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值对存储是数据库最简单的组织形式。基本上全部的编程语言都带有应用在内存中的键值对存储。C++STL的映射容器(map container)和Java的HashMap以及Python的字典类型都是键值对存储。键值对存储通常都有例如以下接口:
Get( key ): 获取之前存储于某标示符“key”之下的一些数据,或者“key”下没有数据时报错。
Set( key, value ): 将“value”存储到存储空间中某标示符“key”下。使得我们能够通过调用同样的“key”来访问它。
假设“key”下已经有了一些数据,旧的数据将被替换。
Delete( key ): 删除存储在“key”下的数据。
大部分低层实现都是使用哈希表或者某种自平衡树(比如B-树或者红黑树)。有时候数据太大而不装不进内存,或者必须维持数据谨防系统由于未知原因而崩溃。在这些情况下。就必须使用到文件系统。
键值对存储是NoSQL运动的一部分。NoSQL将全部不使用基于关系型数据库概念的数据库系统组合在一起。
维基百科上的NoSQL词条非常好的总结了这些数据库的特征。
不使用SQL查询语言
可不全面支持ACID(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持久性)。
可提供分布式、容错强的结构
这是前端(应用端)和后端(服务端)的问题,这个应该是每个用户的单独配置,那么应该放在前端而是不是放在后端,如果放在后端,那么每个用户都要读取,那么体验一定不好。对于前端来说,只要加一个“配置文件”(其实就是一段代码)就可以,然后通过服务端的程序读取这个“配置文件”,就知道相应的顺序了,这样总比,连通服务器读取相应的表,来的要快。
如果非要用数据库解决,那我们做一个假设,有100项,某人将所有的项目变成了从后往前倒着写的,也就是第100项与第1项位置互换,第99项与第2项位置互换,这样,那么最后是第50项与第51项调换,也就是100项完全变换了位置,那么不管你怎么存储,怎么读取,这些项都必须全部保存起来,因为每一项的顺序都变了,所以这个方案并不是十分好。
当然,如果非要这么做的话,那么有一个稍微简单一点的办法,不过也需要前端的配合而且,很可能出现征用的情况,使用效果也不一定能太好。
我的办法是建立userid 10001 10002 10003 这样一张表,说白了就是一张以默认顺序ModuleID(个人觉得这个可能是你的表头代码,如果不是不要介意)为字段名的表,然后每条用户id,对应一组编号比如(默认编号为1,2,3,4):
userid 10001 10002 10003 10004
14 3 1 2
221 4 3
31 2 3 4
类似于这样就能直接得到用户的编号顺序了,不过这种还是不如在前端一个配置文件来的舒服(用户修改配置文件后,服务端也会备份(类似于上表这种也可以作为一个客户端配置的备份),但是这种备份比直接修改数据库要要省事不少,至少节省了数据库的资源),而且可能出现征用的问题,比如两个人或更多的人同时修改代码,那么一张表不可能让这么多人同时update,肯定要出现征用,那么服务体验就不会太好(备份的话,不用那么及时,所以征用的可能性不大,即使出现也是发生在后端,用户的体验并没有什么影响)。
以上均为个人理解,共同探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