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设计一下!
客户端只知道服务器的存在,数据库对客户端应该是透明的;
客户端只是想服务器发出请求,至于该请求的处理是对于数据库还是内存或者其他,客户端不需要知道,只要得到服务器的处理结果就可以。
另外,无论客户端还是服务器,用一个数据库连接是不应该的,遇上多线程就麻烦了:不做同步处理会产生错误,做同步处理效率又不行……
------------
你数据库连接使用不对,如果只用一个连接,别说事务,就是并发的普通处理都可能异常;应该每个请求都创建连接、打开、关闭、释放。
自己写了个事务处理类,提供一个静态的启动事务方法,然后就是Commit,Rollback方法,再利用GUID作为事务ID。有事务处理类管理本地数据库链接和远程跨域服务信息,利用这些信息在Commit或者rollback时进行提交或者回滚,在数据库级上并行执行命令,需要对远程跨域提交或者回滚的,结合一个远程事务池、远程事务服务类和远程事务服务调用代理类(就提交和回滚两个方法)进行处理,其中用事务ID贯穿始终。当然,所有的数据访问层,数据库访问层都来由一个事务类参数,没有事务的话就为空。由逻辑处理层决定是否采用事务处理。做的就这么简单,结果感觉还可以;当然这个模式有个致命的弱点,就是无法解决Commit一致性问题,就是如果涉及到多个数据库时,如果前N-1个数据库服务都提交成功,第N个数据库提交失败就没办法了。在跨区域事务方面问题比较大,但如果是局域网还是可以的。这种方式比较适合数据分布存储(非镜像)的情况,当然,数据分割的时候需要将大部分的 *** 作都集中在一个中心,毕竟跨区域访问还是有些慢得。这次整得这个架构,可以分布式查询,同时更新多个数据库(可以控制到表级),并对业务逻辑层透明,速度和易用性感觉都还不错,而且业务层处理事务的时候可以支持搭积木方式进行。
这个架构带有云应用架构的味道,可以分业务,分用户存放数据,应用部分也可以支持多中心,多负载方式,理论上来讲扩展性无限。当然,因为主要的目的不是做镜像同步支持,所以我没有加入数据库命令队列处理方式来保证可靠性,在数据库节点方面只是简单的采用了同时更新3份,查询则随机选其中一份的方式。对于企业级业务,特别是高实时性和一致性的应用,如果跨数据库,事务处理和可靠性保证要一起做,真的很难。所以后来放弃了自己做可靠性那部分(就是同时写3份,随机读一份那部分功能),让数据库自己去做,毕竟他们更专业。
这个架构主要技术点:多线程(实现不同目标数据库查询异步进行),ODPNet,WCF(跨域访问),事务,同步(简单的采用Lock),反射机制,泛型等.
WCF数据库开发一般分下面几步:1. 接口定义, 即常说的contract接口
2.接口实现,即实现contract的接口
3. 接口托管,将写好的接口部署到wcf托管程序里,譬如IIS,console,windows service,WinForm
4. 在接口实现里完善数据库访问的代码。此段代码与传统的C/S两层 *** 纵DB无差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