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存储数据的应用软件。
服务器:公共的服务库。
应用服务器是应用的服务器,提供应用服务,也可以是自己的网络应用服务器,接口服务器是提供给第三方调用的服务,主要是为了自己的应用的安全性,所以只把能供给第三方调用的东西封装在应用服务器服务器。
根据应用环境的不同,需要的数据库服务器也不同,一般来说,如果数据库服务器需要连接的客户端多、并且是不同权限组的客户端的话需要网络接口比较多的,除此之外,数据库服务器的处理器性能要求比较高,因为其要进行频繁的 *** 作,内存要求大,加快数据存取速度。
应用服务器相对而言要求低一些,如果是FTP服务器的话网卡的速率要求要高,起码是千兆的,网页服务器对于网卡的速率也同样有较高的要求,但对于处理器性能要求就不那么高了。
应用程序服务器是为应用程序提供业务逻辑的。它是基于组件的,位于以服务器为中心的架构的中间件。
这个架构通常是一个主要的基于Web的界面。中间件是业务逻辑所在的应用服务器。而第三层,后端是负责数据库的服务器。应用程序服务器充当用户和数据库之间的交互。
应用服务器通过各种协议向客户端应用程序打开业务逻辑。它还可以包括计算机,web服务器或其他应用服务器上的图形用户界面。业务逻辑通过组件API。它还管理自己的资源以及执行安全性,事务处理,资源和连接池以及消息传递。
对于高端要求,应用服务器往往具有高可用性监控,集群,负载平衡,集成冗余和高性能分布式应用服务,并支持复杂的数据库访问。
当需要与现有数据库和服务器(如Web服务器)集成时,应使用应用程序服务器,可以通过启用集中式方法来提供应用程序更新和升级来提供数据和代码的完整性。
可伸缩性是使用应用服务器的另一个原因和好处。应用程序服务器可以与数据库连接。这意味着企业可以扩展Web服务器群,而不需要增加数据库连接的数量。
从网页到数据库的直接链接如果暴露,可导致SQL注入攻击基础架构。
通过单独的数据访问层执行数据验证和/或显示业务逻辑,可以确保以Web表单输入的文本不被用作SQL调用。通过集中身份验证过程以及数据访问管理,还可以提高安全性。
应用程序服务器与Web服务器不同,因为前者通过多种协议处理向应用程序提供业务逻辑,而Web服务器响应并处理HTTP请求;托管一个网站并存储静态内容,如图像,CSS,JavaScript和HTML页面。
虽然Web服务器可能不支持事务或数据库连接,但可能具有容错和可扩展性功能,如负载平衡,缓存和集群。
与数据库服务器不同,因为该服务器执行诸如数据分析,存储,数据处理,归档以及其他数据管理相关任务之类的任务。
数据库服务器使用诸如ODBC,JDBC等协议。他们还将托管数据库,如Oracle,SQLServer,MySQL等。
扩展资料:
服务器是计算机局域网的核心部件。网络 *** 作系统是在网络服务器上运行的,网络服务器的效率直接影响整个网络的效率。
因此,一般要用高档计算机或专用服务器计算机作为网络服务器。网络服务器主要有以下4个作用:
运行网络 *** 作系统,控制和协调网络中各计算机之间的工作,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要求,并做出响应和处理。
存储和管理网络中的共享资源,如数据库、文件、应用程序、磁盘空间、打印机、绘图仪等。
·为各工作站的应用程序服务,如采用客户/服务器(Client/Server)结构使网络服务器不仅担当网络服务器,而且还担当应用程序服务器。
对网络活动进行监督及控制,对网络进行实际管理,分配系统资源,了解和调整系统运行状态,关闭或启动某些资源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网络服务器
网络性能主要有主动测试,被动式测试以及主动被动相结合测试三种方法1.主动测量是在选定的测量点上利用测量工具有目的地主动产生测量流量注入网络,并根据测量数据流的传送情况来分析网络的性能。
主动测量在性能参数的测量中应用十分广泛,因为它可以以任何希望的数据类型在所选定的网络端点间进行端到端性能参数的测量。最为常见的主动测量工具就是“Ping”,它可以测量双向时延,IP 包丢失率以及提供其它一些信息,如主机的可达性等。主动测量可以测量端到端的IP 网络可用性、延迟和吞吐量等。因为一次主动测量只是查验了瞬时的网络质量,因此有必要重复多次,用统计的方法获得更准确的数据。
要对一个网络进行主动测量,则需要一个面向网络的测量系统,这种主动测量系统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 测量节点:它们分布在网络的不同端点上,进行测量数据包的发送和接收,若要进行单向性能的测量,则它们之间应进行严格的时钟同步;
- 中心服务器:它与各个测量节点通信,进行整个测量的控制以及测量节点的配置工作;
- 中心数据库:存储各个节点所收集的测量数据;
- 分析服务器:对中心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到网络整体的或具体节点间的性能状况
在实际中,中心服务器,中心数据库和分析服务器可能位于同一台主机中。
主动测量法依赖于向网络注入测量包,利用这些包测量网络的性能,因此这种方法肯定会产生额外的流量。另一方面,测量中所使用的流量大小以及其他参数都是可调的。主动测量法能够明确地控制测量中所产生的流量的特征,如流量的大小、抽样方法、发包频率、测量包大小和类型(以仿真各种应用)等,并且实际上利用很小的流量就可以获得很有意义的测量结果。主动测量意味着测量可以按测量者的意图进行,容易进行场景的仿真,检验网络是否满足QoS 或SLA 非常简单明了。
总之,主动测量的优点在于可以主动发送测量数据,对测量过程的可控制性比较高,比较灵活机动,并易于对端到端的性能进行直观的统计;其缺点是注入测量流量本身就改变了网络的运行情况,即改变了被测对象本身,使得测量的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偏差,而且注入网络的测量流量还可能会增加网络的负担。
2.被动测量是指在链路或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等)上对网络进行监测,而不需要产生流量的测量方法。
被动测量利用测量设备监视经过它的流量。这些设备可以是专用的,如Sniffer,也可以是嵌入在其它设备(如路由器、防火墙、交换机和主机)之中的,如RMON, SNMP 和netflow 使能设备等。控制者周期性地轮询被动监测设备并采集信息(在SNMP 方式时,从MIB 中采集),以判断网络性能和状态。被动测量主要有三种方式:
- 通过SNMP 协议采集网络上的数据信息,并提交至服务器进行处理。
- 在一条指定的链路上进行数据监测,此时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是两个独立的处理过程。这种方法的问题是OC48(2.5Gbit/s)以上的链路速度超过了 PCI 总线(64bit,33MHz)的能力,因此对这些高速链路的数据采集只能采用数据压缩,聚合等方式,这样会损失一定的准确性。
- 在一台主机上有选择性的进行数据的采集和分析。这种工具只是用来采集分析网络上数据包的内容特性,并不能进行性能参数的测量,如Ethereal 等工具。
被动测量非常适合用来测量和统计链路或设备上的流量,但它并不是一个真正的 QoS 参数,因为流量只是当前网络(设备)上负载情况的一个反映,通过它并不能得到网络实际的性能情况,如果要通过被动测量的方法得到终端用户所关心的时延,丢包,时延抖动等性能参数,只能采用在被测路径的两个端点上同时进行被动测量,并进行数据分析,但这种分析将是十分复杂的,并且由于网络上数据流量特征的不确定性,这种分析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不够准确的。只有链路带宽这个流量参数可以通过被动测量估算出来。
被动测量法在测量时并不增加网络上的流量,测量的是网络上的实际业务流量,理论上说不会增加网络的负担。但是被动测量设备需要用轮询的方法采集数据、陷阱(trap)和告警(利用SNMP 时),所有这些都会产生网络流量,因此实际测量中产生的流量开销可能并不小。
另外,在做流分析或试图对所有包捕捉信息时,所采集的数据可能会非常大。被动测量的方法在网络排错时特别有价值,但在仿真网络故障或隔离确切的故障位置时其作用会受到限制。
总之,被动测量的优点在于理论上它不产生流量,不会增加网络的负担;其缺点在于被动测量基本上是基于对单个设备的监测,很难对网络端到端的性能进行分析,并且可能实时采集的数据量过大,且存在用户数据泄漏等安全性问题。
3.主动、被动相结合测试
主动测量与被动测量各有其有缺点,而且对于不同的参数来说,主动测量和被动测量也都有其各自的用途。对端到端的时延,丢包,时延变化等参数比较适于进行主动测量;而对于路径吞吐量等流量参数来说,被动测量则更适用。因此,对网络性能进行全面的测量需要主动测量与被动测量相结合,并对两种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以获得更为全面科学的结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