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nodb 为了提高磁盘I/O读写性能,存在一个 buffer pool 的内存空间,数据页读入会缓存到 buffer pool,事务的提交则实时更新到 buffer pool,而不实时同步到磁盘(innodb 是按 16KB 一页同步的,一事务可涉及多个数据页,实时同步会造成浪费,随机I/O)。事务暂存在内存,则存在一致性问题,为了解决系统崩溃,保证事务的持久性,我们只需把事务对应的 redo 日志持久化到磁盘即可(redo 日志占用空间小,顺序写入磁盘,顺序I/O)
sql 语句在执行的时候,可能会修改多个页面,还会更新聚簇索引和二级索引的页面,过程产生的redo会被分割成多个不可分割的组(Mini-Transaction)。MTR怎么理解呢?如一条 insert 语句可能会使得页分裂,新建叶子节点,原先页的数据需要复制到新数据页里,然后将新记录插入,再添加一个目录项指向新建的页子。这对应多条 redo 日志,它们需要在原子性的 MTR 内完成
MTR 产生的 redo 日志先会被复制到一个 log buffer 里(类似 buffer pool)。而同步到磁盘的时机如下:
事务需要保证原子性,也是说事务中的 *** 作要么全部完成,要么什么也不做。如果事务执行到一半,出错了怎么办-回滚。但是怎么回滚呢,靠 undo 日志。undo 日志就是我们执行sql的逆 *** 作
binlog有三种格式:Statement、Row以及Mixed。
redolog 中的事务如果经历了二阶段提交中的prepare阶段,则会打上 prepare 标识,如果经历commit阶段,则会打上commit标识(此时redolog和binlog均已落盘)。崩溃恢复逻辑如下:
sql数据库中包含主数据文件、事务日志文件、辅助数据文件三种文件。
1、主数据文件
该文件包含数据库的启动信息,并用于存储数据。每个数据库都有一个主要数据文件。
2、事务日志文件
这些文件包含用于恢复数据库的日志信息。每个数据库都必须至少有一个日志文件。
3、辅助数据文件
这些文件含有不能置于主要数据文件中的所有数据。如果主文件可以包含数据库中的所有数据,那么数据库就不需要次要数据文件。
扩展资料
sql数据库特点
1、SQL数据库的数据体系结构基本上是三级结构,但使用术语与传统关系模型术语不同。在SQL中,关系模式(模式)称为“基本表”(basetable);存储模式(内模式)称为“存储文件”(storedfile);子模式(外模式)称为“视图”(view);元组称为“行”(row);属性称为“列”(column)。
2、sql数据库是非过程化语言、统一的语言、是所有关系型数据库的公共语言。
3、SQL用户可以是应用程序,也可以是终端用户。SQL语句可嵌入在宿主语言的程序中使用,宿主语言有FORTRAN,COBOL,PASCAL,PL/I,C和Ada语言等。SQL用户也能作为独立的用户接口,供交互环境下的终端用户使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