睛朗天空打三个数字

睛朗天空打三个数字,第1张

睛朗天空是一家专业的气象服务公司,它的品牌名称的含义是“清晰、广阔的天空”。所以如果要从睛朗天空打出三个数字,最直接的解释应该是:2022年。

在2022年,睛朗天空成立了。该公司致力于集成各种先进的气象技术和设备,为全球用户提供最准确的气象信息和预测服务。作为一家专业的气象服务公司,睛朗天空对气象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因此,在2022年成立之初,睛朗天空就开始了大规模的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以保证其服务的高效性和质量。

除此之外,如果要从文化或历史角度出发,也可以将三个数字解释为:1、2、4。

其中,“1”是指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这个节气代表着春天的开始。在这个节气里,阳光逐渐加强,气温逐渐回升,万物开始复苏。睛朗天空的气象服务正是紧密围绕着自然界的变化展开的,为用户提供最新、最准确的天气信息。

“2”则是代表着“双体卫星”,这是睛朗天空研发的一项先进技术。通过使用两颗卫星,睛朗天空可以更加精确地获取大气和海洋的数据,从而提高气象预测的准确性。

最后的“4”则是指睛朗天空的核心价值观——“专注、创新、诚信、责任”。作为一家专业的气象服务公司,睛朗天空始终坚持客户至上、品质第一的服务理念,并一直以社会责任为己任,致力于为全球用户提供更加可靠、高效的气象服务。

昨日(9日),国家测绘局向全世界公布了最新的珠穆朗玛峰高程数据:884443米。这一新数据与1975年公布的结果相比,降低了37米。

“岩升雪降”

“这并不能说明珠峰的高度在降低。”1975年珠峰高程测定的设计者和组织者、中科院院士陈俊勇昨日表示,过去30年来,珠峰地区在欧亚板块推动下,仍在以不固定的速率缓慢长高,但其冰雪层却在不断降低。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安宝晟研究员昨晚向《第一财经日报》证实,珠峰顶部自1966年以来一直在降低,但降低的主要是积雪的厚度。据观测,从1966年到1999年,珠峰顶部从884975米降低到884845米,总降低值13米;如果按年降低值算,1966年至1975年间,珠峰顶部的降低比较快,接近每年01米。1975年至1992年间,降低过程减弱,只有001米;而1992年至1998年间,降低过程又快速增大,接近01米;1998年到1999年,达到了013米。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长姚檀栋得出的结论是,珠峰顶部在短期内降低如此剧烈,肯定不是地壳运动的结果,只能从冰川对气候的响应去解释。实际上,从1992年开始的珠峰顶部急剧降低时期正好对应于气候急剧变暖时期。珠峰所在地定日县年平均气温,特别是冬季气温在近几十年内有明显增高的趋势。定日从1971年至1992年,年平均气温增值在26摄氏度附近摆动,比1960年至1967年间平均提升了17摄氏度。从1993年开始年平均气温上升更为明显,1998年至2002年年平均气温增幅连续均在33摄氏度以上。

测量珠峰的意义

中国最早的登山队员之一、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王富洲表示:“珠峰的高度变化及相关测量数据的变动对全球的影响不容忽视。”珠峰地区的地质变化会影响到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的变化,因此测量珠峰高程从某种意义上讲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据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有关专家介绍,2004年4月,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批示同意国家测绘局提交的2005年重新测定珠峰高程的报告,珠峰高程复测在国家测绘局正式立项。此次测高,一方面为了展示国家实力特别是科技实力,另一方面,也是国土重要地理信息测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测绘局在“十五”计划中提出,将全力推进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建成覆盖我国陆地国土面积80%左右的1:5万数字线划地图数据库、元数据库。“组织开展珠穆朗玛峰高程复测”被列为2005年的工作要点。

最精确可靠的数据

对于此次的测量结果,王富洲认为“是迄今为止最精确、最可靠的数据”。

2005年7月18日,国家测绘局和总参测绘局在北京联合召开了“2005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项目验收评审会议。“会议上提出这次结果会不会被国际社会接受的问题。”王富洲说,专家们相信,多数人会认同这个测量结果,最多对具体的测算方法或手段提出质疑。

“但我相信,这个结果是可信的。”王富洲解释说,以往也有国外的科技人员测量珠峰,但技术手段不可能与这次相比。

据介绍,此次珠峰测量,共布测了30个点的青藏板块运动GPS监测网、32个点的珠峰GPS控制网,并结合水准测量、重力测量等手段精化该区域大地水准面,精确求定珠峰高程测量的起算点及6个交会点的高程值。5月22日峰顶觇标树立起来后,6个交会点通过经纬仪、激光测距仪等设备连续进行48小时测量。峰顶测量队员进行GPS高精度定位,雷达探测仪对觇标处冰雪层厚度进行测量。6月12日全部野外测量数据送抵西安国家测绘局大地测量数据处理中心,随即开始了水准测量、GPS定位、三角测量、重力与大地水准面、雷达测深等数据处理和计算工作。同时国家测绘局还邀请了中国科学院、总参测绘局、武汉大学等专家对计算数据进行了全面的检测,确保了结果的准确性。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不是21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NanjingUniversityofInformationScienceandTechnology)于南京江北新区,是一所以大气科学为特色的全国重点大学,是由江苏省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气象局、国家海洋局共建,是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入选2011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学校前身为始建于1960年南京大学气象学院,1963年独立建校为南京气象学院,1978年列入全国重点大学,2004年更名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P对NP问题是克雷数学研究所高额悬赏的七个千禧年难题之一,同时也是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最大难题,关系到计算机完成一项任务的速度到底有多快。

1、简介

P对NP问题是Steve Cook于1971年首次提出。"P/NP问题",这里的P指在多项式时间(Polynomial)里,一个复杂问题如果能在多项式时间内解决,那么它便被称为P问题,这意味着计算机可以在有限时间内完成计算;NP指非确定性多项式时间(nondeterministic polynomial),一个复杂问题不能确定在多项式时间内解决,假如NP问题能找到算法使其在多项式时间内解决,也就是证得了P=NP。比NP问题更难的则是NP完全和NP-hard,如围棋便是一个NP-hard问题。2010年8月7日,来自惠普实验室的科学家Vinay Deolalikar声称已经解决了"P/NP问题" ,并公开了证明文件。

2、排序问题

如果我们只能通过元素间的相互比较来确定元素间的相互位置,而没有其他的附加可用信息,则排序问题的复杂性是O(nlgn),但是排序算法有很多,冒泡法是O(n^2),快速排序平均情况下是O(nlgn)等等,排序问题的复杂性是指在所有的解决该问题的算法中最好算法的复杂性。问题的复杂性不可能通过枚举各种可能算法来得到,一般都是预先估计一个值,然后从理论上证明。

3、定义

为了研究问题的复杂性,我们必须将问题抽象,为了简化问题,我们只考虑一类简单的问题,判定性问题,即提出一个问题,只需要回答yes或者 no的问题。任何一般的最优化问题都可以转化为一系列判定性问题,比如求从A到B的最短路径,可以转化成:从A到B是否有长度为1的路径从A到B是否有长度为2的路径。。。从A到B是否有长度为k的路径如果问到了k的时候回答了yes,则停止发问,我们可以说从A到B的最短路径就是k。如果一个判定性问题的复杂度是该问题的一个实例的规模n的多项式函数,则我们说这种可以在多项式时间内解决的判定性问题属于P类问题。P类问题就是所有复杂度为多项式时间的问题的集合。然而有些问题很难找到多项式时间的算法(或许根本不存在),比如找出无向图的哈米尔顿回路问题,但是我们发现如果给了我们该问题的一个答案,我们可以在多项式时间内判断这个答案是否正确。比如说对于哈米尔顿回路问题,给一个任意的回路,我们很容易判断他是否是哈米尔顿回路(只要看是不是所有的顶点都在回路中就可以了)。这种可以在多项式时间内验证一个解是否正确的问题称为NP问题。显然,所有的P类问题都是属于NP问题的,但是现在的问题是,P是否等于NP这个问题至今还未解决。这就是P对NP问题。

4、P≠NP论证

如果P=NP,那么每个答案很容易得到验证的问题也同样可以轻松求解。这将对计算机安全构成巨大威胁,目前加密系统的破解就相当于要将一个整数分解为几个因数的乘积,正是其求解过程的繁琐,才能杜绝黑客的入侵。

而现在,美国惠普实验室的数学家维奈·迪奥拉里卡围绕一个众所周知的NP问题进行论证,给出了P≠NP的答案。这就是布尔可满足性问题(Boolean Satisfiability Problem),即询问一组逻辑陈述是否能同时成立或者互相矛盾。迪奥拉里卡声称,他已经证明,任何程序都无法迅速解答这个问题,因此,它不是一个P问题。

如果迪奥拉里卡的答案成立,说明P问题和NP问题是不同的两类问题,这也意味着计算机处理问题的能力有限,很多任务的复杂性从根本上来说也许是无法简化的。

对于有些NP问题,包括因数分解,P≠NP的结果并没有明确表示它们是不能被快速解答的;但对于其子集NP完全问题,却注定了其无法很快得到解决。其中一个著名的例子就是旅行商问题(Travelling Salesman Problem),即寻找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的最短路线,答案非常容易验证,不过,如果P≠NP,就没有计算机程序可以迅速给出这个答案。

迪奥拉里卡的论文草稿已经得到了复杂性理论家的认可,但随后公布的论文终稿还将接受严格的审查。

NoSQL 数据库因其功能性、易于开发性和可扩展性而广受认可,它们越来越多地用于大数据和实时 Web 应用程序,在本文中,我们通过示例讨论 NoSQL、何时使用 NoSQL 与 SQL 及其用例。

NoSQL是一种下一代数据库管理系统 (DBMS)。NoSQL 数据库具有灵活的模式,可用于构建具有大量数据和高负载的现代应用程序。

“NoSQL”一词最初是由 Carlo Strozzi 在 1998 年创造的,尽管自 1960 年代后期以来就已经存在类似的数据库。然而,NoSQL 的发展始于 2009 年初,并且发展迅速。

在处理大量数据时,任何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 (RDBMS) 的响应时间都会变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升级现有硬件来“扩大”信息系统,这非常昂贵。但是,NoSQL 可以更好地横向扩展并且更具成本效益。

NoSQL 对于非结构化或非常大的数据对象(例如聊天日志数据、视频或图像)非常有用,这就是为什么 NoSQL 在微软、谷歌、亚马逊、Meta (Facebook) 等互联网巨头中特别受欢迎的原因。

一些流行的 NoSQL 数据库包括:

随着企业更快地积累更大的数据集,结构化数据和关系模式并不总是适合。有必要使用非结构化数据和大型对象来更好地捕获这些信息。

传统的 RDBMS 使用 SQL(结构化查询语言)语法来存储和检索结构化数据,相反,NoSQL 数据库包含广泛的功能,可以存储和检索结构化、半结构化、非结构化和多态数据。

有时,NoSQL 也被称为“ 不仅仅是 SQL ”,强调它可能支持类似 SQL 的语言或与 SQL 数据库并列。SQL 和 NoSQL DBMS 之间的一个区别是 JOIN 功能。SQL 数据库使用 JOIN 子句来组合来自两个或多个表的行,因为 NoSQL 数据库本质上不是表格的,所以这个功能并不总是可行或相关的。

但是,一些 NoSQL DBMS 可以执行类似于 JOIN的 *** 作——就像 MongoDB 一样。这并不意味着不再需要 SQL DBMS,相反,NoSQL 和 SQL 数据库倾向于以不同的方式解决类似的问题。

一般来说,在以下情况下,NoSQL 比 SQL 更可取:

许多行业都在采用 NoSQL,取代关系数据库,从而为某些业务应用程序提供更高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下面给出了 NoSQL 数据库的一些企业用例。

内容管理是一组用于收集、管理、传递、检索和发布任何格式的信息的过程,包括文本、图像、音频和视频。NoSQL 数据库可以通过其灵活和开放的数据模型为存储多媒体内容提供更好的选择。

例如,福布斯在短短几个月内就构建了一个基于 MongoDB 的定制内容管理系统,以更低的成本为他们提供了更大的敏捷性。

大数据是指太大而无法通过传统处理系统处理的数据集,实时存储和检索大数据的系统在分析 历史 数据的同时使用流处理来摄取新数据,这是一系列非常适合 NoSQL 数据库的功能。

Zoom使用 DynamoDB(按需模式)使其数据能够在没有性能问题的情况下进行扩展,即使该服务在 COVID-19 大流行的早期使用量激增。

物联网设备具有连接到互联网或通信网络的嵌入式软件和传感器,能够在无需人工干预的情况下收集和共享数据。随着数十亿台设备生成数不清的数据,IoT NoSQL 数据库为 IoT 服务提供商提供了可扩展性和更灵活的架构。

Freshub就是这样的一项服务,它从 MySQL 切换到 MongoDB,以更好地处理其大型、动态、非统一的数据集。

拥有数十亿智能手机用户,可扩展性正成为在移动设备上提供服务的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具有更灵活数据模型的 NoSQL DBMS 通常是完美的解决方案。

例如,The Weather Channel使用 MongoDB 数据库每分钟处理数百万个请求,同时还处理用户数据并提供天气更新。

想成为WEB全栈工程师,一定是需要通过学习的。

无限互联WEB教育:如果你是有一定基础的,比如计算机专业或者相关专业的,你可以先自学,毕竟你是有相关知识的,了解过一些,那么自学起来肯定不差,在你不计较时间成本的基础上,你可以一直自学下去,毕竟,学习是一件终身的事情,铁许磨成针!

如果你是有一点基础,但是自学能力比较差,或者自制能力差的话,我的建议是:先自学,一段时间后,带着问题去培训;双管齐下;一个靠谱的培训机构可以让你事倍功半,同时你有基础,并且带着问题去学习,效率也高;本人推荐你去无限互联,那里WEB全栈的师资和环境都挺好,适合你去学习。

如果你是一点基础都没有,那就省去自学的步骤,虽然说,自学+培训是最好的学习方法,但是程序员这个行业,没有人带入门,还是有点困难的。当然,参加培训不意味着你放弃自学,学习是终身的事情,这句话适用于一个人的一生。

在加拿大育空地区的一场风暴中,一道闪电划过天空。摄影:PRISMA BY DUKAS PRESSEAGENTUR GMBH/ALAMY STOCK PHOTO

撰文:ALEJANDRA BORUNDA

曾几何时,北极的闪电非常罕见,以至于人们一生都看不到一道闪电。但这片地区正在迅速变暖,闪电变得越来越常见,甚至可能影响北极以外的地方。

最近一项研究预测,到本世纪末,北极地区的闪电发生频率可能会翻一番。另一项研究表明,仅仅过去十年时间,北极闪电的次数就增加了两倍,不过一些研究人员对这个结果存疑。

科学家说,随着气候变化加速,闪电增加令人担忧;他们也担心未来的情况:更多闪电可能会引起一连串生态变化,将存储在北极的大量碳释放到大气中,进一步加速气候变暖。

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研究员陈阳说:“以前(闪电的)数量很少,但带来的气候影响却很大。”他是其中一项研究的首席著者,这项研究发表于《自然气候变化》。

闪电引发的火灾在增加

2002年,研究人员采访了加拿大西北部北极社区的原住民长者,在他们的记忆中,一生中没见过几次雷雨。一位长者回忆说,她只在20世纪30年代见过一次风暴,当时她只有5岁。

当时,科学家也没有想过北极会有闪电:这种现象非常罕见,即便是在北极地区工作了几十个夏天的研究人员可能也从未见过闪电。

“我第一次来费尔班克斯时,看到雷暴,感到很惊讶,”阿拉斯加大学费尔班克斯分校的气象学家Uma Bhatt说。她在阿拉斯加州生活了22年,一直在研究北极地区的闪电情况。

2014年和2015年,有记录以来规模最大的火灾席卷了阿拉斯加和加拿大西北地区的大片土地。和北极地区90%以上的火灾一样,这些火灾都是雷击引起的。

随着北极气候变暖又干燥,植物也变得越来越易燃。但2014年和2015年之后,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的气候科学家、最近一篇论文的合著者Sander Veravebeke在思考另一个因素:引发火灾的闪电是否也变得越来越普遍?

“我检查了这些年的闪电数据发现,好吧,这不是巧合,”Veravebeke说:“闪电增加几乎直接导致了火灾增加。”

在2017年的论文中,他和同事发现,自1975年以来,在阿拉斯加和西北地区,闪电引发的火灾数量增加了一倍多;在2014年和2015年的灾难性季节里,两地的火灾次数都打破了记录。

更多闪电?

但在整个北极地区,闪电的发生频率真的更高吗?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因为在北极范围内,没有持续的闪电记录。

1995年发射的一颗卫星记录了极地闪电,但2000年这颗卫星退役了。新的闪电感应卫星只能观测到遥远的南方和北方,以及中纬度地区的情况,无法直接观测极地。

地面网络使用的传感器则可以探测到闪电产生的无线电波,现在几乎可以记录世界各地的闪电。Bhatt利用阿拉斯加的区域网络发现,从1986年至2015年,闪电增加了17%。

但北极地区的记录匮乏,只有不到20年,不足以证明这是一种稳定发展的趋势,气候科学家说。

最近,华盛顿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研究了全球闪电定位网络的数据;这是一个陆地传感器网络,自2004年开始运行。他们发现,在北纬65度记录到的闪电次数从2010年不到5万次,增加到2020年约25万次。研究人员表示,部分原因在于传感器数量增加,但据估计,在过去10年里,该地区的闪电数量是原来的三倍。

然而,由维萨拉公司运营的另一个全球闪电探测网络却没有捕捉到这种大幅增加。2012年,全球闪电数据库360(GLD360)开始运行,因此与华盛顿团队相比,他们的记录时间较短,但这个网络更敏感,记录到了更多更微弱的闪电。

维萨拉公司的研究工程师Ryan Said说,从2012年到2020年,他们没有记录到闪电活动有明显增加;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存在这种趋势,只是科学家需要更多时间观察,从而弄清楚天气模式的变化。

“这一切才刚刚开始,”他说。

近年来,维萨拉公司的闪电网络探测到一些不同寻常的活动。2019年和2020年夏季,GLD360记录到在北纬85度发生超过100次闪电,包括在距离北极不到555公里的地方发生一连串闪电现象,极其罕见。

未来或将有更多闪电

陈阳说,无论这些变化是否已经发生,几乎可以肯定的是,气候变化意味着北极将迎来更多闪电。

闪电的形成需要特别因素,而这些在遥远的北方很罕见,但气候变化可能让它们变得更为普遍。

首先,地面的空气必须是温暖的,充满水分,可以迅速浮起。上方空气的温度则必须足够低,当温暖的空气急速上升时,水分凝结成小冰粒。整个系统非常动荡,空气旋转、扰动,冰粒在其中猛烈翻滚,使电子互相碰撞,冰粒带电。最后,在云层内部,或者云层和地面之间,发生大规模放电。

从 历史 上看,北极寒冷、相对稳定的大气并不适合发生雷暴。但在过去30年里,这里气温上升了1至2度,比地球上其他所有地方的上升速度更快。

陈阳和同事,包括Veravebeke在内,都想知道,到本世纪末,这些气候条件的变化还会引发多少闪电。他们对比了20世纪90年代卫星记录下的北极闪电数据,以及同一时期的天气数据,寻找哪种大气条件与罕见的闪电最为匹配。

气候模型预测了利于产生闪电的条件,并通过闪电的延伸(与雷暴的整体可能性略有不同),发现未来苔原地区发生闪电的频率约为原来的15倍,在北方森林地区几乎翻倍。而美国大陆的闪电发生概率预计将增加50%,相比之下,北极地区的数字要大得多。一些研究表明,到2100年,全球闪电活动总数将有所下降,部分因为闪电频发的热带地区可能会升温,降低了冰晶形成的频率。

陈阳和同事用来估测闪电的卫星数据与用来探测最近闪电活动的地面网络无法匹配,因此两个结果不能直接进行对比或整合。但它们都突显了“北极地区的闪电正变得越来越重要,”Veravebeke说。

但最令人担忧的不是闪电本身,而是闪电可能带来的影响。全世界任何地方的野火都会释放森林和土壤存储的碳。例如,2020年的澳大利亚野火释放了超过8亿吨二氧化碳,近乎该国全年总排放量的15倍。

野火不仅仅燃烧地面上的木头。“燃烧是立体的,”北亚利桑那大学的生态学家、北极问题专家Michelle Mack解释说。在表面的火焰之下,土壤里的有机物也被燃烧,而与世界其他地方的土壤相比,北极的土壤里碳含量高得多。几十年积累的碳往往就在最上面的十几厘米里。吞噬了表层土壤的北极大火会释放出至少2倍于加州大火的碳,Veravebeke说。

这项研究表明,到本世纪末,由于更多闪电引发更多火灾,北极的燃烧面积和碳释放量将比现在火灾导致的年均释放量(约340万吨)增加150%以上。

但情况可能更糟。大火改变了生态系统,为森林和灌木开辟了新的生长空间,促使它们向北移动。这又会反过来增加火灾的可能性,因为树木比苔原更容易着火。

森林也会变暖,比苔原更易着火,因为它们颜色更深,会吸收更多的阳光。陈阳和同事发现,如果闪电引发的火灾增加,加速森林向北迁移,那么碳释放量将比现在增加570%,每年向大气中释放约2300万吨二氧化碳,相当于2020年加州大火的五分之一。

对此,研究团队只是概述,没有进行详细计算:北极地区的永久冻土面积1300万平方公里,闪电引发的火灾也会危及富含碳的永久冻土,并加速融化,释放冻土中存储的大量碳。换言之,碳排放将增加570%,“这还只是我们估计的下限”,陈阳说。

(译者:Sky4)

以上就是关于睛朗天空打三个数字全部的内容,包括:睛朗天空打三个数字、全球气温具体数据、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是211高校吗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sjk/932338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7
下一篇 2023-04-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