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三级模式的工作原理

数据库三级模式的工作原理,第1张

数据库的三级模式数据库在三个级别 (层次)上的抽象,使用户能够逻辑地、抽象地处理数据而不必关心数据在计算机中的物理表示和存储。实际上 ,对于一个数据库系统而言一有物理级数据库是客观存在的,它是进行数据库 *** 作的基础,概念级数据库中不过是物理数据库的一种逻辑的、抽象的描述(即模式),用户级数据库则是用户与数据库的接口,它是概念级数据库的一个子集(外模式)。

用户应用程序根据外模式进行数据 *** 作,通过外模式一模式映射,定义和建立某个外模式与模式间的对应关系,将外模式与模式联系起来,当模式发生改变时,只要改变其映射,就可以使外模式保持不变,对应的应用程序也可保持不变;另一方面,通过模式一内模式映射,定义建立数据的逻辑结构(模式)与存储结构(内模式)间的对应关系,当数据的存储结构发生变化时,只需改变模式一内模式映射,就能保持模式不变,因此应用程序也可以保持不变。

521数据库的核心原理如下。

1、分布式架构521数据库采用分布式架构,将数据分散存储在多个节点上,每个节点都可以独立地提供服务。这种架构可以提高数据库的可用性和扩展性,同时降低单点故障的风险。

2、存储引擎521数据库采用了新型的存储引擎,可以支持大规模数据存储和高并发访问。该存储引擎可以在多个节点之间进行数据同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3、事务管理521数据库采用了强一致性的事务管理机制,可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该机制可以自动处理分布式事务,并支持分布式锁等功能。

4、数据安全521数据库采用了多层次的数据安全机制,包括用户认证、数据加密、访问控制等措施,可以保护数据库中的数据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攻击。

5、数据备份和恢复521数据库可以进行实时备份和恢复 *** 作,可以在出现故障时快速恢复数据。同时,该数据库还可以进行数据迁移和数据复制等 *** 作,方便用户进行数据管理和维护。

1不满足,因为有非主属性(C)部分依赖于码

2 关系模式R2的码是B#,满足2范式,因为所有非主属性完全函数依赖于码,但有传递依赖

3 R1(A#, B#, E) R2(B#, C) R3(C→D)

4 如果是1:M的,通常设计关系模式时是将M端的实体在转换成关系模式时增加1端的主键作为外键,同时增加联系中的属性,而1端的实体自己创建成一个关系模式。另一中方式就是联系自身创建一个关系模式,取联系两端的实体主键联合作为这个关系模式主键,在加上联系自身的属性。不过我觉得要问的是前一种方法。

以上就是关于数据库三级模式的工作原理全部的内容,包括:数据库三级模式的工作原理、521数据库原理、数据库系统原理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sjk/942065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8
下一篇 2023-04-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