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冰:在阿拉斯加极北

最后的冰:在阿拉斯加极北,第1张

文章来 源: 大事记文传 |他者others(ID: tazhe-others)

北冰洋正在吞没因纽皮雅特人的村庄。

文 | Dahr Jamail,图 | Patrick Endres、资料

编辑整理 | 他者others

2017年7月28日,灰色的海水在雾气中时隐时现,海浪轻轻打在碎石沙滩上,隐没在雾里的海鸥叫唤着。远处沙滩上出现一个人影,走着走着又消失了。我在北冰洋海岸散步的这天早晨,一切尽显无常,唯一确凿的就是我靴子底下的陆地,我踩下每一步,沙石破碎。在这个距离北极1300英里的地方,极昼之时,时光肆意流淌,直至失去意义。

雾渐渐散去,风把低沉的云吹向西方,冻原上染着一层泛着棕色的绿。时不时地,零零星星地光照到大地上。这里是永恒的、外星一般的世界。

阴沉的乌特恰维克

乌特恰维克(Utqiagvik),2016年前称巴罗(Barrow),是这里为数不多的几座村子之一,非常古老,它是美国的极北之地。这里的原住民因纽皮雅特人(Inupiat)知道如何在冻原和汪洋之间的夹缝中,和鲸、鸟以及浮冰一同生活。乌特恰维克确切的意思有争议,但是在这个村子曾经的废墟原址立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猎雪鸮之地。”据估计,1500-4000年前就有人生活于此。牌子上还写着,当地人也猎弓头鲸,它也是象征该村的符号。和其他原住民文化相类似,狩猎和采集是因纽皮雅特人把朋友、家人、部族联系到一起的关键,也是他们传统信仰的根基。

废墟就在如今村子的西边,茅草屋的样子还依稀可辨,但有一部分已经消失在大海里了。和它们一起消失的还有夏天汪洋里的冰以及一部分海岸线。气候变化在这里清晰可见,而且远比绝大多数人所想的要剧烈得多。

To The Northmost in Alaska

前往阿拉斯加极北之地

和我同机飞往乌特恰维克的绝大多数乘客都是油田工人,他们将在我们的第一站普拉德霍湾(Prudhoe Bay)下机。这些人空洞地盯着自己的手机,只有一个是白人。许多人带着鸭舌帽,绝大多数都需要刮脸、剪发打理一下。他们是跟着钱往北走的,至少现在钱还在那里。如果不是为了石油,他们中大多数人绝不会踏足我们所去之地一步。那里什么都没有,太空旷、美丽、安静。

飞机起飞了,我透过舷窗凝望我挚爱的阿拉斯加。

在费尔班克斯南部不远处,我们飞过一处野火,浓烟四起,大地在下面燃烧。

我们在普拉德霍湾降落后,绝大多数乘客下去了。机场北边靠近地平线的地方,库房闪烁着,还有一些石油公司的大型楼房被一层棕色的烟雾笼罩。机场西边就是阿拉斯加输油管(Trans-Alaska Pipeline),从这里它将穿过漫长的阿拉斯加荒野,带着石油南下,再运往世界各地,去别处燃烧。

短暂停留后,我们继续飞往乌特恰维克,我从空中俯瞰和输油管道平行的土路把脆弱的绿色冻原切割开。再往北,波弗特海(Beaufort Sea)浅浅的棕色海水很快变成蓝色。目力所及之处,我看不见任何冰,即便是在3万英尺高空,在7月能见度极高的一天。

Useless Berm

徒劳的堤岸

在乌特恰维克的海岸上,一辆大形装载机车忙着维护用泥土建起来的堤岸,它阻挡在村子北部边缘和攻城略地般日渐汹涌的大海之间。马达轰隆作响,黑烟从它顶端冒出,它从一大堆沙土中舀上一勺——这是从1/3英里外的内陆运来用于建立堤岸的。 *** 作装载机维护堤岸是这里因纽皮雅特人的一项全职工作。

阻隔在北冰洋和乌特恰维克之间的堤岸

一天傍晚,我在海岸散步,一个由海上风暴引起的大浪打来,直扑沙滩,25英尺高的堤岸被击碎不少。就这样,海水带着刚用于建堤岸的深棕色泥土朝天空中喷射。海浪退回楚科奇海(Chukchi Sea)浅海时也带着一大堆泥沙。从内陆运来的一袋袋沙土就是为了阻止楚科奇海不停歇地朝村子的侵犯。海滩另一边是排成一排、巨大的锈迹斑斑的铁罐,那是过去人们抵挡大海的遗物。

村子里的第一排房子距离堤岸只有50英尺左右,在它们背后不远就是政府大楼、警察局和部落办公室。往南100码的海边附近,是这里唯一一条土路,把断崖般的堤岸和冲刷着它的海浪跟村子分隔开。

Inupiat's Memory

因纽皮雅特人的记忆

Richard Taalak,人们都叫他Taaqpak,乌特恰维克土生土长的因纽皮雅特人,67岁了,和这里的许多长老一样,非常清楚气候变化,他们年轻时的天气完全不是这样。“以前连着好几周都是零下45-50度,”他在工作室一边做着一把海象牙刀柄的传统乌卢刀(ulu)一边告诉我,“现在只有两周零下20、30度。”

工作室里混合着骨头烟尘、咖啡和香烟的味道,坐满了原住民男人。他们用海象牙化石或是风化的贝壳,雕刻北极熊、刀具或其他传统用具。Taaqpak说以前10月就结冰了,现在直到11月才能见到。就在我和Taaqpak聊天的当日,一条芬兰破冰船在西北航道创造了记录,它以有史以来最快的速度从温哥华出发抵达了格陵兰首都努克。那天是7月29日,从来没有这么早过。

Taaqpak的朋友Perry Matumak住在工作室隔壁的老人中心,一天中的大多数时间他都在忙活着风化的贝壳。Perry告诉我,他过去从来不期待8月,因为那时就会下雪,预示着夏天的结束。但是现在,10月才开始下雪,他们从来没有过如此温暖的夏日。“以前,在夏天我们也可以从家里看到海上的冰,但现在什么都没有了,冰太小了。”他打磨着一根鲸骨。“我们的狩猎习惯也变了,就在3天前,距离这里18英里的海边,我们猎到一只灰熊。这不应该发生。”

大雾散去,乌特恰维克显得颇为魅惑

这是又一个平静的一天,和风轻抚,工作室里的蚊子太多了,Perry找人支起了蚊帐。“以前风很大,”他说。Taaqpak跑来补充说,在过去那些好日头里,他们甚至在7月就能看到雪,“现在是看不到了。”

我们又聊了一会儿,然后Taaqpak接着埋头制作乌卢刀,Perry 也重新把注意力集中到他的贝壳上。走出工作室时,悲伤袭来。这些友好、温暖、优雅的人和他们的文化不会继续在这里存在很久了。

我在乌特恰维克的KBRW录音室见到了Cindy Shults。这里是“世界上最北的电台”,她是这里的总监,和其他人一样,她也有许多关于乌特恰维克过去的故事。她已经在这里生活了41年。就在两周前,这里电闪雷鸣,这是非常罕见的,“所有人都跑到屋外看,”她大笑着说,“我喊他们赶紧回屋去,以免成为人肉避雷针。这里绝大多数原住民从没见过闪电,一点概念都没有。”她记得10年前连续两周时间几乎每天气温都有20℃,下着暴雨。“因为湿度高,乌特恰维克20℃时,体感有30℃。”她说,“这里没有人否认气候变化,而且变化得如此快、如此充满戏剧性。”Shults告诉我她孩提时玩耍的篮球场就在山下宾果赌场附近,现在已经是大海了。

因纽皮雅特人很可能因气候变化而不得不搬离家园

Shults和她丈夫还运营着摄影旅行团,他们带观鸟爱好者前往海滩和冻原。她告诉我他们“当然”能找到越来越多的鸟,它们抵达和离开的日期都在变化。颊白鸟来得早了,而且她还留意到了燕雀的身影,它原来根本不在观鸟列表里。在阿拉斯加最大城市安克拉治(Anchorage)颇为常见的红胸鳾也出现在乌特恰维克,尽管“它们并不应该出现在这里”。灰背隼也是,从前它们最北只飞到费尔班克斯。她还见到了以前最北只飞到安克拉治的蜂鸟。

搜救站也是村里的社交中心,原住民在这里进进出出,就着咖啡交换故事。一些人打着牌,另一些人在看电视。我见到了55岁的Marvin Kanayurak,他父母都生于此长于此。他是个猎鲸人,还是搜救队的志愿者。他告诉我这里曾经有个冰架,冬天时能有五六十英尺高,现在运气好的话,能找到个20英尺的。本来春天时要前往未结冰的水域得花上他们两周时间,现在几天就够了。

“以前还有三层楼高的流冰,能听到冰层移动所发出的裂开和爆炸声,”Kanayurak说,“现在没有了,秋天时也看不到流冰了。”一个老钟表修理工和我们一起坐在火炉边,他让我1月时再回来看看,从此地就能看到没结冰的水域,海岸边海水混着淤泥。

关于气候剧烈变化的故事数不胜数。这里的海滩上曾有北极熊出没,现在不再有了。冰量减少意味着水域更开阔,风一吹这里就能掀起大浪,捕鲸也就变得更难,因纽皮雅特人现在用22-26英尺长的船取代18英尺的,以应对更狂暴的大海。冰层变薄还让他们无法捕个头大的鲸,把鲸拉出水面宰杀时,薄冰能承载的最大个头是35英尺长。

用乌卢刀切着鲸肉的因纽皮雅特女人

又一天下午,我在海滩上遇见正在散步的Perry,他露出大大的微笑,热情地和我打招呼,就像他每次见到我时一样。“天啊,这天真是热,”他说,一边用手当扇子扇着。此时气温有20℃,大海非常平静,这很罕见,或是说这在过去非常罕见。

我继续散着步,北边,滚滚雷鸣的雨云连带着太阳雨盘踞在天边,有三个在海边浅水玩耍的孩子的影子。——这可以构成一张在不少热带海滩上拍到的照片。

Melting Permafrost

冰原的融化

Kanayurak告诉我他还是一个志愿的掘墓人。这里以前的冻原有10到12英寸厚,他得花上3天时间破冰。现在冻原大概只有几英尺厚了,而且更软,所以挖个坟只要5小时或更少时间。

我在乌特恰维克时和阿拉斯加-费尔班克斯大学的地球物理学教授Vladimir Romanovsky谈了谈。他致力于研究冻原,他的实验室每年都会在世界各地收集气温资料,主要集中在阿拉斯加、加拿大和俄罗斯。他向我确认乌特恰维克冻原的溶解速度惊人。

让人担心的是,冻原解冻会使大地下沉。像乌特恰维克这样散布在阿拉斯加和西伯利亚北境的沿海村落本来就要面对海平面上升的危险,两者相加,他们将面临极大的考验。5年前,就17个村子考虑搬迁,Romanovsky认为如今这个数字更高,“他们现在就应该搬走,他们的应对措施无法跟上变化速度,这是个很大的问题。他们还没有钱,要应对得花上一大笔钱。有5-7个村子现在已经处于紧急状态了。”在北极圈内,包括阿拉斯加,已经花了许多用于筑堤的钱,但这场和冻原解冻、海平面上升的战斗注定要失败。

如今因纽皮雅特人看到的冰完全无法和过去相比拟,气候变化在这里非常明显

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NSIDC的研究员Kevin Schaefer也担心冻原解冻对北极圈原住民文化的影响:“解冻会对阿拉斯加的生活方式和环境造成剧烈影响,由此导致的 社会 问题令人难以想象。”当我问他是否认为有必要把绝大多数、如果不是全部阿拉斯加北部沿海村子都迁走时,他认为:“解冻很可能摧毁许多基础设施,这迫使人们搬迁,很可能包括整个村子。如果你的村子就在海边,冰海开始融化时,必须得搬。阿拉斯加内陆沿河的原住民村子就是如此,北极圈内亦然。”

道路、铁路、石油和天然气工厂、机场、港口等等的建立都是基于冻原不会融化。“结冰时冻原非常结实,但融化后它就会变成泥,很容易对建筑造成破坏。”Schaefer说,他给联合国的报告中强烈建议拥有大面积冻原的国家提前做打算,“如果你不计划,等到事情发生了再重建,那花费就大了。”令人不安的是,冻原在持续快速融化。

Inupiat Ancestors' Prophesy

因纽皮雅特祖先的语言

我在乌特恰维克的最后一天,铅云低垂。我在村子里交谈过的每个人都建议我和92岁高龄的Wesley Aiken聊聊,他是村中长老。我再次回到搜救中心大楼,他正在后屋剪发,之后慢慢走到主屋。他穿着蓝色夹克,拄着拐杖微笑着;透过他厚厚的黑框眼镜,我看到他深深的鱼尾纹。

和他孩童时代的1920年代比,一切都变了。当时大约有500个因纽皮雅特人生活在乌特恰维克,他们驾着狗拉雪橇去打猎,基本全依传统方式生活。这里没有飞机、手机、雪地摩托,冬天要比现在冷得多得多,夏天相当短暂。“所有的冰都在融化,”他说,然后看着我,让这个陈述句的分量自己显现。他语速很慢,在他曾经的世界里,没有任何事情是要急的。“我年轻时,夏天也有冰。现在大海正在吞噬海岸,浪越来越大,席卷着一切。我想我们拥有巴罗角(PointBarrow)的时间不长了。”他说的是海岸线的最北端,主村的东部不远处。

Aiken视冰为生命,没有它一切都不再正常,最重要的是无法打猎。“现在,我们在北冰洋没有生活可言,”他说,指的是越来越薄的冰。“只有冬天有些新结的冰。以前7月时都有冰,距离我们更近,海岸线附近全是冰,不可能行船。即便是在夏天,风从西边吹来,岸边也全是冰。”

那天晚些时候,我得到消息,有几百只海象游出楚库奇海到陆地上寻找冰,但就在两年前还有3万多只这么做,这个现象警示着科学家和当地人。“我们不再依赖海象了,这里的冰根本不够。”Aiken说,“我们很少再见到它们了,它们在这里找不到冰就去了别处。有时候我们从别处听到它们的消息,有时是在离岛上。在这里我们会发现一些被困的海豹,北极熊也是相同的情况。”

被困在乌特恰维克机场跑道上的海豹

他告诉我冻原在融化,“我可以在冻原上看到绿草,”他指指窗外,“那里的草越来越多了。”

他是用人生经历讲述着科学家研究得出的结论,“一切都变了,来自美国大陆或是世界其他地方的人很担心我们。我们自己倒并不担心。我们知道一切正在发生。祖先告诉过我们,他们早就知道了。我不知道他们是怎么知道的,但他们就是知道。我相信他们说的。然后一切真如他们所言地发生了。现在我知道一切如此,而且不会停止。”

我在乌特恰维克时决定沿着海岸线走到楚库奇海和波弗特海交汇的地方。我走了5个小时,无法停下,边走边收集着怪异的绿色或棕色澄澈海玻璃。我想着一切将如何终结,一切为时已晚,想着我们即将面对的挣扎,要如何停止或是减轻气候变化,想着我们曾经的所作所为何等没有意义。我在一个温柔的夏日凝望平静的北冰洋,想着因冻原融化而释放的甲烷正渗入大气层。

在这个话题无孔不入且热爱阅读的新媒体编辑部,我们经常在各种五花八门的公众号上,遇到或曲高和寡或趣味小众、但非常有意思的新鲜玩意儿。

现在,它们都将一一出现在这个栏目里。

我们也随时欢迎您的参与,留言向我们推荐您读到的低调好文。

本文由公众号「他者others」( ID: tazhe-others )授 权转载,欢迎点击「阅读原文」访问关注。

硫是一种化学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化学符号是S,原子序数是16。硫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无味的非金属,纯的硫是**的晶体,又称做硫磺。在自然界中它经常以硫化物或硫酸盐的形式出现,尤其在火山地区纯的硫也在自然界中存在。对所有的生物来说,硫都是一种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元素,它主要被用在肥料中,也被广泛地用在火药、润滑剂、杀虫剂和抗真菌剂中。世界硫资源分布较为广泛并且比较集中,我国是硫消费大国,硫的储量丰富但是开发利用难度大,目前对外依存度较高,每年需进口大量的硫满足国内需求。以下将通过分析国内外资源状况、生产消费状况、贸易及市场行情,对硫的形势进行预测。

一、国内外资源状况

(一)世界硫资源状况

硫资源十分丰富,多以自然硫、硫化氢、金属硫化物、硫酸盐等多种形式存在于地壳中,在岩浆岩和火山岩矿床中的硫元素,与天然气、石油、焦油砂共生的硫,以及金属硫化物的资源量大约50亿吨。存在于石膏和硬石膏中的硫数量几乎是无限的,煤炭、油页岩和富含于有机物中的页岩中含硫约6000亿吨,从这些资源中低成本开发获取硫的方法目前正在研究。

此外,在原油、天然气和硫化物矿石中硫的储量很大。多数硫是在化工燃料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实际的硫产量可能不是在拥有储量的国家中产生,因此,美国地质调查局在《Mineral Commodity Summaries January 2013》中报道,以前公布的硫的储量和储量基础数据已经过时,而且这些数据已经不适合世界硫工业的变化,所以各国的数据在报告中被省略。目前,世界硫资源主要来源于石油、天然气回收硫,有色金属共伴生硫,少量来源于硫铁矿、自然硫和弗拉施法回收硫。伴随着世界各国对环境保护的加强,全球回收硫产量所占比例已增加到90%,硫铁矿、自然硫和弗朗斯硫产量的比例下降至10%。

(二)我国硫资源状况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硫资源的国家之一,硫矿资源丰富。主要类型为硫铁矿,其次为其他矿产中的伴生硫铁矿和自然硫。我国硫铁矿资源的特点是分布广泛,相对集中;贫矿多,富矿少;矿床类型多,以煤系沉积型为主。除单独的硫铁矿、伴生硫铁矿外,煤系中的硫资源也主要以硫铁矿的形式存在,仅这三部分硫铁矿资源量就占我国硫资源量的834%。我国石油多数为低硫油,油气中硫资源含量约占我国资源总量的01%。而自然硫因采选技术尚处于试验阶段,短期内还难以开发利用。所以,硫铁矿和伴生硫铁矿是我国当前以至今后相当一段时期的主要硫源。而国外硫资源主要来自石油、天然气回收硫,其次是有色金属回收硫、自然硫,黄铁矿仅占175%。

截至2012年年底,我国自然硫基础储量129万吨,同比下降22%,查明资源储量34546万吨,同比增长27%;硫铁矿基础储量134285万吨,同比下降19%,查明资源储量569320万吨,同比增长02%;伴生硫储量12104万吨,同比下降08%,查明资源储量51193万吨,同比增长103%。总体来看,我国硫资源地区分布广泛,但不同类型矿藏相对集中。自然硫主要分布在山东,硫铁矿主要分布在四川、安徽、贵州和云南等省份,伴生硫铁矿主要分布在江西、安徽、吉林、云南和内蒙古等省份。具体数据见表1,表2,表3;图1。

表1 我国主要省份自然硫的分布情况 单位:硫万吨

表2 我国主要省份硫铁矿资源分布情况 单位:矿石万吨

表3 我国主要省份伴生硫分布情况 单位:硫万吨

资料来源:全国矿产资源储量通报,2013

图1 我国主要省份自然硫、硫铁矿及伴生硫分布

二、国内外生产状况

(一)世界硫生产状况

近年来,世界硫产量相对稳定,所有形态硫的产量保持在6500万~7500万吨。美国、中国、俄罗斯和加拿大四国是硫的主要生产国家,其产量占世界总量的5254%。目前仅有波兰使用弗拉斯法生产硫磺,中国、芬兰、印度和俄罗斯等国利用硫铁矿生产硫,而其他国家则主要从油气田、有色金属等中回收硫。从硫磺的产量方面看,北美、前苏联和中东地区为主要产地,约占世界硫磺产量的70%以上,2012年,硫产量居前十位的国家分别为中国、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沙特阿拉伯、德国、日本、哈萨克斯坦、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伊朗(表4)。

表4 2006—2012年世界硫产量

资料来源:Mineral Commodity Summaries,2006—2013

注:中国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06—2012

目前,世界硫资源的主要来源是工业副产回收硫,2011年其占总来源的比例为811%,少量来源于硫铁矿、自然硫、弗朗斯法回收硫及其他形式的硫(表5)。

表5 2005—2011年世界硫产量来源构成

资料来源:Minerals Yearbook,2005—2011

(二)我国硫生产状况

我国硫资源包括硫铁矿、伴生硫铁矿、自燃硫及冶炼烟气中回收的硫和从石油、天然气中回收的硫磺。此外,以煤为原料的合成氨厂、炼焦厂在生产合成氨和煤气的同时回收少量的硫磺。目前,我国硫铁矿和伴生硫矿的硫产量占全国硫产量的85%,天然气、石油和煤中回收硫占14%,自然硫较少,约占总产量的1%。

1硫

自2005年以来,我国硫产量呈持续上升趋势(图2),2005—2012年,产量从839万吨升至1840万吨,年均增长119%(表6)。

表6 2005—2012年我国硫产量

资料来源:中国硫酸工业协会;武雪梅,我国磷肥、硫酸行业形势和展望,2013,4(22)

图2 2001—2012年我国硫产消量变化

2硫铁矿和硫酸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根据农业发展的需要,逐步建设和完备了与硫酸、化肥工业配套的、具有相当技术和管理水平的硫铁矿生产基地,相继建成了广东、安徽香山、内蒙古炭窑口、山西阳泉、湖南七宝山、南京云台山、浙江龙游、辽宁张家沟等硫铁矿生产和加工基地(图3)。近年来,我国对硫酸产业结构和原料结构进行了调整,硫铁矿制酸产量不断下降,硫铁矿产量不断萎缩,从1995年的1765万吨,下降至2003年的871万吨。但自2004年以来,由于进口硫磺一直在高价位运行,我国不仅将烧硫磺的制酸装置又改回烧硫铁矿装置,硫铁矿制酸产量也开始缓慢回升至1050万~1250万吨(图4)。

图3 我国主要硫酸生产省份硫酸来源构成

图4 我国硫酸来源构成

随着磷肥产量的迅速增长和其他工业硫酸用量的增加,我国硫酸工业以每年200万吨的产量增长速度发展。2001年,我国硫酸产量为2651万吨,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2003年,超过美国居世界首位,产量达到3319万吨。2009年,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产量有所下滑(图5)。根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资料,2012年,硫酸产量达7637万吨,同比增长48%;另根据硫酸工业协会数据,2012年,我国硫酸产量8403万吨,同比增长54%,占世界硫酸产量的36%。其中,硫磺制酸3904万吨,同比增长16%,占硫酸总产量的46%;冶炼烟气制酸2386万吨,同比增长120%,占硫酸总产量的28%;硫铁矿制酸1206万吨,同比增长47%,占硫酸总产量的14%。2005年以来,硫酸产量年均递增89%。

从硫酸产业布局角度看,硫酸生产仍集中在磷复肥产地和工业发达地区:云、贵、川、鄂四省份硫酸产量占42%,华东地区占27%,华南及重庆占17%,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占14%。从各省份的产量上看,云南省硫酸的产量达1211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158 %(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数据全国量7637万吨计算)。紧随其后的是湖北省、贵州省和山东省,分别占总产量的87 %、86 %和84 %。我国硫利用结构正在向环境保护目标发生重大转变,已逐渐形成以硫磺制酸、硫铁矿制酸、冶炼烟气制酸三分天下的布局。

图5 我国硫铁矿(折硫35%)和硫酸产量

三、国内外消费状况

(一)世界硫消费状况

从消费角度看,硫不同于大多数其他矿产品,不是作为一个完整的独立产品被利用的。全球平均80%以上的硫磺都是以硫酸形式消费的,其中磷肥业是硫酸最主要的应用领域,约占硫酸总消费量的64%。2003年以前,世界硫磺市场需求相当疲软,但近几年,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08年,全球硫磺消费量达到5210万吨,创历史最高纪录;2009年,受金融危机冲击,磷肥工业和非肥料工业对硫磺的需求均有所下降,全球硫磺消费量下降1%;2010年,受全年经济向好因素影响,硫磺消费也随之回升至5020万吨,比2009年增长123%;2012年,消费量达到5800万吨,同比增长55%(图6)。

图6 2001—2012年世界硫磺消费情况

(二)我国硫消费状况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硫被用于生产硫酸,其余的被直接应用于生产深加工产品。2012年,化肥用硫酸量占总量的63%,比2011年下降3个百分点;工业用硫酸占37%。2001年以来,我国硫消费量呈上升趋势,2010年出现轻微回落,随后稳步上升(图7)。

图7 2001—2012年我国硫磺消费情况

四、国内外贸易状况

(一)国际硫贸易状况

国际硫贸易的突出特点是硫磺从油气生产大国流向磷肥生产大国。近年来,全球硫贸易量约2800万吨。加拿大、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西亚诸国及日本是世界最大的硫素出口国和地区。上述国家和地区出口合计占全球出口总量的70%。其中,沙特阿拉伯是中东地区最大的硫磺生产国,所产硫磺全部用于出口。进口量较大国家有中国、摩洛哥、美国、印度、巴西和突尼斯。其中,中国、美国因国内产量的增加进口量不断减少;而摩洛哥、巴西等国由于新建磷肥装置的投产将需要大量硫酸。

全球硫素贸易出现两极分化苗头。目前,加拿大的硫磺出口集中在太平洋地区,中国是主要出口目的地,但对中国出口的份额在下降,同时向大洋洲的发货量逐渐增多。加拿大对南非和拉丁美洲的硫销售保持稳定,而北非在加拿大硫素出口中的比例不足15%。西亚的硫素出口集中在印度和中国,这两个目的地占伊朗、阿布扎比酋长国、卡塔尔和沙特阿拉伯出口的大部分。这些国家继续向北非和地中海地区出口硫磺。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的出口对象主要是北非,其次是中国。

(二)我国硫贸易状况

我国是硫净进口国,并且进口数量相对较大。进口的类型主要是硫磺,其次是硫酸。

1硫磺

目前,我国硫磺年产量约为520万吨,而2012年硫磺表观消费量却达到1540万吨,呈现出严重的供不应求局面。自1995年起,我国硫磺进口量以年均365%的速度增长,消耗了过去几年世界新增硫磺产量的60%以上。

2001年,我国进口硫磺337万吨;2004年,硫磺进口量出现了跨越式的增长,增加到677万吨,同比增长2385%;从2005年起,硫磺的进口量就稳定在800余万吨的水平;2008年,受价格上涨幅度过大的影响,全年进口硫磺842万吨,同比下降128%;2011年,进口量接近952万吨,低于2010年的1049万吨,同比下降92%,2012年,进口量为1120万吨,同比增长176%(图8)。主要的进口来源国和地区包括西亚地区、哈萨克斯坦、日本和加拿大。此外,我国硫磺进口国家和地区已从以加拿大为主逐步转移至以中东地区为主,2012年,我国从中东地区进口的硫磺已占到进口总量的443%。

图8 我国硫磺进口量变化趋势

2硫酸

我国每年供沿江、沿海地区磷复肥用进口硫酸,主要是来自日本和韩国。自2002年以来,进口硫酸量一直在180万~200万吨,2007年,由于国际市场化肥和有色金属冶炼对硫酸的需求加大,价格走高,部分日、韩冶炼酸流向印度、澳大利亚、南美等市场,中国进口硫酸量减少,全年进口196万吨,同比下降92%。2008年,受中国沿江、沿海地区磷复肥减产影响,进口硫酸总量有所下降,全年进口硫酸161万吨,同比下降18%。2012年,进口硫酸105万吨,同比下降58%。

五、价格走势

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统计,1991—2001年,世界市场中硫的价格处于下降趋势。1991年,硫的价格高达715美元/吨,但到2001年最低时一度降至100美元/吨,降幅为860%。但是进入21世纪,硫的价格大幅上涨,特别是2008年一度涨至400美元/吨附近,随后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回落至40美元/吨。2010年,受国际油价震荡上扬及相关产品价格大幅上涨的影响,硫磺价格一路上扬,到12月已达160美元/吨。2010年后持续下跌,2012年,均价为812美元/吨(图9)。

图9 世界硫的价格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Mineral Industry Survey

注:图中数据为美国从国际市场上进口硫的年均价格

2006—2007年年初,国内硫磺的价格都维持在1000元/吨以下的水平,但从2007年2月起,硫磺价格一路上涨,12月底涨至3840元/吨,2007年,国内硫磺平均价格为3029元/吨。2008年,国内下游工厂硫磺制酸扩产迅速和化肥生产开工率充足,加大了对硫磺的需求,使得硫磺市场缺口进一步增大,价格快速上升,6月最高时达到6000元/吨。随后,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硫磺价格暴跌,跌至1000元/吨左右。2009年上半年,硫磺市场一直处于低位,价格波动在500~750元/吨区间中,进入四季度,受海运运费上涨影响,国内硫磺市场价格上扬,12月底涨至1150元/吨左右。2010年,国内硫磺价格小幅波动,波动区间为1000~1600元/吨。2012年,国内硫磺价格出现小幅回落,年底跌至1382元/吨左右(图10)。

图10 我国硫的价格变化情况

六、结论

(一)世界硫供需形势

长期以来,全球硫磺的生产与需求经常处于不平衡状态。2004年之前,硫磺总产量一直超过全球的实际消费量。2005—2007年,硫磺产量降到了市场需求量以下,表现为供不应求。2008年以来,世界能源生产大国在石油炼化厂和天然气净化厂配置了高效硫回收装置,全球硫回收能力持续提高,局部地区硫磺产量过剩,如加拿大等国硫磺库存高达1000万吨。未来,随着世界石化能源产量持续增加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呼声高企,世界各国不得不加强石化能源和冶金工业副产硫的回收,全球回收硫产量增加是必然的。据专家预测,加拿大、伊朗、沙特阿拉伯、哈萨克斯坦、卡塔尔和中国等国家石油炼化和天然气净化回收硫产能将增加至1800万吨/年以上,2013年,全球硫生产能力过剩80万吨。到2017年,全球硫产量将过剩780万吨(表7)。

表7 2009年以后全球硫供需平衡状况 单位:百万吨

资料来源:MPrud' homme,IFA,June 2013

近期内,个别国家的出口供应将会增加。预计阿布扎比酋长国、卡塔尔和土库曼斯坦的硫素出口供应将有明显增长。多数其他已有出口国由于一系列因素则将面临出口供应量下降的问题,这些因素包括天然气处理回收量下降、国内需求增加或者是硫磺库存供应能力降低等。沙特阿拉伯和俄罗斯尤其如此。个别其他供应国的硫素总产量将会略有增加,可能最终将转变成出口供应的增量,加拿大和委内瑞拉可能出现这一情形。

(二)我国硫供需趋势

我国硫供应能力不能满足国内消费需求,硫供应存在较大缺口,只能依靠进口硫磺解决这一问题。目前,我国硫资源对外依存度较高,2005—2007年接近60%,2008—2009年有所下降,但是仍然占到世界贸易量的30%左右。

中国硫酸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新增硫酸装置在2013—2015年将逐渐建成,届时硫酸产能将极大提升,但消费增长有限,这将导致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的格局。

冶炼酸方面,2011—2012年已有约750万吨装置建成投产。2013—2015年,还将有金川防城、山东东营鲁方、安徽铜陵有色、富春江和鼎铜业等约450万吨装置建成,部分与铅锌配套的中型冶炼酸装置也在建设中,到2015年,冶炼酸产能将极大提高。

硫磺制酸方面,2013—2015年将有湖北兴发、湖北新洋丰、贵州路发、贵州瓮福织金、浙江宁波新福等约600万吨装置建成。

受硫铁矿资源的限制,未来硫铁矿制酸量不会出现较为明显的增长。未来5~10年,随着我国硫产能不断快速提升,硫对外依存度将进一步下降,预计2015年对外依存度将下降为30%左右。

(执笔:刘超)

4 3NF relations:

Customer(CustomerNumber,CustomerName,Address,City,State,Postcode)

Product(ProductNo,Description,Quantity,UnitPrice)

Orders(OrderNumber,CustomerNumber,OrderDate)

OrdersDetails(OrderNumber,ProductNo,Quantity)

2.(简短的)一句话[S]

He threw in a word or twonow and again他不时插一两句话。

3.话,谈话;言辞;歌词[S1][P1]

Ican not remember the words of the song我忘了那首歌的歌词。

4.消息,音讯;传说[U][E][(+of)][+that]

He sent word to us that he would not be able to come他带信来,说他来不了。

5.最贴切的字眼[theS]

6.口令,暗号[theS]

7.命令,指示[theS]

The general gave the word to execute the deserters将军下令处决逃兵。

8.诺言[S]

He is a man of his word他是个信守诺言的人。

9.口角,争论[P]

Sarah had words with her brother this morning今天上午萨拉与她兄弟吵过嘴。

10.宗(大写)圣经,福音[theS]vt用言词表达[O]

vt为…措辞。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 In the beginning was the word, and the word was with god, and the word was god

同源词

英语word[wɜ:d]‘词,单词;字’,其中的-d置换为-n即是汉语的‘文’。文wén明文‘彩色交错;纹理,花纹;文字’、wèn《集韵》明问‘文饰’,越南语vǎn,英语writing;支谶译mun为文,康僧会译mūr、mud为文。鼻冠音nd分裂为n、d。古藏文中韵尾-d和-n常常互换,如tɕhed po~tɕhen po‘大’、赞普btsan po~btsad po。蒙语以-t尾替换-n尾构成词的多数形式,如qat为汗qan的多数形式、乞牙惕Kiyat为乞颜Kiyan的多数形式。支谦译da、na为那、译yāt、yan为延,将d、t译为n;支谦译phin为宾(帮真)、匹(滂质),支谶译vaṇ、支谦译vat为曰(影月),将n尾译作t尾。n尾变t尾的现象在汉越语中也存在,如:汉笨bèn/越南bát、汉胺àn/越南át、汉咽yān/越南yết。n尾变舌头音尾的现象在日耳曼语中也存在,如:古英语mūth‘mouth口’,古弗里斯兰语、古撒克逊语mūth,古高德语mund,哥特语munths,古北欧语munnr。最为重要的是英语和汉语在最基础的数词‘一’中亦存在这种交替现象:一yī影质,越南语nhất;同为影母质韵的乙在越南语中为ất;支谶译mat、madh、支谦译mad为蜜(明质);古汉语的一当为at或ad;古汉语一at(或ad)无疑和古英语ān‘one’同源。英语word和汉语‘文’均出自‘不律’。不律即笔吴语谓笔为“不律”。许慎《说文解字·聿部》称:“聿,所以书也。楚谓之聿,吴谓之不律,燕谓之弗,秦谓之笔。”吴语“不律”这一称呼为后来的蜀语、粤语所继承。“不律”在后汉三国时期的读音可拟为prud。在后汉三国时期,安世高译pūr为不(帮物、帮有、帮尤、非虞)、译puṣ为沸(帮未),支谶译pūr、put、支谦译puṣ为弗(帮物)。支谦译梵语rud为律(来术);康僧会将梵语grod译作拘律,以律对译梵语rod;律可还原为rud或rod。“不律”可标写为pūrrud、purrud等。不律purrud可简化为purud、prud,因为purud第一个音节pu以第二个音节rud的词首辅音r收音即是purrud,而prud可读作不律purrud。不律prud即是郑张尚芳先生《上古音系》笔的古音prud。古汉语帮母为p是不容置疑的。但汉语反切标音首先反映的是当时的读音,并不代表反切尚未出现年代时的读音也是如此。反切体系中的帮母在更为古老的年代可能并非p。格林定律表明日耳曼语的一部分p、t、k来自原始印欧语的b、d、g,汉语p、t、k同样有一部分是由原始姬语的b、d、g演化来的,即存在原始姬语b、d、g>古汉语p、t、k之音变。帮母字在后汉三国时期可对译梵语b是这一语音变化的反映。在后汉三国时期,支谶译bar为钵(帮末)、译bṛ为比、译bud为沸(帮未),昙果译bi(l)为俾(帮纸),支谦译梵语ba为波(帮戈、帮支)、译(v)ba为陂(帮支、帮寘)、译bi为比(帮旨、至,奉脂,并至、质)。安世高译pus为沸,支谶译bud为沸,帮母在后汉三国时期既可对译梵语p、亦可对译梵语b-。不律prud亦可写作brud。古代吴语基本上保持着原始姬语的原貌。原始姬语的不律brud仍保存在古代吴语中,但在其他方言中却发生了分化,音变成楚语之聿、燕语之弗和秦语之笔。不律brud的读音由于b>p、r>l、d>t等音变而发生改变。不律在越南语中读为bất-luật、现代粤语读为pǝlɐt。聿yù喻术,越南语duật;《说文》称聿“从帇一声”;越南语一(影质)nhất、乙(影质)ất,古英语ān‘one一’。《说文·彳部》:“律,均布也。从彳聿声”。律聿在东汉尚是同音字。凯尔特语、阿拉伯语均缺失辅音p,印欧语的词首辅音p在凯尔特语中脱落,如印欧语的父亲(希腊语patēr、拉丁语pater、古英语faeder、哥特语fadar、古北欧语fathir)在古爱尔兰语中作athir、盖尔语中作athair。聿是不律prud第二个音节律rud的音转:不律prud的词首辅音p脱落>律聿rud>yud(梵语y与汉语喻母对应)。弗fú帮物,越南语phất;支谶译put、pūr为弗,支谦译puṣ为弗。不律prud的介音-r-(郑张尚芳先生称之为中垫)脱落后即是弗pud。笔bǐ帮质,越南语bút;弗pud/put之u音转为i即是笔pit。沙加尔称:“基于谐声证据,Baxter(1992:441)把‘笔’(中古pit)构拟成带圆唇元音的prjut。他把-rjut>-it视为唇音后(经由wit,异化为-it)的规则音变。”(《上古汉语词根》,上海教育出版社,第234页)prjut中的-j-纯属画蛇添足。郑张尚芳prud的中垫-r-本身就可音转为介音-j-。从古英语ān‘one’和越南语ất(影质)的对应看,上古汉语质韵为a:d;帮质之笔在上古汉语中的读pa:d。笔pa:d经a:>i、-d>-t演变成中古汉语pit。帮质之笔表明古代秦语a和古代姬语u存在对应。越南语不(帮物)读bất、笔(帮质)读bút,两个字的韵母读音正好弄反了;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仍是元音a、u的交替。不律brud的词尾发生-d>-sh音转而变成英语brush[brʌʃ]‘毛刷,刷子;画笔,毛笔’。石泰安称“北部的吉尔吉特或钵露(Bolor),汉籍中称之为‘勃律’,而藏文中则作Brusha”(《西藏的文明》第60页)律rud变作藏文之rush(a)。勃bó定没,越南语bột;康巨译duṣ为突(定没),梵语-ṣ和汉语-t相对应;蒙古语Turkut被译为突厥、突对译Tur、没韵对译ur;勃可还原为bur,u、r换位后即是bru。《古今注》称“蒙恬造笔即秦笔耳。以枯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所谓苍毫也。彤管赤漆耳。史官记事用之。”中国传统意义上的笔是毛笔,圆珠笔、钢笔等都是舶来品。‘不律’的确切含义是‘毛笔’。毛笔和毛刷都是将动物的毛固定在它物上作为工具来使用的,两者在制作上有共同之处,因此brush在英语中既指毛刷又指毛笔。高地德语迟至公元八世纪发生了下面的音变:前期日耳曼语t>高地德语ts(拼写为z;在元音后>ss)。例如,英语tongue,高地德语Zunge;英语water,高地德语Wasser。这一音变类似于汉语的“氏”由“氐di”音变为shì、zhī。英语字母组合th-(源自古英语字母ƥ,古英语字母ƥ可和古英语字母ð互用)读[θ]与前期日耳曼语t>高地德语ss相当。汉语中亦曾经发生d-、t->sh-音变。如“提”:tí杜奚切(定母齐韵),shí是支切(禅母支韵);同一个字有两个读音tí、shí,正表明tí、shí之间存在音转。又如“蝭母”即“提母”;蝭音匙,又音提,其shi读是由ti读音变来的。摄摩腾、竺法兰译dhyan为禅(禅腺、禅仙),古汉语定母为d,提之读音反映出汉语存在d>t、d>sh音转。《易·大畜》:“舆说(脱)輹”,《左传·僖十五年》“车说其輹”。说即脱,两者上古音相同。说从兑得音,说、兑两字现代音的分离亦反映出汉语中舌头音向sh-的音转。眡,古“视”字,从目从氐,目表义、氐表音,反切为承矢切(禅母旨韵)、都奚切(端母齐韵)。单之都旱切(端母寒韵)与其市连切、常演切、时战切(皆为禅母);坛之徒干切(定母寒韵)、徒案切(定母换韵)与时战切(禅母线韵)之间存在同样的音转。头(tóu度侯切,定母侯韵)与首(shǒu书九切,审母有韵)之间亦存在d>sh音转。裻dū只有一个意义“衣背缝”,却有两个反切冬毒切(端母沃韵)、先笃切(心母沃韵),这两个读音为t>s音转造成的。裼,xī先击切(心母锡韵)、tì《集韵》他计切(端母霁韵),也存在t>s音转。汉语中发生过d-、t->sh-音变还在汉字的越南语读音中得到反映。检阅《越汉辞典》可以发现汉语的s-声母字绝大多数在越南语中读t-声母、汉语的sh-声母字绝大多数在越南语中读th-声母,这种转换不是个别的,而是大量的、成体系的。汉语中存在d-、t->sh-、zh-、ch-,使英语的d、t、dr、tr可与汉语的sh、zh、ch相比较。比如“树”,英语tree,汉语shù常句切(禅母遇韵)、臣廋切(禅母麌韵),支谦译dhra为阇(端模、禅麻),原始姬语的树可拟作dhrā。上古汉语的知、彻、澄或可拟为tr、thr、dr,李方桂先生《上古音研究》中的知组在上古的拟音正是tr(j)-、thr(j)-、dr(j)-。现代英语dr、tr的发音接近于汉语的zhu-、chu-,它们最终将变成汉语的zh-、ch-。英语之dr-将发展成汉语zh-、英语tr-将发展成汉语ch-。由于汉语中曾发生d>sh音转,因此可将汉语的(shòu审宥,越南语thú)比对成古英语dēor‘野兽’。古英语dēor‘野兽’中的词首辅音d-音转为sh-、流音衬音尾r脱落后即是汉语的兽。dēor在英语中演变为deer‘鹿’,可见dēor和鹿亦是同源词,汉语的鹿同样和兽同源。鹿lù来屋,越南语lộc,古英语rā、变体rāha,古北欧语rā,古撒克逊和古德语rēh、变体rēho;汉语的鹿和日耳曼语之鹿亦是同源词。不律brud/prud是原始姬语的固有词汇,姬语西支的日耳曼语保留着这个古老词汇。日耳曼人从中国的黄河流域迁徙到欧洲时,把这一词汇带到了欧洲。日耳曼人曾生活在黄河流域有语言证据,哥特语的['ahwa]‘江河’透露出哥特人曾生活在黄河边的惊人秘密。布龙菲尔德称:“哥特语['ahwa]‘江河’(跟拉丁语aqua‘水’同语源),平行的古英语形式是ea[e:a]”(《语言论》216)河hé胡歌切(匣歌)‘黄河;河流的通称;指银河’,越南语hà;中古汉语hwa;原始姬语ca或cua;日语华、夏皆读ka。黄河是因为居住在其两旁的华夏之人而得名的。哥特语['ahwa]中的hwa实即匣歌之河。哥特语['ahwa]中的a相当于英语的不定冠词a,哥特语通过不定冠词a而使专指黄河的专名‘河’普通名词化;不定冠词a具有使专名泛化(抽象化)的功能。哥特语['ahwa]‘江河’表明哥特人曾生活在黄河边。现代德语的Feder['fe:der]‘笔’出自日耳曼语的固有词汇不律brud/prud。不律brud/prud中的介音-r-换位到词尾后为budr/pudr,b、p>f、u弱化为e之fedr即是现代德语Feder。法语plume[plym]‘笔’出自法兰克语。法兰克人为日耳曼人,所讲的日耳曼语中保留着原始姬语的固有词汇不律brud/prud。古英语hund‘dog’的词尾-nd和龟兹语(吐火罗语A)犬ku/koṃ的词尾-ṃ相对应,将不律prud的词尾-d置换为词尾-m成为prum,prum最终演变成法语plume。燕之弗pur中的u弱化为e、-r替换为-n即是英语pen‘(用墨水等书写的)笔’。日语fude‘毛笔’出自燕之弗pud,它和德语的Feder异常接近。汉文的“笔”在突厥语中作bit并派生出动词biti‘用毛笔书写’。突厥语biti中的词尾-i具有使动意味,它使笔bit动起来,动笔为写。笔在藏文中作pir。藏文借字pir与英语的pen、德语的Feder、中古汉语的笔pit相对应。据《唐会要》,吐蕃弄桑赞普Sron-btsan Sgam-po请唐高宗(650-683AD)派遣技术工人。中国的毛笔至晚在7世纪已经输入西藏了。藏语pir亦出自燕之弗pur,弗pur中的u音转为i即是藏语pir。弗pud的词尾发生d>s音转后仍是弗(支谦译梵语puṣ为弗),借入朝鲜语成为pus‘刷子;毛笔’。pus在朝鲜语中和英语的brush一样,第一义是刷子、第二义才是毛笔。虽然笔在汉语中没有刷子义,但从朝鲜语借词pus‘刷子;毛笔’来看,不律brud在原始姬语中是有‘刷子’义的。沙加尔称:“更晚的借词反映/i/音,如朝鲜借词p'il、日语借词hitsu(及口语中的empitsu‘铅笔’,对应汉语的‘铅笔’,中古汉语音ywenpit。铅笔是中国发明的,用于纸上修改)、藏文pir(毛笔)和满语的fii(毛笔)等等。”(第235页)日语hitsu中的hi是fude‘毛笔’首音fu-之异读,促音尾-tsu为-de之音转。英语pen之来源美国著名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认为英语pen‘笔’来自拉丁语penna,原义是羽毛feather,最初只严格应用在原始的鹅毛笔quill pen。布龙菲尔德在其《语言论》中称:“拉丁语penna‘羽毛’(>古法语penne)借入荷兰语和英语表示写字的pen‘笔’。法语plume[plym]和德语Feder['fe:der],口语里当作‘羽毛’讲的,也用来代表‘笔’。鹅毛管的笔不再时兴了,因而这些意义孤立了。”(《语言论》第537页)在油画、**中常常可见中世纪的欧洲人手持鹅毛笔的形象,人们把鹅毛管笔称作“羽毛”是极其自然的事。在流行鹅毛笔的年代,笔与羽毛的关联清晰可见;在鹅毛管笔消失之后,笔与羽毛的关系就中断了。但是鹅毛笔是在中世纪时兴起来的,古代拉丁人并不使用鹅毛管笔。事实上,最早的笔是由芦苇杆制成的。苏美尔人将芦苇杆的一端削成切面呈三角形的尖锋,当作书写工具;这就是最早的笔。这种芦苇笔,可以说是后世鹅毛笔和钢笔的前身。埃及人的笔也是用芦苇杆制成,所用的浓黑墨汁是由柴火烟与水调和后再添放一点阿拉伯树胶之类的粘着剂而成、红墨汁是用朱砂或红铅粉末制成,书写用草纸是用纸莎草(papyrus)制成的。埃及人的芦苇笔源自苏美尔人。郑张尚芳先生在为周及徐《汉语印欧语词汇比较》所作的序中沿袭了布龙菲尔德的羽毛论:“像拿汉语‘笔’跟拉丁penna、英语pen、法语plume来比就似乎不妥,这些印欧语的语源都来自‘羽毛’,因为印欧人有以削尖羽毛管来书写的历史,而汉人却没有这种历史习惯,汉语‘笔’prud则来自小毛刷,而非羽毛。不能因为两者都有pl-式复辅音声母,用途相同,就认为有相通关系,这类比较仍然不应脱离语源历史的制约。”从语源上讲,荷兰语、英语pen‘笔’出自拉丁文penicillus‘毛笔、画笔’,并非出自拉丁文penna‘羽毛’。荷兰语、英语pen‘笔’是拉丁文penicillus‘毛笔、画笔’的缩减形式。希罗多德称:“盖披拉人(Gephyraei)所属的、这些和卡得莫司一道来的腓尼基人定居在这个地方,他们把许多知识带给了希腊人,特别是我认为希腊人一直不知道的一套字母。但是久而久之,字母的声音和形状就都改变了。这时住在他们周边的希腊人大多数是伊奥尼亚人。伊奥尼亚人从腓尼基人学会了字母,但他们在使用字母时却少许地改变了它们的形状,而在他们使用这些字母时,他们把这些字母称为波依尼凯亚;这是十分正确的,因为这些字母正是腓尼基人给带到希腊来的。此外,伊奥尼亚人从古时便把纸草称为皮子,因为在先前由于缺乏纸草,他们是使用山羊和绵羊的皮子的。而甚至到今天,还有许多外国人是在这样的皮子上写字的。”(《历史》卷五58)在《历史》所附《重要译名对照表》中没有收录波依尼凯亚。从波伊勃司phoebus、腓尼基人Phoenicians和译者王以铸常将ce译作凯来看,波依尼凯亚为Phoenicea。波依尼凯亚Phoenicea(字母)一词显然出自腓尼基Phoenicia。古希腊语的‘纸’也和腓尼基人有关。比布洛斯Byblos是腓尼基人所建立的城市。在古代比布洛斯Byblos生产的纸张很有名气,希腊人称从比布洛斯城运来的纸张为比布洛斯Byblos,用这种纸写成的书籍称作比布利阿biblia。圣经Bible一词就是从这个词演变而来的。字母也就是文字是由腓尼基人带给希腊人,并由希腊人传给伊特拉斯坎人的,伊特拉斯坎人再传给拉丁人。在伊特拉斯坎字母的基础上最终形成拉丁字母。腓尼基人将文字带给希腊的同时也将书写文字的工具——笔——带给了希腊,笔的名称多半也出自腓尼基。希腊在传播字母的同时也传播着书写文字的工具——笔。字母和笔一同传给了罗马。腓尼基Phoenicia,希腊语作Phoinike,罗马人称为布匿Punic,埃及人称为蓬特Punt。拉丁文penicillus‘毛笔、画笔’的词根penici-显然出自布匿Punic,布匿Punic的u弱化为e即是penic。若从拉丁语追溯,英语pen的最初语源是布匿Punic。不律purrud的变体形式burrud可解释为蒲类芦苇(杆)。今巴里坤湖(Barköl)即古之蒲类海,köl为突厥语之湖,Bar即蒲类。蒲类Bar中的a音转为u即是Bur。芦lú落胡切(来模)“别称苇、葭、蒹葭、芦苇”、越南语lô、lự,英语reed[ri:]‘芦苇,芦苇杆’。若将rud比定为‘芦’,那么不律burrud意即蒲类之芦苇(杆)。腓尼基人是航海民族,蒲类和濮人则是水上民族,他们都是欧洲史前时期湖上居民之后裔。蒲类在晋国筑蒲之前就已生活在中国山西了,“蒲”城就是以他们的族名“蒲类”来命名的。蒹jiān见添,越南语kiêm;波斯语qalam‘笔’出自蒹,本意也是芦苇(杆)。希腊文graphia‘书写’中的gra可能是汉语葭(jiā见麻,越南语hà)、graph则相当于汉语蒹,最初指由芦苇杆削成的芦苇笔。不律和文字《说文》:“聿,所以书也。”笔作为书写工具和书写密切相关;由笔可以派生出书写和文字。在动词和相应名词的关系上,通常是名词在先、动词在后;要先有秤chèng然后才会有秤chēng(称)的动作;在“笔”和“写”的关系上亦是如此。路易·巴赞称:“西突厥语中的yazï(文字)派生自yaz-(书写),其相对应的东突厥文biti(词义相同)之本意为‘用毛笔书写’,派生自bit,借自汉文名词‘笔’”(《突厥历法研究》第271页)动笔为写,笔和写关系密切。在古代,笔是写的前提条件,没有笔就不能写,使用笔的行为就是写,写可以看成笔的动词化。根据同样的理由,藏文bris/brids‘写’派生自汉语不律brud。不律brud的变体brid直接转为藏语书面语的‘写’bri/bris/brids,并演变成现代拉萨藏话tʂhi13、巴塘藏话tʂI13。写:错那门巴pri35、墨脱门巴bry/dʐi、兰坪普米话xǝ13 dʐy13(笔为pi13)、九龙普米话dʐy35、独龙话bɹi、墨江哈尼tshv33(笔为pi35),羌语ɹɛ(笔为pi)、道孚ra(笔为pi)、博嘎尔珞巴pi:、史兴pā53、缅甸书面语re3、喜德彝语bu33、巍山彝语va33(笔为pi13)、傈僳语bo33、绿春哈尼bu31(笔为pi31)、拉祜bu21、基诺pjo55、纳西pɚ55(笔为pi13)、白语va21。以上诸语言的“写”皆源自不律brud。不律brud经b>w、u>i、d>t音转派生出古英语['wri:tan]‘写’、['writere]‘写作者’,最终形成现代英语write(wrote,written)‘写;写字’、writ·ing‘书写;写作;书法,笔迹’。“聿,所以书也”,聿在汉语中派生出书。书从聿从日;聿为笔;日代表牍,日之口代表木简或竹简或笏,日中的一代表木简上的一行文字,笔指向简并留下文字为书。书和牍的读音都出自聿。书shū审鱼“记载,写作;文字,字体;书籍;书法;书信,尺牍。”,越南语thư。《说文》:“书,箸也。从聿者声。”不律brud>律聿rud>lud>lui>中古汉语shü。汉语存在音转l->sh-音转,如娄声(l-)之数(《说文·攴部》:“数,计也。从攴娄声。”)却读为sh-。牍也可音转为书。牍dú定屋‘书版,木简’,越南语độc。后汉三国时期的译音中定母d和来母l存在相混现象:如支谶译梵语dvī为利(来至),支谦译di、dī为履(来旨)、译din、(v)dvi为利。汉语的舌根音尾和舌头音尾也存在相混现象。聿lud可音转为牍duc,牍duc发生d>sh、-c>-i、ui>ü即变成中古汉语的书shü。著zhù知御‘撰述,写作’,越南语trứ。聿rud>rut>著tru>中古汉语trü。出自聿之书有‘文字’义,英语letter‘字母’的词根let当出自聿即有:聿rud>rut>let。汉语‘写’和‘不律’没有关联,汉语写可能出自涂。写xiě心马,越南语tẚ;涂tú定模、澄麻‘泥;粉饰’、dù《集韵》徒故切(定莫),越南语đồ。笔的功能就是写字。使用笔生成的产物就是文字,古代文字源自笔。不律burrud的简化形式burd经b>w音转产生古英语word‘words字’。秦语之笔ba:d中的声母音转为从母、a音转为i、-d脱落后转为声调即为汉语的字。汉语中存在并母向从母的音转。《说文解字》:“自,鼻也。象鼻形。凡自之属皆从自。”《康熙字典》称“鼻,古文自”自zì从志“自己;开始,起头;从”,越南语tự;鼻bí并至,越南语ty。古文鼻、自既为同一字,其读音肯定相同,自的读音变成从母,当是上古汉语并母音转为中古汉语从母所致。鼻子:突厥语burun、维语burun、乌孜语burun、裕语porïn/ehrgï、图瓦语burun、土语burun、阿语boholdα、土库语burun、撒语boholda、哈语murun、柯语murun、塔语borïn/tαnαw、巴语moron/tαnαw、雅语murun、楚语-。波斯语bīnī。突厥语的鼻子和汉语的‘鼻’同源,英语nose‘鼻子’则和藏语书面语sna‘鼻子’同源。鼻的上古音可能是bur,事实上四川话中鼻笔同音、鼻读同笔。如果上古汉语的鼻为bur,那么字(和自同音)直接源自bur。《方言》十三:“鼻,始也。兽之初生谓之鼻,人之初生谓之首。梁、益之间谓鼻为初,或谓之祖。”注:“鼻、祖皆始之别名也。”鼻在四川话中为入声韵,读音与必笔(bit)相同。“梁、益之间谓鼻为初”之“鼻”当即英语begin(began、begun)(古英语beginnan‘to begin’,begann‘I,he began’,begunnon‘we,ye,they began’)‘开始’之beg-。字zì从志‘乳哺,生育;爱;文字’,越南语tự。‘字’的乳哺之义显示了它和‘哺’的密切关系。哺bǔ并暮‘喂食’,越南语bô、bộ,英语feed。‘字’的上古音当和‘哺’相同,读为bu(r)。藏语书面语的‘写’bri/bris/brids音转为现代拉萨藏话tʂhi13、巴塘藏话tʂI13类似于汉语中‘笔’向‘字’的音转。藏语br、pr>tʂ、tʂh音转和汉语并>从音转相类似。古英语from即汉语的从。从cóng从钟‘跟随,追随;听从,归顺;自,由’,越南语tùng、tòng,金尼阁çcum(清平、浊平)、çúm、chòâm、chcuâm;原始姬语bram或barm。古诺斯语frá‘from从,来自’,古英语为fram、from;frá发展为fro。古诺斯语frá和古汉语自bur是有关联的。作为文字来讲的文和不律brud的关系也是很密切的。文wén明文‘彩色交错;纹理,花纹;文字’、wèn《集韵》明问‘文饰’,越南语vǎn,英语writing。支谶译mun为文,康僧会译mūr、mud为文,支谦译muc为文。弗pur/pud的词首辅音p置换为m即是‘文’。在藏缅语族中格曼僜的pit55‘字;书’显然出自汉语的笔,格曼僜语的笔为kɑŋ55bie55(出自汉语‘钢笔’)。缅甸书面语的sɑɑ2‘字’、仰光缅语的sɑ22‘字’和汉语“写”同源。藏语书面语的“字”ji ge是由楚之聿音变化来的,ji ge演变成今拉萨藏话的ji13ki55。上古汉语律rud和古诺斯语log(复数)、lag(单数)‘law法律’对应。古诺斯语útlagr‘不受法律保护者,被流放者’>古诺斯语útlagi>古英语ūtlaga‘被剥夺公民权者,被放逐者’;古诺斯语útlagr的词头út即汉语‘不’,汉语‘不’的词首辅音音转为w后成为古诺斯语út;útlagr是“不律”的古诺斯语形式。古诺斯语形式的聿lag(律聿古音相同)经l>y、a>i音变成为藏语书面语的字ji ge。羌语ləɣz‘字’亦出自古诺斯语聿lagr。《日本语国语大辞典》称fude‘毛笔’为本族复合词:pumi‘文字’+te‘手’。这种解释是错误的。fude‘毛笔’出自燕之弗pud。日语pumi‘文字’和法语plume‘笔’非常接近,古代文字是笔的产物,日语pumi‘文字’同样是由笔引申出来的。日语pumi‘文字’=燕之弗pud‘笔’+日语后缀词mi。燕之弗pud‘笔’的词尾-d被日语后缀词mi取代后形成日语pumi‘文字’。阅读的对象是书籍是文字,阅读离不开文字,没有文字就不会有阅读。阅、读首先和文字、书籍存在关联。读dú定屋‘诵读’,越南语độc,英语read。汉语读牍同音,汉语的读出自牍,汉语以阅读对象的名称(即牍)来指代阅读行为(读)。古英rēdan、rǣdan>中古英语北部方言rede‘to read阅读’,西撒克斯语弱变化过去时形式rǣdde、ġerǣdd。rēdan、rǣdan之rēd、rǣd即汉语的阅。阅yuè弋雪切(喻薛)‘数,计算;考核,视察;检阅;看,观览;经历;总,合;容纳;卖;长掾’、xuè‘洞,通穴’,越南语duyệt;原始姬语rād。安世高译śud、支谶译yakṣ[tʂ']、支谦译ja为阅。原始姬语阅rād出自产生文字的工具聿rud。

钟广见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广州 510760)

作者简介:钟广见(1965—),男,教授级高工,主要从事石油地质、海洋地质调查研究工作

摘要 油藏描述主要对油藏各种特征进行三维空间的定量描述和预测,以综合分析地质、物探、测井、分析化验、地层测试等各项资料为基础,采用油藏描述的地质技术、油藏描述的地震技术、油藏描述的测井技术和油藏描述的计算机技术揭示地下油藏的规律。油藏描述软件主要有Petrel、Discovery、RMS、EarthVision、SMT等,其中Petrel应用比较广泛。四维地震技术、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应用及储集层物性动态变化空间分布规律研究技术是油藏描述技术发展趋势。

关键词 油藏描述 四维地震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1 油藏描述的概念及特点

11 油藏描述的定义

油藏描述,简称RDS技术服务,就是对油藏各种特征进行三维空间的定量描述和表征。油藏描述亦称为储集层描述,源自英文Reservoir Description一词。早在1979以至预测[1]年,斯仑贝谢公司就已针对油藏描述这一课题设计出了一些软件,随后把三维地震处理、声阻抗以及垂直地震剖面(VSP)等引用于测井研究,并结合高分辨率地层倾角、岩性密度测井、能谱测井等最新技术,进行实际应用,对油藏进行综合分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

现代油藏描述是应用地质、物探、测井、测试等多学科相关信息,以石油地质学、构造地质学、沉积学为理论基础,以储层地质学、层序地层学、地震岩性学、油藏地球化学为方法,以数据库为支柱,以计算机为手段,对油藏进行四维定量化研究并进行可视化描述、表征及预测的技术。在不同的勘探开发阶段,利用不同的信息,采用不同的技术方法和手段,描述不同的具体对象[3]。

12 油藏描述的特点

借助一体化综合油藏描述软件能把地震解释、构造建模、岩相建模、油藏属性建模、裂缝建模和油藏数值模拟显示及虚拟现实于一体,为地质、地球物理、岩石物理、油藏工程工作提供一个共享的信息平台。软件不仅可以提高研究人员对油藏内部细节的认识,精确描述透视油藏属性的空间分布,计算其储量和误差、比较各风险开发模型、设计井位和钻井轨迹、无缝集成油井生产数据和油藏数模结果、发现剩余油藏和隐蔽油藏、降低开发成本。

阐明油气藏的精细构造面貌,沉积体系与沉积相的类型与分布规律、储集体的空间展布,描述储集体参数分布规律及演化特征、储集体非均质性、油气藏的流体性质和分布规律,建立油气藏地质模型,计算油气储量值和进行油气藏综合评价,研究开发过程中油气藏基本参数的演化特征和规律,并为油气藏数值模拟提供基本数据和地质体模型[4]。

油藏描述具有一大特点,两个层次,三条支柱和四项任务。“一大特点”是指油藏描述是以综合为本,即综合运用了地质、物探、测井、分析化验、地层测试等各项资料;“两个层次”是指油藏描述按描述的阶段不同,可以分为油藏描述和油藏管理;而“三条支柱”是指油藏描述是以地质理论、物探技术和油藏工程技术为基础的,在这三条支柱中,地质理论是最重要的;最后,油藏描述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四项任务”:即研究油藏的构造格架、地层格架、岩性分布和油气分布。总而言之,油藏描述的本质是“精细”与“综合”[5-8]。

2 油藏描述方法及技术

构造圈闭、储层展布及流体性质是研究油藏的三大要素,油藏描述研究即研究油藏三大要素的四维变化特征,简单的可以归结为:①油气田地质构造和储层几何形态的研究;②关键井的研究及解释模型的确定;③油田参数转换关系的确定、渗透率估算及测井项目不全井的评价;④单井测试评价;⑤多井处理、单井动态模拟研究及三维油藏模型的建立。因此,对油藏的描述包括静态和动态两部分。

油藏描述在油气勘探与开发中具有特定地质任务,即使阐明油气藏的精细构造面貌,沉积体系与沉积相的类型与分布规律、储集体的空间展布,描述储集体参数分布规律及演化特征、储集体非均质性、油气藏的流体性质和分布规律,建立油气藏地质模型,计算油气储量值和进行油气藏综合评价,研究开发过程中油气藏基本参数的演化特征和规律,并为油气藏数值模拟提供基本数据和地质体模型。

提高储层描述和预测的精度,需解决好储层空间分布问题,而其关键和难点在于做好地震地质联合反演[9-12]。

油藏定量表征的手段主要是运用储层反演,即通过测井地震等信息通过地质统计方法(多点地质统计)[13-21]、反演方法得到表征储层的波阻抗数据体,人机交互解释储层的空间分布规律,得到解释成果:储层顶面构造图、砂体展布图等。存在的问题是反演储层厚度精度依赖于地震分辨率,反演过程中缺少地质沉积知识等信息的控制。储层三维模拟方法预测储层,充分利用测井垂向高分辨率,并引入沉积相控的概念,即储层分布与沉积相的匹配关系,利用地震属性体作为三维模拟的协约束条件加以控制[22-52]。

油藏描述要正确揭示地下油藏的规律,必须利用多种手段和多种信息,并以多学科的理论为指导,才能做好油藏的综合研究和描述,达到预期的目的。故油藏描述的方法和技术涉及的内容很广,概括起来说,可分为油藏描述的地质技术、油藏描述的地震技术、油藏描述的测井技术和油藏描述的计算机技术等四个方面。上述四个方面技术的目的是相同的,即对油藏进行整体或局部、宏观或微观、静态或动态的研究,去揭示复杂油藏的地质问题。由于各个技术属于不同的学科,故各自应用的原理、方法、手段和信息各不相同,所以,它们揭示油藏问题的侧面也是不同的。综合应用上述四种技术,就可以使研究人员从多个侧面来认识油藏,研究油藏,必将有利于正确揭示地下复杂油气藏的地质规律,深化对油气藏的认识。

21 地质综合分析

地质综合分析要求进行地层对比、构造特征研究、储层特征研究、储层四性关系分析、数据分析、断层封堵性分析(图1、2)。

图1 地质综合分析模式图Fig1 Model map of comprehensive geological analysis

图2 地层对比分析Fig2 Correlation analysis map of Strata

22 地震储层反演

在储层特征研究基础上进行反演、储层反演技术是精细油藏描述技术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图3)。

图3 井约束反演Fig3 Inversion constrained by well

23 地震解释技术

地震构造描述的主要任务是要确定圈闭构造特征和构造发育史,提供油藏的空间几何形态、断裂展布和组合关系、圈闭类型等油藏的格架信息(图4)。

三维地震是油藏构造模型研究的最有力技术手段,具有其他方法不可取代的优势,主要有以下一些先进的解释技术。

231 相干体技术

滤波-振幅包络-一阶导数-相干体,这种技术的特殊之处在于突出了不连续性,比地震水平切片的地质解释更直观。尤其是断层解释更客观、更细致。此外,对河道砂体及裂缝的预测也有独特的作用。目前相干体技术已成为三维处理的质量控制手段,确定偏移速度场、偏移算法、比较处理流程的合理性及三维连片效果的工具(图5)。

232 断层自动追踪

利用蚂蚁追踪功能自动追踪断层(图6)。

233 三维可视化技术

三维可视化技术是用于显示描述和理解地下和地面诸多现象特征的一种工具。它被广泛地应用到地质和地球物理学及工程地质等领域,它既是描绘和了解模型物的一种手段,也是数据体的一种表征形式。作为地震资料解释手段的三维可视化技术主要包括:①构造可视化、②地层可视化、③振幅可视化、④信息的综合可视化。

图4 构造特征研究Fig4 Study of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图5 相干体分析Fig5 Analysis of coherent body

24 三维构造模型建立

利用测井数据、钻井数据和各种属性层面趋势图采用序贯高斯模拟算法进行确定性和随机性属性等资料建立油藏属性模型,使用3D相模型或3D地震属性约束属性建模,多种方法交错使用,建立三维物性模型(图7)。

利用序贯指示模拟、基于目标体的建模、截断高斯模拟、神经网络模拟、适应性河流相模拟、分级相带多种方法建立沉积相模型。分析各时期相带空间分布,分析沉积演化历史。作为油藏属性建模的相控条件如孔隙度建模、应用各种趋势及多参数约束建模。

图6 自动构造解释模块功能示意图Fig6 Schematic diagram of automated structural interpretation module function

图7 三维构造模型建立功能示意图Fig7 Schematic diagram of 3-Dstructure model

25 储层横向预测与目标优选技术

储层预测研究是在地震构造描述和沉积相等的研究基础上,对储层进行厚度展布、物性参数定量分布研究和预测。储层预测技术包括地震属性分析、微地震相分析技术、地震资料反演技术、油气检测技术等[22-52]。

251 地震资料属性分析技术

地震属性是对地震波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或统计学特征的具体测量。目前用于储层预测中主要是地震波动力学信息,且对地震反射波振幅、相位、频率和吸收系数等参数的研究和应用最多。这些都与地层的岩性、物性、厚度及其含油气性有关系,通过地震处理手段分别从地震反射信号中提取地震反射波动力学信息,并结合井下资料进行综合解释,即可不同程度地达到储层横向预测的目的。

252 微地震相分析技术

微地震相分析技术是对某一目的层所对应的反射波同相轴的物理参数(振幅、频率、极性)和几何特征进行分析,并与已知井下目的层岩性与储层物性相结合,以建立反射波特征与目的层岩性及其储层空间展布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而指导对研究区内目的层岩性及其储集体空间分布的预测。

253 地震反演技术

地震反演是根据地表地震观测资料,用已知地质和钻井、测井资料为约束条件,借助各种数学方法对地下岩层物理参数求解的过程。波阻抗和速度反演是地震反演的核心,在储层预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有较好的预测效果。

254 目标优选

地震属性的聚类分析进行储层预测、通过地震体透视功能优选目标、提取目标体的包络,产生目标体、对优选出的目标体进行重采样、基于模型中的有利目标设计靶点及井轨。

26 油藏描述的主要软件

油藏描述软件系统主要由Petrel、Discovery、RMS、EarthVision、SMT等油藏描述软件及计算机工作站或微机组成。

Petrel—综合利用了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岩石物理学和油藏工程学等学科来实现全三维环境下的地震解释、地质解释、建模和油藏工程研究等工作,实现油藏的优化管理。综合了地震资料解释、测井分析、地质综合研究、地质建模、数值模拟的一体化平台,适用于各种油藏类型。利用多资料综合分析,可以精确描述油气藏及其孔渗饱等属性参数的空间分布,计算其储量、定量估算风险性、优选模型、设计井位和钻井轨迹、无缝集成生产数据和数值模拟器,发现剩余油藏和隐蔽油藏,从而降低开发成本,提高效益。Petrel应用了各种先进技术:强大的构造建模技术、高精度的三维网格化技术、确定性和随机性沉积相模型建立技术、科学的岩石物理建模技术、先进的三维计算机可视化和虚拟现实技术。提高了对油藏内部细节的认识,精确描述透视油藏属性的空间分布,计算其储量和误差、比较各风险开发模型、设计井位和钻井轨迹、无缝集成油井生产数据和油藏数模结果、发现剩余油藏和隐蔽油藏,从而极大地降低开发成本。

Discovery—微机一体化油藏描述软件,是美国Landmark公司在Windows环境下开发的产品,无论地质情况简单还是复杂,Discovery能提供一整套有效的工具,把地质研究、地震解释、测井分析、开发生产动态管理集成到一个完整的解释系统中,形成微机一体化油藏描述平台。具有以下特性:

新的地层柱管理,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取所需要的地层名称建立适用于本工区需要的地层柱;批量修改WellBase图层,增加了OpenWorks常用的井符号;多次完井数据输入,进行地层名称与其他生产数据匹配时可以参考兴趣区域,曲线数据也可以用GXDB进行数据库管理。生产数据分析功能,可以进行产量预测,并且可以生成以下三种图件:生产油、气、水随时间变化图、生产油、气、水与累计产量变化图、P/Z与累计产气量变化图,并将生产曲线落到平面图上。

可以制作测井曲线图层,用户自定义显示井段、模版等;增强的绘图工具;增强的数字化功能:可以让用户使用数字化桌,在GeoAtlas的图层中直接进行断层、等值线、数据点等线条的数字化;在GeoAtlas增加了一个井信息工具,可以通过移动鼠标来观察在WellBase、Prizm、Zonem anager、GMA等中存储的井信息;新增了一个图层检查修改功能,它允许用户通过网络修改编辑在服务器上较大的图层;增强隐闭图层,在以前版本中也可隐闭图层,但是一张图上有多个隐闭图层会使系统运行速度降低,在新版本中有多张隐闭图层也不会使系统运行速度下降;在IsoMap中的一些新功能,如Zmap格式数据输入直接生成AOI图层;强制数据点等值线;可以用数据点进行图层运算等。

根据井曲线进行井间颜色(或岩性)充填的功能;新增了井位索引图和曲线上浮的功能;新增用户自定义的光栅文件或第三方软件提供商提供的光栅文件的输入输出接口;增强智能选择工具,可对层位、断层、注释等任意选择;其他的功能增强:如在井间的界线上添加断层名和地层名、注释可任意旋转、在投影剖面上划弯曲的虚线等。

TVDSS井深显示方式,在新增的测井显示道上可以显示Zonemanager中的属性;在Prizm曲线模版中新增了一个矿资道(Minerals Track),这个道用来显示矿物之间的比例(如3&4矿物模型);新增加了一个曲线编辑菜单,这个菜单包括曲线拷贝、曲线删除、剪切曲线最大值或最小值、给曲线改比例、曲线滤波(平滑曲线、方波化曲线、三角化曲线)以及内插曲线等。并且每项功能可以应用于一口或多口井,也应用于全井段或指定井段;在二维地震解释中新增一个层位多Z值,这样可以很好地进行逆断层的层位解释;新的时深选项。

二维地震解释中成图与等值线的增强;修改了工作流程,增强了易用性;在MapView、Isolmap、Quick Map中的炮点上显示速度和深度。在二维工区中进行层位深度网格化,新的等值线管理器可以进行;易用性增强:可以生成、存贮以及恢复测线闭合差校正的流程,扩展了快捷键,自动二维测线排序,断层、层位滚动,建立断层面图层,输出层拉平的SEGY数据,给二维地震数据加EBCDIC数据头,在自动追踪时确定追踪的振幅最大/最小范围值。

SeisVision地震模块中对应于WellBase中多地层柱功能,在SeisVision中也可以选择相应的地层柱进行显示。简化了增加井位和分层的导向 *** 作。增加了变面积剖面覆盖波形显示的方式。增加了生成深度域地震数据体的功能。在底图上可以高亮显示用于时深转换的参考井。

3 油藏描述技术发展趋势

31 四维地震技术

在油藏开采过程中,储集层孔隙流体的温度、压力及组分会产生变化,影响储集层的体积密度及地震速度,从而影响反射波的振幅及传播时间。在油田开发过程中,隔一定时间进行一次三维地震观测,每次观测的测试位置、野外参数、处理参数都不相同,然后比较前后的地震记录,就可以知道地下油、气、水分布的变化,得到流动体系、油气运移比较精确的空间图像。四维地震正在成为当前和今后监测油藏动态和描述油藏的一项新技术:①监测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气顶变化、底水推进以及油、气、水分布范围。②监测热采等人工措施的作用范围。热蒸汽到达的部位地层温度升高,地震波传播速度变慢,引起地层反射系数、透射系数以及地震波的振幅和到达时间改变,根据这些标志可以监测热蒸汽推进的前缘[54]。

32 储集层物性动态变化空间分布规律研究技术

通过研究储集层沉积相与物性关系,分析储集层在三维空间中的连续性和物性变化特征,对各种分析化验资料,特别是注水开发后的密闭取心资料以及开发动态资料进行研究,结合吸水剖面、产液剖面和C/O 比等测试资料,从储集层基本特征、注入水与地层流体的物理化学作用、地层温压变化、油水渗流机理及影响因素等方面,可研究注水开发后储集层结构的变化规律和油水分布特征[2]。

33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应用

多学科交叉是未来石油工业发展的方向,也是解决石油勘探开发中各种技术问题的必由之路。作为一项成功的工业技术,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运用于油藏描述也促进了油藏描述的完善和发展[38]。层序地层学的核心在于确定等时地层格架以及时间地层框架内沉积地层的分布类型。在一个基准面旋回变化过程中形成的岩石单元是一个成因地层时间单元,通过基准面旋回的识别和等时对比,分析不同级次的陆相地层内部结构特征,建立高分辨率的地层框架,根据低级次旋回特征进行局部地层精细对比,可以为精细油藏描述提供基础[53~56]。随着钻井、地震、测井技术的发展,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将地质、测井、地震进行一体化处理解释来解决油藏问题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55]。

参考文献

[1]王 志章,石占中等现代油藏描述技术[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

[2]申本科,胡永乐,田昌炳油藏描述技术发展与展望[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3,30(4):78~81

[3]张一伟陆相油藏描述[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

[4]徐守余油藏描述方法原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5

[5]魏忠元,张勇刚现代油藏描述技术的特点及发展动向[J]特种油气藏2004,11(5):5~7

[6]张先进,向立飞,冯涛等油藏描述技术发展、特点及展望[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6(3):130~132

[7]刘素芹,张加友,鞠秀叶等油藏描述技术在胡庆油田应用的探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2(28):197~199

[8]李中冉,牛彦山测井约束储层反演在低渗透油藏描述中的运用[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4,12:89~91

[9]肖阳,朱敏等测井约束反演技术在油藏描述中的应用[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1,36(5):633~639

[10]陈建阳,于兴河,张志杰等储层地质建模在油藏描述中的应用[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5,24(3):17~19

[11]裘怿楠,陈子琪油藏描述[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6

[12]付德奎,冯振雨,曲金明等剩余油分布研究现状及展望[J]断块油气田2007,14(2)39~42

[13]吴胜和,李文克多点地质统计学理论、应用与展望[J]古地理学报2005,2,137~144

[14]冯国庆,陈军,李允等利用相控参数场方法模拟储层参数场分布[J]石油学报2002,23(4):61~64

[15]冯国庆,李允应用序贯指示模拟方法模拟沉积微相[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2001,23(2):124

[16]黄尚军,祝杨,宋志强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2,9(4):69~72

[17]李军,郝天珧油气储层随机模拟方法综述[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21(2):458~464

[18]李少华,张昌民,张柏桥,等布尔方法储层模拟的改进及应用[J]石油学报2003,24(3):78~81

[19]冉建斌,李建雄,刘亚村基于三维地震资料的油藏描述技术和方法[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4,39(1):102~112

[20]贾爱林,郭建林,何东博精细油藏描述技术与发展方向[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7,34(6):691~695

[21]姜香云,王志章,吴胜和储层三维建模及在油藏描述中的应用研究[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21(3):902~908

[22]黄维德油气预测与油藏描述[M]南京:江苏科学出版社2004

[23]胡向阳,熊琦华储层建模方法研究进展[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5(1):107~112

[24]李顺明Zarzaitine油田海底扇沉积微相建模[J]断块油气田2007,14(3):31~33

[25]李少华,张昌民,张尚锋等沉积微相控制下的储层物性参数建模[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3,25(1):1~3

[26]刘振峰,郝天珧沉积模型和储层随机建模[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3,18(3):519~523

[27]吕晓光,王德发,姜洪福储层地质模型及随机建模技术[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0,19(1):10~15

[28]吕晓光,潘懋,王家华,等指示主成分模拟建立分流河道砂体相模型及意义[J]石油学报,2003,24(1):53~57

[29]穆龙新油藏描述的阶段性及特点[J]石油学报2000,21(5):103~108

[30]穆龙新,裘怿楠不同开发阶段的油藏描述[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

[31]潘举玲,黄尚军,祝杨等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2,9(4):69~71

[32]裘怿楠,贾爱林储层地质模型10年[J]石油学报,200021(4):101~104

[33]史小平,付洁,韩战江开发时期油藏描述的发展趋势[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2,29:177~181

[34]王郑库,欧成华,张晶晶等储层建模技术在油藏描述中的应用—以黑油山油田西区为例[J]天然气技术2007,1(2):36~39

[35]王继贤油藏描述软件系统及其应用[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3

[36]王家华,张团峰油气储层随机建模[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1~157

[37]吴胜和等编著储层建模[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94~101

[38]张永华,杨道庆,孙耀华高精度层序地层学在隐蔽油藏预测中的应用[J]石油物探2007,46(4):378~383

[39]周路早期油藏描述技术与应用[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5

[40]郑丽辉,邢玉忠,赵秋忙相控随机建模在油藏精细描述中的应用研究[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2007,29(6):21~23

[41]Strebelle SConditional simulation of complex geological structures using multiple point statistics[J]Mathematical Geology,2002,34(1):1~22

[42]Strebelle S,Journel AGReservoir modeling using multiple point statistics[C]2001

[43]JefCaers Stochastic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Using Multiple point statistics[A]In:Proceeding soft the IAMG 99,Fifth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Mathematical Geology[C]LipparsSG,et al,1999467~472

[44]JefCaersGeostatistical history matching under training image based geological model constraints[A]2002

[45]Deutsch,JournelGSLIB:Geostatistical Software Library and User's Guide,2nded[M]NewYork:Oxford University-Press,1998104~109

[46]ALLMENDGER RWInverse and forword modeling of trishear fault-propagation foldTectonics1998,21:1026~1031

[47]Haldorsen H H,Damsleth EStochastic ModellingJPT1990,(4):404~4121

[48]Geehan GW et alGeological prediction of shale continuity in Prudhoe Bay Field,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Orlando:Academic Press,1986,435~444

[49]Matheron G,Beucher H,De Fouguet Cet alConditional Simulation of the geometry of flurideltaic resoleTexas:SPE Annual Conference,1987,591~599

[50]Journel A G,Posa DCharacteristic behavior and order relations for indicator variogramsMath Geology,1990,22(8):685~718

[51]Joumel A G,Isaaks EConditional indicator simulation:application to a Saskatchewan uranium depositMath Geology1984,16(7):655~718

[52]Jornel A G,Alabert F GFocusing on spatial connectivity of extreme-valued atributes:stochastic indicator modes of reservoir heterogeneitySPE18231988,34~145

[53]Emanuel A S,Alameda G K,Behrens R A et alReservoir performance prediction method based on fractal geostatisticsSPE1989,(8):311~318

[54]霍进,四维地震技术在稠油开采中的应用[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1,28(3):80~82

[55]胡咏,于兴河,达江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油藏描述中的运用[J]中国西部油气地质2005,l(2):198~202

[56]车树立,基准面原理在古地理分析中的应用[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9,26(3):39~41

Technology and Its Development In Reservoir Description

Zhong Guangjian

(Guangzhou Marine Geological Survey,Guangzhou,510760)

Abstract:Reservoir description technology is used to descript and predict the 3-dismention characteristic of reservoirThis technology is based on analyzing geological data,geophysical data,well data,test data,including geological technology,seismic technology,logging technology and computer technology Petrel,Discovery,RMS,Earth Vision and SMT are the main softwares,Petrel is the most popular soft ware of them Dseismic technology,the application of high resolution sequence stratigraphy and the study of reservoir dynamic variation are the tendency of reservoir description technology

Key words:Reservoir description;4D seismic;High Resolution Sequence Stratigraphy

以上就是关于最后的冰:在阿拉斯加极北全部的内容,包括:最后的冰:在阿拉斯加极北、年硫供需形势分析、数据库 database 3nf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sjk/937569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7
下一篇 2023-04-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