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汛期如何做好水情工作

浅谈汛期如何做好水情工作,第1张

首先,对各个水情数据计算软件要做到熟练掌握;对水情分中心的服务器、数据库和各种数据交换转发系统能够熟练 *** 作。

相关工作人员要做好监测设备的周期性检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对出现的故障要及时记录上报,及时维修处理,以避免监测数据错误。

做好分析调查工作。结合自身经验,或者查看本地区近年河道、水库站的雨水情基本情况、以及河道、水库站的考证簿,了解本地区的气候条件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为做好汛期水情工作提供有利条件。

时刻关注汛期汛情的变化,对雨水情信息要进行详细地分析和研究。

要与各个级别的气象部门进行详细、及时的沟通,提高水情工作的质量。

相关工作的责任落实。责任落实到人,能够强化每个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提高工作效率。在汛期的情报预报工作中,要做到责任落实到人,采取层层落实责任的原则进行责任分配,督促相关的责任人落实工作,各级部门按要求履行自己的职责,针对汛期的水情预报数据和结果有效地开展工作,汛期的水情预报工作才能准确、有效、有序地进行。

(一)战略任务。

战略任务是构建信息传输网络体系、信息采集监控体系、资源共享服务体系、综合业务应用体系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五大体系。

1、信息传输网络体系是水务信息传输、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的基础。目前,深圳市政务光纤内网和东部供水水源工程的水务光纤专网已初具规模。建设连接局属单位、各水务所以及供水、排水企业的网络,形成覆盖全市的、完善的水务信息传输网络,实现向上与省有关部门和市政府,横向与市应急指挥中心、三防指挥中心成员单位相连接,向下延伸至局属单位、水务所以及供水排水企业的互联互通。

2、信息采集监控体系包括信息采集和水务工程在线监测。建成准确、实时收集全市的雨水情、水资源、供排水、水环境、水土保持和水务工程建设与运行等信息的自动采集网络,建成覆盖全市主要供水水库、水源与供排水工程、河道水质等的在线监测,建成重点工程的远程自动控制,以及水务工程重点区域的视频监视。

3、资源共享服务体系包括水务数据库系统、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和软硬件支持系统,是实现水务信息存储管理、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和应用服务的支撑和保障。建设和整合12个水务基础数据库,建设与相关部门系统内部进行信息交换的平台,建设软硬件支持系统。

4、综合业务应用体系是水务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由政务应用系统和业务应用系统组成。⑴水务政务应用系统如下:一是水务行政资源管理系统,综合管理计划、财务、行政、执法、人事、科技、教育、党务等业务。二是水务网站,包含政务公开、网上服务、公众互动等内容。⑵水务业务应用系统如下:一是三防应急指挥调度系统,在完善原有指挥决策功能的基础上,再拓展应急减灾、危机处理的功能。二是水资源实时监控管理系统,集成原水、自来水的水量水质信息,依托水文站点雨量和水位、供水和污水水质在线监测,以及水源工程自动控制等信息,整合原有的水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和供水水质信息管理系统,建成覆盖全市的、多层次服务的水资源监控管理系统,为水资源合理配置、优化调度,水资源行政审批和日常业务管理服务。三是供水与节水监管业务系统,建设与供水企业联系的交换平台、供水水厂和污水处理厂的水量水质在线监测系统以及面对全市用水户的信息采集系统,实现对供水、节水工作的精细化管理,为深圳市创建节水型城市提供信息化技术支撑。四是排水与水环境监管业务系统,通过在线监测,收集排水基础信息(水量、水质和污染量),整合各供水、污水处理企业的排水管网数据,初步建立排水管网GIS系统,并建成排水与水环境信息系统,为排水管理部门的排水监管、水环境监测、日常业务管理,乃至建立管网清源行动的长效机制,提供信息技术服务。五是水土保持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动态监测、评价系统,辅助管理部门对水土保持项目行政审批、行政执法、日常业务的高效管理,为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提供决策依据。六是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系统,包括在建工程的建设过程管理和施工质量管理系统,已建工程如水库工程、原水工程、河道工程和水闸泵站工程等的运行维护管理系统。

5、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包括制定标准规范、健全组织机构、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规章制度和管理机制、建立信息安全保密制度等。

(二)战略实施

1、实施数字水务一期工程,推进信息化快速发展

按照信息化发展规划制定的五年发展目标框架,把涉及全局和长远发展的基础项目、领导关注的重点项目、促使信息化快速见效的关键项目,组成数字水务一期工程内容,启动“数字水务”一期工程项目,整体打包、统一立项,抓住关键、重点突破,全面铺开、整体推进,促进深圳市水务信息化跨越式发展。

2、快速建设网络和数据库,构建信息网络框架体系

数字水务一期工程的第一阶段中,要在全市政务光纤网络平台的基础上,尽快建设连接观澜、铁岗、三洲田水库和建管中心的光纤网络;尽快建设局属单位数据分中心和完善市水务局数据中心、指挥调度中心;部分建成水雨情、水质水量信息采集、远程监控和视频监视,快速完善覆盖全市水务系统的、延伸至局属单位和涉水企业单位的、畅通高速的骨干光纤网络,快速形成初具主要功能的信息网络框架体系。

3、续建和完善原有项目,发挥信息化工程效益

在数字水务一期工程的前期准备阶段,尽快完善水务三防通信信息系统的基础数据库及信息整合平台、水库视频监控系统、计划用水管理系统、计划用水加价收费系统和综合计划财务信息管理系统,续建水文站网优化项目、污水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和水土保持管理系统等,发挥在建信息化工程的效益。

4、加快全市水务联网办公,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

近期,尽快实行全市水务系统的联网办公,满足局属单位对信息化的迫切要求,形成重视信息化技术应用的良好环境,有利于更快推动信息化的发展。一方面,依托现有市政光纤网络,尽快开展局属单位的内网建设,试运行内网自动办公,推行全局系统的联网办公,以建带用,提高政务应用水平;另一方面,通过联网办公,完善多种业务应用系统,初步形成覆盖全市的、初具功能的水务信息化框架网络体系,以用促建,提升业务应用水平。

5、兼施短平快项目,尽快显现工作亮点

在做好数字水务一期工程前期工作和继续完善在建项目的同时,要注重实施短、平、快的信息化项目。准备实施:⑴领导服务平台,向领导展示全面、直观的信息,为指挥决策提供技术支撑;⑵会议公告系统,便于了解会议时间和相关部门工作安排,提高办事效率;⑶局重点工作督办平台,协助办公室管理、督办和跟踪重点工作,提升工作效能,从而尽快显现信息化的亮点。

闽江,是福建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母亲河。她发源于武夷山脉,流域面积61万平方公里,流经25个县市,横穿省会福州,常年奔流不息入东海。

闽江,又是一条源短流急、洪水频繁的河流。平均约三年就要发生一次超2万立方米每秒的较大洪水。长期以来,900多万闽江两岸儿女梦寐以求早日建设能提高洪水预测报水平、增长预见期、增强防洪减灾能力的闽江洪水预警报系统。

从1998年冬开始,由中国对外友协王世铭副会长和福建省政协凌青副主席推荐,以日本友人奥山道夫先生和林爱莲**的穿针引线, 经福建省人民政府申请,得到国家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和日本国外务省的大力支持,终于使得本系统项目摆上中日双方的议事日程。此后,日本国政府先后派遣4批调查团来闽,会同中方专家,顶着寒风烈日,不辞辛劳地踏遍闽江流域的山山水水,紧张有序地查勘、比较和选择了200余个各类站点、测试了500多条通讯信道,绘制了上千张图纸。经过中日双方代表和专家一次次地深入研讨和磋商,不断形成共识,终于确定了闽江(一期)洪水预警报系统的技术方案和规模。

中日合作的闽江(一期)洪水预警报系统于1994年开工建设, 1995年4月建成投入运行。该系统覆盖闽江支流建溪、富屯溪及闽江干流,控制面积3万多平方公里,约占闽江的一半。系统设有71个水位雨量遥测站、11个中继站、11个地方办公室、1个维修中心、1个控制中心和1个副控制中心,采用微波和超短波无线通讯技术。日本国无偿援助资金为237亿日元,另我省投入土建配套资金4700万元。系统全部采用九十年代初国际上先进的设备和技术,该系统由信息收集系统、通讯系统和信息处理系统组成,运行时效性强、准确性高,在恶劣的天气和发生特大洪水时,仍能每小时整点召测各遥测站点的降雨和水位信息,自动化水平高,居国内领先水平,在抗御闽江百年一遇特大洪水和数次较大洪水中均发挥了显著的作用。赛江是闽东最大的河流,流域面积5638平方公里,河长162公里,流域呈扇形,流经福安、寿宁、周宁、柘荣等4县(市)。上游有东、西溪两水系在福安湖塘坂汇合经福安市城区,中下游纳入穆阳溪和茜洋溪,在赛歧镇聚集后经下白石,由白马门入东海。

赛江流域常年气候变化多端,灾害性天气频发,平均每年有3-5个台风正面登陆或直接影响,台风、暴雨、洪水、泥石流、风暴潮等自然灾害交错发生,造成溪河暴涨,洪水泛滥。连续性洪涝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赛江洪水预警报系统覆盖交溪、穆阳溪流域,控制面积6300平方公里,建有水位雨量遥测站26个、中继站3个、中心站与分中心 站6个,总投资758万元,1998年8月开工建设,1999年9月建成。

赛江洪水预警报系统作为防灾减灾的非工程措施,能迅速传递实时雨水情信息,为防汛抢险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做到提早防范,减少经济损失,对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唐山柳林的雨水情自动测报系统通过科学合理地布局测站,采用国内先进的监测设备,选用优越的供电系统,配合无线通讯技术设备,加之配套软件系统,实现雨量水位自动监测、数据长期固态存储、自动进行数据集传输、为各级防汛指挥部门提供准确、及时的实时雨、水情信息,为防汛调度决策和抗洪抢险、救灾指挥提供科学依据。满足当地国民经济建设、防汛抗旱、工程管理运行提供水文情报预报服务的需要。

雨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共计涉及到雨水情实时监测、历史数据统计分析、报警广播、预警研判、防汛指挥、日志查询、数据上报和媒体资料管理7个模块,提供了强大的功能,稳定易用的综合解决方案,为管理部门提供实时、有效的监测数据,为指挥部门决策提供强有力的科学依据。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祝您工作愉快

以上就是关于浅谈汛期如何做好水情工作全部的内容,包括:浅谈汛期如何做好水情工作、信息化发展战略如何制定、闽江有多深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sjk/942181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8
下一篇 2023-04-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