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据库查询优化的几种思路

浅谈数据库查询优化的几种思路,第1张

应尽量避免全表扫描,首先应考虑在 where 及 order by ,group by 涉及的列上建立索引

可以帮助选择更好的索引和优化查询语句, 写出更好的优化语句。 通常我们可以对比较复杂的尤其是涉及到多表的 SELECT 语句, 把关键字 EXPLAIN 加到前面, 查看执行计划。例如: explain select * from news

用具体的字段列表代替“*” , 不要返回用不到的任何字段。

mysql innodb上的理解。

1,不需要的字段会增加数据传输的时间,即使mysql服务器和客户端是在同一台机器上,使用的协议还是tcp,通信也是需要额外的时间。

2,要取的字段、索引的类型,和这两个也是有关系的。举个例子,对于user表,有name和phone的联合索引,select name from user where phone= 12345678912 和 select * from user where phone= 12345678912 ,前者要比后者的速度快,因为name可以在索引上直接拿到,不再需要读取这条记录了。

3,大字段,例如很长的varchar,blob,text。准确来说,长度超过728字节的时候,会把超出的数据放到另外一个地方,因此读取这条记录会增加一次io *** 作。

比如from_unixtime(create_time) = ’2014-05-29’就不能使用到索引,原因很简单,b+树中存的都是数据表中的字段值,但进行检索时,需要把所有元素都应用函数才能比较,显然成本太大。所以语句应该写成create_time = unix_timestamp(’2014-05-29’)

使用 procedure analyse()函数对表进行分析, 该函数可以对表中列的数据类型提出优化建议。 能小就用小。 表数据类型第一个原则是: 使用能正确的表示和存储数据的最短类型。 这样可以减少对磁盘空间、 内存、 cpu 缓存的使用。

使用方法: select * from 表名 procedure analyse()

通过拆分表可以提高表的访问效率。 有 2 种拆分方法

1.垂直拆分

把主键和一些列放在一个表中, 然后把主键和另外的列放在另一个表中。 如果一个表中某些列常用, 而另外一些不常用, 则可以采用垂直拆分。

2.水平拆分

根据一列或者多列数据的值把数据行放到二个独立的表中。

创建中间表, 表结构和源表结构完全相同, 转移要统计的数据到中间表, 然后在中间表上进行统计, 得出想要的结果。

选择多核和主频高的 CPU。

使用更大的内存。 将尽量多的内存分配给 MYSQL 做缓存。

4.3.1 使用磁盘阵列

RAID 0 没有数据冗余, 没有数据校验的磁盘陈列。 实现 RAID 0至少需要两块以上的硬盘, 它将两块以上的硬盘合并成一块, 数据连续地分割在每块盘上。

RAID1 是将一个两块硬盘所构成 RAID 磁盘阵列, 其容量仅等于一块硬盘的容量, 因为另一块只是当作数据“镜像”。使用 RAID-0+1 磁盘阵列。 RAID 0+1 是 RAID 0 和 RAID 1 的组合形式。 它在提供与 RAID 1 一样的数据安全保障的同时, 也提供了与 RAID 0 近似的存储性能。

4.3.2 调整磁盘调度算法

选择合适的磁盘调度算法, 可以减少磁盘的寻道时间

对 MySQL 自身的优化主要是对其配置文件 my.cnf 中的各项参数进行优化调整。 如指定 MySQL 查询缓冲区的大小, 指定 MySQL 允许的最大连接进程数等。

它的作用是存储 select 查询的文本及其相应结果。 如果随后收到一个相同的查询, 服务器会从查询缓存中直接得到查询结果。 查询缓存适用的对象是更新不频繁的表, 当表中数据更改后, 查询缓存中的相关条目就会被清空。

1.应尽量避免在 where 子句中对字段进行 null 值判断,否则将导致引擎放弃使用索引而进行全表扫描,如:\x0d\x0aselect id from t where num is null\x0d\x0a可以在num上设置默认值0,确保表中num列没有null值,然后这样查询:\x0d\x0aselect id from t where num=0\x0d\x0a2.应尽量避免在 where 子句中使用!=或 *** 作符,否则将引擎放弃使用索引而进行全表扫描。优化器将无法通过索引来确定将要命中的行数,因此需要搜索该表的所有行。\x0d\x0a3.应尽量避免在 where 子句中使用 or 来连接条件,否则将导致引擎放弃使用索引而进行全表扫描,如:\x0d\x0aselect id from t where num=10 or num=20\x0d\x0a可以这样查询:\x0d\x0aselect id from t where num=10\x0d\x0aunion all\x0d\x0aselect id from t where num=20\x0d\x0a4.in 和 not in 也要慎用,因为IN会使系统无法使用索引,而只能直接搜索表中的数据。如:\x0d\x0aselect id from t where num in(1,2,3)\x0d\x0a对于连续的数值,能用 between 就不要用 in 了:\x0d\x0aselect id from t where num between 1 and 3\x0d\x0a5.尽量避免在索引过的字符数据中,使用非打头字母搜索。这也使得引擎无法利用索引。 \x0d\x0a见如下例子: \x0d\x0aSELECT * FROM T1 WHERE NAME LIKE ‘%L%’ \x0d\x0aSELECT * FROM T1 WHERE SUBSTING(NAME,2,1)=’L’ \x0d\x0aSELECT * FROM T1 WHERE NAME LIKE ‘L%’ \x0d\x0a即使NAME字段建有索引,前两个查询依然无法利用索引完成加快 *** 作,引擎不得不对全表所有数据逐条 *** 作来完成任务。而第三个查询能够使用索引来加快 *** 作。\x0d\x0a6.必要时强制查询优化器使用某个索引,如在 where 子句中使用参数,也会导致全表扫描。因为SQL只有在运行时才会解析局部变量,但优化程序不能将访问计划的选择推迟到运行时;它必须在编译时进行选择。然而,如果在编译时建立访问计划,变量的值还是未知的,因而无法作为索引选择的输入项。如下面语句将进行全表扫描:\x0d\x0aselect id from t where num=@num\x0d\x0a可以改为强制查询使用索引:\x0d\x0aselect id from t with(index(索引名)) where num=@num\x0d\x0a7.应尽量避免在 where 子句中对字段进行表达式 *** 作,这将导致引擎放弃使用索引而进行全表扫描。如:\x0d\x0aSELECT * FROM T1 WHERE F1/2=100 \x0d\x0a应改为: \x0d\x0aSELECT * FROM T1 WHERE F1=100*2\x0d\x0aSELECT * FROM RECORD WHERE SUBSTRING(CARD_NO,1,4)=’5378’ \x0d\x0a应改为: \x0d\x0aSELECT * FROM RECORD WHERE CARD_NO LIKE ‘5378%’\x0d\x0aSELECT member_number, first_name, last_name FROM members \x0d\x0aWHERE DATEDIFF(yy,datofbirth,GETDATE()) >21 \x0d\x0a应改为: \x0d\x0aSELECT member_number, first_name, last_name FROM members \x0d\x0aWHERE dateofbirth ='2005-11-30' and createdate0) \x0d\x0aSELECT SUM(T1.C1) FROM T1WHERE EXISTS( \x0d\x0aSELECT * FROM T2 WHERE T2.C2=T1.C2) \x0d\x0a两者产生相同的结果,但是后者的效率显然要高于前者。因为后者不会产生大量锁定的表扫描或是索引扫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sjk/677022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28
下一篇 2023-03-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