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9极客公园 科技 商业峰会现场,ONES创始人王颖奇向喜茶CTO陈霈霖抛出了许多人好奇的话题——喜茶真的有那么多人排队吗?
“喜茶”一度被贴上“营销”、“网红”、“黄牛”等不太善意的标签,这些标签使它超越了茶饮店本身,成为一种文化符号。
而作为喜茶的CTO,陈霈霖的岗位属性也常令人疑惑。餐饮行业为什么会存在CTO(首席技术官)?陈霈霖接受了界面四川的采访,介绍喜茶背后的技术商业。
一身干练的白衬衫,步调从容,语速很快,有些小幽默,是现场观众对陈霈霖的第一印象。在他进行自我介绍前,没人猜到,这个仿若邻家男孩的年轻小伙,是网红茶饮品牌“喜茶”的高管。
八岁起自学编程,从商学院毕业,在金山软件担任 游戏 架构师,作为著名Unity3D 游戏 开发框架KSFramework的创始人……从陈霈霖的履历看,走上喜茶CTO的位置,似乎是一场跨界之旅。但他的回答,证实了喜茶里“技术人员”存在的必要性。
陈霈霖介绍,他的工作主要包括IT管理,数字营销、技术研发三部分,而 科技 赋能同时给公司内部智能管理和外部数字营销同时带来改变。“从企业内部,需要考虑如何通过营销去获客、如何管理内部门店,如何通过大数据串联起职能部门,为他们减负提效。”
他以财务部门为例,“随着门店数量的增多,消费渠道的分发、商品价格及优惠的计算等问题的工作量和边际成本大大增加,公司的财务人员数量超过五十人。而大数据化可以实现提效,将他们从繁琐的计算中解放出来。”
陈霈霖认为,公司数字化是未来发展的趋势,“让数据无处不在”是未来十年肯定出现的命题。“产业数字化其实就是公司数字化,每个公司对内对外都会形成数据,利用数字系统进行智能管理以降低成本。”
喜茶的技术团队对内是进行智能管理,那么对消费者呢?
陈霈霖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IT数字化要做好,同时要在数字营销、数字管理、和数字力量三个点上同时有所作为。而零售业的数字营销是非常先进的,其中为代表的是消费者体验为中心数据驱动的泛零售形态——“新零售”。
作为“新零售”届的佼佼者, 去年6月,喜茶在微信正式上线点单小程序“喜茶GO”。用户可以通过该款小程序实现远程点单,无需到店排队。
在陈霈霖看来,“喜茶GO”不仅仅是方便消费的小程序,更是数字营销的入口。他用三组数据展示了“喜茶GO”的引擎价值。
对订单数量进行统计,发现目前50%的订单都来自线上。从会员数量上,喜茶会员数量在十个月之内从0积累至1000万。此外,大数据还能实现对复购率的精准洞察,目前复购率已达到超过3倍的增长。
他进一步解释,这些数据对于帮助产品研发团队了解用户喜好、设计新品、计算排队时间、优化服务等方面,都具有积极意义,可以更好地帮助公司决策。
与传统的流水线生产产品的思路不同,用户运营是互联网餐饮商业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喜茶GO”推出之后,星球会员体系也应运而生,它在带给消费者更多便利的同时,也增强品牌粘性,大大提升消费者对于品牌的忠诚度。
会员体系与社区运营模式也是数字营销的重要一环。“以喜茶GO为载体,与消费者建立一种长期的联系,由此产生的各种数据,会发现有很多事情可以做。”陈霈霖告诉界面四川,这是“喜茶GO”的本质。
新式茶饮行业,从来不缺“智慧”,喜茶也不例外。智能新店型“HEYTEA GO”店与“喜茶GO”同步诞生。该店的一大特点是没有收银员,用户通过“喜茶GO”小程序自助点单,自助预约下单。
那么,喜茶与同为新式饮品,发力数字营销的瑞幸咖啡有何区别?
陈霈霖强调称,虽然二者都通过 科技 的尝试,取消收银员,优化成本结构,但仍存在本质区别。“瑞幸咖啡的流量是从线上导入线下的,线下只是一个制作舰队,而喜茶是从线下走到线上的, 科技 只是其中一个优化成本的手段,我们依然会把许多具备展示功能的门店,开在显眼的位置。”
陈霈霖透露,喜茶接下来有设计“社交”功能的打算,这也是优化用户体验的新尝试。“通过喜茶GO在场景中加深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互动,这个功能可能会在未来三个月面世。”
喜茶不仅是新式茶饮风尚中的重要一员,其火爆程度,也让黄牛有机会“盆丰钵满”。据北京商报此前报道,黄牛党曾经以800—1000元兜售不同级别的付费会员号(星球会员),也有承诺“现买现喝、即可取货”的服务,其中,代购费叠加优惠券,黄牛月收入近万元。
这折射了喜茶“供不应求”的痛点,喜茶也在努力“消灭”这一现象。
谈到“产品质量”与“出货速度”的关系,陈霈霖告诉界面四川,这是一个很难平衡的矛盾。“为了保证产品质量,我们的制作速度是无法加快的。目前,除了线上预约排队,可能只能通过加快开店速度来缓解排队难问题。”
未来,喜茶有可能成为像“一点点”、“coco”一样随处可见的“街店”吗?陈霈霖没有给出定论。
IT人才是当今世界最抢手的人才之一。许多公司不惜重金聘请,年薪少则十几万,多则几十万;去加拿大、澳大利亚技术移民,日本、新加坡工作的热潮,也一直居高不下:五部委发布人才报告IT人才需求每年增加100万(2004年3月8日)教育部、信息产业部、国防科工委、交通部、卫生部日前联合发布数控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等专业领域的人才需求状况。
计算机人才,需求每年增加100万。据介绍,目前我国的计算机应用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目前的软件营业收入是十年前的25倍,预计到2005年软件产业的规模将达到2500亿元。
随着我国软件业规模不断扩大,软件人才结构性矛盾日益显得突出。教育部关于紧缺人才的报告称,软件从业人员近60万人。到2005年,我国需要软件专业人才80万人,再加上企业、社区、机关、学校等行业,初步测算,全国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的需求每年将增加百万左右。
所以我们可以郑重地告诉家长:
IT的就业前景非常好,根本不用担心将来的就业问题。
我不算喜欢凑热闹的人,在网络世界同样如此。所以,我没什么固定的窝子,从前铺天盖地的BBS,现在盖地铺天的SNS社区,都没有抓住我。我也知道人以群分物以类聚的道理,当然也希望有个喜欢的圈子可以呆着,即便不发言,四处逛逛也好啊。可惜到现在还没发现这样的地方。海内算是我呆得时间最长的社区,但是除了发布IT文章及其随后的讨论,我很难再为这个社区贡献更多的点击率;至于5G,因为发的文章也没太多人关注和回应,也就没有太多登陆动力。那么,社区到底是什么东西?
不管是BBS还是sns,不管它们的区别是话题为中心还是人为中心,本质上都是聚合人的工具。从用户的角度看,人聚合在一起,就热闹,就有沟通交流插科打诨的可能性;从运营者的角度看,人聚合在一起就会带来流量、点击率、行为,以及随后的数据分析、广告投放、商业模式。所以,目标用户和运营者预期相吻合,就会更好玩些。反之,就完蛋。但是天生有一些不喜欢扎堆的用户,他们会把精力和时间用在其他方面,而不去社区厮混。是不是这群人就注定成为社区运营者的鸡肋?
我认为,是否喜欢扎堆不应该成为一个判断标准。靠谱的做法是,运营者先搞清楚自己要做什么。如果想通过聚合目标人群实现商业价值,是不是只有sns一种手段?如果有更适合目标人群的工具或者平台,是不是可以对之前的社区规划进行一些调整?两个“如果”背后的潜台词是:首先搞清楚自己要通过什么方式盈利;其次弄明白承载这种盈利方式的目标用户群的需求和期望值是什么(靠,又绕到这个终极问题上面了,一点新意都没有)。之后,再来谈实现的手段,比如说是否采用sns架构。以5G为例,作为目标用户群的IT人士,他们很喜欢扎堆吗?在互联网行业找工作和找人才通过这种社区结构是否不够直接?我不知道洪波刘韧是否这样考虑过,但愿UCH的低成本和先进性不是搭建5G社区的最主要因素。
反过来,如果运营者切入的行业本身就需要不断沟通、交流,预期的目标用户群也正好喜欢这一口,那么,sns再适合不过啦。这也正是我看一些行业实施垂直sns构架的原因。比如,以媒体行业作为切入的花名册就在积极实践,虽然目前有点玩票性质,但是低成本的试验必将物超所值。
除此之外,sns社区的价值何在?我坚持社区的工具论,即社区可以作为传统网站的用户出口,一来增加网站粘度,二来提升用户的认同感,三可以作为精准营销的通道。
目前来看,在2015年-2019年间,中国IT市场以358%的年均增长率持续增长。以市场结构的变化趋势来看,计算机硬件产品的份额在持续下降,而软件技术和IT服务的产品份额呈现持续上升的态势。到2021年,软件技术在IT市场中的产品份额接近达到239%了,IT服务的产品份额接近达到327%经过这么多年来的发展,包含着IT行业在内的电子信息产业已经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我们从中国IT行业的发展历史中可以看出,内需才是拉动中国IT行业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那么未来能够持续拉动中国IT行业的主要因素又是什么呢中国IT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又将怎样
一、中国行业和企业信息化建设方兴未艾 ,对信息化建设的需求持续增加
目前中国行业和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带动中国IT行业发展的直接动力。近年来,在包括银行、电信、能源在内的中国重点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而从今后的发展来看,这些行业的信息化建设的重心将逐步转移向新的业务系统建设以及现有应用系统的升级与优化,这还是会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中国IT市场的增长。而与此同时,在包括教育、制造、物流、建筑、卫生、农业在内的传统行业的信息化建设也正在蓬勃兴起,电子政务正在逐步成为中国信息化建设的主力军,以应急联动系统、智能社区建设为重点的城市信息化建设也逐渐步入正轨,这将是今后一定时期内拉动IT行业市场增长的重要力量。
从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情况来分析,虽然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起步比较早,在目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是随着中国电子商务环境的改善,和中国加入WTO后的市场竞争环境的改变,这些企业在业务领域、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和管理理念及其他方面,企业将日益关注IT应用系统的运营效率与自身业务的融合,这会带动企业信息化需求的持续变化和增长。与此同时,丛中小企业来看,虽然中国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起步笔记晚,整体水平比较低,但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注重自身的发展并意识到信息化对于自身业务发展的重要意义,据此可以看出,这将会成为今后一个阶段内,拉动整个IT行业发展的关键力量。
二、良好的宏观环境是中国IT行业持续稳定发展的保障
在近些年里,宏观经济和政策环境的良好也为中国IT行业的稳定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今后,这仍然是IT行业持续稳定发展的保障。
以经济的发展角度来看,201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超过了13万亿元,同比2013年增长了95%。在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中国国民经济结构在不断的变化、改善,经济自主增长能力的不断增强。2015年,中国将会继续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继续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经济发展将会处于快速增长的区间。这将为中国IT行业市场的稳定增长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再从政策层面来看,近年来,中国IT行业市场的快速、稳定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将得益于中国政府良好的政策环境的促进。从2000年的《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的发布,到2002年的《振兴软件产业行动纲要》的实施,以及党的“十六大”中“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发展战略的制定,这对于促进中国IT市场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今后,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进一步深入实施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战略目标的逐步落实,区域经济的发展又将会带动信息化建设新一轮的快速、稳定增长。
可以预计的是,随着中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以及政府相关经济发展政策的进一步完善,中国IT市场将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
三、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IT市场还远远未饱和
经过一直以来飞速的发展,中国IT行业市场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水平,并且在商用以及非商用市场上均取得了广泛的使用。目前,中国国内PC保有量已经达到了大约4000万,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逐渐普及,应用水平逐步在提高。在北京、上海等主要城市PC普及率达到了30%以上。总体来看的话,与美国、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IT市场还远未饱和,尤其是在信息化应用普及方面,中国企业信息化和区域信息化的不平衡更是加大了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别距离。同时,中国在IT技术应用层面还远未成熟,包括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应用系统升级和优化、IT技术与企业业务的结合等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
间去展示。因此,随着中国城市信息化和行业、企业信息化速度的加快,中国IT市场还欠缺不足,需要努力的去完善。
近些年来,计算机、通信及消费电子(3C)相互之间的融合呈现出日益加快的趋势,这也相继催生出了数字电视、掌上电脑等一系列产品的出现;同时,IT技术也正在向制造、汽车等传统行业不断渗透,并且带动了这些行业的技术创新和持续增长的能力。跟据有关资料显示,在中国第11个五年计划(2006年到2010年)中,政府将重点扶持数字电视、汽车电子等23类IT领域。在今后,随着IT技术与传统产业的不断融合,将会有更多的新兴产品的产生。例如目前呈现良好发展前景的汽车电子、医疗电子、车载信息服务等产品和服务就是IT与传统产业技术融合的结果。可以预计的是,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及IT企业与传统企业的协作与努力下,中国新兴IT产品与服务市场将会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四、行业法规环境尚需规范,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仍待加强
从整体上看,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中国IT行业发展的政策与法规环境也正在不断的完善;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IT企业的法规环境存在着较大的改进空间。以电子商务的发展为例,目前,中国的电子商务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大中型企业中,建立电子商务系统的还不到三分之一,相对一部分中小企业都尚未建立电子商务系统;同时,大多数企业的网站主要用于发布产品信息和服务信息,而尚未成为企业营销的重要手段。应该说,中国电子商务的起步是比较早的,但中国电子商务的法规环境尚且不成熟。此外,由于缺乏企业信用体系,以及必要的认证机构,企业之间的交易仍然无法完全采取网上支付的形式。因此,必须要加快市场的法制建设,完善必要的法律措施,这对于规范IT企业的经营行为,和促进中国IT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当前,中国行业与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IT系统已成为企业用户生产与经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是,由于信息化建设起步比较晚及其他原因,一部分用户对于IT应用系统及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仍然缺乏必要的认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IT系统应用效率的发挥。例如,企业由于对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不是非常了解,使得部分应用系统在有黑客或病毒侵袭的时候遭受到了非常重大的损失;由于缺乏对于IT服务价值的认知,片面强调产品的价值,使得IT系统缺乏必要的支持与维护服务,这也影响了系统的正常使用。在这种情况下,IT系统不但不能全面发挥作用,同时也有可能会给企业的正常运营带来不利影响。因此,为了保证IT应用系统效能的有效发挥,就非常有必要通过宣传等手段提升用户对于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使其真正认识到IT系统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从而促进IT应用市场的健康发展。
近年来,中国IT行业一直保持着快速发展的态势,但还是有一些地区在不断的出现的知识产权问题,如盗版软件现象也日益引起中国政府的关注。中国IT产业目前正处在由大做强的关键阶段,知识产权问题是这个过程中必须要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知识产权不仅影响了国家的整体形象,同时这也会制约企业产品技术的发展,削弱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事实上,中国政府一贯重视保护知识产权,并先后确定了若干保护知识产权的政策和措施。如中国政府日益加强的政府软件采购工作,以及从2004年9月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的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这就充分表明了中国政府对于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还是很高的。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IT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缺乏必要的技术保障,部分IT用户也缺乏知识产权意识。若是长此以往下去,中国IT产业尤其是软件产业的发展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从政府立法、企业技术研发、用户意识转变及其他多方面共同着手,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将是一项刻不容缓但又异常艰巨的工作。这对于中国IT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其重要的意义。
五、中国IT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展望未来,中国国民经济将继续保持着目前快速、稳步的增长,中国行业和企业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深入,消费者的消费水平会逐步提高,中国IT行业的发展前景具有广阔的优势。从IT市场发展前景来看,据赛迪顾问预测,2015年至2021年,中国IT市场将继续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保持着158%的年均增长率。从市场结构的变化趋势来看,计算机硬件产品的份额将持续下降,而软件和IT服务的份额将呈现持续上升的态势。至2021年,软件在IT市场中的份额将达到339%,IT服务的份额达到327% 。未来3到5年内有软件在IT市场的份额将达到38%左右,IT服务的份额达到35%。
运营的工作内容
1、负责公司产品在线上推广,并建立与各类媒体、网站联盟间的合作关系;
2、整理分析竞争对手的市场策略,关注竞品、行业动态,及时调整投放策略,保持竞争优势;
3、负责管理广告账户和推广效果跟踪、评估,出具推广数据报表及分析;
4、根据效果分析,对推广工作进行针对性调整。运营是对运营过程的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是与产品生产和服务创造密切相关的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
从14年前做BBS,到现在的快手,我真是和社区有缘,也确实喜欢。
做死过几个社区之后,我就不敢再碰这玩意儿了,知道自己能力不够。再看业内,近十年死掉的社区一大把,就剩少数几家艰难的活着。知乎keep小红书豆瓣也都在过商业化这关,否则也不敢说成功。这事确实很难。
目前做得比较好的社区就是微博和快手。得出这个结论之前,有个问题是这俩产品算社区吗,或者说啥是社区。
十几年前我认为社区就是BBS论坛,以及那时比较火的概念叫web20、SNS。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对社区的界定也有新的解读,从产品形态角度来看也更泛了。
以某种介质为交流载体,可沉淀社交关系的产品形态,就是广义的社区。
这里的介质可以是图文短视频等内容,如微博快手;也可以是搭讪这样的行为,如陌陌。
这里的社交关系,可以是熟人,如朋友圈脉脉,也可以是陌生人,如陌陌探探。
我认为一个互联网社区的终极形态,就是把线下的城市、国家搬到线上来,真正做成一个包容性和多样性极强,又具备社交元素的平台。从人的层面说,这个平台上有各行各业各个阶层的个人,也有个体组成的群体,且群体之间保持着联系;从平台角度说,具备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有可以承载人和群体的功能。
举个例子,北京这个城市就有很好的包容性、多样性和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我这样的IT民工,聚集在北边,中关村上地西二旗;像文化创意金融这样的从业者,多在东边,朝阳门国贸啥的。不管你是做什么行业,什么阶层,都可以在北京找到自己的位置。
从社区的「基础设施」来讲,北京这个城市治安很好,很安全,这是社区最基本的要素。然后也有很多「功能」来承载社交,比如公园、商场、饭店、酒吧KTV健身房等等。
除此之外,还有经济体制等等,社区vs城市这个话题展开说就很长了,这里点到为止。不讨论北京的好坏,只是用来举例。
这两天看完了《社区运营的艺术》这本书,强烈不推荐,我只是边看边思考社区到底是什么,该如何运营。借着这本书的时间,把自己之前对社区的认识再打碎、迭代和重组。
我在想,做事要抓核心抓重点抓源头,那么做好社区这件事,最关键的是什么?
思考的结论是: 做好社区最核心的是建立用户的归属感。归属感会带来用户忠诚度和粘性,是一个优秀社区的核心竞争力。
归属感这个概念比较虚,可拆解为以下几个事:
1社区的使命愿景价值观
2安全和可信赖的社区环境
3社会资本在用户之间产生
4有属于自己社区的故事
咱们一个个说:
1社区的使命愿景价值观
这是有公司创始人制定,并自上而下落地执行的,要贯彻到公司的方方面面,不仅是产品,还包括企业文化。
举个例子就明白了。以下是快手创始人程一笑在媒体上的一段话:
快手这家公司为什么存在,就是希望可以连接社会上被忽略的大多数,快手不是为明星存在的,也不是为大V存在的,而是为最普通的用户存在。普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普惠最根本的逻辑是,我们觉得每个人都值得被记录,不光是明星和大V的生活有需要被记录,普通人的生活也是值得被记录。
我们希望用户在快手上得到幸福感。幸福感怎么理解呢?一个用户关注了一个有意思的人,或者理解了什么事情或者是道理,通过理解获得了成长,或者是得到了共鸣,这都增加了用户的幸福感。
这段话就是快手这个社区的价值观,公平普惠。这不是说说而已,还体现在产品的各个环节。比如快手里看不到热门榜单或用户排行榜,每个作品在快手都有被曝光的机会等等,这是一个真正去中心化的社区产品。
在做这个产品的时候,全公司都在遵守和信奉这个价值观,让社区有了自己的魂,也是这个社区产品的战略支点。
社区的文化和调性,就像一个人的气质,是内在的东西,是精神层面的力量,很重要。这是被使命愿景价值观所决定的,是最初预设好的。
现在回头看豆瓣兴衰这十几年,经历这么多,可文青的气质一直没变过;微博也仍然是媒体属性的综合社区,只是重点方向从大V到了短视频,又到了垂类网红;知乎虽然抖机灵的越来越多了,但不影响自己知识社区的定位,还是你不写一大堆都不好意思往上面发。
这些的源头,就是社区的价值观,就好比在一个人小时候,就决定了他长大后会变成什么样。
2安全和可信赖的社区环境
这是做社区必须要做到的基本项,虽不是加分项,但足以让你毙命。包含两层意思, 首先是要安全,这个社区要安全的存在,也要保证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不被泄露。
社区因违规被关停的案例也不少,就不举例了,打击都是致命的,所以务必要合规运营。
个人信息安全的问题有多严重,看看Facebook就知道了,也不再赘述。这都会让你失去用户的信任,信任没了,社区也就散了。
所以,社区的安全就像上文中提到的城市的治安,可能不会是亮点,但会是必要条件。
其次要治理好社区,维持秩序,奖优罚劣。 知乎的一位负责人对此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比喻,她说:我待用户如初恋,用户看我是物业。
具体治理社区需要做什么事,引用知乎这位负责人说的一个例子:
这类工作,在社区量级小的时候,普通的社区运营人员就可以兼任了,依赖的是运营人员的权威形象和影响力,不管多严重的事,吵架出走什么的,只要这个运营人员出面说句话,都得给面子听着,有点像「老大」。
但用户量级大了之后,就要有独立团队负责了,而且这种靠老大说话的管理方式也行不通了,所以就要靠规矩。运营人员就是这个规矩的制定者和执行者,更像法官和警察。
3社会资本在用户之间产生
啥叫社会资本,用人话说就是人和人之间的积极相互作用的统称,体现为信誉、权威、道德规范等形式。
逻辑是这样的,用户之间相互作用,会沉淀社交关系,才会产生社会资本。产生的社会资本越来越多,对社区的归属感就越强。
你可以理解为,你在这件事上付出的精力或物力越多,就会越在乎这件事,直到不能自拔。做社区就希望用户在社区里付出的多,这样就会有归属感和粘性。
举个游戏的例子。
男生在游戏里遇到一个女孩,答应晚上十点带她去打副本,女孩特别开心的夸男生「真好」。
这时候男生在游戏里对女孩有了承诺,为了维护个人信誉,晚上一定要按时上线,这样就能保证自己在游戏里的权威形象,还遵守了自己在现实社会中遵循的「说话算话」的道德规范。
男生在游戏里就产生了社会资本,他对游戏的投入程度就会更深,归属感就会更强,那么男生在游戏里付费的可能性也就更大。
再举一个微博的例子。
微博希望用户多去关注垂类大V,如张大奕,而不那么在乎用户去关注迪丽热巴这样的明星。
因为头部明星不多,只能吸特别死忠的粉,且微博对明星掌控力很差,明星发什么、什么时候发,主要是看自己情况而定。
垂类大V就不一样了,首先量级很大,内容生产量和活跃度也大,更愿意配合微博官方,也会绞尽脑汁服务粉丝。在这个过程中,垂类大V的粉丝就会产生社会资本,对微博的依赖度就会更高,这些都是明星给不了的。
深耕垂类之后,微博的DAU和变现都涨了,就是因为通过垂类大V覆盖了海量用户,用户不仅离不开微博,且频次也越来越高。
社会资本的产生,是运营参与最多的一件事了。如果觉得这个说法不接地气,再具体一下就明白了。
做增长时讲的aha moment,在Facebook身上就是7天内加10个好友,在Dropbox就是上传第一个文件。会发现加好友、上传文件、阅读文章/视频这样的行为,其实就是社会资本产生的具体落地点。同样,在社区里做榜单或优质内容推荐也是一样的道理。
具体的落地步骤:
首先,完整的画出产品的核心功能流程图,且能给出这个社区运转的内在逻辑。
其次,在这个流程图或内在逻辑里,找到几个关键的节点。比如发布一条Twitter,是最重要的关键环节。
然后,从运营角度出发,给出提升这个关键环节的具体措施。比如要让更多人发Twitter,就要做分品类的做头部作者运营、做热点事件的话题引导、做不同时间和地点的场景触发。
简单这三步完成后,运营框架也就出来了。切记不要一上来就嚷嚷着做活动做用户,不能跳过决策逻辑而一头扎到执行细节里,因为有可能你的方向都是错的,越努力越差劲。
4有属于自己社区的故事
这句话有点江湖,像是说流传着爷的传说,确实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互联网有很多梗、热词、草根火起来,一般都是出自某个社区,然后在全网流传,这就是属于自己社区的故事。
比如鬼吹灯和明朝那些事,最早就是在天涯上开始连载的;屌丝这个词是从贴吧出来的;新浪博客的代表人物是徐静蕾和韩寒;网易跟贴也有元芳怎么看和去年买了个表;快手的老铁666和手工耿的发明等等。
这些都是从社区里流传出来的故事,首先说明这个社区里有很多故事可供筛选,引爆的只是其中一个;其次说明社区里的故事都有独特的社区文化,从某个角度讲也是文化输出,这些都能印证这个社区的成功。
除此之外,还想说一下爆款。
爆款的本质就是社区的一个故事在全网范围的传播,可能是运营包装策划的,也可能是网友自发传播。
爆款给社区带来的收益,就是不断强化用户对这个社区的认知,不断加深对社区文化的理解,让这个产品成为街头巷尾的话题,利用网民的从众心理去提升用户量。有一种使用产品的理由是:身边的人都在用。
补充,爆款和刷屏是两回事。爆款是全网覆盖,大概可以有衡量标准;刷屏是刷了自己的朋友圈,这个有啥意义呢,只能证明你身边的人发了而已,老板一声令下就搞定。
以上这四点就说完了,之间的关系如下图:
从运营的角度来讲,遵守价值观和保证安全可依赖,是做好社区的约束条件, 核心要做的事是:如何让用户产生社会资本,以及怎样做好外部传播。
最后,社区这个产品形态仍要遵守商业规律,是一门生意,要有商业化变现的能力,实现自我营收闭环。
以上就是关于喜茶CTO:三个月后或将上线“社交”功能全部的内容,包括:喜茶CTO:三个月后或将上线“社交”功能、IT的前景好就业吗、为什么要做社区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