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解决方法为:Php系统只要有数据提交的地方去加一段代码,让其用Udp给某个端口发送相关消息.C#的服务端一直监听那个指定的端口,只要收到相关正确的信息,立即通知给客户端,比如类似于QQd窗提示空间有新留言,如此实现实时获取MySQL数据库的实时变动. 放个QQ:14654506,或者cgy@d9tec.com(输入好友的地方输入这个)
Windows2000在TCP/IP协议组件上做了很多改进,功能也有增强。比如在协议栈上的调整,增大了默认窗口大小,以及高延迟链接新算法。同时在安全性上,可应用IPSec加强安全性,比NT下有不少的改进。 Microsoft TCP/IP 组件包含“核心协议”、“服务”及两者之间的“接口”。传输驱动程序接口 (TDI) 与网络设备接口规范 (NDIS) 是公用的。 此外,还有许多用户模型应用程序的更高级接口。最常用的接口是 Windows Sockets、远程过程调用 (RPC) 和 NetBIOS。 Windows Sockets 是一个编程接口,它是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开发的套接字接口的基础上定义的。它包括了一组扩展件,以充分利用 Microsoft Windows 消息驱动的特点。规范的 1.1 版是在 1993 年 1 月发行的,2.2.0 版在 1996 年 5 月发行。Windows 2000 支持 Winsock 2.2 版。在Winsock2中,支持多个传输协议的原始套接字,重叠I/O模型、服务质量控制等。 这里介绍Windows Sockets的一些关于原始套接字(Raw Socket)的编程。同Winsock1相比,最明显的就是支持了Raw Socket套接字类型,通过原始套接字,我们可以更加自如地控制Windows下的多种协议,而且能够对网络底层的传输机制进行控制。 1、创建一个原始套接字,并设置IP头选项。 SOCKET socksock = socket(AF_INET,SOCK_RAW,IPPROTO_IP)或者: s = WSASoccket(AF_INET,SOCK_RAW,IPPROTO_IP,NULL,0,WSA_FLAG_OVERLAPPED)这里,我们设置了SOCK_RAW标志,表示我们声明的是一个原始套接字类型。创建原始套接字后,IP头就会包含在接收的数据中,如果我们设定 IP_HDRINCL 选项,那么,就需要自己来构造IP头。注意,如果设置IP_HDRINCL 选项,那么必须具有 administrator权限,要不就必须修改注册表: 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Services\Afd\Parameter\ 修改键:DisableRawSecurity(类型为DWORD),把值修改为 1。如果没有,就添加。 BOOL blnFlag=TRUEsetsockopt(sock, IPPROTO_IP, IP_HDRINCL, (char *)&blnFlag, sizeof(blnFlag)对于原始套接字在接收数据报的时候,要注意这么几点: 1、如果接收的数据报中协议类型和定义的原始套接字匹配,那么,接收的所有数据就拷贝到套接字中。 2、如果绑定了本地地址,那么只有接收数据IP头中对应的远端地址匹配,接收的数据就拷贝到套接字中。 3、如果定义的是外部地址,比如使用connect(),那么,只有接收数据IP头中对应的源地址匹配,接收的数据就拷贝到套接字中。 2、构造IP头和TCP头 这里,提供IP头和TCP头的结构: // Standard TCP flags #define URG 0x20 #define ACK 0x10 #define PSH 0x08 #define RST 0x04 #define SYN 0x02 #define FIN 0x01 typedef struct _iphdr //定义IP首部 { unsigned char h_lenver//4位首部长度+4位IP版本号 unsigned char tos//8位服务类型TOS unsigned short total_len//16位总长度(字节) unsigned short ident//16位标识 unsigned short frag_and_flags//3位标志位 unsigned char ttl//8位生存时间 TTL unsigned char proto//8位协议 (TCP通知是不行的,可以采用变通的办法。建一个event表,如果某表发生数据变化,同时向此表中插入一条记录,标记某表发生数据上的变化,插入动作最好写在处理表数据的dao中,如果使用触发器的话,会降低数据库的使用效率。
再由你的应用程序定期去读取event表的变化,处理event的事件,完毕后删除该记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