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信息集成、分析及挖掘

多元信息集成、分析及挖掘,第1张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研究成果,与资源潜力评价相关的空间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三大类:单要素类简单分析、双要素类组合分析和多要素类集成分析。本次资源潜力评价研究所采用的空间数据分析方法上述分析方法均有涉及,最终由空间数据+分析方法组合构成研究区资源潜力评价模型(图5-4)。

图5-4 基于GIS数字制图技术的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库技术流程

1单要素类分析

与资源潜力评价的单要素类分析主要包括:

空间信息提取:主要是定义筛选、提取与成矿密切相关的地层、侵入体、断层以及各类异常数据,直接用于远景区圈定或为进一步空间分析提供数据。

空间数据查询:用于满足区域成矿模型的各类地质矿产数据的查询、提取和新数据生成。

泛化分析:用于将基础地质图数据中的构造相或地球动力学环境等属性生成构造相、地球动力学环境数据。

密度分析:用于生成定量反映矿化集中区、矿床密集区以及断层交汇程度的各类密度图件。

缓冲区分析:用于生成断层、侵入体等在区域成矿模型中有一定空间影响范围数据的缓冲区。

距离分析:用于将区域成矿模型中的 “临近” 概念(如受一定范围内断层控制、在某种侵入体附近等)转换为定量化的栅格数据。

插值分析:用于将各种 “XYZ型” 数据(如高程、航磁、重力、地面磁法等)转换为各种表面数据(如地形表面、地球物理表面、地球化学表面)。

坡度分析:用于将各种 “XYZ型” 数据转换为各种级别的梯度带数据。

坡向分析:用于将各种 “XYZ型” 通过插值所生成的表面数据转换为梯度变换方向数据。

重分类分析:一种极为重要的将连续型栅格数据(插值、坡度、坡向、密度、距离等分析结果)按照一定分类(分级)标准转换为整型栅格数据。

等值线生成:用于将各种 “XYZ型” 数据或表面数据转换为等值线。

汇总分析:用于各种具有属性的空间数据的属性汇总分析,分析结果为表格数据。

统计分析:用于各种具有属性的空间数据的数值性属性的统计分析,返回各类统计参数。

2双要素类组合分析

叠加分析:用于两种要素类间进行各种形式的叠加,产生新数据,又可细分为相交分析、求同分析、求异分析、空间剔除分析、空间属性关联分析、空间结合分析、相关分析、数据更新分析等,通过叠加分析,可以由数据库中的原始要素类生成大量对资源潜力评价极为有用的衍生数据。

双要素信息提取分析:以一个要素类为数据源、另一个要素类为边界条件进行数据裁切、选择、分割。

3多要素类集成分析

多要素类集成分析是用各种要素类、栅格数据以及单要素类分析和双要素类分析的各种分析结果,借助ArcGIS平台下各类空间数据分析功能、依据特定的空间数据集成、分析和挖掘模型(如证据权模型、加权逻辑斯蒂回归模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神经网络模型等)进行资源潜力评价的各种空间分析方法的有机集成。

如何使用直连方式连接数据库

1,ArcGIS101统一了数据库连接,也就是不区分是空间数据库连接还是通过OLEDB方式的关系型数据库连接

2,在Catalog中只能采用直连方式;

3,ArcGIS101版本中,Esri提供的安装介质不在包含Postgresql(以前的是包含的);

4,安装Postgresql,官方给的软件要求是64位数,而且所有的企业级数据库都是64位(这应该和Server有关系吧,因为Server101是纯64位,在桌面软件的目录中给出的几个dll都是64位,这几个dll后面会用到,官方给的软件需求如下:

Database

SupportedOperatingSystems

MinimumOSVersion

MaximumOSVersion

PostgreSQL905(64-bit)

RedHatEnterpriseLinuxServer5(64-bit)

Update7

RedHatEnterpriseLinuxServer6(64-bit)

SUSELinuxEnterpriseServer11(64-bit)

SP1

WindowsServer2003Standard,Enterprise,andDatacenter(64-bit[EM64T])

SP2

SP2

WindowsServer2008R2Standard,Enterprise,andDatacenter(64-bit[EM64T])

SP1

5,配置PostgreSQL的客户端。因为直连方式要求ArcSDE的客户端必须安装数据库的客户端类库,所以首先需要获取PostgreSQL的客户端。ArcGISDesktop是32位软件,需要的是32位的PostgreSQL类库。找到PostgreSQL的客户端,或者在别的机器上将32位的libeay32dll,libiconv-2dll,libintl-8dll,libpqdll,andssleay32dll文件拷贝到Desktop安装目录的bin目录下;

6,拷贝st_geometrydll,将Desktop安装目录下的/PostgreSQL/Windows64(看到64了吧)目录下,拷贝st_geometrydll文件到PostgreSQL的lib目录。在PostgreSQL中创建Geodatabase时必须用到此类库;

7,配置pg_hbaconf,修改PostgreSQ的pg_hbaconf文件,添加“hostallall0000/0md5”(关于该文件的配置,可以参阅相关资料);

8,在安装完SDE后,发现没有以往的post界面,在101中,对于创建企业级Geodatabase都采用工具箱中提供的工具,换句话说,以前的post被Toolbox中的一堆工具替代;

9,创建地理数据库

101在创建地理数据库的时候,提供了三个,Oracle,SQLServer和Postgresql,我们用这个工具创建地理数据库,这个过程相当于早起的POST过程,创建数据库并写入一堆系统表等

全面全过程利用GIS技术是本次工作的技术路线之一,建立空间数据库也是成矿地质背景研究过程的重要内容。在工作中应按照“一图一库”原则建立空间数据库,全面反映综合研究成果及其专题图件内容。

1)在图件编制基础上,按照“成矿地质背景数据模型”要求,填制数据表及数据项各项内容。该项工作应由地质人员负责专业内容,信息技术人员负责录入建库。

2)应建立的专题图件数据库包括:

①1:25万实际材料图及数据库;

②1:25万建造构造图及数据库;

③预测工作区构造岩相古地理图及数据库;

④预测工作区沉积建造构造图及数据库;

⑤预测工作区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图及数据库;

⑥预测工作区火山岩性岩相构造图及数据库;

⑦预测工作区侵入岩浆构造图及数据库;

⑧预测工作区变质建造构造图及数据库;

⑨预测工作区建造构造图及数据库(层控内生型);

⑩预测工作区建造构造图及数据库(复合内生型);

(11)1:50万大地构造相图及数据库。

区域地质调查成果报告的编写要依据任务书、设计书、设计审查意见书、设计审批意见书、任务变更和工作调整批复意见书、野外验收意见书,以及有关技术标准和要求进行。成果报告应全面、系统、客观地反映项目的工作情况和工作成果,应力求文字简练、流畅,附必要的图表、图册、附件,附图要清晰、美观。成果报告完成编写并通过初审后,报告编写单位应向组织评审单位提出评审申请。

区域地质调查报告的编写应以现代先进地质理论为指导,以图幅丰富详实的实际资料为基础,实事求是地总结客观地质规律。报告编写必须在各种资料高度综合整理的基础上进行,内容要求全面、重点突出,既要实事求是地反映图幅地质研究水平,又要敢于从地球科学国际先进领域的高度和深度揭示深层次规律问题。因此,区域地质调查报告既是实际工作成果的总结,同时又是基础地质科学研究成果的体现,具有很高的理论性和很强的实用性。区调报告编写要有综合性、逻辑性和艺术性,应做到内容真实、文字准确通顺、主题突出、层次清晰、图文并茂、插图美观、图例齐全、各章节观点统一。

1:5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按项目联测图幅片区编写。

区域地质调查报告的基本内容,应根据各项目的具体任务要求和联测区图幅实际地质素材进行编写,鼓励在地质报告中应用新理论、新观点总结归纳各类地质资料。

1:5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编写提纲内容如下,本提纲和附表概括了各类地质景观的图幅,不同的图幅根据具体情况,其内容可以有所增减。

第一章 绪论

简要说明上级下达项目任务书文号及其任务要求,工作起止时间。

简要说明调查区范围、地质地理位置及其坐标、地形地貌、交通、气候、覆盖程度、经济地理概况等。

简要说明调查区的地质研究史及其主要成果(表91)。

简述调查区或图幅任务完成情况及其工作量(表92)。

(附:交通位置图、研究程度图、完成工作量表)。

第二章 地层

按时代由老至新,介绍调查区地层系统,阐明各岩石地层单位的岩性、岩石组合、接触关系、基本层序特征及规模和横向变化规律,简述沉积作用特征及其与成矿关系。总结区域地层时空展布特点,建立区域地层格架和模型,进而论述地层序列形成的环境,结合其他地质作用,建立区域沉积盆地形成演化模式。(区内发育较好、研究详细的时代附区域地层格架图、相模式图、综合区域层序地层柱状图、盆地演化模式图,视需要可附有关岩石化学、地球化学图解等)。

说明岩石地层单位与生物地层、年代地层以及其他地层单位的关系(表93),新建地层单位应说明其历史沿革和建立依据(表94)。

对火山岩地层除按地层学进行论述外,还应对其火山岩石学、火山喷发旋回、火山构造和古火山机构进行叙述(表95)。火山岩发育地区可单列一章火山岩,提纲参照侵入岩。

第三章 岩浆岩

概述各类侵入岩填图单位成分、成因类型及其分布规律。叙述各侵入体的接触关系、矿物成分(表96)、岩石化学成分(表97)、微量元素(表98)、稀土元素(表99)及有关参数(表910)等特征和同位素年龄测定成果(表911)。叙述典型岩体的组构特征和就位机制。论述岩浆侵入活动时空演化规律及其与成矿关系。

具体内容及编排可参考以下内容。

第一节 超基性-基性侵入岩

按时代从老到新,并按超基性岩、基性岩顺序,分述各时代侵入岩的特征,出露面积、岩体(群)数量产出部位、产状、形态、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及不同岩相不同侵入体间的接触关系;岩石类型、矿物组合及成分、结构构造,原生构造和次生变化;岩石化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蚀变、内外接触带特点,岩性岩相划分等。并以研究较详细的岩体为例,反映岩浆岩特点。不同侵入体单元的同位素年龄及其特征。综合各种资料,结合野外客观特征,探讨与岩浆岩活动有关的大地构造环境(测区内如仅有极少量“蛇绿岩”产出,可编入此节内;如有蛇绿构造混杂岩可单独编写成章,置于第四章,原第四章及其后章节编号顺延)。

第二节 中-酸性侵入岩

应包括上述内容。全面反映调查区花岗岩类的野外地质特点和室内分析鉴定综合特征,可按概述、各论和综合特征对比研究等三部分编写。

一、概述部分

主要简述调查区花岗岩类活动规模、产出地质位置、形成时期、产状以及岩石类型和各自所占比例。填图单位划分。

二、各论部分

一般以填图单位划分从早到晚依次叙述。首先简述每个单位(或独立单元)出露地理位置、面积、单位划分、岩体数量等。然后分节或分段详细叙述每一单位的下列特征:

1地质特征;

2岩石学特征;

3组构、节理、岩脉岩墙及包裹体发育情况和产状变化规律;

4蚀变作用和接触变质作用;

5岩体的侵入深度、剥蚀程度及形成物理化学环境、侵位机制等。

三、综合对比

综合对比各时代、各岩浆岩序列特征,对各论部分具共同性的问题统一综述,不能肯定属于哪个序列的一些问题,如隐伏岩体的预测等可在此部分叙述。可按下列内容:

1各时代、各超单元或序列花岗岩类的特征对比和演化特点;

2各岩类成因;

3各岩类的就位机制;

4隐伏岩体的预测;

5综合上述特征建立区内中-酸性岩类岩浆活动形成演化环境的认识,为区域地质发展史的重塑提供依据。

附:侵入岩分布图、主要岩体剖面图、岩体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特征、副矿物等鉴定、对比资料和接触关系资料等。

第三节 火山岩

火山岩产出层位时代,空间分布特征(火山岩地质体的产出分布状态和火山岩相划分)、岩石地层、岩石单位(填图单位划分)、岩石-地层层序特点、接触关系、火山喷发旋回和韵律特点;总结区域各时代火山岩岩石学特征(岩石类型、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等)、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以研究较详的火山机构为典型,详细总结区域火山岩浆喷发活动特点,结合其他地质作用,探讨火山作用的大地构造环境及有关成矿作用。

第四章 变质岩

包括如下方面:

1概述区内变质岩发育程度和分布规律(变质侵入体原则可按侵入岩填图单位叙述)。

2叙述区内各类变质岩岩石学特征以及不同岩石类型间的接触关系和序次关系(表96~表911),探讨变质原岩特征。

3叙述变质相、变质相系和变质带特征,总结变质作用特点,探讨变质时代及变质作用与成矿关系。

4叙述变质作用与构造变形、火山-沉积建造、深成侵入作用的关系(表912)。

具体内容为:在全面论述变质地质体特点的常规内容(岩石学特征、矿物共生组合、变质相带、变质相系、变质作用类型划分及特征、原岩恢复、变质期次划分及其时代等)的基础上,以地质事件(包括建造事件、构造变形事件、变质作用事件、岩浆作用事件等)演化的观点,合理划分构造变形相、构造层次,根据变质变形叠加改造关系并结合区域构造运动特征,建立构造变形序列。将变质与构造变形相结合,分析各种事件的时、空关系,划分地质事件的演化阶段,归纳总结演化趋势,探讨随着地质事件演化所反映出的构造环境的变迁,尽可能使地质报告和地质图能反映地质事件的动态演化过程。附简要变质地质图,突出表示测区变质岩地质特征;有条件时可附变质变形构造序列表等。

第五章 地质构造及构造发展史

1概述调查区构造基本特征及其在区域上所处构造位置;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划分构造单元,叙述各构造单元间界线特征及性质,归纳总结各构造单元沉积作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构造变形特征等;

2描述各单元主要构造形迹(褶皱、断裂、韧性剪切带、区域性面理发育及置换特点、节理等)的形态、类型、产状、规模及展布范围、性质与组合关系、运动学特征(构造组合样式、构造群落特征)和总体构造特点。论述各种构造之间的序次、级次关系(表913,表914);

3对区内发育的推覆构造、滑脱构造、拉伸构造以及叠加褶皱等,应阐明其特征并进行运动学、动力学的初步分析。

叙述各构造层次、构造变形相的构造变形特征,不同构造运动体制构造变形变质和构造运动时间,综合反映各种地质作用过程及成矿作用特点等,建立区域地质构造演化模式,重塑区域地质发展史。造山带地区,应确定造山带类型。叙述造山带不同构造单元特点,逆冲-推覆构造、伸展剥离断层、平移剪切带等的产状、性质和运动学特征等。叙述造山带总体构造特征,结合构造变形、变质作用和岩浆活动等,建立造山带的构造演化模式,结合与造山作用有关的盆地沉积作用形成的层序,重塑盆、山转变演化历史。对造山带“混杂岩”,需分别按基质和外来岩片(块)详细描述其物质组成、时代依据、岩相特征、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和变形变质历程分析,并阐述其在造山带区域地质历史发展中的形成演化过程。

4论述构造旋回与沉积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成矿作用、控矿作用的关系,阐明新构造特征及其影响。如条件允许,都应详细收集有关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资料,结合地表地质归纳总结区域深部构造特点,探讨深部和浅表构造关系;叙述新构造运动特点,在地震和滑坡、塌陷等地质灾害多发区,应根据实际资料,分析其发生的构造背景,推论今后发展趋势。

5按地质发展阶段和区域地质事件简述地质演化的特征(表915)。

附:构造纲要或地质构造图,构造剖面、断面图,地质构造演化模式图,造山带演化模式图等。

第六章 遥感影像特征及应用

简述图区的数据源,针对解决的问题选择合适的遥感数据图像及图像特征;简述遥感地质解译工作方法及程序;简述图像处理及遥感影像图制作过程(包括彩色合成处理、卫星数据纠正和配准、数据融合、图像镶嵌、整饰与注记等);简介解译方法,解译程度分区;系统建立岩石地层单元、侵入体、线形构造、环形构造的解译标志;解译成果评述与讨论。

第七章 经济地质及灾害地质概况

简述区内矿产情况及主要矿产成矿地质条件。城市及重要经济区对建筑材料的“砂、石、土”资源及水文、工程地质条件要有所说明。

简述区内对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危害的一些环境地质问题,如泥石流、滑坡、活动断层、地震等,以引起有关方面的注意。

简述区内有开发远景的地质旅游资源,提出开发及保护措施的建议。

第八章 地质空间数据库

按1:5万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技术要求与实施细则,结合测区地质实际,全面建立图区的空间数据库。简述建库流程;说明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数据模型,包括基本要素数据集、综合要素数据集、对象数据集和独立要素类;单幅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文件物理储存路径结构;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各数据项定义等。

第九章 专项调查与专项研究

根据任务要求,针对测区存在的重大基础地质问题(如超高压榴辉岩带组成及形成机制等),或针对重大科学发现与进展(如珍稀生物群、国际地质层型剖面等)进行专项调研,或面向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做环境地质、灾害地质、工程地质、农业地质等方面的专项地质调查工作,一般应在区域地质报告中增加此章(或以专报形式)进行叙述。

第十章 结论

简述本次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特别是新进展、新发现、新认识),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测区实际提出今后工作意见,使报告做到重点突出、具有特色。(附最终验收决议书)。

附:参考文献;图版。

表91 调查区地质研究史

表92 调查区完成工作量

表93 沉积岩岩石地层单位特征

表94 地层名称和术语解释的变化

表95 火山岩岩石地层单位特征

表96 岩浆岩(××岩石(层))岩石矿物成分

表97 岩浆岩(××岩石(层))岩石化学成分

说明:依不同岩石类型、不同目的可适当增补项目,如火山岩、变质岩增加CO2等。

表98 ××岩岩石微量元素含量

说明:依据研究目的不同可适当增加或减少项目。

表99 ××岩岩石稀土元素含量

说明:依研究目的不同可适当增加或减少分析项目。

表910 ××岩岩石地球化学有关参数

表911 同位素年龄测定成果

表912 构造变形序次表

表913 主要断裂特征简表

表914 主要褶皱特征简表

表915 区域地质事件表

方 敏 蔡晓斌

(中国地质大学地调院)

摘 要 从源头控制信息数据的质量,加强对成果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的检查验收,使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的数据属性、格式达到相关标准,有利于今后的连图与地质资料再利用。本文简要介绍了空间数据库的建库过程,对在资料汇交的数据检查验收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普遍性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资料汇交 空间数据 库检查验收

目前,数字填图技术已在“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和“矿产保障工程”中广泛使用,“三维地质填图”技术的试点工作也已经铺开,为继续“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地质资料信息服务,基础地质数据是关键,没有数据,服务就是一句空话。各项目实施单位对区域地质调查数字填图产生的基础数据和最终提交的地质图空间数据库进行必要的质量检查和把关,从源头控制信息数据质量,成为提供高质量数据的必要措施。

在对我院承担的区域地质调查项目成果资料的归档和汇交验收过程中,特别是对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的检查工作中,发现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简要描述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库直至最终形成的过程,来剖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及时纠正,实现汇交高质量数据的根本目标。

1 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搭建的一般流程

数字地质填图形成的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是通过野外手图库、野外总图数据库、实际材料图数据库、剖面数据库等不同阶段数据互通、继承、提取和凝练而成。因此,从编稿地质图的数据继承开始,到最终的成果提交的整个阶段,主要应体现对空间数据、属性数据的 *** 作和数据质量的检查。

首先,在野外数据采集和录入阶段,严格执行地调局项目管理办法中的“三级管理”规定,对实际材料图的制作进行反复检查,使入库的数据完全符合建库的要求。进入空间数据库以前,在实际材料图中应将样品、产状、素描、同位素、照片及面、线等所有地质要素图层添加至桌面工程编辑区。严格地按要求将基本要素类的属性进行采集,是保证最终形成准确的空间数据库最基础、最关键的一步。

其次,将实际材料图数据合并到空间数据库。具体 *** 作为:点击实际材料图上的功能菜单——自动合并实际材料图到空间数据库——自动合并到空间数据库图层或自动合并到空间数据库(批注优先)。在进行更新空间数据库实际材料图内容的 *** 作时,只是进行文件的备份和生成新文件,新生成的文件均无内容;执行自动合并实际材料图到空间数据库的 *** 作,才能将实际材料图中各图层的内容合并到空间数据库的相应图层中。经过上述 *** 作,地质图中的部分要素类属性会自动继承到空间数据库,此时除标注图层和必要的地理图层外,将不带下划线的控制图框内的点、线、面的要素类文件删除,并采用交互的方式再对地质图图面进行拓扑一致性处理。

再次,则按照《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标准》(DD 2006—06)录入的要求,对空间数据库的基本要素类和综合要素类中的图元和数据属性进行输入编辑。这步 *** 作完成后,根据系统功能自地质体面(基本要素类数据)中提取除图幅基本信息和断层对象类外的全部对象类数据。断层对象类数据则从地质界线中提取,而图幅基本信息则从综合要素类的标注图框中提取。对象类数据作为关系型数据库中的二维表格存储空间数据。随后,利用系统自带的辅助检查工具对要素类和对象类进行逻辑一致性检查,出现问题进行修改和再提取,直至两者完全一致。

上述全部 *** 作完成后,对既不属于任何要素数据集的独立要素类进行编辑和整理,并按照《地质元数据标准》(DD 2006—05)使用《元数据采集器》进行元数据输入,生成空间数据元数据集。在系统内部执行从基本要素和综合要素类中提取属性的 *** 作,即可生成Access数据表格,并删除没有意义的空文件。

最后,按照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存放格式的要求存放各类数据,存放格式见表 1。

表 1 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存放格式

2 资料检查过程中应重点注意的几个方面

从以上简要流程描述可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地质图空间数据库进行检查,注意发现相应的问题,并及时处理解决。

利用国家测绘局地形数据中的水系投影,进行套合,检查是否重合以核实精度。

对文件数据结构和内容的一致性进行检查,通过在数字填图软件中新建该图幅,把提交的数据填加到相应的新文件中,分别打开原始空间数据库中的 MDB 文件中的对象类数据集和新建文件中空间数据库中的 MDB 文件中的对象类数据集进行对比,对比检查数据个数和地质体个数。

对地质体代号、注释、产状、图层完整性、基本信息和图框,分别检查是否符合《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标准》(DD 2006—06)的要求。

利用相关功能和辅助软件,对地质图数据的拓扑一致性、图层套合进行检查,如 chec-mapgis 等辅助检查软件。

MAP 文件夹下是否为输出的全要素图形文件、工程文件和角图文件?全要素 MAP 图要求底边旋转水平,且图幅左下角平移到(0,0)点,MAP 文件夹包含点、线、面 3 个文件和工程文件,文件命名采用图幅名称所有汉字的拼音首字母缩写,由全要素 MAP 图喷绘出的全要素彩色喷墨图要和正式出版的地质图一致并符合出版规范。

MAPGIS 文件夹只包含内图廓以内的内容,不包含独立要素类,且底边不旋转水平。增加等高线、交通、居民地、境界、水系 5 个地理内容也放在该文件夹中,增加图层的命名和属性,采用原 1∶25 万地理底图的命名和属性,地理图层的注释不必放入。增加图内整饰图层,如注记、引线、火山岩岩性界线、隐伏断层、未经证实的遥感解译断层等,且分层整饰。整饰图层的命名采用被整饰图层名,前面加 a 表示,如 a-GeoPolygonwl、a-GeoPolygonwt;方里网的命名用 a-framewl、剖面线的命名用 a-profilewl。系统自动生成而无内容的空文件要删除。

对数据文件逐个检查,包括命名的规范性、是否有多余文件、元数据的准确性等方面。

3 地质图空间数据库较常出现的问题及原因

资料汇交过程中,对空间数据库的检查过程中出现问题较多的方面有以下几种情况。

31 拓扑类错误

该类错误包含有无效弧段和悬挂弧段、线弧一致性错误、线面套合不一致、微小区等情况。这一类错误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在进行拓扑处理和检查过程中不细致造成的。对于这类错误的解决方法,可通过重新设置“结点 / 裁剪搜索半径”和利用相关功能和辅助软件方法检查并逐一处理。

32 属性类错误

属性是指类型的特征,该类型的错误可分为大小写错误、全半角错误、图形与属性不对应、属性结构错误和图元编号重复这几种现象。属性类错误查找相对困难,前面四种情况需要检查人员仔细核对纠错,最后一种情况也可通过辅助检查工具,如:“属性值与线型一致性”“要素类与对象类一致性”等系统自带的检查功能进行检查修改。

33 图形类错误

该类型的错误较为少见,基本上在进行野外数据检查阶段可以发现并进行修改调整。主要有地理地图矢量化过程中造成点、线的重叠;各地质界线的连接过程失误;地质体压盖关系错误等几种现象造成,可通过拓扑检查和辅助软件检查发现错误并相应调整。

34 其他类错误

在进行数据库检查时因制图人员或资料交接人员的疏忽,也会造成以下一些问题。

(1)系统库、字库、符号库等文件因为实际工作需要进行了编辑,但资料提交检查时没有一并提交。

(2)部分文件路径存在错误,造成文件打开提示不能正常显示,需重新设置路径。

(3)工程文件中点、线、区文件排列顺序有误,造成部分地质点代号和地质界线在纸介质中没有显示。

(4)注释文件重叠,没有进行出图编辑。

(5)无投影参数或参数错误,造成部分文件不能打开。

(6)MDB 文件夹中有空表格文件没有删除。

避免该类型的错误,需要项目组与资料验收人员保持充分的细心和耐心,对汇交的成果进行最终的复检。

4 结语

地质图空间数据库作为区域地质调查的最终数据成果,蕴含巨大的潜在价值和广泛的利用空间,不仅是国家找矿战略的重要依据,对于地质理论创新也具有重大意义,是重要的科技信息资源。因此,数据质量必须从源头控制、严格把关。除了按照《地调局项目管理办法》实行“三级管理”的过程控制外,在最终的成果资料提交、汇交之前,项目实施单位的地质资料管理人员仍需仔细检查验收,切实保证数据质量符合中国地质调查局制定的技术标准,为今后各项地质工作打好坚实的数据基础。

建立空间信息工程或地理工程学科理论体系,研究相关的技术和方法。空间数据库建库是指:空间信息系统SIS或地理系统GIS的发展和应用的深入,迫切需要建立空间信息工程或地理工程学科理论体系,研究相关的技术和方法。空间数据库是指随着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开发和应用发展起来的数据库新技术,主要用来处理空间数据,建库,即文库制备,是指将样本处理成可被测序仪读取的DNA片段,该片段需满足一定的长度,且在两端都连接了指定的序列(锚定序列、测序引物序列、标签序列等)。

一、范围

本标准定义了山东半岛城市群地质-生态环境空间数据库的数据结构框架、数据实体及实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定义了成果图件空间数据的要素集、要素类、要素分类代码及属性数据项,可用于山东半岛城市群项目数据的采集、存储、管理、共享及数据库建设。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 T 1 1—2000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 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

GB / T 13923—92 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代码

GB / T 2260—1999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 / T 2659 世界各国和地区名称代码

GB / T 9649—88 地质矿产术语分类代码

DZ / T 0160—95 1∶ 200000 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及图式

DZ / T 0197—1997 数字化地质图图层及属性文件格式

GB 958—99 区域地质图图例 ( 1∶ 50000)

DZ / T 0179—1997 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

DDB 9702 GIS 图层描述数据内容标准

GB 17108—1997 海洋功能区划技术导则

中国地质调查局 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工作指南 ( 2 0 版)

中国地质调查局 1∶ 20 万区域水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图层及属性文件格式工作指南

三、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涉及的主要术语如下:

1 地理信息数据库 ( geodatabase)

采用标准关系数据库技术来管理、表现地理信息的空间数据库。

2 数据包 ( data package)

逻辑相关数据实体的集合,本标准中将山东半岛城市群项目数据整体视作一个数据包。

3 数据实体 ( data entity)

描述专业领域同一类型数据的数据元素的集合,如地质构造数据实体,概念上等同于UML 的类。数据实体可通过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数据元素及相关的数据实体定义。

4 数据集 ( dataset)

逻辑相关数据组成的数据集合,如一幅地图可视作一个数据集,数据集是一个逻辑上的整体。

5 数据子集 ( subdataset)

按一定规则划分的数据集中逻辑相关数据的集合,本标准中的一个数据子集对应一个地图要素类,数据子集类别对应地图上的图层划分。

6 空间数据 ( spatial data)

用来表示空间实体的位置、形状、大小和分布特征诸方面信息的数据。空间数据不仅具有实体本身的空间位置及形态信息,而且还有实体属性和空间关系 ( 如拓扑关系)信息。

7 空间参照系 ( spatial reference)

对地理信息数据的空间范围和投影的描述。

8 地图 ( map)

地理信息的图形描述,包括地理信息数据和地图元素,如标题、图例和比例尺等。本标准中将一幅地图视作一个数据集进行管理,并通过一组要素集 ( 要素类、关系类、属性表的集合) 、空间参照系、地图样式定义地图的数据内容及显示方式。

9 图层 ( layer)

地图上特定区域范围内按一定规则划分的相似要素类的集合,如水系、城镇。图层为要素类的专题组合及表现,一个图层定义了它包含地理信息数据的地理位置和显示方法。

10 要素 ( feature)

现实世界中的对象在地图图层中的表示,如地图中表示道路的一条线。

……

四、缩略语和符号

1 缩略语

ARD 图外整饰要素 ( Elements Around Map)

BMAP 地理底图 ( Basemap)

BOU 境界、边界 ( Bourn)

CD 代码 ( Code)

COL 综合柱状图 ( Colomnar Chart)

DT 日期 ( Date)

ELE 地形高程 ( Elevation)

……

2 UML 类图符号

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地质-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3 ER 图符号

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地质-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五、基于 UML 的 Geodatabase 的空间数据模型

构建地质数据的空间数据模型是建立地质信息数据库的一项关键工作,是数据库建设的基础。Geodatabase 数据模型作为 ArcGIS 软件平台的一种通用数据形式,目前已被国内外众多地质空间数据库的建设所采用。数据建模也已经成为地质数据库建立的一项主要内容。

目前针对地质、水文、矿产、海洋等多个领域的专业 Geodatabase 数据模型都已存在,国内目前应用于区域地质 - 生态环境调查的综合地质 - 生态环境空间数据模型还比较少见。因此,本项目在分析国内外目前比较通用的各专业数据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专门面向山东半岛城市群地质 - 生态环境空间数据库建设的 Geodatabase 数据模型。

在 Geodatabase 数据模型中,允许定义要素之间类型的关联,Geodatabase 对空间数据管理以关系数据库为基础,利用商用关系数据库成熟的数据处理能力对空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进行统一管理。Geodatabase 使用面向对象的方法,使得要素可以具有自己的行为和属性,并且要素类具有继承性、多态性和封装性。这样,以更加适合自然的行为和人的思维方式去组织数据,更精确地模拟真实世界。

1 Geodatabase 数据模型的结构体系

Geodatabase 数据模型作为一种新型的面向对象的数据模型,融入了面向对象的核心技术,如类 ( Class) 、对象 ( Object) 、封装 ( Encapsulation) 、继承 ( Inheritance) 和多态( Polymorphism) 等思想和技术。Geodatabase 数据模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让用户能更容易、更自然地表示 GIS 数据特征和更容易地建立特征之间的各种关系。Geodatabase 空间数据库数据模型如表 12 -1 所示。

表 12 -1 Geodatabase 内部结构

续表

2 Geodatabase 数据库模型的特点

Geodatabase 有两种,即个人与多用户 Geodatabase。

1) 个人 Geodatabase 支持内置于 ArcGIS 系统并提供对本地数据的访问,适用于面向项目的 GIS,在 Microsoft Access 数据库平台上实现,提供生成和更新 Access 数据库的服务,可处理小型或适中的 Access 数据库。但个人 Geodatabase 的存储容量有不能超过 2GB的限制。

2) 多用户的 Geodatabase 是通过 ArcSDE ( ARC 空间数据库引擎) 实现的。ArcSDE可以生成和访问从小型到大型的 Geodatabase 并提供关系型数据的开放界面。

与标准的关系数据库相比,Geodatabase 简化了地理数据建模的工作,因为它包含有用于建模地理信息的通用模型。

此外,Geodatabase 还同时支持两个视图,即对象视图和关系视图。这样就综合了对象视图和关系视图两者的优点。对象视图在 Geodatabase 中占据主导地位,其目的是提供一个接近于逻辑数据模型的数据模型,因而更接近于现实。关系视图则用于一些 Geodata-base 数据的常规处理,它表示的是一些简单地理对象的特征。

3 基于 UML 的 Geodatabase 数据模型的设计

( 1) Geodatabase 数据库设计的方法

在 ArcGIS 中,建立地理数据库可以有多种方法。借助 ArcCatalog,可以通过 3 种方式建立新的地理数据库。

第一种方法是建立一个新的地理数据库。

第二种方法是移植已经存在的数据到地理数据库中去。

第三种方式是用 CASE 工具来建立地理数据库。

( 2) 面向对象和 UML ( 统一建模语言)

面向对象是软件程序设计中的一种新思想,它能使程序设计更加贴近现实,并且花费更小的精力。面向对象方法学包含了对象 ( object) 、类 ( classification) 、继承 ( inherit-ance) 、聚集和消息 ( messages) 的概念。

UML ( 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统一建模语言) 是一种基于面向对象方法的建模语言,具有创建系统的静态结构和动态行为等多种结构模型的能力,是一种通用的建模语言。在 Geodatabase 的设计中,主要用到描述系统静态结构的类图。类图的节点表示系统中的类及其属性和 *** 作。类图的边表示类之间的联系,包括继承、关联、依赖、聚合等。

类的表示由 3 个部分方框组成,上面部分给出了类的名称; 中间部分给出了该类的单个对象的属性; 下面部分给出了一些可以应用到这些对象的 *** 作。类的表示如图 12 -5。

图 12 -5 类的表示

关联是对类的实例之间联系的命名,与关联有关的内容有关联元数 ( Degree) 、关联角色 ( Role) 和重复度 ( Multiplicity) 。

UML 中有 3 种类型的类: 抽象类 ( abstract class) 、可创建化类 ( creatable class) 和可实例化类 ( instantiable class) 。

UML 类图的符号见本节第四部分内容。

( 3) 面向对象的地理数据模型的设计方法

利用 CASE 工具进行 Geodatabase 数据模型设计的步骤具体为:

1) 在 CASE 工具中进行 UML 建模。

2) 将设计好的 UML 模型载入资料库 ( repositry) 。

3) 利用 GIS 软件提供的 CASE 接口,根据资料库中的 UML 模型生成空间数据库结构。至此,Geodatabase 空间数据库结构初具雏形。在 GIS 软件环境中,现在可以将新生成的数据或已有的数据进行格式转换后载入到设计好的 Geodatabase 空间数据库中,由空间数据库统一管理。利用 CASE 工具来建立 Geodatabase 地理数据库的工作流程见图12 - 6。

图 12 -6 利用 CASE 工具来建立 Geodatabase 地理数据库的工作流程

六、地质 - 生态环境 Geodatabase 数据模型的建立

( 一) 数据模型设计的依据

根据山东半岛城市群地质 - 生态环境调查评价研究工作的需要和山东半岛城市群地质 - 生态环境 GIS 数据库系统的整体设计要求,结合各地质 - 生态环境要素的成果图件和文本报告资料,利用 UML 设计工具 Microsoft Visio 完成了山东半岛城市群地质 - 生态环境Geodatabase 数据模型的设计 ( 图 12 - 7) 。

图 12 -7 山东半岛城市群地质 - 生态环境 Geodatabase 数据模型的设计依据

( 二) 山东半岛城市群地质 - 生态环境数据库的 UML 类图

1 数据集管理

山东半岛城市群项目数据包中的数据以数据集为单元统一组织管理,数据集管理方式就是将一份文字报告或一幅成果图件视作逻辑上的整体,用 “数据集编号”唯一标识,通过数据集实体统一管理。同一数据集的不同实体,例如成果图中的图层,通过实体中的“数据集编号”元素关联。

2 空间数据管理

山东半岛城市群项目数据包由文字报告及成果图件两大类数据组成,并以成果图件为主,成果图件是一空间数据实体,统一存储在面向对象的地理信息数据库中,以图幅为单元进行管理。

3 数据包总体结构

本标准中山东半岛城市群项目数据包总体结构用 UML 模型来体现,山东半岛城市群项目数据包由 “成果报告”、“元数据”及 “存档文件”3 个数据实体 ( UML 类) 组成,通过 “数据集”实体统一组织管理。“成果报告”由它的继承类 “文字报告”及 “成果图件”定义,为研究成果数据包的主体数据。“元数据”及 “存档文件”为数据集的辅助数据,“元数据”存放文字报告或成果图件的元数据; “存档文件”存放文字报告或成果图件的相关存档文件,供数据集数据的整体下载与利用。

一个 “数据集”实体对应一个项目的 “文字报告”或一幅 “成果图件”; 每一个数据集必须有一个而且只能有一个 “元数据”文件; “存档文件”是 “数据集”的可选聚合实体。

“成果图件”是一空间数据实体,由特定的面向对象地理信息数据库 ( Geodatabase)统一存储、管理。一幅 “成果图件”数据内容由一组空间要素集 ( 基础地理要素集、地质要素集、地球物理要素集、地球化学要素集、辅助要素集) 组成,空间要素集数据类型包括矢量 ( Feature Dataset,简称要素集) 、栅格 ( Raster Dataset) 和 TIN ( TIN Dataset)3 种。

4 数据集编号的编码规则

数据集编号由数据库管理方统一编码,必须保证编号在数据库中唯一,编号中的英文字母全部大写。

山东半岛城市群项目数据集按 “项目或图幅—提交单位—提交年份—成果序号”编码。数据集编号的字符串长度不得超过 22 位,以保证 “数据集编号 + 要素类名”的字符串总长度不超过 30 位。

5 成果图件要素类命名规则

要素类名字符串总长度不得超过 8 位。

矢量要素类按 “要素集类型 + 要素类名 + 要素类型”命名,全部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要素集类型”用一位代码表示,如 “L”表示基础地理要素集。栅格数据集数据以“要素集类型 + 要素类型”命名,要素类型用代码 RAS 表示,如 “DRSRAS”表示遥感栅格数据。TIN 数据集数据以 “要素集类型 + 要素类型”命名,要素类型用代码 TIN 表示,如 “LELETIN”表示地面高程 TIN。

6 成果图件要素分类编码规则

要素分类编码用以标识不同的要素类要素,保证地图要素存储、交换、显示的一致性。

( 1) 分类编码原则

1) 科学性、系统性;

2) 相对稳定性;

3) 不受地图比例尺的限制;

4) 完整性和可扩展性;

5) 适用性。

( 2) 分类编码方法

成果图件要素类中不同要素的分类编码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的编码结构,结构如下:

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地质-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大类码、小类码、一级代码和二级代码分别用数字顺序排列。识别位由用户自行定义,以便于扩充。在本项目中编码分两类: ①基础地理要素编码; ②地质专业要素编码( 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 。

( 三) 山东半岛城市群项目数据实体及实体关系

山东半岛城市群项目数据实体类及其代码见表 12 -2,实体类名代码按实体类的英文名缩略语编码,本标准中山东半岛城市群项目数据实体及实体间关系用 UML 及实体关系图 ( ERD) 来体现。

表 12 -2 山东半岛城市群项目数据实体类及其代码

1 数据集实体 ( MGRD_Dataset)

山东半岛城市群项目数据包中的 “数据集”实体用来统一组织管理 “文字报告”、“成果图件”、“元数据”及 “存档文件”数据实体,“数据集”实体中的数据项包含数据集的归属项目、提交日期、提交单位、主题类别及地理范围等可用于数据集检索的信息。一个 “数据集”实体对应一个项目的 “文字报告”或一幅 “成果图件”,“数据集”实体与 “元数据”实体间为一一对应关系,与 “存档文件”实体间为一对多的对应关系。“数据集”实体的数据内容及其存储表通过 “数据子集”实体分类定义,主键 [数据集编号]可用于同一数据集中不同 “数据子集”的关联,也可用于数据集对应的 “元数据”及“存档文件”的关联。

2 成果报告数据实体 ( MGRD SumTmaryReport)

研究成果报告数据实体包括项目的最终综合文字报告及相应的成果图件。

( 1) 文字报告数据实体 ( SR_WordReport)

文字报告数据实体包括 “文字报告”及图像格式的 “报告附图”数据实体,文字报告及附图均以二进制大对象存储。数据实体之间通过 [数据集编号] 关联。

( 2) 成果图件数据实体 ( SR_hemeMapSet)

“成果图件”数据实体是一空间数据实体,主要以矢量图形格式存储在地理信息数据库中,其中也包括栅格数据及 TIN 数据用于数据的空间分析。

1) 要素集: “成果图件” 数据实体以图幅为数据集单元进行管理; 图幅内容以分属不同空间要素集 ( 基础地理要素集、地质要素集、地球物理要素集、地球化学要素集、辅助要素集) 的要素类组合,同一个要素集内的要素类享有同一空间参照系,相互具有拓扑关系。

2) 要素类: 一个要素类的存储单元为关系数据库中的一个数据表,要素类图元类型有点、线、面、注记 4 种,一个要素类只能包含一种图元类型。本标准中基础地理要素集、地质要素集、地球物理要素集、地球化学要素类、辅助要素集的要素类用 UML 类图体现。

3) 图层: 图层为要素类的专题组合及表现,不同图层的组合即构成了可视化 “成果图件”。本项目通过对数据来源的分析,提出并建立了适合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地质 - 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价特点的空间数据库数据图层。考虑到空间数据的应用和相互转换,每一图层均应建立相应的内部属性表,属性表必须包含一些基本字段内容,根据具体任务的不同,需灵活扩充内部属性表字段内容。 “成果图件”数据实体的图层划分及其代码见表 12 -3。

4) 要素类属性: 要素类的要素特征由属性表定义,属性表每一行对应一个要素,每一列包含要素的一个特征信息。

表 12 -3 成果图件数据实体的图层划分及其代码

5) 要素类要素分类: 同一要素类中不同类型的要素用不同的代码标识,通过属性表中的 “编码” ( GEO_CODE) 数据项体现,以便地图中同一要素类要素的分类显示,并保证地图要素存储、交换、显示的一致性。在本项目中成果图件的基础地理要素分类代码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并根据需要进行了扩充,地质专业要素分类代码全部由本标准定义,见表 12 -4 和表 12 -5。

表 12 -4 基础地理要素分类代码

表 12 -5 地质专业要素分类代码

图12 -8 山东半岛城市群项目数据包UML类图

图层编码中,第一位为图类代码,L 代表基础地理类图层; D 代表基础地质类图层;G 代表国土资源图层; W 代表地壳稳定性图层; S 代表水资源图层; H 代表海岸带图层;T 代表生态环境图层; R 代表人类工程活动图层; F 代表分析评价图层; Y 代表预测与防治图层; Z 代表辅助图层。第二位为比例尺代码,图件均采用 1∶ 50 万比例尺,代码为 B。第三位到第五位为图名的汉语拼音首字母缩写。第六位为图层数字编号。

( 四) 山东半岛城市群项目 UML 类图

1 山东半岛城市群项目数据包 UML 类图

UML 类图见图 12 - 8。

2 成果图件要素集 UML 类图

1) 基础地理要素集实体 UML 类图 ( FD_Geography) 。本项目将基础地理要素分为地理网格、居民地、境界、交通网、地貌地形、水系、海洋海岸带、行政区划、栅格数据等 9个抽象要素类,建立了 “各市基本情况”对象类,与表明各地区域的 “城市群”类相连接,将山东半岛城市群8 个地级市的地理位置数据与地区的基本资料数据有机地联系起来。

2) 地质要素集实体 UML 类图 ( FD_Geology) 。

3) 国土资源要素集实体 UML 类图 ( FD_LandResource) 。

4) 水资源要素集实体 UML 类图 ( FD_WaterResource) 。

5) 生态环境要素集实体 UML 类图 ( FD_Environment) 。

6) 辅助要素集实体 UML 类图 ( FD_Ancillary) 。

3 山东半岛城市群项目数据实体关系图

1) 数据集实体 ER 图 ( MGRD_DataSet) 。

2) 研究成果报告数据实体 ER 图 ( MGRD_SummaryReport) ( 图 12 - 9) 。

图 12 -9 研究成果报告数据实体 ER 图 ( MGRD_SummaryReport)

七、山东半岛城市群项目数据包数据字典

( 一) 数据集实体 ( MGRD_DataSet)

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地质-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 二) 研究成果报告数据实体 ( MGRD_SummaryReport)

1 文字报告数据实体 ( SR_WordReport)

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地质-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2 成果图件数据实体 ( SR_ThemeMapSet)

( 1) 基础地理要素集实体 ( FD_Geography)

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地质-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 2) 地质要素集实体 ( FD_Geology)

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地质-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 3) 水资源要素集实体 ( FD_HydroResource)

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地质-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浙江省农业地质环境非空间数据库主要是基于文件格式的电子文档,包括项目实施过程产生的非结构化文档报告、图像、视频等,可通过归类编码建立文档对照表,更改文件名形成最终非空间数据库。具体建库流程(图4-6)如下。

(1)文档收集

文档收集内容主要包括项目设计、实施、研究等工作阶段所涉及的文档多媒体资料。按数据种类可分成政策法规、项目成果、指南标准三大类,其中项目成果包括总项目的综合成果和15个子项目(包括萧山、上虞、长兴、余姚、龙游、瑞安、平湖7个示范围区)的专题成果,指南标准包括地球化学、农产品安全、环境、数据库、区域地质、水文地质等方面的标准指南。其数据格式主要包括DOC、TIFF、JPG、GIF及BMP等。

(2)建立文档对照表

所收集的数据以文件形式存储,但名称比较杂乱,有必要进行归类编码,便于数据的查询管理。文件名的命名可按“一类代码+二类代码+格式代码+工作阶段代码+顺序码”规则编码,其中约定一类代码为数据种类,如“WA”表示政策法规,“WB”表示项目成果,“WC”表示指南标准;二类代码为子项目顺序号;格式代码为文档的数据格式,如“1”表示文档,“2”表示图像,“3”表示视频;工作阶段代码为文档形成的工作阶段,如“A”表示设计阶段,“B”表示实施阶段;“C”表示成果阶段。建立文档对照表时,每一个文档代码均有一个文件名,文件名一般描述项目报告的名称、的标题及照片或视频的内容。

表4-9 元数据子集一览表

图4-6 非空间数据库建设流程图

(3)更改文件名

首先新建一个名称为“W”的文件夹,再根据文档对照表的顺序逐个进行文件名的更改,经检查无误后就利用AGEIS系统提供的数据导入功能批量导入SQL Server存储并形成最终的非空间数据库。

以上就是关于多元信息集成、分析及挖掘全部的内容,包括:多元信息集成、分析及挖掘、arcgis数据库用的什么数据库系统(arcgis数据库建库)、建库工作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sjk/928611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6
下一篇 2023-04-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