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填空题
1数据库文件由数据文件和( 日志 )文件构成。
2完整性约束主要包括( 实体 )完整性、域完整性和( 参照 )完整性。
3数据库系统的应用结构C/S结构的中文全称是( 客户服务器结构 ),B/S结构的中文全称是( 浏览器/服务器结构 )。
4 SQL server局部变量名字必须以( @ )开头。
5创建、修改和删除数据库对象的语句分别是create、(alter )和(drop )。
6在SQL server中计算最大、最小、平均、求和与计数的聚合函数是max、min、(avg )、( sum )和( count )。
7数据完整性用于保证数据库中数据的( 正确性 )、( 一致性 )和(可靠性 )。
8触发器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两张临时的表,即( inserted )和( deleted )。
9create procedure是用来创建( 存储过程 )的语句。
10根据题意补充代码:
Student表如表1所示,sc表如表3所示。
(1) 查询学生总人数
代码:select count() as 总人数from student
(2) 计算C01课程的平均成绩
代码:Select avg(成绩) as平均成绩from sc where 课程号= ‘C01 ‘
(3) 求计算机系的学生学号和姓名;
代码:select 学号,姓名from student
Where 系别=’计算机系’
(4)创建触发器,限制不能删除有人选的课程。
代码:
CREATE trigger limit ON 课程
FOR delete
AS
IF EXISTS (SELECT 课程课程号 FROM 课程 JOIN 选课 ON 课程课程号 = 选课课程号)
Print ‘该课程有人选,不能删除’
rollback
评卷人 得分
三、简答题
1 简述什么是实体完整性。
实体完整性是用于保证数据表的每一个特定实体记录都是唯一的。
2简述视图与基本表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1、视图是已经编译好的sql语句。而表不是
2、视图没有实际的物理记录。而表有。
3、表是内容,视图是窗口
4、视图是查看数据表的一种方法,可以查询数据表中某些字段构成的数据,只是一些SQL语句的集合。从安全的角度说,视图可以不给用户接触数据表,从而不知道表其他内容。表是实表;视图是虚表。
6、视图的建立和删除只影响视图本身,不影响对应的基本表。
联系:视图是在基本表之上建立的表,它的结构和内容都来自基本表,它依据基本表存在而存在。一个视图可以对应一个基本表,也可以对应多个基本表。视图是基本表的抽象和在逻辑意义上建立的新关系
四、编程题
1表1:student表(学生表)
学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系别
1 周杨 男 18 计算机系
2 沈晔 女 21 经管系
3 张宁萍 女 19 电子工程系
4 李立初 男 19 艺术系
表2:course表(课程表)
课程号 课程名 学分
C01 SQLServer 4
C02 数据结构 3
C03 专业英语 2
表3:sc表(选课表)
学号 课程号 成绩
1 C01 88
2 C01 90
2 C02 70
3 C03 79
1、 把course表中课程号为3的课程的学分修改为3。
Update course
Set 学分=’3’
Where 课程=’3’
Select from course
2、 在student表中查询年龄大于18的学生的所有信息,并按学号降序排列。
Select from student
Where 年龄>18
Order by 学号 desc
3、 在以上三个表中查询选的课程的“学分”为3,并且成绩大于80的学生的学号、姓名
和性别。
Select student学号, student姓名, student性别fromstudent, course, sc
Where student学号= sc学号 and course课程号= sc课程号 and course学分=’3’ and sc成绩>’80’
4、 将student表的列系别改为nchar(8)数据类型,并且不允许为空。
Alter table student
Alter column 系别 nchar(8) not null
5、 在student表中插入彭夏雨同学的记录。姓名:彭夏雨,学号:4,年龄:20
Insert student
Values(‘彭夏雨’,’4’,’ 20’)
6声明一个长度为8的字符型变量“shuaige”, 并赋初值为”陈俊杰”。请按前面的要求写
出相应的语句。
Declare@shuaige char(8)
Set@shuaige=’陈俊杰’
7、查询周杨同学所上课程的成绩。
Selectsc成绩from student,sc
Wherestudent学号=sc学号 and姓名=’周扬’
1、概念设计和逻辑设计
2、数据库安全和数据库完整
3、一项是数据的载入,另一项是应用程序的编码和调试
4、一个实体
5、正确性
6、超时法和等待图法
7、数据项、数据结构
8、模式
DBMS :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是一种 *** 纵和管理数据库的大型软件,用于建立、使用和维护数据库,简称dbms。它对数据库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控制,以保证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传递依赖: 在关系模式R(U)中,设X,Y,Z是U的不同的属性子集,如果X确定Y、Y确定Z,且有X不包含Y,Y不确定X,(X∪Y)∩Z=空集合,则称Z传递函数依赖(transitive functional dependency) 于X。
两段锁协议:所谓两段锁协议是指所有事务必须分两个阶段对数据项加锁和解锁: 1 在对任何数据进行读、写 *** 作之前,首先要申请并获得对该数据的封锁,而且 2 在释放一个封锁之后,事务不再申请和获得任何其他封锁。 所谓“两段”锁的含义是,事务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获得封锁,也称为扩展阶段。在这阶段,事务可以申请获得任何数据项上的任何类型的锁,但是不能释放任何锁。第二阶段是释放封锁,也称为收缩阶段。在这阶段,事务可以释放任何数据项上的任何类型的锁,但是不能再申请任何锁。
介质故障恢复步骤:① 装入最新的数据库后备副本(离故障发生时刻最近的转储副本),使数据库恢复到最近一次转储时的一致性状态。对于动态转储的数据库副本,还须同时装入转储开始时刻的日志文件副本,利用恢复系统故障的方法(即 REDO+UNDO ),才能将数据库恢复到一致性状态;
② 装入相应的日志文件副本(转储结束时刻的日志文件副本),重做已完成的事务。即:首先扫描日志文件,找出故障发生时已提交的事务的标识,将其记入重做队列;然后正向扫描日志文件,对重做队列中的所有事务进行重做处理。即将日志记录中 “ 更新后的值 ” 写入数据库;
# 一、使用创建表的语句,创建如下三张表
# 1)学生表(Student)
create table Student (
stuID char(6) primary key,
stuName varchar(50) not null,
stuSex char(2),
spec varchar(20) not null
);
# 2)课程表(Course)
create table Course (
couID int primary key,
couName varchar(50) not null,
credit float not null
);
# 3)成绩表(Score)
create table Score (
stuID char(6),
couID int,
score int default 0
);
# 二、向三张表中分别插入如下数据
# 1)学生表
insert into student (stuID, stuName, spec) values (10001, "李珍珍", "英语");
insert into student (stuID, stuName, stuSex, spec) values (10002, "蔡准", "男", "计算机");
# 2)课程表
insert into course values (1,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45);
# 3)成绩表
insert into score values (10001, 1, 90);
insert into score values (10002, 1, 0);
# 三、将学号是100001的学生的性别改成“女“
update student
set stuSex = "女"
where stuID = 10001;
# 四、删除学生“蔡准“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的成绩
delete from score
where stuID = (select stuID
from student
where stuName = "蔡准")
and
couID = (select couID
from course
where couName =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 五、删除没有被学生参加过考试的课程
delete from course
where couID not in (select couID
from score
group by couID);
# 查询“英语”专业学生的信息,包括学号,姓名,性别,并按照学号升序排列;
select
from student
where spec = "英语"
order by stuID asc;
# 七、查询所有学生的所有信息:学号、姓名、性别、专业,课程名,成绩
select
student,
coursecouName,
scorescore
from student
left join score on studentstuID = scorestuID
left join course on scorecouID = coursecouID;
# 八、查询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成绩前三名的学生的学号、姓名、分数
select
scorestuID,
studentstuName,
scorescore
from score
left join student on scorestuID = studentstuID
left join course on scorecouID = coursecouID
where coursecouName =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order by scorescore desc
limit 3;
# 九、查询每个专业学生的数量;
select
spec,
count(stuID)
from student
group by spec;
# 十、定义“英语”专业学生所学课程的信息视图v_English,包括学号、姓名、课程号和分数。
create view v_English as (
select
studentstuID,
studentstuName,
scorecouID,
scorescore
from student
left join score on studentstuID = scorestuID
where studentspec = "英语"
);
# 十一、创建存储过程,查询成绩在85分以上的学生的总人数
delimiter $$
create procedure count_score_gt_85()
begin
select count(distinct stuID)
from score
where score > 85;
end$$
delimiter ;
# 十二、创建触发器,当删除一门课程时,把对应的成绩表中的数据也删掉
delimiter $$
create trigger tri_course_deleted
after delete
on course
for each row
begin
delete from score
where couID = oldcouID;
end$$
delimiter ;
一
1有组织,可共享
2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
3网状模型关系模型
4一致性,原子性
5数据不一致数据丢失
6外模式,内模式
7对内储存,对外储存
8读锁(s)写锁(x)
9E-R图
10消除了非主属性对码的传递函数依赖
二
1物理的逻辑独立性就是数据的存储和数据库系统相互独立,数据库里的数据单独存在于数据库 *** 作系统之外
2网状模型的优点:分层明确,且每个结点的数据都相互独立缺点:关系表现形式太复杂,不容易明显看清楚
3由于需要对数据进行增删改查,所以需要对数据修改做保护,避免出现增删改查的异常
4内模式是指数据库的存储模式,单纯的数据库数据存储
三
1∏sno,sname,sage,sdept(student)σ
2∏sdept(σsno,sname,sage,sdept(student))
3∏ name,sdept(σcno='1'∧(studentcoursec)
四
1select sno,sname,sage,sdept
from student
2select sname,sage
from student
where sdept='IS' and sdept='MS' and sdept='CS'
3select sno,sname,sage,sdept,cno,grade
from student,sc
where student sno=sc sno
五事物T1 事物T2
读A
读B
B=A+1
写回B
A=B+1
写回A
六不明白此题我的题不这样的问
七同上
八仓库 (库号,面积,电话号码)仓库号是主码
零件 (零件号,名称,规格,单价,描述)零件号是主码
供应商(供应商号,姓名,地址,电话号码,账号)供应商是主码
项目(项目号,预算,开工日期)项目号是主码
职工(职工号,姓名,年龄,职称)职工号是主码
bcccabbbdb
1传递依赖 部分依赖
2插入异常,删除异常,修改异常
3A中不存在任何一个真子集Ai,使得Ai->Y。
4Y不能依赖于X,Z不依赖于Y
5能惟一标识元组的属性集且不含有多余属性
6主属性,非主属性
7有效的 完备的
82NF BCNF
91NF
10低级范式 高级范式
只会这么多了!
为了有效地组织、管理数据,提高数据库的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人们为数据库设计了一个严谨的体系结构,数据库领域公认的标准结构是三级模式结构,它包括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
美国家标准协会(American N ational Standard Instit ut e,ANSI)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研究小组于1 9 78年提出了标准化的建议,将数据库结构分为3级:面向用户或应用程序员的用户级、面向建立和维护数据库人员的概念级、面向系统程序员的物理级。
用户级对应外模式,概念级对应模式,物理级对应内模式,使不同级别的用户对数据库形成不同的视图。所谓视图,就是指观察、认识和理解数据的范围、角度和方法,是数据库在用户“眼中"的反映,很显然,不同层次(级别)用户所“看到’’的数据库是不相同的。
1模式.
模式又称概念模式或逻辑模式,对应于概念级。它是由数据库设计者综合所有用户的数据,按照统一的观点构造的全局逻辑结构,是对数据库中全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总体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全局视图)。它是由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的数据模式描述语言(Data Description Language,DDL)来描述、定义的,体现、反映了数据库系统的整体观。
2.外模式
外模式又称子模式,对应于用户级。它是某个或某几个用户所看到的数据库的数据视图,是与某一应用有关的数据的逻辑表示。外模式是从模式导出的一个子集,包含模式中允许特定用户使用的那部分数据。用户可以通过外模式描述语言来描述、定义对应于用户的数据记录(外模式),也可以利用数据 *** 纵语言(Data Manipulation Lang uage,DML)对这些数据记录进行。外模式反映了数据库的用户观。
3.内模式
内模式又称存储模式,对应于物理级,它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内部表示或底层描述,是数据库最低一级的逻辑描述,它描述了数据在存储介质上的存储方式翱物理结构,对应着实际存储在外存储介质上的数据库。内模式由内模式描述语言来描述、定义,它是数据库的存储观。
在一个数据库系统中,只有唯一的数据库, 因而作为定义 、描述数据库存储结构的内模式和定义、描述数据库逻辑结构的模式,也是惟一的,但建立在数据库系统之上的应用则是非常广泛、多样的,所以对应的外模式不是惟一的,也不可能是惟一的。
4.三级模式间的映射 数据库的三级模式是数据库在三个级别 (层次)上的抽象,使用户能够逻辑地、抽象地处理数据而不必关心数据在计算机中的物理表示和存储。实际上 ,对于一个数据库系统而言一有物理级数据库是客观存在的,它是进行数据库 *** 作的基础,概念级数据库中不过是物理数据库的一种逻辑的、抽象的描述(即模式),用户级数据库则是用户与数据库的接口,它是概念级数据库的一个子集(外模式)。
用户应用程序根据外模式进行数据 *** 作,通过外模式一模式映射,定义和建立某个外模式与模式间的对应关系,将外模式与模式联系起来,当模式发生改变时,只要改变其映射,就可以使外模式保持不变,对应的应用程序也可保持不变;另一方面,通过模式一内模式映射,定义建立数据的逻辑结构(模式)与存储结构(内模式)间的对应关系,当数据的存储结构发生变化时,只需改变模式一内模式映射,就能保持模式不变,因此应用程序也可以保持不变。
以上就是关于数据库求答案全部的内容,包括:数据库求答案、数据库题目求答案!!!急急急!!!、求数据库题答案 急急急急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