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缝空间数据库设计与构建

无缝空间数据库设计与构建,第1张

(一)问题的提出

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动态监测系统的运转需要大量的空间数据支持。在空间数据库构建前期,采集了塔里木河流域的各尺度基础地形图、生态环境专题图以及遥感影像资料等图形、图像数据,这些数据都是以分幅的成果进行收集和提交的,需要进入综合数据库中,以实现数据的共享。

我国国土版图大,而且大部分位于中、低纬度地区,因此我国现行的大于1∶50万比例尺的各种地形图都采用高斯-克里格投影即横切椭圆柱正形投影。经过高斯-克里格投影后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是以相切的经线(中央经线)的投影为X轴,以赤道的投影为Y轴。高斯-克里格投影具有以下特点:

(1)中央经线投影为直线,而且是投影的对称轴(也是投影平面的X轴);

(2)高斯-克里格投影是等角投影,投影后具有角度不变、伸长固定的特点(即同一地点各个方向的长度比不变),满足等角的要求;

(3)中央经线上长度没有变形,离中央经线越远变形越大。为了限制投影变形,必须进行分带投影。所谓分带就是按照一定的经度差,将椭球体按经线划分成若干个狭窄的区域,各个区域分别按高斯投影的规律进行投影,每一个区域就称为一个投影带。在每一个投影带内,位于各带中央的子午线就是轴子午线,各带相邻的子午线叫边缘子午线。分带之后,各带均有自己的坐标轴和原点,形成各自独立但又相同的坐标系统。根据国际通用方法,我国投影分带主要有两种:在我国1∶25万到1∶50万地形图均采用6°分带投影,1∶1万及更大比例尺的地形图采用3°分带投影,以保证投影变形误差满足地图的精度要求(王密等,2001)。

本系统所采集到的数据产品的空间参考大都是以高斯投影后的平面坐标为基础的分幅数据。塔里木河流域地域广阔,地理坐标介于东经73°10'~94°05',北纬34°55'~43°08'之间,以1∶10万基础地形图数据为例,按照高斯投影后的坐标分成了13°、14°、15°、16°四个6°高斯投影带,每个带的坐标都是以本带的坐标原点为参考点,空间基准不统一,如果将这些数据直接进行入库,将在跨带处产生缝隙,不能形成逻辑意义上完整的河流表现,也无法完成基于整个流域的生态环境分析,因此,必须采用相应的数据处理与建库技术,实现塔河整个流域数据的无缝集成管理,使之形成统一的整体。从基础数据的获取开始,进行精心设计和组织,分离出数据物理层和数据逻辑层,在统一的空间框架之下,将物理层归化到逻辑层,以消除逻辑层的缝隙,从而实现用户级的逻辑无缝空间数据库。

(二)无缝数据库

随着GIS数据发布与共享技术的发展,无缝空间数据库逐渐分化出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GIS系统内部的数据无缝,一是不同GIS实现互 *** 作时的数据无缝。前者是通常意义的无缝,后者主要通过数据标准化与 *** 作标准化来实现。无缝空间数据库的最终含义体现在逻辑无缝数据库。无论是多源还是单源、同构还是异构,跨越数据层呈现在用户面前的GIS空间数据库必须是逻辑无缝的。

空间数据的无缝连接是一个建立在用户与数据库接口基础上的概念,意味着GIS管理的数据不再是单一、被硬性割裂的图幅,而是范围更加广阔的区域,这个区域小可到一个城市,大可到一个国家甚至整个地球(王卉、王家耀,2004)。由于硬软件条件的限制,计算机系统尚不能同时处理海量的空间数据,因此从具体技术的实施上,可采用将空间数据分块存储于数据库中,数据库提供相应的图块拼接信息。物理上空间数据是有缝隙的,但空间数据库提供图块之间的接图信息及相应的拼接访问手段,保障了空间数据在使用上的空间连贯性,即数据在逻辑使用上是无缝的(王密等,2001)。

(三)缝隙产生原因

在现实世界中,地理空间是由地貌、地物组成的连续的表层空间,地理信息则是有关地理空间的一切有用的知识。在计算机世界中,地理信息通过抽象、建模形成数字化的表示形式,通过空间数据库来进行表达、存储和管理(朱欣焰等,2002)。空间地理数据缝隙是在数据的获取、表示与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数据不连续现象。

1数据源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地图是绝大多数GIS系统直接的数据源。地图是地球三维椭球面的二维平面表达,本身对真实世界有扭曲;地图是对连续空间的割裂表达,实体被分割到不同的地图空间中去;高斯投影是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经常选用的投影,也是绝大多数GIS系统的数学基础,由于分带的原因,使得投影后带有高斯投影平面坐标的地图无法实现无缝拼接。

2数据表达与组织方式

空间地理几何数据的表示主要有栅格和矢量两种不同的形式。栅格形式是将地理表层空间划分为一系列网格,空间目标由这些网格的位置及其量化值来表示,这些网格本身就是连续空间信息的离散表达。矢量形式则是将地理空间的一切事物、概念进行抽象,形成点、线、面,由点、线、面来组成各类空间目标。按点、线、面来分类和按分层的思想来组织空间数据,也割裂了实体之间内在的联系。

在空间数据库组织与管理上,目前主要有文件型、文件与关系数据库混合型、全关系型以及对象关系型。传统的文件型空间数据库、文件与关系混合型空间数据库,按图幅或一定的区域范围以文件的形式来组织与存储空间几何数据,不同的图幅或区域之间存在缝隙。在文件与关系数据库混合型的空间数据库中,空间几何数据贮存在文件中,属性数据贮存在关系数据库中,属性数据和几何数据之间通过内部标识来链接,空间几何数据和属性数据之间存在缝隙。

3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的过程中也会引入缝隙,产生这种缝隙的原因有:①数据处理过程的顺序不一致;②选择的处理参数不一致;③数字化的精度不一致。

4多源异构数据共享

数据属性(数学基础、比例尺、用途、时间、精度等)的不同,导致了数据的差异,这些差异是多层次和多方面的,它们集中体现了数据的异构。数据异构和多源往往是一体的,多源异构是系统内部和系统之间数据裂隙的主要原因(刘仁峰,2005)。

(四)数据缝隙类别和表现

数据缝隙基本可以分为物理缝隙和逻辑缝隙两类。物理缝隙是地理空间的分离存储,本来连续的实体空间被分离到不同的存储空间和存储单元中去,例如空间数据的分幅、分层存储。逻辑缝隙是指逻辑上本身连续的信息不能以逻辑连续的方式呈现,例如跨越多幅图的一条河流,在图幅内查询河流属性(如长度)时只能获取其在本图幅内的相关信息而不是实体整体的信息。显然,由于空间信息本身的海量特性,要完全意义上的实现物理无缝的空间数据库目前还是不可能的,也没有必要。GIS用户关心的不是空间数据是物理无缝,因为GIS呈现给用户的是数据逻辑层,只需要保证用户看到的数据是逻辑无缝的。

物理有缝的数据库向逻辑无缝数据库的转换是无缝空间数据库构建的重要一环。

(五)无缝镶嵌技术

数据的无缝连接包含以下几个问题:投影、坐标系统、比例尺、数据精度等。对不同投影和坐标系统的空间数据在投影和坐标系统上统一采用相同的标准,当空间数据具有多尺度时,无缝连接寻找数据集之间连续的表达方式,它表现为不同尺度数据之间的集成。建立无缝空间数据的关键在于在合适的空间信息框架上实现多源异构空间数据的融合,框架是基础,融合是手段。

1合适的空间框架选择

(1)适合多尺度信息表达。地球是一个开放的非常复杂的巨大系统,随着观察视角的变化,我们希望空间地理信息比例尺也自动增减。由于地图的自动综合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比较可行的是采用多尺度空间数据支持来达到目的。所谓多尺度就是指系统内包含几种不同比例尺(或分辨率)的空间数据,其目的是为了适度地反映系统所关心区域的空间地理信息,以避免地物信息的过粗、失真或地物信息的负载量过大而无法使用。无缝空间数据库也应该符合多尺度空间数据库要求。

(2)适合大区域表达。各种自然和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有其内在的原因和规律,这些原因和规律的获得,往往需要研究大区域多因素的综合作用;另一方面,对于全球范围的环境变异和气候变迁的研究需要基于数字地球的空间框架。大区域的表达,还涉及空间尺度问题,不应继续采用欧氏空间尺度,而应该采用大地线尺度空间。

2多源异构空间数据的融合

(1)GIS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导致了多源空间数据的产生。如何实现不同的GIS软件共享并 *** 作不同来源的地理数据,即GIS多源空间数据的集成,成为GIS发展的关键。目前GIS多源空间数据的集成主要朝着三个方向发展,一是通过建立统一的数据交换标准来约束并规范已有的各类地理信息系统,采用数据交换标准来进行空间数据交换;二是建立开放式地理数据互 *** 作规范,进行地理信息系统互 *** 作;三是GIS数据中间件技术。

(2)统一数据交换标准存在很多实现上的困难。互 *** 作是一个重要发展趋势,是在异构分布式数据库中实现信息共享的途径,它需要将GIS技术、分布处理技术、面向对象方法、数据库设计及实时信息获取方法更有效地结合起来。所谓GIS数据中间件技术是指能够嵌入各类GIS系统的软件,GIS开发者通过中间件开发商提供的接口,访问和 *** 作特定的数据源。

(3)在多源异构数据集成技术尚未成熟的时候,人们再次把目光投向数据本身,如果可以提供关于数据的详细描述,是否可以提高融合数据的能力呢于是,对于“关于数据的数据”的研究,即对于元数据的研究便普遍展开。从DublinCore到CSDGM与OGC,都提出了相应的元数据标准体系,有了完整而完善的元数据描述,必将提高数据的效能,从而最终促进多源异构数据库向无缝空间数据库的归化。

为实现塔河整个流域数据的无缝集成管理,使之形成统一的整体,设计从缝隙产生的地方开始,分离出数据物理层和数据逻辑层,在统一的空间框架之下,将物理层归化到逻辑层,以消除逻辑层的缝隙,从而实现用户级的逻辑无缝空间数据库;同时制定统一的数据提交规范,如所有矢量数据在入库前统一采用经纬度坐标,栅格数据统一提供两套数据,即高斯坐标和经纬度坐标,以满足不同用户的管理需求和精度要求。

第3单元,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的主要任务是()

A建立E-R图和说明书

B创建数据库说明书

C建立数据流图

D把数据送入数据库

正确答案:创建数据库说明书

以上就是关于无缝空间数据库设计与构建全部的内容,包括:无缝空间数据库设计与构建、第3单元,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的主要任务是()、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sjk/928610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6
下一篇 2023-04-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