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数据库的概述(数据库原子性)

分子数据库的概述(数据库原子性),第1张

WebLogic是美国Oracle公司出品的一个application server,确切的说是一个基于JAVAEE架构的中间件,WebLogic是用于开发、集成、部署和管理大型分布式Web应用、网络应用和数据库应用的Java应用服务器。将Java的动态功能和Java Enterprise标准的安全性引入大型网络应用的开发、集成、部署和管理之中。

WebLogic是美商Oracle的主要产品之一,系并购BEA得来。是商业市场上主要的Java(J2EE)应用服务器软件(application server)之一,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商业化的J2EE应用服务器, 已推出到12c(1213) 版。而此产品也延伸出WebLogic Portal,WebLogic Integration等企业用的中间件(但当下Oracle主要以Fusion Middleware融合中间件来取代这些WebLogic Server之外的企业包),以及OEPE(Oracle Enterprise Pack for Eclipse)开发工具。

原理是先kill占用了数据库的那个进程,然后设置数据库为多用户模式。

USE master;

Go

DECLARE @SQL VARCHAR(MAX);

SET @SQL=''

SELECT @SQL=@SQL+'; KILL '+RTRIM(SPID)

FROM mastersysprocesses

WHERE dbid=DB_ID('数据库名');

EXEC(@SQL);

GO

ALTER DATABASE 数据库名 SET MULTI_USER;

扩展资料:

机制结构

SQL Server 是一种客户机/服务器系统

多年来,SQL Server 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客户机/服务器系统。事实上,Sybase DataServer(以此为基础开发了原始的 SQL Server)正是第一个作为客户机/服务器系统开发的商用关系数据库系统。那这又说明了什么呢?这不只意味着 SQL Server 是一个双层系统。

从传统上看,双层系统意味着客户机应用程序运行在一台机器上,向另一台计算机上的服务器发送请求。而对于 SQL Server,客户机/服务器意味着 SQL Server 的组成部分,即客户机 API 部分,驻留在处理结构中的远端,与服务器组件本身是分开的。

在典型的双层模型中,客户机程序部分驻留在台式机上,具有大量客户机应用程序逻辑和业务逻辑,并且会直接向数据库系统发出请求。然后,客户机得到服务器响应这些请求所返回的数据。

三层系统也采用了同样的模型。多年以来,SQL Server 一直用在事务处理监视系统中,例如 BEA 的 Tuxedo 以及 Compaq 的 ACMSxp,这些系统早在二、三十年前就采用了典型的三层模型。

三层模型在今天基于 Web 的应用系统中占据了支配地位,这类系统以 Microsoft 的 MTS 以及新的 COM+ 10 为代表。从 SQL Server 的角度看,三层解决方案中的客户机程序是放在中间层的。

中间层直接与数据库交互。实际的桌面,或瘦客户机(Thin Client),使用其他机制并通常直接与中间层交互,而不是直接与数据库系统交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sql server

这个应该是数据库连接池的配置有问题,具体情况要看已有配置参数,从日志上看你赔了4个数据库连接池,并且开启了连接是否可用的检查,但是执行检查sql的时候抛出的这个异常,原因是连接重置了。

一、手动配置

1.创建web工程

indexjsp页面的部分代码如下:

DbConn类:

Authors类:

AuthorsDao类:

2.把数据库驱动jar包拷到E:\bea\wlserver_103\server\lib目录下。

(以下以SQLServer 2005 为例)

3.用记事本打开D:\bea\user_projects\domains\base_domain\bin\setDomainEnvcmd 在最后加入以下代码:

set

CLASSPATH=%PRE_CLASSPATH%;%WEBLOGIC_CLASSPATH%;%POST_CLASSPATH%;%WLP_POST_CLASSPATH%;%WL_HOME%\server\lib\sql2005jdbcjar

其中“\server\lib\sql2005jdbcjar”是驱动JAR包的路径

4.启动WebLogic服务,将工程导出war包,手动部署该web应用程序。

看到有sql2005jdbcjar的信息,说明驱动加载成功。

如果没有,检查setDomainEnvcmd配置文件中书写的路径。

5.打开服务器配置页面。

在左侧菜单栏选择数据源

6.启动数据库服务,配置数据库。

这里就以PUBS数据库为例。

7.点击“新建”

取一个别名,也可以用默认的。

选择数据库类型级数据库驱动

下一步

8.使用默认的选择,继续下一步。

9.填写连接属性。

10.点测试配置,看是否连接测试成功。注意这里只是测试数据库驱动是否正确。

11.为服务器部署数据源。

12.完成。

1、基本概念及原理

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对数据库连接资源的低效管理。我们知道,对于共享资源,有一个很著名的设计模式:资源池 (Resource Pool)。该模式正是为了解决资源的频繁分配释放所造成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可以采用数据库连接池技术。数据库连接池的基本思想就是为数据库连接 建立一个“缓冲池”。预先在缓冲池中放入一定数量的连接,当需要建立数据库连接时,只需从“缓冲池”中取出一个,使用完毕之后再放回去。我们可以通过设定 连接池最大连接数来防止系统无尽的与数据库连接。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可以通过连接池的管理机制监视数据库的连接的数量使用情况,为系统开发测试及性能调 整提供依据。

2、服务器自带的连接池

JDBC的API中没有提供连接池的方法。一些大型的WEB应用服务器如BEA的WebLogic和IBM的WebSphere等提供了连接池的机制,但是必须有其第三方的专用类方法支持连接池的用法。

连接池关键问题分析

1、并发问题

为了使连接管理服务具有最大的通用性,必须考虑多线程环境,即并发问题。这个问题相对比较好解决,因为Java语言自身提供了对并发管理的支 持,使用synchronized关键字即可确保线程是同步的。使用方法为直接在类方法前面加上synchronized关键字,如:

public synchronized Connection getConnection()

2、多数据库服务器和多用户

对于大型的企业级应用,常常需要同时连接不同的数据库(如连接Oracle和Sybase)。如何连接不同的数据库呢我们采用的策略是:设计 一个符合单例模式的连接池管理类,在连接池管理类的唯一实例被创建时读取一个资源文件,其中资源文件中存放着多个数据库的url地址()用户名()密 码()等信息。如 txurl=1722115123:5000/tx_it,txuser=yang,txpassword=yang321。根据资源文件提 供的信息,创建多个连接池类的实例,每一个实例都是一个特定数据库的连接池。连接池管理类实例为每个连接池实例取一个名字,通过不同的名字来管理不同的连 接池。

对于同一个数据库有多个用户使用不同的名称和密码访问的情况,也可以通过资源文件处理,即在资源文件中设置多个具有相同url地址,但具有不同用户名和密码的数据库连接信息。

3、事务处理

我们知道,事务具有原子性,此时要求对数据库的 *** 作符合“ALL-ALL-NOTHING”原则,即对于一组SQL语句要么全做,要么全不做。

在Java语言中,Connection类本身提供了对事务的支持,可以通过设置Connection的AutoCommit属性为 false,然后显式的调用commit或rollback方法来实现。但要高效的进行Connection复用,就必须提供相应的事务支持机制。可采用 每一个事务独占一个连接来实现,这种方法可以大大降低事务管理的复杂性。

4、连接池的分配与释放

连接池的分配与释放,对系统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合理的分配与释放,可以提高连接的复用度,从而降低建立新连接的开销,同时还可以加快用户的访问速度。

对于连接的管理可使用空闲池。即把已经创建但尚未分配出去的连接按创建时间存放到一个空闲池中。每当用户请求一个连接时,系统首先检查空闲池内 有没有空闲连接。如果有就把建立时间最长(通过容器的顺序存放实现)的那个连接分配给他(实际是先做连接是否有效的判断,如果可用就分配给用户,如不可用 就把这个连接从空闲池删掉,重新检测空闲池是否还有连接);如果没有则检查当前所开连接池是否达到连接池所允许的最大连接数(maxConn),如果没有 达到,就新建一个连接,如果已经达到,就等待一定的时间(timeout)。如果在等待的时间内有连接被释放出来就可以把这个连接分配给等待的用户,如果 等待时间超过预定时间timeout,则返回空值(null)。系统对已经分配出去正在使用的连接只做计数,当使用完后再返还给空闲池。对于空闲连接的状 态,可开辟专门的线程定时检测,这样会花费一定的系统开销,但可以保证较快的响应速度。也可采取不开辟专门线程,只是在分配前检测的方法。

5、连接池的配置与维护

连接池中到底应该放置多少连接,才能使系统的性能最佳系统可采取设置最小连接数(minConn)和最大连接数(maxConn)来控制连接 池中的连接。最小连接数是系统启动时连接池所创建的连接数。如果创建过多,则系统启动就慢,但创建后系统的响应速度会很快;如果创建过少,则系统启动的很 快,响应起来却慢。这样,可以在开发时,设置较小的最小连接数,开发起来会快,而在系统实际使用时设置较大的,因为这样对访问客户来说速度会快些。最大连 接数是连接池中允许连接的最大数目,具体设置多少,要看系统的访问量,可通过反复测试,找到最佳点。

如何确保连接池中的最小连接数呢有动态和静态两种策略。动态即每隔一定时间就对连接池进行检测,如果发现连接数量小于最小连接数,则补充相应数量的新连接,以保证连接池的正常运转。静态是发现空闲连接不够时再去检查。

以上就是关于分子数据库的概述(数据库原子性)全部的内容,包括:分子数据库的概述(数据库原子性)、服务器功能类型有哪些、什么是weblogic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sjk/934524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7
下一篇 2023-04-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