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wind找到股指期货每笔交易数据

如何在wind找到股指期货每笔交易数据,第1张

这个属于高频行情数据,你说的是逐笔委托或者逐笔交易队列那种吧,这个有两种方法可以获得,如果对数据量和交易速度没有太高的要求,wind终端里有一个API量化接口,找客户经理开通这个就好了。如果对交易速度要求很高且需要做量化交易,要使用wind宏汇高频数据库,他们会给你提供一个帐号接口,直接从获得各交易所的数据。当然,这两种都是要付费的。

wind下5分钟高频数据 *** 作方法:

1、5分钟高频数据的下载:系统。

2、点盘后数据下载,点5分钟数据。

3、再在5分钟分析数据,前点对钩。

4、再点开始下载。

无线射频识别(RFID)是一种远程存储和获取数据的方法,其中使用了一个称为标签(Tag)的小设备。在典型的RFID系统中,每个物体装配着这样一个小的、低成本的标签。系统的目的就是使标签发射的数据能够被阅读器读取,并根据特殊的应用需求由后台服务器进行处理。标签发射的数据可能是身份、位置信息,或携带物体的价格、颜色、购买数据等。

RFID标签被认为是条码的替代,具有体积小、易于嵌入物体当中、无需接触就能大量地进行读取等优点。另外,RFID标识符较长,可使每一个物体具有一个唯一的编码,唯一性使得物体的跟踪成为可能。该特征可帮助企业防止偷盗、改进库存管理、方便商店和仓库的清点。此外,使用RFID技术,可极大地减少消费者在付款柜台前的等待时间。

但是,随着RFID能力的提高和标签应用的日益普及,安全问题,特别是用户隐私问题变得日益严重。用户如果带有不安全的标签的产品,则在用户没有感知的情况下,被附近的阅读器读取,从而泄露个人的敏感信息,例如金钱、药物(与特殊的疾病相关联)、书(可能包含个人的特殊喜好)等,特别是可能暴露用户的位置隐私,使得用户被跟踪。

因此,在RFID应用时,必须仔细分析所存在的安全威胁,研究和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既需要技术方面的措施,也需要政策、法规方面的制约。

1 RFID技术及其系统组成

11系统组成

基本的RFID系统主要由3部分组成,包括:

(1)标签

标签放置在要识别的物体上,携带目标识别数据,是RFID系统真正的数据载体,由耦合元件以及微电子芯片(包含调制器、编码发生器、时钟及存储器)组成。

(2)阅读器

阅读器用于读或读/写标签数据的装置,由射频模块(发送器和接收器)、控制单元、与标签连接的藕合单元组成。

(3)后台服务器

后台服务器包含数据库处理系统,存储和管理标签相关信息,如标签标识、阅读器定位、读取时间等。后台服务器接收来自可信的阅读器获得的标签数据,将数据输入到它自身的数据库里,且提供对访问标签相关数据的编号。

12工作原理

RFID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是:阅读器与标签之间通过无线信号建立双方通信的通道,阅读器通过天线发出电磁信号,电磁信号携带了阅读器向标签的查询指令。当标签处于阅读器工作范围时,标签将从电磁信号中获得指令数据和能量,并根据指令将标签标识和数据以电磁信号的形式发送给阅读器,或根据阅读器的指令改写存储在RFID标签中的数据。阅读器可接收RFID标签发送的数据或向标签发送数据,并能通过标准接口与后台服务器通信网络进行对接,实现数据的通信传输。

根据标签能量获取方式,RFID系统工作方式可分为:近距离的电感耦合方式和远距离的电磁耦合方式。

2 RFID的安全和隐私问题

21RFID的隐私威胁

RFID面临的隐私威胁包括:标签信息泄漏和利用标签的唯一标识符进行的恶意跟踪。

信息泄露是指暴露标签发送的信息,该信息包括标签用户或者是识别对象的相关信息。例如,当RFID标签应用于图书馆管理时,图书馆信息是公开的,读者的读书信息任何其他人都可以获得。当RFID标签应用于医院处方药物管理时,很可能暴露药物使用者的病理,隐私侵犯者可以通过扫描服用的药物推断出某人的健康状况。当个人信息比如电子档案、生物特征添加到RFID标签里时,标签信息泄露问题便会极大地危害个人隐私。如美国原计划2005年8月在入境护照上装备电子标签的计划[1-2]因为考虑到信息泄露的安全问题而被迟。

RFID系统后台服务器提供有数据库,标签一般不需包含和传输大量的信息。通常情况下,标签只需要传输简单的标识符,然后,通过这个标识符访问数据库获得目标对象的相关数据和信息。因此,可通过标签固定的标识符实施跟踪,即使标签进行加密后不知道标签的内容,仍然可以通过固定的加密信息跟踪标签。也就是说,人们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地点识别标签,获取标签的位置信息。这样,攻击者可以通过标签的位置信息获取标签携带者的行踪,比如得出他的工作地点,以及到达和离开工作地点的时间。

虽然利用其他的一些技术,如视频监视、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蓝牙等,也可进行跟踪。但是,RFID标签识别装备相对低廉,特别是RFID进入老百姓日常生活以后,拥有阅读器的人都可以扫描并跟踪他人。而且,被动标签信号不能切断,尺寸很小极易隐藏,使用寿命长,可自动识别和采集数据,从而使恶意跟踪更容易。

22跟踪问题的层次划分

RFID系统根据分层模型可划分为3层:应用层、通信层和物理层。

恶意跟踪可分别在此3个层次内进行[3]。

(1)应用层

处理用户定义的信息,如标识符。为了保护标识符,可在传输前变换该数据,或仅在满足一定条件时传送该信息。标签识别、认证等协议在该层定义。

通过标签标识符进行跟踪是目前的主要手段。因此,解决方案要求每次识别时改变由标签发送到阅读器的信息,此信息或者是标签标识符,或者是它的加密值。

(2)通信层

定义阅读器和标签之间的通信方式。防碰撞协议和特定标签标识符的选择机制在该层定义。该层的跟踪问题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基于未完成的单一化(Singulation)会话攻击,二是基于缺乏随机性的攻击。

防碰撞协议分为两类:确定性协议和概率性协议。确定性防碰撞协议基于标签唯一的静态标识符,对手可以轻易地追踪标签。为了避免跟踪,标识符需要是动态的。然而,如果标识符在单一化过程中被修改,便会破坏标签单一化。因此,标识符在单一化会话期间不能改变。为了阻止被跟踪,每次会话时应使用不同的标识符。但是,恶意的阅读器可让标签的一次会话处于开放状态,使标签标识符不改变,从而进行跟踪。概率性防碰撞协议也存在这样的跟踪问题。另外,概率性防碰撞协议,如Aloha协议,不仅要求每次改变标签标识符,而且,要求是完美的随机化,以防止恶意阅读器的跟踪。

(3)物理层

定义物理空中接口,包括频率、传输调制、数据编码、定时等。在阅读器和标签之间交换的物理信号使对手在不理解所交换的信息的情况下也能区别标签或标签集。

无线传输参数遵循已知标准,使用同一标准的标签发送非常类似的信号,使用不同标准的标签发送的信号很容易区分。可以想象,几年后,我们可能携带嵌有标签的许多物品在大街上行走,如果使用几个标准,每个人可能带有特定标准组合的标签,这类标准组合使对人的跟踪成为可能。该方法特别地利于跟踪某些类型的人,如军人或安全保安人员。

类似地,不同无线指纹的标签组合,也会使跟踪成为可能。

23RFID的安全威胁

RFID应用广泛,可能引发各种各样的安全问题。在一些应用中,非法用户可利用合法阅读器或者自构一个阅读器对标签实施非法接入,造成标签信息的泄露。在一些金融和证件等重要应用中,攻击者可篡改标签内容,或复制合法标签,以获取个人利益或进行非法活动。在药物和食品等应用中,伪造标签,进行伪劣商品的生产和销售。实际中,应针对特定的RFID应用和安全问题,分别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下面,根据EPCglobal标准组织定义的EPCglobal系统架构[4]和一条完整的供应链[5-6], 纵向和横向分别描述RFID面临的安全威胁和隐私威胁。

24EPCglobal系统的纵向安全和隐私威胁分析

EPCglobal系统架构和所面临的安全威胁如图3所示。主要由标签、阅读器、电子物品编码(EPC)中间件、电子物品编码信息系统(EPCIS)、物品域名服务(ONS)以及企业的其他内部系统组成。其中EPC中间件主要负责从一个或多个阅读器接收原始标签数据,过滤重复等冗余数据;EPCIS主要保存有一个或多个EPCIS级别的事件数据;ONS主要负责提供一种机制,允许内部、外部应用查找EPC相关EPCIS数据。

从下到上,可将EPCglobal整体系统划分为3个安全域:标签和阅读器构成的无线数据采集区域构成的安全域、企业内部系统构成的安全域、企业之间和企业与公共用户之间供数据交换和查询网络构成的安全区域。个人隐私威胁主要可能出现在第一个安全域,即标签、空口无线传输和阅读器之间,有可导致个人信息泄露和被跟踪等。另外,个人隐私威胁还可能出现在第三个安全域,如果ONS的管理不善,也可能导致个人隐私的非法访问或滥用。安全与隐私威胁存在于如下各安全域:

(1)标签和阅读器构成的无线数据采集区域构成的安全域。可能存在的安全威胁包括标签的伪造、对标签的非法接入和篡改、通过空中无线接口的窃听、获取标签的有关信息以及对标签进行跟踪和监控。

(2)企业内部系统构成的安全域。企业内部系统构成的安全域存在的安全威胁与现有企业网一样,在加强管理的同时,要防止内部人员的非法或越权访问与使用,还要防止非法阅读器接入企业内部网络。

(3)企业之间和企业与公共用户之间供数据交换和查询网络构成的安全区域。ONS通过一种认证和授权机制,以及根据有关的隐私法规,保证采集的数据不被用于其他非正常目的的商业应用和泄露,并保证合法用户对有关信息的查询和监控。

25供应链的横向安全和隐私威胁分析

一个较完整的供应链及其面对的安全与隐私威胁如图4所示,包括供应链内、商品流通和供应链外等3个区域,具体包括商品生产、运输、分发中心、零售商店、商店货架、付款柜台、外部世界和用户家庭等环节。图中前4个威胁为安全威胁,后7个威胁为隐私威胁。其中,安全威胁包括:

(1)工业间谍威胁

从商品生产出来到售出之前各环节,竞争对手可容易地收集供应链数据,其中某些涉及产业的最机密信息。例如,一个代理商可从几个地方购买竞争对手的产品,然后,监控这些产品的位置补充情况。在某些场合,可在商店内或在卸货时读取标签,因为,携带标签的物品被唯一编号,竞争者可以非常隐蔽地收集大量的数据。

(2)竞争市场威胁

从商品到达零售商店直到用户在家使用等环节,携带着标签的物品使竞争者可容易地获取用户的喜好,并在竞争市场中使用这些数据。

(3)基础设施威胁

基础设施威胁包括从商品生产到付款柜台售出等整个环节,这不是RFID本身特定的威胁,但当RFID成为一个企业基础设施的关键部分时,通过阻塞无线信号,可使企业遭到新的拒绝服务攻击。

(4)信任域威胁

信任域威胁包括从商品生产到付款柜台售出等整个环节,这也不是RFID特定的威胁,因需要在各环节之间共享大量的电子数据,某个不适当的共享机制将提供新的攻击机会。

个人隐私威胁包括:

(1)行为威胁

由于标签标识的唯一性,可以很容易地与一个人的身份相联系。可以通过监控一组标签的行踪而获取一个人的行为。

(2)关联威胁

在用户购买一个携带EPC标签的物品时,可将用户的身份与该物品的电子序列号相关联,这类关联可能是秘密的,甚至是无意的。

(3)位置威胁

在特定的位置放置秘密的阅读器,可产生两类隐私威胁。一类是,如果监控代理知道那些与个人关联的标签,那么,携带唯一标签的个人可被监控,他们的位置将被暴露;另一类是,一个携带标签的物品的位置(无论谁或什么东西携带它)易于未经授权地被暴露。

(4)喜好威胁

利用EPC网络,物品上的标签可唯一地识别生产者、产品类型、物品的唯一身份。这使竞争(或好奇)者以非常低的成本可获得宝贵的用户喜好信息。如果对手能够容易地确定物品的金钱价值,这实际上也是一种价值威胁。

(5)星座(Constellation)威胁

无论个人身份是否与一个标签关联,多个标签可在一个人的周围形成一个唯一的星座,对手可使用该特殊的星座实施跟踪,而不必知道他们的身份,即前面描述的利用多个标准进行的跟踪。

(6)事务威胁

当携带标签的对象从一个星座移到另一个星座时,在与这些星座关联的个人之间,可容易地推导出发生的事务。

(7)面包屑(Breadcrumb)威胁

属于关联结果的一种威胁。因为个人收集携带标签的物品,然后,在公司信息系统中建立一个与他们的身份关联的物品数据库。当他们丢弃这些“电子面包屑”时,在他们和物品之间的关联不会中断。使用这些丢弃的面包屑可实施犯罪或某些恶意行为。

标签复制也是RFID面临的一种严重的安全威胁。

一.超高频RFID电子标签(UHF):

超高频的射频标签简称为微波射频标签

UHF及微波频段的RFID一般采用电磁发射原理

工作频率:超高频(902MHz~928MHz)

符合标准:EPC C1G2(ISO 18000-6C)

可用数据区:240位EPC码

标签识别符:(TID) 64位

工作模式:可读写

天线极化:线极化

1超高频标签的阅读距离大,可达10米以上。

2超高频作用范围广,现最先进的物联网技术都是采用超高频电子标签技术。

3传送数据速度快,每秒可达单标签读取速率170张/秒(EPC C1G2标签)

4标签存贮数据量大。

5超高频电子标签灵活性强,轻易就可以识别得到。

6有很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在很短的时间内可以读取大量的电子标签。

7防冲突机制,适合于多标签读取,单次可批量读取多个电子标签。

8电子标签的天线一般是长条和标签状。天线有线性和圆极化两种设计,满足不同应用的需求。

9数据保存时间 >10年。

10手持读写器可对超高频电子标签进行读写 *** 作。

11手持读写器可对超高频电子标签进行批量 *** 作。

12手持读写器带CE *** 作系统,读取超高频电子标签数据时,可通过WIFI、GPRS实时上传至后台数据库。

13手持读写器相当一台PDA电脑,通过读取超高频电子标签数据,可在手持读写器完成读及写动作,且可在手持读写器即时查询标签数据。(如厂家信息、生产批号、生产日期等等)

14超高频电子标签具有全球唯一的ID号,安全保密性强,不易被破解。

二.低频(LF)和高频(HF):

低频(LF)和高频(HF)频段RFID电子标签一般采用电磁耦合原理

高频典型工作频率为1356MHz。该频段的射频标签,因其工作原理与低频标签完全相同,即采用电感耦合方式工作,所以宜将其归为低频标签类中。另一方面,根据无线电频率的一般划分,其工作频段又称为高频,所以也常将其称为高频标签。

工作频率: 低频(125KHz)、高频(1354MHz)

1低频标签的阅读距离只能在5厘米以内。

2低频作用范围现在主要是运用于低端技术领域范围内,如自动停车场收费和车辆管理系统等等。

3传送数据速度较慢。

4标签存贮数据量较少。

5低频电子标签灵活性差,不易被识别。

6数据传输速率低,在短时间内只可以一对一的读取电子标签。

7只能适合低速、近距离识别应用。

8与超高频电子标签相比,标签天线匝数更多,成本更高一些。

9读取的距离小,低频标签与阅读器之间传送数据时,低频标签需位于阅读器天线辐射的近场区内。低频标签的阅读距离一般情况下小于8厘米。

10读取电子标签数据时只能一对一进行读取。

11手持读写器读取电子标签时不能实时上传数据,必须通过USB连接电脑才能把数据上传至后台。

12手持读写器不能实时查询数据。

13低频电子标签安全保密性差,易被破解。

你也许无法相信未来数据管理产品的功能 因此让我们从目前数据库的一些新特性着手 一位年轻人因患某种相对罕见的流感而到医院就诊 这是检查医师本周遇到的第三个相似的病例 他需要更多的信息 困惑不解的医师取了血样并安排了其他一些程序 然后 他坐在计算机前面 (通过一个简单的图形用户界面)申请了一系列血样分析项目 并将结果与世界各地具有相似症状的患者进行比较 他还请求检索与该年轻人情况相似的患者的诊断 治疗和结果记录 然后 医师向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请求获得该病症发展的相关信息 几分钟后 医师就为其他患者找到了这种不寻常流感的治疗方法 该流感近期在污染程度较为严重的一些城市流行 这种情景能在今日成为可能吗?有可能(假如我们已拥有正确的科学分析和仿真工具包) 但要为此支付高级应用发展和系统配置所需的费用 数据管理早已发生变革以使类似情景切实可行 系统在更快 集成度更高 更易使用的同时增强功能 可扩展性和分布性 本文中 我将介绍数据管理行业今后几年酝酿的产品以及推进DB 优先发展的动力 复杂因素 当今的公司正面临不断增加的数据管理工作的挑战 越来越多的商务程序实现了自动化 更多的历史记录和分析工作被捕获并保存下来 新的规章制度正在改变商业模式 简言之 数据量在不断增加 用于处理孤立程序的专用系统必须连接起来以生成报表 例如 兼并和收购迫使商务程序(风险分析)和数据(客户信息)进行集成 不同的商业单位必须共享信息以获得新的收入增长点 而公司也必须与商业伙伴 供应商和客户交流信息 全球商务意味着管理分布式数据库并提供全天候的可用性 成本居高不下 经济停滞 竞争压力增加迫使企业提高运行效率 这通常意味着员工数量减少 同时管理的数据维护及访问任务的复杂性日益增加 当数据管理所带来的挑战日益增加时 信息的重要性就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各种形式的信息——数据库 电子数据表 文档管理系统 文本文件 网页 图表和图像——就成为企业共同的财富 因此 对数据库和其他各种来源的数据进行管理的需求 以及为非IT专家的商业用户提供更便捷的方式访问这些数据的需求都在日益增加 更好的引擎 更多的数据需要存储 更多的业务需要处理 更多的分析需要完成 而且没有喘息时间 这些都期待着所有的数据管理要素继续改进 载入和检索速度 研究具有更快的载入和检索速度的存储方法仍将打头阵 快速数据访问研究包括新型索引(例如 能够迅速适应新数据类型的通用索引结构) 采用多维聚簇加速访问多维数据 该技术已在 DB Universal Database (UDB) v 中应用并将在后续的版本中继续使用 IBM 不断研发不同的存储方案以增加数据聚簇速度并加强对大对象的控制能力 对大量数据的高效查询 解决海量业务数据高效处理和复杂查询的工作也正在进行中 例如 IBM Almaden 研究中心开发了一种新方法 它通过采样获得数据的随机子集并根据该样本估计或外推解答 使系统能够更快地为复杂查询提供近似解答 该技术已应用在DB UDB v 测试基础版中 采样将以更快的速度获得更好的统计信息 帮助优化和不同的设计顾问 此外 为提高带有大量子查询和复杂 *** 作内容(例如和外部关联和反关联)的查询性能所做的相关改进工作也在进行中 有望在某些类型的查询上取得重大飞跃 用以储存针对高频次查询的预先计算解答的具体化查询列表(MQT)可能被更广泛地采纳 目前 MQT 已经可用 并且正在扩展以储存更多的一般性查询解答 例如 DB v 能够储存关联结果 即使查询中并无集合体 查询引擎能够更好地自主决定何时使用 MQT 解答当前查询 用于提示系统何时创建 MQT 可能奏效的工具已出现 将来 数据库系统能够自主创建 MQT 并用于索引(如关联检索)和常用结果缓存中 当用于连接远程数据时(v 已采用) MQT 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大共享内存和非共享多处理器中 你将获得更多的分割数据(分区)选择和处理查询的新算法 提高可用性 业务压力要求适应更多环境的高可用性 热备用系统瞬时切换已成为高端配置的标准 并将更为普及 总之 用户可以从一系列的 服务质量 承诺中选择在性能 可用性以及费用之间所需的权衡 同时 通过使用减少冗余硬件和备份信息 研究和开发人员将使那些权衡更容易实现 IBM 还在研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早期探测和自动更正 分布式商务模型 关于电子商务的需要已有很多著述 如今 越来越多的公司使用Web服务器 应用 J EE NET 和 XML 的复杂混合体在网上从事商务活动 在该环境内外获取数据通常需要通过诸如 JDBC 这样的接口实现数据访问 并将结果转换为 XML 然后将 XML 打包作为Web服务响应 目前 可以这种方式转移数据 但这确实有些令人乏味 将来 数据库会被更加直接地植入Web 使其成为Web应用基础架构的无缝元件 数据管理和Web服务 数据库早已成为Web服务供应商 通过Web服务接口应答请求 不久它也将成为Web服务的消费者 也就是说 在查询过程中 它能够调用Web服务以返回所需信息 例如 在一次单步查询中 用户可以查找一个包含本地储存状况描述 首选供应商(从不同的本地列表) 可用性及价格信息的零件(通过Web服务发出向供应商的请求并返回当前信息) DB 早已显示出这种能力 目前 你不得不通过用户定义的函数在 SQL 语句中明确地调用Web服务 照此发展 你甚至可以将Web服务视为列表的别名从而能够透明地访问 应用开发和部署工具将随技术而发展 XML支持 数据及处理集成的基础即是对 XML 的稳定性支持 包括支持 XML 作为基本的数据类型 XML Extender 允许用户保存和检索 XML数据 通过它DB 能够支持 XML 将来 IBM 会在引擎中引入更多的这种支持以优化访问 目前 通过对SQL 语言(SQL/XML) 的标准化扩展 可以将关系数据以 XML 文件的形式返回 由此 可将数据以电子商务业务中数据交换所需的类型返回 所交换的文档可在 RDBMS 中安全储存 双语数据库 尽管 XML 显然将成为电子商务数据交换的标准 关系数据库并不会从此消失 仅支持 XML 的数据库并不能代替无处不在的关系系统 一部分原因是将全部数据进行转换所需的费用 另一部分原因是比 XML 数据库更为成熟的关系技术的出现 相反 未来的数据库能够为 XML 提供全面的关系能力和真正的本地支持 它们将在引擎中构建支持 XML 的存储管理和检索工具 而且既可使用 XML 语言查询即XQuery 又可使用 SQL 这种双语数据库可使用户按需要同时利用关系和 XML 的优势 以实施其最佳应用 IBM Xperanto 团队正在从事此项工作 分布式数据 信息集成 你已经了解到 XML 和 Web 服务是如何帮助你处理复杂的分布式商务模型 它们提供了一种分布式数据的集成方法 在不同的应用或企业之间交换数据 不过 有时却需要更为精细的数据集成 如今的企业通常是高度分布的 某个职能部门可能分散于好几个地点 某大型制药公司可能在几个不同国家都有研究实验室 实验室里的科学家们则需要共享实验和仿真信息 IBM 的数据管理开发团队就分布在四个国家的七个地点 并在世界各地其他一些地方也有相关的研究机构 开发者需要在这些不同工作地点之间共享所需的技术规范 代码 状态和信息 独立的机构会选择不同的基础架构 在某些盛行兼并和收购的行业里 功能相同的部门却拥有完全不同的 IT 基础架构 这并不少见 业务运转通常仍需在这些不同的地区和系统间共享信息 信息集成有多种机制 包括 基于应用的集成 最常用的信息集成方法可能是 通过使用专门的应用实现对感兴趣的资源的硬连接访问 然后手动合并查询结果 应用集成框架 业务流程集成工作流程系统以及Web服务都为程序员提供高级提取服务 使其能够方便地从额外的来源获取数据 当然 合并数据(即执行关联)仍需手动编程 集中化的数据仓库对于那些需要复杂分析的应用 许多公司选择将需要的数据 拉入 (从数据来源处复制)单独的数据仓库(数据中心) 这样做可以使SQL 全身心 地投入到分析中 并且也无需通过应用处理分散的数据 数据联合造就虚拟数据库并不是所有的数据都能进入数据仓库 有时数据变化太快 有时该数据不为本企业所有(如归其商业伙伴或某一信息服务机构所有) 有时该数据的格式不对 不能存贮到关系型数据库系统中或被其搜索到 这时 DB 数据仓库和数据中心就可大显其道 IBM 杰出的技术可将那些各自为政的异构型分布数据源联合起来 数据联合让用户查询分布式数据时更为简便 就好像这些数据存贮在单一数据库中 同时应用也变得更简易并且拥有单一数据库的功能 而无需复制与维护成本 通过数据联合 应用可将底层数据存放到查询中 使这些功能不被再次执行(如果数据实际移动 这些功能会执行) 数据联合在客户机应用与数据之间增加了一个部件——层 这个特殊的层使得性能达到平衡 在查询过程中 数据存贮在不同点(没有合并)将可能产生网络延迟 借超级优化功能之东风 数据联合使得多种应用间的数据集成更为高效简捷 未来各种模型的融合信息集成很有可能成为大多数公司追逐的热点 你也许可以看见不同的技术成熟并且融合 某一特定集成问题的解决方案将涉及到数据仓库(用于可以存贮于关系型系统的关键数据)与数据联合(用于集成不适合数据仓库的数据)之间的集成 丰富的元数据设施简化了从不同的数据源中映射 清除数据 同时简化了将数据关联在一起的过程 lishixinzhi/Article/program/Oracle/201311/18553

在计算机软件开发领域,如果不认识其他设计师写的开发文档,那么对于我们的工作来说,反而是更加麻烦。今天,我们就北大青鸟的老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关于开发系统的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

1、服务器

Server,计算机的一种,是为客户机(client)提供服务的高性能的计算机。和普通电脑不同的是,服务器面向的整个网络的用户,24h不间断工作,在多用户多任务的环境下,所以需要极高的稳定性。此外,在处理能力、安全性、可靠性、可用性、可扩展性、可管理性方面也十分强悍。

此外,服务器有很多类型,按照应用功能来划分,服务器一般分为文件服务器、打印服务器、域控制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邮件服务器、WEB服务器等等。服务器价格一般比较昂贵,所以一般大型的公司都会自己搭建服务器,普通的企业一般租用服务器。

2、数据库

Database,简单说就是存放、管理数据的仓库。一般分为关系型数据库、非关系型数据库两种,前者最为常见。

关系型数据库,处理表与表间的结构,是由二维表(表的形式类似于excel)及其之间的联系组成的一个数据组织。常用的关系型数据库有MySql,Oracle等。MySql最基本的 *** 作:增删改查,大家可以自学,多多练习,灰常简单。

非关系型数据库:以对象为单位数据结构。这一类型,平时用的较少,所以大家可以专攻关系型的数据库哦~~

3、缓存

计算机处理数据时,考虑到数据存储空间的压力、查找速度、数据使用率等等,所以就有了缓存。

缓存(数据交换的缓冲区,即Cache),简单说就是存储数据的临时地方,存储一些高频数据的副本。可以这样理解,当某一硬件要读取数据时,首先从缓存中查找需要的数据,找到了就直接执行,找不到的话再从内存中找。由于CPU的缓存的运行速度比内存快得多,所以缓存的目的就是提高响应速度,减少服务器压力。

以上就是关于如何在wind找到股指期货每笔交易数据全部的内容,包括:如何在wind找到股指期货每笔交易数据、wind怎么下5分钟高频数据、RFID安全的现状如何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sjk/946713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8
下一篇 2023-04-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