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计世资讯、赛迪顾问及其他相关机构对IT行业的分类研究,IT业务一般分为硬件、软件和IT服务,而IT服务又包含软硬件支持与维护、系统集成、IT咨询、IT教育与培训、IT外包、网络服务等。整个IT行业价值链如图1所示。
图1 IT行业的价值链
当前国内IT行业的发展表现出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市场的供需从产品应用转向IT服务。近年来,中国IT市场的稳定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IT服务市场的快速发展。推动IT服务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于以IT咨询、IT外包服务为主的专业服务市场,以及以网络游戏、网络短信及搜索引擎为主的网络服务市场。IT服务供应商日趋专业化的服务战略和细分化的解决方案,以及用户日益增长的个性化服务需求,使专业服务市场呈现出供需两旺的状况;宽带网络的迅速普及、上网用户的快速增长、用户对网络增值服务的旺盛需求,则促进了网络服务市场的高速增长。
同时,用户需求也由单个的产品需求向整体解决方案的需求转变。随着 IT应用的逐渐普及,IT系统已经成为企业运营必备的基础设施,在企业业务运营及管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实施信息化的过程中,能否最大程度地把IT产品与企业的业务流程及管理流程相融合,已经成为企业用户选择IT产品及解决方案时的重要决定因素。
三、国内电信运营商开展IT业务的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strengths)
国内电信运营商在开展IT业务方面具有较多的优势。
首先,国内电信运营商大都具有较好的声誉和品牌认知度。电信行业和IT行业的相近特性以及技术融合的趋势,使得电信运营商的品牌比较容易延伸至IT业务领域。
其次,国内电信运营商具有较强的网络资源优势和网络运营维护能力。与传统IT企业相比,电信运营商能够较好地了解客户需求,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优势和运营经验较好地切入为客户服务的领域,这为运营商在向客户提供电信业务的同时开展IT业务以及综合解决方案提供了较好的基础。
第三,国内电信运营商具有丰富的客户资源。庞大的客户资源为运营商IT业务的开展奠定了较好的客户基础,仅仅自身客户的IT需求就是一个庞大的市场规模。
第四,国内电信运营商的优势还体现在人才方面。近年来国内电信运营商吸引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加盟,其中不乏在IT方面非常杰出的人才。
第五,国内电信运营商还具有强大的渠道资源、雄厚的资金实力、对各类合作伙伴的强大吸引力等相对优势。
(二)劣势分析(weaknesses)
国内电信运营商在开展IT业务方面也存在一些劣势。
首先,运营商内部开展IT业务的管理体系混乱,业务定位模糊。由于历史原因,国内电信运营商仍以开展电信业务为主,总部和各地分公司从事IT业务的组织机构以多种形式存在(如部门、子公司、控股公司、参股公司、实业公司等),这样造成IT业务的管理体系混乱,资源分散而不能得到有效和充分的利用。
其次,没有完全形成市场化的劳动用工制度。比如在考核、薪酬、引进和退出机制的灵活性等方面,国内运营商和完全市场化的IT公司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再次,缺乏IT项目管理的技能和经验,IT专业支撑队伍的素质仍有待提高。IT业务的开展需要采用先进的IT项目管理方式,而国内电信运营商目前比较缺乏该方面的经验和人才。同时,内部网络运维和IT支撑体系还难以支持为客户提供从IT咨询规划、系统集成、业务开通到运维外包服务的一体化解决方案的需求。
此外,国内电信运营商还缺乏对重要行业客户业务流程的深入了解,对不同行业的运作模式、行业特点和业务流程等不太熟悉。
(三)机遇分析(opportunities)
市场环境为国内电信运营商开展IT业务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首先,IT业务市场规模的迅猛增长为国内电信运营商开展IT业务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根据信息产业部的有关预测结果,未来几年,国内电信业务收入有望继续保持相对稳定的增长态势,但增长速度将逐年下降,2005年、2006年的增长率将在10%上下。同时,根据权威咨询机构预测,未来几年国内IT业仍将呈现迅猛发展的态势,增长率将保持在15%以上,且整体市场规模有望超过电信业的市场规模。
其次,客户对通信和IT的一体化解决方案的需求日益增长,应用外包服务日渐普及。不同行业的客户希望电信运营商能够提供满足其多样化、个性化通信需求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得到“一站购齐”式的服务。由于企业用户往往缺乏专业技术人才,而运营维护成本、竞争环境的压力等因素更将迫使运营商将应用系统的建设和维护等工作全部外包给专业服务商,把精力放在核心业务上,以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工作效率。
再次,国内电信运营商具有对各类合作伙伴的强大吸引力。这也为电信运营商整合IT供应商、为客户提供融合通信和IT的一体化解决方案提供了较好的机遇。
(四)威协分析(threats)
IT业务市场的巨大潜力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企业争相进入,它们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为国内电信运营商开展IT业务带来了一定的威胁。
与电信业相比,IT行业更加市场化,竞争更加激烈。在IT业务的低端领域,由于进入门槛较低,市场进入者众多,利润率已相当微薄;在IT服务的高端领域,大型IT服务商凭借在品牌、行业知识、IT技术等方面具备的综合优势逐步主导市场,依托强大的综合实力为行业用户,特别是大型企业用户提供一整套的IT服务解决方案。例如惠普、IBM、联想、神州数码、东软等企业已经在国内建立起领先优势。
四、国内电信运营商开展IT业务的策略建议
在开展IT业务方面,国内电信运营商可以考虑采取以下策略。
(一)整合内部资源
当前运营商内部从事IT业务的组织机构以多种形式存在,管理比较混乱。因此首先需要将内部相关部门、子公司、控股公司、参股公司、实业公司等的IT资源进行适当整合集中,理顺内部关系,形成支撑IT业务开展的高效灵活的管理体系。同时,对于传统固网运营商而言,由于历史的原因,过去对于自身IT系统的建设思路都是以业务为中心,并受当时技术、人员水平、业务需求的限制,各IT系统分别由不同部门进行建设和维护,造成各IT系统中数据不一致、系统之间接口众多、数据质量差等问题,难以满足市场前端准确的经营分析的需要,难以支撑相关部门开展针对性营销以及降低客户流失率。为保证对内业务运营管理的支撑和对外IT业务的开展,国内电信运营商需要整合好内部资源,理顺内部IT业务管理体系,建立和培养具有竞争力的IT支撑队伍,逐步将IT业务培育成新的业务增长点。
(二)组织机制创新
为适应IT业务市场竞争激烈的形势,国内电信运营商需要加强组织机制创新。对于IT业务的开展,可以暂时考虑采用“一企两制”的办法,和市场充分接轨,形成完全市场化的劳动用工制度,建立新型的激励、约束机制,重点推进人员引进退出、薪酬激励、绩效考核、职业发展、竞争上岗、教育培训等方面的市场化,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努力培育IT业务的快速成长。
(三)加强对外合作
加强与多方面的合作也是国际运营商开展IT业务的重点策略之一。国内电信运营商由于缺乏IT项目的管理技能、经验和专业人才,更需要树立“合作共赢”的理念,采取多种形式积极与国内外的行业系统集成商、设备商、软件商、IT咨询公司以及各类行业大客户进行广泛合作,取长补短,共同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比如,通过与政府、金融、能源等重点领域的大客户进行重大项目合作,迅速积累不同行业市场的运作经验,以更好地为客户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同时,利用在运营业的地位和经验,与世界领先的企业,如IBM、英特尔、Oracle、Siebel、Sun等公司合作,保证世界级应用产品的使用。必要时还可以运用一定的资本运作手段,收购兼并部分优秀的IT公司,以弥补开展IT业务的资源缺口。
(四)把握客户需求
目前,国内电信运营商面临的实际情况是,运营商自身在IT业务方面的投资需求非常巨大,考虑到这一点,运营商在开展IT业务初期可首先考虑重点满足企业自身的IT业务需求。在对外开展IT业务时,国内电信运营商在初期可充分利用自身庞大的企业客户群优势,重点满足自有企业客户的通信和IT综合需求。对于大客户,运营商可针对行业进行市场细分,优化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为其提供量身定制的行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对于中小商业客户,运营商需要把握当前国内中小企业发展迅猛、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比较薄弱、采购资金相对短缺、信息化需求日益个性化、实用化等特点,加大市场宣传和促销活动的力度,为其提供优质的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和服务。
(五)选择业务重点
国内电信运营商在开展IT业务时,应有所为有所不为,根据企业自身实际和市场状况选择业务重点。在此运用GE矩阵分析方法对国内电信运营商开展IT业务进行分析(结合国内电信运营商的实际情况,在此剔除对IT硬件的评估分析)。GE矩阵分析方法是根据市场吸引力和企业竞争实力进行业务分类分析,以确定多业务的战略的方法,是在波士顿矩阵(BCG矩阵)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演进而来的。综合考虑IT各类业务的市场吸引力(重点考虑IT服务类业务)以及国内电信运营商开展相应业务的竞争实力,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国内电信运营商开展IT业务的GE矩阵分析
针对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当前国内电信运营商在开展IT业务时,可对网络服务、综合解决方案、IT外包、系统集成等业务进行重点扶持,可以优化人员配置,集中资源投入,保持竞争优势。
对于IT咨询、IT软件类业务,国内运营商可以选择性进入。可以考虑把综合解决方案作为IT咨询开拓市场的切入点,集中较强的人员和技术力量,营造企业的竞争优势;对于IT软件类可以重点考虑以应用软件为切入点,或者和专业的软件公司合作,为客户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
对于软硬件支持与维护、IT教育与培训类业务,短期内可以不必考虑进入该类业务领域。
(六)创新业务模式
业务模式的创新对于当前电信运营商的转型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在开展IT业务方面,中国电信的业务模式创新已经走在了前面。今年年初,深圳电信的“蓝色魅力”已经在深圳市全面推广,以服务于中小企业的信息化为目标,采用ASP(信息化应用服务提供商)的商业运作模式,由深圳电信牵头组织多家拥有优秀产品和丰富行业经验的软件企业参与运作,通过整合电信基础业务产品与电信增值业务产品,为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提供优质的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和服务。2005年4月22日,江苏电信与思科在无锡举行了“中小企业信息化及通信解决方案合作计划”签约仪式,面向该地区的中小企业客户联手推出了可托管服务,为第一批使用者零成本打造虚拟的IT部门。基于这种可托管服务,中小企业自身不再需要花费较多资金购买网络设备,通过由中国电信和思科共同提供的可托管管理服务便可享受到便捷的网络服务。不管是“蓝色魅力”还是“无锡模式”,都是中国电信在开展IT业务方面进行的业务模式创新。而事实也证明,这些全新的业务提供模式已经产生了非常显著的成效。相信在未来的电信市场竞争中,业务模式的创新将是电信运营商决胜IT业务市场的关键。
it系统规划中的5个步骤如下:
在实施一个新的IT系统坚持“以流程为中心”的做法将会大大提高成功的可能性。换言之,不是简单地去解决一个不好用功能,也不是去解决在特定位 置或在特定功能存在的一个问题,退一步问一下这个问题是否出现在系统的流程中,系统是抑制还是支持过程的变化,实现起来是否轻松;
过程改进需要一个过程的业主或利益相关者组成的管理委员会,以定义业务执行工程改进的优先次序列表。而且,它必须贯穿整个制造企业。指望单独的部门和工厂确定和实施过程改进只能导致一个支离破碎的IT应用定制系统或者对于现有的只对少数人提供服务的应用程序的更改。
一个卓越核心团队(COE)去做的如上所述的过程改进的实际工作。这个团队应包括组织内来自不同背景的人,包括车间和供应链的运作和管理,IT和企业 管理。理想的情况下,成员需要在企业至少工作五年左右,这样不仅理解IT系统的工作,也知道决策是如何环绕的业务进行的和潜在的流程改进项。
与业务部门讨论、沟通、对计划达成一致同意。一旦治理委员会成立,COE的工作人员在进行的时候,会非常同意文件和有效的沟通程序的纲领和最初的目标和战略是非常重要的。将过程控制从过程信息中分离开以减少COE的团队和其他各部门之间的冲突。实施过程为中心的方法需要文件和额外的政策和具体程序。在改善商业模式和IT结构的过程成熟度和灵活性的过程中,分析和记录是非常必要的。
在IT构架中增加并且优化BPM(business process manage) 平台。在一个端到端的角度来看,跨功能领域和地理区域的情况下,利用BPM平台比没有该平台的经营者的成功率要高得多。这很容易从道理上解释…如果一个团 队有一个流程框架,将会更有效率,这反过来又提高了产量和业务敏捷性。此外,BPM框架使流程可以 很容易地复制和在多个地点重复使用,那么这样增强BPM功能的IT系统的优势会“改变游戏”。
总结:IT系统的实施会保持竞争的领先。实现预算、时限和过程改进的目标带来一个成功的投资回报率。
计算机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从最初的简单计算到初级办公,到现在的大型应用系统,计算机应用越来越来越深入到企业的各个方面,企业对计算机应用系统的依存度越来越高。而基础网络系统(网络设备、线路、服务器、桌面电脑等)则是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运行保障,就好比是高速公路,路通则信息通,因而基础网络系统的运行情况对现代企业各项活动开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应对基础网络的运维,各企业应用多种管理手段、技术手段对IT运维进行提升,比如划分职能科室(组)、职能人员(网络管理员、网络安全员、系统管理员、数据库管理员、现场管理等岗位)是管理手段,应用ITSM(IT服务流程管理)、桌面安全管理、网管、活动目录服务等系统是技术手段。其中有的职能重复,有的系统交叉,本文以的笔者所在企业IT运维现状为背景,探讨IT运维的发展模式,旨在优化大型企业IT运维模式,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1 IT运维现状分析
不同企业IT运维方式大不相同。由于不同地域,不同行业计算机应用发展水平不同,造成不同企业的管理模式大不相同,比如银行系统,由于计算机普及应用较早,地域分布较广,计算机应用及运维发展较快;而某些大型企业,由于管理者偏重主营产品,忽视在IT基础设施及应用系统上的投入,因而IT运维服务处于较低水平。
同一个企业IT运维方式也存在差别。同一企业,如果规模较大,二级单位较多,由于管理方式差别,运维模式也有较大不同。比如有些企业维护人员多,有些少,有些企业采用传统方式运维,有些企业则重视应用先进的管理系统等,这些原因造成同一企业内部的差别。
2 理顺思路,建立合适的IT运维架构
IT运维的目的
IT运维的目的主要有三个:第一个是提供一个稳定高效的基础网络平台,为各种计算机应用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第二个是为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使客户端与计算机相关的故障能快速地得到解决;第三个是节省人力,提高工作效率,快速处理基础网络的故障。正是基于这样的目的,所以企业在基础网络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在管理上不断创新。
分析企业目前各个应用系统
基础网络是为应用服务的,所以我们可以分出哪些系统是属于基础网络的,哪些系统是属于企业应用类的,比如某大型企业的信息系统中,ERP、MES、LIMS等系统是属于应用服务类系统,直接面对终端用户,而网管系统、桌面安全、ITSM、数据存储备份等则是属于基础网络类的,其中ITSM是直接为用户提供服务接口的,其它则是作为IT基础管理系统。对于应用服务类的系统我们要分析其可能故障,并理清解决的流程;对于基础网络类的系统,我们则要将其置于流程之中,理清如何协作才能更好地为用户层的应用系统服务。
建立合适的IT运维架构
传统的运维框架很简单,基本是负责人制,碰到运维方面的问题时由负责人分配工作,这样的方式初期运作简单高效,但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及计算机应用的普及,传统作业方式受很多因素影响,比如分配工作难、耗费人力多、处理问题能力要求高、工作量大等,所以企业迫切需要新的IT运维模式。
某大型国有企业,对基础IT运维相当重视,近几年相继在各分公司推广部署桌面安全系统、防病毒系统、网管系统等,各分公司也针对企业实际情况上做了一些很好的系统,比如某大型企业应用的ITSM系统、上网行为管理系统,这些系统之间有些重复,但各有侧重,那么如何使各系统有机结合,建立一个合适的IT运维框架则是必要的。笔者从某大型企业IT运维现状出发,提出一种IT运维架构,仅供讨论,如图1所示。
图1中ITSM为用户服务接口,内控则是管理接口,用户端的问题进入ITSM系统后,按问题分类或业务分工进入相应的基础网络系统或应用系统处理,各系统也需要分别建立相应的运维架构,比如防病毒系统可以建立。
图1 IT运维架构
如图2所示的运维架构。经各系统处理完后反馈给用户并进行归档,内控则对整个运维过程进行规范化控制。
图2 防病毒体系的三级运维架构
3 优化结构,建立合适的运维流程
分析IT运维需要处理的各种问题。IT运维所需处理的故障种类很多,硬件故障还是软件故障、内部网故障还是外部网故障、系统问题还是病毒问题、用户端问题还是服务器端问题,网络设备问题还是应用系统问题等,列出工作中已遇到过的问题以及可能出现的的问题,通过分析,然后再来建立我们的流程,是建立合理流程的依据。
结合组织结构,建立合适的运维流程。IT部门一般按专业划分科室,比如网络、系统、应用开发、工业控制等,这种划分是以水平层面来管理的,传统管理模式基本都是这种方式,而新的基础IT运维系统要求以专业及技术水平来进行竖直层面的分工,比如ITSM要求一线处理现场基础问题,二线处理复杂问题,经理处理全局问题及疑难问题,从而对不同层次提出了不同的技术要求,因此企业需要在水平与竖直两个层面上找到一个平衡点,来建立合适的管理模式。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经过结构优化后,建立各个系统的运维流程,图1的运维架构显示,各个系统之间是相对独立而又相互联系,因此相应的流程必定是相对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
4 防患于未然,注重日常管理工作
建立各系统的管理办法、推广预知维修思维。正如象设备维修由最初的事后维修发展到预知维修模式一样,IT运维模式同样要注重预知维修,即是在问题出现之前,根据一些监测系统(比如网管系统)、日志记录系统等发现异常现象,将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现代企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依赖性越来越高,要求也越来越高,比如某大型企业的MES、ERP、IC卡等系统,要求7 X 24 h工作,任何一次小小的故障都可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减少信息系统故障率是非常重要的。要做到预知维修,具体到工作中就是要建立各个系统的管理办法,其中要包括异常监测和应急处理等内容,一些关键系统必须有日报,周报或月报。ITSM系统中的常见故障和经验汇总功能即是预知维修思维应用在现代管理上的体现。
建立完善的文档资料。网络系统里的资料再详细,也有出故障甚至丢失的可能,维护良好的文档对于IT运维很有帮助。资料整理除了要求全面,清晰外,还需要满足两个原则,一个是动态更新,过时的资料会误导对事情的了解及判断;第二个是让一个新人能看明白,完全不了解情况的新人(具备专业知识)通过资料能了解现状,则说明这是一份高质量的资料。比如,企业网络连接的文档资料,好的文档的关键不是把每个连接到各个图形的工作站(假设保持最新信息)都进行归档,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到网络互联(拓扑、交换机和路由器)、服务器、网关和防火墙上。路由器和交换机没有必要用图形(类似设备的图形)表示,用简单的几何形状(如五边形、圆、方块和矩形)表示即可。例如,总使用一个八边形表示一个核心层交换机、用五边形表示汇聚层交换机、用正方形表示接入层交换机。
5 分清责任,建立相应的激励制度
不同的岗位工作方式不同,比如有的现场维护,有的远程处理;不同的技术水平要求不同的待遇,比如ITSM系统中一线技术人员与事件经理责任不同,待遇应该不同,因此企业应当推出相应的奖罚、晋升制度,以激励员工进步。本文着重于运维模式,对此不作进一步探讨。
6 结语
企业为优化生产、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成本,采用多种基础网络维护系统和生产应用系统,达到上述目的的同时,也对IT运维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运维模式要求一个清晰的运维架构和合理的工作流程, 同时更要注重日常管理工作和激励机制,这样才能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但企业在适应新的系统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员工心态难适应、组织结构难协调、奖罚制度难改变等,这对很多企业是一个挑战。
什么是产品路线图演示
建立和展示产品路线图是产品经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产品路线图演示会通知利益相关者(公司内部和外部)产品去向以及如何到达那里。在演示过程中,产品经理分享了路线图,并说明了计划如何映射到公司的战略,以及它将如何取悦客户并进一步使公司脱颖而出。
产品经理如何使用产品路线图演示
产品经理使用路线图演示与各种受众进行交流-从高管到客户再到工程团队。可以根据演示内容定制演示文稿以传递不同的消息。
产品经理可以使用演示文稿向公司领导者展示主要产品主题或计划是如何融入公司范围的战略工作的。或者它可以用来告诉客户或合作伙伴在下一个版本中要寻找什么以及何时期望它。或者,该演示文稿可以向工程团队显示重要的客户需求和功能请求的时间安排。
然而,路线图演示不仅涉及时间表和功能。产品经理可以利用这些机会来进行对话,回答有关产品方向的问题并听取反馈。
产品路线图演示的要素是什么
产品路线图演示讲述了产品的故事,最好的产品旨在进行沟通和说服。
以下是在任何产品路线图演示中包括和计划的一些基本元素:
1)议程
产品路线图共享产品的方向。演示文稿本身也需要一个方向。产品经理应先确定目标受众,然后再制定议程。这使听众对他们在旅途中会看到的东西有所期望。它还有助于确保会议按时进行,并且可以捕获相关但非核心的主题,但以后再讨论。
2)目的
好的产品路线图演示是从目标开始的。为什么要与特定受众共享此信息,以及预期的要点是什么什么样的反馈会有所帮助通过使用目标至上的方法来构建演示文稿,产品经理可以更加自信该演示文稿将为您提供丰富的信息并广受欢迎。
3)视力
在更广泛的产品策略和方向的背景下,每个观众都会从看到产品计划中受益。路线图演示将工作与战略联系起来,并解释了计划背后的“原因”。产品经理可能希望预先包含高级别的产品愿景-有关产品的业务模型,目标,计划,角色和竞争对手的信息。
4)受众意识
演示应根据受众和预期结果进行定制。例如,向销售团队进行的机密演示可能集中在高级概念上,包括有关新功能优势的详细讨论,关于何时可用的清晰指南以及如何与客户讨论。但是面向公众的客户路线图可能仅包含功能的一般描述以及发布这些功能的大概日期范围。
5)路线图
当然,路线图是产品路线图展示的关键。产品经理可以选择以不同的详细程度使用多个路线图模板。同样,这些将由受众定制。例如,董事会可能希望查看产品组合或战略路线图,而IT团队将对发布路线图更感兴趣。
6)反馈
提出产品路线图可使产品经理有机会回答问题并获得内部和外部受众的宝贵反馈。每个演示文稿都应分配时间提问,回答和评论。
7)共享性
有些人可能会发现演示文稿后更有价值。它甚至可以成为今后的参考点。因此,重要的是要考虑可共享性,例如适当的访问权限以及对其更新频率的期望。
产品路线图向内部团队和外部利益相关者展示了产品的发展方向以及如何实现。产品经理为包括高管,客户,合作伙伴,销售和工程团队在内的广泛受众创建路线图。每个组需要共享的消息和产品详细信息的级别是不同的。例如,CEO可能希望看到实现高层目标和计划的时间表,而客户可能希望知道下一版本中将要推出的新功能。
许多产品经理依靠路线图模板为每个受众创建正确的视图。这样可以节省时间,并使计划过程标准化。路线图模板有多种格式和类型。选择模板时,重要的是要考虑为什么以及打算如何使用它。
一、路线图模板按格式
产品路线图模板以前是在Excel,PowerPoint,Word和Visio等脱机工具中创建的。但是,依靠这些类型的工具进行路线图规划可能非常耗时且效率低下。决不打算将它们用于此目的。这些应用程序不包括示例路线图模板,并且不容易在您的产品组合中进行更新或共享。跟踪分布在不同位置的所有路线图版本和变化很快变得很困难。
在过去的几年中,基于云的工具改变了产品路线图的构建方式。产品团队首次可以使用专用的路线图软件来可视化并共享他们的计划。这些工具提供了各种各样的交互式模板,可以针对每种情况轻松进行自定义。而且,由于他们在线,产品经理不再需要担心版本控制。下面显示的路线图模板(以及许多其他模板)在Aha中可用!您可以通过开始30天的试用期免费试用它们。
二、路线图模板按类型
产品经理需要多种方法来可视化其战略,显示下一步计划并解释其团队为何构建特定功能。根据谁在查看路线图来定制路线图至关重要。这就是为什么产品经理依靠几种类型的路线图模板来完成工作的原因。下面显示的是一些常用路线图的示例。
三、投资组合路线图模板
项目组合路线图用于管理和可视化跨多个业务,部门或产品线的更新。它形象化了不同产品之间经常存在的复杂关系。它还可以帮助产品团队和利益相关者清楚地看到每种产品所带来的业务价值。
投资组合产品经理需要投资组合路线图提供的可见性。团队管理的产品和产品线越多,保持同步就越困难。该路线图模板使您可以轻松了解产品发布与跨多个产品的战略计划之间的关系。它还提供了更大的上下文,以解释为什么优先考虑某些功能。
四、战略路线图模板
战略路线图将您的业务战略与产品计划联系起来。它使您可以交流实现目标所需的主要产品计划以及实现这些计划的时间表。
使用此模板可以显示为您的产品定义的关键计划,以及它们如何与高级业务目标联系在一起。您可以按状态对条形进行着色,并显示计划链接到的目标。这样可以轻松解释您的产品方向并提供高级状态更新。
五、发布路线图模板
发布路线图模板使您可以建立产品旅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它还允许您可视化关键阶段,日期和依赖性,以使跨职能团队保持同步。如果您管理在同一日期发布的一组产品,则发布路线图特别有用。您需要让多个产品团队独立工作的方法。同时,您必须能够看到各个产品版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支持总体发布计划。
使用此模板,您可以查看成功启动所需的所有跨功能活动,并跟踪进度。您可以复制模板以用于将来的发行版,以创建可预测的过程,以确保按目标启动。
六、功能路线图模板
功能路线图显示了每个功能如何增强产品并与您的高级目标和计划联系在一起。它是本指南中包含的所有示例中最详细的路线图模板。您可以使用它与内部和外部利益相关者就即将推出的功能以及何时设置期望。
该模板为实施提供了清晰的时间表。它允许您显示产品积压单中的功能何时作为每个版本的一部分提供。根据受众需求的信息,您可以显示或隐藏不同的目标和计划。
七、团队路线图模板
许多不同的团队都依赖路线图模板。最常见的用例是产品和技术组。制造,市场营销和咨询等领域的其他团队也越来越多地使用路线图模板进行战略规划。以下是为不同团队定制的路线图模板的几个示例。
八、产品路线图模板
优秀的软件是具有突破性想法,创建愿景并向团队展示如何实现这一目标的结果。您的产品路线图应显示您的高级策略及其与业务目标的****。
该产品路线图模板可轻松在一个视图中传达多个产品的方向。您可以使用它来解释重点领域和每个计划的状态。它还使您可以将策略与版本和功能链接起来,以便您可以解释团队的工作与全局的联系。
九、IT(技术)路线图模板
IT团队使用路线图模板来定义和确定将对业务产生最大影响的项目的优先级。这很关键-特别是如果您的团队产能过剩。创建技术路线图提供了一种确定请求优先级和管理发布的清晰方法。这可以帮助组织中的每个人了解为什么优先确定某些项目以及何时交付这些项目。
该路线图模板显示了关键IT项目与战略业务计划之间的关系。这使IT经理可以在较高水平上展示其工作。它还使与业务涉众进行协作,跟踪技术和发布依赖关系以及交流进度变得更加容易。
十、咨询路线图模板
咨询小组需要一个路线图,以在一个地方跟踪所有客户项目。从项目前规划到与客户合作,路线图可帮助您实施对客户重要的产品和服务。您可以捕获客户需求,对其进行优先级排序,并制定计划以显示接下来的需求。您的客户会为此而爱您。
该路线图模板使顾问可以轻松地向客户更新进度,监视谁在做什么以及跟踪团队在工作上花费了多少时间。以这种方式管理客户参与度可以提高透明度,并建立长期的客户忠诚度。
十一、制造路线图模板
当您负责制造物理产品或包含硬件和软件的混合产品时,至关重要的是每个人都保持同步。您管理着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涉及动态的供应链,关键的依存关系和紧迫的期限。
该生产路线图模板使您可以建立清晰的交货时间表并显示计划的进度。它可以帮助您更好地与内部利益相关者和外部合作伙伴进行协作,从而可以快速交付客户所需的商品和服务。
十二、营销路线图模板
营销团队需要制定路线图,以使上市活动与总体业务战略保持同步。这可能具有挑战性,因为客户,市场和技术是动态的并且瞬息万变。最好的营销团队会进行战略性思考并确定可推动客户增长的计划的优先级。
该营销路线图模板使营销团队可以管理收入驱动型营销活动和跨功能产品发布。它使与同事在销售,产品和支持方面进行协作以及使利益相关者保持最新状态变得更加容易。
十三、路线图的好处
最佳路线图设定了具有特定日期的明确目标,并描述了有助于团队实现目标的关键措施。路线图越具体,您就能越清楚地显示产品或服务的发展方向。正确的模板可帮助产品经理为特定受众量身定制路线图,而无需花费大量时间进行编辑。它们还为成功提供了必要的框架,并为继续努力提供了真正的北方。
十四、产品路线图演示模板的一些示例是什么
没有“通用”模板这样的东西-观众将指示产品经理如何开发演示文稿。例如,向公司客户顾问委员会的演示与开发团队的演示截然不同。也就是说,产品经理可以遵循一些最佳实践。在所有情况下,观众都将能够就所呈现的内容分享有价值的反馈。
选择正确的产品路线图演示模板的第一步是识别受众。然后,可以参考这些最佳实践来为以后的演示文稿创建自定义指南-您也可以使用路线图模板快速入门。
以下是路线图演示模板的一些示例:
1、向执行委员会和顾问委员会介绍路线图计划的模板
该演示文稿适合谁
高管和咨询委员会
目标是什么
交流高级别主题-产品方向,投资领域以及跨产品发布时间表
如何连接到视觉
展示与公司战略的相关性-市场格局,业务模型以及目标和计划。
应该使用什么路线图
包括高级视图-组合视图显示已映射到产品和战略计划的计划发布
路线图应如何定制
显示一般信息-主要工作的时间表
应该共享多少
限制共享-标记为机密并每季度更新一次
投资组合路线图示例
2、向营销团队介绍路线图计划的模板
该演示文稿适合谁
市场行销
目标是什么
沟通跨职能因素-进入市场计划
如何连接到视觉
连接到产品策略-目标和计划,竞争对手,角色
应该使用什么路线图
包括计划中的工作-强调目标的季度计划路线图
路线图应如何定制
突出时间表-功能和发布
应该共享多少
限制共享-标记为机密并根据发布状态进行更新
计划目标的路线图示例
3、向工程和IT团队展示路线图计划的模板
该演示文稿适合谁
工程与IT
目标是什么
沟通时间安排-容量计划估算
如何连接到视觉
连接到产品策略-映射到计划功能的目标和计划
应该使用什么路线图
包括计划的工作-功能路线图按类型排序,显示状态和内部发布日期
路线图应如何定制
突出显示详细信息-有关功能,发布日期,要求的信息
应该共享多少
限制共享-标记为机密并根据发布状态进行更新
显示状态和内部发布日期的功能路线图示例
4、向销售和支持团队展示路线图计划的模板
该演示文稿适合谁
销售与支持
目标是什么
沟通时间-完成交易和客户支持
如何连接到视觉
客户和合作伙伴详细信息-映射到发布阶段的计划
应该使用什么路线图
包括计划的工作-发布包含阶段和依赖项的路线图,以进行跨职能工作
路线图应如何定制
突出时间表-功能和发布
应该共享多少
限制共享-标记为机密并根据发布状态进行更新
显示跨职能依赖关系的发布路线图示例
5、向客户展示路线图计划的模板
该演示文稿适合谁
顾客
目标是什么
传达产品方向-即将推出的功能和主要主题
如何连接到视觉
以客户为中心的细节-计划到发布阶段的计划
应该使用什么路线图
包括计划的工作-定制路线图,显示主要里程碑和想法优先级
路线图应如何定制
显示一般信息-季度发布日期
应该共享多少
半公开-根据需要提供网关,并每季度更新一次
自定义路线图示例,按季度显示计划
6、向合作伙伴展示路线图计划的模板
该演示文稿适合谁
伙伴
目标是什么
传达产品方向-即将推出的功能和主要主题
如何连接到视觉
以合作伙伴为中心的细节-映射到发布阶段的计划
应该使用什么路线图
包括计划的工作-过滤功能路线图以显示以合作伙伴为中心的计划工作以及外部发布日期
路线图应如何定制
显示一般信息-具有依赖性的季度发布日期
应该共享多少
机密或半私密-根据需要提供网关,并每季度更新一次
显示外部发布日期的功能路线图示例
7、向分析师和媒体展示路线图计划的模板
该演示文稿适合谁
分析师和媒体
目标是什么
传达高级产品方向-即将出现的功能和主要主题展现出差异化
如何连接到视觉
以市场为中心的详细信息-角色和计划映射到发布阶段
应该使用什么路线图
包括计划中的工作-定制路线图,显示即将到来的主题和主要里程碑
路线图应如何定制
显示一般信息-季度发布日期
应该共享多少
限制分享-标记为机密
显示即将推出的产品主题的自定义路线图示例
十五、产品经理使用哪些工具来构建路线图演示文稿
每个产品路线图演示都将在其目标受众的指导下达到特定目的。但是,构建许多自定义的演示文稿可能是一个耗时的过程。
一些产品经理使用路线图软件来集中他们的产品计划和功能定义,并使其保持最新状态。根据组织内使用的过程和资源,产品经理可能需要从多个来源(例如,电子表格,文档,其他演示文稿和设计工具)汇总信息。使用为产品管理而构建的软件,还可以轻松地与目标受众安全地共享产品路线图计划。
无论使用路线图软件还是手动处理,路线图演示模板都将派上用场。通过对受众和演示目标有深入的了解,产品经理可以使用这些最佳实践来创建模板,以成功地传达其产品计划。最好的部分是它们可以在下次需要路线图演示时重新使用。
产品经理必知的产品路线图模板
产品经理-产品组合路线图是什么
小白零基础产品经理画产品路线图指南
2020年产品经理薪资趋势
产品经理:产品分析的内容有哪些
产品经理能干到多少岁
产品经理好学吗-能学会吗
解读产品经理行业就业前景
产品经理适合女孩子嘛
产品经理40岁后能干嘛
学习产品经理培训课程挣多少钱
未来五年产品经理必死
转行产品经理后悔了
低压配电系统TN、TT、IT的比较
根据现行的国家标准《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的定义,将低压配电系统分为三种,即TN、TT、IT三种形式。其中,第一个大写字母T表示电源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I则表示电源变压器中性点不接地(或通过高阻抗接地)。第二个大写字母T表示电气设备的外壳直接接地,但和电网的接地系统没有联系;N表示电气设备的外壳与系统的接地中性线相连。
TN系统:电源变压器中性点接地,设备外露部分与中性线相连。
TT系统:电源变压器中性点接地,电气设备外壳采用保护接地。
IT系统:电源变压器中性点不接地(或通过高阻抗接地),而电气设备外壳电气设备外壳采用保护接地。
1、 TN系统
电力系统的电源变压器的中性点接地,根据电气设备外露导电部分与系统连接的不同方式又可分三类:即TN—C系统、TN—S系统、TN—C—S系统。下面分别进行介绍。
11、TN—C系统
其特点是:电源变压器中性点接地,保护零线(PE)与工作零线(N)共用。
(1)它是利用中性点接地系统的中性线(零线)作为故障电流的回流导线,当电气设备相线碰壳,故障电流经零线回到中点,由于短路电流大,因此可采用过电流保护器切断电源。TN—C系统一般采用零序电流保护;
(2)TN—C系统适用于三相负荷基本平衡场合,如果三相负荷不平衡,则PEN线中有不平衡电流,再加一些负荷设备引起的谐波电流也会注入PEN,从而中性线N带电,且极有可能高于50V,它不但使设备机壳带电,对人身造成不安全,而且还无法取得稳定的基准电位;
(3)TN—C系统应将PEN线重复接地,其作用是当接零的设备发生相与外壳接触时,可以有效地降低零线对地电压。
由上可知,TN-C系统存在以下缺陷:
(1)当三相负载不平衡时,在零线上出现不平衡电流,零线对地呈现电压。当三相负载严重不平衡时,触及零线可能导致触电事故。
(2)通过漏电保护开关的零线,只能作为工作零线,不能作为电气设备的保护零线,这是由于漏电开关的工作原理所决定的。
(3)对接有二极漏电保护开关的单相用电设备,如用于TN-C系统中其金属外壳的保护零线,严禁与该电路的工作零线相连接,也不允许接在漏电保护开关前面的PEN线上,但在使用中极易发生误接。
(4)重复接地装置的连接线,严禁与通过漏电开关的工作零线相连接。
TN-S供电系统,将工作零线与保护零线完全分开,从而克服了TN-C供电系统的缺陷,所以现在施工现场已经不再使用TN-C系统。
12、 TN—S系统
整个系统的中性线(N)与保护线(PE)是分开的。
(1)当电气设备相线碰壳,直接短路,可采用过电流保护器切断电源;
(2)当N线断开,如三相负荷不平衡,中性点电位升高,但外壳无电位,PE线也无电位;
(3)TN—S系统PE线首末端应做重复接地,以减少PE线断线造成的危险。
(4)TN—S系统适用于工业企业、大型民用建筑。
目前单独使用独一变压器供电的或变配电所距施工现场较近的工地基本上都采用了TN—S系统,与逐级漏电保护相配合,确实起到了保障施工用电安全的作用,但TN—S系统必须注意几个问题:
(1)保护零线绝对不允许断开。否则在接零设备发生带电部分碰壳或是漏电时,就构不成单相回路,电源就不会自动切断,就会产生两个后果:一是使接零设备失去安全保护;二是使后面的其他完好的接零设备外壳带电,引起大范围的电气设备外壳带电,造成可怕的触电威胁。因此在《JGJ46-88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规定专用保护线必须在首末端做重复接地。
(2)同一用电系统中的电器设备绝对不允许部分接地部分接零。否则当保护接地的设备发生漏电时,会使中性点接地线电位升高,造成所有采用保护接零的设备外壳带电。
(3)保护接零PE线的材料及连接要求:保护零线的截面应不小于工作零线的截面,并使用黄/绿双色线。与电气设备连接的保护零线应为截面不少于25mm2的绝缘多股铜线。保护零线与电气设备连接应采用铜鼻子等可靠连接,不得采用铰接;电气设备接线柱应镀锌或涂防腐油脂,保护零线在配电箱中应通过端子板连接,在其他地方不得有接头出现。
13、 TN—C—S系统
它由两个接地系统组成,第一部分是TN—C系统,第二部分是TN—S系统,其分界面在N线与PE线的连接点。
(1)当电气设备发生单相碰壳,同TN—S系统;
(2)当N线断开,故障同TN—S系统;
(3)TN—C—S系统中PEN应重复接地,而N线不宜重复接地。
PE线连接的设备外壳在正常运行时始终不会带电,所以TN—C—S系统提高了 *** 作人员及设备的安全性。施工现场一般当变台距现场较远或没有施工专用变压器时采取TN—C—S系统。
2、 TT供电系统
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电气设备的外露导电部分用PE线接到接地极(此接地极与中性点接地没有电气联系)
在采用此系统保护时,当一个设备发生漏电故障,设备金属外壳所带的故障电压较大,而电流较小,不利于保护开关的动作,对人和设备有危害。为消除T系统的缺陷,提高用电安全保障可靠性,根据并联电阻原理,特提出完善TT系统的技术革新。技术革新内容是:用不小于工作零线截面的绿/黄双色线(简称PT线),并联总配电箱、分配电箱、主要机械设备下埋设的4-5组接地电阻的保护接地线为保护地线,用绿/黄双色线连接电气设备金属外壳。它有下列优点:1)单相接地的故障点对地电压较低,故障电流较大,使漏电保护器迅速动作切断电源,有利于防止触电事故发生。2)PT线不与中性线相联接,线路架设分明、直观,不会有接错线的事故隐患;几个施工单位同时施工的大工地可以分片、分单位设置PT线,有利于安全用电管理和节约导线用量。3)不用每台电气设备下埋设重复接地线,可以节约埋设接地线费用开支,也有利于提高接地线质量并保证接地电阻≤10Ω,用电安全保护更可靠。
TT系统在国外被广泛应用,在国内仅限于局部对接地要求高的电子设备场合,目前在施工现场一般不采用此系统。但如果是公用变压器,而有其它使用者使用的是TT系统,则施工现场也应采用此系统。
3、 IT系统
电力系统的带电部分与大地间无直接连接(或经电阻接地),而受电设备的外露导电部分则通过保护线直接接地。
这种系统主要用于10KV及35KV的高压系统和矿山、井下的某些低压供电系统,不适合在施工现场应用,故在此不再分析。
建设部新颁发的《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规定:施工现场专用的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电力系统中必须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因此,TN-S接零保护系统在施工现场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如果PE线发生断裂或与电气设备未做好电气连接,重复接地阻值达不到安全的要求,也同样会发生触电事故,为了提高TN-S接零保护系统的安全性,在此提出等电位联接概念。所谓等电位联结,是将电气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与系统外可导电部分(如混凝土中的主筋、各种金属管道等)通过保护零线(PE线)作实质上的电气连接,使二者的电位趋于相等。应注意差异,即等电位联结线正常时无电流通过,只传递电位,故障时才有电流通过。等电位联结的作用。(1)总等电位联结能降低预期接触电压;(2)总等电位联结能消除装置外沿PE线传导故障电压带来的电击危险。因此施工现场也应逐步推广该技术。当然,无论采取何种接地形式都绝不是万无一失绝对安全的。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必须严格按JGJ46-88规范要求进行系统的设置和漏电保护器的使用,严格履行施工用电设计、验收制度,规范管理,才能杜绝事故的发生。
以上就是关于现今IT行业的分类全部的内容,包括:现今IT行业的分类、it系统规划中的5个步骤是什么、大企业应该如何高效管理自己的IT系统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