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数据库的建立

空间数据库的建立,第1张

空间数据库包括属性库和图形库。建立图形库的基本方法是地图扫描矢量化。首先将地图扫描为栅格数据,通过栅格数据矢量化追踪出点、线;然后进行线拓扑错误检查,纠正拓扑错误;最后将线转换成弧段,建立拓扑关系,形成区文件。地图扫描矢量化具有速度快、精度高、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正在成为 GIS 中最主要的地图数字化方式。为满足 GIS 分析、处理图件的要求,还需对图件进行处理,即通过 MapGIS 里的误差校正功能将所有图件调整到同一位置,便于以后的叠加分析,并通过投影变换将所有图件标准化。详见图 3-33。

利用 MapGIS 属性库管理子模块创建农用地分等属性库,具体包括单元编号、所属镇村、行政代码、面积(公顷)、分等因素指标值、分等指数等单元的基本属性(图 3-34)。

图3-33 MapGIS建立图形数据效果图

图3-34 MapGIS属性库管理界面

在遥感图像处理系统空间数据库的建立过程中,由于我们的大部分资料来源于现有的地图,因而以地图的数据处理,采用扫描矢量化的数字化手段进行数据录入,各种地图处理,数据入库工作流程可分为预处理、图形扫描数字化、图层数据建立拓扑关系、建属性数据库、图层矢量数据与属性数据联接、投影转换、图幅拼接、图面整饰、数据入库九个阶段。如图7-9所示。

图7-9 数据采集工作流程图

(1)图形预处理

资源信息是多源和多尺度的。毫无疑问,对这些资料的初步整理是数字化工作进程的重要一环。

本系统将采用统一的坐标系统,坐标系为1980西安坐标系,高程系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所有的图形数据均应该转换到此坐标系。

(2)图形扫描数字化

在地图数据采集过程中,由于地图原图质量、内容、比例尺和扫描过程中的种种因素,根据纸介质地图的图形要素和彩色特征提取的分层图仍会带有各种噪声以及不需要的其他一些信息,为了获得正确的、干净的数据,在数字化之前,要进行二值化、去脏、光滑、断线修补、细化处理等预处理步骤。

(3)图层数据建立拓扑关系与图形编辑

矢量化后的各图层,利用ArcGIS软件提供的功能建立拓扑关系,在建拓扑关系时会发现图形数据错误,要进行编辑、修改,再重新建立拓扑关系,这一过程可能做多次,直到数据正确为止。

(4)建属性数据库

按已采集的属性数据表,和标准规定格式,利用通用的数据库管理软件建立分层数据库,文字型数据要按标准代码录入。

(5)图层矢量数据与属性数据联接

按图元编码(用户ID)将矢量数据与属性数据联接。对于已建立联接的各类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通过ArcGIS 系统对它们做进一步的编辑和修改,确保数据库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在ArcGIS 系统中,图形数据被分成“点”、“线”、“面”三种几何要素,它们都有各自相关的属性,在进行拓扑处理后,这三种要素间便拥有了相关的空间拓扑结构,这种空间数据关系与相应的属性数据是一种动态联结关系,这也是在ArcGIS系统中能够进行空间分析的关键所在。属性数据的编辑可通过ArcGIS系统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数据结构定义(如数据项名称、类型、长度等)、数据编辑(如插入、删除、拷贝等)、数据查询检索等等,形成可供使用的属性数据库。

(6)投影转换

同一工作区可能利用不同比例、不同投影的图件,要对不同来源、不同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的点、线、面数据进行计算,在拼接图层之前必须对它们进行投影转换,使最终形成的图层均投影到一个坐标系统。

(7)图幅接边

图幅接边的目的是要保持图面数据连续性。工作区有多幅图构成,按上述步骤每幅图分层建立起图层之后,要对各相邻图幅分层进行拼接,图幅的接边精度要满足相应比例尺的国家精度要求。各图层中线图元或面图元拼接后其图元编号要进行改变,在右边图幅中的图元拼接后用左边图幅内的图元编号,下边图幅的图元改用上边图幅的图元编号。其属性数据也要合并为一个,属性数据结构不相同的图元(线或面)不能进行图幅拼接。对于一些图面标注的内容也要做相应的调整。到现在为止,已完成了图形库的建立工作。拼接完成后,仍按图幅分开储存与管理。

(8)数据入库

前面数据处理的目的都是为了使图形进入GIS数据库系统中,以作为其他应用系统的数据基础。图形数据将采用空间数据管理方式、利用系统软件将所有图形及属性统一存放于Oracle之中。

(9)图件输出与图面整饰

在每一图幅数字化完成后,或工作区各图幅分层拼接之后,要对图面标注内容逐一添加到图面上。按有关图例符号标准和用色标准对相应点、线、面图元的线型、符号、颜色进行设置定义。再就图名、图例、比例尺及其图面内容整饰后,输出图件成果。

(10)数据质量控制

检查内容包括数据完整性、逻辑一致性、位置精度、属性精度、接边精度、现势性等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及有关技术规定。专题图形数据库建设质量控制的方案如下:

建立数据采集标准规范,详细阐述不同要素的采集要求,作为数据采集的根本基准,统一采集认识。

进行数据采集人员培训,熟练使用采集软硬件,掌握采集规范,采集过程中填写详细的图例簿,统一图例簿格式,记录每幅图数据生产过程的基本情况,特别是作业时遇到的问题及处理意见,质量情况等。

数据质量控制采用分级分层管理方式,首先,数据生产 *** 作人员在数据采集过程中严格遵守数据采集规范标准,采集后进行数据的第一次检查;其次,数据库集成人员进行第二次数据质量检查;最后,系统总工随机抽样检查。

检查方式多种多样,这里主要采用以下3种:屏幕视觉检查,打印出图检查,查错软件检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sjk/669586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26
下一篇 2023-03-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