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恢复技术为什么先写日志

数据库恢复技术为什么先写日志,第1张

先写日志文件为保证数据库的可恢复性,日志文件能够用来进行事务故障恢复、系统故障恢复,并能够协助后备副本进行介质故障恢复。当数据库文件毁坏后,可重新装入后援副本把数据库恢复到转储结束时刻的正确状态,再利用建立的日志文件,可以把已完成的事务进行重做处理,而对于故障发生时尚未完成的事务则进行撤消处理,这样不用运行应用程序就可把数据库恢复到故障前某一时刻的正确状态。

1. 新建数据库(同名)

2. 停掉数据库

3. 删除新建数据库的日志文件,用要恢复的覆盖mdf文件

4. 启动数据库服务器

5. 设置数据库允许直接 *** 作系统表

6. 设置数据库为紧急修复模式

update sysdatabases set status=-32768 where dbid=DB_ID('dbDataHome')

7. 重建数据库日志文件

dbcc rebuild_log('dbDataHome','D:\Data\dbData_Data.LDF')

8. 验证数据库一致性(可省略)

dbcc checkdb('dbDataHome')

9.设置数据库为正常状态

exec sp_dboption 'dbDataHome','dbo use only','false'

10. 最后一步,我们要将步骤E中设置的“允许对系统目录直接修改”一项恢复。

数据库运行过程中常见的故障有3类:事物故障、系统故障、介质故障。

恢复策略:

1、事物故障:

发生事务故障时,被迫中断的事务可能已对数据库进行丁修改,为了消除该事务对数据库的影响,要利用日志文件中所记载的信息,强行回滚该事务,将数据库恢复到修改前的初始状态。

为此,要检查日志文件中由这些事务所引起的发生变化的记录,取消这些没有完成的事务所做的一切改变,这类恢复 *** 作称为事务撤销。

2、系统故障:

系统故障的恢复要完成两方面的工作,既要撤销所有末完成的事务,还要重做所有已提交的事务,这样才能将数据库真正恢复到一致的状态。

3、介质故障:

介质故障比事务故障和系统故障发生的可能性要小,但这是最严重的一种故障,破坏性很大,磁盘上的物理数据和日志文件可能被破坏,这需要装入发生介质故障前最新的后备数据库副本,然后利用日志文件重做该副本后所运行的所有事务。

扩展资料:

“数据故障恢复”和“完整性约束”、“并发控制”一样,都是数据库数据保护机制中的一种完整性控制。所有的系统都免不了会发生故障,有可能是硬件失灵,有可能是软件系统崩溃,也有可能是其他外界的原因,比如断电等等。

数据库运行的突然中断会使数据库处在一个错误的状态,而且故障排除后没有办法让系统精确地从断点继续执行下去。这就要求DBMS要有一套故障后的数据恢复机构,保证数据库能够回复到一致的、正确地状态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事务故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系统故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介质故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sjk/677640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28
下一篇 2023-03-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