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了解MySQL中的锁(全局锁、表级锁、行锁)

深入了解MySQL中的锁(全局锁、表级锁、行锁),第1张

概述深入了解MySQL中的锁(全局锁、表级锁、行锁) 本篇文章带大家了解一下MysqL中的锁,介绍一下MysqL的全局锁、表级锁和行锁,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根据加锁的范围,MysqL里面的锁大致可以分成全局锁、表级锁和行锁三类

一、全局锁

全局锁就是对整个数据库实例加锁。MysqL提供了一个加全局读锁的方法,命令是Flush tables with read lock。当需要让整个库处于只读状态的时候,可以使用这个命令,之后其他线程的以下语句会被阻塞:数据更新语句(数据的增删改)、数据定义语句(包括建表、修改表结构等)和更新类事务的提交语句。【相关推荐:mysql教程(视频)】

全局锁的典型使用场景是,做全库逻辑备份。也就是把整库每个表都select出来存成文本

但是让整个库都只读,可能出现以下问题:

如果在主库上备份,那么在备份期间都不能执行更新,业务基本上就得停摆如果在从库上备份,那么在备份期间从库不能执行主库同步过来的binlog,会导致主从延迟

在可重复读隔离级别下开启一个事务能够拿到一致性视图

官方自带的逻辑备份工具是MysqLdump。当MysqLdump使用参数–single-transaction的时候,导数据之前就会启动一个事务,来确保拿到一致性视图。而由于MVCC的支持,这个过程中数据是可以正常更新的。single-transaction只适用于所有的表使用事务引擎的库

1.既然要全库只读,为什么不使用set global Readonly=true的方式?

在有些系统中,Readonly的值会被用来做其他逻辑,比如用来判断一个库是主库还是备库。因此修改global变量的方式影响面更大在异常处理机制上有差异。如果执行Flush tables with read lock命令之后由于客户端发生异常断开,那么MysqL会自动释放这个全局锁,整个库回到可以正常更新的状态。而将整个库设置为Readonly之后,如果客户端发生异常,则数据库会一直保持Readonly状态,这样会导致整个库长时间处于不可写状态,风险较高二、表级锁

MysqL里面表级别的锁有两种:一种是表锁,一种是元数据锁(Meta data lock,MDL)

表锁的语法是lock tables … read/write。可以用unlock tables主动释放锁,也可以在客户端断开的时候自动释放。lock tables语法除了会限制别的线程的读写外,也限定了本线程接下来的 *** 作对象

如果在某个线程A中执行lock tables t1 read,t2 wirte;这个语句,则其他线程写t1、读写t2的语句都会被阻塞。同时,线程A在执行unlock tables之前,也只能执行读t1、读写t2的 *** 作。连写t1都不允许

另一类表级的锁是MDL。MDL不需要显式使用,在访问一个表的时候会被自动加上。MDL的作用是,保证读写的正确性。如果一个查询正在遍历一个表中的数据,而执行期间另一个线程对这个表结构做了变更,删了一列,那么查询线程拿到的结果跟表结构对不上,肯定不行

在MysqL5.5版本引入了MDL,当对一个表做增删改查 *** 作的时候,加MDL读锁;当要对表做结构变更 *** 作的时候,加MDL写锁

读锁之间不互斥,因此可以有多个线程同时对一张表增删改查读写锁之间、写锁之间是互斥的,用来保证变更表结构 *** 作的安全性。因此,如果有两个线程要同时给一个表加字段,其中一个要等另一个执行完才能开始执行

给一个表加字段,或者修改字段,或者加索引,需要扫描全表的数据。在对大表 *** 作的时候,需要特别小心,以免对线上服务造成影响


session A先启动,这时候会对表t加一个MDL读锁。由于session B需要的也是MDL读锁,因此可以正常执行。之后sesession C会被blocked,是因为session A的MDL读锁还没有释放,而session C需要MDL写锁,因此只能被阻塞。如果只有session C自己被阻塞还没什么关系,但是之后所有要在表t上新申请MDL读锁的请求也会被session C阻塞。所有对表的增删改查 *** 作都需要先申请MDL读锁,就都被锁住,等于这个表现在完全不可读写了

事务中的MDL锁,在语句执行开始时申请,但是语句结束后并不会马上释放,而会等到整个事务提交后再释放

1.如果安全地给小表加字段?

首先要解决长事务,事务不提交,就会一直占着DML锁。在MysqL的information_schema库的innodb_trx表中,可以查到当前执行的事务。如果要做DDL变更的表刚好有长事务在执行,要考虑先暂停DDL,或者kill掉这个长事务

2.如果要变更的表是一个热点表,虽然数据量不大,但是上面的请求很频繁,而又不得不加个字段,该怎么做?

在alter table语句里面设定等待时间,如果在这个指定的等待时间里面能够拿到MDL写锁最好,拿不到也不要阻塞后面的业务语句,先放弃。之后再通过重试命令重复这个过程

三、行锁

MysqL的行锁是在引擎层由各个引擎自己实现的。但不是所有的引擎都支持行锁,比如MyISAM引擎就不支持行锁

行锁就是针对数据表中行记录的锁。比如事务A更新了一行,而这时候事务B也要更新同一行,则必须等事务A的 *** 作完成后才能进行更新

1、两阶段锁协议


事务A持有的两个记录的行锁都是在commit的时候才释放的,事务B的update语句会被阻塞,直到事务A执行commit之后,事务B才能继续执行

在InnoDB事务中,行锁是在需要的时候才加上的,但并不是不需要了就立刻释放,而是要等到事务结束时才释放。这个就是两阶段锁协议

如果事务中需要锁多个行,要把最可能造成锁冲突、最可能影响并发度的锁尽量往后放

假设要实现一个电影票在线交易业务,顾客A要在影院B购买电影票。业务需要涉及到以下 *** 作:

1.从顾客A账户余额中扣除电影票价

2.给影院B的账户余额增加这张电影票价

3.记录一条交易日志

为了保证交易的原子性,要把这三个 *** 作放在一个事务中。如何安排这三个语句在事务中的顺序呢?

如果同时有另外一个顾客C要在影院B买票,那么这两个事务冲突的部分就是语句2了。因为它们要更新同一个影院账户的余额,需要修改同一行数据。根据两阶段锁协议,所有的 *** 作需要的行锁都是在事务提交的时候才释放的。所以,如果把语句2安排在最后,比如按照3、1、2这样的顺序,那么影院账户余额这一行的锁时间就最少。这就最大程度地减少了事务之间的锁等待,提升了并发度

2、死锁和死锁检测

在并发系统中不同线程出现循环资源依赖,涉及的线程都在等待别的线程释放资源时,就会导致这几个线程都进入无限等待的状态,称为死锁


事务A在等待事务B释放ID=2的行锁,而事务B在等待事务A释放ID=1的行锁。事务A和事务B在互相等待对方的资源释放,就是进入了死锁状态。当出现死锁以后,有两种策略:

一种策略是,直接进入等待,直到超时。这个超时时间可以通过参数innodb_lock_wait_timeout来设置另一种策略是,发起死锁检测,发现死锁后,主动回滚死锁链条中的某一个事务,让其他事务得以继续执行。将参数innodb_deadlock_detect设置为on,表示开启这个逻辑

在InnoDB中,innodb_lock_wait_timeout的默认值是50s,意味着如果采用第一个策略,当出现死锁以后,第一个被锁住的线程要过50s才会超时退出,然后其他线程才有可能继续执行。对于在线服务来说,这个等待时间往往是无法接受的

正常情况下还是要采用主动死锁检查策略,而且innodb_deadlock_detect的默认值本身就是on。主动死锁监测在发生死锁的时候,是能够快速发现并进行处理的,但是它有额外负担的。每当一个事务被锁的时候,就要看看它所依赖的线程有没有被别人锁住,如此循环,最后判断是否出现了循环等待,也就是死锁

如果所有事务都要更新同一行的场景,每个新来的被堵住的线程都要判断会不会由于自己的加入导致死锁,这是一个时间复杂度是O(n)的 *** 作

怎么解决由这种热点行更新导致的性能问题?

1.如果确保这个业务一定不会出现死锁,可以临时把死锁检测关掉

2.控制并发度

3.将一行改成逻辑上的多行来减少锁冲突。以影院账户为例,可以考虑放在多条记录上,比如10个记录,影院的账户总额等于这10个记录的值的总和。这样每次要给影院账户加金额的时候,随机选其中一条记录来加。这样每次冲突概率变成员原来的1/10,可以减少锁等待个数,也就减少了死锁检测的cpu消耗

四、为什么我只查一行的语句,也执行这么慢?

构造一个表,这个表有两个字段ID和c,并且在里面插入了10万行记录

CREATE table `t` (  `ID` int(11) NOT NulL,  `c` int(11) DEFAulT NulL,  PRIMARY KEY (`ID`)) ENGINE=InnoDB;CREATE defineR=`root`@`%` PROCEDURE `IData`()BEGIN	declare i int;  set i=1;  while(i<=100000) do    insert into t values(i,i);    set i=i+1;  end while;END
1、第一类:查询长时间不返回
select * from t3 where ID=1;

查询结果长时间不返回,使用show processList命令,查看当前语句处于什么状态

1)、等MDL锁

如下图所示,使用show processList;命令查看Waiting for table Metadata lock的示意图


这个状态表示现在有一个线程正在表t上请求或者持有MDL写锁,把select语句堵住了

场景复现:


sessionA通过lock table命令持有表t的MDL写锁,而sessionB的查询需要获取MDL读锁。所以,sessionB进入等待状态

这类问题的处理方式,就是找到谁持有MDL写锁,然后把它kill掉。但是由于show processList的结果里,sessionA的Command列是Sleep,导致查找起来很不方便,可以通过查询sys.schema_table_lock_waits这张表直接找出造成阻塞的process ID,把这个连接kill命令断开即可(MysqL启动时需要设置performance_schema=on,相比于设置为off会有10%左右的性能损失)

select blocking_pID from sys.schema_table_lock_waits;

2)、等flush

在表t上执行如下的SQL语句:

select * from information_schema.processList where ID=1;

查出来某个线程状态为Waiting for table flush


这个状态表示的是,现在有一个线程政要对表t做flush *** 作。MysqL里面对表做flush *** 作的用法,一般有以下两个:

flush tables t with read lock;flush tables with read lock;

这两个flush语句,如果指定表t的话,代表的是只关闭表t;如果没有指定具体的表名,则表示关闭MysqL里所有打开的表

但是正常情况下这两个语句执行起来都很快,除非它们被别的线程堵住了

所以,出现Waiting for table flush状态的可能情况是:有一个flush tables命令被别的语句堵住了,然后它有堵住了select语句

场景复现:


sessionA中,每行调用一次sleep(1),这样这个语句默认要执行10万秒,在这期间表t一直是被sessionA打开着。然后,sessionB的flush tables t再去关闭表t,就需要等sessionA的查询结束。这样sessionC要再次查询的话,就会被flush命令堵住了

3)、等行锁

select * from t where ID=1 lock in share mode;

由于访问ID=1这个记录时要加读锁,如果这时候已经有一个事务在这行记录上持有一个写锁,select语句就会被堵住

场景复现:


sessionA启动了事务,占有写锁,还不提交,是导致sessionB被堵住的原因

2、第二类:查询慢


sessionA先用start transaction with consistent snapshot命令开启一个事务,建立事务的一致性读(又称为快照读。使用的是MVCC机制读取undo log中的已经提交的数据。所以它的读取是非阻塞的),之后sessionB执行update语句

sessionB执行完100万次update语句后,生成100万个回滚日志

带lock in share mode的语句是当前读,因此会直接读到1000001这个结果,速度很快;而select * from t where ID=1这个语句是一致性读,因此需要从1000001开始,依次执行undo log,执行了100万次以后,才将1这个结果返回

五、间隙锁

建表和初始化语句如下:

CREATE table `t` (  `ID` int(11) NOT NulL,  `c` int(11) DEFAulT NulL,  `d` int(11) DEFAulT NulL,  PRIMARY KEY (`ID`),  KEY `c` (`c`)) ENGINE=InnoDB;insert into t values(0,0,0),(5,5,5),(10,10,10),(15,15,15),(20,20,20),(25,25,25);

这个表除了主键ID外,还有一个索引c

为了解决幻读问题,InnoDB引入了间隙锁,锁的就是两个值之间的空隙


当执行select * from t where d=5 for update的时候,就不止是给数据库中已有的6个记录加上了行锁,还同时加了7个间隙锁。这样就确保了无法再插入新的记录

行锁分成读锁和写锁


跟间隙锁存在冲突关系的是往这个间隙中插入一个记录这个 *** 作。间隙锁之间不存在冲突关系


这里sessionB并不会被堵住。因为表t里面并没有c=7会这个记录,因此sessionA加的是间隙锁(5,10)。而sessionB也是在这个间隙加的间隙锁。它们用共同的目标,保护这个间隙,不允许插入值。但它们之间是不冲突的

间隙锁和行锁合称next-key lock,每个next-key lock是前开后闭区间。表t初始化以后,如果用select * from t for update要把整个表所有记录锁起来,就形成了7个next-key lock,分别是(-∞,0]、(0,5]、(5,10]、(10,15]、(15,20]、(20, 25]、(25, +supremum]。因为+∞是开区间,在实现上,InnoDB给每个索引加了一个不存在的最大值supremum,这样才符合都是前开后闭区间

间隙锁和next-key lock的引入,解决了幻读的问题,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困扰

间隙锁导致的死锁:


1.sessionA执行select … for update语句,由于ID=9这一行并不存在,因此会加上间隙锁(5,10)

2.sessionB执行select … for update语句,同样会加上间隙锁(5,10),间隙锁之间不会冲突

3.sessionB试图插入一行(9,9,9),被sessionA的间隙锁挡住了,只好进入等待

4.sessionA试图插入一行(9,9,9),被sessionB的间隙锁挡住了

两个session进入互相等待状态,形成了死锁

间隙锁的引入可能会导致同样的语句锁住更大的范围,这其实是影响并发度的

在读提交隔离级别下,不存在间隙锁

六、next-key lock

表t的建表语句和初始化语句如下:

CREATE table `t` (  `ID` int(11) NOT NulL,  `c` int(11) DEFAulT NulL,  `d` int(11) DEFAulT NulL,  PRIMARY KEY (`ID`),  KEY `c` (`c`)) ENGINE=InnoDB;insert into t values(0,0,0),(5,5,5),(10,10,10),(15,15,15),(20,20,20),(25,25,25);
1、next-key lock加锁规则原则1:加锁的基本单位是next-key lock,next-key lock是前开后闭区间原则2:查找过程中访问到的对象才会加锁优化1:索引上的等值查询,给唯一索引加锁的时候,next-key lock退化为行锁优化2:索引上的等值查询,向右遍历时且最后一个值不满足等值条件的时候,next-key lock退化为间隙锁一个BUG:唯一索引上的范围查询会访问到不满足条件的第一个值为止

这个规则只限于MysqL5.x系列<=5.7.24,8.0系列<=8.0.13

2、案例一:等值查询间隙锁


1.由于表t中没有ID=7的记录,根据原则1,加锁单位是next-key lock,sessionA加锁范围就是(5,10]

2.根据优化2,这是一个等值查询(ID=7),而ID=10不满足查询条件,next-key lock退化成间隙锁,因此最终加锁的范围是(5,10)

所以,sessionB要往这个间隙里面插入ID=8的记录会被锁住,但是sessionC修改ID=10这行是可以的

3、案例二:非唯一索引等值锁


1.根据原则1,加锁单位是next-key lock,因此会给(0,5]加上next-key lock

2.c是普通索引,因此访问c=5这一条记录是不能马上停下来的,需要向右遍历,查到c=10才放弃。根据原则2,访问到的都要加锁,因此要给(5,10]加next-key lock

3.根据优化2,等值判断,向右遍历,最后一个值不满足c=5这个等值条件,因此退化成间隙锁(5,10)

4.根据原则2,只有访问到的对象才会加锁,这个查询使用覆盖索引,并不需要访问主键索引,所以主键索引上没有任何锁,这就是为什么sessionB的update语句可以执行完成

锁是加在索引上的,在这个例子中,lock in share mode只锁覆盖索引,但是如果是for update,系统会认为你接下来要更新数据,因此会顺便给主键索引上满足条件的行加上行锁,这样的话sessionB的update语句会被阻塞住。如果你要用 lock in share mode 来给行加读锁避免数据被更新的话,就必须得绕过覆盖索引的优化,在查询字段中加入索引中不存在的字段

4、案例三:主键索引范围锁


1.开始执行的时候,要找到第一个ID=10的行,因此本该是next-key lock(5,10]。根据优化1,主键ID上的等值条件,退化成行锁,只加了ID=10这一行的行锁

2.范围查询就往后继续找,找到ID=15这一行停下来,因此需要加next-key lock(10,15]

所以,sessionA这时候锁的范围就是主键索引上,行锁ID=10和next-key lock(10,15]

5、案例四:非唯一索引范围锁


这次sessionA用字段c来判断,加锁规则跟案例三唯一的不同是:在第一次用c=10定位记录的时候,索引c上加上(5,10]这个next-key lock后,由于索引c是非唯一索引,没有优化规则,因此最终sessionA加的锁是索引c上的(5,10]和(10,15]这两个next-key lock

6、案例五:唯一索引范围锁BUG


sessionA是一个范围查询,按照原则1的话,应该是索引ID上只加(10,15]这个next-key lock,并且因为ID是唯一键,所以循环判断到ID=15这一行就应该停止了

但是实现上,InnoDB会扫描到第一个不满足条件的行为止,也就是ID=20。而且由于这是个范围扫描,因此索引ID上的(15,20]这个next-key lock也会被锁上

所以,sessionB要更新ID=20这一行是会被锁住的。同样地,sessionC要插入ID=16的一行,也会被锁住

7、案例六:非唯一索引上存在等值的例子
insert into t values(30,10,30);

新插入的这一行c=10,现在表里有两个c=10的行。虽然有两个c=10,但是它们的主键值ID是不同的,因此这两个c=10的记录之间也是有间隙的


sessionA在遍历的时候,先访问第一个c=10的记录。根据原则1,这里加的是(c=5,ID=5)到(c=10,ID=10)这个next-key lock。然后sessionA向右查找,直到碰到(c=15,ID=15)这一行,循环才结束。根据优化2,这是一个等值查询,向右查找到了不满足条件的行,所以会退化成(c=10,ID=10)到(c=15,ID=15)的间隙锁

也就是说,这个delete语句在索引c上的加锁范围,就是下图中蓝色区域覆盖的部分,这个蓝色区域左右两边都是虚线,表示开区间

8、案例七:limit语句加锁


加了limit 2的限制,因此在遍历到(c=10,ID=30)这一行之后,满足条件的语句已经有两条,循环就结束了。因此,索引c上的加锁范围就变成了从(c=5,ID=5)到(c=10,ID=30)这个前开后闭区间,如下图所示:


再删除数据的时候尽量加limit,这样不仅可以控制删除数据的条数,让 *** 作更安全,还可以减小加锁的范围

9、案例八:一个死锁的例子


1.sessionA启动事务后执行查询语句加lock in share mode,在索引c上加了next-key lock(5,10]和间隙锁(10,15)

2.sessionB的update语句也要在索引c上加next-key lock(5,10],进入锁等待

3.然后sessionA要再插入(8,8,8)这一行,被sessionB的间隙锁锁住。由于出现了死锁,InnoDB让sessionB回滚

sessionB的加next-key lock(5,10] *** 作,实际上分成了两步,先是加(5,10)间隙锁,加锁成功;然后加c=10的行锁,这时候才被锁住的

七、用动态的观点看加锁

表t的建表语句和初始化语句如下:

CREATE table `t` (  `ID` int(11) NOT NulL,  `c` int(11) DEFAulT NulL,  `d` int(11) DEFAulT NulL,  PRIMARY KEY (`ID`),  KEY `c` (`c`)) ENGINE=InnoDB;insert into t values(0,0,0),(5,5,5),(10,10,10),(15,15,15),(20,20,20),(25,25,25);
1、不等号条件里的等值查询
begin;select * from t where ID>9 and ID<12 order by ID desc for update;

利用上面的加锁规则,这个语句的加锁范围是主键索引上的(0,5]、(5,10]和(10,15)。加锁单位是next-key lock,这里用到了优化2,即索引上的等值查询,向右遍历的时候ID=15不满足条件,所以next-key lock退化为了间隙锁(10,15)

1.首先这个查询语句的语义是order by ID desc,要拿到满足条件的所有行,优化器必须先找到第一个ID<12的值

2.这个过程是通过索引树的搜索过程得到的,在引擎内部,其实是要找到ID=12的这个值,只是最终没找到,但找到了(10,15)这个间隙

3.然后根据order by ID desc,再向左遍历,在遍历过程中,就不是等值查询了,会扫描到ID=5这一行,所以会加一个next-key lock (0,5]

在执行过程中,通过树搜索的方式定位记录的时候,用的是等值查询的方法

2、等值查询的过程
begin;select ID from t where c in(5,20,10) lock in share mode;


这条in语句使用了索引c并且rows=3,说明这三个值都是通过B+树搜索定位的

在查找c=5的时候,先锁住了(0,5]。但是因为c不是唯一索引,为了确认还有没有别的记录c=5,就要向右遍历,找到c=10确认没有了,这个过程满足优化2,所以加了间隙锁(5,10)。执行c=10会这个逻辑的时候,加锁的范围是(5,10]和(10,15),执行c=20这个逻辑的时候,加锁的范围是(15,20]和(20,25)

这条语句在索引c上加的三个记录锁的顺序是:先加c=5的记录锁,再加c=10的记录锁,最后加c=20的记录锁

select ID from t where c in(5,20,10) order by c desc for update;

由于语句里面是order by c desc,这三个记录锁的加锁顺序是先锁c=20,然后c=10,最后是c=5。这两条语句要加锁相同的资源,但是加锁顺序相反。当这两条语句并发执行的时候,就可能出现死锁

八、insert语句的锁为什么这么多?1、insert … select语句

表t和t2的表结构、初始化数据语句如下:

CREATE table `t` (  `ID` int(11)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c` int(11) DEFAulT NulL,  `d` int(11) DEFAulT NulL,  PRIMARY KEY (`ID`),  UNIQUE KEY `c` (`c`)) ENGINE=InnoDB;insert into t values(null, 1,1);insert into t values(null, 2,2);insert into t values(null, 3,3);insert into t values(null, 4,4);create table t2 like t;

在可重复读隔离级别下,binlog_format=statement时执行下面这个语句时,需要对表t的所有行和间隙加锁

insert into t2(c,d) select c,d from t;
2、insert循环写入

要往表t2中插入一行数据,这一行的c值是表t中c值的最大值加1,SQL语句如下:

insert into t2(c,d)  (select c+1, d from t force index(c) order by c desc limit 1);

这个语句的加锁范围,就是表t索引c上的(3,4]和(4,supermum]这两个next-key lock,以及主键索引上ID=4这一行

执行流程是从表t中按照索引c倒序吗,扫描第一行,拿到结果写入到表t2中,因此整条语句的扫描行数是1

但如果要把这一行的数据插入到表t中的话:

insert into t(c,d)  (select c+1, d from t force index(c) order by c desc limit 1);


explain结果中的Extra字段中Using temporary字段,表示这个语句用到了临时表

执行流程如下:

1.创建临时表,表里有两个字段c和d

2.按照索引c扫描表t,依次取c=4、3、2、1,然后回表,读到c和d的值写入临时表

3.由于语义里面有limit 1,所以只取了临时表的第一行,再插入到表t中

这个语句会导致在表t上做全表扫描,并且会给索引c上的所有间隙都加上共享的next-key lock。所以,这个语句执行期间,其他事务不能在这个表上插入数据

需要临时表是因为这类一边遍历数据,一边更新数据的情况,如果读出来的数据直接写回原表,就可能在遍历过程中,读到刚刚插入的记录,新插入的记录如果参与计算逻辑,就跟语义不符

3、insert唯一键冲突


sessionA执行的insert语句,发生唯一键冲突的时候,并不只是简单地报错返回,还在冲突的索引上加了锁,sessionA持有索引c上的(5,10]共享next-key lock(读锁)


在sessionA执行rollback语句回滚的时候,sessionC几乎同时发现死锁并返回

1.在T1时刻,启动sessionA,并执行insert语句,此时在索引c的c=5上加了记录锁。这个索引是唯一索引,因此退化为记录锁

2.在T2时刻,sessionA回滚。这时候,sessionB和sessionC都试图继续执行插入 *** 作,都要加上写锁。两个session都要等待对方的行锁,所以就出现了死锁

4、insert into … on duplicate key update

上面这个例子是主键冲突后直接报错,如果改写成

insert into t values(11,10,10) on duplicate key update d=100;

就会给索引c上(5,10]加一个排他的next-key lock(写锁)

insert into … on duplicate key update的语义逻辑是,插入一行数据,如果碰到唯一键约束,就继续执行后面的更新语句。如果有多个列违反了唯一性索引,就会按照索引的顺序,修改跟第一个索引冲突的行

表t里面已经有了(1,1,1)和(2,2,2)这两行,执行这个语句效果如下:


主键ID是先判断的,MysqL认为这个语句跟ID=2这一行冲突,所以修改的是ID=2的行

思考题:

1、如果要删除一个表里面的前10000行数据,有以下三种方法可以做到:

第一种,直接执行delete from T limit 10000;第二种,在一个连接中循环执行20次delete from T limit 500;第三种,在20个连接中同时执行delete from T limit 500;

选择哪一种方式比较好?

参考答案:

第一种方式,单个语句占用时间长,锁的时间也比较长,而且大事务还会导致主从延迟

第三种方式,会人为造成锁冲突

第二种方式相对较好

更多编程相关知识,请访问:编程入门!! 总结

以上是内存溢出为你收集整理的深入了解MySQL中的锁(全局锁、表级锁、行锁)全部内容,希望文章能够帮你解决深入了解MySQL中的锁(全局锁、表级锁、行锁)所遇到的程序开发问题。

如果觉得内存溢出网站内容还不错,欢迎将内存溢出网站推荐给程序员好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sjk/115001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5-31
下一篇 2022-05-3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