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中物理层、逻辑层、视图层的区别

数据库中物理层、逻辑层、视图层的区别,第1张

数据库中物理层、逻辑层、视图层的区别为:层数不同、主要功能不同、媒介不同。

一、层数不同

1、物理层:物理层位于三层构架的最下层,与用户直接接触,将 *** 作结果反馈到逻辑层。

2、逻辑层:逻辑层在三层构架中位于视图层与物理层中间位置,同时也是视图层与物理层的桥梁,实现三层之间的数据连接和指令传达。

3、视图层:视图层位于三层构架的最上层,与用户直接接触。

二、主要功能不同

1、物理层:物理层实现数据的增加、删除、修改、查询等 *** 作。

2、逻辑层:逻辑层对具体问题进行逻辑判断与执行 *** 作。

3、视图层:视图层是实现系统数据的传入与输出。

三、媒介不同

1、物理层:物理层的媒介为数据库系统。

2、逻辑层:逻辑层的媒介为BBL 系统。

3、视图层:视图层的媒介为Web浏览页面。

数据库的基本结构

数据库的基本结构分三个层次,反映了观察数据库的三种不同角度。

(1)物理数据层。它是数据库的最内层,是物理存贮设备上实际存储的数据的集合。这些数据是原始数据,是用户加工的对象,由内部模式描述的指令 *** 作处理的位串、字符和字组成。

(2)概念数据层。它是数据库的中间一层,是数据库的整体逻辑表示。指出了每个数据的逻辑定义及数据间的逻辑联系,是存贮记录的集合。它所涉及的是数据库所有对象的逻辑关系,而不是它们的物理情况,是数据库管理员概念下的数据库。

(3)逻辑数据层。它是用户所看到和使用的数据库,表示了一个或一些特定用户使用的数据集合,即逻辑记录的集合。

数据库不同层次之间的联系是通过映射进行转换的。数据库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实现数据共享。数据共享包含所有用户可同时存取数据库中的数据,也包括用户可以用各种方式通过接口使用数据库,并提供数据共享。

(2)减少数据的冗余度。同文件系统相比,由于数据库实现了数据共享,从而避免了用户各自建立应用文件。减少了大量重复数据,减少了数据冗余,维护了数据的一致性。

(3)数据的独立性。数据的独立性包括数据库中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和应用程序相互独立,也包括数据物理结构的变化不影响数据的逻辑结构。

(4)数据实现集中控制。文件管理方式中,数据处于一种分散的状态,不同的用户或同一用户在不同处理中其文件之间毫无关系。利用数据库可对数据进行集中控制和管理,并通过数据模型表示各种数据的组织以及数据间的联系。

(5)数据一致性和可维护性,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主要包括:①安全性控制:以防止数据丢失、错误更新和越权使用;②完整性控制:保证数据的正确性、有效性和相容性;③并发控制:使在同一时间周期内,允许对数据实现多路存取,又能防止用户之间的不正常交互作用;④故障的发现和恢复:由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一套方法,可及时发现故障和修复故障,从而防止数据被破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sjk/681396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28
下一篇 2023-03-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