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输层:
对于UDP协议来说,整个包的最大长度为65535,其中包头长度是65535-20=65515;
对于TCP协议来说,整个包的最大长度是由最大传输大小(MSS,Maxitum Segment Size)决定,MSS就是TCP数据包每次能够传
输的最大数据分段。为了达到最佳的传输效能TCP协议在建立连接的时候通常要协商双方的MSS值,这个值TCP协议在实现的时候往往用MTU值代替(需
要减去IP数据包包头的大小20Bytes和TCP数据段的包头20Bytes)所以往往MSS为1460。通讯双方会根据双方提供的MSS值得最小值
确定为这次连接的最大MSS值。
IP层:
对于IP协议来说,IP包的大小由MTU决定(IP数据包长度就是MTU-28(包头长度)。 MTU值越大,封包就越大,理论上可增加传送速率,但
MTU值又不能设得太大,因为封包太大,传送时出现错误的机会大增。一般默认的设置,PPPoE连接的最高MTU值是1492, 而以太网
(Ethernet)的最高MTU值则是1500,而在Internet上,默认的MTU大小是576字节
TCP协议通信,接收方接收数据的前后次序与发送方一致,但数据包不一定一致。打个比方,发送方按顺序发送了2个数据包,接收可能仅接收1次就能全部收到,也可能需要收2次才能收到,也可能收3次,每次收到的数据大小不一定和发送方发送的数据包大小一样,但最终收到的总数据是一致的。从你的程序来看,客户端连续发送2包数据,服务器端有可能一次就全部接到,也可能分2次收到,也可能会收2次以上才能收到。如果在发送“########helloworld”和“######whatisit”之间增加一些延时语句,比如延时1秒,那么可以肯定服务器端只能收到1次,因为在发送第1包数据的时候,服务器端就接收到一次数据,而在发送第2包数据时,服务器已经不再有接收动作了。
就现在的客户端程序来说,如果要在服务器端收到所有数据,可以考虑在服务器端循环接收数据,拼装数据,直到收不到数据为止,然后输出所有接收到的数据。
while(1)
{
int rr
sock_fd = accept( sock, NULL, NULL)
retval = 0
while(1)
{
rr = recv( sock_fd, buf1, MAX_BUFLEN, 0 )
if(rr==0) break
memcpy(buf+retval,buf1,rr)
retval+=rr
}
printf("buf= %s\n ##retval=%d\n",buf,retval)
write(sock_fd,"get the call\n",sizeof("get the call\n")-1)
}
可以试试看。仅供参考。
查到个函数ioctlsocket
while(1)
{ int rr
sock_fd = accept( sock, NULL, NULL)
retval = 0
int iMode = 1//0:阻塞
ioctlsocket(sock_fd,FIONBIO, (u_long FAR*) &iMode)//非阻塞设置
while(1) { ....... }
........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