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现数据共享
数据共享包含所有用户可同时存取数据库中的数据,也包括用户可以用各种方式通过接口使用数据库,并提供数据共享。
2、减少数据的冗余度
同文件系统相比,由于数据库实现了数据共享,从而避免了用户各自建立应用文件。减少了大量重复数据,减少了数据冗余,维护了数据的一致性。
3、数据的独立性
数据的独立性包括逻辑独立性(数据库中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和应用程序相互独立)和物理独立性(数据物理结构的变化不影响数据的逻辑结构)。
4、数据实现集中控制
文件管理方式中,数据处于一种分散的状态,不同的用户或同一用户在不同处理中其文件之间毫无关系。利用数据库可对数据进行集中控制和管理,并通过数据模型表示各种数据的组织以及数据间的联系。
5、数据一致性和可维护性,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主要包括:①安全性控制:以防止数据丢失、错误更新和越权使用;②完整性控制:保证数据的正确性、有效性和相容性;③并发控制:使在同一时间周期内,允许对数据实现多路存取,又能防止用户之间的不正常交互作用。
6、故障恢复
由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一套方法,可及时发现故障和修复故障,从而防止数据被破坏。数据库系统能尽快恢复数据库系统运行时出现的故障,可能是物理上或是逻辑上的错误。比如对系统的误 *** 作造成的数据错误等。
扩展资料:数据库(Database)是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仓库,它产生于距今六十多年前,随着信息技术和市场的发展,特别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数据管理不再仅仅是存储和管理数据,而转变成用户所需要的各种数据管理的方式。数据库有很多种类型,从最简单的存储有各种数据的表格到能够进行海量数据存储的大型数据库系统都在各个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信息化社会,充分有效地管理和利用各类信息资源,是进行科学研究和决策管理的前提条件。数据库技术是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各类信息系统的核心部分,是进行科学研究和决策管理的重要技术手段。
数据库的基本结构分三个层次,反映了观察数据库的三种不同角度。
以内模式为框架所组成的数据库叫做物理数据库;以概念模式为框架所组成的数据叫概念数据库;以外模式为框架所组成的数据库叫用户数据库。
1、物理数据层。
它是数据库的最内层,是物理存贮设备上实际存储的数据的集合。这些数据是原始数据,是用户加工的对象,由内部模式描述的指令 *** 作处理的位串、字符和字组成。
2、概念数据层。
它是数据库的中间一层,是数据库的整体逻辑表示。指出了每个数据的逻辑定义及数据间的逻辑联系,是存贮记录的集合。它所涉及的是数据库所有对象的逻辑关系,而不是它们的物理情况,是数据库管理员概念下的数据库。
3、用户数据层。
它是用户所看到和使用的数据库,表示了一个或一些特定用户使用的数据集合,即逻辑记录的集合。
数据库不同层次之间的联系是通过映射进行转换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数据库
先说说题外话,你问这个问题,说明你在这个领域打拼还不久,因为对一些概念还不清晰,不过持续百度知道,多涉猎涉猎,你就能成为高手。首先,JDBC直连数据库,也称为数据源,是数据源的一种方式。
其次,我猜测你理解的数据源,可能有2种:
1)连接池框架实现的数据源,譬如C3P0等等
2)应用服务器上配置的数据源,譬如IBM WAS、tomcat上均可以配置JNDI数据源
最后,我简单说明下这2种和JDBC直连的区别:
1)利用连接池框架,数据源连接后,如果不使用,可以暂时放到池中,不关闭连接,而直连是每次创建新的连接,使用完毕后,手工去关闭,下次要使用,再次创建、关闭。连接池框架实现了池的缓存能力后,就无需这样了。
2)在服务器上创建JNDI数据源,这样做的原因是将开发工程师和WAS平台运维工程师的工作区分开,防止数据库连接信息的泄露,保证信息安全。开发工程师无须知道数据库的相关信息,只要在程序中使用JNDI数据源的名称即可。WAS平台工程师在WAS上配置该JNDI数据源。
1.优点A重用性 利于开发速度 如果你想开发某个功能发现他实现起来很麻烦,这个时候有另一技术能很好的解决
时其优势就发挥出来了
B,封装性/抽象性:结构清晰 很标准 规范化 易于理解 可读性更强
C.继承 容易扩展,在大框架不变的情况下很容易就开发出适合自己的功能
2.缺点
A.执行速度会打折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