其形式有多种多样,比如招标,其实这就是业务。
业务就是做生意,对于你而言,作为甲方,是怎样以最小的投资换取最好的效果,作为你选择的项目实施方--乙方,是怎样以最小的付出获取最大的利益,在双方的矛盾过程中,讨价还价最终达成一个平衡点--双方的合作焦点。
所以,项目和业务是有机的两个方面,项目的实施过程也是业务过程,只是从不同的方面去理解,我上面说这个问题难度很大,就是这个意思,因为概念之间有交叉也有分离,很难以理论的方式,规范的方式说清楚,现在这种通俗的方式,不知你能否明白一点了。
三、系统:首先,系统不是一个个体,它是一个集合,是由若干个为了完成同一个目标,实现同一个功能,而相互间又有关联的小系统组成的一个集合。
在这个问题上,通过业务和项目实施,达到了规划的目标,现在活生生的摆在你面前的,这些文字和图纸上变成了实际的东西,交给你和你的同事,可以使用了,这时的规划概念就转变理解成系统吧,这就是你需要的信息化系统,他可以给你提供你的组织所需的信息化各个环节的实际应用了,比如电脑可以上网了,电话可以打了等等,这样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回答这个问题,理解这个问题,都需要从不同的侧面,一会儿正面,一会儿侧面,一会儿反面,但不管哪面,都是把以上几个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甚至不同领域毫不相差的的概念剖解开,能理解就行了,事物都是有关联的,这就是辩证法,所以用通俗的概念,用牵强附会的形式回答了你的问题,也许辞不达意,那就继续探讨吧。也许你到了一定的阶段会体会到上述一些描述。
20130627于无锡
软件项目计划(Software Project Planning)是一个软件项目进入系统实施的启动阶段,主要进行的工作包括:确定详细的项目实施范围、定义递交的工作成果、评估实施过程中主要的风险、制定项目实施的时间计划、成本和预算计划、人力资源计划等。 在软件项目管理过程中一个关键的活动是制定项目计划,它是软件开发工作的第一步。 项目计划的目标是为项目负责人提供一个框架,使之能合理地估算软件项目开发所需的资源 、经费和开发进度,并控制软件项目开发过程按此计划进行。 在做计划时,必须就需要的人力、项目持续时间及成本作出估算。这种估算大多是参考 以前的花费作出的。软件项目计划包括二个任务:研究和估算。即通过研究确定该软件 项目的主要功能、性能和系统界面。 一、软件项目计划内容 软件项目计划内容如下: 1范围。对该软件项目的综合描述,定义起所要做的工作以及性能限制,它包括: (1)项目目标。 (2)主要功能。 (3)性能限制。 (4)系统接口。 (5)特殊要求。 (6)开发概述。 2资源。 (1)人员资源。 (2)硬件资源。 (3)软件资源。 (4)其他。 3进度安排。 进度安排的好坏往往会影响整个项目的按期完成,因此这一环节是十分重要的。制定软件进度与其他工程没有很大的区别 ,其方法主要有: (1)工程网络图。 (2)Gantt图。 (3)任务资源表。 (4)成本估算。 (5)培训计划。 二、制定软件工程规范
对软件工程管理来说,软件工程规范的制定和实施是不可少的,它与软件项目计划一样重要 。软件工程规范可选用现成的各种规范,也可自己制定。目前软件工程规范可分为三级: (1)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 (2)行业标准与工业部门标准。 (3)企业级标准与开发小组级标准。
企业信息化总是经历风风雨雨,并伴着矛盾和挫折。当谈起公司的信息化实施时,许多CIO千言万语,感慨万千。当问到公司是否有制定IT规划?许多CIO却表现出沉默寡言。对于很多CIO来说,制定IT规划可能是捣弄一些数字,目的在于制定出IT部门工作计划和预算,以提供给高层参考和批准。事实证明,很多企业的CIO都是把IT规划想得太简单,诸如片面的听取软件供应商描绘的应用状况,兴奋之余而未加思考和详细规划。在实际实施中,没有充分估计到实施过程的艰难,也没有考虑到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因此,多走了很多的弯路,尝试了许多折戟沉沙的阵痛,在前几年信息化实施中许多项目更是败报连传,以至于不得不做出项目暂停的决定。实际上对于CIO来说,规划一个完整的IT规划的过程往往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甚至是长时间的痛苦工作。为什么不重视IT规划?“IT规划,不就是做个计划吗这事容易,琢磨一下就可以了”,常常听到有CIO这样说。无疑,IT规划有时候拍拍脑袋可以得到答案,而费心费力做IT规划同样得到类似的答案,那么区别在哪里?道理很简单:从表面上看答案相差无几,然而冰山下面可就大不相同。两者最大的区别是CIO对信息化的看法不同,正是这种不同的看法却对信息化成果造成很大的影响。比如,前者往往是在随意的情况下凭着感觉实施信息化系统,一旦在实施的过程中碰到障碍,IT建设的合理性将遭到质疑,给信息化带来较大风险。而后者却是带着对信息化目标相对一致的情况下展开推进工作的。例如看上去非常相似的都是要实施ERP+PDM,但谁先谁后的问题有着本质的不同,需要充分考虑企业当前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企业风格等因素。在IT建设时,稍一不慎有可能谬以千里,拍拍脑袋固然可以得到答案,但在本质上,却是将信息化交付在沙堆的高楼之上。IT规划,本质上是在企业管理和IT之间搭起一座桥梁,然后从IT的角度看管理问题。任何一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会碰到各种各样的业务问题,其中有些来自于战略、组织,也有的来自于IT;有些是局部的,比如客户信息的统一管理;还有的是全局的、系统性问题,比如库存居高不下等等。只有站在比较高的角度搜集、整理、分类,才能清楚地了解问题的涉及面,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无论如何,IT规划实质是使企业有一次梳理业务问题的机会,并透过IT看管理。因此, IT规划是梳理业务问题,打开一扇解决问题的门,成功的IT规划往往亮点也是在这里。但以下的原因往往使企业轻视IT规划。(1)IT规划收益“不明显”,对投资产生顾虑IT规划收益“不明显”,这直接导致领导对IT规划投资产生顾虑。IT规划不像网络建设能够立刻实现通信,不像硬件投资能马上拥有实实在在的IT资产,甚至连IT软件应用也比不了,IT软件应用也能很快满足各个部门的业务需求。因此,决策者更愿意花成千上万的资金购买设备,也不愿花人力财力做IT规划,更谈不上实施规划。(2)IT规划与业务发展规划脱节IT规划的一个基本原则是:IT信息化规划与企业的业务战略相匹配,要支持和促进业务战略目标的实现。而实际情况通常是许多CIO在IT规划是拍“脑袋”和照搬其它公司的信息化规划,与本企业的业务发展规划脱节。在规划的时候经常犯的错误是,要么规划非常宏大,成空中楼阁,水中花。要么规划非常实际,成了解决具体问题的项目设计,没有整体化和全局的观念。(3)规划的时效性不够规划被轻视,时效性不够是很大的一个原因。在IT规划制定、论证和落实的过程中,企业的各种环境是瞬息万变的。这种瞬息万变的情况,大的方面甚至是企业战略转型,小的方面也可能是某个业务流程的变化,规划的适用时效如果把握不好,很容易落得“计划赶不上变化”的骂名。IT规划是多项目管理的必然需求“轻IT规划,重建设的战略”会存在一个很大的致命缺陷。一个很浅显的道理——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可惜大多数CIO等到错误的决策造成了重大的损失才寻求弥补,更多的时候是亡羊补牢,为时已晚,这正是IT规划意味深长的地方。我们都看过杂技表演“抛球”,杂技演员同时抛转四五只皮球。不仅如此,在抛球的同时,还能够分出精力来完成其他高难动作。如果把这些皮球视作一个个项目,那么CIO也需要掌握类似技巧来管理好多个项目的实施。否则,手头的项目就会像这些皮球一样掉落在地。从过去单个IT项目的实施,到OA系统、 ERP系统、CRM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多项目的管理,是企业必然会遇到的一道坎。而且,多IT项目管理今后将是一个常态,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同一时间内必须执行越来越多的IT项目。在有限的资源下,如何管理好IT建设已经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需要,而良好的IT规划,正是CIO破解多项目管理难题的有效方法之一。IT规划宜分步走,忌盲目好大喜功近几年,许多企业陆续上线了很多项目,ERP系统、OA系统、邮件系统、财务系统、CRM系统等。但逐渐也感觉到,这些系统在应用中各自为政,难以统筹运营,缺乏统一的企业门户。过高地估计困难、会削弱人们进取和拼搏的勇气和信心,使人们瞻前顾后;但盲目好大喜功,则会让IT建设陷于困境。IT规划能明确技术现状和方向,保证一定程度上业务模式与IT系统的松耦合,能使IT系统长期支持业务模式的变化和调整。制订IT规划、对规划进行论证是CIO的重要职责,但忙碌的结果,可以说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有的IT规划顺利通过,有的规划则饱受指责,最后被冷落一旁。哪么应该怎样制定有效的IT规划呢?(1) 从老总的角度看问题做IT规划,一定要站在老总的角度看问题,不能光从IT角度就事论事,要从商业角度出发做规划。诸如目前企业生产经营的问题和现状是什么,老总主要考虑的问题是什么,方向是什么,IT规划应该围绕这个核心指导思想来进行。IT规划可以帮助一个企业通过分析IT现状、结合业务需求,制定出能够支持未来一定时间内业务发展的、适合企业远景和战略的IT策略及发展路线。在规划方面,务必要从容易成功的项目做起,解决当前企业经营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必须要量化IT投资带来的价值,用数字说话,要满足老总关注的利润重点,淡化IT规划效益“不明显”的弱势。(2)与核心业务相融合“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开展IT规划时,要充分了解企业的核心业务以及高优先级业务的需求。了解哪些业务在企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对业务能力现状和IT能力现状进行分析。业务能力分析是对企业各项业务活动的运作模式进行分析,揭示现状与企业愿景之间的差距,确定关键问题。IT能力现状分析是诊断企业信息化的当前状况,包括基础网络、数据库、应用系统状况,分析IT系统对企业未来发展的适应能力,给出IT能力评估。在一个IT规划中,应当首先考虑核心以及高优先级业务的需求,保证IT规划的结果不会对这些系统带来负面影响,同时IT规划的结果应是推动这些业务的健康运行和发展。在IT规划中,凡涉及到组织、人员、流程,尤其是涉及到核心业务的,应当首先在规划中体现出对现有环节的相融性而不是相斥性。从这种意义上说IT规划是企业的辅助规划,是为企业战略发展和业务发展规划服务。(3)从企业困境出发IT规划必须紧密结合企业当前发展趋势,不能太“理想化”。太高瞻远瞩,脱离企业当前的发展态势会得不到支持。就好比一个刚会蹒跚走路的小孩,你就拿出一份指导他大学选专业的规划一样得不到有效反馈。所以应该熟悉企业当前的发展规划,及企业发展的困境所在,找出企业管理环节中的薄弱点,突出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然后,从IT角度结合企业发展困境去考虑如何提供IT支持,从而制定相应的规划。(4)两套规划,分层次以保证执行和落实作为CIO应当避免用一些专业术语去给老总做汇报,要简单明了地提出自己的规划。两套规划,一套给老总看,另一套是部门实施的具体规划。IT规划要分层次、分阶段与高层领导和业务部门进行充分的沟通。给老总看的尽可能多地阐述规划后给企业带来的利润点,给企业的利润提供多少帮助。而给实施部门的规划,则需要动员更多的部门参与规划编制。IT规划最终实施时需要很多部门配合完成的,在规划的时候就让更多部门参与进来,使他们认同规划,这样规划的可行性会得到很大提升,在IT规划决策时,反对的声音就会少很多。规划的结果要强调执行和落实,千万不要形成规划和实际实施两张皮,有时候很容易出现规划是规划,项目实施与规划脱节或者说跟规划无关。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规划的权威性会大打折扣,最终使规划流于形式。(5)规划要考虑“规划冗余”所谓“规划冗余”是指要充分考虑未来各方面的情况,尤其是资源约束、外部变化等,做出不同情况下的多种方案,在执行中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方案。当然,这些方案是有优先级差异的。对IT规划的实施风险进行分析,并指出如何规避各类风险,提高IT规划的成功保障程度。最后,要考虑预期外的事务,在实际的工作中,很多CIO抱怨规划安排得好好的,可是规划却赶不上变化,经常会有一些意外事件发生。
信息化建设的成功除了有赖于符合未来整体发展战略的业务实现模式和业务逻辑、符合业务模式和业务逻辑的信息技术架构和平台,还需要相应的信息管理组织去支撑业务信息系统的规划、实施、运营、维护和管理。怎样构建企业IT运营管理体系,使得企业信息管理模式与企业业务管理模式和企业应用特点能够有机的融合,是企业信息组织建设的关键,同时也决定了企业未来在信息化建设方面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
1 对企业IT管理使命的理解
在充分理解和融合企业业务管理战略的基础上,运用先进的管理思想和信息技术,推动企业改革与发展;建立满足企业需要的一流的IT基础设施,迅速地提升企业IT能力和应用水平,满足企业未来发展战略的需要。为此,建立高效的IT运营管理体系是首要任务。一般来说IT运营管理基本定义应包括以下内容:
·IT运营管理基本原则:应作为企业集团IT运营管理体系的基本指南;
·IT运营管理策略:用于确定企业集团各种IT活动间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出发点;
·IT运营管理组织:明确企业集团各项信息技术活动的授权和责任;
·IT运营管理流程:明确信息技术活动的程序以保障高效的运作;
·IT运营资源和技能管理:提供企业IT管理运作所需要的技能资源;
·IT运营体系的运行与维护:保障企业IT运营体系服务的成本效率和 *** 作性。
2 IT运营管理基本原则
IT运营管理基本原则是指为加强企业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战略执行能力而提出的基本的准则和指导性的方针。根据信息技术发展的特点结合企业信息化的发展需求,其基本原则框架应由七个部分组成:
总方针
战略的融合:信息技术因素需要渗透到企业战略的制定中去;
业务伙伴关系:企业的IT将与业务用户在工作上建立伙伴关系,以了解和达成企业的业务实现目标;
IT项目应视为投资:信息技术项目应该被视为一项投资,它应以支持业务需求为基础;
以客户为中心:信息化管理应以服务水平为基础,重点应关注在满足业务部门的需求;
IT组件配置:应遵从IT体系结构和IT标准;
IT资源共享:IT资源应被视为企业的一项资产,每一个企业员工都有责任和义务正确的使用和保护这些资产;
IT策略和规划的沟通:IT的策略和规划应在企业集团内部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
信息组织和流程
熟练和专业的工作团队:保持一个熟练和专业的工作团队管理整个体系结构,以确保达成业务目标, 业务部门从组织上参与信息部门的管理;
策略和规划的管理:为适应业务和技术的变化,有必要对策略、规划、管理、信息服务目标实现的成效作周期性审查和改进;
流程与职责:流程和职责分配要被明确清楚定义。
技术管理
技术创新的使用:主动进行技术创新,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行业标准的使用:当存在相应的行业标准并能满足所涉及的业务需求时,应采用相应的行业标准;
因特网技术的作用:未来的应用系统和服务的交付要考虑使用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技术。
IT运营服务管理
未来的企业,在信息技术硬件和软件的应用方面会愈来愈集中,即通常所说的物理集中和业务逻辑的集中。信息中心的职能在这种高度集中的模式下,其定义相应地发生了改变。从组织层面上来看,信息管理组织将企业的IT部门从成本中心转化为服务中心;从具体IT运作层面上来看,它不是传统的以职能为中心的IT管理方式,而是以流程为中心,对复杂的IT管理活动进行管理,比如事故管理、问题管理和配置管理,将这些流程规范化、标准化,明确定义各个流程的目标和范围、成本和效益、运作步骤、关键成功因素和绩效指标、有关人员的责权利,以及各个流程之间的关系。它的根本目标体现在:
(1)提供以业务为中心的信息服务;
(2)提供高质量、低成本的服务;
(3)提供的服务如需要是可准确计价的。
数据
数据获取:每个数据将仅在企业第一次出现的时间和地点被获取一次,以后在整个企业内部共享;
数据分布:数据分布应遵守完整性和应用的需求,数据容量、数据需求共享、网络能力和数据安全同样也需考虑;
数据词典:应有一个对企业所有应用程序存取并遵循的、全公司范围的数据定义;
数据共享:应用程序应共享已有的数据,除非必须要坚持满足特殊的安全性和完整性需求;
数据所有权:每一个信息单元都需指派拥有者,负责定义数据的使用规则和保护规则;
数据质量:所有的数据在概定的频率内均可得到,保存时间长短要按时间而定,还应经过标准验证流程验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应用系统
用户需求:所有的应用系统的采纳或设计都必须依照用户业务需求,并要得到业务赞助人的认可;
公共评价标准:对企业内部所有的应用系统(包括软件包)将采用一套公共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引进与管理:采用标准软件包。对于新应用系统供应商的引入需要建立相应的控制策略及制度,建议重点考虑国际领先的标准软件包。
网络
外部连通性:网络必须使外部连接更方便;
行业标准:行业标准将被用于企业内部和对外的沟通;
单一的逻辑网络:将只有一个逻辑、用于实际运作的网络为各互联系统提供应用和数据存取;
因特网技术:企业的网络支持因特网技术。
系统管理
服务水平管理:资源将被选择、配置和管理以满足业务的服务水平目标;
性能和容量管理:解决方案的设计应便于性能和容量管理;
安全和方便使用管理:安全措施应是全面的,但不能妨碍用户完成工作;
可用性管理:按事先达成的服务水平的协议,用户应该能够随时随地得到所需要的资源;
灾难恢复计划:有能力从灾难中恢复关键业务功能,这些关键业务是按重要程度排序的。
3 IT运营管理策略
在考虑企业未来的IT管理体系时,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未来企业的IT管理策略。IT管理策略就是提供一些基本原则,用来将各项管理职能及业务、资源,在公司内、外部之间,以及各级管理和业务单位之间合理地分配和组合,以保障企业IT使命实现并充分优化成本和效率目标。
IT管理运作模型
在分析企业的IT管理策略时,我们以下图所示的IT管理运作模型为基础。该模型在许多IT技术应用较为成熟的国际化大公司得到应用,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企业IT管理运作模式就是在此基础,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企业IT使命、定位和战略选择,及未来发展模式,将各项管理职能及业务、资源,在集团及各权属公司之间以及外部关联单位之间合理地分配和组合。
内/外部分配策略选择
业务外包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范围优秀企业在运作方面的一个重要趋势,尤其是IT业务的外包。通过利用外部资源,使企业的IT运作降低成本和降低风险,并更加集中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我们需要在IT管理策略进行更为具体的思考,以保证这项战略取得成功。
考虑内、外部分配的原则,是根据IT管理职能和业务对企业的战略价值进行区分。能够对企业战略利益产生重大影响的管理职能和业务,包括基本原则、策略、标准、规划、体系结构、用户需求等方面,应当视为企业的关键能力保持在内部,可引入外部资源提供相关咨询服务支持。而与公司核心竞争力关系较小管理职能和业务,包括方案实施推行、提供运作服务、IT服务和解决方案支持、IT资产和基础设施管理等方面,则可以根据在效率、成本、资源方面的内外部优势比较,考虑由内部管理或是采用外包。
集中/分散控制策略选择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规划、控制和标准
·资源,包括人力资源、技术资源以及软硬件资源
根据对以上两个方面进行集中控制或分散控制的不同考虑,可以构成如下图所示的四种可选择的策略: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看到,目前企业IT管理多数是一种“分散资源,分散控制”的方式。这是造成公司目前信息系统诸多问题的一个关键因素,已经不能适应企业未来发展的需要。企业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当今信息管理的最佳实践做出新的选择。
通过对实现规模效益与保障对业务用户需求的快速有效支持方面的平衡考虑,可以适当地提高对IT资源的集中管理控制。即在IT管理策略方面进行如下图所示的转变:
信息管理策略建议
·企业需要集中IT制度、标准、基础设施方面的管理控制,以确保实现企业对未来信息系统在成本效率、互 *** 作性、对关键业务流程的支持能力方面的要求;
·涉及企业集团主要业务流程及公共的应用系统及相关基础设施包括数据中心、公共网络等,由集团集中建设和管理控制;
·满足具体业务单位特殊业务需求的独立性应用系统,及运行于PC机的个人办公软件等,及PC机、打印机等信息系统终端设备、局部网络,由各权属公司的信息中心在企业集团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下进行运作;
·考虑到规模效益和管理的有效性,建议在目前模式下适当提高集中度,当企业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实施并建成后,成立企业集团信息中心来完成相应的各项管理与维护职能。
4 IT运营管理模式与组织架构
管理组织架构
根据企业IT的使命及定位,应提高未来信息管理组织的地位,使其能够成为:
·充分地掌握公司战略、目标、决策、运作情况等必要信息;
·拥有足够的职权行使其职能,保障信息技术与公司战略的紧密结合,并推动信息建设和应用;
·有能力与其他职能和业务部门充分地沟通与协作,使信息技术能够支持业务目标;
·流程和IT技术: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业务流程的梳理、优化紧密结合,使系统建设从技术驱动向业务驱动转变,真正发挥支撑业务运作的杠杆作用,从而给企业带来最大的收益;
·制定与实施IT体系结构标准规范,使企业集团(含权属公司)统一在一个高效的IT平台上运作;
·项目实施和信息系统运作支持分开,使信息管理部门更好地发挥检查和平衡作用。
结合前面对企业信息组织管理策略及运作模型的分析,未来企业信息管理组织机构的设置如下图所示的:
信息化委员会
作为企业的IT业务赞助者,由集团总裁领导下的各职能部门、权属公司负责人组成的非常设机构,承担以下职能:
·审批集团信息化建设和业务流程优化战略、规划;
·审批信息系统建设和业务流程优化计划,为业务流程优化和信息系统建设项目确定优先级,并提供所需资金和业务资源;
·审查和评价信息系统建设的收益和风险;
·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风险和收益做监控,并对重大问题进行协调和决策。
信息总监
建议由具备企业战略发展思维,能够统筹协调并赋予足够决策权的人担任。副总裁级人员,同时是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作为企业集团信息战略的执行和管理者,应承担以下职能:
·确保信息系统的运营与公司战略目标的紧密结合;
·管理信息系统的业务价值。审视集团 (含权属公司)各业务流程的运作状况和信息系统支持情况,促进信息部门与业务部门/单位的沟通和协作,保障信息系统的价值为企业业务部门/单位所共识;
·确定公司信息系统管理规范,向信息化委员会提出信息战略和技术应用方向,保证信息系统对业务的服务和支持;
·管理公司信息技术基础架构和资源,审批公司信息技术方针政策、制度、流程、标准,信息组织机构调整及重要的外部合作等;
·推动和监控集团(含权属公司)信息系统和业务流程项目的实施,并具体监控企业集团信息系统的运作水平,向信息化委员会和集团总裁报告。
集团信息中心
作为信息管理的核心部门,在信息总监的领导下实施信息系统建设应用,并保障信息系统与战略结合,支持业务目标,通过流程优化提高企业竞争力。承担的职能可分成规划控制、流程管理、项目管理、运行监管四部分,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每个部分可以设置成一个项目组负责,项目组成员可以由相关的部门主管或业务骨干兼任,例如战略发展部可以参与规划控制项目组、人力资源部可以参与流程管理项目组等等,各部分具体职责如下:
1、规划控制
·与业务部门/单位共同确认业务需求,并制定企业信息系统规划和计划,并对有关的信息系统建设和业务流程管理项目的优先级提出建议,上报信息总监和信息化委员会;
·跟踪信息技术发展及相关管理实践经验,保障企业集团信息系统规划的制订与执行,为提高公司的竞争力服务;
·制定并及时更新信息系统和业务流程管理相关的规章制度、标准和流程,上报信息总监和信息化委员会发布,并监督执行;
·管理企业的信息系统体系结构,以确保信息系统在成本效率、互 *** 作性、对关键业务流程的支持能力方面的要求;
·审查集团范围内(含权属公司)的信息系统建设方案及采购,为信息化委员会的决策提供依据,确保满足有关的体系结构标准和规章制度;
·外部IT供应商的认证和评价管理,确保外部信息系统供应商执行集团有关的体系结构标准和规章制度;
·监控全集团范围内的IT技能和资源状况,为实现公司IT使命和目标提供保障,并就有关技能和资源的开发引进向信息化委员会提出建议。
2、流程管理
·参加公司信息系统规划和计划,并对规划和计划中业务流程优化项目的方案、计划可行性以及资源需求负责;
·跟踪业务流程相关技术发展及管理实践经验,并推动有关的知识和技能在全集团范围内的有效传播;
·参加集团 (含权属公司)业务流程管理相关的规章制度、标准和流程的制定;
·参与监控业务流程优化工作。
3、项目管理
·参加公司信息系统规划和计划,并对规划和计划中信息系统建设项目的方案、计划可行性以及资源需求负责;
·管理或组织协调企业信息系统建设项目,对项目的目标、进度、成本、质量负责。对各权属公司信息化建设项目进行监督;
·负责所有已批准的集团级信息系统建设项目的外部采购。以及软、硬件选型和项目实施管理。
4、运行监管
·与业务部门、内外部运行服务提供单位协商确定服务水平和标准;
·参加集团信息系统规划和计划,并对规划和计划中信息系统建设项目的运行服务水平和标准要求负责;
·依据预先制定的标准对建设完成的信息系统项目进行投入运行的验收确认,确保系统未来运行达到有关的管理标准和服务水平要求;
·监控内外部运行服务提供单位的服务和技术支持达到设定的水平和标准,协调解决有关的问题;
·管理和监控集团IT资产和基础设施,以满足相应服务水平和标准的要求,并保障集团有关IT运行服务的长期安全;
·在服务管理的机制下确保信息系统所提供的服务满足业务部门的具体需求。
权属公司信息中心
权属公司信息中心作为本业务单位的IT管理和支持服务部门,在业务上接受集团信息中心的管理和指导,而在行政上可以继续由各权属公司负责。
·执行集团有关IT管理制度和标准,向本业务单位范围内各业务部门提供IT管理和支持服务;
·参加集团信息系统建设和业务流程优化项目,协调涉及本业务单位的有关工作,并为本业务单位所涉及的业务需求负责;
·管理和维护本业务单位的局域网、PC机及其他信息终端设备等本单位IT资产,以保障本单位所涉及的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负责引进开发用于满足本单位独特业务需求的独立性应用系统,并负责相应的维护和技术支持。
外部IT咨询服务公司:
定位在企业战略性的独立外部IT公共服务及相应的外部能力资源。因为企业已明确IT咨询服务公司负责管理运作对企业具备重要战略价值的信息系统关键基础设施及提供相应服务,故在这里也将其考虑为企业未来IT的组成部分。企业内部IT与IT咨询服务公司的业务关系,由企业信息总监CIO负责管理,信息中心及各权属公司的信息部门具体分工执行。IT咨询服务公司作为企业IT的一个独立组成部分承担以下责任:
·作为指定单位负责向企业提供关键应用系统公共服务,并依照公平的市场原则收取服务费用;
·依照公平的市场原则下承担企业的IT规划、流程优化、IT管理制度标准等方面的咨询;
·依照公平的市场原则下承担企业的信息系统方案设计、实施和开发,及第三方项目监理等服务。
IT管理组织机构过渡考虑
·信息化委员会建议由企业集团的信息化应用领导小组改造而成;
·从企业集团信息管理角度,近期信息中心可以仍由战略发展部分管,可考虑强化战略发展部的职能,加强/建立其在IT规划控制、流程管理、IT建设和运作管理方面的职权;
·企业集团可以一方面考虑整合现有的信息技术管理人才资源(含权属公司),另一方逐步培养或引进,使信息中心逐步独立承担起管理企业IT的使命;
·在集团即将建设统一的信息系统平台应用方面,建议利用集团在投资方向上的管理权利推动在各权属公司的应用,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从集团财务管理信息化管理入手,选择试点适当的单位进行实施,用事实来使信息化管理平台的优越性得到充分的体现,为全面推广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5 IT运营管理关键流程
为管理好企业的IT运营管理,需要建立和落实一系列的流程。具体如下:
·集团信息化规划流程
·权属公司信息化规划审核流程
·集团信息化招标管理流程
·集团信息化采购管理流程
·权属公司信息化采购管理流程
·信息管理规范制订与维护流程
·IT项目立项流程
·IT项目管理流程
·IT系统维护流程
·IT系统安全管理流程
·IT系统安全检查流程
6 IT运营资源和技能管理
面对未来的使命,企业IT的管理和运作依赖于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具备合适的技能。目前企业IT最紧迫需要加强的技能有以下几方面:
·IT管理:吸取IT组织如何在企业或其他有重大使命的行业中产生业务价值;
·业务分析:收集IT客户需求并成功地将业务需求转换为IT需求,这种技能有助于IT更能以客户为中心;
·项目管理:保证解决方案的实施能在财政预算范围内及时的产生所承诺的价值;
·软件包引进和实施:识别适当的软件包并建议相应业务流程变革;
·业务流程分析与优化:发现现有业务流程问题并推动流程变革;
·系统管理:建立系统管理原则,并利用相应的解决方案来简化每天的运作。
企业应当综合考虑如下的资源获取方案,以建立未来IT所需的技能:
·整合内部资源:利用集团(含权属公司)已有的信息技术与人才资源;
·内部培训:逐渐获得技能;
·招聘:迅速获得技能;
·外包:使用外部技能资源。
7 IT运营体系的运行与维护
未来企业的信息中心将承担整个集团的物理系统和业务逻辑的运营和维护。作为信息服务中心,稳定高效及时的信息收集、处理和发送将直接关系到整个集团日常业务的运营。因此,合理有效的信息服务管理模式是实现IT信息服务水平的基础。针对企业的未来业务管理模式和信息系统软、硬件的特点,IT信息服务管理模式如下:
整个服务架构是由5个部分构成的,即业务管理(商业视角)、服务管理、IT基础架构管理、应用管理、安全管理,它们的定义如下:
1、业务管理(商业视角):从业务部门而不是IT服务提供者(技术)的角度理解IT服务需求,也就是说,在提供IT服务的时候,我们首先应该考虑业务需求。业务管理这个模块就是用于帮助业务管理者如何利用商业思维分析IT问题,深入了解IT基础架构支持业务流程的能力和IT服务管理在提供端到端IT服务过程中作用,以及协助他们更好地处理业务部门和信息部门之间的关系,以实现商业利益;
2、服务管理:服务管理模块是整个服务架构的核心,它以一系列典型流程的方式把大部分IT管理内容进行了合理划分和管理。服务管理模块由服务支持和服务提供两个子模块构成。其中服务提供由服务级别管理、IT服务财务管理、IT服务持续性管理、可用性管理和能力管理组成,服务支持由事故管理、问题管理、配置管理、变更管理和发布管理等职能组成。服务管理取决于所实施的系统和业务部门的业务需求特征;
3、IT基础架构管理。IT服务管理的本质也是对IT基础架构的管理,只不过它采取的是一种与通常的管理方法不同的方式,即将对IT管理的任务标准化和模块化,然后打包成服务按需提供给客户。IT基础架构管理模块覆盖了IT基础架构管理的所有方面,从识别业务需求、实施、部署以及支持和维护基础架构。其目标是确保提供一个稳定可靠的IT基础架构,以支撑业务运作;
4、应用管理:IT服务管理包括对应用系统的支持、维护和运营,而应用系统是由业务部门或信息中心或第三方开发的。IT服务管理的职能应该合理地延伸,介入应用系统的开发、测试和部署。应用管理模块解决的是如何协调这两者,以使他们一致地为服务于业务部门;
5、安全管理:其目标是保护IT基础架构,使其避免未经授权的使用。安全管理模块为如何确定安全需求、制定安全政策和策略及处理安全事故提供全面指导。
服务管理模式的应用
可以想象,未来数据信息中心将是一个庞大和复杂的,如此高度集中的物理系统和业务逻辑系统给信息管理部门提出了非常高的运营和维护要求,服务管理模式的提出为信息中心在确保信息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满意度方面给出了一个结构性的管理架构。
在未来企业的系统中,在确认系统满足业务需求的前提下,还需要以这里所提出的“服务管理模式”的思想建立这样的服务管理控制系统,并与信息中心的组织架构相融合,对整个信息中心的信息服务进行监控和管理,从而提高业务系统应用水平的同时,降低系统维护的强度。
“服务管理模式”是未来信息中心必需的,但就目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情况来说,从降低风险和资源需求的角度上分析,不是目前的重点。一般,在业务部门业务运作基本上已运用信息系统进行时,服务管理模式才开始启动。
架构是综合考虑功能、性能、安全、扩展性及其他各方面做出来的IT解决方案。
性能、安全性、扩展性等是软件的质量特性,他们是会互相影响的,比如说你加强了安全要求,审核、审计很严格,那么必然会降低性能。
某公司已经实施的系统是ERP,ERP这块主要包括SD、PP、QM、FI、CO。在实施这些系统的同时,对基础数据的归口出处进行了规范,从而确保主数据的唯一性。比如说客户、供应商、科目等的规范,解决了基础数据的共享。
接下来公司实施了MES系统。在实施ERP系统之前,绝大部分管理系统(从计划到生产到物流)都是全部由自己独立开发、运维。实施ERP系统之后,公司仍然保留了一些ERP管理范围之外的功能,由自身独立开发和运维,而MES系统正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部分。由于MES系统的个性化程度非常高,不同的公司甚至不同的车间、不同的生产线对其要求也不一样。公司既有传统的组装型生产线,也有其他的如零部件加工类生产线,他们对MES系统的要求也不一样。曾经实施过一些成熟的MES系统,应用效果不是很好,主要问题出现在厂家的响应速度和对业务的理解不到位。因此到目前为止,该公司坚持自己定制MES系统。
该公司的MES系统的功能框架,主要包括如工艺、计划、人员、设备、仓储、过程质量,包括下端的数据交互,最后到可视化。按公司管理层的认识,MES系统就是管理者的眼睛, *** 作者的助手。打造所谓的透明车间、数字化车间,同时来辅助决策、改善经营、产生效益,从而使从传统依赖人的制造向依赖设备、依赖数据的智能制造的转型。
而MES系统相对要求更高的实时性、稳定性和可靠性,是高于其他任何系统。比如ERP等管理系统可以停两分钟,或者速度慢一点影响也不大。但是如果MES系统慢或停就会严重影响生产的效率,甚至停产。这就要求MES系统从设计上就必须要可靠、高效、稳定,从网络、服务器、数据库等硬件设备,到热冗余、通讯、代码架构等软件层面,我们都进行了很多探索,也走了一些弯路,但是仍然在不断前进。
以上就是关于一个组织的IT规划、信息系统项目、信息系统和业务之间有什么联系全部的内容,包括:一个组织的IT规划、信息系统项目、信息系统和业务之间有什么联系、如何制定软件开发计划、为什么IT规划用心良苦却不受重视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