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I是英文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的缩写,是一项评估科学研究成果影响力和引用情况的指标系统。它是由美国汤姆逊路透公司(Thomson Reuters)开发的一个专业性评价工具,为研究人员、科学家、科技管理人员等提供了一个快速、准确地了解某个领域研究动态和热点的方法。
ESI主要通过对各类学术论文、期刊、会议论文、专利等学术文献的引用和被引用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计算出相关研究领域中的重要性指标,如影响因子、引用频次、被引用率、作者影响力等。这些指标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当前某个领域的研究进展、关键热点问题以及领先研究机构和学者等信息。
ESI指标主要用于评估学术成果的质量和影响力,对于科研人员、机构和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评价、学术评估和资助决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同时,ESI也为学者和科技管理人员提供了一个参考和指导,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规划和指导研究方向和发展战略。
路透社在中国的运营始于1871年。 2008年,汤姆森科技(Thomson Scientific)庆祝其在中国运营10周年。汤姆森科技是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合作伙伴,为专利审查提供关键工具。它还同中国科学院合作主办了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是第一家用英文提供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注册信息全部内容的专利信息提供商;其客户包括中国科学院和国家图书馆。汤姆森法律与法规(Thomson Legal)收购了中国法律网,一家法律在线服务网站,并计划在晚些时候整合这项业务,推出Westlaw China。
教育迫切需要改革,这是大家的共识。然而在深化教育改革之前,仍需要实事求是地评价我国的教育水平。批评者在指出问题的同时,有时会言辞偏激,进而影响到学生和家长的信心。在这方面,近几年出现的一个新现象值得关注。近年来,我国出国留学生大量增加和低龄化,大批学生出国读大学本科和中学。与往年出国留学的高中毕业生大多成绩不甚好不同,这些年选择出国的高中生很多是学校的佼佼者。这些留学生的家长有1/3是工薪阶层,并不都是富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才流失严重,留学生人数到2008年已有140万,其中70%以上没有回来,尤其是在国外获得成功的人回国的比例更小。现在留学生趋于低龄化,他们和祖国文化的联系更弱,融入外国文化的程度更深,使人担心他们将来回国的可能性会更小。
对一个还在科技和经济上追赶国际先进水平的国家,人才流失或许是难以避免的。归国留学生为国家的建设作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出国留学还要继续。理想的情况是,随着国家的发展和进步,人才的流失趋于减少。
改革开放的前期,我国对教育和科研的投入少,教师和研究人员的工资偏低,加上长期封闭以后很多人都想出国看看,当时出现大量人才外流的现象是可以理解的。现在国内在这些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如果优秀人才的外流反而更加严重,那么,我们能否在科技上赶上先进国家就更加值得忧虑了。
在这个问题上,教师和舆论需要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从根本上说,减少人才流失必须增强民族凝聚力,我国教育也应当注意这个问题。不要枉自菲薄也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中国中学生教育的优势
即使不考虑人才流失的影响,单纯从学生的角度看,出国留学就能受到更好的教育吗?在许多情况下未必如此,这是笔者想说的。
我国的教育与西方有差距,但笔者仍认为还是各有长短,需要具体分析。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的学校也吸收了西方的一些先进的理念和方法。
我国中小学教育水平总体上并不低于西方发达国家。与美国中小学生相比,中国的中小学生在数学和科学上程度更好一些。现在国外一些名校直接到我国录取中学毕业生,这个事实本身就说明我国中学可以培养出优秀学生。
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2011年公布了测试结果。在这项由15岁学生参加的测试中,上海学生在科学、阅读和数学三项成绩上都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和地区。这个结果不能简单地用“中国学生只会考试”来否定。这项测试不同于通常的学校考试,题目是跨课程的,目的在于测试学生利用自己的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也需要创造性。测试结果表明中国学生在这方面表现很好。
许多国家都很重视这项测试的结果。由于美国学生成绩不佳,奥巴马特别发表了讲话,说美国教育需要改革,否则会被中国和印度超过。他们也的确采取了一些措施。美国的小学和初中课堂传授的知识和方法比较少,课后为巩固所学的知识所做的作业也比较少。这个弱点不可能不对以后的学习产生影响。
笔者当然同意,虽然平均成绩不好,美国教育能培养出优秀学生。他们有一些值得我们借鉴的方法。例如美国高中有选修课程,优秀学生可以从中受益。美国学校的课外作业中有一部分是没有固定答案,要求学生自己阅读思考来完成的,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总的来说,美国教育方式的效果因人而异,进入大学以后,有的人有较好的创造力,有的人则对知识的掌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差。
华人进入国外大学不轻松
诚然,我国的中小学生用在学习上的时间比西方国家多是上海学生测试成绩好的一个重要原因。作为矛盾的另一方面,也存在中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问题。学校为追求升学率增加学生的作业和课时,家长为子女能进好的学校而让他们参加各种校外学习班,对学生的体质和个人兴趣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这是我国教育的一个严重问题。
从根本上说,这是一个社会心态问题。从家长的角度说,应当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所取舍,不要给子女过多的干预和压力才是明智的选择。这样的问题并不是出国学习就可以避免的,在美国的华人同样要面对这个问题。作为新移民,他们有为子女争取好的机会的压力。
美国的高中学生学习负担也比较重。他们虽然没有中国学生那样的高考重负,但是美国大学的录取不但要看SAT的分数,还要看学生在校时的成绩,每次考试和作业的成绩都要计入,学习一刻也不能放松。此外有各种竞赛的成绩,有大学程度的选修课,还有校外社会活动的表现,这些在大学录取时都是会考虑的,相当于我国的“加分”。
对此,美国的家长大多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因此没有造成大的问题。因为亚裔学生成绩好的较多,大学录取通常会把亚裔和其他族群分开来考虑。笔者知道美国某些在当地排名靠前的中学的情况,那里的亚裔学生,特别是华人,为争取进入好的大学非常辛苦,学生开夜车到深夜一两点是经常的事,学习负担之重超过国内的高中生。那么,不争取进入好的大学是否也能在美国接受到比国内更好的教育呢?下文会涉及这个问题。
大学本科教育与国外差距不大
关于我国的大学教育,受到批评最多的是不能培养出顶尖的杰出人才或所谓大师。我国在这方面与西方最先进国家的确存在不小的差距。差距主要表现在科学和新技术的研究上,它的影响主要存在于研究生、博士后和青年学者的阶段。顶尖的杰出人才的产生需要一个高水平的学术环境。
近10年来我国大学和研究所的学术水平有较大的提高,发表在国际上有影响的文章越来越多,近两年间引用数居各学科顶尖的文章,有不少出自在国内获得博士学位的研究人员。
就大学本科教育而言,笔者认为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不大。西方先进国家的优秀学生在创造力上受到较好的培养。这方面值得我们的学校借鉴。但是西方不同的大学在教育水平和学生素质上也是参差不齐的,不能一概而论。
我国的优秀学生有扎实的知识和很好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国大学生课程负担不重,保持了好奇心的学生会自学参考书和思考问题,他们之间也会有深入的讨论。在到了一个高水平的学术环境中以后,他们中的一些人能够较快地学会如何提出创造性的问题并且解决它。虽然在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上还要做许多工作,我国的本科毕业生在高水平的学术环境中还是有竞争力的。
解放以前,我国的大学毕业生中就有杨振宁、李政道两位获得诺贝尔奖,此外还有一批世界顶尖的科学家,如钱学森、华罗庚、陈省身、吴健雄等。至于解放以后的毕业生,我们可以看以下几个数据。
汤姆逊路透发表了材料学和化学领域科学家过去10年发表论文被引用数的排行榜,化学领域前100名中有11位是我国大学毕业生;材料科学的前100名中有15位我国大学毕业生。就统计的意义来说,以上结果无疑说明我国的大学毕业生在这些领域成绩不错。
考普斯总统奖是统计学界对有杰出贡献的青年学者的奖项,被认为与纯粹数学界的菲尔茨奖相似。在2000年以后这个奖项的11位得奖人中有4位是我国大学本科毕业生。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有5位是解放以后在我国完成本科教育的。
笔者作了一个不完整的调查,在2002年及以后当选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1987年及以后获得博士学位的有61人,其中有5位中国大陆留学生,约占8%;2001年当选的院士查明的获得博士学位的年度都早于1987年。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的情况大致相似,其总人数与美国国家科学院差不多,每年选出60多位,有6位是解放后在中国大陆大学本科毕业的。根据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的数据,在1987至1995年取得自然科学和工程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所占的比例估计不会超过8%。应当如何评估这些数据还可以继续讨论,但这些数据至少说明中国留学生的表现不错,并不是在中国读大学本科就没有科学的创造力。这些比较年轻的美国院士都是上世纪80年代的大学本科生。我国的大学现在肯定比那个时期有更多的优秀毕业生。
一个常被提出的质疑是,解放后我国大陆本科毕业生中至今未有获得诺贝尔奖的。虽然诺贝尔奖的得奖工作许多完成于得奖人年轻的时候,但是这些工作的价值得到科学界的公认往往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因此除了在某类科学突飞猛进的时期以外,年轻人的机会仍然较小。至今诺贝尔四项科学奖获奖人中,1987年以后获得博士学位的只有7位。因此,还没有获得诺贝尔奖不能证明中国大学毕业生没有创造力。
西方发达国家是有优质教育,但不是只要出国就能享受到比国内更好的教育。如果是为了得到优质教育,送子女出国读中学一般不比在国内学习好。至于大学本科,如果能到国外大学名校学习是好的机会,否则不见得会比在国内学习成长得更好。如果一味追求出国,甚至差的学校也去,前途并不乐观。出国留学一般还是读研究生为好。优秀学生在国内读研究生然后再出国做博士后或访问学者也是有机会取得高成就的。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戴元本)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