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博士毕业,感觉累,可以转什么行业?

医学博士毕业,感觉累,可以转什么行业?,第1张

这个看你的研究方向而定的。金融学隶属于社会学科,所以数学论证的严苛程度要小于很多工科和理科。求证方法而言,数学是相对简单且较有说服力的。你若能够找到其他方法求证而不用数学求证也成啊。

不可转专业。

根据百度百科资料显示,博士是不可转专业的。博士从入学考试到学位专业性是非常抢到,尤其是在本学科领域博士做的学术研究也是比较深的,国家培养个博士不容易,中间转专业是最大的人才浪费,虽然国家允许本科生可以转学,但不能调专业,博士更不容许转专业。

转专业简单来说就是学生由原专业转入另一专业学习的简称。

如果您有很好的的演讲水平,可以为大家科普 健康 演讲;

如果您的文笔好,可以为大家写 健康 科普;

如果喜欢在外面跑,可以从事医学学术专员;

前途一片光明

都念完博士了,个人觉得最好别转行了。转行太可惜了,太浪费你之前的学习了。不过,你要是真正的又找到了一个非常喜欢的,像爱生命一样爱一个职业,那你就改。

只有发自本心的对某一件事情的热爱才不会感觉累。但是他不是不累,让别人看起来累的不行,只是因为本人太爱这件事儿了。所以感觉不到累。

就像当年陈景瑞研究数学。一天到晚研究,不累吗?但是他仍然能够坚持下去,是因为他觉得在生命中没有比研究数学更开心的事儿了。可是我们一般人做得到吗,很显然做不到,反正我做不到。

累,调整好心态,恰当的锻炼,正确的饮食,这些都能够改善身体状况,去掉一些疲劳。

个人观点没有一样是是不累了。

本人和你比才疏学浅。也许不能体会或者不能完全体会你的心力交猝。但还是希望小小的建议对你有帮助,只是觉得你转行太可惜了。

医学博士毕业,感觉累,估计您是在医院从事临床等一线医疗行业。除了在医院还有其他几个行业可以考虑。

第一,您可以考虑到高校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医学博士符合进入高校的基本条件,也就是说您具备进入高校的条件,可以考虑。高校的优势在于,从事教学、科研相对于在医院不需要值班等,朝八晚五,还有正常节假日,关键有两个假期可以得到充分的休息。目前,高校教师 社会 地位还可以,相对比而言,工作稳定,没有那么大的工作压力,是比较合适的选择。

第二,去其他科研院所。可以去相关的科研院所,进行专项科研研究。涉及医疗卫生、生物、病毒、药理等很多的都需要医学博士这样的人才,这个也比较符合您的要求。

第三,相关事业单位。也就是考个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没年也有不少相关的事业单位需要医学专业,您也可以去报考一下。它的优势也是工作稳定,没有那么大的工作压力,可对比医院可能收入会减少。

第四,医学或者医药公司。可以从事相关的医学研究,如华大基因,它就是典型的需要生物、医学等高端人才的公司,相关的公司也是不错的考虑。

第五,互联网公司。可能很多人看到这个会有些疑惑,互联网公司怎么需要医学博士。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进步,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有很多从事医疗方面的互联网企业,比如丁香医生等,他虽是互联网企业但需要医学背景人才,所以这类企业也可以成为您的优质选择。

医学博士可以转任何专业,但是成本太大,前面付出太多[捂脸][捂脸]

实在坚持不下去VC吧,风投的投资经理,需要各个行业背景的人。不少认识的朋友博士毕业后去了投资公司,尤其是那些投医疗 科技 项目比较多的VC应该对医学背景的感兴趣。

要么就走选调。

一个体制内安稳,一个体制外赚钱,完美。

当然今年年景不好,能熬下去就熬下去吧。

感觉累是因为你在上坡,轻轻松松是下坡。

看你的喜好和你的家庭经济,北京有个著名的烧烤店,柳叶刀烧烤店就是几个医生合办的

一,可以当老师,或者去研究所工作。

二,搞新媒体平台运营,当作者。

三,跑医疗器械,或者保险。

四,自己开诊所。

有个人叫冯唐。1990年至1998年就读于北京协和医科大学,获临床医学博士学位。1998年至2000年赴美国艾默里大学商学院攻读MBA。2000年至2008年在美国麦肯锡公司工作,一直做到全球董事合伙人。2009年至2014年任职于华润医疗集团,从战略管理部总经理做到集团CEO。2015年至今,在中信资本PE部门担任高级董事总经理,负责医疗领域投资。

以上这是主业,同时副业:

出版畅销小说:《欢喜》《北京、北京》《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女神一号》《万物生长》《安阳》《素女经》《搜神记》《不二》《天下卵》。出版散文集:《活着活着就老了》《在宇宙间不容易被风吹散》《春风十里不如你》《三十六大》《如何成为一个怪物》《无所畏》《成事》《猪和蝴蝶》。出版诗集:《冯唐诗白首》《不三》《吟诗》《欢喜-冯唐2020金句日历》。出版译著:《飞鸟集》。出版音频作品:《冯唐成事心法》

医学,博士读完,也差不多30岁出头了。

·

一,劝你不要转行。

毕竟这么多年都熬过来了,非常不容易,投入(无论是精力,还是财力)也是相当大。你之所以,会有转行的想法,可能是因为一些不如意。比如:干这行太辛苦、医患关系太紧张、、从校园步入 社会 ,发现有很多你接受不了的事,等等吧,就不多说了。但这些问题,在其它的行业,也或多或少以它特有的方式存在。这是我们步入 社会 的必然经过,没有办法躲开。

·

另外,医生的收入(你一个博士,正常是可以进三甲医院的)在是所有行业里,平均来说,名列前茅且相对稳定的。这是其它行业,给不了你的。人一步入 社会 ,收入就极其重要了,就不能清高、粪土钱财了(土豪随意),所以要慎重。

二,如果您铁了心,要去别的行业。

也不是不可以,人生有无限可能。学医的,好多人才。做音乐的,有大佬罗大佑,还有晚辈许嵩、毛不易;写作的前有鲁迅、后有余华、冯唐。(冯唐可是正儿八经的协和医科大学,获临床医学博士。)当然革命先驱孙中山、歌唱家费翔、央视主持郎永淳也都有过医学经历。就不多举了。

·

能读到博士,这证明你智力高超、毅力惊人,能吃苦,家境也应当不差。有这些条件,只要不好高骛远,做很多事都能成。

三,可以参考这几个行业。

01、不脱离本专业,只是不做医生了。医务处、院感办公室、医保办公室、科研处、宣传部、人事处、规培办公室 当然想进入这些地方,可能得需要点关系。

·

02、医药代表。我就认真很多学医的,最后做了医药代表。工作上也不像医生那么枯燥、那么重复。最主要的是有个别的,还发家致富了。

·

03、高校老师相关。辅导员、大学老师等。这个可能博士还不够。得985或者行业内有口碑的专业的博士才行。

·

04、医学媒体、自媒体相关。这是一个海阔天空的大机会。既能发挥特长,还能释放爱好。当然你想在行业内拔尖,要么自己得有非常高的专业实力、要么得能洞察分析市场,推出市场有需要的作品。

·

04、公务员。你可能是觉得医生工作太累、太紧张了。(当然,我绝对不是说公务员就不辛苦,决决决决然不敢这么想的。)那就去考公务员吧。一般公务员年纪要求也就是35以下,还可以够得上。

·

05、银行、律师、投资顾问、各种顾问。这个算完全放弃专业了。但你医学博士都考下来了,这些你要是真的有心,有爱好、有志于此,花个一两年不是没可能。

·

06、如果是土豪,可以搞投资。金融圈,冒险家的天堂,趣味无限,机会无限,比起当医生,那好玩多了。

·

07、如果真的某个领域天赋异禀,可以参考一开始,我说的先贤那样,比如罗大佑写歌,冯唐写诗。当然跳舞、画画、运动员什么的都可以。

·

08、创业、开店等。小的可以开奶茶店、咖啡店、餐馆,大的可以开公司、电商、工厂等等等,享受一把霸道总裁的体验。当然创业九死一生,不仅自身实力要过关,客观条件也不能差,还得有一定的运势才能成事。

哲学家周国平曾说过:人生没有意义,但追求意义的过程有意义。如果你觉得你做的一切,追求的一切,是你想要的,那就放胆去做。加油吧,少年。

为什么王坚博士是心理学博士,却可以做阿里云总裁、以及阿里巴巴CTO?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想给大家说一个道理:有一种人叫做“先知”,他们能看到五年、十年,甚至更久的未来,刚好博士就是这样的人。

很多同学会说,王坚博士一行生产代码都没有写过,一个没有写过代码的人怎么可以做阿里巴巴的CTO和阿里云的总裁呢?

不过在大家的怀疑和质疑下,博士还是把阿里云做起来了。并且阿里云没有走开源方案的稳妥之路,而是选择了自研飞天阿里云 *** 作系统,并最大化实现“自主可控飞天云”。

30岁教授、31岁博导、32岁系主任。

可能大多数同学都会说,就算是不拘一格降人才,在体制内这么火箭一般的升迁速度,是不是得到了“特殊照顾”。特殊照顾不假,但是博士是靠实力征服学术界、工业界的。

博士当年是人机界面领域的世界级专家,主要是提升机器智能、提升机器效率,这里面就包括了最核心的计算机前沿技术,负责过国家863课题。在杭大读研究生的时候,也经常旁听浙大计算机系的课程。

对于大公司来说,可能早期CTO还需要写代码,但是等企业到了一定的体量,CTO又不需要直接写代码。

写代码有软件工程师、做架构有架构师、算法优化有算法工程师,CTO的职责是给大家画一个“饼”,至于这么饼怎么做、需要用什么材料,这些交给具体去执行的人就好。

经常听博士演讲的都知道,感觉博士说的话“听不懂”, 不是因为人家的思维混乱,而是他讲的东西很可能就是未来的样子。

就拿阿里云来说,十年前博士给一群人讲云计算,讲智慧城市,谁能听懂呢?

马老师都直言:感觉要分家了一样,我也稀里糊涂的听不懂,但感觉好像是未来的样子。 不过在阿里云最困难的时候,在阿里云、以及博士个人面对外面质疑最大的时候,还是 马老师毅然决然的站出来支持博士,并且在内网公开表示自己的态度:

在阿里云发展初期,马老师给最好的资源、给最好的工程师,不然阿里云也不会有今天。

阿里云的发展道路太艰辛了,当年已经誉满天下的博士放下身段从0开始做阿里云,被所有的人甚至是阿里云无数的人质疑,很多人因为坚持不下去都离开了。在2012年阿里云年会上,博士掩面哭泣,只有真正做技术的人才知道这里面有多难。

很多事情,冥冥中自有天意。严格来说,王坚和马云都不是计算机科班出身,王坚是搞心理学的,马云是搞英语的;但就是马云,一个不懂计算机技术的英语老师利用计算机技术创建了阿里巴巴集团,也正是王坚,一个心理学博士生导师推动阿里创建了全球前三的云计算服务---阿里云。

马云曾经这样说过:“ 正是因为我不懂计算机技术,阿里反而对于技术非常敬畏,所以阿里能够做成全球最强的计算机网络公司,谦虚点说,也是之一。 ”这就是马云的逻辑,或许他认为由一个计算机领域之外大的又懂计算机的人来领导阿里的技术变革能够做成一番事业,而这个人,就是王坚。那么,王坚又是凭什么能够获得马云的青睐来担任如此重要的岗位呢?这当然和王坚个人的能力是分不开的,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王坚于1962年出生于杭州,和马云是老乡;虽是老乡,但马云和王坚的命运却迥然不同。从王坚的个人履历来看,他的人生用顺风顺水来形容并不过分。

1984年,王坚获得杭州大学心理学系学士学位,虽然是心理学,主攻的研究方向却是数字人机交互方向,可以简单地理解为计算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这为王坚后期进入计算机领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6年之后的1990年,王坚已经获得了杭州大学的心理学博士学位,从现在这个时间节点来看,能够在6年内完成硕士和博士学生生涯,足以证明王坚并非池中物。1992年,王坚已经晋升为教授,一年后就成为了博士生导师。1998年,王坚已经出任杭州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同年入选“151”人才工程。 即便现在很多致力于走学术道路的人来看,这样的经历已经算作天才级别了。

虽然王坚一直在心理学领域摸爬滚打,但他更倾向于在计算机领域大展身手,却苦于没有机会。1999年,王坚终于迎来这次机会,他受到了微软的邀请加入了微软亚洲研究院担任副院长,和李开复以及现在担任小米公司联合创始人的林斌成为了同事。同年,马云在杭州率领自己的师生好友18人成立了阿里巴巴集团。

王坚在微软负责用户界面、机器学习、大规模数据处理等研究以及北京adCenter实验室,从这个时候开始,王坚的才华才真正和他的志向相吻合,他终于能够在微软这家 科技 巨头身上将自己完全沉浸在超大规模的数据海洋之中。值得一提的是,王坚在微软的研究成果SQM大数据技术成功帮助了Office 2007以及几十个微软产品的开发;不仅如此,王坚领导发明的墨水 科技 也应用在了ablet PC、OneNote 2003、Windows XP Tablet PC edition 2005,Windows Vista等众多产品中。

所以,王坚的能力已经是被微软充分证实过的,他不需要再向任何人证明自己。

2008年,正当王坚在微软做得风生水起时,王坚的好友同时也是时任阿里巴巴的技术总监刘振由于技术上的问题找到了王坚,这是第一次王坚和马云相遇。王坚一看当时阿里的情形脑中立马就知道了他可能会为阿里带来的变革,巧合的是,马云一眼就认定了是王坚。

一个月后,王坚就加入了阿里集团并担任首席技术架构师。 王坚的强项是大数据处理,而当时阿里面临的问题就是不知道如何处理如此超大规模的数据量,就算是从岗位匹配度山,王坚也是国内阿里的不二人选。

当王坚看到如此大规模的数据时,就和马云商量阿里要做自己的云计算平台,这是王坚首次在阿里提出“阿里云”的概念。马云知道后相当支持,还许诺一年给王坚的阿里云项目投资10亿,哪怕是十年也要完成"阿里云计算"的项目;搭建云计算平台是一件相当不容易的事情,过程中王坚被认为是“骗子”,但他没有放弃;终于,2013年随着阿里收购了中国万网,王坚借助中国万网的技术平台成功为阿里搭建好了一套完整的云计算平台——阿里云。

此后,阿里云一路高歌猛进,开始向全国甚至全世界提供自己的云服务。 包括12306在内的大型国企、大大小小的政府单位以及民营企业都成为了阿里云的客户,而阿里云也一举成为全球前三的云计算平台。

大家不要想当然了。王坚是技术出身的,可不是大家想的文科生背景来做CTO。

他是心理学与计算机的交叉学科人机工程领域当年国内最好的专家之一。李开复组建微软研究院北京office(后来这里成了中国AI和CTO的黄埔军校)时,询问国内这方面的权威,人家第一个推荐的就是王坚。而且他在微软研究院表现是非常突出的,在研究方向的选择和成果上都有独到之处,让很多其他搞更硬方向的科学家也不得不佩服。

在我看来,王坚可能是过去十年中国最成功的CTO。单看阿里现在几千亿美元市值里阿里云估值占多少就知道了。阿里云单独拆出来,应该已经是中国最大的技术公司之一。在公司里做技术花钱支撑业务,而是把技术本身做成业务,给公司挣出这么大的价值,CTO能做到这一步,极其难得。

CTO自己写不写代码不那么重要,关键是能在技术战略上看的远,找准正确方向,想清楚,而且能够跟公司的CEO形成共识,获得支持,在这个大方向真正落到实处,做出来。在这一点上,王坚非常成功。

谢谢您的问题。王坚是心理学博士,确是阿里巴巴的CTO(首席技术官),说明就要有人才,也要有伯乐。

王坚,阿里巴巴技术委员会主席,曾是杭州大学、浙江大学心理学系博士生导师兼系主任。2008年选择从微软亚洲研究院加入阿里担任首席架构师,2009年创建阿里云并当了首任总裁,在从零开始的情况下,就“狂妄”地舍弃了相对保险的开源路线,坚持做大规模分布式计算系统-“飞天”。

王坚的技术观与心理学无关。王教授是浙江大学心理学教授,浙江大学工业心理学国家实验室主任。王坚于1999年担任微软亚洲研究院执行副总裁。因此,王坚具有工业互联网的背景,而不是纯粹的心理学。就像我们今天的观点一样,许多人多年前质疑王坚是一名心理学。去阿里进行科学研究是一件很大的事吗?事实上,在进入阿里巴巴之前,王坚是微软研究院的工程师。我们当时可以参考比尔盖茨的口头禅,“不要问我,找王坚去”,这表明了信任,王坚的技术专长也很明显。

为什么阿里巴巴云的王坚博士获得博士学位。在心理学方面,他可以成为阿里的首席技术官吗?

王坚是一个强硬的人才。马云把阿里云递给了王坚。然而,王坚和阿里巴巴云当时被视为一个笑话。该技术难以实现,前景不明朗。特别是,李彦宏和马化腾也公开表示,他们不熟悉云技术。王坚在阿里受苦,他心里也有工作。阿里巴巴云开发初期发生了很多事故,工程师睡不着觉。在最艰难的时期,80%的工程师离开了阿里云。王坚说阿里巴巴云是由工程师填写的。这确实是一个很大的事实。多年以来,阿里云一直是全球领先的云计算技术,估值近700亿美元。预计它将成为阿里巴巴旗下另一家价值1000亿美元的独角兽公司。王坚的坚持终于得到了回报。

1、王坚早年在杭州大学求学,杭州大学被浙大合并很久了,大部分人并不了解,实际上这所大学放到现在,应该是比厦门大学要强大的存在,其毕业生中的两院院士、富豪、政治高官、海外知名教授等,放到现在至少比一大半的985高校要出色。其中,王坚所读的工业心理学,当时在全国排名第一,创始人为我国工业心理学创始人陈立教授,而王坚在这个全国排名第一的工业心理学专业中,30岁做到教授、31岁做到博导、32岁任系主任,本身是极为出色的。此外,工业心理学是一门交叉科学,除了管理心理学、劳动心理学、工程心理学、人事心理学、消费者心理学等等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之外,人机之间的交互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也是研究点之一。王坚博士在当年计算机在国内还处于初级阶段时,就意识到了计算机在工业心理学中的重要性,于是会经常去浙大旁听计算机的课程,以王坚博士的学习能力,计算机学到当时比较顶级的水平是可信的。这为他丰富的交叉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到微软之后,王坚主要从事用户界面、机器学习、大规模数据处理等研究,这与他之前做的工业心理学一脉相承,可以说,王坚是国内大数据、机器学习和人机交互方面的先驱,这为他在阿里的工作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2、王坚是CTO而不是码农,CTO的重要作用,第一是技术战略,第二是技术管理。王坚在微软时已经是大数据专家,看到亚马逊云之后,做阿里云对王坚而言是自然的事情,虽然阻力很大,但王坚是“见过世面”的,他相信云和数据代表了未来。实际上,阿里这些年的一些前瞻性产品和规划,或多或少都和王坚有关: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新零售、领先的 汽车 *** 作系统AliOS以及后续的物联网 *** 作系统AliOS Things、领先的办公社交产品钉钉、达摩院、中台等等,这些年在王坚的带领下,阿里的研发费用不断攀升,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王坚担任技术高管,是非常称职的。

4、不得不说马云用人方面实在是很强的,王坚这样的技术战略和管理高手,张勇这样通盘的运营高手,曾鸣这样的战略高手等等,而淘宝的蒋凡是85年的,阿里的人才梯队,在互联网企业中应该是做的最好的。

很多人以为心理学是文科,实际上是理科。

王坚是杭州大学心理学博士,并做过心理学系的主任。在1998年前,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杭州大学并称国内四大心理学系,其中杭州大学的工业心理学是国内第1的。

1998年,杭州大学被浙江大学合并。浙江大学也挺重视心理学系,还把它扩展成了心理学院。但遗憾的是,浙大心理学系在多个学科排名中却比原来落后了。

为什么我知道这些?因为我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这个话题非常大,为什么要界定只有动计算机的才能做CTO,由于人的很多固化思维导致了很多创新性的想法被抹杀,现在国内互联网行业真正做出点技术含量的产品,阿里云绝对算是非常出色的一个,如果换成一个懂计算机的人去搞,未必真能做得出来,因为在计算机领域学的时间太长了反而容易形成固化的思维,不一定有太多想法迸发出来,其实回过头来看王坚的职业经历。

地地道道的心理学博士,在国内还算是顶尖的,因为在学校里面做系主任不会玩人际关系就辞职去了微软的亚洲研究院,在里面做出点名堂,因为机缘巧合遇到了马云,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告诉了马云,结果马云被深深的打动,就当每年拿出10个亿来做云计算,结果在前几年进展不是很顺利的情况下,王坚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内外交困,在阿里集团内部已经分成两个派系,一种坚持认为王坚就是不懂技术瞎胡搞;另外一种就是坚决支持王坚坚持去做,其中马云的决心最大,其实马云格局更大,就当是战略投资了,没有巨大的投入就没有巨大的收获,反过来讲大家认为的心理学到底是个什么学科。

王坚学的是工业心理学,这里面很多的逻辑和思维模式基本上接近计算机,虽然本专业学的心理学,但王坚通过去蹭课学习计算机竟然在很短时间内就掌握住了计算的大量知识,不得不承认对于王坚本人来讲在某些方面是天赋存在的,有些人即使一心一意做一件事情都会变得十分吃力,而王坚不仅仅在心理学领域有着极大的建树,但在计算机领域后续通过自己的努力也玩的风生水起。

现在的大家提到心理学可能就会想到如何疏导人的思想等等,心理学的范畴非常的广泛,而工业心理学里面很多的逻辑已经设计上都接近于计算机思维,王坚能在微软干的风生水起绝对不是浪得虚名,任何一项新技术的诞生过程必然是痛苦的,之所以在阿里巴巴表现的比较明显,主要原因在于当初国内互联网出入如火如荼的上升阶段,每年花10个亿去做任何事情回报率都会非常高,所以大家在看到投入几年还是没有结果表示严重的怀疑,以致于在阿里巴巴的论坛有技术人员提出王坚会不会写代码这种异议,可见当时王坚的压力有多大。

而在实际的阿里云开发过程中,工程师更新了也是好几代,先不要讲里面的辛苦程度,主要外在的压力太大,很多人挺不住双向的压力就选择了离职,在最关键的技术环节王坚没有丝毫的退缩,所以技术人员都怕跟王坚汇报,因为只要沾上边就能提出各种各样的标准和要求,对于目标近乎苛刻的追求,也就是讲并没有因为外界的压力而降低项目开发的要求,反而是变本加厉。当时流传着一些话博士不知道用什么魔力,拢住了一批技术骨干跟着他卖命,现在的阿里云技术不仅仅解决了当初的高并发问题,而且云计算技术在全球已经能拿到第三的排名,仅次于亚马逊,微软,而且在解决12306的并发卡顿问题上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现在的阿里云已经是国产自主研发的一种标志和象征,成为大家争相传诵的好故事,而在真正出来之前有多少人讲这是一种骗局。

正是因为在这种特殊的身份下做出创新性的东西,如果搞个计算机博士未必真能跳出所谓的思维意识圈,从这点上看马云的战略大局意识还是非常强大,看的是人不仅仅是未来,关键是在于能做出什么东西来,王坚注定在阿里的 科技 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希望能帮到你。

因为,牛逼的人,只要认真起来,做什么都是不差的。

牛人喜欢读书,他可以考上清华北大。牛人喜欢做学术,可以做到教授甚至科学家。牛人喜欢搞技术,可以技术拔尖。

别说谁谁谁没读过书,但是却赚钱无数。那是因为人家本来就牛,只是不喜欢读书而已,

而且这种现象逐渐成为 历史 。现在的牛人很多都是会以学习成绩为荣来证明自己。

不是有句玩笑话话吗?不会做饭的歌手不是一个好司机!虽然看上去是一句玩笑话,但也恰恰说明了,有些人天生就是有跨领域的能力,他们就是那些外来的和尚,能念出与众不同的经! 而王坚这个心理学博士就是阿里云的外来和尚,他在阿里巴巴就成为了一个现象的存在,以至于在他带领阿里云团队的过程中屡遭质疑,在一致不被看好的情况下,逆袭成功,惊艳世界!

但成功总有原因,也并不是每一个跨界的人都能像王坚一样会取得成功,因此王坚的成功有他的独特之处。

王坚没加入阿里之前可是担任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常务副院长,这足以说明马云当年为何会将一个心理学博士纳入麾下!其实王坚在微软就从事了机器学习和大数据处理的相关工作,所研发的大规模数据处理平台广泛应用于微软的广告系统中,以及支持微软的标志性产品Office和众多产品的研发。08年就被中国计算机学会授予杰出贡献奖,98年就入选了浙江省“151”人才工程,所以王坚可是个IT领域老鸟!

计算机行业中有很多生物、物理、化学专业的转行人员,他们拥有强大的逻辑分析能力,凭借其认真的钻研精神,在进入计算机领域同样做得很出色,甚至比大部分科班人员做得要好,尤其是在底层算法和数据结构方面理解的更深刻。这是因为计算机其实就是一门工具类学科,更多的是为了解决现实业务问题。所以只要肯思考肯钻研就能进入这个领域。

另外计算机需要很好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而王坚研究心理学,将心理学的很多理论很好的结合到计算机中,发挥了很好的创造力。

做一个将领容易,但要做一个统帅就没那么简单了。而王坚具备了这种素质:

1、对目标的极致追求

2、强大的执行力

3、死磕到底的精神

记得在阿里云的庆功会上王坚博士哭了,他会议了一路走来的艰辛,阿里云团队换了一波人又一波人,虽然受到了整个集团的质疑,但王坚博士还是坚持了下来。如果没有对阿里云的强大的信念,是不可能坚持到最后的。

马云是个奇才,他的成功离不开他强大的理解能力,看透了很多人和事,看透了很多商业背后的逻辑。一路走来,他身边不乏精兵良将。阿里的每次变革总有人在合适的时间站出来又退到幕后,从11罗汉到蔡崇信,从孙彤宇到陆兆禧,从彭蕾到张勇,从王坚到胡晓明马云慧眼识人,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正是马云在背后坚定的支持才有了阿里云的今天,才有了王坚博士的感人事迹,所以我们要谢谢马云,是他成就了王坚,同时王坚也成就了马云的阿里云。

任何事情都有道理,心理学貌似和IT的CTO沾不上边,但学术分科不分界,现在是融合的 社会 ,融合就会产生新的力量,创造出新的元素,王坚博士成为CTO不会成为个例,今后会有更多的跨界人士,取得更多的成功!

化学博士的就业前景是很好的,1继续从事科研工作,可以是高校、研究所、公司研发部门。有的人喜欢贴近当下的课题,比如电池的研发、新材料的研发等等,也有人愿意更前沿的研究课题。科研工作对大众的将来是有深远的影响,说不定哪天太阳能光电转换+电解水技术+氢燃料电池的完美结合可以让人带一瓶水就开车出门了。对于一辈子专心从事科研工作的人,我向来都是满怀敬佩之心的。如果觉得科研工作的收入不够理想,高校教授开公司的大有人在,前提是别影响日常的科研工作即可。科研工作我觉得最理想的程度就是拿国家的钱,做自己喜欢的、有意义的事。

2转行。如果说博士生活是一段充实的生活经历,那么你选择转哪行都可能会有不错的结果。人生的路很长,不要把这个节点看成是最重要的那个十字路口,做你喜欢的事,做你擅长的事,那不就够了嘛。很多人常常一辈子都很难做好一件事,一旦做好了,生活中的幸福也会接踵而来吧。

博士想转专业跟导师说就可以完全告诉导师,自己觉得这个专业没有再研究下去的必要了,自己失去了对他的兴趣,如果再研究下去的话,也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因为自己丧失了兴趣,我觉得老师会理解你的。

以上就是关于31岁的金融学博士有可能转行吗全部的内容,包括:31岁的金融学博士有可能转行吗、博士转专业容易吗、医学博士毕业,感觉累,可以转什么行业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langs/887892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2
下一篇 2023-04-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