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解:北京时间与GMT时间关系
1、GMT是中央时区,北京在东8区,相差8个小时
2、所以北京时间 = GMT时间 + 八小时
例如:
SELECT DATEADD(S,1160701488 + 8 * 3600,'1970-01-01 00:00:00') --时间戳转换成普通时间
SELECT DATEDIFF(S,'1970-01-01 00:00:00', '2006-10-13 09:04:48.000') - 8 * 3600 --普通时间转换成时间戳
时间戳(timestamp)通常是一个数字或字符串,用于表示某个时间点相对于某个基准时间的时间差。在计算机系统中,时间戳通常以UNIX时间戳形式表示,即自1970年1月1日午夜(UTC)开始所经过的秒数。储存时间戳的方式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而定。常见的储存时间戳的方式包括:
1. 整型:将时间戳转换为整型数值,例如使用Java语言的System.currentTimeMillis()方法返回的就是一个整型数值。
2. 字符串:将时间戳转换成特定的字符串格式,例如ISO 8601标准格式的时间戳:2022-03-01T12:05:30.123Z。
3. 浮点数:将时间戳转换成浮点数,例如Python语言中计算时间差使用time.time()方法得到的就是浮点数,它包含了秒和微秒信息。
4. 数据库专用类型:某些数据库系统支持时间戳类型,例如MySQL的DATETIME、TIMESTAMP类型或者PostgreSQL的TIMESTAMP WITH TIME ZONE类型。
需要注意的是,在储存时间戳时,时区信息也应该被正确处理,否则可能会导致错误的时间计算。
时间戳是指格林威治时间自1970年1月1日(00:00:00 GMT)至当前时间的总秒数。通俗的讲,时间戳是一份能够表示一份数据在一个特定时间点已经存在的完整的可验证的数据。
时间戳(time-stamp)是一个经加密后形成的凭证文档,它包括三个部分:
1、需加时间戳的文件的摘要(digest);
2、DTS收到文件的日期和时间;
3、DTS的数字签名。
一般来说,时间戳产生的过程为:用户首先将需要加时间的文件用Hash编码加密形成摘要,然后将该摘要发送到DTS,DTS在加入了收到文件摘要的日期和时间信息后再对该文件加密(数字签名),然后送回用户。
书面签署文件的时间是由签署人知己写上的,而数字时间戳则不然,它是有认证单位DTS来加的,以DTS收到文件的时间为依据。
扩展资料
《时间戳规范》的标准中规定了时间戳的保存、 时间戳的备份、 时间戳的检索、 时间戳的删除和销毁、 时间戳的查看和验证。
时间戳的保存包括在TSA (时间戳机构)方的保存和在用户方的保存。 在TSA方的保存涉及到时间戳数据库的管理和时间戳。
记录应当包含的信息项, 一般最少应包括入库时间、 序列号、 完整编码等。 时间戳在用户方一般由用户自行保存。
时间戳的备份在标准中规定了一系列要求, 如定期备份、 备份介质等。
时间戳的检索在标准中规定了至少三种检索方式, 包括分别按照入库时间、 序列号、 完整编码检索。
当TSA系统由于内部错误或者外部攻击导致产生错误的时间戳时, 标准规定了删除时应遵循的要求。 在确定某时间戳已经丧失其价值后, 标准规定了销毁时应遵循的要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时间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