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M与BST之间有什么区别?

BSM与BST之间有什么区别?,第1张

只找到了这些:

BSM(Business Service Management),即业务服务管理,是IT与业务管理手段的一种整合与互补。它以ITIL为理论基础,实现IT管理与业务服务的融合。

BSM能够从不同监控系统(包括第三方)整合出需要的IT营运信息,给企业带来IT服务方面的优势,从而体现在企业竞争优势上:

从业务的视角来重新定位企业的IT系统,确保IT服务可管理、可测量。把IT管理与业务管理的表现相关联,使双方利益一致,提高客户满意度

以ITIL的流程框架为中心,通过与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BPM)整合,实现ITIL服务提交和服务支持的流程,以可视化方式为管理者提供一览式的IT服务状况,简化对IT系统的理解。让企业管理者花更多的时间在决策上,而不是用在了解复杂、繁琐的IT细节上

以仪表盘展现的方式,从服务定义、服务水平管理、服务监控、服务诊断的角度,让管理者一目了然

端到端的BSM,既满足客户要求的服务水平,确保最佳的业务系统表现,又辅助整个企业的业务运营与IT决策。

BSM,给IT管理带来全新变化

以前,IT部门只关注物理机器和软件与硬件的可用性,当出现宕机故障时,一方面IT部门无从判断整个事件对业务造成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到影响的业务部门面对着复杂的IT系统,只能望而却步。BSM的出现,融合了IT管理和业务管理二者的需求,以SLA的方式,制定出公认的服务质量。业务部门不必了解网络、主机等复杂的IT技术,只需要了解与自己相关的服务。通过与SLA规定的各项服务承诺进行对照,从而了解IT服务的质量以及SLA的满足情况,达到IT部门和业务部门之间相互依存、互利双赢的目的。

以前,IT部门救火队式的混乱状况,无法判断其表现的好坏。IT部门是公认的成本中心。现在,IT部门的工作范畴也有了量化的目标,并向着SLA所制定的方向迈进。促进IT部门从成本中心向利润中心转变。

以前的IT系统并不复杂,普遍运行的都是大主机,维护单一,只需关注其可用性与性能。现在,随着电子商务的崛起,业务系统向多层结构发展,会包含多台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等。IT管理员需要关注多种事件交易信息,找到系统瓶颈,以利于系统优化。

以前,IT系统管理没有统一的标准,即使有统一的标准也没有达到相应的成熟度。现在,BSM是基于 ITIL的标准,与ITSM类似,包括服务支持与服务提供两部分。

BSM的三大核心要素

人员

企业需要清晰定义IT支持人员的角色职责,明确人员的技能等级,进行IT部门内部的梯队建设。IT支持人员的素质与质量最终决定了整个IT服务管理实施的质量。

流程

业务流程是一个逻辑群组的活动,有规律地为用户提供可重复性的业务功能

·有明确的流程目标

·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流转结果可度量

ITIL是成熟的流程模型,企业能通过流程来实践这些最佳实现方式。

技术

有效的技术手段,可以保证企业做到:

· 监控IT系统的可用性、性能

· 监控IT部门实现SLA要求的质量

· 配置管理,并跟踪IT系统配置的变化

· 诊断,快速定位问题原因并对症下药

· 预测与预防,预测资源的使用情况,并能采取相关的预防措施

· 提供仪表盘,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现企业IT服务模型、IT服务报表与指标、网络拓扑等,让领导更方便地了解IT系统现状,并做出决策

要这三方的元素紧密配合,并不容易,只有实施端到端的BSM,才能从总体上提高IT服务管理的质量并达到最佳实践效果。

LaTeX 的对参考文献的处理实在是非常的方便,我用过几次,有些体会,写出来供大家参考。当然,自己的功力还不够深,有些地方问题一解决就罢手了,没有细究,LaTeX 对参考文献的处理有这么一些优点:可以维护一个 bib 文件,在你的整个研究生涯可以只维护这样一个文件,就象一个数据库,每个参考文献是一个记录,由一个唯一的 ID (例如下面的 MartinDSP00)描述。比如我的 myreference.bib 文件里一条典型的文献是这样的:其中 {NIST} 中的大括号不会被显示,它的作用是保证将来的生成的参考文献中 NIST四个字保持原样,不会被小写。需要引用文献的时候,在正文里加入:ibliographystyle{ieeetr}ibliography{myreference}就可以用 cite{} 来引用文献库中的论文了,如 cite{MartinDSP00}。上面第一行是控制文献显示格式的,这个后面再讲。此时,myreference.bib 文件在正文 tex 文件的同一目录下,以保证 LaTeX 可以找到该 bib 文件。编译正文之后,生成 aux 文件,然后用 bibtex 在当前目录生成 bbl 文件,再编译正文两次,完整的 dvi 就生成了。这样,LaTeX 保证了所有用 cite 引用到的文献都已被列出,并且自动编号。同时,如果没有用ocite 命令,LaTeX 还保证所有列出的参考文,献都在正文中得到了引用。关于 bib 文件前面提到 bib 文件的维护问题。我一般不对里面的文献排序,如果文献比较多,需要查找的话,可以通过查询关键字来实现。bib 文件把 @ 所定义的 entry 之外的所有东西看作是注释。比如在上面 @article 的例子里,如果我在大括号之外写些东西的话,bibtex 是不会关心的,就当它不存在。所以我就把文献的关键字写在这里,将来通过搜索关键字来查找某些文献。其实也可以搞一个临时的 LaTeX 文件,使用ocite{*} 命令,然后编译成 dvi,这样就得到了一个 bib 文件中所有参考文献的列表,当然是可以按照作者名字排序的。另外,很多 journal(学术期刊)或者 booktitle(国际会议)都是重复的,为了规范化,可以定义缩写。

解决方案1:

每次工作要引用的文献差别不大简单的小文档可以直接使用参考文献环境,后面就简单了。

反正一个大领域里.

用这个建立自己的引用数据文件就可以了,下面有链接

bibtex

entry

for

this

abstract,

推荐使用bib参考文献数据库结合文献格式bst来搞

无非是

ads+bibtex

在ads里查到文献,

大文档像学位论文之类的。也就第一次费点事

解决方案2:

推荐使用JabRef管理bib文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sjk/677221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28
下一篇 2023-03-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