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查看一个mongodb数据库的集合列表

如何查看一个mongodb数据库的集合列表,第1张

创建Mongodb数据

由于Mongodb不是关系型数据库文件,实际上,它并不存在传统关系型数据库中的所谓“数据库”的概念,但不用担心,当你第一次新增数据时,mongodb就会以collection集合的形式进行保存和新建,而不需要你手工去新建立。下面是例子:

 1)列出当前的数据库

MongoDB shell version: 1.8.1

connecting to: test

>show dbs -www.linuxidc.com-

admin 0.03125GB

local (empty)

  可以使用show dbs来列出当前有多少个数据库,上面看到的是有两个,分别是admin和local。

2) 定义新的数据库名

我们通过使用“use new-databasename”的语法去使用一个新的数据库,注意,即使你的数据库还没建立起来,依然可以这样使用,因为mongodb会在真正插入了数据后,才会真正建立起来。

>use mkyongdb

switched to db mkyongdb

>show dbs

admin 0.03125GB

local (empty)

 注意,在use mkyongdb后,mkyongdb实际上还没真正建立起来,只是表明目前是在使用mkyongdb了。

3)保存数据

定义一个collection,名为“users”,然后插入数据,如下:

>db.users.save( {username:"mkyong"} )

>db.users.find()

{ "_id" : ObjectId("4dbac7bfea37068bd0987573"), "username" : "mkyong" }

>

>show dbs -www.linuxidc.com-

admin 0.03125GB

local (empty)

mkyongdb0.03125GB

 可以看到,用db.users.find()可以找出已插入的数据。这个时候,名为“users”的collection已经建立起来了,同时,数据库mkyongdb也建立起来了。

打开百度首页,搜索“MongoDB”,如下图所示

网站主页中,点击“DOWNLOAD MONGODB”,并下载最新稳定版本,如下图所示:

下载下来的是一个msi安装文件,点击进行安装,默认安装到C:\Program File或C:\Program Files (x86)文件夹内,如下图所示:

配置环境变量,右键“我的电脑”->"高级系统设置"->"高级"->"环境变量",在系统变量中找到Path变量值,进行修改,在末尾追加 C:\Program Files (x86)\MongoDB\bin,(当然你也可以将第3步骤中的MongoDB文件夹拷贝到其他磁盘路径下,我就是这样做的),如下图所示:

为了验证环境变量配置成功,打开CMD命令提示符,输入 mongod -help,下面会罗列一些列的配置参数,说明已成功,如下图所示:

在MongoDB文件夹下和bin目录同级目录下,新建一个data文件夹,data文件夹下再分别新建一个db和log文件夹,分别用来存放数据文件和日志文件,如下图所示:

在命令行中输入以下内容

mongod --dbpath "F:\MongoDB\data\db" --logpath

"F:\MongoDB\data\log\MongoDB.log" --install --serviceName "MongoDB"

这里是日志路径和数据路径,具体的路径根据自己数据和日志文件的文件路径相应进行修改,这里MongoDB.log就是开始建立的日志文件,--serviceName "MongoDB" 服务名为MongoDB。这样就在Windows下成功建立了MongoDB的服务,如下图所示:

在“运行”中输入“services.msc”,打开“服务”管理界面,可以看到MongoDB这个服务,点击列表中的“MongoDB”,再点击“启动”按钮,就将MongoDB成功启动了,如下图所示:

db.foo.find(...).count()

db.foo.find(...).limit(n) 根据条件查找数据并返回指定记录数

db.foo.find(...).skip(n)

db.foo.find(...).sort(...) 查找排序

db.foo.findOne([query]) 根据条件查询只查询一条数据

db.foo.getDB() get DB object associated with collection 返回表所属的库

db.foo.getIndexes() 显示表的所有索引

db.foo.group( { key : ..., initial: ..., reduce : ...[, cond: ...] } ) 根据条件分组

db.foo.mapReduce( mapFunction , reduceFunction , <optional params>)

db.foo.remove(query) 根据条件删除数据

db.foo.renameCollection( newName ) renames the collection 重命名表

db.foo.save(obj) 保存数据

db.foo.stats() 查看表的状态

db.foo.storageSize() - includes free space allocated to this collection 查询分配到表空间大小

db.foo.totalIndexSize() - size in bytes of all the indexes 查询所有索引的大小

db.foo.totalSize() - storage allocated for all data and indexes 查询表的总大小

db.foo.update(query, object[, upsert_bool]) 根据条件更新数据

db.foo.validate() - SLOW 验证表的详细信息

db.foo.getShardVersion() - only for use with sharding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sjk/1004070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4
下一篇 2023-05-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