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印度人编写了什么软件,都说他们IT厉害

为什么说印度人编写了什么软件,都说他们IT厉害,第1张

大国关系是当今世界国际关系格局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的对外政策中,大国关系同样被放在关键性的位置上。以“大国关系”、“周边关系”和“发展中国家关系”对中国的对外关系进行简约表述,反映出中国对世界格局的基本判断,是把握中国外交战略布局的关键所在。

在论述大国关系时,中国学术界一般有两个维度,即中国与大国的关系,以及大国与大国的关系。而在大国名单中,通常只有两类,其一是超级大国美国以及冷战期间的苏联,其二是德、英、法、日等经济强国。

20世纪后期,中国、印度、巴西等国的迅速发展成为世界关注的一个焦点。许多国际战略研究者认为,尽管这三个国家的发展水平不完全同步,但是其对世界格局产生的现实影响以及潜在影响将是非常巨大的,因此将这几个国家的发展称为“崛起”,中、印、巴也由此而成为“新兴的大国”。

20年前,当中国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大国引起世人注目时,美国的印度问题专家科亨在其著作中指出人们对印度的看法还存在分歧:“世界对印度的看法分为两类。第一类家认为印度会是(或已是)一个‘大国’,……另一类家的看法则完全不同。”[1]然而到21世纪初,对印度发展持怀疑态度的人已经大大减少,越来越多的人不仅把印度看作是IT产业的佼佼者,而且从整体上将其列入新兴大国的行列。科亨以“印度正在崛起”为名撰文指出,“印度看来已经准备好在世界领导性国家(theworld's leadingnations)中占有一席之地。”“印度需要像一个大国(jor power)那样行事,美国也需要认识印度已经发生了多么大的变化。”[2]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US National Intelligence Council)在年1月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到年,中国和印度将成为美国在全球经济霸主(global economic suprecy)位置上的竞争者。”不仅如此,中国与印度还抱有“在多极化世界秩序中扮演重要角色的雄心”[3]。中国学者马加力则指出:“从目前情况看,印度的崛起是个不争的事实,至少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4]此外,日本、法国、德国以及许多东南亚国家的学者和家也对印度的快速发展予以充分的肯定。有趣的是,印度学者也几乎在同一时期开始对中国的发展持正面的评价,并认为印度可以从中国发展的实践中得到许多启示。

显然,随着中国与印度这两个国家进入大国的行列,两国间的关系也必然会相应发生变化,成为大国关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与一般意义上的大国关系相比,中印两国关系具有许多一致的特点:

首先,中印都已经具备了相当的综合实力,两国交往带有巨人对话的特点。按通行的观点,资源力、经济力、科技力、军事力以及国际影响力等共同构成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中印两国现在还处于发展中国家的行列,但都具有国土广阔、资源总量巨大、人口众多等优势,近年来又一直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从而成为当今世界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国家,就以最能反映国家总体国力的几项指标为例:国土,中国列世界第三,印度第七;人口,中国列世界第一,印度第二;年国内生产总值,中国列世界第六,印度列第十一;军事力量,中印两国在常规武器数量、技术装备以及军队规模等方面居亚洲前列,而且都拥有核武器;国际影响力,中国是常任理事国,印度则在积极争取成为常任理事国;中印还在某些科技领域领先的同时不断提高整体水平,力争迈进科技大国的行列。这一切表明,中印已经在迅速改变以来的“大而弱”形象。

其次,两国都将对方看作与本国战略利益关系重大的国家,从而将其放置在大国的位置上。年,时任印度国务部长的昆瓦·辛格就认为印度与中国的关系并不是一个领土边界的问题,与处理印度的外交政策紧密相关。在印度主要政党的执政纲领中,也将与中国的关系放在突出的位置上[5]。这与中国对印度的态度完全相同,中国首脑在许多场合都高度评价对印关系的重要性,在年和年两国首脑互访时发表的联合声明中,也都把这种双边关系提升到战略合作的高度。

再次,中印关系的影响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双边关系影响,对周边地区乃至世界都产生了一定影响,有美国学者撰文指出:“部分观察家相信,中国和印度能够成为合作伙伴以抗衡美国的霸权。”[6]日本学者则认为随着中印两国在年成为世界经济大国,日本将难以避免出现“小国化”的趋势,因此“现在日本应该改变只追随美国的思路,建立包括亚洲在内的整个世界的共存关系”[7]。在更多研究者的观点中都透露出一种强烈的信息,即人们愈来愈多地关注中印这两个新兴国家关系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何止比中国发达,在世界范围来说印度的IT 和医药都是很发达的。我们先聊聊药品,然后在说IT。

其实,印度药并不是一直这么厉害,印度独立之初,他的的医药市场被跨国公司药厂控制了80%以上。在上世纪60年代,印度市场上的药价之高也曾闻名于世。为了让印度人能享受到平价药,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但真正让印度制药业企业受益的,还是1970年在总理英迪拉·甘地主导下对《专利法》的修订。

修订后的《专利法》规定,对食品、药品只授予工艺专利,不授予产品专利,这意味着印度放弃了对药品化合物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上的宽松使得本国企业能够获得大量仿制药生产许可,从而为印度仿制药提供了快速扩张的空间。我想这应该是全世界普通百姓都喜闻乐见的政策吧。

2005年,印度根据与世界贸易组织(WTO)达成的知识产权方面的协议修改了《专利法》,但是新法案只对1995年以后发明的新药或经改进后能大幅度提高疗效的药物提供专利保护,而不支持原有药物混合或衍生药物的专利。

虽然新专利法被印度人视为政府对仿制药政策的“收紧”,但在外界看来还是“非常宽松”的。按照规定,经美国FDA批准上市的药品,在印度上市时无需再做临床实验;只要印度制药厂能做出和在美国上市的药品同样的产品,经印度药物管理局测试认定两种产品成分一致后,药品就能在印度合法上市。

以上的原因直接导致让印度医疗厉害起来的深层原因就是“价格”,印度的医疗成本远低于发达国家。据悉,在印度看病的平均成本是在美国的65%~90%,有的手术费用甚至只是美国的10%。一个贯穿印度医疗发展的主导思想就是“便宜”,也迎合了普通百姓的期望,形成了买卖双方的共同进步,更促成了印度医疗的壮大,在壮大。

此外,每个患者都希望,生病后能迅速获得治疗,可这在很多国家都是奢望。例如心脏病患者为了获得心脏搭桥手术的机会,多数不仅需要付出高昂的费用,通常还至少需要等待3~6个月。然而,在印度几乎可以“零等待”。无论是治疗肾病,还是癌症;无论是进行膝、髋关节置换手术,还是心脏手术;无论是牙齿矫正,还是实施整容、减肥手术等,只要完成了必备程序,医生便会立即展开治疗。

综上所述啊,宽松的政策环境加上政府的大量贷款扶持,还有众多吃不起高价专利药的普通百姓连绵的求生欲,使得印度逐步发展成了世界药房。随之一起发展起来的还有医疗整个体系,甚至伴生的医疗服务体系也变得发达起来。套用一句中国话叫“得民心者的天下”印度医药真正做到了得民心,所以印度医药征服了世界。

关于印度的IT事业大发展,首要的还是印度政府的扶持,印度政府不但在减免税、取消限制、培养技术基地等方面给予行政支援,还将IT业作为经济腾飞的标志加以鼓励。早在1991年,印度政府就下发文件大力扶持软件产业,推出了“零税赋”的政策,对软件和服务公司的银行贷款实施“优先权”,因而引发了印度软件产业的一场革命。

到1998年7月,印度政府决定为金融风险资本设立10亿卢比的基金,由“小型企业发展银行”(SIDB)管理。印度政府独具慧眼的大力扶持是印度软件业飞速发展的开端,曾被指责为腐败、无能的官僚政府实际正是印度IT产业飞跃的倡导者。虽然有点撞大运似得,但是没有大胆的下注,哪有今天巨大成果啊。当然人家领导肯定不是闭眼瞎蒙要捣鼓IT的。

还有就是,印度的官方语言是英语,因此不仅非常容易进入欧美市场,而且培养的众多软件精英并不用为设计软件时的语言障碍而为难。相反,从这一点上来看,印度软件业拥有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亚洲国家所无法比拟的优势。想想吧,至少不用背12年单词。

再者,印度还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大多数的软件工程师都拥有十年以上的经验,其中不乏一些从美国回国的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想想我们前些年国内的民工潮,出去打工的邻居,回来就开了个网吧,这也算引进新技术吧。同理可得印度有着天然的语言优势和低价工薪,在欧美发达国家呢学习锻炼,等国家政策形势以好纷纷返乡,印度正是因为有了这样回流大量的技术人才,才能在过去的10年里后来居上。

返乡创业第一炮肯定打的物美价廉啊,有人估计印度编程人员的工资只有发达国家的1/8到1/5,这就使许多发达国家纷纷把软件的设计等工程交给数学天分很高而工资却相对很低的印度人去做,客观上带动了印度软件业的发展。

此外,印度软件业飞速发展还得力于印度良好的计算机教育机制,即重视计算机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教育,以培养出不但懂程序设计,而且懂哲学、历史、艺术等,多学科教育的成果能拓展他们的思维,赋予他们创新的意识,而这正是优秀软件工程师必备的条件。就是说德智体美劳人家都重视。

印吹而已,印度的IT比之中国差远了,中国软件大多内销,人家是做底层外包。

世界程序员素质排名:中国排名全球第1,印度排名第31

印度的软件总产值=深圳市, 确实牛逼啊

当然印吹们要是说在美国的印度人怎么怎么牛逼,那为啥台积电、油管、英伟达等等是华人创办不是印度人呢

软件业的外销策略的成功应用是印度软件业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环节。印度发展软件业主要有两种外销策略,第一种是所谓的“到岸服务”,即由印度软件公司外派工程师,驻扎在国外客户处,完成设计;第二种是所谓的“离岸服务”,即在印度完成软件程序开发,传输到客户端进行测试、安装。这两种业务分别占印度软件产值的57%和35%。换言之,印度提供的主要是定制式的软件服务,有品牌的套装软件占的比例很小。所以,有人称印度的软件业模式是“软件代工”,类似我国沿海地区发展的加工业。

当然,看到印度软件业奇迹的同时,我们也应当正视印度软件业发展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比如:人才流失;高附加值产业链无法形成;过于依赖产业导向的教育,导致研究失去前瞻性;官僚机构的低效率;各邦之间在推动软件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恶性竞争,导致资源浪费;以及其他深层的社会问题。我们呼唤中国的“柯理”,我们不希望我们今天所说的IT,仅仅是指“印度的明天。

1989年印度软件业总产值为2000万美元,1999年达到40亿美元,绝大部分是出口,成为全球第二大软件出口国。

我国可就差了很远了!

美国软件的优势首先是人才储备的实力,美国的软件人才是独一无二的,数量最多,其次是印度,毕竟软件外包业务需要有两把刷子,而且没有个三五年的时间是不行的,几乎一半的美国科技签证都是给了印度IT工程师的,拥有市值的十大美国科技公司几乎拥有大量获得H1B签证的印度工程师,这证明了印度软件要好得多,甚至连微软和谷歌都是印度人。

其次软件公司的规模和产业结构,印度软件有所谓的“四大金刚”信息,tcs,wipro和satyam,所有这些都是成千上万的规模,收入为1000亿的级别,还有1000人规模超过100多家 ,世界上一半的CMM5软件行业标准都在印度,而小型研讨会层面上有无数的蚂蚁公司,这些堆垒是出自“印度硅谷”——班加罗尔。

由于印度的文盲率很高,现在仍然再扫盲,这拖累了印度企业升级的进程,印度的消费情况与2005年的中国相当。后来中国的软件开始对BAT有一定的存在感,许多人随着经济的发展变得需要应用程序和企业应用程序,例如社交直播出租车和网上购物,外卖软件。

如移动支付,共享单车(尽管共享单车失败了但还是养活了一些软件人员),云计算等等,这些应用需求推动了资本的后续资本并为大量的软件人才提供了动力。印度正处在类似的飞跃期,情况大好。

以上就是关于中印关系为什么必须要好起来全部的内容,包括:中印关系为什么必须要好起来、为什么印度的IT 和医药比中国还发达、为什么说印度人编写了什么软件,都说他们IT厉害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langs/887936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2
下一篇 2023-04-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