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有哪些特长

电子有哪些特长,第1张

电子属于亚原子粒子中的轻子类。 轻子被认为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之一,即其无法被分解为更小的粒子。它带有1/2自旋,即又是一种费米子(按照费米—狄拉克统计)。电子所带电荷为e=16 × 10的-19次方库仑,质量为910 × 10-31 kg (051 MeV/c2)。通常被表示为e-。 电子的反粒子是正电子,它带有与电子相同的质量,自旋和等量的正电荷。 物质的基本构成单位——原子 是由电子、中子和质子三者共同组成。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原子对外不显电性。相对于中子和质子组成的原子核,电子的质量极小。质子的质量大约是电子的1840倍。 当电子脱离原子核束缚在其它原子中自由移动时,其产生的净流动现象称为电流。 各种原子束缚电子能力不一样,于是就由于失去电子而变成正离子,得到电子而变成负离子。 静电是指当物体带有的电子多于或少于原子核的电量,导致正负电量不平衡的情况。当电子过剩 时,称为物体带负电;而电子不足时,称为物体带正电。当正负电量平衡时,则称物体是电中性的。 静电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应用方法,其中例子有喷墨打印机。 电子是在1897年由剑桥大学的卡文迪许实验室的约瑟夫·汤姆生(一般简称汤姆生)在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的。 一种对在原子核附近以不同概率分布的密云的基本假设。作用范围现阶段只能在核外考虑(所有假设粒子现在都只能在核外摸索摸索)它被归于叫做轻子的低质量物质粒子族,被设成具有负值的单位电荷。

基本性质

电子块头小重量轻(比 μ介子还轻205倍),被归在亚原子粒子中的轻子类。轻子是物质被划分的作为基本粒子的一类。电子带有1/2自旋,满足费米子的条件(按照费米—狄拉克统计)。电子所带电荷约为- 16 × 10-19库仑,质量为910 × 10-31 kg (051 MeV/c2)。通常被表示为e-。与电子电性相反的粒子被称为正电子,它带有与电子相同的质量,自旋和等量的正电荷。 电子在原子内做绕核运动,能量越大距核运动的轨迹越远有电子运动的空间叫电子层第一层最多可有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可以有8个,第n层最多可容纳2n^2个电子,最外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最后一层的电子数量决定物质的化学性质是否活泼,1、2电子为金属元素,3、4、5、6、7为非金属元素,8为稀有气体元素 物质的电子可以失去也可以得到,物质具有得电子的性质叫做氧化性,该物质为氧化剂;物质具有失电子的性质叫做还原性,该物质为还原剂。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由得失电子难易决定,与得失电子多少无关。

编辑本段运动的电子

我们现在知道,电荷的最终携带着是组成原子的微小电子。在运动的原子中,每个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都带有一个单位的负电荷,而原子核里面的质子带有一个单位的正电荷。正常情况下,在物质中电子和质子的数目是相等的,它们携带的电荷相平衡,物质呈中型。物质在经过摩擦后,要么会失去电子,留下更多的正电荷(质子比电子多)。要么增加电子,获得更多的负电荷(电子比质子多)。这个过程称为摩擦生电。 自由电子(从原子冲逃逸出来的电子)能够在导体的原子之间轻易移动,但它们在绝缘体中不行。于是,物体在摩擦时传递到导体上的电荷会被迅速中和,因为多余的电子会从物质 表面流走,或者额外的电子会被吸附到物体表面上代替流失的电子。所以,无论摩擦多么剧烈,金属都不可能摩擦生电。但是,橡胶或塑料这样的绝缘体,在摩擦之后,其表面就会留下电荷。

电子的运动与宏观物体运动区别:

(1)质量很小(9109×10-31kg); (2)电子带负电荷; (3)运动空间范围小(直径约10-10m) ; (4)运动速度快(10-6m)。电子的运动特征就与宏观物体的运动有着极大的不同----它没有确定的轨道。因此科学家主要采用建立模型的方法对电子的运动情况进行研究。

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1电子是在原子核外距核由近及远、能量由低至高的不同电子层上分层排布; 2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n的平方的二倍个(n代表电子层数); 3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第一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 4.电子一般总是尽先排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即先排第一层,当第一层排满后,再排第二层,第二层排满后,再排第三层。 电子云是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概率密度分布的形象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的某区域内出现,好像带负电荷的云笼罩在原子核的周围,人们形象地称它为“电子云”。它是 1926年奥地利学者薛定谔在德布罗伊关系式的基础上,对电子的运动做了适当的数学处理,提出了二阶偏微分的的著名的薛定谔方程式。这个方程式的解,如果用三维坐标以图形表示的话,就是电子云。

编辑本段电子-观测

远距离地观测电子的各种现象,主要是依靠探测电子的辐射能量。例如,在像恒星日冕一类的高能量环境里,自由电子会形成一种藉著制动辐射来辐射能量的等离子。电子气体的等离子振荡。是一种波动,是由电子密度的快速震荡所产生的波动。这种波动会造成能量发射。天文学家可以使用无线电望远镜来探测这能量。 根据普朗克关系式,光子的频率与能量成正比。当一个束缚电子跃迁于原子的不同能级的轨域之间时,束缚电子会吸收或发射具有特定频率的光子。例如,当照射宽带光谱的光源于原子时,很明显特别的吸收光谱会出现于透射辐射的光谱。每一种元素或分子会显示出一组特别的吸收光谱,像氢光谱。光谱学专门研究测量这些谱线的强度和宽度。细心分析这些数据,即可得知物质的组成元素和物理性质。 在实验室 *** 控条件下,电子与其它粒子的相互作用,可以用粒子探测器。来仔细观察。电子的特征性质,像质量、自旋和电荷等等,都可以加以测量检验。四极离子阱和潘宁阱。可以长时间地将带电粒子限制于一个很小的区域。这样,科学家可以准确地测量带电粒子的性质。例如,在一次实验中,一个电子被限制于潘宁阱的时间长达 10 个月之久。1980 年,电子磁矩的实验值已经准确到 11 个位数。在那时候,是所有测得的物理常数中,最准确的一个。 于2008 年2 月,隆德大学的一组物理团队首先拍摄到电子能量分布的视讯影像。科学家使用非常短暂的闪光,称为阿托秒。脉冲,率先捕捉到电子的实际运动状况。 在固态物质内,电子的分布可以用角分辨光电子谱来显像。应用光电效应理论,这科技照射高能量辐射于样品,然后测量光电发射的电子动能分布和方向分布等等数据。仔细地分析这些数据,即可推论固态物质的电子结构。

编辑本段电子历史

电子是在1897年由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的约瑟夫·汤姆生在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的。

编辑本段最新实验证实电子可分裂

新华社伦敦09年8月2日电(记者黄堃)英国研究人员最近通过实验证实了电子可分裂为自旋子和空穴子的理论假设,这一进展将有助于研制下一代量子计算机。 英国剑桥大学日前发布新闻公报说,该校研究人员和伯明翰大学的同行合作完成了这项研究。公报称,电子通常被认为不可分。但1981年有物理学家提出,在某些特殊条件下电子可分裂为带磁的自旋子和带电的空穴子。 剑桥大学研究人员将极细的“量子金属丝”置于一块金属平板上方,控制其间距离为约30个原子宽度,并将它们置于约零下273摄氏度的超低温环境下,然后改变外加磁场,发现金属板上的电子在通过量子隧穿效应跳跃到金属丝上时分裂成了自旋子和空穴子。 研究人员说,人们对电子性质的研究曾掀起了半导体革命,使计算机产业飞速发展,现在又出现了实际研究自旋子和空穴子性质的机会,这可能会促进下一代量子计算机的发展,带来新一轮的计算机革命。

编辑本段电子并非基本粒子

100多年前,当美国物理学家Robert Millikan首次通过实验测出电子所带的电荷为1602E-19C后,这一电荷值变被广泛看作为电荷基本单元。然而如果按照经典理论,将电子看作 电子层

“整体”或者“基本”粒子,将使我们对电子在某些物理情境下的行为感到极端困惑,比如当电子被置入强磁场后出现的非整量子霍尔效应。为了解决这一难题,1980年,美国物理学家Robert Laughlin提出一个新的理论解决这一迷团,该理论同时也十分简洁地诠释了电子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然而接受这一理论确是要让物理学界付出“代价”的:由该理论衍生出的奇异推论展示,电流实际上是由1/3电子电荷组成的。 在一项新的实验中,Weizmann机构的科学家设计出精妙的方法去检验这一非整电子电荷是否存在。该实验将能很好地检测出所谓的“撞击背景噪声”,这是分数电荷存在的直接证据。科学家将一个有电流通过的半导体浸入高强磁场,非整量子霍尔效应随之被检测出来,他们又使用一系列精密的仪器排除外界噪声的干扰,该噪声再被放大并分析,结果证实了所谓的“撞击背景噪声”的确来源于电子,因而也证实了电流的确是由1/3电子电荷组成。由此他们得出电子并非自然界基本的粒子,而是更“基本”更“简单”且无法再被分割的亚原子粒子组成。

编辑本段电子层

电子层又称电子壳或电子壳层,是原子物理学中,一组拥有相同主量子数n的原子轨道。电子层组成为一粒原子的电子序。这可以证明电子层可容纳最多电子的数量为2n。 亨利·莫塞莱和巴克拉的X射线吸收研究首次于实验中发现电子层。巴克拉把它们称为K、L和、M(以英文子母排列)等电子层(最初 K 和 L 电子层名为 B 和 A,改为 K 和 L 的原因是预留空位给未发现的电子层)。这些字母后来被n值1、2、3等取代。它们被用于分光镜的西格班记号法。 电子层的名字起源于波耳模型中,电子被认为一组一组地围绕着核心以特定的距离旋转,所以轨迹就形成了一个壳。

编辑本段电子的得失

当最外层电子数为8,最内层电子数为2时,该原子就形成为相对稳定结构了氦除外,氦的电子数为2但也是相对稳定结构,不易发生化学反应,稀有气体一般都为相对稳定结构,所以不易发生化学反应,而非稀有气体能够通过化学变化实现成为相对稳定结构,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4,易失电子,而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4,易得电子。注:电子不能随意抛给大自然。例如氯化钠即食盐,氯的最外层电子数是7,易得电子1个电子,钠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易失去一个电子,氯和钠发生化学反应时,钠将最外层电子给了氯,此时钠和氯的电子电荷数都不等于原子核的电荷数了,钠由于丢了一个电子就带了一个正电荷了,而氯由于得了一个电子,就带了一个负电荷,此时的氯和钠都不能算是原子了,只能说是氯离子和钠离子了。根据物理学,正负相吸,氯和钠就将吸在一起,形成氯化钠,大多数的化合物都是这样结合的。 各种元素电子一般得失情况可以通过化学价来表达,如钠一般失掉一个电子显+1正一价,那么钠的化合价就是+1价,这是一些常见元素的根和根的化合价:

本文分别从RFID系统的前端无线装置和协议、后台网络系统安全以及数据安全三方面进行信息安全方面的策略分析。 前端无线装置和协议面临的威胁及解决办法

RFID系统前端的无线装置和传输协议是可靠产生系统处理信息的依托,是整个系统的基础,其除了具有无线系统所通用的安全威胁之外,其标签也有特定的安全问题,需要多方面考虑。

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澳洲柏斯大学研究人员Edith Cowan研究人员曾说,第一代RFID的安全漏洞在于,一旦数据超载,就无法正常作业。在较新的UHF式RFID标签中,也发现到该漏洞,它可对关键或攸关人命的RFID系统造成影响。就连更精密、可以四段速 *** 作的“第二代RFID”也一样逃不过攻击。RFID是一种靠无线射频远距辨识身分的技术,需要读取器在一定的距离内和RFID电子卷标内建的频道进行非接触双向沟通。之所以被认为安全,是因为读取器碰到障碍后,会在频段内跳接不同的频道。为了测试RFID的安全性,澳洲研究员将电子卷标使用的频段全部满载,让读取器无法和电子卷标沟通。结果发现,频道跳接的设计并不能阻止不法份子进行阻断服务攻击。因为电子卷标本身无法跳接频道。研究员也发现,在3英尺的距离之外,可以阻断电子标签与读取器的沟通,让卷标进入“通信错误”的状态。虽然读取器碰到干扰可在设定的频段之间跳接,但RFID电子卷标却不行。

其他各研究单位和具体厂商也发现了系统前端部分的各种问题。比如,专家Rubin断言,虽然最近也进行了一些改进,但大多数RFID芯片依然很容易被破解。其中一个原因是: 最廉价和最流行的RFID芯片都没有电池,事实上它们是在扫描时由读卡机提供能量。Rubin认为,这限制了芯片可设置密码的数量。由于缺乏自己的动力系统,这种芯片也容易受到“能耗途径窃取”(power-consumption hack)的攻击。

欧洲一个电脑研究组织表示,软件病毒可以安插至无线射频身份识别(RFID)标签当中。前不久在意大利比萨召开的一个电脑学术会议上,研究人员公布了一份报告,该报告声称,病毒有可能感染RFID晶片的记忆体。虽然目前大部分的电脑安全专家都认为,RFID晶片不可能感染电脑病毒,因为这种晶片的记忆体数量相当有限。但研究人员表示,RFID存在被病毒感染的危险,幸好他们同时还公布了一套让RFID晶片免受攻击的防范措施。

对于RFID标签来说,芯片具有可重复编程功能的确是个问题。公司全球战略专家帕特・金(Pat King)认为,这需要“适当的管理”。“公司不应该幻想可重复编程标签内的数据总是安全的。如果你对信息的有效性产生了怀疑,就应该把芯片上的信息与储存在数据库里的数据进行比较验证。最近,来自荷兰阿姆斯特丹的Vrije大学的一组计算机研究员宣称,他们已发现包括EPC标签在内的RFID标签可以被用来携带病毒,并对电脑系统造成攻击,他们相信使用可读写的RFID标签会有很大的风险,一个有恶意代码的标签会造成更多的被感染标签,这将引发一场混乱。

一位知名的破解密码专家应用功率分析技术,破译了最流行RFID标签品牌的密码。美国Weizmann学院计算机科学教授Adi Shamir也在RSA会议高层研讨中汇报了他的工作。他和他的一位学生已经能侵入某个RFID标签并开发出相应的密码杀手――一种可使标签自毁的代码。通过监控标签的能耗过程研究人员推导出了密码。(推导过程是,接收到读卡机传来的不正确数据时,标签的能耗会上升)。研究人员只用了3个小时就开发出了标签的杀手代码。他们表示,虽然使用的标签已经过时,但即使是去年下半年上市的最新产品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只需如手机一样简单的工具就可侵入RFID标签。

此外,与Shamir合作开发RSA算法的MIT电气工程和计算机科学教授Ron Rivest借年会平台呼吁行业共同创建下一代散列算法,以取代当今的SHA-1。最近几周,Shamir利用定向天线和数字示波器来监控RFID标签被读取时的功率消耗。功率消耗模式可被加以分析以确定何时标签接收了正确和不正确的密码位。解密专家在会议中探讨了基本SHA-1散列算法的弱点。“我没有测试所有RFID标签,但我们测试了最大品牌,它完全没有保护措施。”Shamir说道。而Rivest则表示: “我期望工业能创建一个类似为AES算法所做的流程,到2010前研究出新的散列功能。”

RSA担心存储在RFID标签中的信息将会被任何持有RFID读取器的黑客**,目前这种威胁还不大,但是一旦这项技术被普遍接受,读取器的价格将会大幅下降,而且,读取器还有可能被内置在手机上,这些都大大增加了对于安全的威胁。

提供IT咨询服务的咨询委员会(The Advisory Council,以下简称TAC)认为,缺乏对点对点加密(使用现行的标准,诸如ISO14443/DESFire就可以实现)和PKI(公钥基础结构)密钥交换的支持,是导致标签漏洞的原因之一。很多人还指出,“恶意”标签(rogue tag)有可能破坏供应链数据。一旦遭到“拒绝服务”式攻击,把标签中的数据改为随机数据,将降低供应链的速度。这类风险一点都不比现在存在的风险小。

同时在实际应用中,对于刚刚使用RFID的企业,RFID标签很容易就被黑客、商店扒手或者不满的职员所 *** 控。还有一个问题是“极低的成本将会大大限制RFID标签的功能”。在过去20年内开发出来的好的安全工具,和目前的大部分RFID标签硬件都不匹配。举例而言,如果对一个标签进行加密,就会大大消耗标签的处理能力,并增加标签的成本。为了控制成本,公司需要的是重量轻、价格低的标签,这正好跟标签的安全需求相违背。

也有人提出,数据在读入到读取器的过程中,可能在半途被窃取。

如此众多的问题,研究者和应用商们也正在逐步寻求解决方案,比如:

在芯片设计与实现的工程中考虑攻击措施,以保护重要的数据不被非法利用。许多专家已经就目前针对芯片的各种破坏性、非破坏性攻击手段(比如版图重构,存储器读取技术,电流攻击和故障攻击等),从软、硬件角度分析现有的各种安全措施如何应对这些攻击,或使攻击变得难以实施,同时给出建议如何避免不良设计。

一些应用厂商已经开始考虑采用安全设备来缓解有关RFID标签安全的忧虑。比如给每个产品一个惟一的电子产品代码,这有点类似于汽车的牌照号码。一旦有人想破坏安全,他得到的只是单个产品的信息。这样的话,就不值得花时间去解码,“门槛太高,没有人会这样做的。”雷根说。此外,新的EPCglobal超高频第二代协议标准增强了无源标签的安全性能。据EPCglobal产品管理总监秀・赫钦森(Sue Hutchinson)介绍,新标准不仅提供了密码保护,而且能对数据从标签传输到读取器的过程进行加密,而不是对标签上的数据进行加密。

2005年,Johns Hopkins大学和RSA实验室的专家宣布使用在高安全性车钥匙和加油站付费系统中使用RFID技术的密码弱点。

针对RFID业界的一个主要担忧RFID标签有可能被仿冒,它的编码系统有可能被复制。XINK公司的新墨水可以消除这种隐患,这是一种理论上不可见的印刷墨水。把这种墨水与Creo公司的隐形标签技术结合,标签被仿冒的担忧就可以消除。

大部分的RFID产业拥有者都意识到标签资料保密性的重要,一些厂商对 RFID 的私隐问题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并且提供了几个可行的解决方案,例如:

● 使用探测器探测其他 RFID 阅读器的存在,以防上资料暴露;

● 为RFID 标签编程,使其只可能与己授权的 RFID 阅读器通信;

● 采用EPCglobal 所提倡的消除标签资料 (kill tag) 协议,禁止资料残留于被弃用的标签上;

● 采用更强的加密及安全功能。

因为许多专家都认为,可能的解决办法

RFID网络中安全威胁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从读写器传到后台之间的网络漏洞给系统和后台信息造成潜在威胁,二是RFID系统后台网络是借助于标准的互联网设施,因此RFID后台网络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和互联网是一样的。因此射频识别(RFID)技术面临网络安全挑战,这是参与TechBiz Connection有关RFID研讨的嘉宾得出的一致意见。

对第一种威胁,研究机构Forrester 公司的分析师劳拉・科茨勒(Laura Koetzle)指出,如果竞争对手或入侵者把他们开发出来的“恶意标签”装到未经安全处理的网络上,他们就可以把所有扫描到的数据传输出去。这就是一种网络漏洞造成的系统泄漏。另外与其它无线技术类似,对于没有使用带内置协议如安全壳及安全槽层的设备来确保其RFID网络安全无忧的公司来说,存在着安全风险。因为对于无线平台的供应链应用网络来说“攻破它是非常轻而易举的事情。”

对第二种威胁,最近,三位计算机研究者在意大利比萨举办的一次会议上就曾发表了一篇关于计算机病毒如何传染RFID的论文。因此,RFID中间件开发商必须作一些适当的检查,来防止RFID在受到Internet上的漏洞攻击时重蹈覆辙。他们在论文中还写道:“ *** 纵标签上少于1000位的RFID数据就能够开拓安全漏洞来影响RFID中间件,暗中进行破坏活动;严重的情况下,也许能够危及到整个计算机、或者整个网络的安全。”幸运的是RFID中间件除了能够将监测RFID信号的硬件与后台能够利用RFID信息的企业软件连接起来,更重要的一点,它可以继承传统中间件在安全方面的优势,帮助RFID应用削减安全隐患。

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的研究者Andrew S Tanenbaum、Bruno Crispo和Melanie R Rieback也讨论了该问题并总结道,RFID恶意软件就是一个“潘多拉魔盒”。因为对于研究者来讲,典型的攻击目标就是RFID中间件,同时从RFID标签来的数据能够用来攻击后端的软件系统。

当数据在EPCglobal网络上交换时,使用者希望现有的一些安全手段,比如防火墙和其他接入管理技术也能用来保护网络中数据安全,并确保只有被授权者才能接触到数据,VeriSign公司的技术人员说。VeriSign公司目前协助解决这些问题。

保护RFID数据安全的解决方案

另一方面,如果系统与消费者相关联,则存在于上述消费者应用类似的风险。国防和军事领域的RFID应用的安全风险类似于企业应用,但是它则完全涉及到国家的安全。

由于保存于阅读器或者后端系统中的数据属于传统信息安全的范畴,标签中的数据安全和标签与阅读器通信安全就需要相应的解决方案。如表中所示。

对于某些不需要经常移动的被标签目标,可以通过常规的物理安全手段限制对标签的访问。不幸的是,被标签的目标一般都需要移动。

◆只读标签

这种方式消除了数据被篡改和删除的风险,但是仍然具有被非法阅读的风险。

◆限制标签和阅读器之间的通信距离

采用不同的工作频率、天线设计、标签技术和阅读器技术可以限制两者之间的通信距离,降低非法接近和阅读标签的风险,但是这仍然不能解决数据传输的风险还以损害可部署性为代价。

◆实现专有的通信协议

在高度安全敏感和互 *** 作性不高的情况下,实现专有通信协议是有效的。它涉及到实现一套非公有的通信协议和加解密方案。基于完善的通信协议和编码方案,可实现较高等级的安全。但是,这样便丧失了与采用工业标准的系统之间的RFID数据共享能力。当然,还可以通过专用的数据网关来进行处理。

◆屏蔽

屏蔽掉标签之后,也同时丧失了RF特征。但是在不需要阅读和通信的时候,这也是一个主要的保护手段。特别是包含有金融价值和敏感数据的标签(高端标签,如智能卡)的场合。可以在需要通信的时候接触屏蔽。

◆使用杀死命令(Kill Command)

Kill命令是用来在需要的时候是标签失效的命令。接收到这个命令之后,标签便终止其功能,无法再发射和接收数据。屏蔽和杀死都可以使标签失效,但后者是永久的。特别是在零售场合,基于保护消费者隐私的目的,必须在离开卖场的时候杀死标签。这种方式的最大缺点是影响到反向跟踪,比如退货、维修和服务。因为标签已经无效,相应的信息系统将不能再识别该数据。

◆物理损坏

物理损坏是指使用物理手段彻底销毁标签,并且不必像杀死命令一样担心是否标签的确失效,但是对一些嵌入的、难以接触的标签则难以做到。

◆认证和加密

可使用各种认证和加密手段来确保标签和阅读器之间的数据安全。比如,直至阅读器发送一个密码来解锁数据之前,标签的数据一直处于锁定状态。更严格的还可能同时包括认证和加密方案。但是标签的成本直接影响到其计算能力以及采用的算法的强度。因此,一般来说,在高端RFID系统(智能卡)和高价值的被标签物品场合,可以采用这种方式。

◆选择性锁定

这种方法使用一个特殊的称为锁定者(Blocker)的RFID标签来模拟无穷的标签的一个子集。这一方法可以把阻止非授权的阅读器读取某个标签的子集。

这一方法克服或者平衡了以上方法的缺点,也消除了加密和认证方案带来的高成本性。这一方法在安全性和成本之间取得了较好的平衡。需要的时候,Blocker标签可以防止其他阅读器读取和跟踪其附近的标签,而在需要的时候,则可以取消这种阻止,使标签得以重新生效。

◆推荐安全策略

没有任何一个单一的手段可以彻底保证RFID应用的安全。在很多时候,都需要采用综合性的解决方案。对于采用某些标准的RFID应用,比如ISO 或者EPCglobal,标准体系对安全有其自己的考虑和解决。

不管如何,在实施和部署RFID应用系统之前,必须进行充分的业务安全评估和风险分析,考虑综合的解决方案、考虑成本和收益之间的关系。

链接一:RFID研究中心简介

中科院自动化所RFID研究中心是中国科学院面向RFID技术的核心研发部门,对RFID技术领域的战略发展、关键技术、标准、测试、应用以及产业链形成等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研究、开发和应用,目前已主持完成863计划“物流应用中的RFID分析测试技术研究”和“无线射频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两项课题,并顺利通过验收。中心目前正在进行RFID关键测试方法和仪器研发、RFID公共服务体系开发,以及RFID在家电全生命周期管理中的应用等具有重要意义和产业化前景课题的研究,还将于10月中下旬主办第三届RFID学术论坛(3rd RFID Academic Convocation)。

链接二:三种前端解决方案

针对RFID前端无线装置和协议面临的威胁,部份厂商考虑采用以下几种解决方案:

加强对 RFID 标签数据的保护

设置标签记忆体密码。

设置标签记忆体开关键。

为标签记忆体进行认证。

加强对 RFID 阅读器的完整性之维护

设置阅读器保护功能。

设置阅读探测器。

加强个人私隐资料处理之安全

使用消除标签资料技术。

使用法拉第杯技术。

使用有源干扰技术。

使用RSA加密演算法防干扰技术。

使用逻辑式缓冲区散列锁技术。

找与此物种亲缘关系比较近的物种,将它们的核苷酸序列找出来,然后比对寻找高度同源的区域,引物就设在同源的位置

简并引物是指用来编码一段短肽序列的不同碱基序列的混合物。主要用来同源克隆未知的基因,或用来分析某一种基因多态性的一种方法。简并引物设计的常见程序如下:1 利用NCBI搜索不同物种中同一目的基因的蛋白或cDNA编码的氨基酸序列。

因为密码子的关系,不同的核酸序列可能表达的氨基酸序列是相同的,所以氨基酸序列才是真正保守的。首先利用NCBI的Entrez检索系统,查找到一条相关序列即可。随后利用这一序列使用BLASTp(通过蛋白查蛋白),在整个Nr数据库中中查找与之相似的氨基酸序列。

2 对所找到的序列进行多序列比对。

将搜索到的同一基因的不同氨基酸序列进行多序列比对,最好采用局部比对程序如BLOCK,网址:>

计算机科学界的诺贝尔奖是图灵奖,就是说诺贝尔奖没有设立“计算机”方面的奖项。

1966 A J Perlis --- PhD, MIT; Prof, Yale (was Prof at CMU) (deceased)

因在新一代编程技术和编译架构方面的贡献而获奖

1967 Maurice V Wilkes --- PhD, Cambridge; Prof, Cambridge

因设计出第一台程序实现完全内存的计算机而获奖

1968 Richard W Hamming --- PhD, UIUC; Prof, Naval Postgraduate School

(was at Bell) (deceased)

因在计数方法、自动编码系统、检测及纠正错码方面的贡献被授予图灵奖

1969 Marvin Minsky --- PhD, Princeton, Prof, MIT

因对人工智能的贡献被授予图灵奖

1970 JH Wilkinson --- BS, Cambridge; staff, National Physical

Laboratory, London

因在利用数值分析方法来促进高速数字计算机的应用方面的研究而获奖

1971 John McCarthy --- PhD, Princeton; Prof, Stanford

因对人工智能的贡献被授予图灵奖

1972 Edsger W Dijkstra --- PhD, U Amsterdam; Prof, UT Austin

因在编程语言方面的出众表现而获奖

1973 Charles W Bachman --- staff, Honeywell

因在数据库方面的杰出贡献而获奖

1974 Donald E Knuth --- PhD, Caltech; Prof, Stanford

因设计和完成TEX(一种创新的具有很高排版质量的文档制作工具)而被授予该奖

1975 Allen Newell --- PhD, Stanford; Prof, CMU (deceased)

and Herbert A Simon --- PhD, Chicago; Prof, CMU (deceased)

因在人工智能、人类识别心理和表处理的基础研究而获奖

1976 Michael O Rabin --- PhD, Princeton; Prof, Harvard

and Dana S Scott --- PhD, Princeton; Prof, CMU

因他们的论文"有限自动机与它们的决策问题"中所提出的非决定性机器这一很有价

值的概念而获奖

1977 John Backus --- BS, Columbia; staff, IBM

因对可用的高级编程系统设计有深远和重大的影响而获奖

1978 Robert W Floyd --- BS, Chicago; Prof, Stanford

因其在软件编程的算法方面的影响,并开创了包括剖析理论、编程语言的语义、自

动程序检验、自动程序合成和算法分析在内的多项计算机子学科而被授予该奖

1979 Kenneth E Iverson

因对程序设计语言理论、互动式系统及APL的贡献被授予该奖

1980 C Anthony R Hoare --- Prof, Oxford(now at Microsoft)

因对程序设计语言的定义和设计所做的贡献而获奖

1981 Edgar F Codd --- PhD, Michigan; staff, IBM

因在数椐库管理系统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贡献而获奖

1982 Steven A Cook --- PhD, Harvard; Prof, U Toronto

因奠定了NP-Completeness理论的基础而获奖

1983 Ken Thompson --- MS, Berkeley; staff, Bell-Labs

and Dennis M Ritchie --- PhD, Harvard; staff, Bell-Labs

因在类属 *** 作系统理论,特别是UNIX *** 作系统的推广而获奖

1984 Niklaus Wirth --- PhD, Berkeley; Prof, ETH Zurich

因开发了EULER、 ALGOL-W、 MODULA和PASCAL一系列崭新的计算语言而获奖

1985 Richard M Karp --- PhD, Harvard; Prof, Berkeley

因对算法理论的贡献而获奖

1986 John E Hopcroft --- PhD, Stanford; Prof, Cornell

and Robert E Tarjan --- PhD, Stanford; Prof, Princeton

因在算法及数据结构的设计和分析中所取得的决定性成果而获奖

1987 John Cocke --- staff, IBM

因在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和相关的编程技巧方面的贡献而获奖

1988 Ivan E Sutherland --- PhD, MIT; staff, Sun

因在计算机图形学方面的贡献而获奖

1989 William V Kahan --- PhD, U Toronto; Prof, Berkeley

因在数值分析方面的贡献而获奖,他是是浮点计算领域的专家

1990 Fernando J Corbato --- PhD, MIT; Prof, MIT

因在开发大型多功能、可实现时间和资源共享的计算系统,如CTSS和Multics方面

的贡献而获奖

1991 Robin Milner --- Prof, Cambridge (was at U Edinburgh)

因在可计算的函数的逻辑(LCF)、ML和并行理论(CCS)这三个方面的贡献而获奖

1992 Butler Lampson --- PhD, Berkeley; staff, Microsoft

因在个人分布式计算机系统(包括 *** 作系统)方面的贡献而获奖

1993 Juris Hartmanis --- PhD, Caltech; Prof, Cornell

and Richard E Stearns --- PhD, Princeton; Prof, SUNY Albany

因奠定了计算复杂性理论的基础而获奖

1994 Raj Reddy --- PhD, Stanford; Prof, CMU

and Edward Feigenbaum (PhD, CMU; Prof, Stanford)

因对大型人工智能系统的开拓性研究而获奖

1995 Manuel Blum --- PhD, MIT; Prof, Berkeley

因奠定了计算复杂性理论的基础和在密码术及程序校验方面的贡献而获奖

1996 Amir Pnueli --- PhD, Weizmann Institute; Prof, NYU

因在计算中引入Temporal逻辑和对程序及系统检验的贡献被获奖

1997 Douglas Engelbart --- PhD, Berkeley; staff, SRI

因提出互动式计算概念并创造出实现这一概念的重要技术而获奖

1998 James Gray --- PhD, Berkeley; staff, Microsoft

因在数据库和事务处理方面的突出贡献而获奖

1999 Frederick P Brooks, Jr--- PhD, Harvard; Prof, UNC

因对计算机体系结构和 *** 作系统以及软件工程做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

2000 Andrew Chi-Chih Yao --- PhD, UIUC; Prof, Princeton (姚期智,首位华

人获奖者)

因对计算理论做出了诸多根本性的重大贡献

2001 Ole-Johan Dahl, and Kristen Nygaard --- Profs, U Oslo

因他们在设计编程语言SIMULA I 和SIMULA 67时产生的基础性想法,这些想法是面

向对象技术的肇始

2002 Ronald L Rivest --- PhD, Stanford; MIT;

and Adi Shamir --- PhD, Weizmann;

and Leonard M Adelman --- PhD, Berkeley; USC

因他们在公共密匙算法上所做的杰出贡献(RSA算法是当前在互联网传输、银行以及

xyk产业中被广泛使用的安全基本机制)

2003 Alan Kay --- PhD, Utah; HP Labs (was at Xerox PARC)

因发明第一个完全面向对象的动态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Smalltalk

2004 Vinton G Cerf、Robert E Kahn

因在互联网方面开创性的工作,这包括设计和实现了互联网的基础通讯协议,

TCP/IP,以及在网络方面卓越的领导。

2005 Peter Naur

因在设计Algol 60语言上的贡献。由于其定义的清晰性,Algol 60成为了许多现代

程序设计语言的原型。

2006 Frances Allen(首位女性获奖者)

因对于优化编译器技术的理论和实践做出的先驱性贡献,这些技术为现代优化编译

器和自动并行执行打下了基础。

2007 Edmund M Clarke、 E Allen Emerson和Joseph Sifaki

表彰他们开发模型检测技术,并使之成为一个广泛应用在硬件和软件工业

中非常有效的算法验证技术所做的奠基性贡献。

1981年在美国工作的Edmund Clarke和Allen Emerson以及在法国的Sifakis分别提

出了模型检测(Model Checking)的最初概念,并且他们开发了一套用于判断硬件

和软件设计的理论模型是否满足规范的方法,此外,当系统检测失败时,还能利用

它确定代码中问题存在的位置。

计算机科学界的诺贝尔奖是图灵奖,就是说诺贝尔奖没有设立“计算机”方面的奖项。

1966 A J Perlis --- PhD, MIT; Prof, Yale (was Prof at CMU) (deceased)

因在新一代编程技术和编译架构方面的贡献而获奖

1967 Maurice V Wilkes --- PhD, Cambridge; Prof, Cambridge

因设计出第一台程序实现完全内存的计算机而获奖

1968 Richard W Hamming --- PhD, UIUC; Prof, Naval Postgraduate School

(was at Bell) (deceased)

因在计数方法、自动编码系统、检测及纠正错码方面的贡献被授予图灵奖

1969 Marvin Minsky --- PhD, Princeton, Prof, MIT

因对人工智能的贡献被授予图灵奖

1970 JH Wilkinson --- BS, Cambridge; staff, National Physical

Laboratory, London

因在利用数值分析方法来促进高速数字计算机的应用方面的研究而获奖

1971 John McCarthy --- PhD, Princeton; Prof, Stanford

因对人工智能的贡献被授予图灵奖

1972 Edsger W Dijkstra --- PhD, U Amsterdam; Prof, UT Austin

因在编程语言方面的出众表现而获奖

1973 Charles W Bachman --- staff, Honeywell

因在数据库方面的杰出贡献而获奖

1974 Donald E Knuth --- PhD, Caltech; Prof, Stanford

因设计和完成TEX(一种创新的具有很高排版质量的文档制作工具)而被授予该奖

1975 Allen Newell --- PhD, Stanford; Prof, CMU (deceased)

and Herbert A Simon --- PhD, Chicago; Prof, CMU (deceased)

因在人工智能、人类识别心理和表处理的基础研究而获奖

1976 Michael O Rabin --- PhD, Princeton; Prof, Harvard

and Dana S Scott --- PhD, Princeton; Prof, CMU

因他们的论文"有限自动机与它们的决策问题"中所提出的非决定性机器这一很有价

值的概念而获奖

1977 John Backus --- BS, Columbia; staff, IBM

因对可用的高级编程系统设计有深远和重大的影响而获奖

1978 Robert W Floyd --- BS, Chicago; Prof, Stanford

因其在软件编程的算法方面的影响,并开创了包括剖析理论、编程语言的语义、自

动程序检验、自动程序合成和算法分析在内的多项计算机子学科而被授予该奖

1979 Kenneth E Iverson

因对程序设计语言理论、互动式系统及APL的贡献被授予该奖

1980 C Anthony R Hoare --- Prof, Oxford(now at Microsoft)

因对程序设计语言的定义和设计所做的贡献而获奖

1981 Edgar F Codd --- PhD, Michigan; staff, IBM

因在数椐库管理系统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贡献而获奖

1982 Steven A Cook --- PhD, Harvard; Prof, U Toronto

因奠定了NP-Completeness理论的基础而获奖

1983 Ken Thompson --- MS, Berkeley; staff, Bell-Labs

and Dennis M Ritchie --- PhD, Harvard; staff, Bell-Labs

因在类属 *** 作系统理论,特别是UNIX *** 作系统的推广而获奖

1984 Niklaus Wirth --- PhD, Berkeley; Prof, ETH Zurich

因开发了EULER、 ALGOL-W、 MODULA和PASCAL一系列崭新的计算语言而获奖

1985 Richard M Karp --- PhD, Harvard; Prof, Berkeley

因对算法理论的贡献而获奖

1986 John E Hopcroft --- PhD, Stanford; Prof, Cornell

and Robert E Tarjan --- PhD, Stanford; Prof, Princeton

因在算法及数据结构的设计和分析中所取得的决定性成果而获奖

1987 John Cocke --- staff, IBM

因在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和相关的编程技巧方面的贡献而获奖

1988 Ivan E Sutherland --- PhD, MIT; staff, Sun

因在计算机图形学方面的贡献而获奖

1989 William V Kahan --- PhD, U Toronto; Prof, Berkeley

因在数值分析方面的贡献而获奖,他是是浮点计算领域的专家

1990 Fernando J Corbato --- PhD, MIT; Prof, MIT

因在开发大型多功能、可实现时间和资源共享的计算系统,如CTSS和Multics方面

的贡献而获奖

1991 Robin Milner --- Prof, Cambridge (was at U Edinburgh)

因在可计算的函数的逻辑(LCF)、ML和并行理论(CCS)这三个方面的贡献而获奖

1992 Butler Lampson --- PhD, Berkeley; staff, Microsoft

因在个人分布式计算机系统(包括 *** 作系统)方面的贡献而获奖

1993 Juris Hartmanis --- PhD, Caltech; Prof, Cornell

and Richard E Stearns --- PhD, Princeton; Prof, SUNY Albany

因奠定了计算复杂性理论的基础而获奖

1994 Raj Reddy --- PhD, Stanford; Prof, CMU

and Edward Feigenbaum (PhD, CMU; Prof, Stanford)

因对大型人工智能系统的开拓性研究而获奖

1995 Manuel Blum --- PhD, MIT; Prof, Berkeley

因奠定了计算复杂性理论的基础和在密码术及程序校验方面的贡献而获奖

1996 Amir Pnueli --- PhD, Weizmann Institute; Prof, NYU

因在计算中引入Temporal逻辑和对程序及系统检验的贡献被获奖

1997 Douglas Engelbart --- PhD, Berkeley; staff, SRI

因提出互动式计算概念并创造出实现这一概念的重要技术而获奖

1998 James Gray --- PhD, Berkeley; staff, Microsoft

因在数据库和事务处理方面的突出贡献而获奖

1999 Frederick P Brooks, Jr--- PhD, Harvard; Prof, UNC

因对计算机体系结构和 *** 作系统以及软件工程做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

2000 Andrew Chi-Chih Yao --- PhD, UIUC; Prof, Princeton (姚期智,首位华

人获奖者)

因对计算理论做出了诸多根本性的重大贡献

2001 Ole-Johan Dahl, and Kristen Nygaard --- Profs, U Oslo

因他们在设计编程语言SIMULA I 和SIMULA 67时产生的基础性想法,这些想法是面

向对象技术的肇始

2002 Ronald L Rivest --- PhD, Stanford; MIT;

and Adi Shamir --- PhD, Weizmann;

and Leonard M Adelman --- PhD, Berkeley; USC

因他们在公共密匙算法上所做的杰出贡献(RSA算法是当前在互联网传输、银行以及

xyk产业中被广泛使用的安全基本机制)

2003 Alan Kay --- PhD, Utah; HP Labs (was at Xerox PARC)

因发明第一个完全面向对象的动态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Smalltalk

2004 Vinton G Cerf、Robert E Kahn

因在互联网方面开创性的工作,这包括设计和实现了互联网的基础通讯协议,

TCP/IP,以及在网络方面卓越的领导。

2005 Peter Naur

因在设计Algol 60语言上的贡献。由于其定义的清晰性,Algol 60成为了许多现代

程序设计语言的原型。

2006 Frances Allen(首位女性获奖者)

因对于优化编译器技术的理论和实践做出的先驱性贡献,这些技术为现代优化编译

器和自动并行执行打下了基础。

2007 Edmund M Clarke、 E Allen Emerson和Joseph Sifaki

表彰他们开发模型检测技术,并使之成为一个广泛应用在硬件和软件工业

中非常有效的算法验证技术所做的奠基性贡献。

1981年在美国工作的Edmund Clarke和Allen Emerson以及在法国的Sifakis分别提

出了模型检测(Model Checking)的最初概念,并且他们开发了一套用于判断硬件

和软件设计的理论模型是否满足规范的方法,此外,当系统检测失败时,还能利用

它确定代码中问题存在的位置。

简并引物设计的方法

简并引物是指用来编码一段短肽序列的不同碱基序列的混合物。主要用来同源克隆未知的基因,或用来分析某一种基因多态性的一种方法。简并引物设计的常见程序如下:1 利用NCBI搜索不同物种中同一目的基因的蛋白或cDNA编码的氨基酸序列。

因为密码子的关系,不同的核酸序列可能表达的氨基酸序列是相同的,所以氨基酸序列才是真正保守的。首先利用NCBI的Entrez检索系统,查找到一条相关序列即可。随后利用这一序列使用BLASTp(通过蛋白查蛋白),在整个Nr数据库中中查找与之相似的氨基酸序列。

2 对所找到的序列进行多序列比对。

将搜索到的同一基因的不同氨基酸序列进行多序列比对,最好采用局部比对程序如BLOCK,网址:>

以上就是关于电子有哪些特长全部的内容,包括:电子有哪些特长、[RFID信息安全策略分析]分析国家的信息安全策略、黄颡鱼肿瘤坏死因子的基因兼并引物怎么设计啊急......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sjk/926858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6
下一篇 2023-04-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