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 Asset Manager (ITAM)”是以个人计算机为基础的综合资产管理系统。是将从企业中日益增多的个人计算机(软件/硬件)、各种信息产品、工具和备品、租借品等IT资产的信息通过数据库进行一体化管理。
通过信息技术,指利用计算机的软硬件组合成一个系统或体系,以提供使用者某种服务,以解决使用者的局部或整体的管理目标,这样的系统统称为IT管理系统。
其中有两种不同的含义(需结合沟通现场的语言场景),一种是为客户达到企业或企业管理目标的系统(如BOSS系统、OA系统、财务管理系统、ERP系统等);另一种是提供给IT工程师的系统,用于管理局部或整体的IT基础架构的系统(如IT系统运行集中监控系统、网络流量监控系统等)。
随着中国信息化水平发展的加速,IT系统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庞大,公司业务对IT系统的依赖性也日渐提高,IT系统的任何波动和故障,都会直接影响公司业务的正常开展和进行,企业需要具备合理有效的IT运维策略来保证业务系统的正常运作。
一、IT运维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信息系统的架构创新不仅仅带来了效率提升、成本下降等管理层面的价值,更是成为了企业加速形成差异化经营、保持核心竞争力优势的关键,而IT系统的运维与管理是企业业务系统的保障,更是企业生存和快速发展的支撑。
公司在信息化水平日益完善的同时,随之而来的是更多的应用系统、软硬件平台和设备等需要维护和管理。如何对结构复杂的IT系统进行有效的监控和管理,已经成为了企业信息化部门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作为IT管理部门,经常被大量的IT故障和问题所困扰,“拆东墙补西墙”的尴尬场景也是常常上演。不论哪一家企业,只要它的员工和IT系统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就会不可避免地面临IT系统管理的一系列难题。
IT运维管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有:
11IT运维管理机制不完善,流程 *** 作不统一
许多企业尚没有建立起稳定和规范的IT运维机制。现有的IT运维流程的 *** 作不规范不统一。如IT事件单提交之后,事件预判和优先级的设定不统一,没有规范性的指导文档,仅以运维工程师的经验判断或约定俗成的主观方式引导IT事件的处理。有识别但不规范,有处理但无管理,有人员但疲于应付,有系统但用不好。因此,“轻规范、重维护”的IT运维管理现状很容易造成因员工技能水平参差不齐带来的IT运维不稳定,直接影响维护体系的效果。简单点说就是还未脱离传统管理思想的束缚。
12过度依赖核心人员,年轻员工成长慢
IT运维管理是一个系统性的技能,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的的经验始终仅能在小范围内得到传播和继承,这就形成了企业里面的一个特殊景象,同样是IT运维部门,有的员工独挡一面从白天忙到天黑累倒吐血,有的员工经验平平帮不上什么忙反倒悠哉游哉。尤其是IT的使用部门,对于有经验的IT运维人员更加依赖和倚重,这样导致了无论是IT事件性质的识别、优先级的界定,还是问题的分析判断,均汇总至少数核心人员进行处理。所谓大事小事一把抓,这样不仅增加了少数核心人员的工作量,也容易产生工作流程的“瓶颈”,降低运维管理部门整体的工作效率,也会让一些核心员工产生巨大的压力感。
由于信息技术的渗透性和先导性,信息技术已成为国内外企业战略决策的制定和调整、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计划、组织、管理和控制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以及公司核心技术的主要载体,信息技术促进了生产经营过程的集成化和科学化,从而成为各公司降低成本、维持技术领先地位的战略举措。
近年来,国内外各企事业单位都十分重视信息化建设,把加快信息化建设作为提高生产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业务流程优化、加强内部控制、提高决策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手段。结合中国石油发展战略和业务需求,中国石油出台了统一的“十一五”信息技术总体规划,F5(企业信息系统管理)项目便是“十一五”信息技术总体规划中的一项,目标是建立集成的监控管理平台和统一、完善的运维管理体系,提高中国石油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可靠性和性能,从而保证中国石油各业务系统的高可用性,彻底改善IT服务的管理水平,提高客户满意度,降低IT服务支持成本。
被动的传统IT运维管理
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调查发现,在导致IT基础设施出现故障的原因中,源自技术或产品方面的因素其实只占了 20%,而因为运维管理方面的原因则占到80%,可见IT系统运维及管理是相当重要的。企业每年对IT部门投资都不少,但是得到的效益却没有体现,问题仍然时常发生,感觉好像所有的投入都打了水漂。
企业的IT运维部门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部门,因为IT运维就是在后台默默地保证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只有在问题发生的时候才想到还有IT部门的存在。这种现象是由于IT运维管理还处于传统模式,即无相应的运维监控软件或者是仅仅单独使用某项监控软件而没有联合使用。这种传统的IT运维管理是被动的管理,是孤岛式的管理,是与业务应用没有联动的管理。
1被动管理
传统的IT运维管理是救火式的管理。通常是用户先于IT人员发现问题,然后再找到IT部门要求解决问题。这是由于传统的IT管理采用人工方式管理基础设施,网络管理是从各种IT基础设备出发的,仅仅是保障各类IT设备如服务器、数据库、存储设备、交换机等等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
不采用任何管理软件,仅仅靠运维人员定期轮询,或者执行某项命令来检查设备,在系统规模较小时,只要参与运维的技术人员足够负责,人工运维方式是可以满足日常运维需要的。但是,当应用系统达到一定的规模后,这种运维方式的弊端就暴露出来了。轮询一遍要花费几个小时,这样,轮询周期越长也就代表越需要更久才能发现故障。这种被动式管理IT导致有了问题不能及时发现。
2 无关业务、孤岛管理
有些企业虽然采用某一种或几种监控软件来监控IT基础设施,但这些监控软件都各自独立运作,没有进行对业务的整合监控。如果用户投诉业务应用不畅通,很难定位故障源,到底是网络、应用程序、数据库还是其他后台系统出了问题,或者是各部门踢皮球,都说自己所负责的设备正常
好一些的IT主管会把各个部门集合到一起开会,讨论问题根源。传统的IT运维管理方式是各类设备的管理各自为政,丝毫没有关联性。处理故障不便于追根溯源。每个人的精力有限,在专业应用系统赖以生存的各基础设施支撑单元上很难做到专、精、准的多面手角色,加之由于管理范围的界定和监控手段的限制,运维人员很难直接判定问题是出在基础网络、系统服务器、数据库还是应用系统自身,故障难以定位将直接导致业务恢复时间的推迟,影响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大大降低服务质量。
将IT运维与业务相关联
IT运维是在后台默默地保证各项业务应用系统的正常运行。IT运维工作是无形的,怎样把这种无形的运维变为有形、甚至量化,这就要把IT的运维与业务相关联。传统的IT运维管理中,基础设施的运维工作不能和业务相结合,仅仅是在设备管理的层面上。这就导致IT管理的成绩没有体现。想想看,如有业务应用不正常,那网络或者服务器之类的任何一种基础设备的正常运行又有什么用呢业务应用是“1”,设备是“0”,没有了正常通畅的业务应用,那其他的都是空谈。只有在业务应用畅通的前提下,基础设施管理才有意义,才能体现IT运维管理的价值。
因此我们需要帮助企业IT:部门了解用户使用感受,关联真实用户感受和系统性能,指导问题事件定位和原因诊断 。
企业信息化发展过程首先是基础架构建设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采购一些硬件和应用软件。随着采购的不断扩大,企业的IT组件不断完备,IT系统初具规模,这就产生了IT运维和管理的要求,即网络和系统监控(NSM)阶段,监控网络连通性和系统可用性,此阶段主要还是对IT设备的监控。随着企业业务日趋复杂,IT系统进一步扩大,这时就产生了对IT服务流程进行管理的需求,上升到第三阶段,即IT服务管理(ITSM)的阶段。以上三个阶段都是IT间接产生业务价值的阶段,对业务的顺畅起辅助监控的作用。
企业业务系统对IT系统依赖的不断增强,企业开始关心IT服务对业务带来的影响,强调从业务目标角度出发来管理IT,也就是到达第四个阶段――IT与业务融合的阶段,即BSM(Business Service Management,业务服务管理)阶段。企业可以根据业务目标对IT服务进行调整,以确保IT能够支持业务目标,从而直接产生业务价值(如图2所示)。
如今各类重要的IT应用系统相继在中国石油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IT应用系统的可用性尤其重要,例如ERP、OA、邮件、门户等各类重要的系统如果出现中断,都会给企业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所以除了需要对各类应用系统部署冗余的设备以备保证其高可用性,同时也需要对应用系统进行监控和管理,并且进行关联管理。业务系统的可用性是由底层的各类基础设施的状态所决定的,因此建立一个有效的业务模型,将与某个业务相关的底层IT基础设施关联起来,该业务模型能够有效地定位故障根源。这样ERP的管理员只需要关心ERP业务的可用性,而没有必要去关注每台主机的性能参数和启动的进程,不但大大节约了运维时间,而且也提高了运维效率,使故障持续时间大大缩短了。
基于BSM的IT运维
当前中国石油IT运维管理的需求就是从业务出发,建立基于BSM解决方案的新型IT运维。
新型的IT运维管理系统要做得到的就是基于BSM架构的业务管理。
首先,要实时掌控最终用户对IT服务的使用体验,根据制定好的SLA(Service Level Agreement,服务等级协议)来管理业务服务的质量,这样就可以根据业务影响和SLA来对IT服务进行管理。
其次,通过端对端的应用交易时间测量,实现业务要求端对端的可见性;从最终用户的角度,来测量业务服务的响应性能,主动帮助运维人员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以便在问题对用户造成不利影响之前,及时得到隔离、诊断和修复,把它们对业务的干扰降到最低。
第三,提供业务服务、应用及底层IT系统构架部件之间的映射关系。这种解决方案通常会基于一种称为CMDB(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Database,配置管理数据库)来实现。通过服务依存关系映射技术,来展现业务服务、应用和底层IT系统构架部件之间的动态关系,这样就增进了对各种IT元素的掌控和理解。
第四, 借助业务服务与IT基础设施的依存关系,对告警事件进行管理。当IT系统的组件产生告警时,结合收集上来的底层的IT系统告警事件,对它们进行过滤、关联、聚合,根据对业务服务影响的严重性,来进行排序处理。
传统意义上的CMDB是服务流程中的一部分,是ITIL中最重要、最核心的概念之一,在以业务为核心的IT运维中,CMDB也是业务建模的主要工具。CMDB通过自动发现工具收集和一定范围的IT基础架构基础信息,包括配置项和关系,建立IT基础架构模型;并通过端到端的业务服务拓扑图来可视化展示业务系统所有部件和关联关系。
把这四方面的功能整合起来,从最终用户的角度来衡量业务影响和风险;自动发现业务服务、应用和底层IT系统构件,并建立依存关系;理解用户感受,监控用户业务响应时间 ,在用户受影响之前发现问题,以求满足下列功能:
1 通过基于角色的业务视图,提供业务流和服务的可见性;
2 从最终用户的角度来衡量业务影响和风险;
3 设置和检测业务过程的SLA,了解应用性能对业务的影响;
4 24×7小时端到端监控,从浏览器到后台实时监控所有交易;
5 理解用户感受,监控用户业务响应时间 ,在用户受影响之前发现问题;
6 主动发现和按优先级管理关键业务问题;
7 通过自动把业务和底层运营信息建立关联来缩短平均问题修复时间;
8 自动发现业务服务、应用和底层IT系统构件,并建立依存关系;
9 通过联合的CMDB,来为IT环境提供一个“统一的真实数据”视图,这样就可以为用户提供一个主动的、以业务为中心的BSM解决方案,帮助用户极大地改善业务服务的性能和可用性,降低服务突然中断带来的风险。
提升IT部门的作用
以前,IT运维部门救火队式的混乱状况导致无法判断IT运维总体表现的好坏。而IT部门又是公认的成本中心,这就导致了在很多企业中IT部门总是承受着很多批评,IT人员的工作热情也不高。
而现在,IT运维部门实现了主动发现问题、提前处理故障;IT运维管理与实际的业务应用挂钩,IT运维部门的工作由无形化为有形;促进IT部门从成本中心向利润中心转变,这一切既有利于IT人员发挥其工作热情,也有利于IT部门在整个企业地位的提升。
中石油的IT运维管理就是要基于BSM模式来建设,F5项目就是要实现基于业务来管理IT,也就是要提高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可靠性和性能,降低支持成本,对基础设施的规划进行最佳的决策和采用更好的系统支持策略。同时,获取与业务运行相一致的信息技术服务与实践,整合网络、系统、数据库和应用系统管理等关键业务,从而服务于数据大集中趋势下数据中心运维模式的建立和各专业应用日常运维的需要。
企业管理咨询成功案例管理软件信息化建设咨询一款优秀、合适的软件,具体来说,应包括如下的特征:首先,是系统支持的业务特性和业务功能。即指系统提供的功能应该较为全面强大,且有一定的针对性,完全满足企业现有业务应用的需要。第二,是系统的易用性。即指界面友好,易学易用;随功能可见在线联机帮助;有应用快捷通道;可根据工作特性和喜好定制个性化功能界面及菜单选项;以图形方式呈现业务流程及系统功能,以引导 *** 作者顺利快捷的 *** 作;可根据业务逻辑特点及关注程度将业务数据信息进行联动。第三,是系统的稳定性和高可用性。即指系统是否能够长期稳定地给予用户应用请求的及时反馈。主要包括:是否基于成熟的平台开发;是否经过数百个实际客户应用的检验;在运行中能否给予客户均稀响应,当用户数量达到一定量时,响应速度会否降低或者死机;会不会出现数据丢失现象;有没有防止因误 *** 作对数据造成损害的保护措施;对客户录入的数据是否有合法性判定等。第四,是系统的可适用性和灵活性。通常系统技术实现的架构,决定了系统是否适用性和灵活性。主要包括:系统的业务流程及输入输出表单是否可自定义、报表格式及报表输出文件格式;查询条件,相关计算公式,数据来源等是否可自定义;系统数据表格字段能否自定义重构等;能否支持客户端的多样性从而无需编程就能满足不同行业和不同企业个性化需要,以及企业未来发展对新业务或业务改造的应用需要。第五,是系统的扩展性。即指系统是否易于扩展或与其他系统易于集成(在企业当中总是存在多个系统,而企业的业务是相关关联的,所以存在将系统集成的客观需求)。
IT运维管理系统至少应该具备下面几个特点: 统一的运行展现:可以给运维管理人员提供网络管理、业务应用管理、机房环境等资源监控系统的集中展现与处理平台,这即方便运维人员 *** 作,也解决了IT系统的统一协调问题; 问题的管理功能:可以帮助运维人员查明突发事件或错误产生的根本原因,并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和防止错误再次发生的有效措施; 变更的管理:通过分析、计划、执行和回顾四个阶段,最大限度控制变更的风险,保持企业IT部门和客户之间的信息沟通,这不但降低了对人的依赖,而且还实现了运维的量化、标准化管理。
it管理员即网络管理员,一个合格的网络管理员最好在网络 *** 作系统、网络数据库、网络设备、网络管理、网络安全、应用开发等六个方面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才能在工作中做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国家职业资格考试资格证对网管员的定义是从事计算机网络运行、维护的人员应用能力认定。
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定义,网络管理是指规划、监督、控制网络资源的使用和网络的各种活动,以使网络的性能达到最优。
一般而言,网络管理有五大功能:失效管理、配置管理、性能管理、安全管理和计费管理。目前有影响的网络管理协议是SNMP、CMIS/CMIP和RMON。
扩展资料:
职业分类:
1、网络管理员:负责网络架构设计、安装、配置,主要人员为大多数系统集成公司的员工。
2、系统管理员:负责网络服务器的安装、配置、运行,主要人员为大型公司IT总部系统管理员。
3、客户端管理员(桌面支持):负责解决最终用户的问题,比如客户端重装,解决不能上网,机器有病毒等问题,主要人员为小型公司IT管理员和网吧网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网络管理员
系统管理的主要角色在于确保设备运营得很好,尽量可用,快速识别并修复问题。IT生命周期管理ITLM就做得很好,但有助于测量设备对于工作负载的作用。
ITLM以适当的资产发现作为基础,监控并管理系统。数据库的形式——变更管理数据库很常见——使其有些差异,但确保系统完全覆盖到完整性、颗粒度与可重复这三方面。
ITLM与IT资产管理工具必须识别物理与虚拟资产之间的一脉相承性。该工具应该识别虚拟工作负载所依赖的所有物理资产之间的任何根源问题,无论是否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还是包含在促进工作负载的其他物理资产中。
ITLM对业务与IT来说是涅槃。它确保经过优化的IT平台对业务可用,并且获得与管理的价格非常低廉。
明白了哪些新设备可用以及现有设备的剩余价值,ITLM系统就可以显示某资产在什么时候应该运行一个不同的工作负载或者下岗。
以上就是关于it资产管理系统的介绍全部的内容,包括:it资产管理系统的介绍、什么叫IT管理系统、IT运维管理当前面临了哪些问题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