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键的设计初衷是为了在数据库端保证对逻辑上相关联的表数据在 *** 作上的一致性与完整性。
优点:
精简关联数据,减少数据冗余
避免后期对大量冗余处理的额外运维 *** 作。
降低应用代码复杂性,减少了额外的异常处理
相关数据管理全由数据库端处理。
增加文档的可读性
特别是在表设计开始,绘制 ER 图的时候,逻辑简单明了,可读性非常强。
缺点:
性能压力
外键一般会存在级联功能,级联更新,级联删除等等。在海量数据场景,造成很大的性能压力。比如插入一条新记录,如果插入记录的表有 10 个外键,那势必要对关联的 10 张表逐一检查插入的记录是否合理,延误了正常插入的记录时间。并且父表的更新会连带子表加上相关的锁。
其他功能的灵活性不佳
比如,表结构的更新等。
外键(FK)是用于建立和加强两个表数据之间的链接的一列或多列。通过将保存表中主键值的一列或多列添加到另一个表中,可创建两个表之间的链接。这个列就成为第二个表的外键。
当创建或更改表时可通过定义 FOREIGN KEY 约束来创建外键。
例如,数据库 pubs 中的 titles 表与 publishers 表有链接,因为在书名和出版商之间存在逻辑联系。
titles 表中的 pub_id 列与 publishers 表中的主键列相对应。titles 表中的 pub_id 列是到 publishers 表的外键。
扩展资料:
保持数据一致性,完整性,主要目的是控制存储在外键表中的数据。 使两张表形成关联,外键只能引用外表中的列的值或使用空值。
学号在成绩表(表2)中是主键,在学生表(表1)中是外键。如果不使用外键,表1的学号字段插了一个值(比如20140999999),但是这个值在表2中并没有,这个时候,数据库允许插入,并不会对插入的数据做关系检查。
然而在设置外键的情况下,插入表1学号字段的值必须要求在表1的学号字段能找到。 同时,如果要删除表2的某个学号字段,必须保证表2中没有引用该字段值的列,否则就没法删除。
这就是所谓的保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如右图,如果表1还引用表2的某个学号,却把表1中的这个学号删了,表2就不知道这个学号对应的学生是哪个学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外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