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公开信息栏中实时显示的"目前数据库接受处理价格区间

如何理解公开信息栏中实时显示的"目前数据库接受处理价格区间,第1张

一、关系数据系统的优点

a.灵活性和建库的简单性:从软件开发的前景来看,用户与关系数据库编程之间的接口是灵活与友好的。目前在多数RDDMS产品中使用标准查询语言SQL,允许用户几乎毫无差别地从一个产品到另一个产品存取信息。与关系数据库接口的应用软件具有相似的程序访问机制,提供大量标准的数据存取方法。

b.结构简单:从数据建模的前景看,关系数据库具有相当简单的结构(元组),可为用户或程序提供多个复杂的视图。数据库设计和规范化过程也简单易行和易于理解。由于关系数据库的强有力的、多方面的功能,已经有效地支持许多数据库纳应用。

二、关系数据库系统的缺点

a.数据类型表达能力差:从下一代应用软件的发展角度来看,关系数据库的根本缺陷在于缺乏直接构造与这些应用有关的信息的类型表达能力,缺乏这种能力将产生以下有害的影响,例如:大多数RDBMS产品所采用的简单类型在重构复杂数据的过程中将会出现性能问题;数据库设计过程中的额外复杂性;RDBMS产品和编程语言在数据类型方面的不协调。

大多数现代的RDBMS产品已成熟地用于商务和财政方面,而这些领域不要求很高和很复杂的数据模型。虽然这些产品多多少少克服了一些以上所述的缺点,但从理论上看关系数据模型不直接支持复杂的数据类型,这是由于第一范式的要求,所有的数据必须转换为简单的类型,如整数、实数、双精度数和字符串。

对于工程应用来说,这种不能支持复杂数据类型的典型结果就是需要额外地分解数据结构工作,这些被分解的结构不能直接表示应用数据,且从基本成分重构时也非常繁琐和费时间。

b.复杂查询功能差:关系数据库系统的某些优点也同时是它的不足之处。虽然SQL语言为数据查询提供了很好的定义方法,但当用于复杂信息的查询时可能是非常繁琐的。此外,在工程应用时规范化的过程通常会产生大量的简单表。在这种环境下由存取信息产生的查询必须处理大量的表和复杂的码联系以及连接运算。

除非这些查询以固定的例行程序方式提供,否则用户就必须对SQL非常熟悉,以便适当地浏览数据库,查出所需的信息。然而,一旦查询方式按固定例行程序方式进行,用户最终就进行应用软件的常规维护。但应用或人机接口软件的变化又可能要求经常修改例行的查询,数据库结构的变化也可能导致例行查询程序以及应用或人机接口软件的失效。由于这些原因,关系数据库系统的维护开销可能是很大的。

由于关系数据库不能提供足够的构造能力及性能方面的原因,在进行较复杂的数据库设计过程中,不可能将许多工程问题直接分解成一些简单的部分。由于缺乏直接指针存取方法,所以查询有关的信息需要花费时间。

c.支持长事务能力差;由于RDBMS记录锁机制的颗粒度限制,对于支持多种记录类型的大段数据的登记和检查来说,简单的记录级的锁机制是不够的,但基于键值关系的较复杂的锁机制来说却很难推广也难以实现。

d.环境应变能力差:在要求系统频繁改变的环境下,关系系统的成本高且修改困难。在工程应用中支持"模式演变"(schema evolution)的功能是很重要的,而RDBMS不容易支持这种功能。另外,关系数据库和编程语言所提供的数据类型的不一致,使得从一个环境转换到另一个环境时需要多至30%的附加代码。

三、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的优点

a.能有效地表达客观世界和有效地查询信息:面向对象方法综合了在关系数据库中发展的全部工程原理、系统分析、软件工程和专家系统领域的内容。面向对象的方法符合一般人的思维规律、即将现实世界分解成明确的对象,这些对象具有属性和行为。系统设计人员用ODBMS创建的计算机模型能更直接反映客观世界,最终用户不管是否是计算机专业人员,都可以通过这些模型理解和评述数据库系统。

工程中的一些问题对关系数据库来说显得太复杂,不采取面向对象的方法很难实现。从构造复杂数据的前景看,信息不再需要手工地分解为细小的单元。ODBMS扩展了面向对象的编程环境,该环境可以支持高度复杂数据结构的直接建模。

b.可维护性好:在耦合性和内聚性方面,面向对象数据库的性能尤为突出。这使得数据库设计者可在尽可能少影响现存代码和数据的条件下修改数据库结构,在发现有不能适合原始模型的特殊情况下,能增加一些特殊的类来处理这些情况而不影响现存的数据。如果数据库的基本模式或设计发生变化,为与模式变化保持一致,数据库可以建立原对象的修改版本。这种先进的耦合性和内聚性也简化了在异种硬件平台的网络上的分布式数据库的运行。

c.能很好地解决"阻抗不匹配"(impedance mismatch)问题。面向对象数据库还解决了一个关系数据库运行中的典型问题:应用程序语言与数据库管理系统对数据类型支持的不一致问题,这一问题通常称之为阻抗不匹配问题。

四、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的缺点

a.技术还不成熟。面向对象数据库技术的根本缺点是这项技术还不成熟,还不广为人知。与许多新技术一样,风险就在于应用。从事面向对象数据库产品和编程环境的销售活动的公司还不令人信服,因为这些公司的历史还相当短暂,就该十几年前关系数据库的情况一样。ODBMS如今还存在着标准化问题,由于缺乏标准化,许多不同的ODBMS之间不能通用。此外,是否修改SQL以适应面向对象的程序,还是用新的对象查询语言来代替它,目前还没有解决,这些因素表明随着标准化的出现,ODBMS还会变化。

b.面向对象技术需要一定的训练时间:有面向对象系统开发经验的公司的专业人员认为,要成功地开发这种系统的关键是正规的训练,训练之所以重要是由于面向对象数据库的开发是从关系数据库和功能分解方法转化而来的,人们还需要学习一套新的开发方法使之与现有技术相结合。此外,面向对象系统开发的有关原理才刚开始具有雏形,还需一段时间在可靠性、成本等方面令人可接受。

c.理论还需完善:从正规的计算机科学方面看,还需要设计出坚实的演算或理论方法来支持ODBMS的产品。此外,既不存在一套数据库设计方法学,也没有关于面向对象分析的一套清晰的概念模型,怎样设计独立于物理存储的信息还不明确。

面向对象数据库和关系数据库系统之间的争论不同于70年代关系数据库和网状数据库的争论,那时的争论是在同一主要领域(即商业事务应用)中究竟是谁代替谁的问题。现在是肯定关系数据库系统基本适合商业事务处理的前提下,对非传统的应用,特别是工程中的应用用面向对象数据库来补充不足的问题。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将成为下一代数据库的典型代表,并和关系数据库系统并存(而不是替代)。它将在不同的应用领域支持不同的应用需求。

层次模型

网状模型

关系模型

对象关系模型

对象模型

还有这些数据库模型:

数据联合模型

面向概念模型

实体-属性-值模型

多位数据库模型

半结构化模型

第一章数据库基础知识

本章以概念为主,主要是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库技术的发展,数据模型,重点是关系型数据。

第一节:信息,数据与数据处理

一、信息与数据:

1、信息:是现实世界事物的存在方式或运动状态的反映。或认为,信息是一种已经被加工为特定形式的数据。

信息的主要特征是:信息的传递需要物质载体,信息的获取和传递要消费能量;信息可以感知;信息可以存储、压缩、加工、传递、共享、扩散、再生和增值

2、数据:数据是信息的载体和具体表现形式,信息不随着数据形式的变化而变化。数据有文字、数字、图形、声音等表现形式。

3、数据与信息的关系:一般情况下将数据与信息作为一个概念而不加区分。

二、数据处理与数据管理技术:

1、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是对各种形式的数据进行收集、存储、加工和传输等活动的总称。

2、数据管理:数据收集、分类、组织、编码、存储、检索、传输和维护等环节是数据处理的基本 *** 作,称为数据管理。数据管理是数据处理的核心问题。

3、数据库技术所研究的问题不是如何科学的进行数据管理。

4、数据管理技术的三个阶段:人工管理,文件管理和数据库系统。

第二节:数据库技术的发展

一、数据库的发展:数据库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1、层次型和网状型:

代表产品是1969年IBM公司研制的层次模型数据库管理系统IMS。

2、关系型数据型库:

目前大部分数据库采用的是关系型数据库。1970年IBM公司的研究员E.F.Codd提出了关系模型。其代表产品为sysemR和Inges。

3、第三代数据库将为更加丰富的数据模型和更强大的数据管理功能为特征,以提供传统数据库系统难以支持的新应用。它必须支持面向对象,具有开放性,能够在多个平台上使用。

二、数据库技术的发展趋势:

1、面向对象的方法和技术对数据库发展的影响:

数据库研究人员借鉴和吸收了面向对旬的方法和技术,提出了面向对象数据模型。

2、数据库技术与多学科技术的有机组合:

3、面向专门应用领域的数据库技术

三、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数据库系统(DBS)是一个采用数据库技术,具有管理数据库功能,由硬件、软件、数据库及各类人员组成的计算机系统。

1、数据库(DB):

数据库是以一定的组织方式存放于计算机外存储器中相互关联的数据集合,它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和管理对象,其数据是集成的、共享的以及冗余最小的。

2、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维护和管理数据库的软件,是数据库与用户之间的界面。作为数据库的核心软件,提供建立、 *** 作、维护数据库的命令和方法。

3、应用程序:

对数据库中数据进行各种处理的程序,由用户编写。

4、计算机软件:

5、计算机硬件:

包括CPU、内存、磁盘等。要求有足够大的内存来存放 *** 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核心模块以及数据库缓冲;足够大的磁盘能够直接存取和备份数据;比较主的通道能力;支持联网,实现数据共享。

6、各类人员。

四、数据库系统的特点:

1、数据共享:

2、面向全组织的数据结构化:

数据不再从属于一个特定应用,而是按照某种模型组织成为一个结构化的整。它描述数据要身的特性,也描述数据与数据之间的种种联系。

3、数据独立性:

4、可控数据冗余度:

5、统一数据控制功能:

数据安全性控制:指采取一定的安全保密措施确保数据库中的数据不被非法用户存取而造成数据的泄密和破坏;

数据完整性控制:是指数据的正确性、有效性与相容性。

并发控制:多个用户对数据进行存取时,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数据保护;

数据恢复:系统能进行应急处理,把数据恢复到正确状态。

第三节:数据模型

一、数据组织:

关系型数据库中的数据层次如下:

1、数据项(field):又称字段,用于描述实体的一个属性,是数据库的基本单位。一般用属性名作项名;

2、记录(Record):又称为结点,由若干个数据项组成,用于描述一个对象;

3、文件(File):由若干个记录组成;

4、数据库(DataBase):由逻辑相关的文件组成。

二、数据模型:

数据的组织形式称为数据模型,它决定数据(主要是结点)之间联系的表达方式。主要包括层次型、网状型、关系型和面向对象型四种。层次型和网状型是早期的数据模型,又称为格式化数据系统数模型。

以上四种模型决定了四种类型的数据库:层次数据库系统,网状数据库系统,关系型数据库系统以及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

目前微机上使用的主要是关系型数据库。

1、层次型:是以记录为结点的有向树;图如教材P7图1--2

2、网状型:树的集合,它的表示能力以及精巧怀强于层次型,但独立性下降。

3、关系型:

在关系型中,数据被组织成若干张二维表,每张表称为一个关系。

一张表格中的一列称为一个“属性”,相当于记录中的一个数据项(或称为字段),属性的取值范围称为域。

表格中的一行称为一个“元组”,相当于记录值。

可用一个或若干个属性集合的值标识这些元组,称为“关键字”。

每一行对应的属性值叫做一个分量。

表格的框架相当于记录型,一个表格数据相当于一个同质文件。所有关系由关系的框架和若干元组构成,或者说关系是一张二维表。

关系型的特点:描述的一致性;可直接表示多对多关系;关系必须是规范化的;关系模型建立在数学概念基础上。

4、面向对象型:主要采用对象和灯的概念。

第四节:关系型数据库

一、关系型数据库的发展:

1、数据库产品种类繁多:像dBASE,FoxBASE,Clipper,Paradox,Acess等。

2、采用SQL语言:SQL(StructuredQueryLanguage)“结构化查询语言”,是通用的关系型数据库 *** 作语言,可以查询、定义、 *** 纵和控制数据库。它是一种非过程化语言。

3、支持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

4、提供良好的图形界面和窗口;

5、支持开放的客户机/服务器和分布式处理;

6、提供新一代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发工具:支持GUI(图形界面)、ODBC(开放数据库连接)、OLE(对象的链接与嵌入)、DLL(动态链接)等。

二、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RDBMS)及其产品:

主要著名的关系型数据库产品有Oracle、Sybase、Informix、DB2、Inges、Paradox、Access、SQLServer等。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工具是PowerBuilder和Delphi。

(一)系统数据库类型

数据库是整个农用地分等信息系统的基础,是系统开发设计要考虑的重中之重。在数据形式上,系统数据库包括两大块:一是空间数据库,二是属性数据库。目前的空间数据技术已从以MapInfo为代表的混合型数据库(空间数据库+关系型数据库)发展到以ArcInfo的Coverage为代表的拓展型数据库。鉴于农用地分等属性数据量庞大,为减少数据冗余,提高数据检索的速度,本研究采用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分开管理的模式,依据关键字段进行绑定,进行科学索引,从而实现空间数据和属性动态链接和高效整合。

1空间数据库

江苏省农用地分等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库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1)土地利用现状图层:全省13个省辖市以1996年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基础,经变更调绘形成以2000年为基准年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以现行的土地分类标准按八大类分类进行信息提取并分层存储,系统分别存储为耕地、林地、水域、未利用地、建设用地等图层。

(2)全省土壤类型图层:以土属为分类单位,比例尺为1:20万。

(3)1996年和2000年全省行政区划图层:在行政区划中精确到乡镇级别,分别提取存储了市名图层、县(区)名图层、乡(镇)名图层、全省行政界线图层、市级行政界线图层、县(区)级行政界线图层、乡(镇)级行政界线图层。

(4)评价单元图层:通过GIS空间叠加功能,利用土地利用现状图、行政区划图和土壤类型图叠加产生的评价单元图层,建立分等评价单元数据库。

2属性数据库

江苏省农用地分等信息系统属性数据库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1)土壤属性数据:以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为基础,结合全省土壤监测样点数据,建立土壤质量状况数据库,最小单位为土种,包括pH值、有机质含量、表层土壤质地、耕层厚度、障碍层深度、水土侵蚀程度、盐渍化程度数据。

(2)农田水利环境数据:建立了1996~2000年间各乡镇农田水利环境基础数据库,包括灌溉保证率、排水条件数据。

(3)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建立了全省13个省辖市的以1996年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基础,经变更调绘形成的以2000年为基准年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区分耕地中的详细用地类型差异,标示水田、旱地、荒草地等纳入本次评价范围的用地内容。

(4)全省地形地貌数据库。

(5)农业区划数据:输入了江苏省农业区划数据,把江苏全省划分为6大区划,以乡镇为最小级别,建立全省乡镇的区划归属数据库。

(6)农业耕作制度数据:建立了全省各市、县、乡镇的农业耕作制度数据库,包括指定作物水稻和小麦的播种空间分布状况数据库。

(7)光温生产潜力数据:建立了全省各市、县指定作物水稻和小麦的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数据库。

(8)农业投入-产出数据:全省13个省辖市以乡镇为单位,建立了1996~2000年农业生产投入-产出数据库。

(9)作物产量数据:全省13个省辖市以乡镇为单位,建立了1996~2000年的指定作物水稻和小麦的产量数据库。

(10)土地利用详查分类面积数据:全省13个省辖市以乡镇为单位,建立了2000年土地利用详查分类面积数据库。

从数据格式上分,数据库又可分为:①图件数据库:指空间数据以及绑定在空间数据上的相关属性数据,本次江苏省农用地分等建立了以分等单元为记录的属性数据库,并通过关键字段与空间数据关联;②分类统计数据库:包括全省13个省辖市以乡镇为单位的1996~2000年指定作物产量统计数据和全省13个省辖市以乡镇为单位的2000年土地利用详查分类面积统计数据。

(二)系统数据库管理模式

为减少数据存储冗余,同时提高索引速度,江苏省农用地分等信息系统数据文件采用普遍的目录树形式进行管理,按省-市-县行政体系分别存储相关数据。全省建立13个省辖市分目录,分目录下按照各自所含的县(区)建立子目录。根据目前行政管理体系现状,基础资料大多来源于县级行政单位,因此采用县(区)为基本行政单位较为合理,在保证资料来源的同时,也利于资料的分类归档存储。其相对应的空间图件数据也按精度要求分割到县级行政单位,既能减少系统调用数据的吞吐量,同时也满足了系统的精度需求。空间数据、属性数据、文本数据按照各自所属的行政级别归类存储,同时设立数据文件管理器进行目录文件的索引管理,见图3-86。

图3-86 江苏省农用地分等信息系统数据文件管理模式图

(三)系统数据库结构

数据库的结构设计决定了数据之间的调用及接口关系,清晰的逻辑调用关系和统一的数据接口格式有利于数据的组织、管理、调用。

1空间数据库

江苏省农用地分等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库以矢量图件的形式存在,以分图层的方式管理,包括了全省行政界线、土壤类型、按八大类分别提取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等单元等图层。其中,分等单元图层作为农用地分等的基础,考虑到图层本身信息量大,可能影响到系统运行效率,因此所在图层的属性表中只保留了ID字段,通过ID字段与外部属性库绑定,实现分等单元与外部属性库一一对应关系。ID字段是本图层的特征代码,表征了单元的唯一性,能体现出单元的图上位置和行政归属。《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国土资源大调查专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2260-1999)为本研究分等单元代码的编码依据;本研究有1996年和2000年两套行政区划工作底图,为此分等单元特征代码共设14位,依次为江苏省代码(2位)-市代码(2位)-2000年县或区代码(2位)-2000年乡镇代码(2位)-1996年县或区代码(2位)-1996年乡镇代码(2位)-分等单元号(2位)。其中,省、市、县(区)的行政代码按国家统一代码,乡镇级代码在县(区)范围内根据划分分等单元的需要依次编码;分等单元编号的原则是不破乡镇界,即单元号是在同一乡镇内部自行编码。示例:32011501210101,指1996年江苏(32)南京(01)市江宁县(21)由于2000年行政调整变更为南京(01)的江宁区(15)。按行政体系分级编码的优点是有利于空间查询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根据工作需求按行政级别分类汇总统计数据。

2属性数据库

江苏省农用地分等信息系统采用关系型数据库来存储数据,优点是结构清晰明了,数据的更新维护方便,通过索引能优化数据库,建立快速的查询浏览(表3-26~表3-30)。

表3-26 行政代码数据结构表

表3-27 土壤属性数据结构表

表3-28 农田水利设施数据结构表

表329 指定农作物投入-产出数据结构表

表3-30 农业耕作制度及农业区划表

(四)系统模型库

系统以《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国土资源大调查专用)中的相关技术方法和计算模型为基础,在模型库中预先内置了分等计算模型。模型库是动态,它允许专家根据情况动态调整计算模型形式及其参数。系统主要模型的数学计算公式如下:

(1)农用地自然质量分值(Clij)计算公式见式(3-11)。

(2)样点土地利用系数计算公式:

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江苏卷)

式中:

Klj´——样点的第j种指定作物土地利用系数;

Yj——样点的第j种指定作物实际单产;

Yj,max——第j种指定作物最大标准粮单产。

(3)等值区土地利用系数计算公式:

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江苏卷)

式中:

Klj——等值区内第j种指定作物土地利用系数;

Klj´——参与计算的同一等值区内合格样点第j种指定作物土地利用系数;

n——排除异常数据后参与计算的样点的个数。

(4)样点土地经济系数计算公式:

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江苏卷)

式中:

Kcj′——样点的第j种指定作物土地经济系数;

Yj——样点第j种指定作物实际单产;

Cj——样点第j种指定作物实际成本;

Aj——第j种指定作物最高“产量-成本”指数。

(5)等值区土地经济系数计算公式:

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江苏卷)

式中:

Kcj——等值区内土地经济系数;

Kcj´——参与计算的同一等值区内合格样点第j种指定作物土地经济系数;

n——排除异常数据后参与计算的样点的个数。

(6)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Ri)计算公式见式(3-12)和式(3-13)。

(7)农用地利用等指数(Yi)计算公式见式(3-14)和式(3-15)。

(8)农用地经济等指数(Gi)计算公式见式(3-16)和式(3-17)。

数据库主要的模型有:层次结构模型、网状结构模型、关系结构模型。

一、层次结构模型

定义

有且仅有一个节点,无父节点,此节点为树的根;其他节点有且仅有一个父节点。

优点

数据结构简单清晰;

利用指针记录边向联系,查询效率高;

良好的完整新支持

缺点

只能表示1:N的联系。

限制隐含了对数据库存取路径的控制。

二、网状结构模型

特征

允许一个以上的节点无双亲;

一个节点可以有多于一个的双亲。

优点

更清晰表达现实、符合现实中的数据关系;

可以很快存取 *** 作。

缺点

结构复杂;

不易掌握;

应用程序复杂,加重编写应用程序的负担;

三、关系结构模型

定义

从用户角度看,关系模型中数据的逻辑结构是一张二维表。

优点

数据结构单一、简单、清晰。

关系规范化,并建立在严格的理论基础上。

概念简单, *** 作方便。

缺点

查询效率低。

增加了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开发难度。

数据模型三要素是数据结构、数据 *** 作、数据的约束条件。

故为C

1)数据结构:是所研究的对象类型的集合,是对系统静态特性的描述。

(2)数据 *** 作:对数据库中各种对象(型)的实例(值)允许执行的 *** 作的集合, *** 作及 *** 作规则。如 *** 作有检索、插入、删除、修改, *** 作规则有优先级别等。数据 *** 作对系统动态特性的描述

(3)数据的约束条件:是一组完整性规则的集合。也就是说,对于具体的应用娄必须遵循特定的语义约束条件,以保证数据的正确、有效和相容。例如,某单位人事乍中,要求在职的“男\"职工的年龄必须大于1

8岁小于6

O岁,工程师的基本工资不能101

5

0

0元,每个职工可担任一个工种,这些要求可以通过建立数据的约束条件来实现。

以上就是关于如何理解公开信息栏中实时显示的"目前数据库接受处理价格区间全部的内容,包括:如何理解公开信息栏中实时显示的"目前数据库接受处理价格区间、数据库主要有哪几种数据模型、数据库基础知识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sjk/934195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7
下一篇 2023-04-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