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关于数据库基本原理的简答题、高分求答案

几个关于数据库基本原理的简答题、高分求答案,第1张

为了有效地组织、管理数据,提高数据库的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人们为数据库设计了一个严谨的体系结构,数据库领域公认的标准结构是三级模式结构,它包括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

美国家标准协会(American N ational Standard Instit ut e,ANSI)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研究小组于1 9 78年提出了标准化的建议,将数据库结构分为3级:面向用户或应用程序员的用户级、面向建立和维护数据库人员的概念级、面向系统程序员的物理级。

用户级对应外模式,概念级对应模式,物理级对应内模式,使不同级别的用户对数据库形成不同的视图。所谓视图,就是指观察、认识和理解数据的范围、角度和方法,是数据库在用户“眼中"的反映,很显然,不同层次(级别)用户所“看到’’的数据库是不相同的。

1模式.

模式又称概念模式或逻辑模式,对应于概念级。它是由数据库设计者综合所有用户的数据,按照统一的观点构造的全局逻辑结构,是对数据库中全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总体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全局视图)。它是由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的数据模式描述语言(Data Description Language,DDL)来描述、定义的,体现、反映了数据库系统的整体观。

2.外模式

外模式又称子模式,对应于用户级。它是某个或某几个用户所看到的数据库的数据视图,是与某一应用有关的数据的逻辑表示。外模式是从模式导出的一个子集,包含模式中允许特定用户使用的那部分数据。用户可以通过外模式描述语言来描述、定义对应于用户的数据记录(外模式),也可以利用数据 *** 纵语言(Data Manipulation Lang uage,DML)对这些数据记录进行。外模式反映了数据库的用户观。

3.内模式

内模式又称存储模式,对应于物理级,它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内部表示或底层描述,是数据库最低一级的逻辑描述,它描述了数据在存储介质上的存储方式翱物理结构,对应着实际存储在外存储介质上的数据库。内模式由内模式描述语言来描述、定义,它是数据库的存储观。

在一个数据库系统中,只有唯一的数据库, 因而作为定义 、描述数据库存储结构的内模式和定义、描述数据库逻辑结构的模式,也是惟一的,但建立在数据库系统之上的应用则是非常广泛、多样的,所以对应的外模式不是惟一的,也不可能是惟一的。

4.三级模式间的映射 数据库的三级模式是数据库在三个级别 (层次)上的抽象,使用户能够逻辑地、抽象地处理数据而不必关心数据在计算机中的物理表示和存储。实际上 ,对于一个数据库系统而言一有物理级数据库是客观存在的,它是进行数据库 *** 作的基础,概念级数据库中不过是物理数据库的一种逻辑的、抽象的描述(即模式),用户级数据库则是用户与数据库的接口,它是概念级数据库的一个子集(外模式)。

用户应用程序根据外模式进行数据 *** 作,通过外模式一模式映射,定义和建立某个外模式与模式间的对应关系,将外模式与模式联系起来,当模式发生改变时,只要改变其映射,就可以使外模式保持不变,对应的应用程序也可保持不变;另一方面,通过模式一内模式映射,定义建立数据的逻辑结构(模式)与存储结构(内模式)间的对应关系,当数据的存储结构发生变化时,只需改变模式一内模式映射,就能保持模式不变,因此应用程序也可以保持不变。

1C

2D

3

4

5D

6D

6

7D

8C

11B

12A

13A

14C

15B

# 一、使用创建表的语句,创建如下三张表

# 1)学生表(Student)

create table Student (

  stuID   char(6) primary key,

  stuName varchar(50) not null,

  stuSex  char(2),

  spec    varchar(20) not null

);

# 2)课程表(Course)

create table Course (

  couID   int primary key,

  couName varchar(50) not null,

  credit  float       not null

);

# 3)成绩表(Score)

create table Score (

  stuID char(6),

  couID int,

  score int default 0

);

# 二、向三张表中分别插入如下数据

# 1)学生表

insert into student (stuID, stuName, spec) values (10001, "李珍珍", "英语");

insert into student (stuID, stuName, stuSex, spec) values (10002, "蔡准", "男", "计算机");

# 2)课程表

insert into course values (1,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45);

# 3)成绩表

insert into score values (10001, 1, 90);

insert into score values (10002, 1, 0);

# 三、将学号是100001的学生的性别改成“女“

update student

set stuSex = "女"

where stuID = 10001;

# 四、删除学生“蔡准“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的成绩

delete from score

where stuID = (select stuID

               from student

               where stuName = "蔡准") 

      and 

      couID = (select couID

               from course

               where couName =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 五、删除没有被学生参加过考试的课程

delete from course

where couID not in (select couID

                    from score

                    group by couID);

                    

 # 查询“英语”专业学生的信息,包括学号,姓名,性别,并按照学号升序排列;

 select 

from student

where spec = "英语"

order by stuID asc;

 

 # 七、查询所有学生的所有信息:学号、姓名、性别、专业,课程名,成绩

 select

  student,

  coursecouName,

  scorescore

from student

  left join score on studentstuID = scorestuID

  left join course on scorecouID = coursecouID;

                                                  

 # 八、查询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成绩前三名的学生的学号、姓名、分数

 select

  scorestuID,

  studentstuName,

  scorescore

from score

  left join student on scorestuID = studentstuID

  left join course on scorecouID = coursecouID

where coursecouName =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order by scorescore desc

limit 3;

# 九、查询每个专业学生的数量;

select

  spec,

  count(stuID)

from student

group by spec;

# 十、定义“英语”专业学生所学课程的信息视图v_English,包括学号、姓名、课程号和分数。

create view v_English as (

  select

    studentstuID,

    studentstuName,

    scorecouID,

    scorescore

  from student

    left join score on studentstuID = scorestuID

  where studentspec = "英语"

);

# 十一、创建存储过程,查询成绩在85分以上的学生的总人数 

delimiter $$

create procedure count_score_gt_85()

  begin

    select count(distinct stuID)

    from score

    where score > 85;

  end$$

delimiter ;

# 十二、创建触发器,当删除一门课程时,把对应的成绩表中的数据也删掉

delimiter $$

create trigger tri_course_deleted

  after delete

  on course

  for each row

  begin

    delete from score

    where couID = oldcouID;

  end$$

delimiter ;

mysql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第3版)答案《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第三版)习题参考答案 第 1 章 数据库概述 1. 试说明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概念。答:数据是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数据库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中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一个专门用于实现对数据进行管理和维护的系统软件。数据库系统是指在计算机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相关的实用工具)、应用程序、数据库管理员组成。2. 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答:文件管理和数据库管理。3. 与文件管理相比,数据库管理有哪些优点? 答:与文件系统管理数据相比,数据库系统管理数据带来了如下好处:将相互关联的数据集成在一起,较少的数据冗余,程序与数据相互独立,保证数据的安全可靠,最大限度地保证数据的正确性,数据可以共享并能保证数据的一致性。4. 在数据库管理方式中,应用程序是否需要关心数据的存储位置和存储结构?为什么? 答:不需要。因为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了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5. 在数据库系统中,数据库的作用是什么? 答:数据库是数据的汇集,它以一定的组织形式保存在存储介质上。6. 在数据库系统中,应用程序可以不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而直接访问数据文件吗? 答:不能7. 数据独立性指的是什么?它能带来哪些好处? 答:数据独立性是指应用程序不会因数据的物理表示方式和访问技术的改变而改变,即应用程序不依赖于任何特定的物理表示方式和访问技术,它包含两个方面: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物理独立性是指当数据的存储位置或存储结构发生变化时,不影响应用程序的特性;逻辑独立性是指当表达现实世界的信息内容发生变化时,不影响应用程序的特性。8. 数据库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在数据库系统中的作用大致是什么? 答:数据库系统一般包括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相应的实用工具)、应用程序和数据库管理员四个部分。数据库是数据的汇集,它以一定的组织形式保存在存储介质上;数据库管理系统是管理数据库的系统软件,它可以实现数据库系统的各种功能;应用程序专指以数据库数据为基础的程序,数据库管理员负责整个数据库系统的正常运行。

第2章 数据模型与数据库结构 1. 解释数据模型的概念,为什么要将数据模型分成两个层次? 答:答:数据模型是对现实世界数据特征的抽象。数据模型一般要满足三个条件:第一是数据模型要能够比较真实地模拟现实世界;第二是数据模型要容易被人们理解;第三是数据模型要能够很方便地在计算机上实现。由于用一种模型来同时很好地满足这三方面的要求在目前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数据库系统中就可以针对不同的使用对象和应用目的,采用不同的数据模型。根据模型应用的不同目的,将这些模型分为两大类:概念层数据模型和组织层数据模型,以方便对信息的描述。2. 概念层数据模型和组织层数据模型分别是针对什么进行的抽象? 答:概念层数据模型是对现实世界的抽象,形成信息世界模型,组织层数据模型是对信息世界进行抽象和转换,形成具体的DBMS支持的数据组织模型。3. 实体之间的联系有哪几种?请为每一种联系举出一个例子。答:实体之间的联系有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三种。例如:系和正系主任是一对一联系(假设一个系只有一个正系主任),系和教师是一对多联系(假设一个教师只在一个系工作),教师和课程是多对多联系(假设一个教师可以讲授多门课程,一门课程可由多个教师讲授)。4. 说明实体-联系模型中的实体、属性和联系的概念。5.指明下列实体间联系的种类:(1)教研室和教师(设一个教师只属于一个教研室,一个教研室可有多名教师)。(2)商品和顾客。(3)国家和首都(假设一个国家的首都可以变化)。(4)飞机和乘客。(5)银行和账户。(6)图书和借阅者。(设一个借阅者可同时借阅多本书,可在不同时间对同一本书借阅多次) 6.数据库系统包含哪三级模式?试分别说明每一级模式的作用? 答:数据库系统包含的三级模式为:内模式、模式和外模式。外模式是对现实系统中用户感兴趣的整体数据结构的局部描述,用于满足不同数据库用户需求的数据视图,是数据库用户能够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对数据库整体数据结构的子集或局部重构。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内模式是对整个数据库的底层表示,它描述了数据的存储结构。

7. 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的两级映像的作用是什么?它带来了哪些功能? 答:数据库系统的两级映象是模式与内描述间的映象和外模式与模式间的映象。模式/内模式的映象带来了物理独立性,即如果数据库的存储结构改变了,可通过调整模式/内模式的映象,使模式能够保持不变。外模式/概念模式间的映象带来了逻辑独立性,当概念模式的结构可发生改变时,也可通过调整外模式/模式间的映象关系,使外模式可以保持不变。8.数据库三级模式划分的优点是什么?它能带来哪些数据独立性? 答: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的划分实际上将用户、逻辑数据库与物理数据库进行了划分,使彼此之间的相互干扰减到最少。这三个模式的划分实际上带来了两个数据独立性: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性。这使得底层的修改和变化尽量不影响到上层。第3章 关系数据库 1. 试述关系模型的三个组成部分。答:关系数据结构、关系 *** 作集合和关系完整性约束。2. 解释下列术语的含义:(1) 笛卡尔积:设D1,D2,…,Dn为任意集合,定义笛卡尔积D1,D2,…,Dn为:D1×D2× …×Dn ={(d1,d2,…,dn) | di ∈Di,i=1,2,…,n }(2) 主键:也称主码为或主关键字,是表中的属性或属性组,用于惟一地确定一个元组。(3) 候选键:如果一个属性或属性集的值能够惟一标识一个关系的元组而又不包含多余的属性,则称该属性或属性集为候选键。(4) 外键:设F是关系R的一个或一组属性,如果F与关系S的主键相对应,则称F是关系R的外键。(5) 关系:关系就是简单二维表。(6) 关系模式:二维表的结构称为关系模式。(7) 关系数据库:对应于一个关系模型的所有关系的集合称为关系数据库。3. 关系数据库的三个完整性约束是什么?各是什么含义? 答: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定义的完整性。实体完整性是保证关系中的每个元组都是可识别的和惟一的。参照完整性也称为引用完整性,用于表达现实世界中的实体之间的关联关系。

用户定义的完整性也称为域完整性或语义完整性,用于保证数据库中存储的值与现实世界相符。4. 连接运算有哪些?等值连接和自然连接的区别是什么? 答:连接运算中最重要也是最常用的连接有两个,一个是等值连接,一个是自然连接。自然连接与等值连接的差别为:l 自然连接要求相等的分量必须有共同的属性名,等值连接则不要求;l 自然连接要求把重复的属性名去掉,等值连接却不这样做。5. 对参与并、交、差运算的两个关系R、S有什么要求? 答:必须结构相同,且相应的属性值取自同一个值域。6. 对参与除运算的两个关系(R÷S)有什么要求?除运算的结果关系中包含哪些属性? 答:R中必须包含S的全部或部分属性,除运算的结果包含的属性是只属于R不属于S的属性。7. 对参与自然连接和等值连接 *** 作的两个关系R、S有什么要求?答:有语义相同的属性。8. 投影 *** 作的结果关系中是否有可能存在重复的记录?为什么? 答:不可能,因为投影运算会自动去掉投影后重复的记录。9.利用表3-10至3-12所示的三个关系,写出实现如下查询要求的关系代数表达式。(1)查询“信息系”学生的选课情况,列出学号、姓名、课程号和成绩。∏Sno, Sname, Cno, Grade(σSdept=‘信息系’(SCStudent)) 或:∏Sno, Sname, Cno, Grade(SC σSdept=‘信息系’(Student))(2) 查询“VB”课程的考试情况,列出学生姓名、所在系和考试成绩。∏Sname, Sdept, Grade(σCname=‘VB’(CoureSCStudent)) 或:∏Sname, Sdept, Grade(σCname=‘VB’(Coure) SCStudent)(3) 查询考试成绩高于90分的学生的姓名、课程名和成绩。∏Sname, Cname, Grade(σGrade>90(CoureSCStudent)) 或:∏Sname, Cname, Grade(Coure

σGrade>90(SC)Student)(4) 查询至少选修了0512号学生所选的全部课程的学生的姓名和所在系。∏Sname, Sdept(Student (SC ÷ ∏Cno(σsno=’0512’(SC))))(5) 查询至少选了“C01”和“C02”两门课程的学生的姓名、所在系和所选的课程号。∏Sname, Sdept, Cno(Student (SC ÷ ∏Sno(σcno=’C01’ V Cno=’C02’(SC))))(6) 查询没有选修第1学期开设的全部课程的学生的学号、姓名和所选的课程号。∏Sno, Sname, Cno(Student SC (∏sno(SC) - ∏sno(σsemester=1(Course)SC)))(7) 查询计算机系和信息系选了VB课程的学生姓名。∏Sname(σsdept=’计算机系’V sdept=’信息系’)∧ cname=’vb’(StudentSC Course)) 或:∏Sname(σsdept=’计算机系’V sdept=’信息系’(Student)SC σcname=’vb’(Course)) 第4章 SQL Server 20__基础 1. 安装SQL Server 20__对硬盘及内存的要求分别是什么? 答:SQL Server 20__实际硬盘空间需求取决于系统配置和您决定安装的功能,一般应确保系统驱动器中是否有至少 60 GB 的可用磁盘空间。内存:E_press 版本:最少512 MB;其他版本:最少1 GB。2. SQL Server实例的含义是什么?实例名的作用是什么? 答:一个实例代表一个独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实例名是实例的标识,用户通过“计算机名/实例名”的方式可访问指定的命令实例。3. SQL Server 20__的核心引擎是什么? 答:SQL Server(MSSQLSERVER)4. SQL Server 20__提供的设置服务启动方式的工具是哪个? 答:配置管理器

5. 在SQL Server 20__中,每个数据库至少包含几个文件? 答:2个文件,一个数据文件,一个日志文件 6. SQL Server 20__数据库文件分为几类?每个文件有哪些属性? 答:主要数据文件和次要数据文件,属性有:物理文件名及其位置、逻辑文件名、初始大小、增长方式、最大大小。第 5 章 数据类型及关系表创建 1. Tinyint数据类型定义的数据的取值范围是多少? 答:0-2552. SmallDatatime类型精确到哪个时间单位? 答:分钟3. 定点小数类型numeric中的p和q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答:p代表整数位数+小数位数的和值,q代表小数位数。4. Char(n)、nchar(n)的区别是什么?它们各能存放多少个字符? 答:Char(n)中的n代表能存放n个字节的字符,如果是字母可以存放n个,如果是汉字可存放n/2个。Nchar(n)中的n代表能存放的字符个数。5. Char(n)和varchar(n)的区别是什么?答:Char(n)是定长存储,一定占n个字节的空间。Varchar(n)代表最多占n个字节的空间。6. 数据完整性约束的作用对象有哪些? 答:表和列7. CHECK约束的作用是什么? 答:限制列的取值范围。8. UNIQUE约束的作用是什么? 答:限制列取值不重。9. DEFAULT约束的作用是什么? 答:提供列的默认值。上机练习 1. 在第4章创建的Students数据库中,写出创建如下三张表的SQL语句,要求在定义表的同时定义数据的完整性约束:(1)“图书”表结构如下:书号:统一字符

1、DBS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答:DBS由四部分组成:数据库、硬件、软件、数据库管理员。

2数据库的并发 *** 作会带来哪些问题?

答:数据库的并发 *** 作会带来三类问题:丢失更新问题;不一致分析问题和“脏数据”的读出。

3简述采用E-R图方法的数据库概念设计的过程。

答:E-R模型的图示法:(1)实体集表示法; (2)属性表法; (3)联系表示法。

层次模型的基本结构是树形结构,具有以下特点:

(1)每棵树有且仅有一个无双亲结点,称为根;

(2)树中除根外所有结点有且仅有一个双亲。

从图论上看,网状模型是一个不加任何条件限制的无向图。

关系模型采用二维表来表示,简称表,由表框架及表的元组组成。一个二维表就是一个关系。

在二维表中凡能唯一标识元组的最小属性称为键或码。从所有侯选健中选取一个作为用户使用的键称主键。表A中的某属性是某表B的键,则称该属性集为A的外键或外码。

关系中的数据约束:

(1)实体完整性约束:约束关系的主键中属性值不能为空值;

(2)参照完全性约束:是关系之间的基本约束;

(3)用户定义的完整性约束:它反映了具体应用中数据的语义要求。

4简述客户/服务器式DBS的一般结构。此时数据库应用的功能如何划分?

答:DBS :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DBS是实现有组织地、动态地存储大量关联数据,方便多用户访问的计算机软件、硬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的系统,即采用了数据库技术的计算机系统。

以上就是关于几个关于数据库基本原理的简答题、高分求答案全部的内容,包括:几个关于数据库基本原理的简答题、高分求答案、数据库原理_在线作业_B的答案,谁能告诉我一下。谢谢,有悬赏、求数据库题答案 急急急急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sjk/928439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6
下一篇 2023-04-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