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在进行服务器开发方面也掌握了很多的开发部署技术。今天,云南IT培训http://www.kmbdqn.cn/就给大家简单来介绍一下,都有哪些服务器开发部署方法是值得我们使用的。
停机部署
停机部署其实是简单粗暴的方式,就是简单地把现有版本的服务停机,然后部署新的版本。在一些时候,我们必需使用这样的方式来部署或升级多个服务。比如,新版本中的服务使用到了和老版本完全不兼容的数据表的设计。这个时候,我们对生产有两个变更,一个是数据库,另一个是服务,而且新老版本互不兼容,所以只能使用停机部署的方式。
这种方式的优势是,在部署过程中不会出现新老版本同时在线的情况,所有状态完全一致。停机部署主要是为了新版本的一致性问题。
这种方式不好的问题就是会停机,对用户的影响会很大。所以,一般来说,这种部署方式需要事前挂公告,选择一个用户访问少的时间段来做。
蓝绿部署
蓝绿部署与停机部署大的不同是,其在生产线上部署相同数量的新的服务,然后当新的服务测试确认OK后,把流量切到新的服务这边来。蓝绿部署比停机部署好的地方是,它无需停机。
我们可以看到这种部署方式,就是我们说的预发环境。在我以前的金融公司里,也经常用这种方式,生产线上有两套相同的集群,一套是Prod是真实服务的,另一套是Stage是预发环境,发布发Stage,然后把流量切到Stage这边,于是Stage就成了Prod,而之前的Prod则成了Stage。有点像换页似的。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没有停机,实时发布和升级,也避免有新旧版本同时在线的问题。但这种部署的问题就是有点浪费,因为需要使用双倍的资源(不过,这只是在物理机时代,在云计算时代没事,因为虚拟机部署完就可以释放了)。
另外,如果我们的服务中有状态,比如一些缓存什么的,停机部署和蓝绿部署都会有问题。
滚动部署
滚动部署策略是指通过逐个替换应用的所有实例,来缓慢发布应用的一个新版本。通常过程如下:在负载调度后有个版本A的应用实例池,一个版本B的实例部署成功,可以响应请求时,该实例被加入到池中。然后,版本A的一个实例从池中删除并下线。
这种部署方式直接对现有的服务进行升级,虽然便于 *** 作,而且在缓慢地更新的过程中,对于有状态的服务也是比较友好的,状态可以在更新中慢慢重建起来。但是,这种部署的问题也是比较多的。
在发布过程中,会出现新老两个版本同时在线的情况,同一用户的请求可能在新老版中切换而导致问题。
总结:蓝绿发布、红黑发布、灰度发布和滚动发布组最终的目标都是避免因发布导致流量的丢失或服务不可用的问题
四种方式均可以做到平滑式升级,在升级过程中服务仍然保持服务的连续性,升级对外界是无感知的。那生产上选择哪种部署方法最合适呢?这取决于哪种方法最适合你的业务和技术需求。如果你们运维自动化能力储备不够,肯定是越简单越好,建议蓝绿发布,如果业务对用户依赖很强,建议灰度发布。如果是K8S平台,滚动更新是现成的方案,建议先直接使用。
蓝绿发布:两套环境交替升级,旧版本保留一定时间便于回滚。
红黑发布: 申请新环境,删除老版本
灰度发布:根据比例将老版本升级,例如80%用户访问是老版本,20%用户访问是新版本。
滚动发布:按批次停止老版本实例,启动新版本实例。
项目逻辑上分为AB组,在项目系统时,首先把A组从负载均衡中摘除,进行新版本的部署。B组仍然继续提供服务。
当A组升级完毕,负载均衡重新接入A组,再把B组从负载列表中摘除,进行新版本的部署。A组重新提供服务。
1.如果出问题,影响范围较小;
2.发布策略简单;
3.用户无感知,平滑过渡;
4.升级/回滚速度快。
1.需要准备正常业务使用资源的两倍以上服务器,防止升级期间单组无法承载业务突发;
2.短时间内浪费一定资源成本;
3.基础设施无改动,增大升级稳定性。
当前服务都运行在集群A上
在云上申请一个黑色集群 B,在 B 上部署新版本的服务; 等到 B 升级完成
最后一次性地把负载均衡全部指向 B,并把 A 集群从负载均衡列表中删除,并释放集群 A 中所有机器。
可以看到,与蓝绿部署相比,红黑部署只不过是充分利用了云计算的d性伸缩优势,从而获得了两个收益:一是,简化了流程;二是,避免了在升级的过程中,由于只有一半的服务器提供服务,而可能导致的系统过载问题。
1.从LB摘掉灰度服务器,升级成功后再加入LB;
2.少量用户流量到新版本;
3.如果灰度服务器测试成功,升级剩余服务器。
1.保证整体系统稳定性,在初始灰度的时候就可以发现、调整问题,影响范围可控;
2.新功能逐步评估性能,稳定性和健康状况,如果出问题影响范围很小,相对用户体验也少;
3.用户无感知,平滑过渡。
自动化要求高
滚动发布是指每次只升级一个或多个服务,升级完成后加入生产环境,不断执行这个过程,直到集群中的全部旧版本升级新版本。
1.保证整体系统稳定性,在初始灰度的时候就可以发现、调整问题,影响范围可控;
2.新功能逐步评估性能,稳定性和健康状况,如果出问题影响范围很小,相对用户体验也少;
3.用户无感知,平滑过渡。
自动化要求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