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三级模式、二级映射

【数据库】三级模式、二级映射,第1张

概述三级模式和二级映射 在数据模型中有 “型” (Type, T)和 “值” 的概念。 型: 是指对某一类数据的结构和属性的说明 类比: 类 值: 是型的一个具体赋值。 类比: 对象 模式和实例: 模式: 三级模式和二级映射

在数据模型中有“型”(Type,T)和“值”的概念。

型:是指对某一类数据的结构和属性的说明

类比:类

值:是型的一个具体赋值。

类比:对象

模式和实例:

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它仅仅涉及到型的描述,不涉及到具体的值。

实例:模式的一个具体值称为一个实例。同一个模式可以有很多实例。

对比:
模式是相对稳定的,而实例是相对变动的,因为数据库中的数据是在不断更新。
模式反映的是数据的结构及其联系,而实例反映的是数据库某一时刻的状态。

三级模式结构

数据库领域公认的标准结构是三级模式结构,它包括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有效地组织、管理数据,提高了数据库的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

外模式:又称子模式或用户模式,对应于用户级。(部分逻辑结构)
它是某个或某几个用户所看到的数据库的数据视图,是与某一应用有关的数据的逻辑表示。
它是从模式导出的一个子集,包含模式中允许特定用户使用的那部分数据。
用户可以通过外模式描述语言来描述和定义对应于用户的数据记录(外模式),也可以利用数据 *** 纵语言(Data Manipulatioin Language,DML)对这些数据记录进行描述和定义。
外模式反映了数据库的用户观。

补充:
数据 *** 纵语言(Data Manipulation Language,DML),用户通过它可以实现对数据库的基本 *** 作。
DML主要用来对数据库的数据进行一些 *** 作。

例如:其实就是我们最经常用到的 SELECT、UPDATE、INSERT、DELETE。

模式:又称概念模式或逻辑模式,对应于概念级。(全局逻辑结构)
它是由数据库设计者综合所有用户的数据,按照统一的观点构造的全局逻辑结构,是对数据库中全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总体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全局视图)。
它是由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提供的数据模式描述语言(Data Description Language,DDL)来描述和定义的,
体现和反映了数据库系统(DBS)的整体观。

补充:
数据模式定义语言(Data DeFinition Language,DDL):是用于描述数据库中要存储的现实世界实体的语言。
DDL主要是用在定义或改变表的结构,数据类型,表之间的链接和约束等初始化工作上。

例如:其实就是我们在创建表的时候用到的一些sql,比如说,CREATE、ALTER、DROP等。

内模式:又称存储模式,对应于物理级。(物理结构)
它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内部表示或底层描述,是数据库最低一级的逻辑描述,它描述了数据在存储介质上的存储方式和物理结构,对应着实际存储在外存储介质上的数据库。
它是由内模式描述语言来描述和定义,
它是数据库的存储观。

注意:
在一个数据库系统中,只有唯一的数据库,
因而作为定义、描述数据库存储结构的内模式 和 定义、描述数据库逻辑结构的模式,也是唯一的,
但是建立在数据库系统之上的应用则是非常广泛多样的,所以对应的外模式不是唯一的,也不可能是唯一的。

二级映像功能

二级映像:保证了逻辑数据独立性和物理数据独立性。

这里的映射:是指两个模式之间相互转换。

外模式——模式映射:(逻辑数据独立性)
用户应用程序根据外模式进行数据 *** 作,通过外模式——模式映射,定义和建立某个外模式与模式间的对应关系,将外模式与模式联系起来,
当模式发生改变时,只要改变其映射,就可以使外模式保持不变,对应的应用程序也可保持不变。

模式——内模式映射:(物理数据独立性)
通过模式——内模式映射,定义建立数据的逻辑结构(模式)与存储结构(内模式)间的对应关系,
当数据存储结构发生变化时,只需改变模式——内模式映射,就能保持模式不变,因此应用程序也可以保持不变。

总结

以上是内存溢出为你收集整理的【数据库】三级模式、二级映射全部内容,希望文章能够帮你解决【数据库】三级模式、二级映射所遇到的程序开发问题。

如果觉得内存溢出网站内容还不错,欢迎将内存溢出网站推荐给程序员好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sjk/115338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5-31
下一篇 2022-05-3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