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致思路就是这样,我也没实际动手自己写过,不知道成不成功!
配置包括3步:1.让tomcat容器启动创建数据库连接池2.在某个项目中关联数据库连接池,3.取得数据库连接池并使用。使用包括,当拿到数据库连接后,可以通过2种方式来使用,1.使用jstl的标签,2.封装成返回connection的方法。1.让tomcat容器启动创建数据库连接池:
配置的地方很多,根据不同的需求配置在不同的位置,但原理就一个,就是要配置一个Context标签下有一个resource标签。
a.在Tomcat 6.0\conf\Catalina\localhost目录下新建一个跟项目名一样的*.xml文件
b.数据源设置的名字(JNDI) auth:表示数据源由谁管理,这儿是tomcat容器本身 type:类型
c.驱动设置,该驱动放在tomcat的lib下或者放在该站点的lib下设置连接数据库字符串,url设置连接数据库的用户名设置数据库连接的密码-->
2.在某个项目中关联数据库连接池,在web.xml添加代码:
<!--关联jndi数据库连接池-->
3.使用jstl标签测试数据源是否配置成功
4.在jsp中通过java代码测试:
5.封装成bean对外提供得到数据库连接池连接的方式:
什么是连接池数据库连接池负责分配、管理和释放数据库连接,它允许应用程序重复使用一个现有的数据库连接,而不是再重新建立一个。
为什么要使用连接池
数据库连接是一种关键的有限的昂贵的资源,这一点在多用户的网页应用程序中体现得尤为突出。 一个数据库连接对象均对应一个物理数据库连接,每次 *** 作都打开一个物理连接,使用完都关闭连接,这样造成系统的 性能低下。 数据库连接池的解决方案是在应用程序启动时建立足够的数据库连接,并讲这些连接组成一个连接池(简单说:在一个“池”里放了好多半成品的数据库联接对象),由应用程序动态地对池中的连接进行申请、使用和释放。对于多于连接池中连接数的并发请求,应该在请求队列中排队等待。并且应用程序可以根据池中连接的使用率,动态增加或减少池中的连接数。 连接池技术尽可能多地重用了消耗内存地资源,大大节省了内存,提高了服务器地服务效率,能够支持更多的客户服务。通过使用连接池,将大大提高程序运行效率,同时,我们可以通过其自身的管理机制来监视数据库连接的数量、使用情况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