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念模型:就是从现实世界到信息世界的第一层抽象,确定领域实体属性关系等,使用E-R图表示,E-R图主要是由实体、属性和联系三个要素构成的。
2、逻辑模型:是将概念模型转化为具体的数据模型的过程,即按照概念结构设计阶段建立的基本E-R图,按选定的管理系统软件支持的数据模型(层次、网状、关系、面向对象),转换成相应的逻辑模型。这种转换要符合关系数据模型的原则。目前最流行就是关系模型(也就是对应的关系数据库)
E-R图向关系模型的转换是要解决如何将实体和实体间的联系转换为关系,并确定这些关系的属性和码。这种转换一般按下面的原则进行:
(1)一个实体转换为一个关系,实体的属性就是关系的属性,实体的码就是关系的码。
(2)一个联系也转换为一个关系,联系的属性及联系所连接的实体的码都转换为关系的属性,但是关系的码会根据联系的类型变化,如果是:
1:1联系,两端实体的码都成为关系的候选码。
1:n联系,n端实体的码成为关系的码。
m:n联系,两端实体码的组合成为关系的码。
3、物理模型就是根据逻辑模型对应到具体的数据模型的机器实现。物理模型是对真实数据库的描述。如关系数据库中的一些对象为表、视图、字段、数据类型、长度、主键、外键、索引、约束、是否可为空、默认值。
先说一下时序图相关的基本概念:
时序图(Sequence Diagram),亦称为序列图或循序图,是一种UML行为图。它通过描述对象之间发送消息的时间顺序显示多个对象之间的动态协作。它可以表示用例的行为顺序,当执行一个用例行为时,时序图中的每条消息对应了一个类 *** 作或状态机中引起转换的触发事件。
时序图中包括如下元素:角色,对象,生命线,激活期和消息。
系统角色,可以是人或者其他系统,子系统。
对象代表时序图中的对象在交互中所扮演的角色,位于时序图顶部和对象代表。
对象一般包含以下三种命名方式:
生命线代表时序图中的对象在一段时期内的存在。时序图中每个对象和底部中心都有一条垂直的虚线,这就是对象的生命线,对象间 的消息存在于两条虚线间。
激活期代表时序图中的对象执行一项 *** 作的时期,在时序图中每条生命线上的窄的矩形代表活动期。它可以被理解成C语言语义中一对花括号“{}”中的内容。
消息是定义交互和协作中交换信息的类,用于对实体间的通信内容建模,信息用于在实体间传递信息。允许实体请求其他的服务,类角色通过发送和接受信息进行通信。
然后说下画时序图的工具:
http://www.sybase.com/products/modelingdevelopment/powerdesigner
当然推荐使用StartUML了。以下是简单的 *** 作方法。
然后用它简要画了几个简单的图:
1.基本用例图:
2.场景一:基本时序图:
3.场景二:简要的另一份时序图:
4.场景3:另外一种场景简要描述
这里主要说一下关于竖线的问题,很多人不知道这个竖线怎么来的。其实在用例图上面,右键,选择 Add Diagram -->Sequence Diagram ,然后在新的标签下,建立相应的 Object 之类的,就可以了
也就是你要注意下面这两副图片的区别:
在用例图模式下,和序列分布模式左侧的是不同的。
当然,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关于 StarUML 应用的东西,可以参考: http://wenku.baidu.com/view/196c5a4c69eae009581bec69.html
另外,这位大神在6年前写的文章更为实用: http://www.cnblogs.com/daizhj/archive/2008/04/14/1153121.html
还有这份文档,步骤写得比较详细: http://wenku.baidu.com/view/2a67901efc4ffe473368ab08.html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